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英语测试论文8篇

时间:2023-04-06 18:35: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英语测试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语测试论文

篇1

我国的课堂英语教学主要可分成三大块:中、小学英语;大学(文、理科)英语;大学专业英语。前者普及面较广,要求较低;后者人数较少,但要求较高。这三种课堂教学的普及范围和教学要求大体上是成反比的。虽然不同的课堂对英语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即: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反馈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总而言之,为教学服务。站在这个出发点上,我们就不难确定:课堂教学中的英语测试应属成绩测试(AchievementTest)。这种测试不应雷同于一般的水平测试(ProficiencyTest),因为它有着鲜明的针对性。比如:特定的学生、教材、教学时间和教学要求等。脱离了这些因素,课堂英语测试的意义就不大了。

在学校,英语测试应服务于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客观地看待和科学地分析测试结果,从中发现并解决测试中暴露出的教与学双方面的问题。奇怪的是,有不少教师只顾考学生而忘了查自己。他们忙于组织测试却懒于批阅,有时居然请弟子代劳。也许这是由于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所造成超工作量的缘故所至。既然如此,又何必“作茧自缚”呢?笔者认为:测试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该成为指挥棒。

测试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切忌以考代教,以考压教。考试成绩的优劣无疑对学生的心理和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看到这种影响的双重性。对于某些学生,优良的成绩可以大大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激发起更强的求知欲。然而对于另一些学生,接二连三的失败,则可能令其心灰意冷,乃至在由此而招来的(来自父母、老师或同学)种种压力下,进行投机取巧、铤而走险——作弊。

测试成绩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是全部。对一位教师或一所学校的教学评估应该是综合各方面的评估指标而形成的。我们必须立体地看待“成绩”。在许多教学评估体系尚未健全的学校,测试成绩往往成为评估教学和评先进的唯一依据。那种简单地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估手段往往诱发并助长着另一种不良的倾向:为片面追求“成绩”而热衷于“数字”游戏的大有其人。为了“冒尖”和“及格率”,有的开小灶,有的搞补习;更有甚者,考前漏题,评卷漏改。这种竞争有背于教育的初衷,有碍于教改的健康发展。如不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就不可能消失,所谓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

二、英语测试的内容

测试内容的确定至少应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的分解、测试目标的设定以及测试内容的筛选等几方面的工作。从理论上讲,英语测试内容可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两大部分。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语言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实际上,由于语言本身富有强大的活力,因而语言教学始终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在语言教学的天地里,各有所见,各有所好,各有所长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改变都势必影响着语言教学的内容。要确定测试内容就必须注意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需求、知识与能力的比重等方面的矛盾。可见,从测试内容的确定进而到题库的建设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在现行的英语测试中,语言能力的测试在许多场合却受到了冷遇,考分大多压在知识方面,这无怪不少能“考”上英语专业的学生实际上对英语既聋又哑。这种语言知识和能力严重失衡的状况显然与我们长期的教学模式以及测试的导向密切相关。语言能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接受性技能(receptiveskils)和生产性技能(productiveskils)。前者包括听和读的技能,属于输入性;后者包括说和写的技能,属于输出性。我们的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远不如听和读的能力。这是因为他们看得多而写得少,听得多而说得少。总之,被动性接受英语的机会大大超过主动性使用英语的机会。因此,英语能力的培养及测试的改革应在“出”字上下功夫。

一般的英语测试有两大不足之处。一是无法直接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二是测试的语言取样与生活中真实的语言相去甚远。语言是一种交际媒体,语言的测试内容自然要体现其真实性和实用性。语言学家们认为:要给一个孤立的词下定义实在是劳而无功,因为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上下文等),任何词义都是苍白的。其实,语言能力的表现何尝不是如此。

随着语言学、心理测试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人们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以语言知识结构为中心的测试模式,并且为新的交际英语的测试模式开辟了新的视角。如:在对语言原材料的利用、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语言“精巧度”及“错误”的评判标准等方面,英语教学工作者的视角已渐开阔,测试手段也日趋丰富。毫无疑问,英语测试不仅要反映出学生知道些什么,而且还要体现出学生能做些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以致用。

三、英语的测试手段

在现行英语测试中,最常见的形式莫过于多项选择题。应当肯定,从命题的广泛性、严密性到评分的客观性和迅速性,这种命题方式的优越性是无可争议的,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又为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然而要注意的是,这种客观性的命题只宜作为测试的一部分,而决不能唱独角戏,这是由语言测试的特点及命题的作用决定的。

篇2

   

  

单元测试是针对学生在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后,进行的一次阶段性的检测。它具有知识范围小,知识内容少的特点。所以说如何从语言学的角度在有限的范围内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的程度进行有效地检测,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更者,英语单元测试必须在学生已有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的教学目标起到导向作用。同时,现行英语教材的内容的设计注重了话题、功能、结构、技能和知识相结合的体系,这也必须在单元测试中有所体现。因此,英语单元测试的选题策略是在紧紧地围绕各个单元教学目标和遵从英语语言习得规律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重视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 

一、选题要有代表性 

在英语教材中,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是为数不少的,包括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型等)和文化知识,也包括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虽然教材有计划地、相对集中地介绍了相关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但是为了检测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后,能否投诸于运用,这就要求命题者在有限的测试题目中容纳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命题者可以提出若干个预选命题方案,然后借助预测测试的结果,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再选出具有重点与非重点、能力与非能力、重点与能力等有代表性的题目。通常情况下,代表性的题目包含重点题、典型题以及综合运用题等,它们可以体现在不同的题型中。但是,命题者不能将语言信息或语言信息的测试的代表性建立在超量(如题目长、生词多)观念上。代表性的题目只有在“抓纲务本”的精神指导下,才能作出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效果,才能体现出语言测试的特点。 

二、选题要有针对性 

在英语教材中,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体现了“秩序渐进、循环反复”的带有针对性的特点。事实上,对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学生而言,由于学习策略的效度的差异性,学生往往会对一些知识存在理解上或应用上的缺陷或疑惑,所以命题者的选题要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借助于测试的手段观察、发现、探索和研究其自身语言学习上的差异。比如说,当今的中学英语语言测试体系不能体现出学生“说”的能力,所以命题者在选题的过程中,要切合于语用学的实际,参照“任务型”教学活动目标,有意识、有策略地通过单元测试的题型的转变,将“说”的能力测试融于“听”的测试中。这样的单元测试的命题导向就是针对学生之缺,了解学生之愁。还有,命题者要结合教学实际中的学生在平时作业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选编一些“对症下药”的治病题,这也是具有针对性意义的。比如:feel like与would like的用法的差异性就可以成为测试的内容。 

三、选题要有灵活性 

在英语单元测试中的灵活性是指在一例的题目中容纳了多个知识点或能力点的考察,并训练了学生运用“一题多思”的思维方式。由于当今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于“任务型”和“交际型”的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能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情景中,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完成语言任务的能力;这也就要求测试题目能体现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纵横联系,能检测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测试题灵活性要起到影响试题区分指数的作用,这也就有利于指导教师将来的授课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比如说,完形填空的空白就显示了对两种语言模式(一者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语言模式,另一者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的猜测性语言模式)和一种测试意图(命题者的测试目的),避免了就题论题的俗套。当然,命题的灵活性的特征要体现在与教材关联性上,并不是指“难”、“偏”、“怪”。 

四、选题要有科学性 

一份高质量的英语单元测试试卷并不是题目的堆砌,而是建立在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的语言信息(包括知识和能力)的检测。它必须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甚至引导未来教学活动的目的。一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在语言知识上要学生追求多方位,在学习能力上对学生讲究多层次。所以在英语单元测试中,以此为基础的单元测试的选题也要体现出以系统性和整体性为内涵的科学性。命题者只有在熟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双重前提下,才可能使试卷将单元测试的内容有效地包容并形成一定的可行性和可信性的效能,才能促进学生通过英语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内容进行控制管理,从而有效地学习。同时,科学性也必须体现在量和数的合理分配上。 

五、选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策略 

篇3

一、选题要有代表性

在英语教材中,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是为数不少的,包括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型等)和文化知识,也包括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虽然教材有计划地、相对集中地介绍了相关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但是为了检测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后,能否投诸于运用,这就要求命题者在有限的测试题目中容纳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命题者可以提出若干个预选命题方案,然后借助预测测试的结果,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再选出具有重点与非重点、能力与非能力、重点与能力等有代表性的题目。通常情况下,代表性的题目包含重点题、典型题以及综合运用题等,它们可以体现在不同的题型中。但是,命题者不能将语言信息或语言信息的测试的代表性建立在超量(如题目长、生词多)观念上。代表性的题目只有在“抓纲务本”的精神指导下,才能作出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效果,才能体现出语言测试的特点。

二、选题要有针对性

在英语教材中,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体现了“秩序渐进、循环反复”的带有针对性的特点。事实上,对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学生而言,由于学习策略的效度的差异性,学生往往会对一些知识存在理解上或应用上的缺陷或疑惑,所以命题者的选题要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借助于测试的手段观察、发现、探索和研究其自身语言学习上的差异。比如说,当今的中学英语语言测试体系不能体现出学生“说”的能力,所以命题者在选题的过程中,要切合于语用学的实际,参照“任务型”教学活动目标,有意识、有策略地通过单元测试的题型的转变,将“说”的能力测试融于“听”的测试中。这样的单元测试的命题导向就是针对学生之缺,了解学生之愁。还有,命题者要结合教学实际中的学生在平时作业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选编一些“对症下药”的治病题,这也是具有针对性意义的。比如:feellike与wouldlike的用法的差异性就可以成为测试的内容。

三、选题要有灵活性

在英语单元测试中的灵活性是指在一例的题目中容纳了多个知识点或能力点的考察,并训练了学生运用“一题多思”的思维方式。由于当今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于“任务型”和“交际型”的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能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情景中,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完成语言任务的能力;这也就要求测试题目能体现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纵横联系,能检测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测试题灵活性要起到影响试题区分指数的作用,这也就有利于指导教师将来的授课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比如说,完形填空的空白就显示了对两种语言模式(一者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语言模式,另一者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的猜测性语言模式)和一种测试意图(命题者的测试目的),避免了就题论题的俗套。当然,命题的灵活性的特征要体现在与教材关联性上,并不是指“难”、“偏”、“怪”。

四、选题要有科学性

一份高质量的英语单元测试试卷并不是题目的堆砌,而是建立在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的语言信息(包括知识和能力)的检测。它必须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甚至引导未来教学活动的目的。一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在语言知识上要学生追求多方位,在学习能力上对学生讲究多层次。所以在英语单元测试中,以此为基础的单元测试的选题也要体现出以系统性和整体性为内涵的科学性。命题者只有在熟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双重前提下,才可能使试卷将单元测试的内容有效地包容并形成一定的可行性和可信性的效能,才能促进学生通过英语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内容进行控制管理,从而有效地学习。同时,科学性也必须体现在量和数的合理分配上。

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试卷讲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99

一、试卷讲评课教学的主要问题

虽然试卷评讲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主要问题如下:

1. 学生对试卷讲评课的认识有误区,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追逐正确答案上。在讲评课中,学生往往只注重分数和答案而忽视对错误的订正与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2. 部分教师课前对试卷分析得不够细致,使试卷讲评课索然无味、“高耗低效”。他们在课前既不通过批改学生的试卷来了解学生作答情况和进行错题统计,也不对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做详细分析。他们只根据自己的英语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去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性而讲,导致所举的例句不够严密,错误百出。

3. 教师对所带班级的学情把握不够,以致教学环节拖沓,破坏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每次讲评试卷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非常机械,题题不放过,生怕漏讲一题以致于今后学生会犯同样的错误。把个别学生的问题拿到全班上讲,浪费了大多数学生的时间。有些教师甚至一份试卷讲了两、三节课。

4. 很多教师往往仅采用对对答案,就题论题,教法单一拘谨,“唱独角戏”的授课方法。讲评课的教学目标仅限于弄懂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的意思,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意识淡薄,难以达到学习的兴奋点,更谈不上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二、英语试卷讲评课的对策

1. 试卷讲评要及时

“准确及时”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教师能认真地分析每道题有多少学生未能掌握,进而确定本节试卷讲评课的讲解重点题目甚至干扰性最强的选项,使整节试卷讲评课的目标更明确更具体,做到有的放矢。因为学生还处于思维的热点,对试题相当熟悉,他们对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还很清晰,这时讲评必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时间一长,学生将试题内容和解题思路忘得一干二净,寻求正确答案及原因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不利于对错误的纠正及知识的弥补。

2. 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就是根据学校提供的“未掌握知识点统计表”及学生的二卷成绩确定学生哪些方面的知识存在盲区:是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和语法还是考查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包括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以及书面表达,进而弄清自己今后教学的侧重点。

3. 分析试题

试卷分析包括侧重考查的语法项目有哪些,对整套试题的结构,分类充分了解;了解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查找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

分析的重点是:妨碍学生理解信息的错误,因为阻碍理解信息就会丧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价值;常犯的、共性的语言体系性错误;有关答题技能和思路方法的错误。

4. 讲评时注重寻求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师讲评试卷的关键是把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教给学生,要把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贯穿试题讲评的全过程,以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理解题意,正确把握答题方向。要善于揣摩命题思路。考试时,如果学生能正确的揣摩出题人的考查意图,就很可能把题做好。因此,讲评中教师首先要交代试题考查知识内容和目标要求。目标要求涉及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识记、理解、分析、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语法选择题,教师就要说明每道题目的考查范围,是考查时态、语态还是短语的习惯搭配,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确解答问题所必备的知识,认清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2)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思路。讲评中要给学生讲解答题的基本思路,使学生逐步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阅读理解题常常考查学生对文章深层意义的理解,包括说出文章的主题、寓意、结论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等,学生在做这类理解题时常犯错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后,要进行归纳总结:抓文章的深层意义,不是瞎碰乱猜,也不能根据个人观点、常识随意而定;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蛛丝马迹” 、“弦外之音”,按照文中的提示,考虑到上下文的联系,通过概括、归纳和推理,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确定问题的真正答案。此外,讲评时,还要注意学生答题可能会产生的错误思路,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要求他们从中吸取教训。

(3)要善于拓宽知识思路。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每道试题的相关内容,讲评时,教师可以这些题为题眼,从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引申,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进行归纳,加大知识摄入量。以短语和惯用法为例,如考题是考turn on的搭配和用法。在广度方面,教师就可进一步举出以turn为中心词的短语:turn against,turn in,turn off,turn to,turn down,turn up...这种归纳例举便于学生集中记忆。在深度方面,教师既要讲该短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也要根据考纲的要求讲它的引申义和用法。这样有利于加强复习的系统性,强化做题的实际效果,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5. 当堂反馈、及时消化

(上接第99页)

(1)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对一节好课的评价不仅仅是看教师讲得如何,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因此,为了切实提高评讲效果,课堂还必须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及时消化评讲内容。通过消化,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讲评过程中,让学生把同类型、同一考点的题目进行归类,教师只讲解其中一道题,讲透讲到位,剩余的题目让学生结合评讲内容自己当堂纠错,自己消化讲评内容,且能及时对学生的听课效果、掌握程度进行反馈。对那些正确率很高的教师没有讲评的试题也应当给予学生必要的提问机会。

(2)帮助学生反思与提高。试卷讲评后要提醒学生不要将考过的试卷束之高阁,也不要使考试中的失误疑点变成过眼云烟,教师要给学生整理消化和总结反思的机会。首先,引导学生回顾错误,总结考试成败的原因;其次,引导学生及时将讲评中获得的新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再次,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让学生在错题本上记下把握不大的因知识缺漏和能力不足所导致的那些错题,力求弄懂弄通;最后,发挥好每份试卷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试卷中新词汇、新考点和优美词句等,并通过适当讲授促进学生理解和消化。

6. 贯彻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在学习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试卷讲评中,不断鼓励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带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结,把讲评课变成批评课,对学生过多地埋怨、指责,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因此,鼓励应贯穿试卷讲评的始终。遇到有创新独到之处的学生应要及时加以肯定,并积极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尽可能挖掘其闪光点,加以赞赏,予以鼓励。试题难度相对不大的试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让他们体会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消除压抑感。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要根据近年来新课改高考的命题特点,从知识的系统性、运用角度、语篇结构、交际功能着手,以试卷讲评为载体,抓住典型的错例,选择要点加以点拨,对重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归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应变能力,做到知识的归纳和延伸,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此外,教师在分析试卷的时候,除了了解学生的弱点、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之外,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等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推动教学,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霞平.重视英语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效率[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6).

篇5

1.cet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后者受前者的影响越来越大。自1987年推行四、六级考试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更加重视公共英语教学,公共英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公共英语教学条件得到了充实和改善,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空前高涨,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别提到了教学和测试的关系问题:“测试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量化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测试中,更看重考核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试题。务必防止应试教学倾向。”①可以看出,在教学和测试两者的关系中,教学是第一性的,测试是为教学服务的。cet考试和大学英语教学两者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改革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与四、六级考试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cet中新题型增设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错误的考教理念,造成了cet测试和大学英语教学关系的异化。

2.1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指挥棒”,倒置考试和测试的关系,使教学围着考试转。受“指挥棒”理念的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越来越偏离自身的目标,而成为达到四、六级考试目的的手段,成为一种“应试教学”。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有的学校不惜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将本该一、二年级开设的课程推迟到三四年级开设,有的根据四、六级考试要求调整英语课程设置,有的大办四、六级考试辅导班,有的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中“攻关”,有的发动教师研究四、六级考试“规律”,放任教师抛开原定教材,以四、六级考试大纲和有关辅导材料为依据组织教学。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是全面“服从”考试需要,他们对正常的英语课程提不起兴趣,一门心思做参考题、复习题、模拟题、仿真题。

2.2大学英语教师和管理人员把四、六级考试作为评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价值尺度,以考试成绩好坏来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政府主管部门在大学教学工作评价中把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重要指标,有的大学以教师任教班级学生的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来考核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津贴挂钩,有的把是否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是否准予学生毕业或能否获得学位的一个“硬杠杠”。如此一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只有唯四、六级考试是从,一切从考试出发,一切为了通过考试。后果就是,四、六级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掌握了,英语考试技巧提高了,但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翻译能力、交际能力等并没有多大提高①。

在这世纪之交的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无疑这种应试型的大学英语教育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外语界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并着手对其进行改革,以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推出及采用就是这一势在必行的改革的初步尝试。

自1996年1月起,大学英语考试已正式启用新题型,增加主观题目的比例。语言测试的试题根据评分是否需要阅卷人员的主观判断而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一般来说主观题如作文等效度高,对教学的后效好,因此大学英语考试无论四级或六级都坚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题。自1996年1月起,已延续了十余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偏重客观试题转向主、客观题型合理搭配,重视考生主观应用能力的试题类型。目前已经过研究和实验并可逐步采用的新题型有翻译、听写、简答题。考试委员会还在积极开展其他新题型的研究。采用新题型的目的是更好地使考试为教学服务,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主观题的比例,使全国高校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采用新题型时尽量保持所考核的语言能力构成基本不变、答题时间不变、各部分得分比例分配不变,以保证评价标准的稳定性。例如1996年6月的四级考试,采用翻译题型后,全国重点大学翻译部分的均值为6.75分。这一部分用来取代原来的完形填空部分,而1995年6月全国重点大学完形填空部分的均值为6.72分。这说明采用新题型可以保持评价标准的稳定性。此外,考试委员会还决定今后在考试大纲中列举多种可能的题型,而在某次考试中具体采用何种题型则事先不予公布,以抵消应试教学的心理压力,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此外,要探索对新题型进行等值处理的方法,保证大规模标准化考试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但等值处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提高考试的效度是第一性的,通过考试正确地指导教学才是考试的根本目的②。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使大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学习,获得更强的参与国际交际的能力,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初开始试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并于1999年11月和2000年5月两次扩大试点。总的来说,口试推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遏制应试教学和片面追求单纯通过率,使《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这一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更扎实、可靠的基础③。

3.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概括的说,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必须在明确了正确的考教关系的同时,随着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而改革,否则,不但将贻误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更加开放、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问题可能使我们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随着cet新题型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将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的挑战,即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旧方法和研究新的方法来扎扎实实地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求的综合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的变化指引我们对近十余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展开反思,以便充分认识其中的偏差和教训,端正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把握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照本宣科”、以测试为目标的教学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善于引导他们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这使得教师要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和业务水平。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使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培养。如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呢?

笔者概括出以下几种策略:

3.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改革填鸭式教学方式

应惠兰教授指出:“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教学方法应该分为教法和学习方法两个组成部分”。过去当我们谈到外语教学或教学方法时,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能力。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运用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正是遵循这种语言学习规律而创建的。英语是一门实践课,语言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练得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避免整堂课讲授太多的语言点;避免给学生直接指出应该注意什么;避免给学生详细列出语言点的用法,而是应该恰恰相反。老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解课文的大意,然后以问题辩论的形式对文章的主题、背景、写作风格、语言使用等方面展开讨论。教师的讲解是辅的、画龙点睛式的。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点的用法,而且还学会了,并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就能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充实。同时,在当今这个科技得以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也走向了市场,这无疑又给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与促发的有利条件。在英语教学之中增加多媒体教学是转变填鸭式教学的最好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视野空间扩大,而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之达到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受益于学习者本身。教师对一些较难的课文还要进行一些系统的讲解,以适合学生水平的需要。传统的授课法是以单词、语法分析为主体。但这样一来,课文的内容就被割裂了。语言知识很可能变成无本之木,学生兴趣无从谈起,积极性无从调动,结果事倍功半。教师讲解课文的方式要以语篇教学为主,教师要把文章的信息结构,与文章有关的文化背景,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要把语言知识、单词的讲解完全放在篇章内容的整体讲解过程中。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从内容到形式都齐备的活生生的语言。

3.2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

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是以语言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交际法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eec),中心是英国。交际法重视教学大纲的研究。教学内容以语言功能为纲,针对学习对象的不同需要加以安排。交际法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排斥机械操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景中操练,课堂教学活动应模拟真实或近似真实的生活情景。

一方面,注意到各个单词之间的各种系统内关系的同时,还要把它置于句子乃至对话、语篇中呈示。如:角色表演法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对话表演,让学生轮流到台上表演。表演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觉得不难又需要做好准备上台表演。或者进行pairwork或groupwork。在表演中可以准备实物道具,其中丰富的动作、表情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要使教学同真实世界(realworld)建立联系,如用影视片段、多媒体等来实现单个词汇或词汇系列的输入,让学习者感觉生动、易学。对某些动词如swing,snore等,还可以运用表情、动作和声音来演示,其效果比单纯以文字讲解要好。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英语交际情境。如在课堂上播放英语经典原版片,故事内容学生已有所了解,加之画面优美,身临其境,收到了出奇效果。不少同学能把影片中的部分英语对话模仿得惟妙惟肖,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呈现词汇的语用信息。像邮筒(pillarˉbox)在中国为绿色,在英国却是红色。这种信息必须提供给学习者,pillarˉbox这个词暗含的社会文化信息同该词的概念意义同等重要。此外,不少词还具有一定文体意义和情感意义。尤其是具有褒义或贬义的词,其情感意义是该呈现给学习者的。对于指黑人的两个词black与nigger,了解二者的概念意义而不知其情感意义显然会影响交际运用①。前者带有褒义,后者却是贬义,这2种不同的情感意义同相应词语的概念意义一样重要。内含意义与情感意义因个体、文化、社会的不同而不同,教学主体亦要留心这一点。

3.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和改善外语学习环境

多媒体软件集声、文、图、像于一体,资料丰富、信息量大,其容量、使用功能、新颖程度为普通教科书所不及,在教学中显得十分方便。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可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利用其视觉及听觉器官,紧紧跟随变化中的设备功能及富于色彩的影音材料,从而使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这就摆脱了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视野中只有那一成不变的老师、黑板、讲台及教科书;听觉中只有那过于熟悉甚至有些单调的老师的嗓音,因而经常只听不看或只看不听,容易走神,心不在焉。总体来说,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在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方面优势明显。具体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1)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兼顾;(2)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得以锻炼;(3)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得到保证;(4)地道的语音语调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模仿模式;(5)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能够激发学习者极大的学习兴趣;(6)视听说各感觉器官积极配合,左右脑并用,提高了学习效率②。

篇6

1.cet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后者受前者的影响越来越大。自1987年推行四、六级考试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更加重视公共英语教学,公共英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公共英语教学条件得到了充实和改善,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空前高涨,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别提到了教学和测试的关系问题:“测试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量化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测试中,更看重考核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试题。务必防止应试教学倾向。”①可以看出,在教学和测试两者的关系中,教学是第一性的,测试是为教学服务的。cet考试和大学英语教学两者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改革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与四、六级考试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cet中新题型增设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错误的考教理念,造成了cet测试和大学英语教学关系的异化。

2.1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指挥棒”,倒置考试和测试的关系,使教学围着考试转。受“指挥棒”理念的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越来越偏离自身的目标,而成为达到四、六级考试目的的手段,成为一种“应试教学”。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有的学校不惜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将本该一、二年级开设的课程推迟到三四年级开设,有的根据四、六级考试要求调整英语课程设置,有的大办四、六级考试辅导班,有的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中“攻关”,有的发动教师研究四、六级考试“规律”,放任教师抛开原定教材,以四、六级考试大纲和有关辅导材料为依据组织教学。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是全面“服从”考试需要,他们对正常的英语课程提不起兴趣,一门心思做参考题、复习题、模拟题、仿真题。

2.2大学英语教师和管理人员把四、六级考试作为评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价值尺度,以考试成绩好坏来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政府主管部门在大学教学工作评价中把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重要指标,有的大学以教师任教班级学生的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来考核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津贴挂钩,有的把是否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是否准予学生毕业或能否获得学位的一个“硬杠杠”。如此一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只有唯四、六级考试是从,一切从考试出发,一切为了通过考试。后果就是,四、六级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掌握了,英语考试技巧提高了,但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翻译能力、交际能力等并没有多大提高①。

在这世纪之交的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无疑这种应试型的大学英语教育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外语界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并着手对其进行改革,以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推出及采用就是这一势在必行的改革的初步尝试。

自1996年1月起,大学英语考试已正式启用新题型,增加主观题目的比例。语言测试的试题根据评分是否需要阅卷人员的主观判断而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一般来说主观题如作文等效度高,对教学的后效好,因此大学英语考试无论四级或六级都坚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题。自1996年1月起,已延续了十余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偏重客观试题转向主、客观题型合理搭配,重视考生主观应用能力的试题类型。目前已经过研究和实验并可逐步采用的新题型有翻译、听写、简答题。考试委员会还在积极开展其他新题型的研究。采用新题型的目的是更好地使考试为教学服务,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主观题的比例,使全国高校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采用新题型时尽量保持所考核的语言能力构成基本不变、答题时间不变、各部分得分比例分配不变,以保证评价标准的稳定性。例如1996年6月的四级考试,采用翻译题型后,全国重点大学翻译部分的均值为6.75分。这一部分用来取代原来的完形填空部分,而1995年6月全国重点大学完形填空部分的均值为6.72分。这说明采用新题型可以保持评价标准的稳定性。此外,考试委员会还决定今后在考试大纲中列举多种可能的题型,而在某次考试中具体采用何种题型则事先不予公布,以抵消应试教学的心理压力,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此外,要探索对新题型进行等值处理的方法,保证大规模标准化考试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但等值处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提高考试的效度是第一性的,通过考试正确地指导教学才是考试的根本目的②。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使大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学习,获得更强的参与国际交际的能力,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初开始试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并于1999年11月和2000年5月两次扩大试点。总的来说,口试推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遏制应试教学和片面追求单纯通过率,使《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这一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更扎实、可靠的基础③。

3.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概括的说,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必须在明确了正确的考教关系的同时,随着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而改革,否则,不但将贻误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更加开放、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问题可能使我们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随着cet新题型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将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的挑战,即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旧方法和研究新的方法来扎扎实实地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求的综合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的变化指引我们对近十余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展开反思,以便充分认识其中的偏差和教训,端正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把握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照本宣科”、以测试为目标的教学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善于引导他们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这使得教师要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和业务水平。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使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培养。如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呢?

笔者概括出以下几种策略:

3.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改革填鸭式教学方式

应惠兰教授指出:“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教学方法应该分为教法和学习方法两个组成部分”。过去当我们谈到外语教学或教学方法时,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能力。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运用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正是遵循这种语言学习规律而创建的。英语是一门实践课,语言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练得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避免整堂课讲授太多的语言点;避免给学生直接指出应该注意什么;避免给学生详细列出语言点的用法,而是应该恰恰相反。老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解课文的大意,然后以问题辩论的形式对文章的主题、背景、写作风格、语言使用等方面展开讨论。教师的讲解是辅的、画龙点睛式的。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点的用法,而且还学会了,并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就能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充实。同时,在当今这个科技得以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也走向了市场,这无疑又给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与促发的有利条件。在英语教学之中增加多媒体教学是转变填鸭式教学的最好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视野空间扩大,而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之达到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受益于学习者本身。教师对一些较难的课文还要进行一些系统的讲解,以适合学生水平的需要。传统的授课法是以单词、语法分析为主体。但这样一来,课文的内容就被割裂了。语言知识很可能变成无本之木,学生兴趣无从谈起,积极性无从调动,结果事倍功半。教师讲解课文的方式要以语篇教学为主,教师要把文章的信息结构,与文章有关的文化背景,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要把语言知识、单词的讲解完全放在篇章内容的整体讲解过程中。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从内容到形式都齐备的活生生的语言。

3.2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

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是以语言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交际法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eec),中心是英国。交际法重视教学大纲的研究。教学内容以语言功能为纲,针对学习对象的不同需要加以安排。交际法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排斥机械操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景中操练,课堂教学活动应模拟真实或近似真实的生活情景。

一方面,注意到各个单词之间的各种系统内关系的同时,还要把它置于句子乃至对话、语篇中呈示。如:角色表演法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对话表演,让学生轮流到台上表演。表演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觉得不难又需要做好准备上台表演。或者进行pairwork或groupwork。在表演中可以准备实物道具,其中丰富的动作、表情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要使教学同真实世界(realworld)建立联系,如用影视片段、多媒体等来实现单个词汇或词汇系列的输入,让学习者感觉生动、易学。对某些动词如swing,snore等,还可以运用表情、动作和声音来演示,其效果比单纯以文字讲解要好。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英语交际情境。如在课堂上播放英语经典原版片,故事内容学生已有所了解,加之画面优美,身临其境,收到了出奇效果。不少同学能把影片中的部分英语对话模仿得惟妙惟肖,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呈现词汇的语用信息。像邮筒(pillarˉbox)在中国为绿色,在英国却是红色。这种信息必须提供给学习者,pillarˉbox这个词暗含的社会文化信息同该词的概念意义同等重要。此外,不少词还具有一定文体意义和情感意义。尤其是具有褒义或贬义的词,其情感意义是该呈现给学习者的。对于指黑人的两个词black与nigger,了解二者的概念意义而不知其情感意义显然会影响交际运用①。前者带有褒义,后者却是贬义,这2种不同的情感意义同相应词语的概念意义一样重要。内含意义与情感意义因个体、文化、社会的不同而不同,教学主体亦要留心这一点。

3.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和改善外语学习环境

多媒体软件集声、文、图、像于一体,资料丰富、信息量大,其容量、使用功能、新颖程度为普通教科书所不及,在教学中显得十分方便。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可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利用其视觉及听觉器官,紧紧跟随变化中的设备功能及富于色彩的影音材料,从而使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这就摆脱了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视野中只有那一成不变的老师、黑板、讲台及教科书;听觉中只有那过于熟悉甚至有些单调的老师的嗓音,因而经常只听不看或只看不听,容易走神,心不在焉。总体来说,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在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方面优势明显。具体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1)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兼顾;(2)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得以锻炼;(3)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得到保证;(4)地道的语音语调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模仿模式;(5)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能够激发学习者极大的学习兴趣;(6)视听说各感觉器官积极配合,左右脑并用,提高了学习效率②。

篇7

【关键词】学优生 过于自信 情绪波动

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然而却忽视了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以及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认为学优生存在的问题较少,因而教学过程往往集中于辅导差生,并将这种教学观念认为是教学公平性的体现。其实不然,学优生虽然在总体上心理问题较少,然而依旧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学优生往往过于自信,容易盲目骄傲

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处于青春期,学生往往有着爱表现自己的趋向。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更是如此。这些学生由于其在学习成绩方面十分优异,因此一直都是教师以及家长中的佼佼者,其长期生活在喝彩声中,在教学过程中听多了教师的表扬以及鼓励,其自我感觉十分好,正是由于这种生活以及学习环境往往会导致学优生过于自信,有时甚至是自负更有甚者目中无人。学优生往往乐于接受一些积极性的评价,然而对于一些批评或者是教育意见往往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对于一些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过于轻视,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也漫不经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优生的自负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教师在进行“植物的有性生殖”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学优生提出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如“萝卜和甘蓝体细胞内染色体数均为9对,将二者杂交,可育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应是多少?”让学优生多思考问题,认识到自身知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的。

二、学优生抗挫折能力不足,情绪波动较大

学优生往往都是在家长以及教师的呵护中长大的,习惯了家长以及教师的表扬,就像生活在温室中的花朵,从小就养尊处优几乎就没有怎么碰到困难和挫折。这些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学优生抵抗挫折的能力较差,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这些学生往往过于注重教师对其的评价,其情绪往往与教师的评语相挂钩,一旦教师对其进行批评,或者某一次考试的成绩不乐观,出现落榜现象,这时往往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往往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面对挫折解决挫折能力较差等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优生抗挫折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进行生物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对其意志力进行磨练,增强其抵抗挫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后,向学优生布置一些高难度问题“为什么竹林在长期无性生殖后会大面积开花?”让学生无处下手,再由教师对其进行逐步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多选用激励性话语,从而达到磨练学生意志力的目的,增强其抵抗挫折的能力。

三、学优生缺乏反思的意识,不易看清问题

教学是一个解决学生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然而教学并不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心理承受能力的唯一有效途径,除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学生还可以依靠自身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然而要想让初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优生则更是难上加难,学优生往往多会过度地注重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很少会去自主的去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这也是由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并且锻炼其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以“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进行完教学后,让学生对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划出其不懂的地方,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其在这一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自身问题。

四、学优生缺乏实践的经验,易变成书呆子

教学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其主要作用是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然而对于一些学优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在关注社会关注他人方面都较为缺乏,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会变为死读书,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多联系生活实际设置一些情境问题,让其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挂钩。同时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以小组单位讨论问题,以培养学优生的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相处能力。例如在进行“植物种子的萌发”这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4个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大豆种子的结构进行观察,在让学生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了解玉米种子的结构,并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培养学优生的合作精神。

总之,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习较差的学生外,还需要加强对学优生的关注,及时了解学优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整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考文献:

篇8

论文摘要:《孙子兵法》说:“故善出奇者,无穷于天地。不竭于江河。”随着复制盛行、同质化日益严重,差异化生存愈加受到认可。“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数字移动电视技术成为继网络技术之后又一被传媒和市场追捧的热点,数字移动电视以独特的传播优势,以一种更直接的推送形式将广告“直接介入”人们的视野,无线传输、支持移动接收的核心技术特色,使移动电视拥有了先天的强大竞争力,它将电视媒体从户内搬到了户外,抢占了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空间和时间,抢占了一个没有竞争对手和低干扰度的传播环境。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环境;数字移动电视;广电经营

任何企业都如同生物有机体一样,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企业的营销活动不可能脱离于周围环境孤立进行,而了解和预测环境因素,将有利于提高营销活动的有效性。本文将从数字移动电视营销环境的几个构成因素入手,结合营销学中的$WOT分析理论,对移动电视的市场营销环境进行浅析。

一、数字移动电视的含义

老百姓平时所知道的数字电视实际是由彩电生产企业热炒的一个产品概念。数字电视包含的是电视节目采集、制作,信号传输、接收等整个链路的数字化,而仅信号传输角度又可分为三种方式: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移动电视其实就是地面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无线广播电视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支持在移动状态下接收。

二、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

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职能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容的扩大和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发生影响。

三、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所组成。这些环境因素对移动电视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以间接的形式而作用于企业的营销行为。

1、媒介自身的趋利性促使其不断地寻求新的经营增长点

在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新兴的数字技术推动中国广电经营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广电经营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新的经营突破口的战略姿态。当前的广电经营正逐渐转型,由一个已经恢复自主经营意识的个体,向一个具有自身发展逻辑和自身发展能动性的产业过渡。

2、人口因素与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关系十分密切

人是市场的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数字移动电视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主要包括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和车站的户外流动人口,他们大多处于无事可做的空闲状态。传统的电视针对的是在某一个地方相对“静止”的人群,而白天出行在外的人群是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这个群体不仅流动性大,而且随时段呈现规律性变化,为移动电视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有线网络资源积极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字化是一场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数字技术虽然只是充当了广电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的技术基础和手段,但它自身的优势是对营销的有力支持。

四、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本身、顾客、竞争者和社会公众。前面我们提到,数字移动电视从传统的“盲区”中挖出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它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移动人群,这就是移动电视广告营销潜力蕴涵的根本所在。

1、受众群体的流动性大

以车内受众为例,乘客们乘车去往不同的目的地,在车内停留时问各不相同,这个时间因城市规模的差异而不同。

2、受众随时段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不同时段内,乘客的人员结构呈现明显的一致性。比如说,早晨6:30到7:00,乘客以10几岁的学生为主;7:00到8:30,乘客以上班一族为主,收入水平非常近似;16:30到18:30,又以20到40岁的上班族为主。因此,不同时间段的观众结构是可控,相对稳定的。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3、对受众的垄断和伴随性传播

移动电视的行动路线长而且固定,它的流动也导致电视广告能不断在特定路线上反复,从而增加了广告受众的数量和接触频牢,决定了移动电视广告的优越性,能使信息更精确、更有效的击中目标受众。但另一方面,数字移动电视传播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比在家里更多,观众的心态也更浮躁不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注意力,虽然关注屏幕频次高,但是单次连续观看时间短。

4、无竞争传播空间

移动电视将电视媒体从户内搬到了户外,搬到了一个低干扰的环境里,抢占了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空间。但同时,观众也要求伴随在身边的移动电视能提供更实用,更有效更贴近的资讯。观众是媒介微观营销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媒体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把握,要从规模和观众需求的质与量两方面分析和了解,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考察,为特定受众服务,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五、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环境威胁和市场机会

环境威胁。环境威胁是指市场环境中不利于企业营销的因素,对企业发展形成挑战,对企业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对移动电视而言,环境威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目好坏是影响其经营的关键所在。由于乘客在车内停留时间不长,在公交车上的收视常常呈现为一种伴随性的行为,移动电视的覆盖率和渗透率相对大众多媒介而言,还是小众媒体。如果不能根据自身传播条件及特色来生产节目,将很难维持市场优势。要把握目标受众,移动电视应该按营销学的思路来组织和设计自身的传播产品,有效吸纳受众注意力,使观众获得满意的心理报酬,从而更有利于营销活动的开展。

第二,技术层面的问题对收视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音量的大小,人声与车声的嘈杂程度,乘客的密集程度,人群的流动性,移动电视图象信号的接收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电视的传播效果。

第三,模式是运营中实际的问题。在模拟电视经营模式当中,主要是媒介、广告公司、客户之间的三角游戏。作为广告经营的重要依据,数字移动电视收视效果检测机制的建立速度远远落后于技术和节目的发展。此外,数字移动电视该如何赢利,依据什么样的价格体系,什么样的成本核算才能赢利,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开拓用户市场等问题,仍具备一定挑战性。

市场机会。市场机会是指对企业营销活动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企业拥有竞争优势。

第一,媒介产品的质量是根据受众满意来定义的,数字移动电视可提供的实用性信息包括:时政新闻、交通路况、出行气象、车位引导、消费资讯、商场促销等,这些信息看似平常,传统电视媒体也可以提供,但因为移动电视在户外实时传播的媒介先天优势,使这些信息具有更大的实用性,也使用广告的传播更有效,人们可以根据实时交通路况选择出行路线,可以根据消费资讯改变吃饭的地点,可以根据商场的促销信息决定逛街的去向等等。

第二,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视已经实现了在手机终端梦想成真,实现了面对面的商业传播。所谓“得终端者得天下”,拨开趋同认识的雾障,彰显自己的个性才能赢得市场。

六、结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