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财务内控机制论文8篇

时间:2023-04-06 18:35: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内控机制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内控机制论文

篇1

[摘要]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单位工作良好秩序的保证,是单位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的保障,是反腐倡廉、预防经济犯罪的有效措施。随着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已经滞后,文章按照会计法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管理本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是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与否,关系到一个组织的管理效率和发展潜力。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客观环境、工作任务、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因此,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依旧任重而道远。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观念薄弱内部控制观念是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观念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单一、去向固定,收支活动较少,经费预算有限,导致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认识,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认识不足,抱着可有可无的放松态度。或者说是以财经制度甚至是工作经验来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即使有内部控制制度,在内容方面仍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内控意识淡薄,监督力度薄弱,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会计岗位设置不够全面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个别规模较小的单位,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均由一人担任,并且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挂盖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多个业务环节,尤其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薄弱的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比较突出。同时部分单有章不循,将已存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目的只为应付有关部门的审计监察,失去制度了应有的严肃性,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

(三)内部控制制度监督上乏力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目前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微乎其微,现有的法制环境还未能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同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税务、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务资金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至于单位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则很少进行实质性监察。外部监督的不得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放松了警惕,从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审核部门监督也往往流于形式;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监督乏力导致内部审计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不能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内部监督部门形同虚设。还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部审计机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行监督检查,自我监控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职能的发挥。

(四)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缺乏应有的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的防止贪污舞弊、侵吞资产、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但是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事业单位领导者,无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凌驾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少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储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绝大部分财会人员身兼数职,疲于应对,再加上会计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各种先进的管理办法由于人员本身相关素质的缺乏重重受阻,难以推行。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举措

(一)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首先是单位领导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修订)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必须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由领导干部带头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支持人员实施内部控制,职工人员全面落实内部控制。财政、税务、审计及有关主管部门要定期地对单位负责人就财政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培训,使之通过学习,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系统地了解相关法规和内容,以取得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肯定和支持,从而能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管理是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财务、人事、组织、控制、监督等多部门,职工人员作为制度的全面执行者,直接左右执行效果的兴衰成败。因此,普及内部控制基本知识,培养员工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施至关重要。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内控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根本原因,因而加快制度建设是做好内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根本。首先事业单位不应用一般会计制度财经制度替代内控制度,我国《会计法》(修订)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要有的放矢,找准重点,控制环节,确保内控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其次单位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办法为准绳,并结合本单位内部情况外部环境进行实际操作。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合法、合理性原则,即该制度的设立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二是体现内部牵制的原则,即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体系。三是全面有效原则,即内部控制应该涵盖财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三)强化内部控制监督首先要完善内外部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财政部门是财会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负责,并定期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执行检查任务时,应重点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尤其是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采购付款、销售收款、工薪和人事等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可以有效帮助单位找到单位管理上的漏洞,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制度,从而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在执行内部审计制度时,如果审计人员的在某些项目中不具备独立性或专业胜任能力,可以考虑将该项目外包,这不仅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因内审人员专业技术缺陷而带来的内部审计风险。其次,要逐步建立单位内部信息公示平台,如收入、支出个环节的财务信息应客观及时地公示,增强信息透明度,以方便单位内部公众对执法不力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是确保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关键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合理再完善,若没有合格称职的人员来执行,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事业单位要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用人机制,规范招聘制度,以控制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的素质,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会计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对财会人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进行提升,使财会人员的知识技能得到不断拓展,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过硬、严以律已的财务人员队伍。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单位领导和员工的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正确行使财会人员的职责权力,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是贯穿于整个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自我调控体系,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现代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状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和体制建设完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更好发挥行政职能,除了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和会计动态,结合自身的特点使内部控制适应时展,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3]姚继兵.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方法[j].法制与经济,(3)期

篇2

近年来随着医院业务的不断拓展,其财务内部审计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对影响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未来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

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

一、影响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的大部分医院都有内部审计机构,然而该机构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律或者行政命令的强制要求,而不是基于对医院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机构设立的初衷出现了偏差,自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于此同时部分医院领导没有深刻理解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为医院作为公共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毫无意义,没有将其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些都提高了医院内部审计的风险。

(二)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

在我国医院中,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与医院其他管理部门存在较大的利益关系,这就造成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相对不足,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使得审计处理决定失去执行力。

(三)医院内部审计适用性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经营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展,经营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内部审计范围逐步增大,传统的内部审计越来越难以满足医院的发展需要,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内部审计程序存在缺陷

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越来越多,各种虚假、错误的数据资料占其中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发生失误的可能性也大幅提升。因此现有的审计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这就表明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代医院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既需要具备审计、会计等专业财务知识,还必须具备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并未对招聘的人才进行深入培训,造成相关工作人员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增加了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六)医院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然而应当注意到的是,法律法规颁布的速度还是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医院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这就造成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新的问题,无法找到有效的途径解决。这时只能够依靠审计工作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这样的处理方式太过主观,且不同的审计人员在经验、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处理问题的方法必然会出现不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审计风险的发生。

(七)医院经营风险

当前许多医院领导仍然片面的追求经营效益,忽视了对医院管理方面的工作。这就使得虽然医院的效益得到了巨大提升,但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使得医院的经营风险反而大幅增加。

二、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

审计风险实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通过任何方法予以规避。但是只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就能将审计风险的发生率和影响降到最低。因此控制医院内部审计风险,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深化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必要前提。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当多与医院领导进行沟通,向他们详细讲解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获取医院领导各方面的支持。

(2)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

在审计工作开始时,医院的许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误解。被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心理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正常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不仅严重影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对其形成了巨大的思想负担,这就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教育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加强宣传,被审计单位能对审计工作有全面的了解,提高审计工作的配合度,并为内部审计机构树立良好的影响,令审计工作获得认可。

(3)建立健全审计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职责分离,即内部审计的工作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计人员共同完成,这样能够在审计工作中形成相互约束的机制。第二审计过程中应有专门人员负责监督。审计项目的负责人应当是对审计事项进行严格审核,将审计报告交由审计组集体讨论,并将讨论内容进行准确记录。第三严格检查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收集的有关会计信息资料是否齐全,审计程序是否合理,审计结果是否正确。一旦出现问题,应当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4)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每一位审计人员都应当具备高度的风险意识,从而尽可能的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深刻理解审计风险造成的影响,主动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现代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审计人员。强化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促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可靠保证。

作者:韩文 单位: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周先桂.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08:71-72

篇3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这一项内容是事业单位正常运作的中心环节,不仅可以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链能够安全运营,而且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实现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会计目标。此外,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实现能够使事业单位及时了解自身的经济管理信息以及发展状况,从而有效地监督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能够使事业单位明确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财务控制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事业单位的有序发展提供蓬勃的动力。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基建、合同业务。而财务会计在上述业务中均处于重要的控制环节。从微观角度考虑,财务会计流程中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间接地影响着单位的发展前景。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缺乏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忽视其重要性。比如,部分事业单位在表面上设置了财务间的相互控制,比如会计每张的凭证都实现了审核,但该审核流于形式,存在部分做账会计或者用实体人的账号批量审核自制凭证,或者干脆请相关信息部门虚拟设置审核账号依然由其自己批量审核自制凭证的情况,校验功能无法有效落实,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就更无法保障。所以,注重财务工作链条中相关人员改变思想观念,强化各设置岗位的具体责任,重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迫在眉睫。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内部结构的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状况建立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存在制度衔接不完善的问题。事业单位因其管理关系的特殊性,通常需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的双重管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若被顾名思义在单位内部,必然会给单位管理带来了漏洞。比如固定资产的管理。根据财政部令第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如果单位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未被纳入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将其走到报外部门环节就不予跟踪,很可能造成固定资产核销不完整、核销手续不到位,最终导致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财务信息不可靠,资产管理不到位。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设置合理性尚待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的特点,多数国内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人员配置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不完整,历史遗留导致多数小型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短期内还是保留了仅有一名出纳、一名会计的情况,一些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一人多岗问题被迫出现。这一现象与内部控制理念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这一规定背离:会计的记账凭证由谁审核本身还是一个问题,怎么能谈得上财务对其他高风险相关业务的监督。比如,在资金管理方面,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的由于人员限制,由出纳一个人既负责开票,又负责收钱,那么,阴阳发票就难以避免:出纳可以轻松地接触到阴阳发票差额所指向的钱款,而不需要跟任何人沟通协调,以至于事业单位就会可能发生擅自挪用资金或者挤占资金的现象,而且这些资金的来龙去脉就会变得很难核实。因此,事业单位内的有关业务环节有什么不对劲时,要从财务信息中寻找相关负责人就会存在一定难度。财务岗位没有合理设置,内部控制的制衡机制就存在漏洞,国有资产就存在流失漏洞。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实现途径探讨

(一)给予这一项工作足够的重视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控制工作,同时将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营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树立正确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观念,提高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认识,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带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做好处理会计信息以及资金管理的工作。此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也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并且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为财务会计核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有力的保障。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要严格管理财务会计资料,根据资料信息谨慎处理会计数据,通过意识的重视留有工作的痕迹,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来开展财务会计方面的内部控制工作。

(二)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有关制度进行完善

要让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营,事业单位必须将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单位的首要任务。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目标内容,而且要合理分工,更要重点关注业务流程延伸至外部环节的衔接流程,保障财务流程的完整性和时效性。为财务人员按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节奏地开展与落实奠定基础。事业单位各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深入基层从实际出发,及时处理财务会计流程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保障业务流程执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以增强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要对单位的各个领导与工作人员在财务资金方面的相关责任进行清晰明确,重大财务事项有,则应当采用民主集中制这一办法来处理问题,严格防止一支笔现象出现。事业单位更要考虑其受双重管理的特殊性,加强与主管单位、同级财政部门的对账机制,强化对账工作的内部控制,细化财务管理工作。

(三)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岗位,加强监督管理

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设置财务会计岗位之前,要结合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财务会计工作的需求合理地设置和安排会计工作岗位,每位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形成关键岗位流程牵制;另一方面,对于编制受限,人员受限的事业单位,应当在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强化监督机制,强化内部审计、监察部门对财务工作定期、不定期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监督体系可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篇4

企业中设置财务管理的目的便是要通过财务管理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看,通过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使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提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举例来说,企业中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中从事财务工作的相关人员对企业中存货的数量进行及时盘点,并对市场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进而制定出更符合企业发展情况与市场供求情况的采购计划,运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存货对资金的占有率,还能够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更灵活,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1.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完善的会计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保障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资金实力。但当前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企业中尚没有相关的财务管理规定,或已经制定了相关规定却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而内部控制为企业所带来的收益是有一定周期性的,短时间内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当前很多企业的足够重视。

2.企业中从事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一个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系统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领域,其所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庞杂,因此,需要企业中从事会计管理的相关人员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能够对财务工作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但在实际中,很多企业中从事会计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其会计财务知识体系老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对当前先进的业务知识没有充分了解,在对企业具体财务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以国家最新的会计准则为工作依托,进而对会计工作的质量造成影响。

3.企业中会计内部管理的执行能力较差

想要科学的会计管理制度完善落实,便需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拥有强大的执行能力。但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很多企业虽然制订了相关的会计财务管理制度,但其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较弱,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问题。除此之外,很多企业中的会计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配套设施,如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不完善,也导致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有效执行。

三、强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相关方法

1.企业要对内部控制意识给予充分重视

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到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对内部控制意识给予充分的重视,制定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此同时,企业还要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中的会计财务工作,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2.企业要对会计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会计财务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的根本保障,因此,企业需要对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加以完善。企业需要建立起健全的企业财务信息体系,以保证财务相关信息能够更系统的整合与分析,另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面对财务信息进行核算与处理,在保障工作质量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加大相关软件的开发力度,力求能够运用多元化手段来提升会计业务的工作效率。

3.企业要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加强监督

企业内部的监督体系涉及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很多方面,在监督企业日常工作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进行企业行政与内审工作的监督。加强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监督工作能够使企业所呈现出来的会计信息与负债信息更加真实,也能够使企业中会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4.企业要对从事财务工作人员提升素质

企业中的经营团队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相应的,高素质的企业财会队伍也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所助益,因此,在挑选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对其专业技术与综合素质做出客观科学的考量。在分配岗位的过程中,要按照职位分离的原则进行分配,并进行定期轮岗,以发挥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最大功能。

四、结语

篇5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的质量不高。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这就使得在一些管理环节存在明显的疏忽,加之没有严格的管理及控制手段,也使医院会计人员违规操作存在可能性。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对医院财务会计领导层而言,医院财务会计领导层的决策失误,严重影响了医院财务会计的发展和业务的处理。此外,不适当的操作指导违反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因而更容易导致管理的混乱。

2.内部稽核制度不完善

医院财务会计现有内部审计监督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稽核往往缺乏独立性及权威性,难以对医院会计部门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在医院内部稽核管理中,稽核力量配备不足,甚至有部分是兼职,都是由于内部稽核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容易导致执行者也是控制者的现象,因而加大了监控和管理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稽核部门无法从整体上操控会计部门的业务刮泥和无法及时的了解操作状况,就不能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3.内部电子化建设落后

医院内部电子化建设落后也是制约医院财务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医院业的广泛运用推动了医院财务会计的发展,医院财务会计业务电子化程度不断提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原有内控制度很大程度上已不能再适应计算机支持下的医院会计业务,医院内部电子化建设落后,对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不得力,导致医院财务会计计算机业务操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着很大的操作问题。

二、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为提高医院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水平,针对上述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可以从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稽核制度和加强信息科技建设三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管理体系上,主要体现在管理层对医院内部管理以及外部风险的监控,建立医院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监控。另一方面,还应从观念上进行转变,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完善管理政策和程序,加强医院管理人员对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从而避免了一些因个人因素而导致的错误。此外,将加强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结合起来,也有助于促进稳健的医院管理。

2.完善内部稽核制度

财务稽核工作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强化内部控制。目前医院财务会计需要完善内部评审体系,应加强专业检查及内部稽核,有效发挥专业检查及内部稽核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内部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大内部监督力量配备,不断增强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不断扩大和更新的内部监管工作的需要。同时还应制定规范内部稽核的制度,规范内部稽核的标准程序,使处理内部稽核问题时,做到有章可循,进而促进医院财务会计的规范化管理。

3.加强信息科技建设

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信息科技建设,是当今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为个人的疏忽而导致业务的失误,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应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借助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会计实时控制系统,实现对药品、物资、价格、有效期以及应付账款等各项内容的实时监管,使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有效结合,保证经营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结语

篇6

1.1投资决策缺乏科学合理性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项目的竞争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投资决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投资决策能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无效的投资决策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当前,企业很多财务决策存在经验主义及主观判断现象,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系统性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实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某煤炭集团下属的洗煤厂利用成熟的老工艺生产产品时,年盈利200万元左右。但为了一味追求扩大市场占用率,按照大股东意志乐观地编制可行性论证报告,投资近1亿元对现有工艺、厂房及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改扩建完成后,市场需求急剧下跌,年亏损近3000万元。再如某煤炭集团下属的中外合资建材企业注册资本只有1600万元,却斥资购买超出国产设备1200万元的进口设备。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受限,销售范围窄,产品的辐射范围小,销量低,进口设备资产折旧费用高,导致产品定价畸高,在价格竞争激烈的建材市场,产品缺乏竞争力,不得不以低于成本价进行销售,导致企业连年亏损。

1.2企业内部控制缺失,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和及时性,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和识别风险创造良好的条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管理制度若不能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各操作环节,会导致内部部门之间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管理混乱,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容易形成财务漏洞,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如某集团因证券公司违规经营,导致损失千万元,物资采购被贸易商诈骗近千万元等等,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2财务风险的防范

为了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针对风险的成因,结合实例分析,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措施设计。

2.1细分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降低产品库存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消费者需求不同、偏好相异,且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企业必须及时加强市场调研,根据产品性质和产品结构,细分销售市场,将生产与消耗紧密联系起来,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避免产销失衡,库存积压;同时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企业的财务与经营风险。如某煤炭集团一区域资源接近枯竭,产能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此严峻情况下,管理层敏锐判断市场上对附加值高的炼焦煤需求旺盛,从2007年起陆续投资3.19亿元新建3个、改扩建1个重介洗煤厂,原煤入洗能力达到该区域煤炭产量的88%以上,改变了以前只销售电煤的格局,企业每年新增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同时也降低了对电厂的过分依赖性,增强了煤炭议价能力。

2.2加强客户信用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在市场经济下,信用销售是不可避免的,且呈逐步上升趋势。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必须以信息化为工具,建立客户信息系统数据库,从客户的信用记录、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所处内、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信用分析和综合评价,及时揭示和预警客户的信用风险,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和使用价值,及时回笼应收款项,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3科学选择投资项目

优化系统设计如果企业害怕承担无效的投资决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而一味地维持现状,不冒任何风险,那么这样的企业往往会隐藏着更大的风险。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下,不发展就是退步,不思进取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企业的决策者应掌握相关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风险的承受能力,科学选择投资项目,从纵向和横向延长产业链,使企业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效益好、风险低的项目上,尽量实现收益与风险相统一。同时,打破传统固化思维模式,引进“封顶节约”模式,从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等过程和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开展第三方设计评估、优化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冗余设计,不断减少不增值环节和业务,实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最优、时间上合理,达到整体最优目标,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按此思路,某集团在延伸煤基产业链上,从集团外高薪引进煤化工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经过多次可行性论证和实地考察,新建了该集团第一个煤化工企业,投资12亿元,投产第一年就达产达效,盈利2亿元;还有,该集团利用先进的煤炭开采工艺和成建制的队伍优势,会同当地煤炭地质局,按照瞄准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目标,共同建成了年产500万t的中国第四代现代化矿井,投资6.8亿元,1a达产,年收益近4亿元。

2.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提高企业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首先,树立“现金为王”理念,完善集团资金池管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制定与企业现金流挂钩的月度资金预申报制度,采取收缩性战略,减少对亏损且扭亏无望单元的经营性资金补充,减少出血点,从源头上控制资金流向;同时定期分析企业资金流状况,评价企业长、短期资金支付能力和偿债风险,及时筹措资金,降低支付风险。其次,提高企业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的识别与应对能力。通过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挖潜,设置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敏感性和可靠性高的财务指标来构建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及时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控。

2.5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财务风险防范

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始终,不论是在经营活动的哪个环节,只要工作失误,总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控制贯穿其中。因此,需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从内部各业务单元着手,寻找风险点和风险源,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理顺内部关系,用制度来固化职工的行为,达到“靠制度管理、用规则约束、按流程办事、让数据说话、凭机制奖惩”,实现由“单一经营监督型”向“综合管理监控型”的转变,做到权责统一,改善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2.6引进战略投资者,共担风险

篇7

【关键词】采购业务 内部控制 建议

一、购业加强采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壮大,采购业务作为企业日常运作的重要事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由于采购环节出问题导致企业陷入危机的案子屡见不鲜。如:2012年4月15日,央视报道了某些企业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生产药用胶囊事件。胶囊厂采购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再流入制药厂,制成了各种胶囊药品,并流入市场。由此可见,分析企业采购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是十分必要的。它也是企业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资源利用率、维系企业健康运作的有效办法。

二、企业采购的现存问题

(一) 采购计划控制不严格,出现资料紧缺或者过剩的情况。

采购计划,是属于生产计划中的一部分,也是企业年度计划与目标的一部分。通常,销售部门的计划是企业年度营业计划的起点,然后生产计划才随之确定。而生产计划则包括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及制造费用预算。由此可见,采购预算是采购部门为配合年度的销售预测或生产数量,对所需求的原料、物料、零件等的数量及成本做出的详细计划,以利整个企业目标的达成。

企业的经营始自购入物料后,经加工制成或经组合装配成为产品,再通过销售获取利润。其中如何获取足够数量的物料,即是采购计划的重点所在。因此,采购计划是为维持正常的产销活动,在某一特定的期间内,应在任何时购入何种物料以及订购的数量是多少的估计作业。在企业实际运作中,往往会出现实际销售量与销售计划不服的情况,这就导致计划和实际脱离,企业不能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就会出现物料储存过多加压资金或资料缺乏影响生产的现象。

(二)供应商选择、评估、招标体制不完善。

大多数生产企业都设立了采购部门,主管采购业务并负责掌握供应商及供货信息等资料。采购部门依据采购计划进行询价,从而确定采购计划及候选供应商名单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申请付款。实质上,上级主管部门、财务部门、质量检验仅限于对已发生的采购业务进行质量、数量、规格及价格等方面的一致性复核,而对采购前期工作如物料供应的市场调研、供应商的选择、供货谈判及订立合同等工作缺乏监督。

(三)企业采购业务信息不对称,导致采购业务缺乏监督。

大多数生产企业负责采购计划审批的上一级主管往往没有掌握足够的物料供求信息,只能在采购部门提供的资料上进行选择。有的企业虽然要求对多家物料供应商的条件进行比较,但由于从市场上挑选供应商及提供相应采购信息的控制权由采购部门自身拥有,所以无法保证良好的自我监督。由此造成物料采购监督者与物料采购实施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很难保证物料采购人员公平、客观地开展采购业务,从而致使材料成本失控。

三、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

针对以上制造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来加强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力度。

(一)加强采购计划控制。

滚动计划法是根据一定时期计划的执行情况,考虑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调整和修订出来的计划,并相应地将计划期顺延一个时期,把近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把计划期内各阶段以及下一个时期的预先安排有机地衔接起来,而且定期调整补充,从而从方法上解决了各阶段计划的衔接和符合实际的问题。能够较好地解决了计划的相对稳定性和实际情况的多变性这一矛盾,使计划更好地发挥其指导生产实际的作用。采用滚动计划法,使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把销密切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预期的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供应商管理是企业供应链上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建立在对企业的供方以及与供应相关信息完整有效的管理与运用的基础之上,对供应商的现状、历史,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等进行全面的管理。

1.完善合格供货方的评估

首次采购的供应商必须进行资质评审,提供所需要收集的资质证明,建立统一的评审标准,并由多个部门参与对供应商进行集体评审,形成统一的评审报告,经过授权人书面审批并加入合格供方清单后,方能开展采购业务活动。

定期对现有供应商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多个部门参与对供应商集体评审,并形成统一的评审报告,经过授权人书面审批后,方能继续开展采购业务活动。

2.供应商的选择与招标中的控制点

明确规定招标与非招标采购的判断标准,对于达到标准但未采用招标形式的情况,必须书面说明不能招标的原因,并经过授权人书面审批后,方能执行采购业务。

明确招标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资质要求与组成人员的专业结构,招标评审小组人员由总经理确认。特殊情况下,需外聘评委时,外聘评委必须经过适当审批。

明确招投标采购的评标流程,评标结果经评标小组所有评委签字确认,采控办签署中标通知书后,采购部门方可签署采购合同。

(三)实现基础信息高度共享,加强彼此监督。

企业可以要求所有的采购单据都要及时在计算机中进行维护,使得业务的可追溯性增强。并可随时查询任何时候与任何供应商发生的采购业务,并可以查出该笔业务进行的状态,包括库存接收的数量、采购退货的数量、发票数量等;减少了业务操作中的人为因素。另外,由专人定期按照设定的指标对供应商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供应商供货质量分析、数量分析等,并从中总结规律制定相应的供应商管理策略,如设定相应的配额和询价优先级等,使各个部门的信息高度共享,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监督。

参考文献:

篇8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可以说是现代企业的核心问题。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是为了保证企业所有的财务计划能实现,任何有关企业财务的计划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实施。任何一家健康、运转良好的企业,他们都会有着雄厚的资金作后备,也就是说他们的资金流是流畅的,是不会脱节的。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有任何财务计划时,在财务方面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企业实施财务计划是现代企业中较为敏感的部分,其中涉及到太多的利益诱惑。所以,要保证计划能顺利有效的实现,就必须有一套制度对计划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调节,及时纠正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同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由财务计划决定的,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计划是由相关人员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制定出的,是在财务活动开展前做出的。在财务活动中,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复杂的因素出现来影响财务活动的开展。这些影响因素有很多是在制定财务计划时无法预见的,做得再精细的计划也不可能天衣无缝,都会有它的疏忽之处。那么,在财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财务计划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就是摆在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这时,应该求助和依赖的是完善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因为企业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积极、可靠实现的重要保证。一个企业要实现它的财务管理目标,关键的一个环节就在于财务内部控制。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企业要想在现代经济体制下健康蓬勃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实现企业化经营,还可以有效地抑制不良行为的出现。所以说,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三方面的需要,一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二是企业化经营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三是规范企业员工行为的需要。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较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相对来说也比较少。我国是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意识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对企业的作用。如今发展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在政府逐步的推动过程,已经引起了国内大多数企业的重视。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中,很多企业选择将信息技术引进企业,帮助实现企业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也是如此。

目前,有很多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有的企业甚至已经实现了ERP系统。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在我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属于本企业的业绩考核制度,在财务活动管理方面,工程项目、销售、收款和成本费用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得到较为完善的建立,而且正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发挥着作用。现代企业,一般来说都会对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比较重视,而这些环节往往是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息息相关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以及实现是需要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如果相关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再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也会感觉到有心无力,无论是内部控制的实施还是监督都会失去有效的支撑。即使在已经建立了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企业中,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企业可以对外担保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即使是这些企业他们的内部控制大多集中在投资和筹资上,对于非经常性的财务活动的关注较少。非经常性的财务活动短期内不控制可能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是长期下来,往往会给企业造成影响。总的来说,我国目前财务内部控制情况不容乐观,要在国内所有企业中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财务内部控制进入我国企业的时间并不长,各方面的发展还欠缺经验,还不够完善,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第一,财务内部控制不受重视。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道路。即使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市场经济体制也已经建立了,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计划经济体制中的行政和大锅饭思想,现在还有很多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仍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实现政企分离。即使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存在,但是在一些地方,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将这种体制变相的延续下来了。在企业内部的主管部门企业是只是改头换面的政府官员,他们基于权利和利益的双重考虑,并没有完全放权给企业,而是暗中把持着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也就是说,对企业本身而言,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财自,更别谈什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陋习并没有被完全摒弃,而且在影响现在一些企业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另外,地方保护主义也会影响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在一些地方,政府会将当地的一些企业保护的很好,避免其他相同类型企业的引进,从而在当地形成类似于垄断的状况。这样的企业相当于是在温床中生存的,缺乏必要的竞争和历练。长期的安逸状态会使得他们失去竞争意识,同时,也会缺乏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动力,进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在他们眼里是可有可无的,完全不受重视。总的来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不受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由于残余计划经济体制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过分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

第二,内部控制权责不清。现代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一个企业要想在现代经济体制下健康蓬勃的发展下去,一个十分关键的前提和保障是两权的有机制约。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现的是计划经济,政企一体,国有企业基本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等同起来的,所有权就是意味着经营权,是一种完全取代的关系。但是在今天,改革开放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市场经济体制也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证明了市场经济是更适合中国发展的经济体制。在今天,几乎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在呼吁将经营自下放,但是这种呼声会使得企业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经营权完全取代了所有权。一旦经营权完全取代了所有权,就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不良事件发生。在经营权完全下放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的权利则是不受控制的,是一种放任的状态。这样下去,会产生经营者谋取私利、独断专行,等后果。试问,如此恶劣的企业控制环境,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如何发挥它的效用,到时只不过是供经营者利用的一个摆设而已,完全不能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所以说,权责分明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前提。无论是所有权取代经营权还是经营权取代所有权都是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的,而是需要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如果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互制约一旦失衡,就很难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三,缺乏有效有力的内部控制监督。我国企业内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重人情,轻规定。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在我国是有很多机构进行监督的,比如说有包括财政、银行、审计、税务在内的社会监督机构。但是这些机构,是相互独立,相互分离的,他们在监督的过程中往往是各行其是,只是管自己管的那一块,至于其他部分,一般是置之不理的。通常是于监督部门有利的部分,很多机构都会插手管理,都会宣称具有干涉权,而如果是对于他们无利可图的部分,又需要监督部门出力的时候,往往没有一个监督部门会站出来负责。这样下来,监督机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完善综合的监督力,有很多监督不力的地方存在,当然这样的监督合力对企业来说也是不具有威慑力的。在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中,一般来说他们并没有对审计的独立监督、公正职能予以充分的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也根本没有落实到位。不够规范化、法律化和经常化的审计有时也是形同虚设,对企业员工的震慑力远远不够。即使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查出了问题,也找到了应该问责的人,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关系网、人情网,往往也只能不了了之。这样执法的刚性就被扭曲了,赏罚不明的内部管理可以说是内部控制的失职,有时甚至是根本轮不上财务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四、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问题应对措施

如何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是摆在企业面前最关键也最急迫的一个问题。下面,本文提出一些应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有效措施。

第一,实行企业财务全面预算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预算。所谓全面预算就是企业为了达到年度的既定目标,需要编制有关经营、财务、资本等的年度收支的总体计划。简单说来说,企业的全面元素就是对年度财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所有的财务活动都应该根据全面预算展开,是在全面预算允许的范围之内的。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全面预算也是企业经济业务规划的内部控制。具体的控制方法有两种,一是预算的编制。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会在每年年末或者是次年的年初,对企业次年的财务预算进行编制。编制活动的展开一般先是自下而上的。首先是基层单位根据往年企业经营情况来编制财务预算表,接着是各分、子公司根据基层单位汇报上来的情况,以及公司的年度目标来编制财务预算。以此类推,上一级总是根据下一级的财务预算来编制预算,直至总公司。然后,同样的步骤需要自上而下才做一遍,最后将两者途径编制的预算进行综合、平衡,制定出一套最科学、最完善的全面预算,覆盖整个公司。全面预算一旦制定以后,就需要对主要的指标加以分解,为了完成公司的既定目标,下级部门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任务。根据全面预算的分配,各分、子公司或是各部门都会有各自的全年目标任务,而这些目标任务综合起来就是为了完成公司的总目标。另一种方法是预算的执行。光是制定出完善的全面预算是没有用,还需要预算能得到很好的执行。预算的执行是以审议通过的年度财务预算指标为依据的。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涉及到企业内部有关财务管理的任何一个细节,所有的资金流进、流出都是需要根据公司的年度预算来的。严格执行财务预算,一个重要的作用是防止控制预算外费用的发生。所以,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及时掌握一切的财务动态,需要分阶段的对已经发生的预算执行进行比较分析,监督资金流动过程,这一切只是为了能完成预算目标。

第二,重视企业内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依靠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来完成的,目前具有监督职能的是经营部门,但是他们往往只是针对本部门的进行监督,至于其他部门的核算很少涉及。显然,这样的监督是不完善的,所以需要建立具有企业整体层次的内部审计。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部门应该是一个单独的部门,不隶属于企业内的任何一个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审计部门的工作是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能到达预期审计效果的。所以,人们常说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二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目前来说,审计的内容大都是事后审计,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事前和事中审计是可以忽略的,事实正好相反,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对企业审计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三是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关乎整个审计过程的可信度。审计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能熟练操作,完成各项工作,还能公正不阿,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第三,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要求企业必须细分业务成本,在成本控制上不能出现任何疏忽。在企业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成本开支,都需要建立成本核算方法对其进行核算,来改善成本管理的状况。保证成本核算是全面的,是能完成整个企业的真实状况的。真实的核算结果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参考,不至于企业决策出现偏差,满足管理层对业务发展计划作出科学的营销决策。所以说,现在的成本核算的功用与以往相比,不能同日而语,现代的成本核算具备更多的功能,来辅助完成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当然,也对成本核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对市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还需要有很强的预测能力,能根据市场目前的状况推测出市场之后的走向。从而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计划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