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35: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施工毕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测量控制点的布局
以下图为例,测量控制点的布局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工程基坑南北宽126m,东西长238m,基坑深度11.650m,承台和集水坑、电梯井位置开挖深度在12.35~16.10m。整个工程共5座塔楼及裙楼。
2、本工程甲方给定的水准点位于南海路与宏达街交叉口,高程4.162米。在发达街上给定两个基准点,详见附图1。
3、根据实际情况,本工程引测水准点6个,基准点16个。
二、测量控制点的保护
1、甲方给定的基准点附近,禁止堆放材料,并派专人看管,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核。
2、引测的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3、严禁在甲方给定的基准点附近加工、倒运钢筋及进行其他施工活动,防止磕碰、刮、擦破坏基准点。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但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备受争议,“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当前很多高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起源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研究发现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精髓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个体优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在我国,21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试点, 随后各高校开始逐渐引进与实施。我校在2010年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刚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将本科生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名下,2012年开始调整在第二学期对大一的学生就分配指导老师,无特殊情况,指导老师大学期间不会变动,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本科生导师制下,我校师生双方在课余时间就学业学习、专业选择、论文撰写、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设计、实地调研,进入实验室尝试开放式研究型实验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学习、竞争合作、钻研创新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可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通过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考证等,精力分散,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未经充分收集资料和调查基础上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题报告、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部分,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生比持续攀升,1个专业教师往往指导7-8个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教师还带研究生或函授学生毕业论文,再加上其他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无法保证论文指导质量。
其次,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且招聘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无较多要求,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能放则放,纪律不严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学生也易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教学不能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再者,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从课程体系上看,本科教学中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相关的基础课程训练,致使学生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基本功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查阅、引用、归纳、梳理、运用相关文献资料。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书写格式不规范,选题大而空、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抄袭和引用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
最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烦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 评审环节多而烦琐。然而答辩和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3 本科生导师制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优势
(1)师生互动相对频繁,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充足。当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确立以后,通过多次、方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导师熟悉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同时指导活动与毕业论文进行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在第三学年甚至更早, 就可开始有意识关注论文写作、论文选题等。因此,实行导师制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由第四学年集中指导变为分段指导,在平时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训练,毕业论文撰写就轻车熟路了。
(2)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本科生导师制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导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思考、 质疑、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为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写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职位晋升与日常生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 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导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参加论文写作相关的活动, 进行适度的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增加有关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的写作练习,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了进行口头汇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和表达的演练和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 本科生导师制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4.1 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学校及教学单位对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本科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例如,2012年10月本校工商管理学院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结合我院学科及专业特点,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一新的尝试,可发挥学生的特长,选择合适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同期还试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基本规范和要求、考核认定办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以外,并提出符合相应要求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免于开题。
4.2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运行管理措施
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首先,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学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配合。对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需要必要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规范,如可以规定每月面谈几次,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短信、QQ群、电子邮件、微信和飞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补充,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可要求学生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约束。
4.3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构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度绩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如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挑战杯项目,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就可以给予导师奖励;如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者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一项专利,导师都应当获得指导奖励。对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也应要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免开题、毕业论文替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
5 结语
经过近5年的运行,我校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下,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 ,让学生早日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准备,鼓励参加一定形式的科研 ,参与实验实践训练,既能达到毕业论文教学要求顺利毕业,又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声望 ,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推广,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1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起源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研究发现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精髓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个体优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在我国,21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试点,随后各高校开始逐渐引进与实施。我校在2010年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刚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将本科生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名下,2012年开始调整在第二学期对大一的学生就分配指导老师,无特殊情况,指导老师大学期间不会变动,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本科生导师制下,我校师生双方在课余时间就学业学习、专业选择、论文撰写、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设计、实地调研,进入实验室尝试开放式研究型实验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学习、竞争合作、钻研创新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可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通过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考证等,精力分散,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未经充分收集资料和调查基础上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题报告、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部分,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生比持续攀升,1个专业教师往往指导7-8个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教师还带研究生或函授学生毕业论文,再加上其他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无法保证论文指导质量。
其次,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且招聘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无较多要求,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能放则放,纪律不严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学生也易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教学不能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再者,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从课程体系上看,本科教学中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相关的基础课程训练,致使学生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基本功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查阅、引用、归纳、梳理、运用相关文献资料。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书写格式不规范,选题大而空、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抄袭和引用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
最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烦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评审环节多而烦琐。然而答辩和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3本科生导师制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优势
(1)师生互动相对频繁,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充足。当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确立以后,通过多次、方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导师熟悉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同时指导活动与毕业论文进行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在第三学年甚至更早,就可开始有意识关注论文写作、论文选题等。因此,实行导师制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由第四学年集中指导变为分段指导,在平时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训练,毕业论文撰写就轻车熟路了。
(2)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本科生导师制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导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思考、质疑、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为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写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职位晋升与日常生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导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参加论文写作相关的活动,进行适度的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增加有关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的写作练习,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了进行口头汇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和表达的演练和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本科生导师制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4.1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学校及教学单位对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本科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例如,2012年10月本校工商管理学院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结合我院学科及专业特点,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一新的尝试,可发挥学生的特长,选择合适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同期还试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基本规范和要求、考核认定办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以外,并提出符合相应要求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免于开题。
4.2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运行管理措施
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首先,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学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配合。对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需要必要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规范,如可以规定每月面谈几次,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短信、QQ群、电子邮件、微信和飞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补充,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可要求学生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约束。
4.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构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度绩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如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挑战杯项目,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就可以给予导师奖励;如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者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一项专利,导师都应当获得指导奖励。对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也应要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免开题、毕业论文替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
5结语
经过近5年的运行,我校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下,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让学生早日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准备,鼓励参加一定形式的科研,参与实验实践训练,既能达到毕业论文教学要求顺利毕业,又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声望,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推广,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1-09-30.
[2]常睿.本科生导师制内涵解读及运行模式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5,2(1):45-48.
[3]钱丽,肖仁桥.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0):180-181.
[责任编辑:杨玉洁]
二.文本结构
01.封页(由校统一制作)
02.设计(论文)扉页
03.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
04.毕业设计(论文)英文摘要
05.毕业设计(论文)目录
06.毕业论文或工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07.参考文献
三具体要求
一律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3.17cm,页眉1.5cm,页脚1.7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眉从正文开始,一律设为“天津科技大学XXXX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1.扉页格式
中文题目要求:宋体;二号;加粗;居中。英文题目要求:TimesNewRoman;大写;小四;加粗;居中。其它文本要求:宋体;小三。(译文及实习报告的扉页格式不做统一要求)。评见示例。
2.摘要
中文摘要一般在400字以内,简要介绍研究的课题内容、主要结论及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西文摘要采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型,中英文摘要的内容要一致,均要有3-8个的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要有1个空格及分号。中英文摘要分页编排。
摘要
(“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内容空一行)
(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小四号、黑体、顶格)
(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1个空格及分号)
ABSTRACT
(采用三号字、TimesNewRoman字体、加黑、居中、与内容空一行)
(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
Keywords:(小四号、TimesNewRoman、黑体、顶格)
(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1个空格及分号)
3.目录
按论文章节次序,编好页码。
目录采用四号字,其中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间用“……”相连。
目录
(小三号字、黑体、居中之间空四格,与内容空一行)。
第一章****……………………………(1)(四号,黑体)
第一节****…………………………..(*)(四号,宋体)
第二章****……………………………(*)(四号,黑体)
4.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
(1)正文
撰写毕业论文及工程设计说明书要做到论理正确,逻辑性强,文理通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正文文字内各章节题目采用小三号黑体,内容采用小四号字。章节题目间,每节题目与正文间空一个标准行,层次采用如下格式:
第一章xxxxxxxxx(小三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第一节xxxxxxxx(小四号宋体居中)
(空一行)
(空两字)一、xxxx(不接排)(小四号宋体)
(一)xxxx(不接排)(小四号宋体)
1.xxxx.xxxxxxxxxxxx(接排)(小四号宋体)
(1)xxxx.xxxxxxxxxxxxx(接排)(小四号宋体)
(2)图、表、公式
正文中图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
正文中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一律采用五号宋体字。
正文中公式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公式用五号字宋体。
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或连续)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注:考虑到我校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对此不做统一要求,但有关图表,公式应与文字内容保持协调一致,使整篇设计(论文)说明书清楚、美观。
(3)量和单位
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5.参考文献
另起一页。根据所属学科的一级刊物的规定格式列出,教科书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列出。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打印要求:采用五号宋体字。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al”(斜体)。序号用中扩号,与文字之间空两格。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序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中文的用五号宋体,外文的用五号TimesNewRoman字体。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文题,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利: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
技术标准: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1.1实习基地
少学校师范专业实践教育有多年的经验,教育实习基地覆盖各地区和各类型的学校,但是环境工程专业因为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得实习基地少。环境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只有南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南充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和南充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三个,并且由于垃圾填埋场地方有限只能供参观学习。实习基地少,使得60多名学生毕业实习只能分组轮换,这样实习时间和实习效果均得不到保证。
1.2实习经费
不足学校属于地方师范院校,办学经费有限,致使实习经费不足。一方面,没有经费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无力支付包括指导费、交通费、生活补贴在内的毕业实习费用。这就产生了实习基地少和实习时间短等问题。
1.3实习时间不合理
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个暑假,从7月中旬到8月初,实习时间为4周。7~8月正是南充最热的时候,炎热的天气使得学生的出行和食宿受到影响。加上暑假学校食堂和宿舍大都关闭,给学生的食宿带来极大的不便。实习时间短、实习时间不合理使得实习效果不佳。
1.4实习考核
方式单一由于实习领队教师只有两名,很难驻扎在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平时的实习和出勤情况领队教师不得而知。加上缺乏与实习单位的及时沟通和衔接,学生实习基本上靠自觉。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会在实习手册上签字盖章,但实习成绩大多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无从考核。
1.5实习单位积极性
不高建设实习基地是高等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但许多院校在开展这方面工作过程中都遇到了实习单位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实习单位没有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有的认为学生毕业实习增加工作负担,担心学生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因此,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大多实习单位放任学生,让学生自习或者不上班。
2毕业实习的对策
针对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在四川省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支持下,举办了环境工程专业办学十周年座谈会。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更多采纳毕业学生和在校学生、教师、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增加实习基地、加大实习经费投入等措施,改善毕业实习,从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目的。
2.1增加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开展实习工作的重要保障,实习基地少制约了毕业实习效果。为此,在教务处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拓展新的实习基地,走出南充,将实习基地遍布川东北的南充、遂宁、广安、巴中、达州和广元六个地市。环境工程专业川东北实习基地群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弥补南充市实习基地不足;另一方面,南充市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距离其他城市较近,可以节约交通费且便于实习指导和管理。实习基地不仅覆盖川东北,而且包含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不同行业,为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奠定基础。环境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群主要是近三年建立的,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和质量检验两个行业,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保设施运行和管理等行业的实习基地明显不足。由于每名学生需要指派一名指导教师且要独立开展实习工作,而实习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实验场地有限,因此各个实习基地最多接纳10名学生开展毕业实习。
2.2加大实习经费
投入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地方院校的经费投入,使得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经费大幅度增加,生均毕业实习经费由300元增加到500元。这样有更多的经费用于实习基地建设,并解决因为实习基地向南充周边扩展导致交通费、住宿费增加的问题。2.3调整实习时间以往将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会挤占第六学期教学时间,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由于毕业实习安排在7~8月,而此时天气炎热,给毕业实习工作及其师生带来诸多不便。实习时长只有4周,很多学生刚熟悉实习环境,还没来得及实践实习就结束了。为此,将实习时间改为9~10月,与学校的教育实习时间同步,适宜的气候有利于学生毕业实习,同时方便学校和学院开展毕业实习检查与指导。将实习时长从4周增加到8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实习单位各个工作环节,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4改变实习考核方式
第六学期期末告知学生毕业实习安排,毕业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允许不超过10的学生提出分散实习,但需要提交实习单位接收函。实习前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邀请学院领导讲解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就业的关系,强调实习安全和纪律,与学生签订《毕业实习安全承诺书》;实习领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个实习单位基本情况,最后进行分组和确定小组长。实习期间,由小组长对每名学生考勤,学生必须认真填写《实习日志》,如实记录实习内容,建立班级毕业实习QQ群,每周通过邮件提交小结并附相关照片,有事必须向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领队教师书面请假,假条交组长保存。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书面鉴定与评语。回校后,召开毕业实结大会,由各个小组汇报毕业实习收获和体会,学生按时交《实习日志》和《实习考核手册》,毕业实习成绩由领队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占10)、小组小结(占10)、小组总结(占10)、实习日志(占20)和实习单位考核(占50)评定,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2.5提高实习单位积极性
通过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共同做好毕业实习工作。在协议中,为了减少实习单位对学生安全的担忧,除了加强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学校为每名学生购买了意外人身伤害保险。积极协助实习单位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依托高校学科优势,谋求与企业多方位合作,让实习单位得到实惠。通过沟通和协调,部分实习单位积极参与毕业实习,为每名学生选派一名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指导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开展各项工作。实习单位领导定期与毕业实习学生座谈交流,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学生不仅学到了很多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感受到实习单位浓厚的文化氛围。
3结束语
公共事业民营化:具体的制度安排方式
在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过程中,从制度安排层面看,需要逐步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思考和作出选择。
第一个问题是:政府是否需要承担起供给该类公共事业的职责?这个问题实际上追问的是政府“提供什么”。一般来说,可收费事业和私人事业因其可以将不付费者排除在外,故而政府可以减少生产或不生产这两类事业,政府撤资(出售、无偿赠与、清算)和政府淡出(民间补缺、政府撤退、放松规制)是可供选择的做法。政府撤资意味着放弃一个企业、某一职能或某一资产。撤资需要政府采取直接、明确的行动,总体上是一次性工作。企业可以作为一个继续经营的实体被出售或赠与他人,也可以采取清算的方式,即关闭并出售剩余资产。如果说政府撤资属于政府采取积极行动的过程,那么政府淡出则是一个消极和间接的过程,即政府被民营部门取代。淡出也被称为以消损的形式实现民营化。政府淡出可以通过民间补缺、政府撤退和放松管制等形式来实现。〔5〕政府淡出作为民营化的一种形式,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但其优点是可以在推行民营化过程中少一些政治争论和利益冲突。
第二个问题是:当政府需要承担起某类公共事业供给职责时,其应当采用直接生产(扮演生产者角色)还是间接生产(扮演安排者角色)的方式。从理论上说,对纯公共事业、俱乐部事业、共用资源性事业和私人事业而言,政府都可直接生产,也可间接生产。不过,政府直接生产必然出现官僚成本,政府间接生产则产生交易成本。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政府究竟采用直接生产还是间接生产的方式,需将官僚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行比较后才能确定。
第三个问题是:政府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的具体制度安排有哪些?在政府直接生产中,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主要有三种:免费供应、用者付费、内部市场。〔6〕在政府间接生产中,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主要有: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凭单。我们在选择这些具体制度安排时,既要考虑到降低成本问题,更要注重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由上观之,对于纯公共事业、俱乐部事业和共用资源性事业等三类公共事业来说,政府可以减少或不生产俱乐部事业,也可以采用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两种方式来供给不同类型的公共事业。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都有具体的制度安排方式。关于这些观点,可以用表2归纳显示。从公共事业供给主体的视角来透视,公共事业供给中涉及三个基本的参与者:消费者、生产者、安排者或提供者。其中“服务的消费者直接获得或接受服务”;“服务的生产者直接组织生产,或者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服务安排者指派生产者给消费者,指派消费者给生产者,或选择服务生产者。由于提供和生产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据此确定公共事业的不同制度安排。不同制度安排的原因在于,公共部门既能作为一个安排者,也可作为一个生产者,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或公民也一样。由此形成了制度安排的四种基本类型,即公共部门既是安排者又是生产者;公共部门是安排者,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或公民是生产者;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或公民是安排者,公共部门是生产者;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或公民既是安排者又是生产者。根据安排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将这四种类型细分为十种具体制度安排方式,即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政府补助、凭单制、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6〕在这十种具体制度安排方式中,除了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间协议之外,其他七种方式的生产者均是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或公民。这七种方式都属于民营化的具体制度安排方式。
上述十种具体安排方式各有其特定含义。“政府服务”是指政府工作人员直接从事服务工作,政府既是公共事业的安排者,又是生产者;“政府出售”意味着作为生产者来生产公共事业,个人或组织作为安排者从政府那里购买公共事业;“政府间协议”表明一个政府作为安排者花钱请另一个政府(生产者)来提供公共事业;“合同承包”体现为政府作为安排者,与私营部门或非营利组织签订合同,让它们作为生产者来生产公共事业;“特许经营”分为排他性特许和非排他性特许,前者是指政府作为安排者让某个私营部门拥有提供特定公共事业的垄断性特权,非排他性特许意味着政府作为安排者将经营权授予符合条件的诸多私营部门或个人(生产者有多个);补助意指政府对生产者进行补贴,私营部门或非营利组织是生产者,政府和消费者都是安排者,他们都要付费给生产者;凭单制是对特定的消费者群体进行补贴,让他们自主选择特定的公共事业;自由市场通常用于提供私人事业和俱乐部事业,生产者是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安排者是消费者;志愿服务强调让志愿团体扮演公共事业安排者角色,由这些团体让自己的雇员或雇佣私营部门来生产公共事业;自我服务即指自己为自己供给公共事业,如家庭就是人们在住房、教育等方面的自我服务单位。对于纯公共事业、俱乐部事业和共用资源性事业这三种类型的公共事业而言,可供选择的具体制度安排方式是不同的。俱乐部事业可以采用除自我服务之外的其他九种具体方式,其中,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凭单制、自由市场和志愿服务属于民营化的六种具体制度安排方式。纯公共事业可以采用政府服务、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和志愿服务等四种具体制度安排方式,其中,合同承包和志愿服务属于民营化的两种具体制度安排方式。共用资源性事业可以采用政府服务、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补助、凭单制和志愿服务等六种具体制度安排方式,其中,合同承包、补助、凭单制和志愿服务属于民营化的四种具体制度安排方式。可见,对于某一项特定类型的公共事业而言,可以使用多种具体制度安排方式,即在同一地域运用多种方式提供某项公共事业,从而形成多样化安排。根据前述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类型公共事业可供选择的民营化的具体制度安排方式(见表3)。
实测目标在于探讨建筑外部空间在不同季节和空间形态下的微气候特征,通过分析场地设计中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的“围合度”特征与场地微气候要素的关联性,探讨外部空间围合度参数指标对场地微气候要素的影响机制.
2 实测场地选取
通过前期调研,对上海市重要的办公建筑群的场地设计进行现场勘查与评估其空间形态状况.选取的原则是多样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上海的办公建筑群设计多样,中心城区和规划新城区差别很大.首先,作者综合考虑了城市日照条件、主导风向、建筑规划设计年代、建筑布局与形态等场地微气候和场地空间形态两方面的因素,决定选取上海典型城市办公建筑群:上海市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办公建筑群(杨浦区大连路宝地广场、国歌广场办公建筑群);上海创天地广场办公建筑群;浦东区政府、科技馆广场办公建筑群;上海市长宁区凯桥绿地春秋国旅总部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是对上海市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办公建筑群(杨浦区大连路宝地广场、国歌广场办公建筑群)外部空间形态与城市微气候实测.
实测案例:国歌广场实测场地位于上海市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中间地块,上海市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办公建筑群一国歌广场(经度121.510E,纬度31.260N).场地西侧为西门子总部办公建筑群,北侧为在建的保利绿地广场,实测采用12个小型气象站测量场地内空气温度(TMP)、相对湿度(HMD)、风速(WNS)、风向(WND)和太阳辐射强度(SRD)等各项参数。
3 实测时间及天气状况
夏季实测时间为2015年7月14日、7月15日和8月2日3d,地点为大连路办公建筑群国歌广场,测试仪器为、'Vatchdog小型气象站12台.每日实测时间为8:0020:00;大连路办公建筑群实测当天,上海虹桥气象天气状况为,见表4
冬季实测时间为2016年1月2日、3日和13日3d,地点为大连路办公建筑群一一国歌广场.每日实测时间为8:0020:00;大连路办公建筑群实测当天,上海虹桥气象站天气状况见5.
[摘要] 公民文化理论描述了一种政治文化形态,并成为比较政治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提出进行比较研究的必要的价值目标,而且提出了历史发展进程、政治制度建设以及政治社会化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路。公民文化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对普遍的政治发展国家,能够对其深层政治结构问题提供一定的分析和解释。
[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2)07-0073-08
比较政治学作为政治学分支学科,体现了它对科学方法论的重视,甚至依赖。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行为主义理论的兴起,为比较政治研究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从以往偏重于历史、制度等文献性的描述迅速发展到通过建立价值系统进行比较、评价的更高研究阶段。它建立了有序的政治学研究体系,主要涉及政治系统、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决策、政治执行等研究领域;它拥有严格、有效的分析工具,其中,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提出,进一步补充了进行学术研究的手段。它为比较政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解释视角,比起制度、经济等解释,政治文化是解释不同政治体系之间差异的唯一的、重要的因素。‘肌’它帮助政治分析家把文化变迁的心理层面与更大的政治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提供了一种把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联结的方法。
阿尔蒙德是较早提出政治文化理论的重要学者,他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分类以及分析方法;此后,虽然有关政治文化的理论讨论和应用不断扩展,但基本上还是沿用了阿尔蒙德的理论概念和基本逻辑。然而,在进一步的学术研究中,“公民文化”理论之工具性价值逐步体现出来。虽然,如阿尔蒙德所说,公民文化是一种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但它并非仅适用于解释民主政治生活。它包含了进行比较研究的价值指导,指出了政治文化研究的路径,形成一种分析方法,对深入解释不同国家、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现象具有极大的帮助,由此成为学术活动可操作的理论工具。本文试图对公民文化理论做出分析,在阐述理论内涵的同时,对其工具性价值的应用给予解释。
一、公民文化理论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一)公民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1961年美国学者阿尔蒙德和维巴撰写了《公民文化:五个国家中的政治态度与民主制》,提出公民文化的概念。他们在对政治文化分类的基础上阐释了一种混合型政治文化形态,这就是“公民文化”。所谓混合的政治文化,正如阿尔蒙德解释的那样,是指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文化的融合。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分类是基于不同社会公众对政治权威的认识及其态度、政治统治权分化与否以及公众政治参与程度等主要标准做出的。概括地说,传统政治文化基本表现为公众对统治权力的依附,从而形成对政治权威的服从或忠诚的态度,统治者权力集中,以及缺少公民政治参与;而现代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加强。阿尔蒙德指出,公民文化的混合性就体现在传统社会对政治权威的态度与现代的公民参与要素的结合上。具体地说,它表现为各种政治要件的平衡。
其一,公民文化是共识与分歧平衡的政治文化。现代社会首先是多元化社会,政治多元化是现代政治基本特征之一。一个社会中如果缺少一定的结构性分歧是不可思议的,公正的利益分配便不存在意义,也不可能产生现代民主政治;同时,如果没有一致,那么则意味和平解决政治分歧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处于分裂之中的政治体系势必在不断的争端和冲突中受到威胁。因此,一个社会应该有一套普遍的、具有支撑作用的价值存在,成为建立社会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以此凝结政治共识。
其二,公民文化是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规范与参与行为的平衡。虽然公民文化具有现代政治文化的元素——政治参与,但是阿尔蒙德等通过大量的调查资料证明,从个人的价值取向来说,大多数民众并不倾向经常性地参与政治行动,而进行大规模的政治参与往往是不得已的行为,比如,在长期的利益表达受阻的情况下进行的,或是盲从的行为。就建立政治秩序而言,经常性的、大规模的群众参与行为既是缺乏政治认同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将在政治对抗中激化矛盾,造成更大的政治不信任。在公民文化中,公民首先拥有政治参与的权利意识,而且社会具备进行参与的制度安排(即阿尔蒙德所说的“参与规范”);而就公民的参与行为而言则是消极的、非主动性的。因为,公民权利保障及进行参与的制度安排,已经提供了公民表达利益要求、影响政治过程的可能。另外,公民政治参与的平衡还表现在选择政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选举之后公民的消极参与方面。在对政府赋予权力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公民积极参与选择政府的过程(参与选举);而一旦政府被正式授权,公民则把权力交给政府行使,使其拥有做出政治决策的空间,公民参与则回归“消极”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