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音乐教育科研论文8篇

时间:2023-04-03 09:48: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音乐教育科研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教育科研论文

篇1

关键词:教研活动 引入课堂

记得鲁迅先生的所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我们国家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民俗文化,那么地方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具有特色地方音乐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生活在鄂温克族自治旗,主要以鄂温克族为主体民族,是全区“三少”民族自治旗之一。鄂温克族人口约3万人,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要把散落在生活中带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民族音乐开发出来,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要为音乐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使音乐课堂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鄂温克歌声回荡在美丽的校园,那么如何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就成了根本。

一、 多方收集,挖掘乡土音乐文化资源

1、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文化传承”,并将“弘扬民族音乐”作为重要的音乐理念,考虑音乐的文化延伸性,利用节假日里开展寻访家乡的民间音乐文化采风活动,同时发动本组音乐教师、学生、家长等收集了相关的鄂温克族民族民间音乐、音像、歌、舞、器乐等资料。并走访了一些鄂温克族民间老艺人和本旗的文艺界人士,收集到了珍贵的鄂温克旗民族民俗文化及音乐作品和民间音乐艺术的发源,提高了自身的民间艺术素质,并有选择地将这些地方民族歌曲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摇曳多姿,瑰丽神奇,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在我校掀起了一股“爱我民族,唱我民歌”的热潮。

2、为了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把鄂温克乡土音乐引入课堂,我把收集、整理好的鄂温克歌曲进行分类引用在教学中,如在讲授《鄂温克祝酒歌》的教学中,我把这首原有的民族歌曲进行了改编,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把具有鄂温克族民间民俗特征的三种不同服饰(通古斯鄂温克旗、索伦鄂温克、使鹿部落鄂温克服饰)图片展示给学生,还出示了鄂温克人从前居住的“撮罗子”,介绍了传统运动项目“抢枢运动”、重要节日“瑟宾节”,鄂温克人的饮食文化,及信仰的“萨满教”等等,并做了详细的讲解,学生看后不仅加深了对鄂温克族的印象,对本地区的主体民族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为更好的学习做了铺垫,使收集的资料起到了实质性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讲授《鄂温克祝酒歌》一课的导入时,我采用了带有神秘色彩的语句。如:我们大家非常荣幸地生活在“敖包相会”的地方,吉祥三宝的故乡,也是一个被世界传唱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鄂温克。随后又介绍了鄂温克人主要居住地及民族民俗文化等,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鄂温克民歌的热爱

1、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兴趣教学法,提高学生对“鄂温克”民族歌曲的兴趣。“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学”,因此,教师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例如在教授鄂温克创作歌曲《美丽的家乡莫河尔图》时,我给学生欣赏了鄂温克歌曲《天鹅的故乡》让学生了解了鄂温克辉河湿地“天鹅”自然保护区优美的风景,展现了湿地“天鹅”自然保护区的景美、地美和迷人的天鹅,在欣赏中,了解了鄂温克民歌的魅力,从而领略了鄂温克民歌的魅力,领略了鄂温克民族音乐的特点、风格,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利用舞蹈形式,促进鄂温克民歌教学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民族舞蹈种类繁多,利用舞蹈让学生来理解,因此,我在讲授鄂温克歌曲《鄂呼兰,德呼兰》一课时,采用了舞蹈的形式来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曲调,然后学唱歌曲时边唱边跳,鄂温克舞蹈动作主要是以“垫步”动作为主,其次是模仿各种动物如“驯鹿”的动作,并欣赏了舞蹈“彩虹舞”、“鲁日格勒舞”等,并让学生欣赏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舞蹈,对比这些舞蹈的基本动作,用肢体表现情感,培养了学生民族的自豪感。

3、我把精心收集到的鄂温克歌曲渗透到了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如有《祝福你,鄂温克》、《山野里的鄂温克》、《敖鲁古雅》、《鄂温克小夜曲》等等音乐作品,培养了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四、传承民族文化,用民族语言抒感

篇2

选题不仅是论文写作的前提与基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成败,因此,重视音乐教育论文的选题,了解论文选题的一般方法,对于论文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客观上标志着作者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一、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前提与基础

选题是任何一项科学研究的起点,课题不选定,研究工作就无从开始。对于音乐教育研究来说,选题不仅是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同时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工作。因为选题标志着音乐教育研究的方向,意味着音乐教育研究的目标,决定着音乐教育研究的价值。选好了题就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确定了合适的研究目标,具有了理论上或应用上的研究价值。一个好的音乐教育论文选题,一个方向正确、目标适宜、基础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会给音乐教育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选题正确、适宜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论文写作的过程是否顺利。

音乐教育科研成果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理论深度;二是实践效果;三是音乐教育界的反响和认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乐教育实践效果,而音乐教育科研活动的实践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选题如果游离于音乐教育实践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之外,那么其研究成果就很难得到音乐教育界的认同,获得满意的社会效果。相反,在音乐教育科研中有些重要问题的提出和理论上的成功解决,往往可以启发、影响很多音乐教育工作者,为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二、选题关系论文写作的成败

论文选题不仅是论文写作的必要前提,而且往往决定论文的成败。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一个好的选题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即“题好一半文”之说。而相反,如果选题不好,则会导致写作过程中的困难重重,甚至造成论文中途夭折或研究成果甚微,由此足见选题对论文的成功关系重大。音乐教育研究的历史证明,凡有成就的音乐教育学者、专家,之所以能获得卓越的音乐教育科研成就,首要的因素就在于选题良好,从而为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大多数撰写过音乐教育论文的作者来说,凡属能够发表或获奖的成功之作,亦往往具有一个令人关注的良好选题。选题如果草率,必然会埋下论文失败的种子,所谓研究就难以获得成果。

选题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论题的价值和解决问题的条件。这就要求,所选论题必须具有真实、客观的属性,而不是虚假的、虚构的、纯主观设想的所谓问题。那种异想天开、无的放矢、杞人忧天式的问题,因为毫无价值,自然也就不会有好的结果。此外,选题的同时必须考虑时代条件与环境因素,不然,尽管所选问题具有一定价值,但解决问题的条件不具备,选这样的论题来写文章,那么也必然会无功而返。

三、选题标志着科研能力的高低

选择和确定论题,作为开展音乐教育研究和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并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写作音乐教育论文的人来说,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选题的困难。论文选题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这正如科学学创立者贝尔纳所说:“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说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困难。要在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音乐教育领域中选择一个具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不仅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和理论素养,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问题和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音乐教育选题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教育科研行为,是关于音乐教育的一种学问。一个好的音乐教育选题所以称之为好,是因为它弥补了音乐教育之缺,纠正了音乐教育之偏。而作者怎样才能发现这种“缺”和“偏”呢?是否可以说,音乐教育选题是音乐教育领域中具有特定心理状态的人对音乐教育现实中待解命题的一种认识和感悟。我们说,好的音乐教育选题虽然离不开时势和环境因素,但作者本人的积累和准备亦相当重要。积累不够,准备不足,都会在机会面前失去机遇。所以,成为一个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具有特定心理状态的人应是所有音乐教育论文作者努力的方向。

四、选题可利用课题指南和参考资料索引

音乐教育论文选题的方法很多,不同领域、不同目的音乐教育科研,选题的途径会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利用课题指南和参考资料索引的方法进行选题是最常见的方式。

课题指南是有关方面开展音乐教育研究时编写设计的课题题目集成,提供给相关研究者选题过程中参考。如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做毕业论文以前,为了方便学生选题,所在系科往往分专业编有《课题指南》,把本专业开展学术研究的问题罗列出来,引发学生选题的思路。这种《课题指南》一般由任课教师根据所教课程中的重点问题拟出,再由系里进行综合而成。又如某一地区的音乐教研组织在开展音乐教育科研活动时,会根据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地区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和提出一系列研究课题,以方便该地区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研究和论文写作时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课题指南》一般只是拟定了一个题目,它只是提供了选题的范围,指明了一定的研究方向,目的是为了开阔选题者的思路。因此在选择时,应避免对《选题指南》中的题目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自己的主客观具体情况,对论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变动后再确定。

利用音乐教育资料索引进行选题是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方法,要善于从他人论题中受到启发,发现问题,引发灵感,获得思路。能够在报刊上发表的音乐教育论文都是作者一定研究成果的体现,选题者应该认真地学习和借鉴。从中可以了解别人在研究什么问题,想想还有什么问题值得研究。有的问题虽然别人发表了意见,但是否深入?是否正确?有没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有没有不足和错误之处?因此,选题过程中大量翻阅资料和参考索引,能有效地打开选题者的思路。

查阅资料索引,有许多具体的方式方法,如可以查阅全国报刊音乐教育研究文章索引、全国音乐教育研讨会论文目录、全国音乐教育优秀论文评选获奖目录,以及音乐教育报刊的全年总目录等等。

五、选题要在积累中思考,继承中创新

对于论文作者来说,平时的积累和思考非常重要,而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更是音乐教育论文选题的主要方法之一。一个研究型教师,平时就要注意收集所任学科的资料,以及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只要自己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确立论题和论点也就不难了。

篇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音乐教育研究与研究方法就是“事”与“器”的关系。因为,音乐教育研究方法既是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提,也是音乐教育研究得以成功的保障,其对规范和指导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和水平,特别是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程度与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着本质的联系,研究方法的有效运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展音乐教育研究的论域。同时,研究方法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推广性。

《中国音乐教育》(以下简称《中》)杂志作为国家级音乐教育期刊,在我国音乐教育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既是我国音乐教育学科研究状况的重要反映,也是音乐研究者自身学术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本文试图对其2007年刊发的论文在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进行元分析,以使我们获得关于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重要信息,并针对研究方法在我国音乐教育研究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促进本领域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音乐教育研究的水平。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 研究方法

选取《中》2007年1至12期刊发的所有学术论文(外文翻译除外)作为样本,总计160篇。根据论文的题目和原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将160篇文章从研究方法的类型、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数据记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Excel 2007统计工具对所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 概念界定

有关音乐教育的研究方法,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划分。本研究借鉴徐辉等人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中的归纳,将研究方法界定为“定性与思辨”和“定量与实证”两大类。其中定性与思辨研究是指采用经验总结、哲学思辨、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的相关研究。其特点是:从材料来源看,大部分材料是采用他人研究成果或从书刊中获取的,材料的引用与分析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习惯性、自发性;从研究工作空间看,绝大多数属于“书斋式的研究”,即坐在书桌边、在图书馆中进行的研究;从研究方式看,主要是通过个人悟思、哲学分析、文献概括、归纳演绎等思辨的方式进行;从研究成果的性质看,大多是感想式的、思考性的、哲学性的、主张式的或指示性的。定量与实证研究主要是指对原始材料进行收集及系统的实证性分析,主要采用实地或现场的调查访谈、量化分析、客观性的语言陈述等手段,其具体包括观察方法、调查方法、个案研究、数学分析、实验方法、多学科方法等。

三、研究结果

1 研究方法的总体运用情况

统计表明,在160篇论文中,采用定性与思辨研究方法的论文有150篇,占总数的93.75%;运用定量与实证方法的论文10篇,仅占总数的6.25%。

2 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

关于具体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如表2、表3所示,在采用定性与思辨研究方法的文章中,属于感悟性思辨的论文比例最高,占此类论文的93,33%;在定量与实证方法的运用方面,使用调查方法的文章居多,占此类论文的80%。图1、图2是对研究结果的直观呈示。

四、思考与建议

尽管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揭示音乐教育教学规律、改进音乐教学质量、提高音乐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同时也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优秀作者,但是,总的来说,目前音乐教育研究的现实仍不容乐观。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水平,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

1 提高对研究方法的重视程度和规范意识

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过程是科研论文的重要内容,体现着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同时,也是研究者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的重要保障。在此次调查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一些运用定性与思辨研究方法的论文带有明显的经验陈述或工作体会的色彩,其在论文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研究技术与方法的规范性方面还有待提高。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方式,思辨指的是在较高层次上对实践与问题给予关注,通过概念分析、逻辑演绎等方式获得认识,其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均体现一种严谨的逻辑安排和因果关系。如获至宝果仅仅依赖意念上的主观思考,其研究结论是不会有足够说服力的。因此,音乐教育研究者在运用定性与思辨方法时应注意提高思辨的抽象性、概括性及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有部分采用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在问题设计、调查对象选取及信效度检验等方面存在着技术性的失误。实证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论体系,拥有其自身的哲学思想和一套完整的技术操作程序,包括提出假设-概念化-操作化-选择适当的方法一搜集资料一证实、证伪研究假设等。为了使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可信,研究者应对定量与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予以重视,采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这是提高音乐教育科学化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研究方法的理解与使用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素养,而这种素养的训练和养成一方面依赖于学术共同体的制度性规范,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学术研究者的自觉意识。广大音乐教育研究者应自觉树立科学观念,积极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素养,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规范,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立的学术品格挖掘音乐教育领域学术创见的应用价值。这对提升我国音乐教育科研水平,规范音乐教育研究方法与过程,解决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增强国际学术交往中的话语权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2 掌握并运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结果还表明,目前,在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领域“重定性轻定量、重思辨轻实证”的研究取向比较明显。同时,在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研究者的论文多以感性思辨法和调查方法为主,其他研究方法则少有涉猎,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者比较缺乏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意识。

现代学科演变的趋势表明,一门学科仅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足以充分地把握其研究对象,而往往需要采用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音乐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复杂性、动态性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互补性更是决定了我们需要采用多层次、多方面、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因此,音乐教育研究者在重视定性研究方法的同时,不应忽视各种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应将定性与定量方法加以有机结合,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和揭示音乐教育的本质与规律,这将使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更加科学化、精确化,同时也更具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者还可以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概念框架、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如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引入音乐教育研究领域,这些相关学科特有的、成熟的学术规范,可以为音乐教育学科知识的产生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也可以丰富音乐教育的学科内容,使音乐教育的

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综合化和现代化,从而拓展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视野和研究空间,促使更多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的诞生。

3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努力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从《中》刊发论文的作者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音乐教育研究者队伍中,中小学音乐教师占有相当比例,其研究素养和能力对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研究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存在科研能力和素质偏低的问题,这既制约了音乐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做到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所谓研究型教师,是指在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娴熟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乐于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并能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的教师。这说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改变传统的职业角色,由过去单纯的教育教学实践者,转变成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开展教育科研应该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既是培养学者型、科研型和专家型教师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激发中小学音乐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动机和意识、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无疑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问题。这首先需要音乐教师自身加强对教学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增强科研意识和问题意识,将研究成果从教学实践中梳理及表述出来。同时,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教师培训,提供相应的研究资源和专业引领,确保音乐教师能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从事教学科研活动,且不断组织音乐教师进行科研成果交流,为音乐教师终身学习搭建广阔平台。

篇4

据笔者调查发现,也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尤其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亟待改善加强。一方面,音乐教研活动要有制度保证,不能可有可无。无论是教学管理上还是时间安排上,都要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音乐教研活动不能敷衍了事、摆摆形式、走走过场,要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学习新理论、转变新观念、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唯有如此,音乐教研活动才能名副其实,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水平才可能整体提高。

以下,本文试就中小学校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谈谈个人粗浅想法。

一、音乐教研活动的内容

音乐教研活动的内容是中小学校音乐教研所要关注、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从我国现阶段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客观现实来看,音乐教研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十分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

(一)理论性音乐教研活动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是提升音乐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和音乐理论水平。因此,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基础理论两个方面的学习与研究。

1、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的教研内容

主要包括: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社会学、音乐教育哲学、比较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论、学习理论、《音乐课程标准》研读、音乐教育文献研读等。

2、音乐基础理论方面的教研内容

主要包括:一是基础音乐知识,主要是基本乐理,以及基础性的和声学、曲式学、复调、配器、乐器法等;二是基础音乐史论,主要包括中外音乐发展简史,其中也包括对作家、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思潮的基本评价等;三是中外民族音乐,主要包括中外民族民间音乐常识或理论等;四是音乐作品的体裁,主要包括各类声乐、器乐作品的体裁与样式,以及与此相关联的音乐美学意蕴;五是音乐作品的风格,主要包括各类声乐、器乐作品的时代风格、地区风格、体裁风格和作家风格等;六是音乐与相关文化,主要包括各类歌曲(如民歌、创作歌曲、艺术歌曲、流行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舞蹈音乐、影视音乐等。

以上理论性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音乐教师学习和掌握新的音乐教育理论以及全面、准确的音乐基础知识,从而使音乐教学站得更高、想得更远、做得更好。

(二)技术性音乐教研活动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是提升音乐教师教育技术和音乐创新能力。因此,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教育技术和音乐创作技术两个方面的学习与研究。

1、音乐教育技术方面的教研内容

(1)教案设计:主要包括音乐课教案的文本体例与样式设计。同时也包括教案内部结构(或环节)的设计与创新。例如,从教案文本体例及教案内部结构上看,主要包括:

①辅助部分。第一层次:课题、课型、教学对象、教学用时、选用教材、教具学具等;第二层次:教案设计思路、理论依据、教学创意、多媒体辅助教学说明等;第三层次: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问题设计、板书设计等。

②主体部分。第一层次:情景创设、教学导入;第二层次:复习旧课、基本练习、新课教学、练习巩固、教学拓展等;第三层次:教学反思、本课小结。

从教案样式设计上看,可以是常规陈述式,也可以是列表陈述式。

总的说来,教案设计既要注重体现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要注意音乐教学的特殊性,亦即充分考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世界优秀音乐教学法的学习与运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介绍到我国的世界优秀音乐教学法(或称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包括达尔克罗兹(瑞士)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奥尔夫(德国)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匈牙利)音乐教育体系和美国综合音乐感课程等。这些优秀的音乐教学法思想精髓何在?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有何借鉴作用?如何深入探讨这些优秀音乐教学法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等,需要教师思考、实践。

(3)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典型代表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生活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看到,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际上是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的一种更新与超越,综合体现出当代学校音乐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和新颖性等。问题是,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学?如何处理好听觉艺术与“视听”综合教学手段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出高水平的原创性课件?值得研究。

2、音乐创作技术方面的教研内容

(1)歌曲写作:作为音乐创作基本手段的歌曲写作(亦可视为旋律写作),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诸如指导学生音乐创作、本地民歌的收集与改编、课堂即兴音乐创编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一定的歌曲写作技术。音乐教师如果能够具备或钻研一定的歌曲写作技术,将对改善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引导和培养学生音乐创作兴趣,大有裨益。

(2)钢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必备手段或能力,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必不可少。不过,涉及到即兴伴奏技术,不得不清楚音乐作品的体裁、风格、调式调性、音调特征等,从而有效地安排和声、设计左手音型。当然,好的钢琴伴奏并非只是在歌唱中使用,在音乐知识教学、发声练习、音乐主题视唱与分析中,都可能用到钢琴伴奏技术。

(3)合唱指挥:合唱指挥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必备手段或能力,对于每一位音乐教师而言也是必不可少。原因在于,合唱指挥技术并非只适用于合唱教学,而是像钢琴弹奏一样,几乎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的始终。比如音乐知识教学、主题视唱与分析教学、齐唱齐奏教学、合唱合奏教学、综合音乐活动教学等,一般都离不开指挥。应该说,一位善于指挥的音乐教师,在控制音乐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启发学生的音乐情绪,表现作品的音乐情感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值得探讨。

(4)小乐队编配:鉴于小乐队编配技术说起来比较复杂,加之我国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在此方面本身开课不足之故,所以,大多数音乐教师对小乐队编配比较生疏。限于篇幅,本文在此只能提示几个有关小乐队编配技术的主要问题,即:乐队的音色组合(主要表现为乐器选用与组合);乐队的音响组合(主要表现为独奏、合奏等声部组合);和声运用(注意区别大小调和声及五声性和声);织体写作(包括复调写作);引子、连接句(段)、尾声的处理等。教师们有机会时,可以多关注或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

(三)专题性的音乐教研活动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就某一音乐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活动开展主要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的问题研究。

1、课内教学方面的教研内容

(1)教师教学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材选择与整合;教法选择与整合;音乐文献与创作背景梳理;教学过程设计;课堂问题设计;课堂活动设计;教学拓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生成处理;教师教学语言;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科综合与“音乐本位”的关系;“聆听音乐”的学习意义;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等。

(2)学生学习方面主要包括: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与能力分析;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障碍分析;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建构性学习;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与风格分析;学生喜爱的音乐家分析;学生欢迎的音乐活动方式分析;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在音乐课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分析等。

2、课外活动方面的教研内容

主要包括:学生音乐兴趣小组的建设与活动开展;学生合唱团队的建设与活动开展;学生小乐队的建设与活动开展;学生校外艺术实践;学生课余音乐创作;师生音乐会等。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专题性的音乐教研活动,活动开展一定要有的放矢,要着力研讨和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主要问题和共性问题。并通过活动开展,力求让所有教师达成教学共识。

(四)项目性的音乐教研活动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培养音乐教师的科研意识,锻炼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由于此类教研活动类似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其内容广泛而复杂,因此,教师(或教研组)可根据自身专业专长、学术背景以及职业兴趣,同时也可根据音乐教育长期或近期;宏观或微观发展状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比如以下选题,笔者以为即可作为项目性的音乐教研活动内容广泛开展、长期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学校音乐教育研究;中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方法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音乐教育研究;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发展问题研究、中小学生音乐艺术实践研究;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学科综合方法研究;中小学生多元文化视野开拓研究;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情感培养研究;普通学校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研究;音乐学习与智力发展问题研究;音乐学习与人文精神形成问题研究;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研究;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研究等。

总体上看,学校音乐教研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一般来说反映出该地区、该学校的文化发展与教育视野,同时也综合反映出音乐教师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新问题的熟悉程度、敏感程度和热衷程度。此不赘述。

二、音乐教研活动的方式

鉴于传统常规性的音乐教研活动开展常常比较单调乏味,有些时候甚至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起到音乐教学研究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中小学校的音乐教研活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一)主题讨论式

所谓“主题讨论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就某一主要或重要的音乐教育问题,教师们各抒己见、广泛展开讨论的一种音乐教研活动。

建议每周举行一次校内(或学区)音乐教研活动,可以由教研组长指定几位教师作专题发言(理论介绍、主题陈述皆可),然后集体讨论。要求可以是一个理论问题,比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音乐教学中的“双主体”问题;音乐教学中的“双基”问题;自主学习的理论来源;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实践;终生学习的学习意义;音乐教学评价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等。也可以是一个技术问题,比如:教学情景创设;教学中的范唱与范奏;即兴创编音乐;读谱教学方法;绘谱软件的使用;歌唱中的音准问题;启发想象联想;流行歌曲的伴奏;作品曲式分析;童声合唱训练;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是读书(重要的音乐教育理论著作)、读文章(具有独特见地或指导意义的音乐教育论文)心得交流、经验介绍等。

(二)专题讲座式

所谓“专题讲座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通过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到本学校、本学区,就音乐教育理论、技术、实践方面的重要问题开展讲学的一种音乐教研活动。

建议各地中小学校应与当地高等学校或教育科学研究院(所)联系,定期开展此类音乐教研活动。比如举办普通学校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当代音乐教育发展专题讲座;当代音乐教育技术发展与实践专题讲座;音乐史论、音乐美学专题讲座;中外民族音乐、多元文化专题讲座;演奏、演唱、指挥、排练专题讲座;作曲技术、音乐分析、音乐欣赏专题讲座;媒体技术、远程教育发展与实践专题讲座;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专题讲座;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专题讲座等等。

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有利于中小学校与当地高校之间、科研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学团体”和“学习团体”的逐步形成,感召整个社会共同关心音乐教育;也有利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艺术视野不断开阔、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三)教学观摩式

所谓“教学观摩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通过学校内部或校际之间开展的音乐教学观摩所进行的音乐教研活动。

教学观摩式的音乐教研活动开展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学校音乐教育中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业已积累了丰富的教研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不过,以笔者之见,这种教研活动的方式还可以再拓展、再深入、再创新。建议如下:

1、以建设优秀音乐课范例(独立课或系列课)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

2、以推介或演示国内外优秀音乐教学法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

3、以培养和推出音乐教坛新秀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

4、以“同题”(即同一课题)教学创新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

5、以“教学比武”(或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等。

事实上,不同学段、不同课题、不同课型的音乐课观摩,常常能够起到重要的教学探索、教学示范甚至教学引领作用。长此以往,必然会对观摩教师的音乐教育思想和音乐教学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艺术实践式

所谓“艺术实践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实践,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所开展的音乐教研活动。方式包括学校(或学区)合唱队、小乐队的指导与辅导;师生音乐作品听赏;师生音乐会等。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实践,集中展示或观察音乐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比如:合唱队、小乐队的建设发展水平问题;教师指导与辅导的方式、方法问题;师生音乐创作(包括电脑作曲)能力、水平问题;音乐会开办的质量问题、参与性问题、社会影响问题等等,都可以凭借学校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反观音乐教育水平和质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实践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既是对学校音乐教育成就、特色、水平、质量的集中展示,也是对学校音乐教育思想、方法、能力、水平的全面检验,值得提倡。

(五)教育科研式

所谓“教育科研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学校音乐教育中,通过教学团队开展音乐教育研究所进行的音乐教研活动。具体方式主要包括优秀音乐课教案设计、原创音乐课件设计、音乐教育论文写作、教育科研项目申报以及项目申请书写作、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调查、社会艺术教育状况调查等。

严格说来,此类活动应该看作是较高层级的音乐教研活动,是一种具有学术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音乐教育科研行为,需要团队合作,更需要教师们具有丰富的、比较深厚的音乐教育文化积累和底蕴。

事实上,通过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的不仅仅是音乐教师们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也必将使音乐教师们逐步建立起牢固的职业信念,慢慢明白自身的音乐教育使命,坚定地担负起民族的音乐教育责任!

结语

本文从“音乐教研活动的内容”和“音乐教研活动的方式”两个方面,概要探讨了中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中小学校的音乐教研活动不仅是丰富多彩的,且也是引人入胜的。只要每一位音乐教师恪尽职守,真正用心地对待自己的音乐教学工作,音乐教研活动大有可为。

当然,也应该看到,开展好音乐教研活动,尤其是常态化的音乐教研活动,并非易事。其中,必需有教育主管部门(包括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等单位)的重视与支持,同时也还需要学校、教研员和广大音乐教师们的集思广益、密切配合,具体设计出音乐教研活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而使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到实处。

篇5

当前,从音乐教育论文的总体情况来说,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相对薄弱一些,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显得不足,这同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够了解实证性音乐教育研究、不够熟悉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的写作有关。因此,重视和加强定量与实证研究,不仅具有音乐教育实践意义,同时也是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作者就某种音乐教育现象,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在收集并分析大量音乐教育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音乐教育调查报告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其中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根据调查对象的数量,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与范围,可以分为概况调查和专题调查。在音乐教育研究中,专题调查是比较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

一、音乐教育调查材料的收集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以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项目或问题,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它是音乐教育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信息面宽、效率高和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等特点。问卷法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封闭式问卷是在列出调查项目的同时,提供若干供选择的答案,主要用于被调查对象预期反应较难准确把握的场合;开放式问卷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主要适用于广泛了解及深入调查的场合,其特点是具有弹性,收集的信息丰富、生动,易收到非预期的又具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学中,问卷调查法常常用于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教师音乐教学和科研、进修的各种情况,学生音乐学习以及对音乐教学的意见与要求,等等。

问卷的设计应包括题目、导语或说明、问题、结语和被调查人信息几个部分。一般来说,问卷的题目就是研究的课题,在问卷上标明课题可以让调查对象明确调查者的意图,如“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调查”等。导语和说明部分是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填写问卷的方法等,为了获得调查对象的支持与合作,最好采用书信形式,用语应诚恳、亲切、简明。问题是调查问卷的核心部分,是作者根据想要获得的材料而设计的问答题。结语主要是对调查对象的致谢语,有时也可省略。

2.访谈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通过访问谈话的形式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灵活、简便、易行,缺点是用时较多,而访谈者能否有效调控访谈情境、与被访者进行良好沟通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访谈效果。

访谈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拟订访谈方案(访谈目的、对象、顺序、问题等),约见访谈对象(事先书信或电话联系被访者,约定访谈内容和时间、地点等),实施访谈调查(从适宜话题切入,注意言辞的亲和性和可接受性,耐心听取被访者的谈话,并做好记录)。访谈结束后应对被访者表示谢意,努力留下良好印象,以备需要时再次进行补充访谈。除此之外,也可利用一些特殊的机会即兴进行访谈调查,比如在会议上听取了某方面音乐教育专题后,随即与报告人、发言者进行询问、交流式访谈;或在观摩了某堂音乐课后,马上和授课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现场对话、互动式访谈,都可能了解到访谈者需要的信息,从而获得第一手调查材料。

3.会议调查法

会议调查法是通过会议座谈的形式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获得的信息和材料也比较可靠。不足之处是由于多人同时参与,如果会议调控不力,容易偏离主题,影响调查质量。

运用会议的方式进行调查,其要点是:会前需准备好调查提纲,并提前发给参会人员;调查会人数要适宜,太多不利于充分发言;邀请的参会者应是对调查内容比较熟悉的人;会议由调查者亲自主持,态度应诚恳、热情,并善于调控会议,做好记录。

二、音乐教育调查材料的分析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用语言描述的形式揭示被调查对象特征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目的是对调查对象做概念、性质和程度上的界定与说明。定性分析法具有关注事物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而且灵活性较强的特点。

在音乐教育调查信息和材料的处理中,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更能体现学科特征及属性,因此,该方法被大量的使用。但分析者应该注意把握好分析的尺度,尽量淡化主观色彩,把描述建立在调查信息和材料的客观基础上。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用数值形式以及数学、统计方式反映被调查对象特征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点是对调查对象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并判断出它的价值;关注被调查对象的可测性:分析过程具有严格而规范的程序,往往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因此效率较高,客观性强。

一般。定量分析过程遵循着这样几个步骤:第一,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第二,描述数据分布的形态和特征;第三,检验和鉴别分析的结果;第四,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

在音乐教育调查信息的处理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因此,不要在运用一种方法时贬低和排斥另一种方法。其实,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并不能截然分开,分析时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

撰写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在收集和分析音乐教育调查材料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文本的过程。一般,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可包括下列三个部分:

1.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包括调查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及方法等。首先,要阐述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一研究想解决什么问题;其次,应交代调查的对象有哪些,调查的内容和问题是什么,以及采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与手段。例如《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调查报告》的前言:“在高中课改中,音乐鉴赏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效率,已成为高中音乐教师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基本原理,在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并在省内几所重点中学联合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以找出影响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相关因素,提出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建议。”此外,也可先说明调查研究的缘起,然后再分别阐述调查目的、对象、内容 及方法。

2.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

这是整个调查报告的重点部分,一般由三项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统计内容与方法说明,即调查了哪些内容和采用了什么方法。二是调查数据的整理,这是整个调查报告的核心,例如《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调查报告》中,围绕“影响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若干因素”这个调查主题,分项列出“学校音乐氛围”、“学习者个性”、“学习者兴趣”、“学习者习惯”、“学习者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因素对音乐鉴赏学习效率影响的调查数据,并分别运用表格和文字加以呈示和描述。三是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是在调查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方法或结合定性方法作出具体分析的部分。在数据的基础上作出有效地分析,关系到调查报告的质量,影响着调查报告的结论。

3.调查结论与建议

这一部分是依据调查数据的分析,来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与提炼,最后形成调查结论和提出建议。撰写调查结论与建议应注意运用音乐教育理论联系音乐教学实践的原则,要建立在有理有据基础之上,特别是对局部和细节的分析越具体,提炼越细致,效果就越好。具体写法上一般是先写结论,后写建议,这种方法写起来比较清晰,有条理;但也可将二者综合在·起来写,比如分别提出若干项建议,而以数据分析的结论作为建议的理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建议(可以作为小标题)得到了强化和突出。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是作者为了检验某种音乐教育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后,在获得并分析大量音乐教育数据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验证性的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较之其他教育科研方法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可以避免研究过程中的许多局限性,更易获得科学的结论,因此经常被研究者所采用。

一、音乐教育实验的理论假说

音乐教育实验研究首先要确立课题的理论假说,因为理论假说是建构音乐教育措施与音乐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是一种假定性解释,这是音乐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前提。音乐教育的理论假说应包括该假说要解决的音乐教育问题和支撑该假说的主要理论,以及该假说能够解释的相关音乐教育事实。例如《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的理论假说:“‘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是以欣赏为主导、唱歌和演奏乐器并重、音乐常识与基本技能训练贯穿其中的音乐教学新体系。其理论基础体现为音乐教育目的及音乐教育手段两个方面:从目的来看,基础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一种音乐教育,培养更好、更深的欣赏力,是普通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对于完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从手段的角度来说,‘欣赏’是在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进行音乐教育最有力的手段,所以,‘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它是音乐教育的中心”’理论假说的产生既可从音乐教育实践的观察、感受、积累中获得,也可从音乐教育理论出发,通过思辨的方式,推理、演绎得出。总之,它是实验者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符合逻辑的推断与假想。

二、音乐教育实验的实施要点

一般说来,音乐教育实验的实施包括这样几个环节:1.具有周密的实验计划,包括实验目的、任务、范围、对象、时间、步骤、测量方法等等,要深思熟虑,多方研讨和修正。2.选择明确的实验形式和方法,包括单组、等组和循环等形式,应反复推敲和比较,确定最合适的方式。3.确定适宜的实验对象,这一点至关重要,对象必须是典型的、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比如不能选择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儿童去代表一般情况,不应使各实验组教师的基本条件(专业素质、教学经验及责任心等)过于悬殊。如果选用成绩最好的学生编成实验班,由最有经验的教师任教,加上给以最好的物质条件,那么这种实验的结果就没有代表性,不能代表全体,无推广价值。4.善于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全部条件,以便观察实验因子所产生的作用。5.对自变量的操作、控制过程要详尽地记录,对因变量的观测要事先确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原始数据的检测要准确、无误、可靠,反复核对结论。6.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找出实验实施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把现象分析上升到本质分析,形成理论性结论。

值得实验者注意的是,实验手段的科学与规范是课题成功的重要保证。有了优化的实验课题而缺乏科学规范的实验手段,实验也不会卓有成效,科学结论就不易得出。此外,慎重地处理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实验结论,努力保持实验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都是一个好的音乐教育实验所应具备的。

三、音乐教育实验报告的写作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的撰写必须具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该项实验研究所确立的理论假说,二是该项实验研究实施对象、方法、过程、结果的有效数据和全部记录。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才能构成这种实证性的音乐教育论文的写作。一般,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1.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阐述实验课题的缘起,介绍有关背景情况,以及实验目的、意义、对象等。写法上应简明扼要,例如:“普通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其目的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就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许多教改经验和模式都是‘技能型’的,带有较明显的专业教育痕迹,而真正美育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尚未被充分认识,缺少一条较好的改革途径。为此,探索音乐审美教育的一般规律,提出音乐教学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与最佳方法,就成为‘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的方向和旨归。”

2.概念界定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课题概念的内涵进行说明和界定,具体阐释实验的理论假说。例如《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课题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以欣赏为中心”?怎样理解“欣赏性”原则?实验者都要给以具体的解释和阐述。

3.实验方法和过程

这一部分是实验报告的主体部分,阐述某项音乐教育实验的具体过程和采用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条件、方法与数量,实验分组的原则、类型,实验因子的描述,自变量的调控,以及对无关变量的处理等。这部分内容是对某项音乐教育理论假说的实证部分,应尽可能写得详细、具体和充分。

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把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检测后用图表的方式加以体现并做相关说明,同时辅以能代表实验结果、能体现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典型实例,以表达该项实验获得的结果。

5.结论与问题

这是实验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把实验现象上升到本质认识,从而得出关于某种音乐教育假说的科学理论;二是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或解答音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指出实验本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写作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育论文作为音乐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形式,其写作方法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这就是说,不同类型的音乐教育论文写作应该建立在不同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其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因此“调查性”就成为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第一属性。调查者应牢记:调查是报告的基础,如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话,那么没有调查也就没有报告。就文字分量而言,应该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就调查报告所用时间而言,调查者要把主要时间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在“调查”上下足工夫后再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

篇6

1996年刚入幼儿园的我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果然在一次班级环境布置中得到了验证,那时我们班在教师少、孩子多、布置环境任务急的情况下,我没有退缩,毅然决定用一夜的时间来完成布置任务。果然不负有心人,我班的环境布置得到大家和园领导的称赞,同时我也被列为积极分子的行列。自那时起,我就时刻以一名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思想上要求进步。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意味着什么,因此我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敬业奉献,从不做有损于教师名誉的事,力争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幼儿教师形象。1997年,刚接小班时,有的家长对我们十分感激,便请我们吃饭或给我们送礼物,这些全都被我拒绝了。我常对他们说:“教育好孩子是我的职责,只要你们支持我的工作,信任我们教师,我已经很知足了。

1998年,我承担了“听读游戏识字”实验项目。我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认真、耐心地教幼儿,在年终的成果汇报活动中,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因此也获得了“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由我撰写的论文“音乐教育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获牡市级三等奖。

1996年刚入幼儿园的我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果然在一次班级环境布置中得到了验证,那时我们班在教师少、孩子多、布置环境任务急的情况下,我没有退缩,毅然决定用一夜的时间来完成布置任务。果然不负有心人,我班的环境布置得到大家和园领导的称赞,同时我也被列为积极分子的行列。自那时起,我就时刻以一名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思想上要求进步。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意味着什么,因此我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敬业奉献,从不做有损于教师名誉的事,力争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幼儿教师形象。1997年,刚接小班时,有的家长对我们十分感激,便请我们吃饭或给我们送礼物,这些全都被我拒绝了。我常对他们说:“教育好孩子是我的职责,只要你们支持我的工作,信任我们教师,我已经很知足了。

1998年,我承担了“听读游戏识字”实验项目。我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认真、耐心地教幼儿,在年终的成果汇报活动中,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因此也获得了“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由我撰写的论文“音乐教育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获牡市级三等奖。

1999年,我除了承担听读游戏识字实验项目外,我又承担了艺术启蒙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我摸索出一套综合的路子,寓教于乐地把音乐、唱歌、读书、识字联在一起。在市里举办的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成果展活动中,我的一节音乐课“尝葡萄”被评为市级优秀公开课。我撰写的活动设计舞蹈“我的家乡日喀则”在省学前教育研究会活动设计评审中获三等奖。论文“在音乐活动中开发幼儿创造力”获省级二等奖。由此我也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00年让我难以忘记。我的“婚期”与“六一”相撞。结婚是头等大事,可编排团体操对于我来说同样也很重要。我知道它不是代表我个人,而是全体幼儿教师,代表整个幼儿园。我选择了后者。不知是多少次的文艺汇演,多少次的编排团体操,我都是认真去对待每次活动,因此也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赞誉。同时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的音乐课“舞龙灯”被评为市级优秀公开课。

2001年,我写的论文“音乐活动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被评为市级三等奖。

2002年,怀有身孕8个月的我,依然富有激情地穿梭在教学之中。我又被评为“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2003年,我的论文“谈谈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看法”被评为国家级二等奖。

篇7

张向侠出身于书香家庭,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但不幸的是张向侠出生的时候,时值父亲政治上遭受残酷打击之际,长大后又被视为“黑五类”,命运多舛。但就是在这样的艰难人生中,父亲总能挺直腰杆,坚定信念,并一再叮嘱子女要坚强面对人生的种种风霜雨雪。他将女儿命名为向侠,就意在激励女儿不论人生多么艰难,都要有广大的胸怀与坚强的意志。

在父亲的影响下,备尝人生艰难的她,并没有丧失努力前行的勇气,反倒学会了坚强与拼搏,走上了一条以音乐超越苦痛、笑对人生的艺术之路。凭着一种坚强的意志与乐观向上的精神,她于八十年代初考入西安音乐学院,2006年获得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现任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声乐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电视台特约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对于在磨难中成长的张向侠来说,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她以来之不易的成绩,向自己虽历经艰辛但始终保持精神气骨的父亲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案。

就本质而言,由人生此在的苦痛出发,方能走入艺术的法门;而惟有通过艺术,方能将痛苦的感受化为潇洒的生命。因有对生命痛苦的体验,张向侠进入到了音乐的广阔天地,进入到了一个足可安身立命的意义世界。多年来,她忘我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大学生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先后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了《舞蹈教学论》教材与《歌剧表演与研究》一书;2001年参与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西声乐文化比较研究》;2008年主持了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重大课题《陕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陕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歌剧艺术研究》;2009年主持了陕西省科学艺术学项目课题《真诚的期待一声乐教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2010年度主持了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1949-2009陕西声乐作品创作研究》等。她对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中国民族音乐、中外歌剧、音乐教育、声乐教育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先后在《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光明日报》等权威核心期刊20余篇,其涉猎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令人称道。

作为一位大学教师,她努力钻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近十年获得的多项教学教育奖,如: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优秀带队教师、陕西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三次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10年获“陕鼓杯·2010陕西声乐比赛政府奖”优秀园丁奖;2011年与2012年连续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第二届、第三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张向侠将“传道、授业、解惑”视为人生的一大快乐。仅近年来,她所指导的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的专业比赛奖项十余个。其中,2007级研究生陈丹荣获陕西省文化厅首届声乐比赛二等奖;2007级研究生陈瑶荣获“陕鼓杯·2010陕西声乐比赛政府奖”流行唱法一等奖、同时她还获得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陕西赛区流行唱法二等奖;2010级研究生同飞2011年获“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西北赛区”学生组二等奖。这些奖项无疑都倾注了张向侠老师培养学生的心血,表现出一位仁厚师者对音乐教育工作的深深热爱。

作为一个双肩挑的教师,在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她对所肩负的管理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想方设法为全院师生做好服务工作,为音乐学院的发展着想。她讲到:“大家推荐我当副院长,是对我的信任。我理当尽全力搞好工作,用以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她上任以来,成功申报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目前已发展到六个方向,为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她还兼任学科教学论教研室主任,在学校举办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中,带领教研室的同事,利用休息时间,为参赛选手进行强化辅导。在她和相关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音乐学院连续囊括了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第二届、第三届术科组比赛的前三名。她本人也连续被评为两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术科组的优秀指导教师。此外,她还经常被邀请担任省文化厅、省电视台、省音乐家协会、省市教育部门等专业大赛评委。她的亲和力及公正的评判,赢得了选手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篇8

关键词: 多民族环境 本土母语音乐 校本课程开发 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音乐教育的国家,但事实上并未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催生出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当前形势下,面对我国音乐教育“重西方,轻传统”的现状反思,伴随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丰富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强调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熟悉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扩展文化事业,逐步树立平等交流、并存共荣的多元文化观”的倡导,使得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无论是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角度,还是从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角度,对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探讨,在国内外受到持续关注。

一、视线:政策推动实践,理念推动发展

1.国内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与发展状况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拉开了序幕,而《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编写和试用标志着课程改革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改革力度最大、国家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及保障支撑系统等,可以肯定此举必将牵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另外,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正式实行,以校为本的“关注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关注教师专业研究能力、关注学校办学特色构建”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应运而生,并将成为我国今后至少三十年内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

2.当前形势下的音乐教育改革新理念与多民族环境下的本土母语音乐校本化状况

我国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因受“欧洲音乐中心论”和“汉族音乐优势论”的影响,致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母语音乐正面临“传承逐步沙漠化,情感不断流失”的尴尬局面和严峻挑战。基于这一形势,早在1995年12月于广州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就提出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新理念,而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母语音乐教育”则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音乐学科的校本化课程建设中,因各省区域的多民族构成不同及研究方向的专注点不同,对于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言,虽然也有一些局部的乡土音乐文化资源得以挖掘,但在具体校本化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体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可供借鉴的相关科研成果少之又少。

3.世界各国音乐教育有关本土音乐文化的校本化建设历程

在当前音乐教育本土化的研究中,重新审视世界各国的现代音乐教育,我们认识到,多数国家本土音乐文化的校本化建设历程,都主要的体现并暗含于各自的音乐教育体系和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成果之中。比较典型的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是先于相关校本理论出现的20世纪最早、对后继有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以开放性的姿态发展着的音乐教育体系;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是最早提出音乐教育本土化而且具有深刻教育哲学思想和高标准艺术审美要求并在理论与实践中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的音乐教育体系;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而且具有丰富教学实践内容体现并深受教师和儿童喜爱的音乐教育体系等。另外,其他音乐教育体系如“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日本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前苏联卡巴列夫斯基的新音乐教学大纲”等及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成果“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等,都为各国本土音乐文化的校本化建设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指导和操作模式。

4.欧美近些年来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已形成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全方位、大动作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其实质是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体系。综观欧美各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相关学科的影响,音乐教育中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逐渐融合与相互渗透已成为未来趋势,预示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对于音乐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目的等一系列问题的再探讨,正在不断地深入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

二、基点:从理论到实践,从经验到创新

本土母语音乐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联系及二者在结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实践应用层面上的灵活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问题,是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之所在。

1.从理论到实践的三个层面

(1)收集并分析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政策及理论,了解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和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教育学提供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将有效地解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中的疑难问题,大大有助于加快研究进程。

(2)观察并研究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及实验,把握当前形势下音乐学科的课程资源之挖掘、整理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开展必要相应的采风活动和教学实验为基础,从中积累较多经验,以初步掌握特定民族区域内本土的母语音乐特点,为研究认知要求奠定良好的感性基础。

(3)在“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收集并整理我国众多世居少数民族的典范音乐,为各区域民族的本土母语音乐的校本化开发课程资源。如由各地州的知名学者和民间艺人提供大量各种形式的本土母语音乐资源(可有偿获取),加之一些开放性的馆藏资源,为研究的资源配置给予了一定的选择余地。

2.从经验到创新的两个飞跃

(1)通过定点教学实验及若干关键问题的全面分析,探讨片区范围内的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和管理模式,为探索更大区域范围内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建设提供经验依据。

(2)依靠上述基础综合进行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教学实体的研究,通过若干关键问题的全面分析和具体探讨,努力构建不同区域范围内本土母语音乐的校本课程特色。

三、模式:内容与形式的融合,实践与理论的互动

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在模式上不是固定的,但有一个基本模式观念是:开发内容要因地制宜,内容设置要因人而异。

1.内容与形式的融合

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表层模式在于把“音乐学中的本土母语音乐资源”和“教育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进行内容与形式的两相融合,逐步以跨学科式的“音乐教育学科新门类”效应呈现。依靠内容与形式的融合,把多民族环境下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课堂模式引入到各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当中,为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创造条件并积极实施课改,真正实现符合我国各区域特点的民族音乐教育,努力打造我国尤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办学特色,凸显“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和这一思想指导下不断深入的方法、手段等目标。

2.实践与理论的互动

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层模式是在对各个区域民族“本土母语音乐”了解与把握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学习与研究的双层基础上拟行展开的,是实践与理论的两相互动,是探索适合不同区域民族特色的校本化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基础。这一构建过程,将逐步提高我们对民族母语音乐文化的认知水平,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民族本位意识,并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及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都将有着非常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实践与理论的互支互动不断深入,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在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成熟起来的方法基础,又可为艺术教育的其他姊妹学科的校本化课程建设提供宝贵的研究经验。

四、实体:从点滴做起,重视教学实效

鉴于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在民族音乐学和音乐教育学方面不但具有理论创新性,而且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应用性,一般作为研究者既是基础性资料的理论创新者,同时又是教育性实体的实践应用者,故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载体主要有三个方面:

1.分析资料与乐谱汇编

主要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系统整理与分析和本土母语音乐资源电子乐谱的全面制作与注解,成果名称可为《××校本课程开发与××本土母语音乐》(或可编为两个分册: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和现状分析》;②《××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曲选》),其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为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建设性决策依据和丰富的基础性资料。

2.片区性教学实验报告

以某片区为教学实体开展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定点教学实验,并从中总结本土母语音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一般规律,成果名称可为《××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实验报告》,其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直接为其他民族片区音乐教学提供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案和管理模式上的经验借鉴。

3.其它方面的研究活动

通过把握“本土母语音乐”与“校本课程开发”在学科上的内在联系及二者结合过程中的互动效应,拟可在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片区性甚或区域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以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论为主。另外也可利用网络论坛等其它形式实现上述目标。

五、流程:细化分工,分段进行

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涉及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本土母语音乐,加之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复杂性,不仅需要系统的民族音乐学知识,而且要有全面的音乐教育学等相关知识。正是由于既要对我国本土母语音乐各乐种进行全面考察与分析,又要对当前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下的成功案例进行学习与探讨,因此,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研究必须在充分挖掘与整理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而随之展开。按某一个片区的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拟以下流程:

1.准备工作:感性材料占有阶段

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采风的研究方法收集与挖掘本片区范围内各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母语音乐经典曲目。另一方面通过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的研究方法学习与把握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知识体系以及前沿理论。

2.前期工作:感性材料分析阶段

一方面通过民族音乐学的相关知识筛选并注释已获得的本片区范围内各少数民族的本土母语音乐并制作成谱,另一方面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索与论证本片区本土母语音乐校本化的可行性模式并编辑分析相关数据信息。

3.中期工作:课堂教学实验阶段

在对本片区本土母语音乐分类整理和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归纳的基础上,以本片区范围内的部分中小学为实验试点开展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证性研究,既是校本课程开发在音乐教育领域的理论探索,也是校本课程开发在音乐课堂教学上的具体实践。

4.后期工作:实践理论升华阶段

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跨学科研究,对本土母语音乐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内涵作出全面的、切合实际的结论,并最终以研究论文的形式详尽阐述以本土母语音乐为主体、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主导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着力探究多民族环境下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体系。

六、结语

中国音乐教育中“西乐为主”课程观的长期影响,是导致我国尤其多民族地区本土母语音乐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适逢新时期音乐教育改革,借以“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潮,将“本土母语音乐”注入课程并引入课堂,是优秀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有效挖掘、整理和研究的有效途径。以传承求发展,化危机为契机,让我们共同探索――为音乐教育改革新局面的到来积极创造条件,为构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新体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崔允t.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6]李志宏.体验新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7]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8]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9]门秀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10]田慧生.新课程中的校本课程开发[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11]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