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学生室内论文8篇

时间:2023-04-03 09:48: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室内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室内论文

篇1

“绿色变革视角下的国内外生态文化重大理论及学术流派研究”是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重点项目,而本次会议也是该课题的项目开题与启动会。他首先阐释了“生态文化理论”概念的意涵,认为可以将其界定为环境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视角下对人与自然关系某一层面的生态理性化描述、批判和超越,依此可以按照“深绿”(侧重于个体价值观的激进转变)、“红绿”(侧重于社会政治制度的激进变革)和“浅绿”(侧重于经济技术与政策管理的渐进改变)的三维分析框架,对国内外的生态文化重大理论及其学术流派作系统性梳理,并就它们对于现代文明生态化转型的变革潜能及其影响路径加以考察。

在“深绿”生态文化理论的议题领域下,周国文(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回顾性地评述了我国的生态哲学与伦理研究尤其是生态哲学研究最近几年来的学术进展,并尝试性地提出了系统评估生态哲学与伦理研究和绿色经济社会变革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间关系的重要性。姚晓娜(华东师范大学)以深生态学的生态美德思想为例,阐述了个体价值观念变革与人类文明绿色转型的理论与实践关联及其影响路径。程相占(山东大学)在具体辨析“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概念内涵差异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生态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着重阐发了作为生态审美的生态美学所具有的生态文明与文化变革的重大潜能。郇庆治(北京大学)则专题评述了“生态地方自治主义”(“生态区域主义”或“生态无政府主义”)和“生态文明理论”这两个理论流派的研究进展与开展进一步系统探讨的必要性,他认为前者主要是一种基于地方民主自治理念的“深绿色”生态政治理论,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推进与深入的总体背景下似乎更具有远不止“绿色乌托邦”的理论尤其是方法论价值,后者是党的“十”之后在国内迅速升温的一个研究领域,但生态文明建设所关涉的许多基础性理论与实践问题还依然缺乏真正学理性的研究。

在“红绿”生态文化理论的议题领域下,刘仁胜(中央编译局)系统阐述了一个生态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着重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绿色经济观、绿色科技观对于绿色变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强调的唯物史观在科学认识科技、经济和社会政治变革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郭志俊(山东财经大学)集中评述了“绿色工联主义”理论与实践最近几年来的进展,尤其是加拿大学者比如杰夫・沙茨的相关研究,认为劳工运动与绿色运动的政治联合对于绿色变革依然有着不容置疑的理论相关性。张淑兰(山东大学)以印度学派(尤其是范达娜・席娃和碧娜・阿噶瓦尔)的“生态女性主义”为例,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并在承认(印度)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局限性的同时,强调了它们所提出的对妇女与民主、环境和发展关系思考的全球普适性。李亮(南京林业大学)全面评述了默里・布克金的“社会生态学”的阶段性演进和基本观点,以及国内外学界对其著述的进一步整理与研究,并阐发了社会生态学对于社会与文化等级化结构如何影响着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自由与和谐的观点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变革意蕴。刘颖(山东师范大学)基于丰富的文献资料,对(环境)“新社会运动理论”的最新进展作了系统梳理,并对其新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了概括,强调当前的欧美(环境)新社会运动正呈现出一种“后―反全球化运动”的新特征(比如发生在英国、北欧等地的青年骚乱),而如何将这些理论框架应用于阐释我国最近发生的大众性环境公众事件也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在“浅绿”生态文化理论议题领域下,李昕蕾(柏林自由大学)系统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自1992年以来的理论演进和实践成效,着重阐述了这一“浅绿”环境政治社会理论的绿色变革意蕴和潜能及其内在缺憾。李慧明(济南大学)在评述“生态现代化理论”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此开展更为深入研究的具体设想,比如生态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经济工业生态化、社会变革和欧盟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将该理论应用于中国“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修正。孙凯(中国海洋大学)结合澳大利亚学者罗宾・艾克斯利的《绿色国家:重思与民主》一书,阐述了“绿色国家理论”的国内和国际向度,认为当代国家无论在国内政治绿化还是环境国际合作与管治方面都理应发挥一种更积极的角色,问题在于如何使国家成为一种推进绿色经济变革和生态民主的正向力量。郇庆治(北京大学)通过安德鲁・多布森不久前发表的一个研究报告,评述了“环境公民(权)”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认为对于环境公民职责(资格)的重视与主动培育,无论基于世界主义、共和主义还是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理由,都对于现实中个体行为的绿色变革至关重要。郦莉(外交学院)系统评述了“环境公共管治理论”尤其是在国际和全球层面上的理论进展和实践应用,认为基于碳交易和清洁生产机制等实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评价环境国际合作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也有助于我们对未来的环境公共(全球)管治有一个合理而正确的预期。

针对上述发言,卢风教授(清华大学)就生态文化理论和科技主义批判的关系,张云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就不同生态文化理论流派的准确概括,曹孟勤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就如何在生态文化理论视角下开展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的批评性研究,方世南教授(苏州大学)就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雷毅教授(清华大学)和张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分别就深生态学与生态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黄娟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就与生态文明理论之间的关系,王学东教授(中山大学)和任丙强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就环境全球管治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论问题,作了评论性发言,并就各子课题承担人的研究设想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篇2

关键词:诚信,高校图书馆,读者,档案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道德,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则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诚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诚信缺失的现象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造成学校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在小学、中学,学校和家长关心的是升学率,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好坏,以升学率的高低评价学校的优劣,智育第一,德育排后。在大学,学校则关心学生的四、六级过关率、就业率、研究生的考取率、比赛获奖的多少等,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轻视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素质修养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勇于思索,敢想敢做,但是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不成熟,不稳定,缺乏足够的道德评价能力,对社会上良莠不齐的现象不能辨别其真伪。常常把观察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同时,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优越使他们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着想,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各种价值观念发生冲撞时,他们就很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很少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所以,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虽然只存在于少数的大学生之中,但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未来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均把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是大学生向社会证明其诚信度的凭证,是评定大学生诚信度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工作,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读者的种种不良行为,会严重破坏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也会在校园内形成恶劣影响。图书资料是图书馆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破损丢失现象却十分普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毕业论文,档案。图书馆每年都要开支一部分经费用于破损图书资料的修补,并对一些无法修补的图书资料进行剔旧处理,给图书馆和读者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1]

大学生在图书馆内的诚信缺失现象表现在:

1、破坏性的不良行为

阅读过程中的批注。特别是一些习题类的图书,被一些同学写上了答案,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阅读。

阅读过程中的“裁剪”。这种现象是图书借阅中较常见的图书损坏现象,给图书杂志“开天窗”,剪下自己喜欢的内容,在老师不注意时还回图书,使图书无法继续流通,并且在读者中造成恶劣影响。

阅读过程中的“肢解”。即将书籍拆分之后取下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将书“还原”。毕业论文,档案。 使后续读者阅读中发现“断页”现象。借出时崭新的图书等读者阅毕归还时已面目全非,完全散了架,这样不得不重新装订。

故意破坏图书借阅标识造成重复浪费。在开架书库里,每本图书都贴有条形码,这是借还图书的标识,然而某些读者用碳素笔或圆珠笔在条形码乱划,使扫描器失去检验,导致工作人员不得不更换条形码,以及相应数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违规性不良行为

长期占有图书。有些学生对一些副本少的图书,采取朋友之间交替借阅的办法,致使图书长期在少数几个人之间流通,其他同学借不到;或者在阅览室内将自己看的书“藏”到偏僻的书架上,只图自己阅览方便,使图书不在正常架位,别人无法找到,变成死书。

在图书馆内有种种不文明行为。毕业论文,档案。如大声交谈、接打手机、乱扔杂物等;在图书馆内的自习室占座,在自习室内长期堆放个人用品,因为占座问题自习室内吵架事件时有发生;不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尊重老师等等。

所以,加强对读者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素质,加强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在图书馆建立读者诚信档案,约束、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国内外图书馆进行读者信用管理的探索已经逐步展开,一些信用体系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将个人利用图书馆的信用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如果读者在图书馆内有不诚信的行为,则不单单是金钱的损失,,还会使个人信用受损。[2]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学生诚信档案,也为图书馆建立大学生读者诚信档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高校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图书馆可与学生处等部门直接联网,互通信息,完善的网络系统是建立诚信档案的前提条件。同时,高校图书馆具备完整的学生读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班级、学号,还有读者全部借阅历史,能查阅读者的违章行为,如借阅图书超期、损坏图书罚款、丢失图书的赔偿等等不良记录,这就为图书馆建立读者诚信档案奠定了良好基础。再者,高校图书馆都有一套完整的读者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处理学生违纪违规时有理可凭、有法可依,这就为图书馆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违规行为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时就要重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与新生签订诚信协议书,读者在签订协议书时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协议书的细则,明白如何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今后四年大学学习生活所作所为有所依据,可以使新生掌握合理利用图书馆的方法技巧,抑制减少违规行为的产生,维护图书馆的正常工作秩序,让读者感觉到做诚实守信的人是神圣崇高的。毕业论文,档案。[3] 图书馆还要与学校学生处、团委联合举办活动,提倡做诚信大学生,做文明读者,在图书馆内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氛围。毕业论文,档案。在馆内学生读者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几项内容,分别记载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如破损图书情况,超期还书次数,阅览室内违规行为记录,图书馆自习室内占座行为统计,在图书馆内有无其他不文明行为等等。毕业论文,档案。学生如果有违纪行为,都要记录在案。组成学生读者代表委员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学生诚信度的评定,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统计,对全学期没有违纪行为的读者在图书馆网页上公示表扬,并给予增加借阅权限等奖励;对违纪次数多,性质严重的学生公开批评,并给予减少其借阅册数等相应处罚。

大学生读者诚信档案的建立,可以强化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校园,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福文.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的人文因素与对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132-134.

[2]张培峰.图书馆开展读者信用管理的思考.河北科技图苑,2008(7):76-78.

[3]赵洪利,宫庆艳.论高校图书馆对读者的诚信教育管理.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12):71-72.

篇3

关键词:创新实验室;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和管理

作者简介:符运良(1964-),男,海南临高人,海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羊大立(1974-),男,海南儋州人,海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海南 海口 57115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师范大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学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12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112-02

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高校普遍探索的问题。[1-5]另外,为了推动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教育部每年都会举办各类设计竞赛实践活动,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智能汽车设计竞赛等。此外,各地区部门也会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如计算机应用设计竞赛等。海南师范大学从2000年起一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6年起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设计竞赛。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建设了创新实验室。学院不断总结实践活动经验,积极开展电子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不但可以利用创新实验室进行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设计竞赛的准备工作,还可以进行电子类单独开设的课程设计,进行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进行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证明,创新实验室建设有效推动了海南师范大学电子设计竞赛活动的开展,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模式,营造了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创新实验室已成为学生自主向往的地方。

一、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在传统实验室进行的实验项目基本上是验证性的实验项目,是基础性的实验。而要系统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实验环境,为此,学院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电子创新开放实验室,实验室里有新的实验仪器设备,如通用的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数字存储示波器、万用表、电脑、打印机、小型电钻机、电烙铁、制板机、电子设计实验箱等。此外,实验室里的木柜还放置了多年来电子设计竞赛和智能汽车设计竞赛中学生制作的实物,以提供给低年级学生参观学习。创新实验室实行的是开放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学生在传统的实验室完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后,如果学有余力,还可利用开放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更深一步的实验研究或电路设计,而且实验研究不受时间限制。

二、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完善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促进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在海南,由于电子工业基础较薄弱,电子及相关工厂企业较少,因此,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要找到对口的工厂、企业进行实习较困难。为此,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也成为学院重要的校内实践基地。学生在校外实习之前,已在实验室经过了2~3年的技能和工程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已有所提高,同时学生也养成了严格、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爱护公物的品质,养成了讲究科学实验方法、遵守操作规则、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为到校外顺利实习提供了保证。

2.促进电子专业学科建设

创新实验室建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团结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但要满足单一性质的实验,更重要的是满足电子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由此,学院在硬件建设方面,投入100多万元,用于购买电子仪器设备,如电源、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逻辑分析仪、电路仿真设备、单片机、PCB板制作工具等。学生在实验室可进行电路设计、仿真实验、制板、焊接、编程、调试,最后制作出电子器件。另外,学生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直接参与科研活动,完成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完成教师课题的子课题、完成企业的攻关项目,促进了电子专业学科的发展。

3.促进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

创新实验室促进了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6-7]多年来,学院积极利用创新实验室开展校级电子设计竞赛和智能汽车设计竞赛活动,通过选拔成绩好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海南赛区的比赛,以及全国智能汽车竞赛华南赛区的比赛,学生利用创新实验室的优越条件,在竞赛中,均设计出性能优良的电子实物,曾获得海南赛区的一、二、三等奖和智能汽车设计竞赛华南赛区的二、三等奖。对于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可以让其免修电子课程设计,期末成绩直接定为优秀。

4.促进教学特色形成

在创新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求大一新生可随时进入实验室,由高年级的学生对一年级的学生传授技术和知识,以对一年级学生在做人、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言身传教。一年级的学生在高年级学生和教师的传授下,辩识各种类型电子元器件,购买、焊接、设计和制作简单功能电路。在这种互相帮助、互相带动的良好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一年级学生参加电子竞赛、毕业论文设计或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促进实践课程培养体系的建设

在培养计划的修订中,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加创新实验及其所占课时的比例,增加课程设计的门数及选修实验的项目。选修实验是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通过选修实验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实践活动。如电子专业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增加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PLC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等。在课程设计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选择题目,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电路、独立完成实验、独立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只起着引导作用。这种自主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12]而对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也可由校外相关企业出题,校外工程师也可作为学生的论文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学生利用创新实验室的优越条件完成毕业论文。通过对实践教学培养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开发能力。

6.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在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或智能汽车设计竞赛活动时,学院都安排相关的教师定期给参赛学生进行辅导,而辅导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师,要求具有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此,为了提高这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学院定期安排相关教师在省内参加电子或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或到国内名校参加工程实践的培训等。

7.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把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往年的论文题目由教师出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题目,学生可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能否完成毕业论文任务而选择学生,但学生用于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较少,论文的质量难以提高。而利用创新实验室,学生或参加教师的科研,或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或参与校外企业的科研项目,或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实际上也相当于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了较早的准备。学生的论文可以是其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研究工作,也可以是参加竞赛活动时设计制作研究的部分工作,这样,学生用于毕业论文的研究时间较充足,可以做出更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三、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方法

1.制订规章制度

制订创新实验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以保障创新实验室的正常运行,管理制度有日常卫生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图书资料使用管理制度和电子元器件使用申请制度等。

2.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教师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

创新实验室建立了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的模式,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教师管理为辅,教师为专职实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而学生主要开展自主管理。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由学生负责,实验室建立值日生制度,值日生负责当日实验室的卫生。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关好门窗、电源、水龙头,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对实验室实行监控

创新实验室内有各种仪器设备,如实验箱、万用表、示波器、信号源、电脑、打印机等,还配有手电钻、台钻、小砂轮机等,且实验室实行24小时开放,由学生自己掌握钥匙,学生自由进入实验室,进行各种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因此,实验室内应安装监控视频设备,对实验室内的电子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

4.创新实验室的电子元器件使用管理

学院在创新开放实验室内建立了一个电子元器件仓库,存放各种常用的电阻、二极管、三极管、集成块等,学院每年均从教学维持费中拿出近十万元,用于购进各种电子元件,供给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另外,器件仓库存放的都是在海口市难以买到的,而在本地易于买到且价格便宜的电子器件,由学生自己去选择购买,然后拿回发票,集中在学院报帐。为了规范学生使用仓库中的电子元器件,以避免出现浪费器件的现象,学院开设了电子元器件选用申请网上管理系统,[13]网上管理主要由学生自主管理,管理员为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竞赛活动或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电子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各种型号的集成电路等,学生先上电子元器件管理库网进行查询,申请登记所需的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型号、数量等,而后经过指导教师确认同意,由元器件使用管理小组到仓库进行领取,并进行登记。这种元器件使用网上管理的目的是在统计各种电子元器件使用的频率,同时也避免学生随意使用电子元器件,出现浪费器件的现象。

四、结束语

创新实验室建设以来,学院成功地申报了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学生利用创新实验室,开展电子实践设计活动,发表学术论文20篇,实验室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条件,使得学院每年举办的电子设计竞赛和智能汽车设计竞赛,吸引了大批的电子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参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得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院电子和自动化专业学生连续十年获得海南省赛区的一、二、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设计竞赛中,学院学生连续三年获得华南赛区的二等奖。学生经过创新实践活动,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国内知名企业工作。另外,通过创新实践活动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推动了学院的学风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仕.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4):28-31.

[2]郑春龙.实验室层次开放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78-80.

[3]滕红丽,林爱英.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135-136.

[4]赵亮方,周学君.电子设计与创新实验室的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00-201.

[5]田裕康,罗维平.创新实验室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模式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30-32.

[6]初福民,李明弟,张普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4):31-33.

[7]李耀刚,石国英,王宏志.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92-94.

[8]严薇,袁云松. 加强实验室开放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良好支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16-17.

[9]陈斌,张晓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10-113.

[10]黄沃才.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3):13-14.

[11]贾玉瑛,崔桂梅.自动化专业开放性实验室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2):48-49.

篇4

关键词: 科研课题 大学生毕业论文 现实意义

大学生毕业论文是培养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真实体现,是衡量办学水平和教学总体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点。目前,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尚存在诸如论文题目不合适、内容达不到要求、写作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因此,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选题,加强毕业论文的指导,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依托教师科研课题选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关键,选题的性质、难度、分量,对能否达到本科教学环节所规定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可以考虑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一般来说,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大多是该学科乃至该专业比较领先且具有较高创新性的课题,反映了教师对学科前沿问题的理解和认知[1]。指导老师根据不同的专业给出多于学生数的论文题目尽早布置给学生,供学生参考,经过筛选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课题。学生先结合课题查阅资料,收集有关材料,做好前期准备。这样无形中等于把毕业论文的时间提前了。一方面保证了选题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已有前期研究基础并掌握了相关的信息资料,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将更加得心应手,学生的科研兴趣也容易被激发。这样做有如下三个优点:一是既做到了真题实做,又达到了一人一题的毕业设计要求;二是论文选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利条件;三是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同时,又为他们相互协作创造了条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把学科前沿动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加大教师指导力度,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

学生做毕业论文的目的就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训练基本的科研能力,培养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是真题实做,每个课题小组都有一定的难度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因此我们特别加强了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课题研究工作刚开始时,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会感到生疏,指导老师要对学生在时间上作合理的安排,每个阶段任务要给予明确指示,撰写出质量高、可行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和工作计划。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是基础性的工作,非常重要,主要包括文献检索与资料的阅读整理两部分内容。试验与数据分析是毕业论文撰写期间的主要工作,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完成,论文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验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加强对试验和数据分析的指导工作,是保证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撰写论文是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论文撰写工作的指导,要求论文论据充足、说理充分、条理清晰、思路严密、语言精练、文笔流畅、分析严谨、结论准确,并对毕业论文格式做严格的要求,使论文的结构层次、图表格式、文献目录等方面更加规范统一。只有这样,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经过从选题、查阅资料、实验设计、实验设施、分析结果、论文写作等一系列过程的锻炼,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进行培养,由于大多数毕业论文内容是教师科研课题的一部分,从而工作较深入、规范、准确、可靠,使学生经受了科研工作全过程的严格磨炼,这些学生基本具备了从事一些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质[2]。另外,学生在完成论文撰写的同时提升了外语水平,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化学软件的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遵照“高起点,严要求”的标准,我仿照研究生培养的几个环节,即选题、文献查阅、开题、实验阶段、中期检查、答辩等几个教学环节[3],进行文献查阅,要求学生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开题报告,老师根据报告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问题解决后方可进入实验阶段。在经过实验一段时间后,学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特别强化了中期检查制度,组织指导老师和学生召开座谈会,检查学生的进展情况和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和系质量监督小组两级抽查毕业设计的进度、指导老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出勤情况。最后进入答辩阶段,毕业设计经过指导老师、评阅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在教研室内部先进行预答辩,提前解决一些问题。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答辩小组给出的三个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加和得到。按照考核标准,全面考核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2010届有5位学生的论文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2011届有6位学生的论文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

四、毕业论文转化成科研成果,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升本科的师范院校普遍重视课堂教学,教师由于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科研,以致完不成科研任务,更有甚者无法正常晋升职称。我们认为,通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这种激发教师积极性的教学活动,教师既可以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又能帮助学生进入科研课题,经过严格的要求和耐心的指导,将数据整理加工后即可转化为教师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不是教书匠,为提升教师的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而且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且能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科研两不误。例如:2006届3位同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作为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沙颍河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对策研究》课题成果的一部分,在其研究报告中得到体现,该课题已于2007年经鉴定为省级科技成果。2006届、2007届6位同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作为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抗氧化剂对酶催化体系作用机制的研究》课题成果的一部分,该课题已于2009年10月结项。

通过5年的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虽然增加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难度,但教师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之后,显著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了实践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另外,毕业论文结合科研课题,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史玉成,王英霞.高校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7,22,(11):147-149.

[2]逄玉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73-74.

篇5

1.1实施方案

1.1.1初期阶段针对中药学教学规划和课程设置,此阶段在大二下学期选拔成绩优异,对科学研究或者中药企业生产、销售和研发有浓厚兴趣的中药学学科在校大学生,分别组织申报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或组成兴趣小组,于大学二年级暑假进驻到中药学学科平台,进行中药学各学科门类的动手实验能力训练。此阶段主要进行中药学学科的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此阶段主要进行中药学学科的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主要考核指标为《科学实验记录本》、《跟师记录本》和《小组活动记录本》,分别详细记录研究日志、与导师交流情况、小组内成员间讨论沟通与协作情况;熟悉科研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经费合理使用等基本的常识性内容。

1.1.2中期在掌握了大部分中药学课程和实验的基础上,在创新计划课题组和兴趣小组中筛选具有敏锐思维、动手能力强和学习优异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课题设计、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和完善研究方案,此阶段贯穿大三年级,并在大三年级的暑假结束。此阶段主要在课题设计中训练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工具、数据库、图书资料和与导师、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能有效的阅读中外文专业文献,归纳总结出课题设计方案,并能在课题的进行中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学会撰写中文论文及工作总结和课题汇报等内容,能积累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科研创新能力。

1.1.3科研能力培养阶段此阶段主要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通过初中期的训练与培育,进人此阶段的学生能独立进行一个小课题的设计、进行和完成。此阶段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通过阅读文献,尤其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达到形成一个独立思考和解决科研或实践中问题的能力,并能顺利的完成工作总结、汇报和结题,能独立撰写专业论文。

1.2取得的成绩

从2009、2010、2011和2012年接受了4批共计15人次的学生参加的创新性计划。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能够按照设计完成一个科研计划。同时,创新性计划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野。如2009年崔维恒等同学在实施《单味中药。一葡萄糖昔酶抑制活性成分研究》创新性计划中,发表国内核心论文5篇「3一7]。20n年邢晗等「8一,2]同学《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2010年赵辉等[l3]同学参加了河南省“挑战杯”论文大赛,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邢晗等同学以创新计划为基础,在2012年“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了河南大学银奖。以上创新性计划的实施,在大学基础课程结束与专业课程学习开始的节点上,通过创新计划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了对中药学学习的思维模式,直观的认识了实验室内的仪器、操作和管理,推动了参与同学的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并逐渐依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了人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如参加创新性计划的同学分别有1人2009年保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同年考取硕士研究生3人;2010年保送北京大学医学部1人;2011年有1人保送到浙江大学。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性计划,提高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2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推行提高了部分中药学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但在项目的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如何发现自身对实验性学科的兴趣爱好

参与项目的学生处于大学基础课程结束和专业课程开始的节点,如何能发现自身对实验性学科的兴趣爱好是首要问题。计划实施初期,兴趣爱好能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指导教师的责任重大,需要和参与者不断交流、鼓励和引导他们对中药学的研究方法、目的和前景有着探寻的渴望。

2.2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将计划项目完整进行

参与项目的学生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将计划项目完整进行是实现中药学“阶梯式”培养的关键。团队的作用要充分体现,项目参与者之间能互相鼓励在课题的选择、整理和进行中发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得到研究的快乐。2乃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创新性计划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初始,中药学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多,内容丰富,在短短的假期中很难达到全面训练和培养的目的,所以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特别重要。在创新计划的实施中分工协作、讨论和总结是参与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3结论

篇6

 

本文综合了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几年来多位老师指导本科论文的经验,力图从多范围选题、错时利用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等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些困难。

 

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实验及撰写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环境科学专业作为现在社会所急需的一个专业在很多高校都开始设立。

 

然而该专业属于理工科性质,需要毕业论文实践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支持,另由于专业性较强,相关的指导教师又较少,因此容易造成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时候选题困难、毕业论文实验由于硬件问题难以开展、指导教师难以照顾周全等问题。本文综合了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几年来多位老师指导本科论文的经验,对该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改革的一些看法。

 

1 端正认识,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面对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大学之中的最后一个学分内容,应该把它的严肃性与课程等同起来,要以对待上课的责任心去对待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献报道已有很多[1,2,3],在此不多表述。

 

2 利用环境科学的大方向,加强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自主设计能力

 

国内外对中国学生的普遍认识是解题能力很好但提问能力或者创造能力很差,因此我们更希望毕业论文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或者设计能力,而不是像应付普通考试一样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设计按部就班的一路做下去。如何选题就成为毕业论文指导模式调整的主要内容。

 

环境科学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专业性较强,毕业论文选题要顾及专业性、研究性、时限性等多个方面,现有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主要是依靠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的,也有少数同学是自主选题进行研究的。

 

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题的研究,在我校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给予资助,但由于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还比较差,因此需要相关导师更费心的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环境科学这样覆盖宏观到微观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要避免出现选题过大过空工作量来不及做,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研究过细过深导致经费缺陷的问题,必须先选好合适的题目,订立可行的实验方案计划再开始实验。

 

避免出现因为缺乏经验导致遇上难以解决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而对于大多数跟着老师做课题的同学而言,我们建议导师让学生先动手制定实验方案,然后与其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开展实验。并坚决反对将本科生当作洗碗机,仅仅跟着研究生洗洗瓶子到时候由研究生抽出部分数据写本科论文,这种做法虽然导师和学生都很省心,但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却可能什么都学不到,可以说是教师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3 因材施教,使得毕业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方向

 

环境科学专业的涉及面较广,而且应用性操作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工作去向与实际兴趣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控制。如对动手实验能力较弱,今后也仅希望从事环境规划或者环境评价工作的同学,可以给其设定规划或评价方向的论文课题,鼓励其查找资料,或者去相应公司实习,通过整个论文过程能取得相应的理论经验,为其今后踏上岗位打好基础。

 

而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生物或者化学的基础能力不同进行分科,分别参与到环境化学或者环境生物学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如让其参与水质指标监测、或者进行生态学的监测、调查等等课题,在整个毕业论文的课题中能找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4 采用多种模式结合的手段合理分配现有的教学资源

 

由于环境科学毕业论文指导的时候经常需要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且本科论文大多都在毕业前集中开始,容易造成实验室资源不够分配的情况。因此必须合理利用现有的高校教学和科研资源,努力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毕业论文实验。

 

具体的内容包括:(1)按照第3点所述,将学生进行分科,对于部分把握不准自己论文方向的学生进行均衡性调整,减轻各个实验室的压力。(2)将学生实验安排错时调整,如室外水质监测的一般一个月采样一到二次,而做室内模型试验的则需要连续几周,尽量将室内模型试验的工作期与室外采样期错开进行,或者将同学结合起来,对室内室外相同的指标进行分组测试,提高操作效率。

 

而需要老师带队的监测、调查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以避免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3)鼓励学生到更好的学校或者到实习单位开展毕业论文实践。对于部分希望考入更好学校读研的学生来说,能有机会去这些学校熟悉环境认识导师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与外校老师沟通,参与到相关的研究中去。

 

进入实习单位开展论文工作可以更快的让学生适应今后的社会工作,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也可以提早培养人才。但由于一般单位的数据会有保密性,而且论文质量的可控性较差,因此该方法尽管可行,但不适于大量推广。

 

5 毕业论文要严格要求,禁止抄袭现象的发生

 

由于现在的课程体系设置偏向于理论教学、理论考核,应用教学缺乏等问题,理科本科生的实际动手素质并不高,甚至有四年级的学生不会使用移液器的情况出现,因此本科毕业论文可以说是大学中最后一个可以给学生把关的地方。

 

在毕业论文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了解从药品配置、监测方法选择、仪器选择和使用等全系列的过程,而不会像课程实验一样,由实验师准备好所有东西,学生直接操作看结果。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分析数据。

 

这一方面是对其在校期间理论知识的回顾与总结,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平时实验课程中照本宣科的写作方式,锻炼了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体而言,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论文设计既要体现其实用价值,使得学生能为今后的工作或是深造打好基础,又要区别与高职教育,培养有一定分析判断和设计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篇7

关键词 女大学生 体育选项课 选课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文随机抽取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2010级和2011级本科女大学生200名(除体育专业)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在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检索关于体育选项课选课特征、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论文,并查阅相关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信息资料,了解相关体育选项课研究现状,同时为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访谈法: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三所普通高校,与女大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她们选课意愿。数理统计法:将有效问卷运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从而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女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态度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形成以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200名女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62%的女大学生对待体育选项课的态度是积极的,大家都喜欢上体育选项课,认为体育选项课可以缓解自己紧张的学习情绪,并能学到锻炼身体的方法。然而对于持有32%的女大学生持有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体育选项课的态度,问其原因是其随个人心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等因素而定。对于这一部分的女大学生应该引起关注。仅有一小部分人不喜欢上体育选项课的原因也是基于一些外部因素,如选课机制、场地设施等。仅有4.5%的女大学不喜欢体育选项课,其中3人完全持否定态度。分析其原因也是基于对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怕苦、怕累、怕晒;或由于少数体育教师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考核内容标准太高;缺乏对体育选项课目的意义的认识不足等原因。

2.2 女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项目倾向

通过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健美操、羽毛球、瑜伽、乒乓球和网球是女大学生喜欢选择的体育项目,她们之所以选择这些项目多少和该项目运动特点有关。健美操以其独特的健身、塑造形体美、韵律感强且运动量适中,迎合了大多数女大学生追求时尚和爱美的心理特点。所以健美操以83%的选择比例位居最受欢迎女大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榜首。其次是选择率为羽毛球63%,第三位的是瑜伽,所占比例为58.5%,第四位的是乒乓球,所占比例为50.5%,第五位的是网球,所占比例为47.5%。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均是社会上比较流行、参与人数较多的体育项目,因此可以认为女大学生比较偏爱没有直接身体接触的,对抗性小,具有形体健美功能,韵律感强,还可以在室内场地运动的体育项目。

2.3 主要影响女大学生选课因素

2.3.1 体育兴趣爱好是影响学生选课主要因素之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调查中发现,两个年级的女大学生在选课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占总人数的44.5%。这种兴趣爱好的形成主要是根据自己本身长期喜欢参与某一项体育项目的结果。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于兴趣爱好的选择2011级新生所占32.6%,而2010级学生所占53.5%。我们不难发现大二的学生比大一新生因兴趣爱好而选择运动项目的人数有所增加,这一现象证明体育选项(下转第103页)(上接第85页)课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有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证明最初开设体育选项课的目的。

2.3.2 调节心理压力是学生选课不可缺少因素之一

大学生普遍处于青年前期,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下,给大学生带来全新的挑战,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学业压力、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在女大学生选课意愿调查中发现有36.1%的2011级女大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时会考虑哪个项目更适合自己调节心理压力,而经过一年学习的女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39.5%。因此调节心理压力也成为影响女大学生选课的重要因素之一。

2.3.3 选课目的是影响部分学生选课因素之一

女大学生的选课目的是不一样的。据调查表明:有31.5%的女大学生会有目的性地选课。有的女大学生是因为对自己的身体形态不是很满意,想选个适宜自己的体育项目,通过锻炼重新塑造身体形态;有的女大学生因为身体体质差,想选个可以进一步加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体育项目;有的女大学生想选一个有利于就业的体育项目,想通过学习把体育项目和自己未来的工作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选课的目的性也成为女大学生选课考虑的因素之一。

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8

关键词:教学楼;热环境;隔热保温;节能

中图分类号:S718.51+2.2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景象,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一方面带动了所在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难免对其所在地区的生态产生影响。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提倡的今天,高校新校区生态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大学校园建设规模加大,教育建筑作为公共建筑中建造量较大的一个类型,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以及设计的多样性,使得能源消耗巨大,建筑单位面积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也很大。现阶段,在高校校园建筑新建或改造项目中,建筑方案设计与建筑节能新技术的结合还很不够,建筑设计还主要集中于建筑形式的创新和建筑空间的塑造方面。建筑节能工作还仅限于进入扩初阶段以后通过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来保证建筑的相关性能,而很少在概念设计或方案设计阶段就加以综合考虑。探求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反映学生心理与环境行为的学校建筑风格成为校园建筑设计的关键,建筑设计应兼顾对使用者的关怀和对建筑美学的追求。

一、山东省高校近年来校园建设现状

近年来,处于华东地区中部的山东,随着国家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实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校园建设。在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华东地区校园建筑创作在与世界各种建筑流派的大碰撞中保持自身鲜明特点并创造舒适的室内物理环境。目前,山东的大学校园建设主要包括山东济南大学城、日照大学城、威海大学城和原有学校的新楼建设如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

除了大学城,山东省内很多原有高校也出现了不同规模的新建、扩建、改建的校园建筑。这些建筑不仅造型新颖,功能合理,而且在建筑节能和提高室内舒适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山东省交通学院图书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节能措施,力求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通过遮阳、自然采光、中庭和边庭自然通风、围护结构高性能保温、水池替代冷却塔、地道风等各种节能技术的运用,为山东交通学院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健康、美观、高效的学习工作环境,并充分体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山东建筑大学的1#生态学生公寓也采用了多种生态节能措施,如采用需求控制通风系统来改善空气品质;采用隔热、密气、高效窗提高能效;采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空气采暖、制冷及其热水系统等。

二、山东高校教学楼设计方法

为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等工作,山东省率先编制了《山东省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出台了《山东省建筑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而高等学校的节能监管建设工作暂时依据公共建筑的相关条文执行。山东省西部地区气候属寒冷地区,因此大学校园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校园规划、建筑设计,还要考虑如何适应夏热冬冷的气候。因此在进行自然通风教学楼设计的时候,要着重解决建筑通风、隔热、保温的问题。目前山东高校教学楼的设计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平面设计。建筑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建筑主体朝向多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尽量避开北向、东北向和西向。

屋顶保温隔热。因山东西部地区夏季常是天气晴朗、高温而潮湿,太阳辐射比较强,教学楼顶层受太阳辐射影响比较大;冬季气候寒冷而干燥,屋顶要考虑防寒保温。所以屋顶隔热和保温措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顶层室内的热环境状况。山东地区常用的屋顶隔热措施是通风屋面、架空屋面,保温措施采用铺设挤塑聚苯板、现场发泡聚氨酯保温等。

采用各种措施增加建筑室内外通风,如建筑群规划布局、中庭拔风、底层架空等。设计初期考虑教学楼楼群的布局,提高建筑间的室外风环境质量;中庭的设置,不仅丰富了建筑室内空间,增加建筑室内采光度,同时更有效地改善了建筑内的通风效果;底层架空不仅为大学校园提供了学生休息交流空间,也有利于建筑间的热压和风压通风,可改善建筑间及建筑内的风环境状况。

三、山东地区高校校园建筑自身的特点

高校教学楼建筑作为教师传道授业、学生课堂学习及自修的场所,有其自身的不同于其他公共建筑的特点。又由于学校学科的多样性以及各学科自身的特点,从适应其功能的要求出发,合理安排交通流线,结合审美、技术等多方面要求,教育建筑呈现出形式和空间组合上的多样性。其在空间组合上有以下几类:①外廊式教学楼;②内廊式教学楼;③带内院的教学楼;④围绕中庭的教学楼。

因此,校园教学楼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美学特征和物理性能,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设计时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

(一)一年中有寒、暑两个假期,在最冷月以及最热月基本无人使用。

(二)工作日的使用时间较长,包括学生上课时间以及自修时间,因此一般考虑早晨8点~晚上10点都有人在室内。

(三)人员热扰大。与建筑类型相似的办公建筑相比,教学建筑使用期间人员密度较大,建筑的内部人员热扰大很多,这会导致建筑内部温度上升幅度较大,增大空调的冷负荷。

(四)对光环境质量要求高。教室内要求有足够的天然采光,但要避免因为阳光直射而产生的眩光;《教育建筑设计规范》对教室窗间墙有明确规定:教室、实验室窗间墙宽度不大于1200mm,而由于绝大部分的教学建筑不会采用昂贵的玻璃幕墙和特殊玻璃(如镀膜玻璃、镜面反射玻璃等)作为建筑外墙,其窗墙面积比一般不超过0.5。

(五)教育建筑现在普遍采用的内廊式布局教学楼,因为具有较大的进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在非自然的环境下看似营造出舒适的环境,实则正在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与我们提倡的生态节能理念相驳。因此设计中强化自然通风也是关键。

(六)教学楼的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为传道授业之用,同时班级设置比较统一。这样,就使得空间设置具有相同的尺度,因此可以大量使用预制构件,方便拆卸,有利于今后的回收利用。考虑到大学生人流量和对于交往空间的要求,往往在教学楼中设置宽敞明亮的枢纽空间。而这种空间通常又是低能耗设计的薄弱环节。鉴于我国国情,应运用被动式节能设计来解决该问题。

四、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山东地区典型教学楼的设计手法、问卷调查以及室内热环境、光环境现场实测和相关建筑设计策略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问卷调查及测试结论

1、教学楼过渡季热环境状况良好,学生对过渡季室内环境的舒适满意度较高,热可接受程度达95%以上。室内空气温度、室内风速对学生热舒适感觉的影响较大。大部分学生希望增加室内风速。

2、教学楼夏季气温较高,学生对室内环境的舒适满意度较低,根据过渡季问卷调查结果推算,学生夏季热舒适满意度约在60%以下。

(二)热环境分析结论

1、合适的外遮阳构件既可以减少室内工作面的辐射得热,又可以增加采光均匀度和减少眩光,对改善室内光热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

2、屋顶偏角遮阳板,可使得屋顶表面的全年太阳辐射得热量降低65%,而且达到夏季可遮挡大量太阳光,冬季可透过大量太阳光线的目的,从而更大程度地改善顶层室内热环境。

3、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巨大。对于无空调教学楼,应尽量加大自然通风。底层架空、中间层架空、所有楼梯间和廊道的开敞通透,都可以将室外自然风引入室内,增大教室室内的风速。室内风场的改善,可将加快夏季室内热量散发,降低室内温度,从而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室内学生的热舒适感觉。

(三)注重建筑保温节能设计

1、降低窗户遮阳系数,会改善室内热环境或降低建筑能耗。选择何种遮阳方式既要兼顾夏季隔热又不能忽视冬季得热。

2、采用传热系数较小的窗框和玻璃,可降低室内基础室温,有利于建筑节能。窗口面积大小对建筑室内光环境和建筑能耗的影响巨大。设计时选择适当的窗墙比,既要考虑提高光环境质量,又要降低建筑能耗。

3、选择墙体材料时,不仅要看导热系数,也要其材料密度等参数。导热系数直接影响墙体的传热系数,而材料密度也会影响墙体的热惰性指标。并不是导热系数越低的墙体材越好,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胡帆,曹麻茹.长沙地区高校教学楼低能耗优化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