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校预算论文8篇

时间:2023-04-03 09:48: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校预算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预算论文

篇1

关键词:高校;实验平台;核算

一、高校构建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的必要性

高校的实验技术公共平台是指在高校,以学科研究工作中方法学的共性为基础,把各学科实验研究中可共同使用,价值较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集中管理、使用、开展有偿服务的一种充分利用仪器设备,提高使用效率,节约科研成本的使用方式仪器。

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的拥有量是比较大的,少的几千万,多则十几个亿。如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用率,避免重复购买和闲置,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从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上看,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重复购买。由于各个学科单位只考虑自己使用的方便,而在一些高校存在着对某项仪器重复购买的现象。特别是10万元以下的仪器设备,由于经费来源使用的是学科的经费或个人课题专项经费,而在经费的使用方面缺乏制度上的硬性规定,学校的主管部门审批也就十分容易,所以常出现重复购买的现象。例如,几万元低温冰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在各个学科更是常见。至于十几到二十万的酶标仪仪器,汕头大学医学院就有13台之多。

2.使用率并不高。仪器设备由各学科自行购买,使用权归小单位,因而缺乏全局观念,则常限于本学科的研究与个人课题的使用。而其他学科或课题组需要使用要凭借个人的关系,也缺乏适当、合理的安排。使用率究竟如何,也极少有人去考核。近年由于高校引进人才的需要,不惜为一些引进的人才购进专用贵重的仪器设备,有价值几百万元,但由于某些原因,人才流出,购进的仪器长时间闲置,十分可惜。如汕头大学医学院十几万元以上的超低温冰箱就有5台,是否有此需要,有无闲置,却无人常去过问和检查其使用的情况。

3.没有详细进行经济上的核算。各个学科和课题组科研人员着重考虑科研工作,出数据,出文章,而较少仔细进行核算。科研的主管部门只重视出科研成果,而轻经济核算。目前的高校看重科研成果,以学术水平和科研论文的发表作为业绩考核指标。各学科同样是侧重业绩,并经常呼吁学校应对科研给予大力支持,课题给予配套经费。至于水电费的核算、维护费用、管理人员的费用,等等,无从查核,或只是象征性的扣点水电费。贵重仪器设备只有简单的使用时数登记表。

以上可见,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仪器设备的作用,提高使用率,防止资源的浪费,取得资源的共享与更好的效益,是科研经费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构建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的几种模式

从目前高校的情况看,实验技术平台的构建主要有几种形式

1.以学科(或学科群)为依托的组建模式。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必须依据学科特点及需要,平台大中型设备分别依托相关学科投入(或学科群),制定统一严格的管理、运作和考核制度,全方位为学科、全院、全校各学科提供实验技术服务。适当地开展对外服务。从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情况看,属于规模比较小的院校,所处的区域高校较少,地区的经济和工业、科研并不十分发达,所以采取的就是这种以学科群投入的模式。并于2008年7月出台了文件,设立分子实验室、分析细胞实验室等三个公共技术平台。在2008年9月又出台了《汕头大学医学院贵重仪器设备开放管理条理》,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促进汕头大学医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2.以学校投入为主的组建模式。仪器设备、场地,全部由学院或学校投入,人员直属学院或学校,主要购买较大型的又比较普遍实用的贵重仪器设备。同样制定统一严格的管理、运作和考核制度,为全校服务并积极开展对外服务。

3.联合社会力量共建的组建模式。有的高校处于省会等较大的城市,与中央各有关部门或省相关部门或大型企业有着较好的联系,双方协作,互利互惠,建设相关的实验室技术平台,依托学校的科研力量,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服务。例如,内蒙古农业大学与蒙牛集团共建的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科技园光电实验室与入园的企业共建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的经费收支核算方式

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的核算,以上述的几种构建方式分开进行。除联合社会力量的形式比较复杂外,目前高校实验技术公共平台主要是学科群投入或学校投入的模式构建,因而这两种核算方式最为普遍。由此,本文主要是探讨学科群或学校投入的核算方法。

从总体上看,核算中最主要的是成本核算,如何进行各个项目各种仪器明细的分开核算,应由财务和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取得共识,原则是维护学校的利益,即在有较多收入的情况下,学校得大头,部门得小头。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勤俭节约,合理收费。

1.收入的核算。所有的收入按部门或各个小组进行核算,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主要核算各项仪器设备开展对内、对外检测、观察等的收入。平台的构建主要是以为学校的科研服务为主,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可以逐步考虑对外服务。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开展对外服务有利于该地区的科研工作的发展,加强交流,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和高校的知名度。但毕竟内外有别,收费的标准应高于成本,我们认为,对外的收费可较校内的收费提高100%~30%。每个项目的实验收费标准,由实验平台的负责人根据成本核算提出方案,然后各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确定,报有关部门审批,并在实践中给予逐步完善。

2.成本的核算。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的成本,主要是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薪金、水电费、仪器设备的购买、耗材的支出、维修费的支出等。

从成本核算上看,还有一个仪器设备折旧的问题,但是一些贵重仪器的价值昂贵,其分摊后的费用如加入成本进行核算,那么,成本将是很高,例如,汕头大学医学院进口的透射电子显微镜需约240万元。假如电子设备的使用年限为5年(新制度规定才3年),按平均折旧法计算,每年约为48万元左右。由学科投入经费购买的,学科来分担折旧的费用,负担将过重。如是由学院投入的,一般使用的是专项资金,例如“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项目的资金,从核算上无需提折旧。因为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所以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特别是对刚刚起步构建实验技术平台或业务量不是太大的高校,可以暂时不提折旧。

(1)管理人员薪金的核算

公共平台的建设主要是学科群投入的,则以学科群或学科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其主要的管理者、技术骨干的基本薪金,应该由学校负担,其奖金应视管理者的业绩而定。其他的辅助技术人员,其薪金、奖金应由学科负担。由学校负担主要的管理人员的薪金,是从考虑扶持学科的实验技术平台考虑,特别是刚刚起步或收入不多的院校,目前还是应以这种方式较好。如是由学院投入建设为主的,管理者、技术骨干、辅助人员的基本薪金,应该由学校负担。其奖金应视业绩而定。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在以学校投入为主的运行模式中,管理负责人在应聘此岗位时,也应自己提出一些方案与建议,对此问题供领导决策。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以每年的纯收入(扣除应有的成本)或工作量作为一个基数,超过部分的纯收入40%作为管理人员的奖金。例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费,假设以每年的纯收入基数为10万元,实际纯收入为13万元,超过的3万元,按分成的方法计算奖金;第二种以总收入为核算的,则扣除成本后,纯收入同样按分成的方法计算奖金。

仪器设备消耗性物资、维修和水电费等的核算。作为公共的平台,其开展的项目实验所需的试剂及耗材由谁申请的实验,谁负责的原则。其耗材可以自购,也可以由实验室购买,并按实际给予核算。日常的仪器维修,以一个标准的基数为原则,例如,单件材料为5000元,由实验平台负责,并摊入当年的成本核算,5000元以上至1万元以内的在实验平台的发展基金负责,超过1万元的由实验平台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经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提出意见,由学院领导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学科负责或由学校或学院负责支付。水电费的核算,我们采用安装电表,按实际支出数核算,计入当月成本,并返纳给学校。税金的核算也应同步进行,当高校开展服务有收入之时,应注意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领取统一的发票,办理税务登记,按规定进行纳税。

3.结余的核算。收支相抵后,结余资金的处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利润的分配。利润的分配,应考虑学校、学科群、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之间的利益,如在执行上述分成即学校得三成,学科得三成,管理人员得四成。利润分配的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主要的是应视业务发展的情况,在刚起步时,管理人员的奖励可适当提高,当规模越来越大,收入越多,应注意适当调整分配的比例。

(2)建立基金的核算。在上述的利润分配后,归属学科或学校的利润,应建立专项基金,作为购买大型仪器设备或大维修之用,用于实验技术平台的再发展。

四、构建实验技术公共平台存在的几点问题

1.人才的问题。构建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目前最大的困难仍是管理负责人的人选问题。这个问题在规模不大的院校,尤为突出。从总体上看,负责人必须技术比较全面,大公无私,协调能力较强,总体素质较高,能全心全意为学校的各个学科服务,而不是为自己的课题服务。因此,应公开招聘,选出比较优秀的人才来承担平台的负责人的工作。但作为学校,其本人如何进行年度考核,应另制定相关的规定。

2.平台是否能维持自收自支的问题。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要维持自收自支,从内部看,必须提供优质服务和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其收费合理,并且高校的规模较大,能提供全面的实验检测和观察项目。从外部看,必须有一定的特色,在区域上位于较大的城市,有较多的科研单位和企业作为依托,开展对外服务的业务比较多,收入资金达到一定的规模,否则,较难办到自收自支。但是,由于学校规模、特色、科研能力及所处的区域的条件的限制等因素,技术平台的发展与创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依靠学校的投入主要的设备与大项的维修,还是比较重要的,使学科的科研工作得到扶持与发展。笔者认为,作为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主要是为学校的科研服务,资源合理配置、达到共享,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提高科研的层次与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所以应综合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关于与企业共建的科研成果如何归属与分配的问题。与企业进行共建实验技术平台,在进行实验之前,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科研成果归属、第一作者的署名、专利权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共识,签署有关的合同,以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4.注意进行对技术平台的宣传。实验技术平台投入使用后,应注意把有关的仪器设备名称、开展服务的项目、技术力量的水平等编印成册,分发给附属单位及社会上有关单位,并利用网络、甚至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开拓更多的合作项目与交流渠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512号,2007年12月6日

篇2

学校预算管理能够有利于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以及职责,对各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能够有利于保证全校总目标的实现,学校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能够实现内部控制,进一步推动制度化管理。学校预算管理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预算管理通过预算方式对学校资金进行一定的使用、管理等多方面,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同时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率。学校预算管理进行一定的监督和考核,进而保证了学校的发展;预算管理对各部门的预算情况进行一定的考核,通过利用标准的指标进行评价,进行相应的奖惩,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校稳定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学校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

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对预算编制的不重视,没有把预算管理运用到学校资金使用上,对整体的预算管理观念认识不到位。正是由于学校中的领导对预算管理不重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人员由于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不能调动预算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了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缺乏预算管理制度

在我国学校预算管理中,应当有合理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实行与控制,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学校中,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也就导致机构的不健全。在学校中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就形成了预算管理制度上的缺陷,进而没有制度保证,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预算管理都是由财务部门来进行管理,预算管理没有相应的制度,从而就不能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

(三)预算考评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学校中由于预算考评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定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而不能调动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考评制度的不健全,学校对预算情况缺乏一定的分析与评价,缺乏了完善的预算评价体系,进而导致了各部门对工作的不积极,对预算的绩效缺乏一定的认识。

三、现阶段我国学校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一)重视预算管理

在现阶段中,要充分正确认识我国学校预算管理的作用,加强对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地位,能够使得预算管理成为长期发展的目标。要让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增强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对预算管理流程进行全程化,不仅要重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而且还要重视预算管理的指导作用,通过全面预算的实施,能够将学校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的具体化,使得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统一协调,能够保证教学、教研等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学校还要树立预算管理思想,进一步重视预算管理。

(二)加大预算管理执行力度

在我国学校预算管理中,需要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才能进一步的发挥出预算管理在我国学校中的作用。首先要求学校中的领导进行观念中的改变,要把预算和执行进行结合起来;预算要严格执行,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对各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一定的限制,如果达到限制的要求,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执行;最后需要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能够确保学校资金合理的使用,充分发挥出预算执行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三)建立健全的预算考核评价

在现阶段我国学校预算管理中,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要想有效的保证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正常运行,就必须在规范的分析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并且建立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分析评价建立在真实的预算执行结果上,不仅客观公正,而且还要实事求是,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开支和节约,进一步调动合理使用资金的积极性。还要对各部门的绩效进行一定的考核,将考评结果和责任人进行业绩评价,对此调动预算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全面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

(四)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

在现阶段我国学校预算管理中,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在我国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增量预算法,虽然这种方法编制较为简单,缺点比较明显,不能合理的利用预算资金。零基预算法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首先要提出具体的任务,然后再根据具体任务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具体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资金,这种编制方法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分配资金,进而发挥出各部门的积极性,参与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水平。

四、结束语

篇3

小学生处于人生学习阶段的黄金时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不发达,对很多事物都处于好奇的阶段。他可能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是对事物的是非曲折还是很模糊。因此,这个时候必须告知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要慢慢培养他们的分辨能力以及自控能力。以往在计算机的教育上,很多的功能都是由游戏入手的。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能够很快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同样让人担忧的是,很多小朋友们会以为计算机就像游戏机,计算机技术就等同于玩游戏了。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埋下了隐患。因次,在刚开始引导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小朋友计算机的用处。

二、计算机教育无时不在,应该深入到各个学科当中

现在的教育是发散的,多元化的教育。每门学科的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把计算机是一件工具的概念深入到小学生的心里。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都使用计算机,并且不局限在课件的制作上。这样,小朋友们会对计算机产生强大的好奇心,让他们有种联想“所有学科的老师都使用计算机,那么如果我会使用计算机了,我是不是就掌握了所有学科呢。”小学生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如果真的产生了这样的遐想,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三、要营造一个学习计算机的良好氛围

学习语言要有语言环境,学习计算机也是一样。在另一个层面上讲,我认为学校就是一个营造学习氛围的地方。计算机的学习和学习语言一样,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这就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现在部分家长总是觉得学校才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其实这种想法是极不负责任的。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上,家长更应该言传身教。现在计算机已经普及到各个家庭,如果家长一味的把计算机应用在个人娱乐休闲上,那么无论学校怎么教育,小朋友也不会对计算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有的家长可能会提出异议,不是每个家长都具备足够的计算机知识的。这里所说的家长的全力配合不是要求家长也要去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只是提醒家长,在计算机的使用上要合理。当您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要想一想对小朋友的影响。

四、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在计算机课程的安排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上课时不够,而且理论课比实验课多,比例不合理。计算机这门课程的信息量很大,知识很杂,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小朋友们要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加深印象。这就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有了很高的要求。

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小,但学习往往专心,听课时间短,学习起来也比较马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为了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育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启发性的提问,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老师要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计算机。

六、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篇4

就体育课堂而言,它主要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室内进行的理论课,一种是在体育场等室外开展的活动课。体育的理论课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因此可以对其他学科已经成熟的现代化教学手法进行借鉴,其中大多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没有足够的学习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精神往往较为放松,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但是,很多学生喜欢的是体育活动课,而对体育理论课缺乏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时也难以达到其教学目标。体育理论课是对学生体育技术上的理论指导,它和活动课相比确实显得更为枯燥。所以体育教师也要注重体育理论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体育理论课是为体育活动课服务的,这些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学生在体育活动课程中来运用和体现相应的理论知识。并没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只需要在体育活动课程中加以运用就行。所以,要想使得学生能够有兴趣学习并熟练地掌握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那么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计算技术可以使枯燥的体育理论课堂更为生动有趣。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些多媒体设备上,比如录像机、多媒体体课件以及投影仪等等,从而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图像及视频的形式来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从而使得传统的体育理论教学模式变得更为丰富,同时还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体育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篮球视频片段,然后根据篮球运动员的动作和篮球比赛规则对视频进行讲解,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视频中的一个规范动作的难度动作进行移动、回放以及定格等,学生就可以通过清晰直观反复地观察来了解动作要领,并在体育活动课上进行动作技术学习和揣摩。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示范动作时不可能做到精准的同步解说,特别是在对跳跃等空中的技术动作进行讲解时,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实现同步解说,教师可以通过回放、慢放、定格等操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实际技术操作如下:在排球教学中用图示来讲解排球的扣球技巧这样不仅能够使体育理论知识变得更具吸引力,而且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可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另外,教师还能够和学生进行互动,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并检验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比赛,选取几个没有在课堂上播放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看完以后,快速的对教师给出的提问进行回答,并最终选出表现最好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都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从而大大的加强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

可利用计算机技术用彩色活动图形来对比如篮球、排球等体育教学活动的战术过程进行呈现,同时可将此作为测试工具,看学生是否能作出近似在比赛中的反应。测试者可以在相同的战术情形中接受集体测试,整体交流可以输出受控的战术情形,使不同受控者在相同条件下的战术意识过程的研究成为可能。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这种技术难以实现,但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近似实战的演练,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有利于加速战术意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增强临场应变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战术能力。

3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校园体育网站

就体育教学而言,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其空间和时间毕竟有限,但通过体育网站进行体育学习其空间和时间和却是无限。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体育网站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更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学生在体育网站上学习体育知识还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另外,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相互的学习和沟通,体育网站为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学生可以通过体育网站向体育教师提出一些教学上的建议,而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建议进行汇总,并不断改进其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好地实现其教学目的。

4利用计算机检测学生技术动作

技术动作的掌握体育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可以用摄像机先对学生的整体动作进行拍摄,然后将其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可以将学生的整体运动轨迹及身体各部位、各关节点的相对位移、相对速度、绝对速度、角速度、加速度、速度等一系列参数清楚地显示出来,改变这些参数,那么相应的技术动作也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帮助学生改进动作。如就以标枪投掷为例,掷标枪的远度受出手高度、出手速度以及出手角度等参数的影响,教师利用计算机控制,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然后改变第三个参数,屏幕上标枪在空中的轨迹及远度就会发生变化。学生在对纠正后的参数进行反复分析和研究后,可以帮助其有效地提高掷标枪的远度,这也使得传统体育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5具体计算机相关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学校方面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和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仿真技术的具体应用。这里的仿真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依赖计算机的仿真技术来建立体育方面的实验科学的具体数据集成。通过对体育活动中人体肌肉的具体参数的采集及推算,了解在体育活动中的人体的运动状态,以方便学生更好得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二是体育图像视频的处理技术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在体育活动中或者是相关体育技术的讲解过程中运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让同学了解到体育活动的具体的精华所在,对体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三是体育自动控制系统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借助计算机中的中央管理站、控制器、传感器等不同计算机的构建建立一个属于学校的网络系统。在学校的体育馆中、体育器材的使用和管理中、具体的体育训练中讲体育网络加入进去,加强整个校内体育网络内的交流与学习,通过整个网络和框架的构建以及框架内的交流与合作来实现学校体育系统的升级。

6结束语

篇5

1 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学设备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在实际的教学中计算机课程所占的课时较少,教师一般都比较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由于课时的不足,而教学任务又比较繁重,所以教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会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师自身素质在教学水平上也有一定的限制,计算机技术的信息更新比较快,教师很难迅速掌握比较新的技术,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信息的滞后,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当今电脑几乎成为现代家庭中的必备品,学生已经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但是学校在理论的学习方面,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更新比较缓慢,无法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式,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安排的,这样就会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有所出入,这样就使得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学有所用,无法适应工作的需求。另外学校计算机设备的不足,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1.3 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缺乏

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实践。在计算机教学的课程中,由于缺乏教学资源,使得教学的质量受到影响,比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学生一般只是照搬教材中的内容,很少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素材,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是很不利的。

2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策略

2.1 注重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实践性的题目,选择一些与生活日常相关的话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使学生在实际完成的过程中,既能运用到学习到的理论,也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增加实际案例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关键有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拓宽资源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2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高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要切合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手段,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观,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有效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水平,要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计算机知识,也要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的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也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要积极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可以积极开发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3 完善教学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践的课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重要角色,不仅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要加强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有效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判断力,给以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要及时给予帮助,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的给以评价。传统的评价都是通过考试进行的,这种方法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忽略实践的重要性,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完善教学的评价方法,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要对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这样既能够激励学生在平时努力学习,也能够避免出现学生为追求成绩而死记硬背的现象。

2.4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高校要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批适应时展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也要时刻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另外学校要多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为教师提供更多去企业研究学习的机会,使教师水平不断提高。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进行教学最重要的保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使其与时俱进。

3 结语

篇6

1.1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已知结论的论证是计算机传统实践教学所强调的教学重点,期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多学科实践技能都能够得到培养,但是,现代社会更需要应用型人才,因此,计算机实践教学应该以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除此以外,笔者所了解到的验证性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具体项目都稍显陈旧,而这些实践课程大多安排在理论课程教学之后,这种教学安排让人感觉到实践教学只是理论知识教学的一种附属和辅助,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自然对计算机学科的知识学习失去兴趣。

1.2教学方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

高校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学生们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完全遵循教师和教材的教学指导来进行操作,长此以往,会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极为狭隘,社会工作实践时习惯按部就班,创新创造能力就此被扼杀。教学内容的陈旧、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性和综合性的缺失让学生的学习思维也被局限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课堂之中。许多实践教材中不仅直接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数据表格,甚至还将实践操作步骤一步步地列在教科书上,如此“细致”的实践教学让其失去了教学意义,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实践教学课程占比较小。

1.3教学考核管理的不完善

对于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度的管理而言,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且教学考核管理的制度也不够完善,这样就会对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估工作造成困扰,无法激发并调动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导致整个课程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2提高计算机教育实践教学效率的看法和建议

2.1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

全国各所高校在大一就设置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一学期的学时数在48节左右,教师可把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时数分为28和20。除了这两大教学板块以外,还应设立一门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时间为1周左右。对于大二、三年级的学生,依据其专业课程及相关工作的需求,可分别开设FOR-TRAN、VB、VFP、MATLAB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时数从48到63不等,课堂理论教学的课时数为28到31,实践教学课时为20到32。除了理论性知识的教授,可结合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类别设置了与之对应的实践课程,像VFP实践课程和VB实践课程都是比较典型的,实践课程的时间大约为1至2周,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应用打下基础。

2.2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1)理论知识教学以必备知识内容为主,延伸知识则以自学为主,教师从旁辅导。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常用office办公系统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字、图、表、库、网的初步使用和网络的简单应用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生能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有更为详尽的了解,并能够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基础的操作技能。(2)以典型教学案例为主线,采用讲授与演示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文档编辑中图片插入为例,这一动作行为的完成其实有很多种渠道,笔者在讲授这一实践内容时,采取了边演示边讲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学生不会像传统理论教学那样感觉到知识实践学习的乏味,演示教学还针对不同情况介绍了不同方法的应用,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亲自操作来判断选择哪一种方法更为快捷、方便,有钻研精神的学生还可以结合几种操作方法来“实验”,看看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当实践内容涉及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阅操作说明的行为,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的学习状况。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同时还起到了培养其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分析设计的自学能力也得到培养提升。

3考核制度的完善

篇7

1.1能因人而异地制定教学进度,提升学习的自主地位

每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不同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同一个教材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也有所不同。传统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由老师面授,很多学习差等生可能会在学习时颇费力,仍不能真正领受,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恶性循环,导致成绩更差,老师因这些学生,也会放慢讲课的进度,这又影响了优等生的发展。所以解决这种因人而异的问题,就需要使用计算机技术加以帮助,它能够通过“人机对话”等方式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能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与多媒体成功相结合,能够具备声、光、色、形等多种功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成生动的形象,寓教于乐,使科学性和趣味性都能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学传播渠道不断扩大,传播方式也更加具有表现力,让学生觉得真实又富有乐趣。学生也能很好地融入其中,调动了脑、手、耳、口、鼻等多个感官,学生的认知与丰富的情感相得益彰,学习情绪高涨,学生的想象力也变得非常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下,特别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对于现代教育事业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借助多媒体的使用,使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单人教学转变成了多功能的教学模式,教育方式多样。在教育中还大力运用多方资源,使计算机像一个资料库,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载体,让学生们都有一个资源共享、沟通有无的渠道,对教育极其方便,也便于汇总和流通。学生查找资料非常便捷迅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教育也更加得心应手,没有地域环境的局限。计算机技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教育成本,新型教育模式的层出不穷,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也能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有更多的选择,例如远程教学或者网络教学等,都是减少学费的一个好办法,也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教学范围还能扩大,一举多得。

3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应用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有很多优点,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在今后,学校要更加重视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现在已经越来越普及,它使计算机的使用更加没有局限,信息的汇集和流动能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网络更便于人们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把教学心得和课件都通过网络上传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很多学校还开设了网络授课,更能满足学生们的多重需求。

3.2辅助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要充分考虑的是寓教于乐,而不能单纯是题海战术的展示。教师也不能单纯操纵机器,要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调动课堂气氛,融合体现人性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达到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统一,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和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型人才。

4结束语

篇8

这门课程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是课程内容的应用和变化。虽然高校在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改革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目前仍然面临一个严峻的形式。基本上来说,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的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和社会需求。计算机教学需要一个内容创新、适用性强、水平适宜的教材。但是目前计算机教材很难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能充分反映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通常,本科教学重在理论知识,创新性和实用性非常缺乏。

2.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之间的矛盾。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依靠书本和教室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很多学校,大部分教室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实践课程。因为缺乏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只能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但不能处理实际问题。这种方法也不能满足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求,并且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3.教学力度不足。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电脑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需要计算机教室不仅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掌握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教师的理论更新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致使他们的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4.滞后的评测方法。目前,计算机水平评估方法是以理论考试为重要部分。虽然大学已经做了一些改革,添加了一些实验测试分数,但这些只占了一小部分。事实上,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会试着做一些创新的尝试,但是在理论测试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得并不让人满意。或许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测试方法更适合其他的学科,但是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理论和实践应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改革。随着国家大力推广计算机教育,学校对计算机教育也是相当重视,目前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必修课程来对大一的新生普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该课程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为讲述计算机的发展、软硬件组成、Office软件的基本使用、网络基础知识以及IE操作等方面的内容。然而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高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不大,这些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并且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普及。目前所进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内容大多数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基础,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常用工具软件,C语言程序设计等为主。如上文提到,这些科目大多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都已经有所接触,甚至很多学生已经可以熟练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再次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可以从就业市场直观地观察出来。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知识,一般用人单位比较看重两个方面: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两个方面,大多数学校开设的课程只有C语言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Java更适合团队开发,软件工程可以相对做到规范,这是一个很难比拟的优势。将目前最新的MCC(MobileCloudComputing)、Ubuntu等课程纳入教学,可以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对满足以后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有很大帮助。

2.教学方法改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了一种学习理论。他认为只要我们提供适当的教材和适当的帮助,并且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教学时间,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达到明确的学习目标。基于这个理论提出了一种分层教学理论。分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测评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来确保教学质量。它解决了学和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并且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会克服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还将克服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不同的矛盾。要以学生为起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很多专业课的有机组成部分,适应各专业对计算机的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能够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很多学校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学的形式,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与后续的课程和以后的工作有效地结合。这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高校可以开设一些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课题,供学生凭兴趣自行选择。这些不同课题的设计,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且可以将这些开放性实验设为学生的特别成绩,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3.教学模式改革。一般情况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在教室中进行,同时将讲课内容用多媒体投放在屏幕上,在这种课程上,学生只负责听教室讲解和看教室演示。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但计算机技术是理论和实践兼备的,这就说明这种听和看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在传统的计算机实验课中,通常都是由教师给出实验任务,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后交给教师检查。随着教学人数的增多以及课程进度的加快,这种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教师不能在一个课时中完成对每一位同学的指导检查,而天生的惰性也导致很多学生互相抄袭,马虎完成实验任务。要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的方式,设立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课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同一个团队的学生合作完成某一个课题的具体设想、设计和开发。在每一个实验课结束的时候只需要对该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将本团队完成的整体设计成果上交,每一位同学注明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教师对此作业成果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检查结果了解各个同学掌握的情况。同时,随着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高校也可以合理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在网络上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下载教学资料等。在课程结束之后将优秀的作业在网上共享,供学生从中学习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4.师资力量及教材改革。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专业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应当时刻跟紧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时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高校应该增加投资,加强培训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不仅要吸取新的年轻教师来充实自己的师资队伍,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创造有利的条件,供他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来适应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雇佣专业的教授举办学术讲座拓展教师的视野;组织一些教师进行实践工作研究来充实他们的经验。同时高校也要时刻更新教材库,要独立准备实践课教学资料,也要选择优秀的基础理论教学资料。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面,应当派出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审核,并及时匹配合适的教学资料。

5.教学测评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就是我们熟知的发下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交上试题答案。这种评测方式适合一些重于理论的课程,并不适用于理论和实践兼重的计算机技术教育。2012年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提出了一个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及课程建设的议题。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指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求解、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理解等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人的思维,而不是计算机的思维,也不意味着能为计算机编程,更不意味着机械重复的刻板技能,而是数学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计算思维是从学科思维这个层面直接讨论学科的根本问题与学科的思维方式,而计算机方法论则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讨论学科的根本问题和学科形态。除了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纸上测评,应当将计算机的实践课程得分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并且为学生准备开放性实验课题,在学生完成此类开放性实验后,根据检查结果也可以计入学生的总成绩。这些实践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同时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