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文件档案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4-03 09:47: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文件档案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件档案管理论文

篇1

电子文件的归档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在各个方面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细心、严谨的态度。在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过程中,具体需要完善的工作如下:

(一)做好电子文件收集工作在电子文件的归档前期,做好电子文件收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能够反映出本机关的工作活动,并且具有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均在收集的范围以内。首先,对于需要保存底案的重要文件,在修改的时候需要将原文保留,在加版本号后进行积累,并把草稿与定稿同时进行归档。其次,对计算机辅助设计、检测以及仿真实验等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并形成拥有查考价值的数据文件。例如:图形文件、模型文件以及数据库文件等。再则,和机关制作的各类数据文件相关的各类命令文件,例如:计算程序、控制程序以及管理程序等。对于命令文件而言,有些是需要机关部门以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而进行自行编制,还有的是需要以购进的方式获取。对于档案室已经具备的命令文件,便不需要进行再次归档。最后,对于设备运行所需要的操作系统也需要归档。但是,档案室已经具备的操作系统是不需要再次归档的。另外,和电子文件相关的各类纸质文件也需要进行归档。主要包括两大类:其一是基于电子文件使用的计算机硬件说明文件,例如计算机技术说明书、图纸以及操作手册等。其二是电子文件在形成中所产生与之有关的纸质文件,包括系统设计说明、程序框架图以及技术鉴定材料等。

(二)完善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电子文件的归档需符合的要求包括:首先,所归档的电子文件需具备完整性。对于具备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及支持软件都应该及时归档,切不可以分散的方式进行保存。其次,确保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对于文本文件,应在最后定稿,若图形文件发生了改动,那么便需要和当初产品的技术状况相同的版本进行同时归档保存。对于有技术条件的机关,允许使用电子文件签署技术,这样能够对电子文件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再则,对于载体形式与质量要求需实现统一性。档案电子文件的载体规格、形式以及质量,均需要档案室工作人员作出统一的规定,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进行集中,进而制定成归档数据集,通过拷贝的方式传输到具备耐久性的载体中,实行一式两套、异地保存的模式。若是加密的电子文件,需在解密之后将上述工作完成。最后,归档电子文件许进行统一登记表,登记内容包括诸多项目,例如:硬件环境、软件平台、形成单位、应用软件、形成时间以及信息类别等。之后,档案部门还需要对归档后的电子文件进行全面的检验。电子文件是否存在病毒、电子文件载体情况以及相关材料是否完善等均在检验的范围之内。

(三)加强电子档案的鉴定工作,知道在电子档案的鉴定方面,需要明确并完善三方面的内容,即:鉴定对象、鉴定目的以及鉴定内容。在电子档案鉴定过程中,不但需要对文件内容与相关形式特征进行有效分析,而且还需要对相关文件进行技术分析。所以,对于电子文件而言,无论是技术情况,还是文件自身的真实性与可读性,均与保存价值有着必然的联系。由此可见,在鉴定工作当中,电子档案管理的可读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均需要全面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电子档案的价值之所在。总体上分析,电子档案的鉴定工作需分三步:首先,归档前,对归档文件进行确定,并对保管期限进行划分。其次,在档案室对归档文件进行接收时,需进行一次全面鉴定,包括内容鉴定与技术鉴定等。最后,对于不是永久保存的档案,需在文件保管满期之时再进行一次鉴定,对于确定已经没有了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采取删除或销毁等处理措施。

二、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

探究电子档案管理的流程遵循“电子文件收集鉴定文件、形成档案整理档案、形成档案卷存储案卷、编目”的原则及步骤。同时,在电子档案逐渐增多的现状之下,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便需要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强化,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具规范性与完善性。具体强化措施如下:

(一)做好电子档案保管工作首先,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需具备性能稳定、检索方便以及显示还原性好等特点。对于软磁盘,不可当作长期保存的电子档案载体进行使用。其次,电子档案管理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库房温度、湿度需稳定;库房应保持通风、清洁及没有腐蚀性气体;地面无须铺地毯与打蜡;装具保持清洁无尘。最后,电子档案归档需统一,并实行分库保管。对于归档载体,需进行防写处理,不可出现划痕、触摸记录涂层等情况,以直立的方式存放。另外,对于一些非法软件,档案室中的计算机需杜绝使用,以此规避病毒感染。

(二)加强电子档案的检测及维护工作因电子档案的载体性能尚且不具稳定性,而且磁信息还存在自然衰减情况,这样加大了信息丢失及读出错误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所以,进行定期检测及维护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对电子档案进行检测与维护过程中,需对诸多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包括环境、设备、技术以及电子档案自身的特点等,进而制定出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的技术方案及维护工作方式。这样才能够使电子档案的检测及维护工作更具有效性。

(三)电子档案在利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可知电子文件档案利用管理包括了多项内容,同时电子档案在利用过程中还需要充分注意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首先,提升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意识。电子档案在利用上具有便于传输、复用性以及系统依赖性等特点,在利用中其控制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档案工作人员需有谨慎的态度,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利用方式进行限制,以此使信息泄漏、失真以及病毒入侵的现象得以有效规避。其次,完善与电子档案有关的利用制度,例如利用资格审查、利用权限控制等制度。最后,为了使电子档案的利用更具发展前景,需全面开发档案利用方面的系统功能,同时创造有利条件,使利用者能够感受到更方便、更优质的服务。

三、结语

篇2

一、文件鉴定四要素

文件鉴定包括文件价值鉴定、文件法律标记鉴定、文件齐全完整鉴定和文件技术鉴定等四个要素。

1、文件价值鉴定。国家档案局制订的关于文件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是为指导全国范围的文件鉴定工作制定的原则性操作指南。具体的文件鉴定工作细则只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充分考虑到本单位工作特点,进行适当修订、调整和补充完善。档案保管的目的是维护本单位的历史面貌,满足本单位各项工作的查考需要。文件价值鉴定就应当本着“以我(本单位制成文件)为主、为我(即本单位)所需”的原则,一切围绕本单位日后查考需要保存档案。笔者在2007年对某公司机关档案的利用情况按文件来源进行了分类统计。在全部归档文件中,本单位制发文件(又称发文)占利用总数的76%,其次是直属上级文件,其他文件的利用率不超过3%。这就是文件价值鉴定“以我为主、为我所需”原则普遍适用的依据。文件价值鉴定还要强调全面性和前瞻性,从本单位实际工作需求出发,凡是今后有利用价值的文件都要归档。

2、文件法律标记鉴定。档案法律效力是由归档文件法律标记自然延伸下来的,它是档案的法定原始性凭据。文件法律标记鉴定包括两点:其一是鉴定文件有无法律标记,比如文件定稿是否已经签发,正本是否加盖公章,合同文本相关各方的签字和公章是否齐全;其二是鉴定上述文件法律标记是否完整、规范、清晰。具体包括文件法律标记是否使用永久性字迹材料标识,合同协议是否具有清晰的印信、指纹,并在法定(指定)位置上签署,文件签发、签署日期、签署意见等是否齐全,签署字体是否清晰、规范等等。

3、文件齐全完整鉴定。文件齐全鉴定主要针对文件的归档范围,要求收集不同渠道产生的各门类应归档文件以及不同版本、不同载体应归档文件。例如合同协议的正本、副本是否齐全,会议文件是否包括了会议通知、会议发言稿以及会议通过的文件、议题等归档材料。同时,文件编号应当连续不间断,空号、重号应当注明。文件完整鉴定主要是针对某一份具体的文件,要求每一份归档的发文具备正本与定稿两种文本,正文与附件齐全,文件中间无缺页,办理的收文应贴附领导批示和部门办理意见的文件处理单等等。

4、文件技术鉴定。文字反差是否良好,有无字迹模糊、字迹过于清淡而不易识别现象,归档文件纸张有无缺残、折皱,纸张克重是否符合要求,文件文面有无污渍、霉斑、孔洞,等等。同时,外文版文件必须注明中文标题和内容摘要。

二、“文件鉴定四要素”的综合意义

1、为鉴定理论奠定基础。

“文件鉴定四要素”首次明确了完整的独立的文件鉴定概念,使之与档案价值鉴定相互区别开来,维护了文件鉴定工作的相对独立性,由此为文件鉴定理论奠定了基础。文件鉴定只有包括了以上四个方面的要素,才可以构成一个工作标准,一个系统的工作方案,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文件鉴定只有遵照以上四个要素先后操作,才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进而保证文件鉴定工作的质量。

2、为案卷质量把关。

许多案卷质量存在着的问题是在归档鉴定时因为疏忽而导致的。比如文件归档后因为缺少附件而影响使用,最为典型又时而发生的例子是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文件时,只有主件而无附件(随文的规章制度或技术标准),该类文件则不具备实际上的利用价值。还有的是文件字迹模糊或大片污损,造成阅读障碍导致误读误解,最终导致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是企业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这些问题若在文件鉴定时没有发现或加以纠正,等到产生重大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后果时将是无法挽回的。

3、为档案法律效力把关。

档案的生命在于其所具有的法律标记。没有法律标记或者法律标记不完整、不规范、不清晰,必然影响到档案的法律效力,有的甚至法律效力尽失而成为废纸。这就需要文件鉴定者本着对单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开展鉴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或妥善处理,为后人留下具有完整、规范、清晰法律标记的档案,以维护档案的法律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篇3

我国经过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持续建设,我国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至今已建成各类隧道超过7000座,隧道总长度超过4000km,隧道数量和总延长位居世界首位,并且目前仍以每年新建200-300km隧道的速度在增加。

21世纪是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大发展的世纪,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要完成近6000km的地下隧道建设,平均每年约300km。到2010年,国内各种地下工程建设约需岩石掘进机、盾构机约180台(不包括微型机),年均需求量约为30台。截至目前,使用的盾构总数约有200多台次。

集.1城市地铁快速发展,对盾构需求最多。我国城市地铁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地铁和轨道交通规划总长度已超过3000km。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数量仅占规划数量的10%左右,未来城市地铁建设仍将快速发展。

1.2越江隧道建设方兴未艾,对大直径和超大直径盾构的需求将有快速增长。至今有10个城市已建或在建20多座盾构法越江隧道。计划中的越江盾构隧道更多。

1.3城市各种地下管线隧道有待发展,对盾构的潜在需求大。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城市的给水、排水、电缆、电讯、热力、输气等隧道工程的长度将超过1000km,其对小型盾构、微型盾构或掘进机的需求量也相当大。

1.4长大、特长铁路公路及水工隧道增加,对掘进机需求增加。

2盾构法在城市过江隧道施工中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涉及行业和城市多,要求规定不一致。行业涉及地铁、铁路、公路、市政、水利水电等;涉及城市目前在建地铁城市15个。

二是采用的规范不准确。我国各城市过江隧道施工中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有的依照地铁、有的依照铁路、有的依照公路、有的依照水利水电等规范,再结合市政规范来实施,给施工文件与城建档案规范化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是新参与的施工、监理队伍多,对我国城市过江隧道施工中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要求、水平、起点不一,条件各不相同。目前参与盾构施工的单位超过40家,分布于多个地区、多个行业,并且还在增加。

四是更新型的盾构机数量大、类型全、技术含量更高,至今我国使用的盾构机数量已超过200台次。包括了土压、泥水、复合式,双圆等类型,直径从3m至15.2m等。其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要求有的甚至是空白。

五是档案意识淡薄。施工企业重施工生产轻档案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本应始于工程开工,终于工程竣工,却未能及时列入工作日程,与工程施工不能同步;在工程项目中,平时不重视工程档案和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一旦得知业主或上级检查,就搞突击,临时补资料,甚至对档案管理人员反映的问题未引起重视,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对于工程项目部来讲,一般都未配专职人员,而是由项目经理临时指派缺少盾构施工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兼职,更没有专门的资料室与相应的设备,往往使应该归档的资料分散在专业技术人员手中,很容易丢失或损毁。

档案质量欠佳,目前大多数盾构施工的工程档案都存在原始资料填写的不完整、不及时、不连续;档案电子文件、电子信息缺漏;部分归档资料不具有完备的法律手续等等情况,由于盾构施工档案多,目前档案移交工作普遍滞后。难以达到工程竣工档案向当地城建档案馆移交的要求。

3盾构法在城市过江隧道施工中,提高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水平的途径

盾构施工的工程档案是工程项目实施中阶段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以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电子文档等为载体的文件资料。它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建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盾构施工是高度机械化的一种施工,每日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地归档处理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针对盾构施工工程档案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规范化管理的解决途径。

一是明确规范,严格实施。

2008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该《规范》于2008年9月1日实施。因此,盾构法在城市过江隧道施工中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此《规范》实施。其次,要主动参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主要项目的统一规定,依照《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制定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技术文件主要项目的统一规定及表格表式目录。例如: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中,选定盾构法隧道施工工序质量评定项目一览表,依照《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的要求和盾构法施工的特点,制定每一项目的《工序质量评定表》。

二是用准规范,严格管理。

按该《规范》1总则1.0.6条,“盾构法隧道工程的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的要求,针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一般只实施隧道主线的特殊情况,对非隧道主线施工的出入口、随匝道等,其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则按建设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建城(2002)221号文件的规定要求进行管理。同时,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尽快起草、制定和实施《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统一施工文件表格,以规范盾构法在城市过江隧道施工中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

三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第一是要充分认识盾构施工工程档案的作用。是要强化设计、施工、监理、检测、质监、安全等单位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工程档案是建设经验的积累和宝贵的技术储备,充分开发、利用工程档案这个宝贵的信息资源,可以为促进社会的技术进步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是要健全制度,建立健全工程档案及内业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制度。明确“科学收集、分级管理、统一归口、定向移交”的具体操作程序;出台工程档案的考核与奖惩办法等,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序进行。根据档案管理的检查内容和考核评分标准,采取定期考核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奖惩分明的档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档案职能部门对档案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把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是科学收集,严格要求。

其一,科学收集施工资料。盾构施工属于地下工程施工,许多理论还不完善,施工经验对同类工程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由于地下工程未知因素很多,盾构施工会发生一些没有预计的情况。因此,各地工程质监站、城建档案馆必须加强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工作的指导,明确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要求。在工程开工前,议定项目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详细的实施方案。针对盾构法施工中的特点,对工程大部分情况需要用影像记录、数据记录,表格的实时记录。如,对文字、图表的大小及格式做出明确规定;图纸附加电子文档一份保存,便于存储及查询。对于盾构机安装、盾构进出洞、旁通道的施工等关键工序,均应采用声像资料来记录,并将拍摄内容、时间、格式也应做出相应规定。

其二,档案工作与工程同步进行。盾构施工由于工程量大,资料数量多,施工时间相对较长,需要配备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档案人员,并做到“三参加”,即档案人员应参加生产调度会或工程例会,参加工程安全质量检查,参加工程验收,档案资料做到“图、表、物”相符、数据准确,填写、审批、签章手续要完备,无擅自修改、伪造和后补现象,达到完整、准确、系统,符合归档要求,使档案人员了解工程动态,及时收集、整理原始档案资料。

参考文献:

[1]黄小林.谈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资料的管理[J].山西建筑,2006,32(2):13214.

[2]李金.高速公路施工档案管理中的几点体会[J].山西建筑,2006,32(2):18219.

[3]孙祥海.严格把关.超前控制国家重点工程的档案.中国档案.2000.(4).

[4]何振华主编.标准化的方法与实践,中国标准化协会,1982-12施工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12.0.8~12.0.11条文相关数据是根据国家标准《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64-2002,J163-2002)规定和实际施工经验确定.

篇4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社区健康档案;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慢性病又名慢性非传染性病症,它并非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多种病症的代名词。像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均属于慢性病症[1]。由于此病症的发病人群多以老年患者居多,再加上此类病症具有病程时间长且易反复发作等特点,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能使其肾脏、心和脑等重要器官受严重威胁,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影响[2]。社区健康档案管理是服务设施中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患者的病情分类,并予以针对性管理方案,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探究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对其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前未实施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老年慢性病患者4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63~81岁,平均(77.6±2.3)岁;病程1~7年,平均(2.7±1.8)年;冠心病15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14例。另选取2013年1月后实施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老年慢性患者46例为研究组,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64~82岁,平均(78.5±2.4)岁;病程1~8年,平均(2.9±1.7)年;冠心病14例,糖尿病19例,高血压13例。根据上述所述,把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患者构建健康档案,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基本情况,并依照患者的具体病症状况予以分组。健康管理模式实施前,社区人员可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膳食结构优良率和服药依从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和生活方式优良率等进行了解,并通过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予以正确合理的干预措施,其中包括:生活方式指导、健康教育和疾病治疗指导等。同时,社区医护人员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对老年群体的活动特点予以充分利用,对活动地点及时间合理选择,并向患者发放治疗及预防宣传手册。对知识水平低下患者,社区医护人员可采取模拟训练及操作演示等方法对患者实施教育。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设立社区健康宣传板,以画报的形式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和用药方法等展现出来,这样便于患者阅读。对伴有紧张、焦虑等心理素质低下患者,社区医护人员可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向患者简单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及担忧,对于患者的倾诉要做到细心聆听,时常鼓励安抚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此外,社区医护人员还应做到定期随访观察,对患者的饮食控制及服药情况予以了解,对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采取及时处理。在走访过程中,社区医护人员还要监测患者的疾病指标情况并将其整理成档案,这样能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此外,每个月社区医护人员都会对社区居民的心率及血压情况进行检测,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家庭管理方案,同时,没三个月都会对患者的体重、身高及血糖情况进行检测,并对估算患者的健康指数,每隔7天对电话随访1次,这样能对患者的病症状况及生活改善情况予以及时了解。

1.3评价标准

实施SF-36(生活质量评定表)对实施前后患者的膳食结构优良和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和疾病知识知晓等指标改善情况。生活方式优良率:患者谨遵医嘱,饮食习惯合理化、运动锻炼适当;服药依从良好率:定期复查、药物服用定量定时。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观察患者实施前后的指标改善情况

实施前,患者的膳食结构优良和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和疾病知识知晓等指标改善情况与实施后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观察实施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实施前,(74.5±8.1)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实施后,(82.3±11.1)分为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经对比,实施前明显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和治疗时常长等,是慢性疾病的主要特点,再加上受外因因素的影响,如老年患者的年龄较高、其机体抵抗能力较低等,很容易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又或者是饮食控制不合理及不遵医嘱服药等,从而使治疗效果受影响[3]。健康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是表示,将针对性干预措施落实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从而达到健康管理、延缓及阻碍病症的目的。健康档案管理是一种服务机构,通过对患者病情状况的全面评估,并将其设置成档案,再根据不同的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这样不仅有助于患者的病症的改善,而且还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4]。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健康档案管理,能使患者的的膳食结构优良和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和疾病知识知晓等指标情况得到改善,使其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健康档案管理模式的实施,对慢性病症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实施,还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过程及病情变化情况的全面掌握,对治疗方案的调整能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还能节省医疗中开支及资源。由于现下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为了能使其更加完善,本人提出以下几点意见:①设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互联网实施综合干预;②健全社区健康监测网络,对检测实施计划予以制定;③为每位患者制定一张健康卡,将患者的基本医疗信息输入健康档案内,这样便于医护人员的患者信息的提取,避免救治时间受延误。

总而言之,将社区档案管理应用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即能加快患者病症康复,而且还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何红球 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北门社区

参考文献

[1]陈冬雅,钟雪花.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实施健康管理模式后的改善情况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192-194.

[2]彭柳媚,胡于俊,周子英.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0):1549-1551.

篇5

1.1声像收集工作滞后在城市建设拍摄的过程中,由于建筑种类众多,往往需要分部门拍摄。但是在拍摄结束后却缺少统一将照片及时收集汇总的部门,并且在拍摄过程中的部门大多是业务部门,其随机性非常强,在统一归纳照片时,档案形成部门对于照片的具体拍摄时间、图片内容以及录像的数量等都不好把握。这些收集起来的声像资料虽然能够交给档案部门,但是档案部门却不能非常系统的对这些资料加以总结、归类。收集声像资料方面也是档案部门的苦差事,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只能由档案部人员向各个工作人员手中讨要资料,工作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1.2资料保管难许多单位中制度混乱,声像档案形成部门需要查阅以前的声像资料,为了查阅方便,他们宁愿将部分档案长期放在自己单位甚至承办人手中保管,往往不愿意将已经形成的城市声像资料交到专门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研究。但是因缺乏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及专门的场所,档案极易发生丢失、损坏问题。这样保管,一方面增加了档案的分散性,不利于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没有专业的人员管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科学性,不便于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此外,一些档案形成部门由于经费不足,相应的恒温、恒湿且防磁的保存环境缺乏,久而久之部分档案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况且在档案形成部门经常将会有无法及时归档处理的图片,图片上的文字会逐渐变得模糊,由此便不能及时理清其中的来龙去脉。

2规范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2.1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全面予以展开,不但要严格的要求相关工作单位,对于普通的民众也应使其意识到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宣传上要强势,提高大家对城建声像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的认识。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大力向市民宣传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保证大多数城市居民都能受到城建声像档案管理的常识性教育。其次,手段上要严格,使收集完整规范的城建声像档案成为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要进一步强化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通过一定的手段予以落实、实现保障。针对档案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声像资料收集困难这一现象,必须通过严格的制度加以约束,明确城建声像档案不规范、不齐全的不能给予竣工验收,不能给予结算工程款,从而保障档案管理部门能够将实际收集到的各部门信息归档,避免造成信息的丢失,减少档案制作所需要的时间。再次,制度上要规范,以管理的规范确保城建声像档案资料的规范。对于档案形成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造成的档案声像资料保存分散的问题,相关监督部门必须严格监督,各个单位要建立起统一的、安全有效的管理制度,逐渐改善城建声像档案的保存环境。在各单位逐渐形成完善的信息采集、拍摄、信息收集和整理归档的完整流程。在进行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才能保证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2.2改善城建声像档案的保存环境由于城建声像档案中包括图片、图形、声像等资料,所以,对于保存环境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城建声像档案保存的地方,应当能满足一定的要求。对于档案中的声像资料必须要在声像柜中单独保存,同时应当注意远离光线以及磁场等物质。改善城建声像档案的保存环境,能够延长声像档案的使用寿命,在实现城建声像档案集中管理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2.3提高组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想使城建声像档案为以后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前提是有高质量的声像档案。要想收集出高质量的城建声像档案成果,首先要有具备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因此,应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在城市建设声像拍摄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拍摄。同时为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其进行钻研,使得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脱颖而出。其次,为技术人员配备精良的设备,增强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培养出其责任心与使命感,为城建声像档案制作做出贡献。再者还应当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既能对城建声像档案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同时又掌握着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第四,要强化好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对于城建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各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才能使得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最为真实的参考。

3结语

篇6

城建档案工作具有非常强的业务性,在以往的城建档案工作中,主要都是纸质档案,但是最近几年,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电子档案也大量的出现在了城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中,而传统的工作形式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因此在管理好档案之后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利用。档案工作者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还要做好专业知识的学习,每一个档案都有其专业性,城建档案利用的过程中也涉及到很多的内容,所以,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城建档案的管理质量。在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者要从多个方面掌握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在自身的工作中充分的应用这些科学知识和理论,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好的条件,给档案信息的使用者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信息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档案价值,也为档案信息的保管和再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使档案人员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很多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都非常注重档案人员素质的培训,还建立了职工教育资金,要求在职人员要具有专业知识、大专以上的理论水平,无论是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还是档案人员,必须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才能上岗,先后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并系统的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在管理好档案的同时,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积极搜取信息,建立信息网络,互通有无,为科技人员服务,并建立本行业设计标准图集及科技书籍供销点,这样不仅服务于本单位也给社会带来了效益,有力的促进了本地区工程设计的发展,由于利用管理档案和熟悉家底的优势,积极向外推荐,已经不属保密范围的城建档案,使其在城市建设上建筑物加固、加层、套用等项目上,积极推荐利用建设档案,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也创造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管理档案是为了档案的再利用

这在城建系统中来讲是很普遍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益观念已深入人心,由此人们越来越重视档案工作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在使用城建档案时,要注重档案的使用范围。在使用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档案保密,确定档案的使用范围,对于长久的档案,该解密的要及时解密,以便档案的再利用。二是档案的再利用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城建档案的价值一般是随时间的推移增加。档案发挥作用有一个长期过程,档案工作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到见效的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讲究效益要有远谋,更要有远虑,不可急功近利,竭泽而鱼,搞短期行为,如进行档案信息咨询服务见效快,效益明显,对比投入的时间与人力等相对较多,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与此同时,丝毫不能因为档案整理、保护等基础工作一半时见不到成效,因而不加重视。要辩证地看到,在开发信息、产生效益,既是现在投入劳动的结果,也是与过去围绕这些档案所做的整理与保护分不开的,现在对城建档案整理、保护工作给予的投入,会产生长远效益。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不在这方面给予的投入使档案的质量受损,必将给档案工作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影响档案再利用。在利用城建档案的过程中,要谨防产生负效应。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城建档案在利用上制定使用范围,以防产生负效应,要注意档案保密范围。在城建档案的复制、交换、转让中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档案工作具有机密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强化保密观念,落实保密制度,确定使用范围时,就要严格把关,不能因为有社会需求,就盲目的使用,否则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3结束语

篇7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摘要: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是建设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依靠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管理建设工程档案已经成为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的最主要途径和最有效的工具。虽然目前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在网络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的基础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勾画出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建设的架构,并列出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的必要条件所需措施。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参考文献:

篇8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与传统的管理方式大有不用。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信息不断的流入到档案管理工作领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信息压力。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引入新的管理方式,才能符合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如何更好的认识清楚各种信息就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首先问题。在此意义上,通过合理发挥档案统计的重要作用,就可以帮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好的认识清楚各种信息,为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前期准备工作。一方面,档案统计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将复杂的信息通过形象的表格和数字表现出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能够尽快到认识到相关的信息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档案统计以其巨大的优势,可以有效的整理各种信息,所以,一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掌握了档案统计的运用方法,就可以在档案统计的帮助下尽快的认识清楚相关信息,这就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档案统计可以有效的帮助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识清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传统档案管理的模式来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想进一步优化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经过缜密的调研和思考,特别是要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而在档案统计的作用和帮助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轻松的整理各种信息,及时的了解到信息的基本情况,包括档案的基本信息、存在的问题等。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档案统计的作用,才可以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进展发挥着自身的认识优势。

二、档案统计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信息接踵而至。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档案管理工作则可以较早的接受到这些信息,也正是因为如此,带给了档案管理工作一定的压力和挑战。面对浩瀚如海、复杂繁多的信息,采取何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档案管理厘清这些信息就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此境遇下,档案统计工作以其强大的功能可以充分的帮助档案管理解决好以上问题。一是档案统计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将相关信息引入到档案管理中去;档案统计是依托计算机等高科技器材成型的统计方法,具有无比强大的技术优势。当档案管理需要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时,就可以充分运用档案统计的优势,把这些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可以代替人工完成信息的检阅、收集、分类等各项工作。由此可见,在档案统计的作用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在档案统计的帮助下轻松的完成各种信息的统计工作,从而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二是档案统计节约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一般而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大多集中于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如果不具备科学的管理方法,不具备相应的科技条件,自然会耽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宝贵时间。面对这一问题,档案统计也可以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那就是一方面充分依托档案统计的科技优势,利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另一方面充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其他方面的工作服务。比如,资料的发送、回收等。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运用档案统计,就可以有效的节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看,节约了工作时间也就意味着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档案统计是科学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档案统计在除了是帮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基本信息和提升工作效率上有重要作用之外,对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也有着科学的指导作用。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充分发挥出档案统计在规划档案管理方面的作用就显的非常重要。具体来说,档案统计在科学规划档案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档案统计有助于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合理分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管理人员都想做到工作的有条不紊,实际上,只有合理利用了档案统计,就可以达到这一点。原因在于,档案统计可以发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仅可以帮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做好档案管理规划,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编排,从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依据档案统计的结果去做好本职工作。由此可见,只要合理发挥出了档案统计的作用和功能,就可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合理分工。第二,档案统计有助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档案统计是高科技的产物,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就不得不去学习档案统计的相关知识。这也就意味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就会因档案统计的运用得以提升。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科学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也起着一定的刺激和帮助作用。第三,档案统计有助于帮助档案管理工作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职业,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来说,必须在适应新形势的环境下才能获得发展。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而言,也必须不断的获取知识才能赢得职业发展的新空间。在此境遇下,档案统计不仅为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带来了一定发展方向上的指导,而且还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从档案管理工作本身而言,在档案统计的作用下,会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就会积极的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实际上,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档案统计却在为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提供了发展方向上的指导,那就是如何避免问题、如何扩展发展空间等。从档案管理工作的角度来看,在档案统计的作用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会提升自身的素质,而且还会考虑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从而采取相关措施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