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8篇

时间:2022-08-01 07:22: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元宵节的美好寓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

篇1

2、元宵佳节多喜庆,合家团圆乐融融。心情愉快朋友聚,欢天喜地祝福送。身体健康事业顺,财源滚滚好远连。年年吉祥如意多,祝福朋友好生活!

3、元月十五闹闹花灯,花灯让你梦想成真;元月十五吃吃汤圆,汤圆甜甜蜜蜜到心里;元月十五猜猜灯谜,万事顺顺到心头;元月十五赏赏月,幸福到来一整年!元宵节快乐!

4、元宵节,元宵到,祝您吃得肚皮满圆,喜得脸蛋滚圆,家庭幸福团圆,事业红得溜圆,爱情花好月圆,一生春*满圆,一世幸福美圆!元宵节快乐!

5、元宵之夜月儿明,你我手中定友情;今晚我在看明月,镜中之月明我心!料想朋友有回音,每天能够回诗篇;待到我撤信看时,知心知足满友情!

6、今宵月圆白如昼,千年轮回人依旧,月增年华人增寿,岁月过后看春秋,满腹真情话别后,月圆之夜话语稠,此时莲灯观不够,来世对月消新愁。元宵节欢乐!

7、短信轻吟舞蹁跹,无限问候暖心田,缕缕莲香沁心脾,温馨祝福满心间,正月十五月正圆,廊桥美梦一线牵。在这个月圆之夜,送去我美好的心愿!

8、揽一把彩灯的绚烂,扯一缕庆贺的喜气,握一份团圆的情意,拥一点香甜的味道,为你送一句美丽的祝福,愿你元宵节快乐!

篇2

2、元宵节“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舞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4、在元宵节的时候,人们通常也要放烟花,烟花象征着人们红红火火,财源滚滚。

篇3

关键词:山东威海 面灯 造型 符号 意蕴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海岸线一千多公里,三面临海,居住在沿海一带的渔民世世代代以海为伴,主要以发展渔业为生计。在过去,生产条件极端落后的情况下,人们不能能摆脱大自然带来的自然灾害灾,也不能征服。面对既带来福,又带来灾祸的大海,无奈之下,只好祈求神灵。日久天长,便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具有沿海渔民特色的风俗。

一、 威海面灯文化

威海的面灯源于时岁礼仪中的――元宵节(中元节)。元宵节时值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与春节相接,一直是民间较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威海人十分重视元宵节。渔家人在元宵节这一天通过点面灯,表达对苍天的祈求,希望各位神灵能够显灵,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继而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富足平安。

威海人认为张灯习俗与佛祖释迦摩尼变日有关。正月十五原来是祭祀主管阴阳变化和农业丰歉的太阳神。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教义把火光比作佛的神威,所谓“无量火”,照“无极”,因此,佛教视灯为光明。同时佛教中的燃灯佛,是授记释迦摩尼的老师,释迦摩尼前世为菩萨时,就预言释迦摩尼会成佛。而释迦摩尼示现神变时,又恰恰是东土正月十五。为纪念佛祖神变,人们便在这一天举行燃灯法会,正月十五捏面灯的习俗也随之而来,故元宵节称为灯节。

威海面灯在旧时,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面灯传统的制作材料是用黄豆面,又称豆面灯。近年来面灯的材料改为麦面,样子更加好看。捏面灯的工具有:刀、剪刀、木梳子、针。刀切面,剪子剪动物的毛,木梳子用来押一押动物的耳朵,针用来押鼻子、面灯属相的鼻孔,等等。属相一律用三种豆子“点睛”:眉豆、大黄豆、绿豆。依属相大小而选豆点睛。每一个面灯上属相的嘴中都必须含有一小块用剪刀剪的大枣的果肉,象征着动物的舌头。捏面灯所用的面不可充分发酵,否则,蒸熟后易变形。

面灯种类有“祭品灯”、“散灯”、“生肖灯”。“祭品灯”当地人也称“恭儿”。有“元宝灯”“牛灯”(当地人称牛为耦ou)、“天灯”。通过对上天的供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散灯”也称“吉祥灯”。主要有“蛤蟆灯”、“猴灯”、“鸡灯”、“刺猬灯”、“钝”、“鱼灯”等。

二、 面灯的造型与寓意符号

自古以来各个民族和群体都以自己独特的民俗符号作为交流和沟通的手段,传递着各自不同的民俗文化的观念和传统。威海面灯就是威海民俗符号代表的一种,具有丰富的象征内蕴与符号意义。

从面灯的外表来看,面灯以物质造型的形式存在,在背后确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内涵。面灯不是民间随意创作,其符号是指向历史和文化积累的,既有浓郁的地方民俗符号色彩和独特的风格。面灯本身就运用象征、表号、谐音等手段深刻的表达面灯造型符号的民俗寓意。

在威海,正月十五点面灯(俗称“散灯”)点亮的“鸡灯”放在床上,据说可以去除床上不干净的小虫;仿照鱼的形状,做一对连体的面鱼灯,水缸内放置一个可以漂浮在水面的小盆或小碗,将“鱼灯”放置小盆或小碗内,漂浮在水缸里,象征合家幸福、财源顺水来;“猪灯”被放在猪圈旁,象征家畜兴旺;“钝”(dun读四声)上面象征性的做了粮食袋、生产的工具等,放在粮食囤上,寓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猴灯”放在大门口,以示守家中平安;“驼钱龟”(蛤蟆),背上制作多个元宝象征来年家中财源滚滚;“刺猬灯”放厢房门口,以保护厢房的粮食。在点灯中“生肖灯”是主角,即按十二生肖属相捏成的面灯,当地人俗称“属儿”。在元宵节节前,根据家中所有人的属相做出生肖灯。生肖灯由一个近似圆柱形的底座和上面放置生肖所构成。每一个生肖背上都捏着一个元宝,底座边上有十二个褶,象征一年四季平安。散灯时,在每一个生肖灯旁分别点一支小蜡烛,据说谁的灯最亮谁就会健康长寿。

威海面灯的制作风格或粗狂夸张,或细腻精巧,形神兼备、活泼可爱,表达了威海人们特定的文化信仰内涵、民俗符号指向。在制作面灯的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抛弃具体物质形象。面灯通过变形、象征、夸张、寓意等为语言表达方式,表现出了人们对上天虔诚的祈求,而威海面灯文化的独特的民俗符号特点也成就了威海面灯文化流传至今。

三、 面灯造型透视民俗生活理想

通过对威海面灯文化的感觉与思考,深深地了解威海当地民众的民俗生活情感、理想世界和观念。威海面灯文化不仅仅是传统工艺,更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天地的祈求。威海是海滨城市,威海面灯文化一部分与大海有关,重点突出的是祈福,所做的面灯代表了当地人对天气旱涝、五谷丰登、每人当年时运的祈祷。正月十五元宵节所做的面灯种类丰富,有个人属相、家畜、瑞兽等,表达了对天地的祈福,又表达了对海神龙王的祈福。面灯上的各种瑞兽、小动物等,身上都模仿现实动物剪有毛发,背上安有象征元宝形状的小面块儿,寓意富贵吉祥。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庄稼能够获得丰收,人畜平安,也希望渔业能够有丰硕的收获。威海面灯文化外在的物质造型符号方面和内在的象征意蕴方面都反映了它独特的地方韵味民俗符号特点。

四、 威海面灯艺术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的、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众生活成就了民俗文化,造就了民间美术。威海面灯文化具有地方性、根源性、丰富性,是反映地方特色的一个优秀代表之一,是地方民俗文化的一个载体。威海的面灯中各式各样的面灯作品,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民俗活动,表达一定的民俗文化观念,在表达的内容、形式、思想、目的都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威海面灯艺术丰富了民俗活动,记录和传播了民俗文化,面灯中的各种小面塑承载了威海人们对上天赐予福佑的祈求、对美好生活向往内涵的寓意符号。这种寓意符号具有威海的地域特性、传承性、集体性。

旧时元宵节,早上渔村家家户户放鞭炮,以求日子红红火火,大吉大利。接着去庙会祭祀神灵,以求庇护,同时采购生产资料做好新一年的生产准备。男女老少或是相互串门,或是走出家门去听大戏,非常隆重热闹。到傍晚先去坟地祭祖,待月升之时,家中一齐点面灯。谓之“添灯”。其欢乐热闹的气氛,堪舆除夕之夜媲美。但是今天威海面灯文化也仅在威海周边的一些农村地区得以保留,面灯文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令人堪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也越来越现代化,导致了人们观念意识的转变。面灯的制作也慢慢脱离了祖辈们留下来的制作工艺和面灯形象。而是融入更多的现代因素,寻求简单大方省时省力。这就造成了面灯文化原来的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文化表达方式严重欠缺,缺少传统元宵节那种典型的节日意识形态。

结语:

威海我美丽的故乡,渤海之滨的一座美丽的城市。大海铸就了它独特的文化语言,威海面灯文化展示了威海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象征寓意,威海面灯文化源于民间,传承民间文化,展示了威海地区悠久的文化传统。对于这仅在威海周边一些农村地区得以保留的面灯文化,我们应该加以重视,采取保护措施,让面灯文化能够世代相承、相沿成习,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威海的面灯文化,让这一本土特色文化发展的更加灿烂美好。

参考文献:

[1]胡正 编著 《几度元宵》 人民文学出版社

[2]《威海志》

篇4

闽南元宵节习俗一、马队阁

以儿童着崭新古装,各饰戏中角色,骑在盛装的马背上参加游行。阁,采用古代的阁棚,如床状故又称“阁床”,上面架起长方形的棚子,分“粗阁”和“细阁”两种。上有彩绸或布景,儿童1至3人,妆成戏中人形象,坐在棚中,前后由4人扛阁游行,这是“粗阁”。“细阁”则是阁中有一个古装少女,坐在瓷鼓上,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形象古朴优雅。

闽南元宵节习俗二、猎户阵

猎户阵全阵成员数十人,各披“猎装”,分别手执各种兵器(十八般武艺齐全),为首者披挂戎装骑马开路,阵中还有若干人扛着禽兽及虎皮随行,颇有架势。不时还打出各种套路,十分壮观。

闽南元宵节习俗三、元宵灯会

元宵花灯象征子嗣繁衍、人丁兴旺。元宵灯节形成后,人们又根据灯与“丁”同部首的关系,将元宵花灯与生男联系起来,认为花灯具有使妇女生男的神力。在闽南、粤东方言中,“丁”与“灯”谐音,两地人们则据此认为花灯有预兆生男的吉祥意义。因此,元宵节挂灯、送灯、妇女观灯等,都具有祈求生子,尤其是生男孩的意义。

闽南元宵节习俗四、“请替身”

旧时泉郡元宵节有“请替身”之俗,“替身”又称“代人”,是能立置的小蔑纸人,其数目应与自家人口数相同。晚上“请替身”时,需摆上五味碗、酒瓶和酒杯。主妇先焚香,斟酒,少顷,把“替身”逐一拿起,使之接触五味碗和酒杯沿,同时口中念道:“吃肉紧迫迫,吃酒跑溜溜,吃主人酒菜,替主人消灾。”然后把“替身”送到户外烧掉。人们认为这样可在新的一年消灾弭祸,前途光明。

闽南元宵节习俗五、祀“棕蓑娘”

祀“棕蓑娘”的未成年女孩每人事前需准备好一只一寸长的小红鞋子或一件小衣裳,然后结伴到厕所内上供,祝曰:“棕蓑娘,水茫茫(容貌美),教阮绠(织),教阮纺。教阮绠布好布边,教阮做鞋好后跟。教阮举大针、补大求;举针仔,挑绣球。举剪刀,剪花样,剪得照人照人样。”祀毕,焚化小红鞋或小衣裳,收回供品。其意在于乞求来日心灵手巧,精于女红。

闽南元宵节习俗六、吃元宵

是日清晨,以元宵供祀祖先、神明(包括灶君、土地等家神),谓之祭春,并做家人早餐,以兆一年圆满吉庆。元宵节前后,若有亲友来访,也常以元宵待客。

闽南元宵节习俗七、敬神明

元宵节晚上,有孝敬神明之俗,然后合家吃润饼菜,寓意团圆美满、包金包银之吉兆。

闽南元宵节习俗八、“听香”

“听香”者一般为小姑娘或青年妇女,主要是预卜姻缘,或祝福夫婿出门做工、讨海、“过番”平安赚大钱。“听香”者先在自家厅堂焚香祝告,祈求神明指点迷津,然后手执一炷香,按占卜准许的方向移步至目的地,躲在某户人家门边和窗下,以听到屋里人家说的一句话,去圆析所问之事的结果。过去泉州有“正月十五听香小仙梦”之俗语,如果元宵夜听得不过瘾,耐心等到中秋夜,还有机会再听听。

闽南元宵节习俗九、元宵“踩街”

泉州“踩街”的主要传统艺术形式,有人们熟悉的“贡球舞”(彩球舞)、“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大鼓吹、笼吹、龙虎斗、南音清唱、弦管、十音、五音、舞狮、弄龙、阁车、高脚戏、歌仔戏、装人、纸塑巨像、“旗锣鼓枪”等。

闽南元宵节习俗十、“装人”(妆人)

即化装成古戏中人物或滑稽形象,俗称“装人”。前导持一面卷书牌,上书表演单位(境、村)名称,继以五音锣鼓开路,表演节目有人们喜闻乐见的“陈三五娘”、“郑元和”、“亲姆打”、“西游记”、“白蛇传”、“打铁记”、“骑驴探亲”、“公背婆”、歌仔戏等等。

篇5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1: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2: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3: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4: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5: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6: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7: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8:“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9: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篇6

滚元宵的制作方法准备一碗凉水和糯米面粉

馅料浸水后放入糯米干粉中,将盆保持水平,朝一个方向进行旋转。干粉不必过多,能埋着馅料一半即可。一次不宜放过多团子,不宜充分滚匀。盆大小适中,不必太大,不好操作。

如此蘸水,滚粉。5次即可。喜糯米者无妨多滚。糯米黏性大,团子间出现粘连正用筷子截开。滚完后出现裂痕也不妨碍。下锅后不会露馅。

水开后元宵入锅,鲜元宵易熟。少顷即浮起可以出锅,怕冻馅不易熟的(基本不可能)可以如图所示,用勺子边沿轻插入元宵,无阻滞表示熟透。

滚完后剩下糯米粉也不浪费,添水揉成面团,裹馅亦可不裹亦可,搓揉成团,裹上白芝麻衣,入中温油锅炸。

吃元宵介绍元宵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宋代就流行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当时称其为“浮元子”,后人成为“元宵”,又称“汤圆”。以花生、芝麻、桂花、红枣、果仁等各种丰富的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可荤亦可素,风味不同,可蒸煮、煎炸等食用方式,寓意团圆、美满之意。

在江南地区,吃汤圆是冬至的习俗,有古诗为证:“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有团圆、美满之意,相传冬至吃元宵寓意家庭团圆、和睦,又称为“冬至团”,可以用来互赠亲朋好友,也可祭祖。

元宵虽然寓意好、味道好,但是不宜多吃,糯米的粘性高,尤其小孩子和老人消化系统功能弱,多吃会引起胃酸、烧心等不适。

元宵是高热量、含糖分多的食物,吃完最好喝点汤,并且不要马上睡觉,适当的活动以后方可休息。

总之,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每个人都要吃一碗热腾腾的元宵,而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挑灯笼,逛庙会、看花灯、踩高跷、舞狮子,简直太热闹了,是春节后的最后一次狂欢。这一天以后,人们又要进入新的一年的辛勤劳作,所以这一天要庆祝一下,表示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希望。

元宵故事据说汉武帝时期。宫中有一名宫女名叫“元宵”,此女长期在宫中不得与家中父母相见,因为思念家人整日悲痛不已。有位大臣东方朔比较同情这位宫女,决定帮她,于是对汉武帝说,玉皇大帝要派火神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或火烧长安,想要逃过此劫,需由元宵姑娘在这一天做一些汤圆,因为火神喜欢吃,并要长安城内全体臣民要张灯结彩,供奉火神。

篇7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统节日;节日形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77-02

一、概述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它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习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然而在当代社会的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弘扬甚弱,甚至传统节日已经在遗忘的边缘徘徊。近年来面对西方节日文化的入住,我国的传统节日受到巨大的冲击力,外来节日文化越来越被追捧,传统节日则日益被冷落。近些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每当节日来临时除了饭店、商场之外有些活动,其他场所显得有些门可罗雀。在传统节日在被冷落的同时,国外的“洋节”却越过越红。在圣诞节、情人节这天,戴圣诞帽和送玫瑰花的年轻人随处可见,商场也会狂欢促销,人们相逢互祝“圣诞快乐”等。这些节日无疑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时尚节日,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我国传统节日被国外的抄袭!2005年,韩国成功申报江陵端午祭为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这是对我国固有的文化遗产的一种裸的掠夺!挽救民族传统节日迫在眉睫!

中国文化想要在世界多元文化中脱颖而出,就不应该抛弃传统,而应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并赋予时代特征。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的一种历史文化和精神归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可以说保留住传统节日就是保留住我们的民族。为了让人们更容易和深刻的记住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想到了一种方法,就是我们要给我国传统节日设计其形象,让每个节日拥有自己的形象,让人们通过这些节日形象来记忆这些节日,让传统节日不在是无形的。

二、研究计划

首先我们对十二个传统节日进行了整理,选出三个节日来为其进行节日形象设计。三个节日分别为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我们根据节日的时间前后顺序来进行设计。首先是元宵节的节日形象设计,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也称“元夕节”,又名“灯节”或“灯夕”。闹花灯、灯会是元宵节重要的习俗。元宵节的节日意义主要是团圆,家庭的团圆美满。由此我们从形式和含义入手进行设计。我们所设计的元宵节形象是实物小挂件。(如下图)

它是由小白色圆球组成一个直径约为8cm空心的大圆,大圆的中间有五条红线。大圆环中有一个小圆球为活动的,有一条贯穿大圆的红线连接它,在红线的上端有一个酷似龙形的篆体的元字。

挂件的造型及含义:

1.从形式上来看元宵节的形象酷似中国结,所以其命名为元宵结。另外它酷似一个灯笼的外形,代表了元宵节闹灯会的重要习俗。

2.在红线的上端有一个酷似龙形的篆体的元字,元字代表元宵的简称,龙寓意着吉祥如意,也寓意着中华儿女,证明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同时配合整体,让元宵结更像一个灯笼。

3.大圆寓意有两种一是元宵的形象,二是大家庭团圆美满,其组成大圆的小圆也有两种寓意其一为元宵,二为家庭的成员。大圆的中空寓意着容纳,对情感的容纳。五条红线寓意着家庭中连接的感情。也寓意着吉祥如意,因为五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很重要,很吉祥的一个数字例如五谷丰登,五福临门。它在这里也是对节日文化的一种延伸。

4.贯穿全部的最长的一根红线为活动的线,它寓意为家庭中的感情线,当大家庭中有一个人感情的拉长脱离群体大圆就不圆满了,那么团圆的寓意就不存在了,当感情线紧紧的拉住时,大家庭的团圆才会出现。把元宵节对团圆的期盼体现了出来。

然后是七夕节,“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最早起源于汉代。大多数人们对于七夕节的认识就是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我们从这一神话传说入手对七夕节的节日形象进行了设计。我们将七夕节的形象设计为实物小挂件,其中有牛郎、织女、鹊桥、老牛、银河等元素为题材进行设计。

三、研究内容

挂件的造型及含义:

1.从挂件的整体形象来看它酷似牛头的形象,这也喻示了老牛在牛郎和织女之间的位置。在牛的帮之下牛郎和织女相爱,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可飞向天际与织女相会,老牛是贯穿牛郎和织女爱情的主线。

2.两边翘起的牛角是牛郎和织女的形象,牛郎和织女并没相会与桥上而是各在桥头,这是为了给人们想象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鹊桥会是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愿望而赋予的,牛郎和织女是否真正鹊桥上相会及他们相会的情景,相信每个人在心中都会有个答案。

3.连接牛郎和织女的牛头是喜鹊搭建成的鹊桥,鹊桥在这里就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连接,在这里称之为看得见的爱情。

4.贯穿鹊桥的五彩线是分割牛郎,织女的银河,银河之所以为五彩色,一是暗示织女的身份,二是节日中女孩们穿五彩线的习俗。

5.在鹊桥下面有个篆体的“夕”字,连接上面部分其整体的形式为“七夕”的形象。

我们经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节日习俗整理得出,重阳节中赏菊和饮酒的习俗较为普遍,所以的元素就应用在节日形象中。重阳节的节日意义较为多,我们根据史料记载和近代人们对重阳节观念相结合,将重阳节的节日意义定位尊老敬老。我们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出了重阳节的节日形象,节日形象为实物小挂件的形式。

挂件的造型及含义:

1.从整体的形式来看挂件以一朵的形象展现,这表示了重阳节赏菊,饮酒的节俗。在古神话传说中,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这也表示了对老人健康长寿的期望。

2.的花瓣共有四瓣,两大两小。其中一大一小为一组,它是两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突出了重阳节为老人节。

3.的大花瓣是有两个数字“9”所演变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对节日意义的一种阐释。

4.在“”的上方有个汉子“敬”。敬字有尊重,有礼貌地对待自始自终都谨慎不懈的含义,表达了人们对老人的敬重和自始自终的关爱。

四、总结

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的一种历史文化和精神归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彰显民族情感、昭示人生意义、滋养民族精神。所以,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研究,是对民族精神的追求,是对人生态度的探索,是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今天,我们纪念传统节日,体悟节日意义,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道德境界得以提升。周而复始,岁岁年年,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取向,体会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温馨与和谐。虽然从整体上看,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过去,但其中优秀的文化部分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依然拥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挖掘,让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篇8

春节刚过,又迎来了热闹的元宵节。元宵节大家肯定少不了吃汤圆了,那么除了汤圆,你是不是想问元宵节还能吃什么食物,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欢迎阅读!

元宵节吃什么食物1、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吃食。不过,元宵是北方食品,它是将做好的馅料切成块,沾上水,放入装有糯米粉的容器中滚出来的,与南方的汤圆有一定的区别。

2、汤圆

南汤圆,北元宵。与北方不同,南方人过元宵节是要吃汤圆的,寓意团团圆圆。汤圆的做法较元宵简单,与包饺子类似,是将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1小时,揪一小团面捏成片,包入馅料搓圆即可。

3、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4、元宵茶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5、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叫面茶。

6、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7、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8、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9、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10、面灯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然而还有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

11、豆面团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12、糟羹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13、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14、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各地元宵节吃什么汤圆1、北京元宵

将核桃仁、金糕丁与面粉、白糖、瓜子仁一起放入盆中加入适量凉水拌成馅,再制成五分见方的馅块,放在通风处晾二十四小时。将馅块过凉水,放入糯米面中滚动,再在凉水中蘸一下放入糯米面中滚动,如此四到六次,使糯米面全都沾在馅块上,并且表面圆滑,磕碰不裂,即成元宵。

2、成都赖汤圆

上世纪初简阳人赖源鑫到成都挑担卖汤圆,因其汤圆质好、味美,人们称做“赖汤圆”。该汤圆选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匀,包上用芝麻、白糖、化猪油配制的馅心。该汤圆的特点是香甜滑润,肥而不腻,糯而不粘。

3、天津蜜饯元宵

果脯和蜜饯在北京、天津一带很常见,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元宵也个性十足。顾名思义,蜜饯元宵指的便是那些以蜜饯为馅儿的,如蜂蜜加白葡萄干做馅,或是山楂、红枣口味的,多以酸甜口味为主。现在,南瓜馅、香蕉馅、甜橙馅的元宵在市面上层出不穷。

4、山东芝麻枣泥汤圆

山东素有大枣之乡之称,山东特色汤圆是用枣泥做成的汤圆。大红枣煮熟后去核搓成泥,再将猪板油用刀拍碎,将红枣泥和砂糖搓成馅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汤圆。为了让它的滋味更丰富且富有变化,人们通常还会将芝麻炒熟,和白细砂糖研成细末,吃汤圆时可在芝麻末中蘸一下,油润软绵的同时,又多了层香脆的口感,很是奇特。

5、上海酒酿汤圆

在醪糟酒中煮入特制的无馅小汤圆,或者再加入鸡蛋,就可以制作成为味道甜美可口的酒酿汤圆,这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夜宵,常流行在南方地区,但要注意的是过多食用酒酿汤圆容易上火,如果身体本来在节假期间已有上火情况,就要浅尝辄止了。

6、南京雨花石汤圆

“雨花石汤圆”是一款创新的潮州小食,它的构思十分奇特,在汤圆的糯米皮中加入可可粉,使包起来的汤圆呈现条理清晰的雨花石石纹,在制法上又继承“鸭母捻”的特点,采用四种汤圆馅,不同馅在汤圆上均做有记号。一品尝做成雨花石形状的潮州汤圆,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领略石文化和食文化最高境界的感觉,堪称汤圆中的精品。

7、贵州兴义鸡肉汤圆

鸡肉汤圆在习惯了甜汤圆的人眼里,鸡肉汤圆是有些稀奇的。兴义的鸡肉汤圆以鸡肉为馅儿,内灌鸡汤,并附上花生酱。异常鲜美,别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8、宁波猪油汤圆

最常见且最经典的是黑芝麻馅,将质纯、新产的黑芝麻淘洗干净,沥干炒熟,再筛尽壳皮,与切碎的猪板油一起,搓成馅心。这种汤圆的做法较为特别,需要先放入沸水中,轻轻推动,等第一次浮出水面再加入少量水,通过这样的“水漂”,再盛出来食用。传统的做法会再放入一些桂花,增添其香味,要开皮后,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滑糯而香甜。

9、港式够姜汤圆

“够姜汤圆”的名号蒙倒不少人。它的糖水以姜汁熬制,清淡透彻,但鲜辣的姜味似乎嵌到了薄皮的汤圆里,而一咬开,内馅里自磨的芝麻蓉便肆意流出。

10、台湾菜肉汤圆

在遍地是甜味汤圆的情况下,菜肉汤圆这种咸口味的便显得物以稀为贵。所谓的菜肉汤圆,无非用的是类似于饺子的馅料。比如猪肉、姜末、芹菜、春笋等等,将其腌好搅拌均匀,做成馅,再和面团一起,做成汤圆,其为咸香爽口,且有粘性,别有一番风味。实际上,肉汤圆是福建一带的特色小吃,和燕丸一样,都是用面裹着馅料,口感稍有不同。

元宵节吃汤圆要注意什么一、汤圆属精白主食

简单地说,汤圆和元宵是一种以糯米和糖为主的食品,除了精白糯米粉含有大量淀粉之外,馅料中糖分也不少。所以,从归类来看,它应当算是一种主食。所谓主食,就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含淀粉的食品。这类食品是用糯米来做的,而且是非常精细的糯米粉,纤维非常非常少,属于精白主食,不属于粗粮。

建议1:如果吃汤圆和元宵,一定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数量。一般来说,3个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当于1两米饭所用的米。

二、汤圆油脂含量高

汤圆和元宵的馅料当中不仅仅有糖,更含有相当多的固态油脂。米饭、馒头是几乎没有脂肪的,汤圆可不是这样,馅料中的油脂甚至比糖还要多。传统上用猪油来做汤圆馅料,南方用猪油加肉做咸汤圆,用猪油加上各种果仁做甜汤圆。以后又开发了用黄油的产品,但从饱和脂肪角度来说,含量更甚于猪油。近年来的新时尚,是用植物奶油,或者说是氢化植物油产品替代黄油和猪油,但这种产品带来的健康效果,要比猪油和黄油还糟糕得多。

芝麻花生、坚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馅的油脂,总量可真是相当可观。目前大馅汤圆有取代小馅元宵的趋势,而且汤圆馅中放的固态油脂要比过去北方的豆沙、山楂、五仁馅更多,一口汤圆中,差不多就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油脂。吃3个汤圆,就相当于吃1盘炒菜的油。

建议2:如果吃汤圆,当餐或当日一定要少吃点油。否则,过多的脂肪和热量是不可避免的。

三、巧克力馅营养价值低

馅料中也有些好东西,那就是芝麻、花生和各种坚果仁,还有豆沙。坚果类原料营养价值较高,豆沙也含不少蛋白质和矿物质。相比之下,巧克力馅的营养价值最低。其中很可能放的是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味的香料,所谓奶油馅的汤圆也有类似的问题。至于咸肉馅的汤圆,油脂更多,可取之处很少。

建议3:优先选择果仁、芝麻、豆沙等馅料的汤圆。

四、元宵比汤圆更难消化

元宵和汤圆略有不同,元宵用干粉滚制而成,馅较小,粉较多,煮出来很实在,又容易硬心。而汤圆用糯米烫揉后的湿粉包成,通常馅较大,煮出来柔软细腻。本来糯米粉就黏腻难化,就淀粉消化角度来说,元宵比汤圆更难一些;但对于消化脂肪有困难的人来说,汤圆更麻烦一些。

建议4:如果吃汤圆,最好是热着吃,冷后更难消化。汤圆柔软,要吃得慢一点,避免烫伤,也要避免油脂过多难消化。吃元宵的时候要细细地嚼,以免胃里不舒服。

五、无糖汤圆并非“无糖”

很多糖尿病人对无糖汤圆感兴趣,觉得没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其实,无糖并不意味着低热量,也不意味着低血糖反应。因为汤圆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比蜂蜜还要快,与白糖相差无几。哪怕没有加糖,吃它也一样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而且,里面没有糖不等于少放油,那么多的饱和脂肪酸,甚至还有反式脂肪酸,也不利于控制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