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水运工程论文8篇

时间:2023-04-03 09:47: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水运工程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运工程论文

篇1

(1)持续时间长。水运工程建设合同无论是其形成还是履行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往往需要至少二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还有一些时间较长的甚至会长达五年左右。(2)对工程经济效益影响很大。无论从客观方面还是主观方面水运工程建设合同都会对工程经济效益带来较大的影响。因为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其规模都较大,合同涉及到的价款较高,这就必然导致合同管理会对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水运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与合同管理息息相关。施工单位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而发包方通过合同管理来协调项目各方的关系,确保项目顺利的实施。(3)实行动态管理。合同无论是在形成过程中还是履行过程中,都是一个相互协调和磨合的过程,而且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于会涉及到较多的影响因素,而且还会存在着合同变更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合同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的情况进行不断调整,所以需要合同管理也要实行动态管理。(4)影响因素多,风险大。现代水运工程项目具有复杂性,这也导致合同关系也变得复杂,而且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如材料价格上涨、政策变化及现场施工环境变化等影响因素还无法提前预料到,极易给履行合同的双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给合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合同管理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二、加强水运工程建设中合同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建立合同管理体系配备高素质的人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全面合同管理理念。组织项目小组成员和各工程小组负责人学习合同文件和合同分析文件,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避免施工中的违法行为。将合同事件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建立有效方便的文档系统,使合同的监督、跟踪和诊断工作正常进行,有利于及时正确地决策及作为有利的证据。建立报告和行文制度,工程中有关合同各方面的沟通应以书面形式作为最终的依据并形成制度。

(二)建立合同台帐管理对于水运工程发包方来说,应该建立健全承包方的合同台账、变更索赔台帐、计量支付台帐、材料扣款台帐、预付款台帐及各类保证扣款和返还的台帐等,及时更新和反馈。

(三)设计变更的签订设计变更的签订和索赔必须及时并且适时适当地按照程序进行。有些往往在现场发现图纸有问题或是实际情况有变化就要求施工单位变更或是会议上口头通知,要求项目部应现场做好施工记录及会议纪要,请发包方和监理签字认可,并及时发出变更核定单,适时的跟踪签字,并保存好签字手续;变更核定单一定要规范,变更内容要清楚适当,同时签字盖章要规范。变更单确认后要及时确认变更费用,费用的计算要有依据。一旦水运工程发生变更时,则需要监理工程师及时处理和变更合同,当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则会导致合同价款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对变更价款进行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对施工单位和施工工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把握,按合同价来对变更价款进行计算,对于无合同价时则可以按类似工程子目的合同价来进行计算,当既无合同价也无类似工程子目的合同价时,则可以由承包人提出后并由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才能执行。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承包人单方面进行变更的情况,这种变更即使与设计要求相符合,但如果没有得到监理方、发包方和设计方的同意,则也无法对合同价款进行追加。

篇2

(一)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国水运工程质量监督法律体系不断加强,特别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定》法律位阶较低,因而其法律规制作用有限,直接导致我国水运工程质量监督不够到位,缺乏有效性和执行力,因而必须对我国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二)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要想抓好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就必须有健全和完善的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作保障,但目前我国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由于很多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因而自身对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够重视;个别建设单位为了节约建设费用,水运工程项目监督管理机构力量十分薄弱,同时也没有配强、配足、配齐监督管理人员,特别是很多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因而无法对水运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监督管理。

(三)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必须建立政府、监督管理机构、企业“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否则无法更好的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尽管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水运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监督管理机构能够更好的发挥水运工程监督管理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很多水运工程都没有建立政府、监督管理机构、企业“联席会议制度”,而且监督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无法保证水运工程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

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对于提升水运工程质量至关重视,我国应当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将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中,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国家尽快研究制定《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提高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位阶。在此基础上,要从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水运工程质量建设的规范化标准,特别是要对旧规范、旧标准、旧流程以及旧行业规章进行清理、整顿、修改和完善,使我国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优化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水运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重要作用,不断健全和完善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良好运行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取得良好的成效。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大水运工程监督管理的执法力度,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对于水运工程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给予经济、行政乃至法律制裁。进一步明确监督机制与施工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大力推行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竣工备案制度”,通过划清施工企业和监督管理机构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能够使施工企业更加重视水运工程施工质量。

(三)健全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着眼于建立政府、监督管理机构、企业“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要大力加强全面监督管理、全程监督管理、全员监督管理“三全原则”的落实力度,政府、监督管理机构、企业要建立从水运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的质量监督管理“联运机制”,共同研究和落实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确保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落实到整改环节。要大力加强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行业准入制度”,确保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并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要加大对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技含量,建立现代化的监督管理模式,确保监督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篇3

市场的变化瞬息万变,唯有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在变中取胜才能取得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效益的好坏是企业能否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关键因素,假如说企业施工质量差,进度慢,势必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难以再次获得市场。一般意义下的工程项目是指水运施工企业和业主签订的项目合同,而在市场经济下,项目要拓展到市场,即当前广义所说的市场上竞争得到的项目,在市场大环境下执行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提升竞争力,周而复始参与新的市场。因此,要在深度上做好项目管理创新,不断适应市场需求。

2一定要促进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企业要有强大的企业文化,要有发展战略眼光,只有具备这些才能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要求,在变化中生产与发展。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就不能适应市场要求,就会在市场变化发展中呗淘汰出局。因此,实施管理创新,就要注重自身企业文化的构建和战略地位的定位,要发挥企业的综合效应。在水运工程项目的管理创新过程中,以人才为关键,以市场为战略目标,不断了解市场,捕捉市场变化信息,以不断实现创新要求。

3水运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方案

3.1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的关键是加大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保证经费支持力度,提高人才培养力度,树立创新观念,对企业的科学管理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以立足于市场需求,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当做摆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当做一项重要、长期工作常抓不懈,充分认识其紧迫性和艰巨性,将创新工作抓在实处。

3.2创新组织机构

要适度延伸水运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体和空间,因为在一个工程项目中,有项目经理、项目部,项目部不是企业本身,而只是企业的代表,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容易混淆项目部与企业的明确责任。企业与项目经理之间有责任约束,但不能对其进行制约;项目部只是以局部利益为重,是企业发展的隐患之一。应从招投标、签订合同、项目实施、市场评价全过程及综合效益的取得为出发点,创新组织机构,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管理。

3.3创新体制

完成组织机构的创新后,要对组织机构的体制实施创新。项目的合同履约期是项目的一个生命周期,此时的项目部已经变味企业的分公司,不能看做是企业派出的机构,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体制就要,建立完善企业法人制度,构建科学的法人管理结构。

3.4创新机制

组织机构和体制创建完成后,也就具备了基本的创新方案,但还要对机制进行创新,才能保证创新方案具备强大活力。创新的机制要以企业实力的增强为目标,不断提高营业利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其建立健全规避风险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决策行为,保证决策程序科学、民主,降低市场风险。

3.5创新技术

篇4

1.1缺少明确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目标

在水利工程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打造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已经成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什么样的水利工程是高质量的工程,并没有一个统一且科学的标准。笼统的质量标准以及管理守则,对于水利工程单位的运行管理不利。没有了合理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做指导,水利工程的实际管理工作就会失去方向,也会让运行管理工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以及水利工程的发展。所以,建立一个全面、具体、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目标,对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各环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1.2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执行程序不规范

水利工程是一项具有公益性的工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民生问题的解决力度。正是因为具有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没有竞争性,也没有排它性,它是没有回报的开发项目。一些建设单位因此而忽视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问题,没有足够重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也没有针对水利工程本身的实际制定合理的运行管理执行程序。这样的现状,让许多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人员不知道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也没有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

1.3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监管工作不到位

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部分水利工程监管部门没有认识到运行管理的重要性,造成监管不力问题的出现。虽然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单位针对水利工作制定了相关的运行管理计划书,但在没有合理且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大部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计划流于形式。加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实效性不足,让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可见,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是极其重要的。

1.4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管理人员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运行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专业能力以及工作态度对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应当进行提高,其运行管理工作行为还需要进行规范。一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忽视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降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标准,造成水利工程运行价值的降低,影响了水利工程公益性与民生性的发挥。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加强对策研究

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法的开发,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思想,加强管理制度的建立,才能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下面,我就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对策进行几点分析:

2.1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重视度,丰富管理方法

目前,许多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负责单位与负责人往往会关注水利工程的质量,没有关注其运行效果。这样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观念限制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发挥。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无论是运行管理领导者还是实施者,都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与工作方法,加强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视。从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开始融入运行管理思想,使工程建设与工程运行合二为一。管理者更要从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出发,开发更多创新性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手段,从单一的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过渡,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动态化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创新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管理者可以安排多个人员进行同班次同岗位值班,利用现代化管理系统全面监测每一个角落的运行情况,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质量的提高。

2.2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责任的明确

首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部门要多引进优秀人员,聘请一些水利工程运行协管员。更要利用定期的培训讨论让水利运行管理协管员了解有关于水利的法律法规知识,定期进行合理考核,对于通过考核的人员颁发资格证书。加强工作激励制度的建立,对于工作突出的人员,要在精神与物质上进行奖励,对于的人,要利用调离或辞退方式给予惩罚。其次,要根据水利工程的流域确立水利运行管理小队,以运行管理小队为基本单位对其管理范围进行确定。每一个水利运行管理小队要对其管理区域范围内的水利工程运行情况进行日常观察与分析,每一个小队要有一个负责人,组织小队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责任明确到人。最后,水利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县、乡级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合作,将水利工程的维护与修缮、检查与观测、控制与运行等工作力度进行加强。从管理总部门到各县、各乡的水利管理部门,只有每一个部门的运行管理职责得以明确,才能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2.3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要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发展,需要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执行者素质进行提高。在水利工程发展的今天,工程的现代化预警系统不断加强,管理技术向着自动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水利工程部门需要懂水利专业技术、懂管理方法、懂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现有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引进更多复合型人才,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高素质队伍的建立,才能使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诸多问题得到解决。

3结语

篇5

1.权责不清,管理粗放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资金由中央、省级、市(州)县共同筹措。以中央、省级筹措资金为主,占工程概算总投资的68.68%以上,即726.67亿元,其中436亿元需由省水司融资解决。省水司经省人民政府及省水利厅授权,一是负责中央及省级资本金的投资、省级融资;二是对中央及省级投资形成的资产进行管理。目前已投入运行的工程均由项目法人单位暂行运营管理职责。项目法人单位由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组建,有的为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下级单位,有的为地方新成立的水司。一些项目确权工作进展缓慢,新的运营管理机构一直未组建,现有的运管单位对自身管理权限、资产权益分配、收益分配以及如何组建新运营管理单位、新运营管理单位性质、职责不清晰,因而想法各异,粗放管理。此外,现有运管单位多为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没有按照企业模式运营管理。

2.供水产品单一,水价机制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目前,有供水功能的运管单位供水较单一,仅仅是向当地自来水公司提供原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直接提供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商业用水等终端水。原水价格较低,各地不尽相同,在0.08~0.39元/m3之间,有的地方供水公司不按实际计量付费,仅定额支付水费。农业灌溉用水虽然有定价,在22.00~30.00元/亩(15亩=1hm2,下同)之间,但基本未计收。对目前全省供水价格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多数县市未推行阶梯水价;供水运行成本高低不一;农业灌溉用水有价无市,水费计收难度大。

二、对健全运营管理体制的思考和建议

1.明确权责,理顺机制第一,加快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资产确权工作。省水司组织各投资方加快对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资产的确权工作,并将其纳入公司管理。第二,对准公益性骨干水源工程性质细化分类。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准公益性工程进行评估,对其公益性、经营性部分进行分析比较,合理界定,细化分类,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运营管理办法。进行评估时,须考虑的问题有:普遍存在的农业灌溉水费计收困难和对经营收入的影响;农村饮水水价较低及供水量少对经营收入的影响;经营项目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等。建议以多年平均收入作为对准公益性工程细化分类的标准。在开展经营收入评估时,宜结合项目所在地近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气象、水文资料,核定多年平均降雨量、来水量,并据此计算多年平均供水量和发电量,从而评估多年平均经营收入。对准公益性工程细化分类:第一类承担公益性任务部分;第二类经营性部分,且运管单位多年平均经营收入,低于按标准核定支出的100%;第三类经营性部分,且运管单位多年平均经营收入,等于或超过按标准核定支出的100%。第三,组建运管机构,明确权责,理顺机制。根据工程具有的公益性以及供水、发电等功能,结合其多年平均收入情况,按照类别,将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分三个板块管理,分开核算。第一板块包括公益性项目及准公益性中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二板块包括经营性项目及准公益性中的第三类。对第一板块的项目,可考虑三种不同的运营管理方式:一是托管,由省水司委托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代运营管理(报经省水利厅批准);二是转交,省水司交由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统一进行管理(报经省水利厅批准);三是自营,由省水司与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会商,按投资比例组建项目运营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对第二板块的项目,按企业模式,由省水司授权其下属从事水务、能源开发经营业务的相关子公司进行管理。

2.事企分开,分类管理根据工程实际细化分类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机制,设置相应的运营管理机构,实现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的分类管理。(1)第一板块的管理省水司应组建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进行归口管理。①工程运营管理方式a.托管或转交:由省水司委托或转交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进行管理,省水司归口管理部门监管,涉及资产剥离出去的,由省水司与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会商进行资产等值置换,报经省水利厅及省人民政府批准。b.省水司自营:由省水司与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会商,按投资比例组建项目运营管理机构。该项目运营管理机构接受省水司归口管理部门的管理。②运管单位性质公益性及准公益性中的第一类,设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准公益性中的第二类,设为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其机构编制由项目所在地编办会同同级财政、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与省的相关规定共同核定;运管机构组织结构设置、人员聘用等须参照“贵州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意见”执行,并优先消化原有运管人员。③运管维修费用来源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公益性及准公益性中的第一类工程,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及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工程更新改造费用,均全部纳入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准公益性中的第二类工程,其运行管理经费、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各投资方按照投资比例分摊,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支列,不足部分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财政补贴;涉及中央、省级专项维修补助资金或工程更新改造费用补助资金,且该资金由省水司管理的,由省水司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及时足额拨付。(2)第二板块的管理①准公益性的第三类管理方式应按企业模式,由省水司授权其下属从事水务、能源开发经营业务的相关子公司进行管理。有供水功能的,由水务公司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会商具体管理事宜;有发电功能的,由能源公司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会商具体管理事宜。规模较大的,由相关子公司与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按投资比例共同组建项目运营管理公司,按公司法进行管理,该运营管理公司属相关子公司的下属控股子公司;规模较小的,可由相关子公司委托工程管理所代运行管理,负责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该类工程运管机构组织结构设置、人员聘用等,按照自愿的原则,优先消化原有运管人员。工程运管维修费用来源:该类工程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及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由各投资方按照投资比例分摊,其经营收入、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投资收益由各投资方按照投资比例分配。与经营性工程不同,此类企业必须遵循“先供水,再灌溉,后发电”的原则。若遇连年干旱等极端气候,为保供水灌溉导致无水发电,造成发电企业发电量剧减,其经营收入已无法维持本企业正常运转时,应积极探索、寻求政府补贴机制予以补贴。②经营性工程的管理方式应按企业模式,由省水司授权其下属从事水务、能源开发经营业务的相关子公司进行管理。有供水功能的,由水务公司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会商具体管理事宜;有发电功能的,由能源公司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会商具体管理事宜。规模较大的,由相关子公司与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按投资比例共同组建项目运营管理公司,按公司法进行管理,该运营管理公司属相关子公司的下属控股子公司;规模较小的,可由相关子公司委托工程管理所代运行管理,负责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其运管机构组织结构设置、人员聘用等,按照自愿的原则,优先消化原有运管人员。工程运管维修费用来源:工程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及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由各投资方按照投资比例分摊。其经营收入、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投资收益由各投资方按照投资比例分配。

3.推行管养分离第一板块:运管机构组织结构设置、人员定岗,只考虑运营管理人员,不设维修养护人员。工程的维修养护、更新改造等业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招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化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承担。第二板块:运管机构组织结构设置、人员定岗,除考虑运营管理人员,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少量维修养护人员。若自身完成不了的大修、更新改造等业务可通过招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化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承担。

4.实现产品多元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随着贵州省“五个100工程”的快速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农灌用水迎来了新的市场机遇,也为运营管理单位提供了适宜的发展空间。从事供水的运营管理机构,应找准市场切入点,依托省水司的平台优势,拓宽经营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发展为集提供原水、农灌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的多种经营单位;对水质特别优良的,还可进行桶装水、瓶装水开发经营,实现产品多元化,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省水司的平台优势,把城乡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回用水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化、系统化管理,不断创新和完善水务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开展水务一体化工作。

篇6

1.1供水工程经济效益不理想

由于农村的供水工程缺少良好的运营策略以及完善的运营机构,导致供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并不好,甚至一些地区还会出现亏损的现象,导致整个负责单位出现负债,严重影响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一些农村的供水工程并不能够保障供水的质量,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影响供水工作的发展。尽管供水工程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措施,但是大多数的工程缺乏相应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电价优惠,很多供水单位由于经济损失不得不暂停供水工作,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1.2供水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

由于农村地区村庄分布相对散落,一定程度上给供水工程的实施造成了困难,如果建了众多的供水网点将会增加一定的经济成本,但是如果供水网点设计不合理,将会对供水工作造成困难。当前农村供水工程的实施缺少相对完善的规划,一般一个工程的使用年限为10年,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供水工程为15年,这就会造成大多数的供水工程寿命时间相对较短,在工程的最后阶段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主要是供水工程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导致的。

2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理的建议

随着民生问题的逐渐增加,国家逐渐实施一系列政策改善民生问题,农村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众多的支撑。近年来我国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以及解决农村地区的用水问题,逐渐实行供水工程,提高农村居民的用水质量。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供水工程缺乏相对完善的运营管理规范,导致供水工程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用水问题。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供水工程的规划和运营管理,保障供水工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1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合理规划

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位置,村落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状况,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提高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水平。农村供水工程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饮水质量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合理规划不仅仅是当前供水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样也是节省资金,避免不必要损失的重要措施。

2.2建立相对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

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包括水资源的供给,污水的处理等工作,供水工程需要保障整个供水资源的质量,维护农民的生命健康。在供水工程管理中建立相对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供水工作的运营管理,避免供水工程中出现的水质不符合规范,以及供水不及时情况,保障供水工程的顺利运营。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供水工程监管工作,一旦出现水质不合格的情况将停止供水进行整治,保障供水质量。在供水工程的管理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是整个水资源的利用者,应该尽量满足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供水工程管理单位需要引进一些专业的运营管理人员,对供水工作进行管理,通过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供水工程的管理水平,保障整个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支持

由于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并不十分完善,一些供水单位的经营并不十分顺利,一些单位甚至出现了亏损现象,导致一些供水单位直接破产。农村供水工程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维护整个农村地区的水资源质量,保障农民生命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供水工程运营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增加对这些供水单位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减免这些单位的税收,或者是对这些单位进行电价调整保障供水单位的经济利益,更好地促进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质量。另外对于供水单位的水质要进行相对严格的管理,政府应该安排专业的人员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查,一旦出现水质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将对这些企业进行严惩,保障农民的用水安全。

3结语

篇7

关键词: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

由于受到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我国城乡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权重比例存在较大程度的失衡现象,特别是在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上,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一项基本的民生问题,是政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更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民身心健康的根本前提。饮水安全工程做不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也就难以顺利开展,我们应意识到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不是某个地区所面临的个别的、暂时性的问题,而是在全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长期性问题,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有赖于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与建设,还需要依靠一个有组织的、系统的、可持续的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和机制的建立。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内容

鉴于我国农村地区分布范围广泛,分布跨度大,地区与地区、村落与村落之间的水资源分布基本面差异性强的特点,我国整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①根据当地水资源分布的基本情况,制定水质、水压标准,确定各个阶段、季度的用水量,选择合适的水源并建立相应的保护和节约用水措施;②选择适当的供水模式,针对性的设计饮水工程的流程环节和水处理工艺,以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保证农村居民的安全饮用水;③选择适当的水处理设备,以及有利于净化当地水质的助凝剂、混凝剂,在选择中要注意对工程的成本控制;④加强饮水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模式,努力完善农村地区饮水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立水厂自动化的供水系统以及对水厂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的运行管理模式。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类型和现在的状况

2.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类型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主要有以下的两种:①集中式的供水工程,这种供水工程以乡、镇以及多数的村为一个整体建设的。②分散形式的供水的工程,这种工程比较的小,只是以单户或多户为单位进行建设的

2.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现状

2.2.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乡镇和新农村的发展状况

乡镇和新农村一般经济发展状况都比较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人们对于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是有追求的,对于饮水的安全问题是高度关注的,同时在乡镇和新农村,这种集中式的供水工程都有较大的规模,并且大多有十分完备的净水手段和技术,在乡镇和新农村的水大多数能够达到国家安全用水标准,而且有较为先进的饮水资源管理机制和技术。能够做到安全饮水。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小小的问题,例如说,这些净水工程企业的收益一般不是很高,他们的收益过低,导致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对于饮水资源的管理力度也会降低,这会间接导致饮水质量的大大的降低。这些是因为乡镇和新农村缺少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2.2.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单个村的发展状况

因为单个村的人员比较少,村里的经济收益也不是很好,这些农村一般主要使用的是井水这样的饮水资源,那些分散式的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不是很大,同时也缺乏较为先进的净水技术,水质一般不是很高,而且饮水资源缺乏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对于饮水资源的长期发展是不利。

2.2.3总结上面两个发展现状

虽然乡镇和新农村的供水安全工程的发展趋势非常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这些管理问题需要我们去高度关注并且解决。而分散式的供水工程的问题更加的严重,不仅仅是管理上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技术上的缺乏。我们要不断的发展先进的净水技术,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3.1没有有效的管理思想,同时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要使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对于供水工程的有效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调查可以得出,现在的对供水工程的管理意识还是非常的薄弱,可能有的在做表面上的功夫,但是却没有具体的操作,对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置之不管。

3.2没有大力的宣传饮水安全工作,使得群众的参与度大大的降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饮水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现在的饮水安全工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与饮水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有关,这使得群众的安全饮水意识以及对于饮水工程的积极关注度大大的降低。使得人们对于安全用水的认识发生了曲解,有的地方的人们认为看上去干净的水就是安全的可以饮用的水(尤其是那些老人),他们认为饮用自来水不仅要花费钱财,同时有时候会停水,还没有自己的井水好用这样会使得已经建好自来水没有人使用。

3.3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机构的职权不明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机构在供水工程建设的时候没有明确它的职权,可能会导致对于供水的管理不够,这就会大大的降低饮用水的质量,同时有的地方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于安全供水来说有不良的影响。

3.4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来说存在着资金的短缺问题

由于在有些农村地区他们的经济发展不是很好,建设的供水工程的效益不能正常发挥,这样就导致了供水系统不能长久运行下去,对于这些地区的人们安全饮水是非常不利的。

3.5农村安全供水工程的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健全的制度支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供水的要求质量很高,但是安全饮用水工程是在近些年的时候才逐渐的发展起来的,因此并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支撑,同时也缺乏一些专业的人才作为管理饮用水资源的人存在,导致在供水系统发生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供水系统的安全使用有不良的影响。

3.6水质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对于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而言,水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对于水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在有些农村地区,当地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是很高,垃圾随处乱扔,导致对水源造成污染,而且这些污染是长久的,大大的降低了水源的质量,如以前的井水可以不用烧开就可以喝的,并且是甘甜无比的,但是现在的污染使得这样干净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而安全供水工程的建设要依靠的就是干净的水源地,缺少干净的水源地对于安全供水工程的建设的影响非常的大。

4关于改善水质的建议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就是水,因此如何安全用水和安全用水工程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水源,保护饮水资源对于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而这里主要的是从三方面来讲:水源地的人、政府、供水部门。

4.1对水源地的人的要求

对于水源地的人来说主要是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可以不到处扔垃圾,这会大大的降低水源地的污染,而且在农村地区,要少用化肥,适量的使用自然肥,减少农药对于水源的污染。

4.2对于供水企业的要求

对于供水企业而言,对他们的建议主要是加强技术发展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这里的技术主要是指净水技术,只有好的净水技术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的质量,改善百姓用水质量,同时也要减少供水工程中对于水源的污染。

4.3对于政府的要求

对于政府而言,其本身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主要起监督治理的作用,加大打击污染水资源的行为(这里主要指的是那些大型的污染企业),因为污染度高,要加大打击力度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农村水资源保护的财政投入,环保也是有需要物质支持的。

4.4总结上述三个

只有三位一体才能更好改善水资源质量,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这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只能做到治标而不治本,对于饮水的长久安全使用是不利的。

5案例分析

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保障,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十一五”规划期间,在西部某地区,地处深丘区,水资源相对较丰富,某镇地方政府对水源保护方面未引起重视,将辖区内海拔较高、水质较好的某小(2)型水库承包给私人进行肥水养鱼,经过几年的养殖,将原本清澈的水库水污染成水库以外几百米都能闻到的臭水凼。“十二五”规划全面普及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该政府想在该水库下游规划建设一个农村集中供水站,取上游承包养殖水库的水,但因水源水质原因,规划不能通过,该镇政府考虑民生问题,将已承包多年的养殖合同单方中止,并支付了高额的违约金,使已污染严重的水库水还为清水,下游的村级集中供水站也顺利建成,组建了专业的供水管理机构,该供水站建成后基本能覆盖全镇80%的农村居民用水,使该镇的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同时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说明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个好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工程。

6结束语

随着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资金、技术等投入方面势必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然而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们要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的项目工程来考虑,要把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建设后的运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为我国农村地区营造一个可持续的安全饮水环境。

作者:代思容 单位:泸州市纳溪区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王金枝.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绩效考核研究[D].宁夏大学,2014.

[2]周青.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资源利用社会问题南水北调

在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缺水城市,地下水往往严重超采,地下水每年都在速度地下降。然而,每当汛期下暴雨的时候,市区许多街道都会形成积水,行人无法通行,汽车也经常陷入其中。一方面,路面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去,一方面,地下水一天天在下降,怎样利用这些雨水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将立足**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关于雨水的利用。

一、对雨水的观念转变

在城市解决暴雨内涝问题时,从前至现基本上一直采取以疏为主的措施,对如何蓄住天上水考虑的很少,或根本不考虑,老城改造如此、新区建设亦如此。针对这一问题,把如何蓄住天上放到了突出位置。在城市解决暴雨内涝问题时,如果变疏为蓄,就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来满足室内冲洗、户外用水、绿化用水等,节水效果将非常明显,水资源紧张状况也可以得到缓解。从源头截蓄大量的雨水,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应用与方法

城市雨水利用设计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很多方面,如机关企业、住宅小区、道路两边、停车场、城市广场和现有坑塘都可以进行这种设计。

(一)以机关企业、住宅小区为例

(二)在停车场、城市广场内

(三)在道路两侧绿化带内

(四)在现有坑塘周边修建多个过滤池,以收集不同方向的雨水。以人民公园人工湖和西营坑为例。

(五)在老城改造、新区建设时,把大型雨水控制系统工程列入规划内。

(六)以长藤结瓜的形式做好系统工程。把机关企业、住宅小区、道路两边、停车场、城市广场和现有坑塘的节水工程作为单元工程,用现有的排水主管道尽可能的把各单元工程都串联起来。这样,如果遇到特大暴雨,各单元工程不能消化的多余雨水也能及时排出。

三、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关实验资料表明:通过城市雨水利用设计,一般可以节约用水30%,有望达到45%,同时还可以相应地减少每户供水开发成本约900元左右。**市区人口70万左右,约20万户,以此推算,可相应减少供水开发成本1.8亿元;以2007年来说,**市生活用水1.3032亿立方米,可节约用水0.39亿立方米左右,按市价2.25元计算,用水户最少节约水费0.87亿元。

四、对雨水利用观念内涵的延伸

(一)城乡供水一体化是雨水利用的另一途径

水库的蓄水主要来自泉水和雨水两部分。目前,据有关资料统计:**市境内的彰武水库年平均供水量为2.5亿m3,工农业用水为1.15亿m3;河南、河北交界处的岳城水库每年分水量为2.54亿m3,实际供水量为0.12亿m3。资料显示:两库尚有3.7亿m3的水得不到充分利用,这里面当然也包括相当量的雨水。

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的建设发展,是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解决城市地下水持续下降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随着地下水的持续下降、水价上调以及生活、生产节约用水带来用水量的减少,在一定时期内必将加大城市供水企业的开采成本和净化成本,最终导致企业亏损。

2.更主要的是随着地下水的持续下降,必将带来地面沉降的问题,造成社会公众财产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3.跨区域调水的职责以及地表水管理(水库)属于水利部门,当问题产生时,且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时,城建部门与水利部门最终会坐到一起,协调解决。

如果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使两库的供水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市的地下水开采将每年减少3.7亿m3,是**市年取水总量的1.4倍;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二)现有的引水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其供水能力

目前,**市已建成的引水工程有两项,一是以岳城水库为水源的五水厂引水工程,一是以彰武水库为水源的环城河引水工程,归口单位属于**市水利部门。市区现有的五个水厂,归口单位属于**市城建部门。除第五水厂外,其它四个水厂都是以地下水为水源,进行着无节制的开采。第五水厂的供水水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岳城水库,一是地下水。虽然如此,五水厂引水工程仍不能达到满负荷运行。因为五水厂如引用岳城水库的水,会加大购水成本和净化成本,企业利润也会相应地减少;为了降低供水成本,五水厂并未完全利用这部分水源,而是采用开采供水成本低的地下水。这样虽然降低了部分供水成本,但是却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目前,五水厂引水工程供水量仅占五水厂供水量的25%,其供水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是设计能力的三分之一。

(三)治水思路应提升到法制层面

目前,**市水利局提出了治水思路是:用足境外配额水,设法蓄住天上水,尽量拦住过境水,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提高标准抗洪水,水土保持涵养水,处理利用污染水,关键措施搞节水。把如何蓄住天上水放到了突出位置。但目前情况的是,这只是水利部门提出的治水指导思想,对其它部门行业基本上起不到约束作用。如果把整个治水思路,从指导性文件提升到以政府提案的形式,报人大讨论批准后,成为地方条例、法规,使节水工程的实施具有强制性,那么将大大提高其可操作性。例如,将报批的生活小区或其他建设工程项目,同时必须到市节水办审批,看其设计是否具有节水设施,设计的节水设施是否合理,经过节水办审批的工程项目方可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