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47: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板式转换层,叠合法,控制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的综合性需要,底部采用大开间框架结构、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等形式被大量采用,而这一转换一般在4~6层高空进行,故在转换层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坚固可靠的模板支撑体系,还要对厚板浇筑时混凝土可能产生的温度裂缝进行控制,而采用叠合法施工技术,不但能避免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还能大大减少钢管、扣件等周转材料的投入量。
1.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地下停车库、1~3层商场、屋顶别墅、小高层公寓组成,地下一层、地上为十二层,总建筑面积l18846m2,其中1~3层商场,4~12层小高层,4~5层部分为别墅。结构类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本工程由于四层以上建筑功能改变,在四层楼面处设有1.35m厚的钢筋混凝土厚板转换层,转换层设有暗梁,共分布成18个区块,面积共约9489 m3,C40砼用量约13018m3:转换层钢筋总用量约4280t。
2.施工特点分析
2.1厚板转换层厚度大,含钢量大(达5KN/m2),其总施工荷载达50KN/m2以上,若采用常规模板支撑体系,厚板以下各楼层模板及支撑脚手架均不能拆除,并需加强处理。
2.2若厚板一次性浇筑,混凝土内外温差将达280C,混凝土表面须采用有效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厚板温度裂缝的产生。
2.3采用叠合法施工,可大大减少钢管、扣件的一次投入量。免费论文参考网。
3.工艺原理
3.1分层浇筑厚度的确定
根据混凝土厚板内水平剪应力中部大两端小的分布曲线;先浇筑1/3厚度,等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时,再进行浇筑上部混凝土。这样可以有效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同时下层混凝土可作为上层混凝土的支承模板。
3.2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厚板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按两步考虑,第一,先按1/3厚混凝土板、钢筋自重及施工荷载进行计算设计,第二,浇筑第二次混凝土时,验算第一次浇筑的1/3厚板的承载能力情况。
3.3承重架支撑体系设计
第一次混凝土浇筑时,厚板中的暗梁钢筋已经全部绑扎完毕,只剩厚板面筋没绑扎,故在计算支撑时,需考虑整体钢筋的重量。
4.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转换层支撑体系及模板安装→暗梁、板底钢筋绑扎→浇筑第一次砼(局部设置剪力筋) →处理施工缝→养护(约10天) →绑扎板面钢筋→第二次砼浇筑→养护。免费论文参考网。
5.操作要点
5.1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
根据计算,立杆间距选为600×600mm,转换层支模架立杆原则上采用整根钢管,立管顶部扣件卡住水平钢管作为大搁栅,大搁栅上设间距300mm的80mm×100mm木方小搁栅上面铺18厚九夹板。立管底部垫100×100×10基座钢板,以增大传荷面积。所有立杆均弹线分格支撑,同时每根立杆均要放到楼面上,不准搭接,所有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竖直度不应大于1/200。
(I)支撑体系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必须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2)支撑体系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从顶层开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3)剪刀撑的构造:剪刀撑斜杆倾角,可由400~600多道剪刀撑连续设置,不留距离。(4)大搁栅选用:大搁栅采用φ48壁厚3.5mm钢管,与立杆用双扣件连接,大搁栅要求水平。(5)小搁栅选用:小搁栅选用80mm×100mm木方,竖放在大搁栅上,问距300mm.(6)建筑面板:选用18厚九夹板,九夹板与小搁栅连接是用铁钉固定。(7)侧模用亦用同规格九夹板,用φ12螺杆对接拉紧,间距@600mm,侧小楞用80×100mm木方,间距200mm,大楞用2根φ48钢管,间距@450mm,螺栓与厚板中的暗梁钢筋焊接在一起,外面用螺帽拧紧固定,并设斜撑钢管。
5.2钢筋工程施工
本厚板转换层钢筋混凝土中用钢量大,会造成施工非常困难,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1)根据结构图确定的钢筋用量,由于用量较大,叫技术员利用电脑,按照钢筋实际规格、间距大小按比例排放。(2)确定钢筋绑扎先后步骤:分层铺设暗粱下部纵向钢筋→铺放板底双层双向钢筋→搭钢管支架→分层挂吊、暗粱上部纵向钢筋→套箍筋→穿腰筋→绑扎、固定→暗梁就位→铺放板面双层双向钢簸(第一次砼浇后进行)。(3)根据设计要求,直径大于φ20的钢筋均采用等强直螺纹连接。(4)钢筋绑扎时,安装预埋应及时跟上,不然拖后,钢筋太密安装无法施工,同时,要求安装提前与钢筋工联系有关事项。(5)钢筋施工的其他技术均采用常规做法。
5.3混凝土施工
对厚板混凝士浇筑需从以下各方面来控制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免费论文参考网。
5.3.1混凝土原材选择
(1)罐装水泥要存放一周以上,既保证质量又降低入机搅拌时的温度。(2)骨料:选用粒径5~25mm的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砂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中、粗砂,含泥量小于2%。(3)粉煤灰:采用Ⅱ级灰。(4)外加剂:采用TA-202型高效泵送剂,该产品缓凝效果好,常温下初凝时间可延长2~6小时,适宜生产C30以上泵送混凝土。
5.3.2混凝土的布料与浇筑
(1)混凝土浇筑采用二台固定泵,混凝土泵送管按照混凝土浇筑方向先远后近布置,输送混凝土的水平管、转向接头、布料口支座通道应架空设置。(2)转换层厚板混凝土浇捣前先将柱、墙等竖向结构的混凝土浇筑至板底,转换层厚板混凝土施工以水平施工缝分二个流水施工段组织浇筑,每个流水施工段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厚度为450mm,第二次浇筑厚度为900mm,第一次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预留同条件试块送检试压,混凝土强度达到90%时,能承担第二次混凝土的荷载时,再进行第二次混凝土的浇筑。
5.3.3混凝土的养护
每次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在12小时内,需进行24小时不间断湿养护。表面覆盖2层麻袋同时浇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5.3.4水平施工缝顶留及处理
厚板转换层第一次施工厚度为1/3板厚,祷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钢刷拉毛混凝土,表面达成粗糙毛面,对于暗梁处不易拉毛的部位可用φ14钢筋划出粗糙毛面。
6.结束语
6.1厚板转换层采用叠合法施工,不会产生温度裂缝,对混凝土抗裂性能要求较低。
6.2高空转换层厚板叠合法施工技术,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而且能大大减少周转材料的投入量,本工程若按常规方法,模板支撑体系立杆间距需为450×450mm,而采用本法,仅支撑体系立杆可省近80%:况且若采用常规方法,转换层以下楼面加固层数达4层,而采用本法仅需加固2层即可。
6.3结合工程实际混凝土按区块浇筑,可减少对总体工期的影响。
6.4若第一次混凝土浇厚度需要较大,超过总厚度的1/3时,宜设置剪力筋,即在浇筑砼过程中按一定间距插入长约60cm的螺纹钢筋,呈梅花状布置。
6.5减少投入近2500t钢管及相应扣件等周转材料,直接经济效益约48万元,技术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文红.对高层混凝土结构1.6m厚板式转换层叠合法施工的研究.四川建材,2009,35(3).
[2]蒋海波.转换层厚板叠合浇筑施工分析.四川建筑,2009,06.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的加剧,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厚板转换层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施工技术与高层建筑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厚板转换层的施工中,现代预应力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预应力技术是建筑行业的新技术,适宜在厚板转换层这种受力结构复杂、跨度大、挠度控制等问题突出的结构中应用,因此,探讨现代预应力技术在厚板转换层中的应用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1、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形式
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呈现出一种多功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下部大空间、上部小开间的商用高层建筑就一定要设置好转换层,只有设置好转换层才能够承受上部框架的重量,转换层的结构较为复杂,包括空腹析架式结构、梁式结构、板式结构、空腹析架式结构等等。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转换层,主要以使用梁式结构居多,据统计,使用梁式结构的转换层占到了整个建筑比例中的80%以上,在这种结构中,一般使用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劲性钢筋混凝土等组合结构的形式进行施工,其中,钢筋混凝土的使用比例最高,转换梁的结构主要以钢和混凝土组合施工的形式进行,这种组合形式也将会成为未来高层建筑业的施工模式之一。
2、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式
2.1高层建筑结构厚板转换层施工流程
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的施工流程一般按照测量放线、转换层模板安装、板底以及暗梁钢筋的绑扎、首次混凝土施工、施工缝隙的养护、版面钢筋的绑扎、二次混凝土施工、养护的流程来进行。
2.2转换层模板支撑的施工方式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常常使用一次性模板、荷载传递法支模、叠合浇筑法支模、埋设型钢法支模施工方式,下面就对这几种方式进行简要介绍:
2.2.1一次性支模施工方式
使用一次性支模进行施工,需要从转换层的底部上底层地面或者地下室的地板衍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模板支撑材料,一般情况下,一次性支模施工方式适宜施工现场可用支撑性材料多,转换层位置相对较低的施工情况。
2.2.2荷载传递支模施工方式
荷载传递支模施工方式主要将施工荷载以及转换梁自重通过支撑系统传递到高层建筑的层板之中,支撑楼板的设置数量应该根据图纸的要求来进行,此外,还可以将转换层支撑柱传力利用起来,通过梁下排列体系将作用力传递到高层建筑的楼板中。
2.2.3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方式
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方式主要使用叠合梁的施工原理将高层建筑的转化量分成两次到三次进行浇筑施工,一般支撑系统只能够承受第一层施工载荷和混凝土的自重,在使用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方式进行施工时,要做好叠面层的处理工作。
2.2.4埋设型钢法支模施工方式
埋设型钢法支模施工方式需要在高层建筑的转换梁之中埋设好钢析架,并将埋设好的钢析架与模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以便承受施工的荷载以及整个大梁的自重,对于大梁使用一次性浇筑成型的施工方式,对于转换梁的施工一般使用钢骨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上层和下层的在同一个施工位置,对于转换结构的下层可以使用埋设型钢法支模的方式进行施工,施工完成之后,做好承载力的验算工作。
2.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方式
2.3.1做好混凝土配比的控制工作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转换层厚板的厚度较大,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一般使用分层浇筑的施工模式,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时,要控制好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施工方式,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二层和三层的水化热程度较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改原材料的配比,一般可以在原材料中添加粉煤灰、矿渣以及高效减水剂,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小水化热程度。
2.3.2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在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要意识到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要满足高层建筑的整体性施工要求,在浇筑过程中,要从转换板的中心位置逐渐向两侧的浇筑线路进行,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两侧浇筑速度的一致性,保证脚手架可以受力均匀,防止侧移情况的发生。在浇筑中要慎重的使用振捣器,防止由于选择和使用不当导致混凝土后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的初凝前的一到两个小时用长刮尺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在施工滚筒进行碾压,减少裂缝的产生。
2.3.3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的重要方法,在目前,对混凝土施工后期的养护方式主要是蓄热保温法内降外保法两种,在使用蓄热保温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要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之前做好保湿工作,在内部温度降低前做好保温工作。内降外保法就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埋设循环管,利用循环管的冷却作用降低内部的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一般在使用内降外保法进行养护前,要对混凝土的表面洒水,在进行后期的蓄水养护工作。
2.4做好钢筋施工的控制工作
2.4.1控制好钢筋的安装顺序
在进行钢筋施工时,要确定好钢筋的尺寸和钢筋绑扎的顺序,与图纸进行详细的核对,方可进行后续的安装,一般情况下,钢筋的安装顺序从建筑物分层暗梁下部、板底、钢管支架、纵向钢筋、套箍筋、穿腰筋、固定、暗梁控制、板面双层钢筋铺设的顺序来进行。
2.4.2做好钢筋的连接控制工作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主要使用钢筋闪光对焊、套筒冷挤压、锥螺纹连接以及电渣压力焊的连接方式进行钢筋连接,连接方式的选择主要由钢筋的尺寸、直径和型号来决定,对于直径在28mm以上的钢筋可以使用锥螺纹连接和套筒冷挤压的连接方式进行,对于直径在25mm以下的钢筋,可以使用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的方式进行连接。
2.4.3做好钢筋的绑扎工作
钢筋的绑扎包括钢筋支撑架和钢筋连接的绑扎两个内容,在钢筋成型后的绑扎过程中,由于钢筋的长度较长,在绑扎时要搭设好相关的支撑架,使用闪光对焊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对于钢筋连接的绑扎,要按照钢筋的顺序来进行,在钢筋的下部,要放置好分隔筋,按照顺序一一进行绑扎,直到左右的钢筋绑扎完成,对于钢筋的上部位置,也要按照同样的顺序来进行,直至所有的钢筋绑扎完成。
3、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市建设同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中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厚板转换层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施工技术与高层建筑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转换层是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施工基础,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
[l]李坚新.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期刊论文],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28
[2]周青松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期刊论文],民营科技,2011(07)20
【论文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竞争也显得尤为激烈。认真组织、精心施工的更高要求,也是新时期项目组织者的具备条件。本文主要在分析施工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和相关要求。高层建筑施工具有施工技术综合、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巨大等特点,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就此谈了谈自己的观点,可供参考与借鉴。
一、前言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及其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只有结合具体工程的具体要求,认真贯彻相关法规、条例的要求,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满足人们对外形美观、结构合理、布局自然、安全性高和低成本高环保的建筑要求。
二、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与研究
1、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一般多层住宅每栋平均工期在 10 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 2 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2、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2; 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5 ( 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 ,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 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 20 m 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 1. 5 万平方米。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4、施工技术要求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构成,而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其次是装饰、消防、防水、设备等要求较高。平面类型的多样化、立面造型的个性化、立面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消防设施要求高,深基础、地下室、墙面、屋面、厨房、卫生间的防水,甚至管道冷凝水的处理,都比多层建筑要求高; 高层建筑的设备繁多,高级装修装饰多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三、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1、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 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转贴于
2、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 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 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 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3、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 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 60 ~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 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 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 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 ~1 000 mm 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论文关键词:钢结构,吊装,施工
钢结构具有综合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基础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等一系列优点。而在机械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诸多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都出现了大体量钢结构构件的吊装。另外,钢结构吊装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及措施要求。本文以广州某超高层建筑为背景,对该项目中的钢结构吊装施工过程进行论述,为该技术方法的推广及改良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广州市某超高层在建工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商住两用楼,总建筑面积约18.6万平方米,由地下室、裙楼、四座塔楼三部分组成。其中地下室3层,负三层高3.9m,负二层高4.2m,负一层高4.5m,每层建筑面积为11567m;裙楼首层、五层高6m,二至四层高5m,一至五层建筑面积分别是:7288m(架空316m)、6592m、6553m、6287m;770m(架空2324m),第五层为钢结构转换层;4座塔楼,其中A1、A2两栋为45层的高级公寓,A3、A4两栋为42层的豪华住宅,建筑物最高处为163.6m,结构平面布局如图1所示。
图1结构平面布局图
本工程钢结构构件的分布情况为:结构负三层底板至裙楼第五层每层钢管柱(直径1200mm、管壁厚度25mm)共32条,其中A1、A2栋区内每层各7条,A3、A4栋区内每层各9条;第五层劲性钢骨砼柱共116条,其中A1、A2栋区内各有31条,A3、A4栋区内各有27条;转换层中钢骨劲性砼梁共142条,其中A1、A2栋区内各有37条;A3、A4栋区内各有34条。由此可见,本工程钢结构吊装工程量是相当大的。另外,由于本工区位于广州市区繁华的珠江新城E3地段,现场施工用地有限,工期紧凑,因此,钢结构吊装施工是本工程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2施工策划及准备
2.1施工策划
(一)将钢结构吊装施工分为三个阶段:a)地下室负三层底板至负一层;b)裙楼一层至四层;c)转换层。
(二)各层钢结构构件最大重量(尺寸)情况如表1所示。
表1钢构件细目
名称
重量
(t)
长度
(m)
地下室钢管柱基础节
2.02
1.2
负三层钢管柱
2.85
3.7
负二层钢管柱
3.21
4.2
负一层钢管柱
3.42
4.5
首层钢管柱
4.54
6
二层钢管柱
3.82
5
三层钢管柱
3.82
5
四层钢管柱
3.82
5
转换层钢管柱
6.8
5
转换层钢骨柱
3.63
6
转换层劲性钢梁
【关键词】质量监测性能指标质量控制施工监管完善体制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暖通安装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施工,现场监控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严格保障暖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支架制作安装中,所用吊杆、型钢规格必须达标,所承受的管道及设备的最大荷载和防腐措施也必须满足要求;如需采用风管组成通风系统,风管安装必须平直,通过变形缝或与设备连接处时必须做软连接。只有从施工的质量管理与原材料的质量管理两方面入手,才能共同保障暖通工程施工的质量。
二.建筑工程中暖通施工的主要问题。
在暖通施工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这是由于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没有对其质量进行把关,没有进行抽检等引起的,或者是为了节省成本,而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价格低廉质量差的暖通材料,从而导致了施工质量问题,而在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较多的施工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
(1).很多施工人员在对散热器支管管道的下料量进行计算的时候不准确,导致施工后散热器的支管坡度跟标准规范中的坡度不符;
(2). 施工过程中由于供暖的管道没有实现进行调直,并且在堵管道空墙洞的时候对管道的坡度设置把握不准, 或者是由于设置管道的支架位置时,支架之间的距离以及标高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导致了管道局部拱起或者下陷,使得供暖干管的坡度变小或者形成了局部的反坡现象,这样子使得管道中很容易积聚一些水汽,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在施工过程中填充绝热材料时,由于填充较疏松,导致了暖通设施的不美观,同时也影响了其保温效果;
(4). 施工过程中由于测量的误差以及放置轴线时出现偏移,使得干管和立管两者的甩口位置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散热器坐标以及标高设计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在施工中,不同的支架应该区分采用,但是很多时候施工人员都会将固定以及活动的支架混用。有时由于管道灵活度低,不能随着方向的转换实现伸缩作用,容易导致管道和支架受损。如果用立管的卡子来取代横管的支架,也很容易使管道下坠。另外,如果在用料的时候,用料量偏小,则容易使支架损坏或者是变形,当严重变形下弯的时候,系统将不能正常运行;
施工过程中由于散热器和管道跟安装墙壁靠的很近,安装或者使用的时候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管道靠近墙壁的一侧以及散热器的后面经常会出现油漆涂刷不均匀或者是疏漏的情况;有时候施工中有一些空间没有明确的功能,施工人员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施工,最后导致暖通设备全部被拆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最后,很多暖通施工工程在施工之前的施工图设计中,一般只会表明主要暖通设备定位的尺寸,却没有标明各种水管以及风管的标高或者定位的尺寸,有的虽然标出了,但是由于这些施工图没有经过会审,和别的工种发生了冲突,从而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三、民用建筑地暖工程施工要点分析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1. 施工要点分析。
由于低温热水地板供热系统的经济性、环保性及舒适性,目前我国民用建筑多以采用这种供暖方式。对于此种供暖工程的施工控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进行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暖通工程施工中为减少地热向下层户和外墙的散(传)热,在地热管之下和外墙根铺垫隔热板和铝箔热反射膜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采用高热阻的挤塑板更为有利。
另外在进行卫生间地热工程时,防水层应作在地热层的上面:因担心防水层被地热所破坏,施工中有将防水层作在地热层之下者,其结果造成了卫生间的污水渗(窜)入地热层内,使防水层失效和污染扩大。因此防水层作在地热层之上为佳。在冬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由于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试压后,盘管内存的水不能泄掉,很容易因为水结冰而破坏整个加热盘管,因此试压或冲洗后,应将盘管内的水全部吹出,以防冻坏管路。
另外,在加热盘管与分水器连接处,盘管外穿波纹管,以降低加热管密集处的混凝土的膨胀裂缝和减缓加热盘管的氧化。对于地面供暖的沙浆结尾,热水管表面浇灌水泥沙浆是蓄热需要,因此强度很重要,水泥、沙子、水的比率也很重要:水的比率、均匀的沙粒规格对强度有很大影响,沙浆内不能存有气泡:因为给蓄热和强度带来影响,沙浆的结尾抹光次数(表面结尾用泥刀)很重要:因水流出和除去气泡而给表面强度带来很大影响。
2.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供暖干管设置中,如果出现坡度设置不合理,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检查:
(1). 检查施工时管道是否变弯,固定穿墙管道时未控制好坡度;
(2). 管道支架施工时没有注意标高,导致施工出现倒坡,或者支架的间距设置过大,使得管道中间部位出现下凹,形成局部反坡,使得管道内积水或存气,影响到供暖管道的正常工作。散热器支管坡度施工不合理时,应该检查管道安装是否存在测量误差,因此在施工中可以采用先安装散热器,后安装立、支管,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四.建议。
1. 实现系统合理的规划。
系统合理的规划,不仅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前提,而且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有鉴于此,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划中,就应当重视对暖通安装工程的材料设备、系统优劣以及投资计划等情况进行申报,并经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严格审批之后,才能投入施工建设,并经有关部门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 积极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项目暖通安装施工中,还应当采用分层次组织培训教育等方式,来着力提高工程建设当中各单位一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并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为暖通安装施工的良性发展储备并提供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此外,还须积极推广可操作性强的新技术和价廉物美的新设备,大力支持各项实用且效益好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及推广工作。
3. 重视工程资料的编制和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暖通安装施工中,应当逐步重视工程资料的编制和管理。诸如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等资料应当整理齐全;施工图等设计文件、施工质量验收记录、施工原材料及试件检测记录、单位工程及竣工验收报告等资料均应按照有关规定归档妥善保存。一旦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应当根据其等级进行相应的造册管理,并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各方权责,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的暖通设施投入使用之后的管理质量和安全。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不断的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体开始重视建筑工程暖通的施工质量,因此,我国必须优化暖通设施的安装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确保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还应该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准及市场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暖通安装施工管理的思路与措施,并时刻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始终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建筑工程暖通安装的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殷莹 探究建筑暖通施工技术中的要点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16期
【2】付光亚 探究建筑暖通施工技术中的要点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4期
【3】庞龙江 建筑暖通安装施工技术探究 [期刊论文] 《管理学家》 -2012年16期
【4】王萍 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探究 [期刊论文] 《华人时刊(理论研究)》 -2011年1期
【5】孔民 水暖管道穿楼板处堵洞施工技术探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2期
【6】张超 探究建筑工程中的采暖通风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工民建企业中,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工民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技术实力和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工民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不断壮大,实现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民建企业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民建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工民建行业实行的是总分包体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总包方的技术管理工作由总包全局把握,而各分包则负责细处的技术管理。这就需要在施工中,既要加强总包之间的沟通交流,又要注重各分包方之间的配合协同,同时还应平衡承包单位之间进行必要的衔接以及技术上的沟通,因此,工民建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制实质上是由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体系所确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施工单位分包和总包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渠道,经常出现技术管理各行其事的问题,从而造成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难以落实,最终导致出现原材料堆放不合理、原材料入库合格率不高等问题,造成管理成本扩大、经济损失严重,甚至致使工程质量和整体进度受到影响。
2、并不健全的工民建施工制度体系
众多的工民建企业拥有的施工技术水平不一样,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工民建业的技术标准规范的进行工程的施工,没有设立完善的针对工民建业的监管部门和管理机构以及管理制度,也没有对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技术岗位进行很好的对接,工民建企业自身也没有根据工民建施工技术的责任划分去任命职务,因此导致了某个流程无人负责或者某个环节有好几个人负责的不正常现象。有少数单位甚至不顾《工民建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不去建立施工的管理制度体系或是建立有很大缺点的施工管理制度。就算执行时严格遵守制度的要求,工程建设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的话,某些单位的一线员工没有按照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被技术培训,操作规程不完全,安全教育不规范,亦或是随意地进行违规操作,将安全因素抛之脑后,进行的都是不完全的安全技术交底。
3、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
集中表现在所谓的“重建不重管”,尤其在工民建现场及施工过程中,存在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部分施工人员不能很好地依据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经常出现为了方便而采取违章操作的情况,对于规范和规章的认识程度仅存在于墙上的标语,使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为“摆设”。技术管理缺乏细致有效的监督措施,相关规程、规范的贯彻落实情况没有岗位、也没有人去监督落实,使执行规程、规范变成走形式、走过场,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尽忠值守,操作人员不能按章操作,从而形成工程返工率高、原材料浪费、安全问题及施工进度慢等矛盾和隐患,甚至出现事故频发、工程质量下降的问题。
4、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各类资源浪费严重
现阶段我国的工民建施工人员,很多都是来自农村的低学历从业者,由于高层工民建施工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施工人员又缺乏对应的技能。施工人员仅凭从事工民建以来积累的施工技术经验来进行施工,对先进的各类机械设备的操控水平也较低,直接造成施工质量难以达到要求。这样不仅仅造成了各类材料浪费,同时由于设备、材料在存储和堆放中,容易出现质量危害,影响工程质量。
5、缺乏科学的安全系统管理
在高层工民建施工中,安全一直是排在首位的话题,各类施工企业提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看似安全已深入人心。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高空作业占据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比例,而很多高层工民建施工管理中又没有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
防护措施的检查、监督、审核不严格,导致安全措施没有进行再次确认。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疏忽,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安全人员未做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
二、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中可优化的措施
1、对于提升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效率
建立起来一套通行的、行之有效的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总包商还有分包商的实际水准,将这样的体系传播到每个下级分包商,抛弃从前那种使用简单的分包合同以求管理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培训专业人员指挥工民建施工的技术流程,工程技术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转换存在于进行工程分包的过程中,责任精确到每一个人。在工程验收前,各级工程的进行步骤中,即使是工程的后期也要将人员的调度和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放在重要位置,人员的管理和人员的储备必须要得到重视,人员的培训亦同等重要,各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建设
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制度,明确关键环节,强化具体作业指导,确保一线人员施工作业行为都有相应的准则和制度进行规范。健全技术交底制度,促使所有的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对施工对象从设计情况、工民建特点技术要求、操作注意项等方面有一个具体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科学施工。健全技术复核制度,以保证技术的准确性,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琉忽差错而造成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健全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促使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编制和实施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健全施工日记制度,通过规范施工日记,以便了解、检查和分析施工进展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果等情况。健全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管理制度,以便在业主需要及现场条件等变化的情况下,施工图能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和变更,确保准确按图施工,维护设计文件的严肃性。
3、建立长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体制
对于建立长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体制,最主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出严格的考核机制,将其工作内容与个人绩效挂钩,督促监管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进行监督和规范。同时对监管人员实施一定的培训,使其能够熟悉掌握各个施工环节中具体、规范的施工操作,以便在进行监督管理时,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保证施工过程安全、顺利,符合工民建施工的技术要求。
4、加大施工管理强度、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高层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建立施工管理体系,并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注意员工技能与素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能力,打造精品工程。
5、引进先进施工设备、改进旧设备、提高施工技术
在高层工民建施工中,传统人力操作已被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机械操作所取代,如混凝土的高抛免振动施工法和钢筋的自动加工机械处理等,通过机械设备的投入,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因人工失误操作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通过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施工技术、改造旧设备、改善旧工艺,既能节省人力,又能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
结束语
随着工民建市场的繁荣发展,工民建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对自身工民建管理进行了不断发展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工民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顶龙.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3.29.(6):241-242
[2]周安全,浅谈高层建筑水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科技风》.2013年1期
[3]张建东,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分析[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4]范俊.林程远.陈杰.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
作者简介
关键词: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特点施工技术
Abstract: A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high-rise buildings,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key link in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high-rise buildings,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stud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high-rise building technology. In view of this,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high-rise buildings, and focuses on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Keyword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large volume of high-rise buildings of concrete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P63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高层建筑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分析
较普通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如下方面的特点:一是体积相对较大,且块体相对较厚。二是混凝土结构所需连续浇筑量相对较大,且其结构对于整体性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较普通混凝土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更高。三是若混凝土的厚度大于1.5m,则必须对水平分层施工的设置进行考虑,以更好地降低水化热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四是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而言,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通常埋于地下,主要用于基础结构中,因而其所受外界环境温度改变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于抗渗方面的性能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进行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进行水化热的影响以及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等相关问题的分析
二 高层建筑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分析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基础形式通常都离不开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或承台,因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高层建筑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处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因而通常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各国的规定也各不相同,我国就高层建筑混凝土而言,在相关行业标准中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其内部与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以及外表面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都不可以超过25℃”。
三 高层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1)材料的控制技术对于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控制技术而言,其主要应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一是确保材料的质量,二是注意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质量而言,进行施工前必须先要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搅拌,以确保不同强度的建筑均可满足其要求。对于柱子混凝土来说应尽可能减少水泥、水灰的用量,同时加大石子的用量,对粉煤灰及外加剂的配合比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对于混凝土温度的控制而言,则应注意进行碎石的浇水过程中药确保温度的适宜,同时确保通风良好,这样方可实现混凝土裂缝情况的有效避免。
(2)浇筑技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而言,其需要注意浇注的种类及其浇筑方量等问题。进行浇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浇注顺序,根据核心筒墙、柱、梁、板混凝土的浇筑依次进行施工。对于墙体浇筑时应确保其厚度维持在5cm,而高度维持在45cm最佳,对于浇筑的间隔时间来说应尽量保持在2h之内。对于柱的浇筑过程而言应进行钢丝网片的设置。进行梁、板混凝土的浇筑时应注意采取相同的坡度,等到筏板凝固后再进行二次浇筑,以确保浇筑环节的质量。
(3)温测技术混凝土的温测技术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技术之一,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底板产生裂缝。混凝土温测过程中必须对其各土层的温度都进行测量,并就其温度特性分别进行分析。对于温度传输器而言,通常采用的是电阻型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时应注意测温点以及测温线的分步进行,先进行位置的选定,并进行记号的编订和定位,然后再进行温度的测量。此外,应确保测温线同钢筋之间的合理接触,以确保测量过程的精确性,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的出现。
(4)养护技术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还应对其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控制,以降低其内外温差,并满足混凝土抗力方面的相关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应进行塑料布的覆盖,并在塑料布的基础上进行防寒毡的覆盖,以做好保温保湿工作,避免混凝土的表面由于脱水而导致裂缝的产生。此外,还要注意设置隔热层,以实现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有效降低。四 结语对于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而言,必须首先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还应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来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进一步加强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这样方可确保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田金红.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
在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早期阶段,所设计建造的高层建筑大都为单一用途,例如高层住宅、高层旅馆、高层办公楼等。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后来陆续开始在高层住宅底层设置生活福利设施,并且开始大量兴建集吃、住、办公、购物、停车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尤其是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并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一大趋势。
从建筑使用功能而言,在设计中,通常将大柱网的购物商场、餐厅、娱乐设施设于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的下层部分,而将较小柱网、较小开间的住宅、公寓、旅馆、办公功能的建筑设于中、上层部分。这种建筑使用功能的特点相应决定了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不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不同的空间划分布置,相应地要求不同的结构形式,如何将它们之间通过合理地转换过渡,沿竖向组合在一起,就成为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这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设置一种称为“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来完成上下不同柱网、不同开间、不同结构形式的转换,简单地说,就是上下两层的结构不一样,必需设置一个转换层来“承上启下”。免费论文参考网。结构上的转换层概念,主要是指在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中,合理解决竖向结构的突变性转化和平面的连续性变化的结构单元体系。它在主要满足结构安全功能要求的同时,多数情况下解决一些特殊技术性建筑功能要求。比如在结构转换层空间内布置管道、设备等等。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剪力墙结构及框架一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免费论文参考网。
2.转换层的常用结构形式及对比分析
2.1 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是指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布置单向托梁(纵向或横向)或双向托梁(纵横向)或斜向托梁,以承托在本层落空的上面各层的承重柱或剪力墙。该种转换形式一般用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需要纵横向同时转换时,采用双向梁的布置。对于框筒或筒中筒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在相应楼层下做一圈转换大梁,把上部柱的荷载通过转换大梁传到下层两边的柱上。
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传力途径为墙一梁一柱(墙),传力途径清楚,转换梁具有受力性能好、工作可靠、构造简单和施工方便等优点,结构分析计算也较容易,一般用于上层为剪力墙结构,下层为框架结构的转换。免费论文参考网。
2.2 板式转换层
当上下柱网、轴线有较大错位,不便用梁式转换层时,可以采用板式转换方式。板的厚度一般很大,以形成厚板式承台转换层。它的下层柱网可以灵活布置,不必严格与上层结构对齐,但板很厚,自重很大,材料用量很多。
厚板转换层适用于上下柱网极不规则的结构,它的结构布置方便,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高层建筑多功能的要求,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板式转换层一般很厚,有时可以达到3.0mm,自重很大,在地震作用下,这样大的质量必将引起很大的水平地震作用。因此对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转换层要慎用厚板楼盖。
2.3桁架转换层
在托柱形式的梁式转换层中,当转换梁跨度很大,且承托层数较多时,由转换梁承托上部框架柱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会很大,致使转换梁的截面尺寸过大。这在设计理论上可以实现,但在实际实施中却不可行。再者,采用转换梁也不利于大型管道等设备系统的布置,不利于该转换层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此时若根据上下柱网的轴线位置设置采用桁架转换层则可巧妙的解决此问题。
桁架转换的设计和施工较复杂,但是结构受力明确,传力途径清楚,使开洞与设置管道具备条件,而且它们的位置与大小都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充分利用该转换层的建筑空间。采用桁架转换层,其钢材和混凝土的用量比采用梁式转换层要经济。
2.4斜柱转换层
斜柱转换层是一种在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的转换结构形式。它是桁架转换中最简单的一种,采用它将会解决转换层不便使用的问题,将目前巨型梁转换层仅能用作管道空间变为可有效使用的面积空间,变“死”空间为活空间,使转换层具有了更大的经济价值。
斜柱式转换层结构传力直接,可有效减小转换梁尺寸,且更易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斜柱式转换结构侧向刚度比相同条件下的梁式转换结构大,更易满足规范中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的要求,能有效地避免转换层形成结构薄弱层。斜柱式转换层弹塑性变形相对较小,可有效地避免结构在大震下,薄弱层因弹塑性变形过大而造成结构整体倒塌。
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得最广的是梁式转换,其次才是厚板转换等其他转换形式。斜柱转换克服了梁式转换和厚板转换的缺点,同时具有上述转换的优点,转换灵活,传力直接,减轻了梁所承受的剪力负担,使梁的剪压比大幅度减小。因此,无论从经济、建筑用途、还是受力模式上,斜柱转换层都是非常好的结构转换形式,是一种可在大量超高层建筑中推广采用的结构转换形式。
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3.1模板工程
转换层结构的自重大,施工荷载也大,因此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板支撑方案,以保证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实际工程中常用以下几种支撑体系:
⑴一次性支模
该支撑方式适用于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相对较低的结构体系,但此种方式支撑材料需用量很大,在材料使用上不经济。
⑵荷载传递法支模
该方法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以下多层楼板或把荷载传递给转换层下的支承柱,由支承柱把上部荷载向下传递。
⑶叠合浇筑法支模
该方法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层梁、板分多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只要考虑第一次浇筑时的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这样可减少大量下部支撑体系的负荷,节省大量的支撑钢管。
⑷埋置型钢法支模
该方法是在转换结构梁中埋设型钢,与模板连成整体,用以承载全部大梁荷载,可节省大量支撑材料。
3.2钢筋工程
⑴在钢筋绑扎前先设置好梁底钢筋保护层,可在钢板上焊钢筋作为保护层垫块,垫块长度同梁宽,垫块放好后,在模板上固定好。
⑵转换梁钢筋在梁模板支撑、梁底板安装完成后进行绑扎,绑扎钢筋一次绑扎到位,绑扎完成后检查钢筋直径和数量进行复核无误后,进行梁侧板及转换层楼板安装,安装过程中注意对成品的保护。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⑶楼板钢筋在模板安装后在模板上按设计间距纵横向量出钢筋位置,绑扎第一层网筋、第二层网筋。再按要求在两层网筋问设置马凳支撑钢筋、设置垫块。
3.3混凝土工程
⑴因转换层梁混凝土体积大,为尽量减少施工缝,采用混凝土搅拌站搅拌并一次浇筑成型,混凝土用泵进行输送;按照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搅拌,严格控制坍落度。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应制定专门的技术措施。
⑵为了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施工中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或在混凝土搅拌中掺入沸石粉,降低水泥的用量。同时为降低水泥水化热,通常要掺入外加剂。主要使用高效减水剂、缓凝剂等。
⑶大截面梁的内部温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在其内部一定部位设置测温点,便于对混凝土温差的控制,若温差大于25℃,应采取措施,通常采用蓄热保温法,内降温外保温法,蓄水养护法等。
⑷在混凝土浇筑时,在表面要留有一定的泌水坡度,同时在模板上要留排水小孔,以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⑸为能使混凝土外表面温度不至于降低过快,通常先施工转换层外围结构和墙体;夏天施工时要注意采用温度较低的水搅拌混凝土,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采用分层浇筑方法,每层浇筑厚度通常在300mm~500mm,后一层浇筑要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另外采用叠合梁施工方法可缓解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对裂缝的不利影响。
4.结语
实践证明,在转换层施工中,只要做好模板支撑体系,钢筋的定位,大体积混凝土等施工措施,转换层的施工质量一般就能得到保证,并可达到降低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