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07: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基础会计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学习的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形象直观。案例是通过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在这个情境里,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中来获得所要学习的知识。多元性是案例教学的另一个特点。由于每一个案例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所以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不必局限自己的思维来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认为准确的答案。这种多元化分析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不是传统知识灌输性的学习,而是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来找出解决方法。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进行的,教师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而且更加锻炼了思维能力。
2.有助于个性化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针对案例提出的解决方法来进行分析,从而会发现学生个体在学习上的差异,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3.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案例教学以其生动性和形象性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这种主动性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记忆。案例教学也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水平。
三、案例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
1.准备案例教学
案例的准备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所以教师要通过布置一个案例来展开案例教学。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案例:东山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有资本总额一亿元,其中发行在外的普通股7500万,一股50元,银行借贷2500万,年利率为10%。公司准备融资上一个新项目,大约要1000万,新项目投产后每年税前利润为2000万。目前有个两个融资方案,一个是按每股50元的价格增发1000万新股,一个是以12%的年利率发行债券1000万。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这个案例分析出最佳的筹资方案。对学生而言,学生在知道这个案例后,要仔细进行阅读,了解其主要内容,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分析案例。
2.小组讨论
针对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展开学习。例如针对上面这个案例,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当积极的督促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小组讨论结束后,争取组内成员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
3.班级讨论
班级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和延伸。经过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同学来陈述本小组的观点,当然,如果有的同学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单独提出,以便大家一起讨论。在这个环节中,不同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讨论,表达不同的想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进行适当地引导,保证讨论顺利地进行。
四、对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1.研究分析案例,建立案例库要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就要提前准备好案例。为了便于长久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应当建立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在建立教学案例库时,教师应当注重案例的多元化。但是在进行基础会计案例选择时,不管是教师自己设计的,或是国内的,亦或是国外的。由于不同文化环境和法律背景的不同,就会导致案例解决的方式不同,所以不应随意的选择一些国外的案例。一定要选择一些同我国会计工作相符合的一些案例,这样才能保证对案例分析的准确性。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践教学
一、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定位
大学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自学完成的,课程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课程教育目标应服从大学教育目标。目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兴趣和就业压力等因素而对会计产生不的需求。对于那些打算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讲,他们需要深入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熟知会计准则、熟练掌握会计工作技能,拥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与职业判断能力。
对于那些不打算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有什么作用、掌握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学会如何获取与使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应掌握会计信息生产能力,后者应掌握会计信息的使用能力。综合考虑大学教育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我们认为,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定位绝大部分不是专门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如审计等),而且在目前教学课时数安排有限的条件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做会计”,必然会影响“懂会计”目标的实现。
在目前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实行分层教育的情况下,只能将教学目标分成教学基本目标和教学扩展目标两部分,其中教学基本目标定位为:通过基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能联系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来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学生能联系强化内部控制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来把握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信息的 获取和会计信息的使用;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把;具有利于社会目标实现的品质。这些目标的实现是为了满足非会计人员的长短期及个人与社会需要。而将教学扩展目标定位为:通过课内外自学与教师答疑使学生掌握详细的会计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设计
会计实践教学活动根据进行实践教学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即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两种形式。根据实践中所采用的手段不同,可分为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践;根据实践的对象范围又可以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模拟实践。
(一)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即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与校外实践相比,校内实践具有许多优点。如会计模拟实习通过重塑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环境中仿佛实际置身于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通过对模拟原型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加工、提炼、简化,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会计过程的全面认识;可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地集中开展,既便于学生及时消化,又便于教师辅导和管理,且会计模拟实习成本相对较低,仿真模拟的效果也能较大程度的达到校外实践的预期目标。
当然校内实践也有一些缺点:尽管可以较好的模拟真实企业的工作内容,但是无法模仿真实企业的工作环境;学生无法融入企业文化,其社交能力无法得到较好锻炼;无法了解真实企业工作环境的多变性及工作的紧迫性。校内实践根据其实践所涉及专业知识的综合性程度可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模拟实践。
1.课程实践方案设计。课程实践是为了更好理解与掌握某门课程的相关理论与技能而进行的一种校内实践,它一般安排在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基础会计课程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掌握基本核算方法的运用,可以采用单项模拟实践和整体模拟实践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单项模拟实践。它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实践单位,一般可在每一章理论教学完成后组织本章的单项模拟实践,对于理论知识不难理解而操作性很强、很细致的章节也可以直接在本章的单项模拟中穿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即边讲解边动手。
实践内容包括:根据企业业务种类和业务量的大小、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特点及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确定企业账簿的组织方式(建账)和选择记账程序;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原始凭证的设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与入账登记;累计折旧方法选择、折旧计算表的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和生产成本计算表的编制;财产盘点报告表的编制及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含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错账更正;调整前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账项调整和调整后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其末账项结转(含转账分录的编写);报表的编制(重点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编制,对现金流量表只介绍直接分析法不讲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要求每人独立完成所有实践内容,以防止有的学生搭便车。
(2)整体模拟实践。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课之后,应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模拟实践。重点考核学生对经济业务确认条件、计量方法等知识的运用,包括:是否应该确认、什么时候确认、对哪些科目产生影响、采用什么计量属性、计量金额为多少,写出正确的会计分录。以及考核学生填制凭证、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规范化程度。从记账规范讲,体现在原始凭证的整理、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及登账的程序等是否符合要求;从算账方面讲,主要是算账技术是否达到要求,计算公式、程序是否熟悉、各合计数的准确性及账证、账账核对等;从报账方面讲,主要体现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及输出等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方法进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等。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按照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组织规定并参照现实中的某一企业模拟设立会计机构、安排会计人员(由学生担任各岗位中的会计人员,可以由几个学生共同担任一份工作)并规定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
其次,对该企业的业务进行筛选。选出没有超出基础会计知识范围的一般业务,并对其进行分类,大致按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及利润形成与分配各环节最基本业务组成有序的业务资料。要求每笔业务发生后各岗位的会计人员履行各自职责,共同完成科目设置、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设置,会计凭证的设计、填制、传递、审核、更正、保管,账簿的设置、启用、登记、对账、错账更正、期末结账,报表的编制。这一整个会计信息加工过程。在处理完以上任务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岗位轮换,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他工作的训练,并能从整体上把握发生后所有岗位人员是如何分工合作来完成相关业务处理的。
为了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应该对基础会计的考核办法进行改革。期末时要求学生必须单独通过整体模拟实践的上机考试,才能有资格参与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考试。且基础会计的综合考试成绩由实践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
2.综合模拟实践。综合模拟实践是跨若干课程的实践,因此一般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后进行,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通常是选择有代表性企业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要求实习用材料包括凭证、账表等均与实际相同,以增强真实感。
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并利用会计实务完成的会计资料信息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和审计实务模拟操作等。综合模拟试验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不同而有所不同,用于满足基本教学目标的综合模拟试验模块内容可涵盖初级会计学、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与会计信息的应用有关的课程。用于满足扩展教学目标的综合模拟试验模块内容可涵盖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大部分会计专业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不同的实践模块进行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对综合模拟实践的重视,应该给其以学分,作为必修的课外实践活动之一,学生可以多次报名参与上机考试,只要通过就可给与学分。
(二)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学生置身于现实经济生活中有机会对企业及其外部环境进行全面了解,不只是了解其专业相关的方面;可以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工作特点、工作氛围;可以深入了解各专业知识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等等。
校外实践也有许多缺点: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和保密性决定校外实践难以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只能是旁观者;由于会计资料的连续性、时间性,校外实践使学生接触不到不同账务处理环节的全面会计资料,实践中学生会被分成小组各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个别指导,只能接触单一的业务;校外实习不可以同场集中展开,不便于教师指导;成本的不断增加,可能导致实习时间缩短,实习效果不理想。
由于条件限制,只将那些打算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或财务会计之后的暑假或寒假期间安置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其它企业的财会部门进行跟班实习,详细了解会计行业有关工作的组织与特点,掌握会计行业有关工作的处理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对其它不打算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可以将基础会计的校外见习与其它专业课程的见习揉合在一起进行,只要了解企业有关会计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范围就行了。不管是见习还是实习,都要求老师预先明确有关目标与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以提高其积极性。要加强与被实习单位的意见反馈,重视对校外实践的考核。
为了弥补会计实践的不足,可以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略策,即鼓励基础会计等专业老师深入企业考察,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能更好的在教学中献身说法,拉近课堂教学与工作实务的距离,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人员给学生上实践性课程或作讲座。
参考文献
[1]赵莹,曹峥.需求多样化下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1)
[2]权英淑.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J].广西会计.2003(12)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案例教学; 学生素质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即将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我国目前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学方式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务”,“重记忆、轻理解”,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也无法在竞争激烈、淘汰率极高的社会中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针对这种情况,很多院校都作了积极的努力,探索出了不少好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中采用的,在近一个世纪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培养出了无数个高级管理人才、政治家、作家和学者。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近年来也被我国MBA教学广泛采用。而在管理会计学科则运用较少,尤其在本(专)科教学中的应用更少。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符合管理会计学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改善教学效果
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管理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可使学生自觉进入工作“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资本投资决策时运用了美国安达公司的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各抒己见,效果相当好。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目前,许多毕业生反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比如,笔者在讲授变动成本法时运用了“格兰仕成本管理”的案例;讲授责任会计时,运用了“海尔的SBU战略”,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找案例进行分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三)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条件下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工商企业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不经过认真、周密的独立思考,仅仅通过系统、规范的分析技术得到的答案是不现实的。案例教学法不是要求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或错,依据的只是个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由于案例教学法不重视能否得到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求惟一答案,不求聚合效应,从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管理会计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管理会计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剖析管理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必须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一)选取适宜的案例
案例的实质是特殊的教材,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管理会计教学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涉及各行各业,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2.适应性。所选案例应使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教师自己也能够把握。3.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4.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5.案例应具有历史的经典性和鲜明的时代性。6.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讨论。
(二)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准备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案例一旦选中,教师就要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管理会计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是评价型案例,它用来描述系统特征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何时特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一种案例是决策型案例,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企业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但更多的案例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资料以便应对。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在《学案》中,可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大概描述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搜集相关资料,撰写案例分析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讨论可分组进行,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在这一程序,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之间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进行操作,而不拘泥于权威性的评价结论。学生一方面应珍视难得的发言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我国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这两方面是非常需要锻炼的。
(四)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在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阶段。
(五)案例报告的撰写
教师要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重点是评价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同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可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案例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过是对前面已学课程的“炒冷饭”,不需教师投入过多精力;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是提倡学生参与、讨论吗?布置两道题,让他们自己准备、讨论即可,完全可以“放羊”教学。基于这些错误认识,某些院校核算案例教学工作量时就曾发生案例教学工作量被“打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应对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课时补贴,将对案例收集、整理、编写计入科研工作量;可组织全院师生进行案例教学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对评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要在案例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促使新的实用案例不断推向课堂,案例不断推陈出新。
(二)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启发式的,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很多,如,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管理会计模拟试验、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撰写小论文等。这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
(四)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自己扮演课堂的主角,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分析讨论,而是以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身份积极为学生服务,在必要时,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老师的评论要简短,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应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学生继续讨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市场环境在发生剧烈变动,管理会计的内容在不断的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使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概念得到阐述、解释,可使学生在丰富的案例里面学到实用的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将对管理会计教学的改革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 贺颖奇,陈佳俊.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中职;导学案;会计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比以往传统的方式有所改进,“教师讲,学生听”“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依旧存在,“班班通”在中职教室也成为教学辅助最重要的工具。但是如何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到底听会了多少,学生做题的思路是怎样的,一系列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设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学案在基础教育阶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引明灯,调动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从事基础会计教学中,笔者积极尝试在会计教学中引入导学案,使会计课的课堂活跃起来。
一、导学案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如果要深入写好导学案,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的难点重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挖掘教材,富有启迪性地解读教材,在集体备课中拟定出更高质量的学案。基础会计是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专业课。多年的实践教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初学基础会计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词语的认识都是非常抽象的。怎样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呢?我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引入导学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下工夫,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和学生的“学”的主动性,一般我把一堂课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检测上节学习内容阶段;第二阶段是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阶段;第三阶段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评析难点阶段;第四阶段是学生训练阶段。以“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章节为例,检测内容为会计核算方法是什么?这节内容是对会计账务流程的一个总结,为导入本节课打好基础。第二阶段就是以导学案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阶段是学生提出在自主学习中不理解的内容,先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评析,第四阶段是学生练习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入难,分为多个层次。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通过制定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学生的思维,使问题简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二、导学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方式相对传统,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不知道如何预习。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明确了预习的目标和任务,将要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具体化。学生依据导学案提高预习,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学生借助导学案,预先认知学习目标、查询相关信息、解读学习内容,并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导学案可以保障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利用,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提供物质基础。科学的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中职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上整个学习过程被科学、实效的导学案引领,学生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地自主学习,知识转化、能力提高自然蕴含其中,学生也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三、导学案为学生反馈信息提供了帮助
导学案中的反馈练习部分,教师要严格做到在课堂上完成,而且一定要认真批改,严令禁止用小组长代改。除了每月或者每周检测之类的试卷,批改结束后务必要发给学生订正,及时发现错误,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课后拓展”试题。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使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调控授课进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情况不同,讨论的方式就不同。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注重引导方式的多样性,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每节课都应时时提醒自己,注重适应学生,只有这样,“导”才会显得有声有色。中职的会计专业要为社会培养会计行业的专业性人才。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不断的释疑、讨论过程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作为教师,不管是在备课,还是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都应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提升中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改之路不仅艰辛而漫长,更是崎岖而坎坷。所以它需要我们每个教师敢于探索,勇于前行,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课改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晓霞.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18-119.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思考;实践;交流
关键词: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思考;实践;交流
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强的学科,又是联系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桥梁。在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学起来非常吃力,从而产生严重的厌学的心理,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形成了学习上的一种恶性循环,作为一名技校教师,如何去合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案例教学的作用相当重要。
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强的学科,又是联系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桥梁。在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学起来非常吃力,从而产生严重的厌学的心理,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形成了学习上的一种恶性循环,作为一名技校教师,如何去合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案例教学的作用相当重要。
一 、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思考
一 、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思考
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技校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明白,对本不难懂的案例进行反复地介绍,讨论还未展开,而案例的结论已全部知晓,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内容过于简单且无趣,更没有兴趣对其展开讨论分析,长此以往案例教学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和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思考,让学生品尝到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收获的喜悦。
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技校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明白,对本不难懂的案例进行反复地介绍,讨论还未展开,而案例的结论已全部知晓,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内容过于简单且无趣,更没有兴趣对其展开讨论分析,长此以往案例教学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和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思考,让学生品尝到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收获的喜悦。
例如在《基础会计》第四章第四节销售和利润的确认记录时,针对学生已有掌握的知识情况,设置“企业取得收入会对哪些会计要素产生影响?”如果老师直接将答案公布,让学生记住,一些悟性较高的同学可能会理解,而大部分同学还不是很清楚,如果强调死记的话,效果肯定不会好,怎么办呢?先问学生“你认为呢?”此时的课堂气氛开始热烈,有反应快的同学站起来了“收入增加当然影响到收入要素了”,老师给予肯定,大家给予鼓掌,很快又有第二、三个同学站起来:“收入多了,口袋里的钱多了,当然资产也多了”,“有收入了,可能就有利润了,当然利润要素也影响了”,“有赚钱就应该交税,也就影响负债要素了”┈┈在老师的肯定,提示、点拨之下,大家越讲越兴奋,相互之间形成讨论――争辩――提示――统一,知识在不断的被理解――巩固――深化。最后老师引导全体同学进行归纳总结,授予更系统更简单的处理方法。
例如在《基础会计》第四章第四节销售和利润的确认记录时,针对学生已有掌握的知识情况,设置“企业取得收入会对哪些会计要素产生影响?”如果老师直接将答案公布,让学生记住,一些悟性较高的同学可能会理解,而大部分同学还不是很清楚,如果强调死记的话,效果肯定不会好,怎么办呢?先问学生“你认为呢?”此时的课堂气氛开始热烈,有反应快的同学站起来了“收入增加当然影响到收入要素了”,老师给予肯定,大家给予鼓掌,很快又有第二、三个同学站起来:“收入多了,口袋里的钱多了,当然资产也多了”,“有收入了,可能就有利润了,当然利润要素也影响了”,“有赚钱就应该交税,也就影响负债要素了”┈┈在老师的肯定,提示、点拨之下,大家越讲越兴奋,相互之间形成讨论――争辩――提示――统一,知识在不断的被理解――巩固――深化。最后老师引导全体同学进行归纳总结,授予更系统更简单的处理方法。
①取得收入
①取得收入
借:应收账款(资产要素)
借:应收账款(资产要素)
预收账款(负债要素)
预收账款(负债要素)
贷:主营业务收入(收入要素)
贷:主营业务收入(收入要素)
②期末结转收入
②期末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收入要素)
借:主营业务收入(收入要素)
贷:本年利润(利润要素)
贷:本年利润(利润要素)
借:本年利润(利润要素)
借:本年利润(利润要素)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要素)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要素)
从会计分录不难看出,企业取得收入会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要素,而不会影响费用要素。
从会计分录不难看出,企业取得收入会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要素,而不会影响费用要素。
二、案例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是本书的重要章节,涉及到制造业一条龙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学习进度在每一个章节配备相应的训练内容。另一方面,《基础会计》作为一门基本技能操作综合化的课程,更要特别注重技能的训练。例如教师在讲授原始凭证时,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原始凭证,如购买商品时的交款单、销售发票、存款单、取款单、车票等,让学生对所收集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了解各种凭证的格式、内容以及填制要求,分析各种凭证具有的共性和个性,判断哪些凭证是正式发票,哪些是非正式票据,哪些可以作为记账的依据,哪些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也可以准备一些模拟凭证,而让学生按照要求,自己动手操作,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这一部分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很容易的。
第四章是本书的重要章节,涉及到制造业一条龙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学习进度在每一个章节配备相应的训练内容。另一方面,《基础会计》作为一门基本技能操作综合化的课程,更要特别注重技能的训练。例如教师在讲授原始凭证时,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原始凭证,如购买商品时的交款单、销售发票、存款单、取款单、车票等,让学生对所收集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了解各种凭证的格式、内容以及填制要求,分析各种凭证具有的共性和个性,判断哪些凭证是正式发票,哪些是非正式票据,哪些可以作为记账的依据,哪些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也可以准备一些模拟凭证,而让学生按照要求,自己动手操作,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这一部分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很容易的。
三、案例教学中要重视交流合作
三、案例教学中要重视交流合作
学习不是靠获得,而应该参与对话,参与活动。因为某些案例学生单独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就要求几个同学来进行合作,这时也是全员的互动过程,即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相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以及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等等,不但能激发学生案例探究的兴趣,改进学习态度与方法,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不是靠获得,而应该参与对话,参与活动。因为某些案例学生单独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就要求几个同学来进行合作,这时也是全员的互动过程,即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相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以及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等等,不但能激发学生案例探究的兴趣,改进学习态度与方法,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在《基础会计》第十二章介绍到会计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稽核、资本基金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收入支出核算、债权债务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核算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加深印象,此时引入案例:某企业负责登记总账和报表的会计因出国提出辞职,经理让出纳接管其工作,事后,经理业务繁忙没有跟进此事。一个月后,出纳卷款潜逃,企业损失二十多万元。案例一出,同学们反应就很大,为什么出纳兼任登记总账的会计工作会出损失这么多?老师适当引导后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充当不同的角色,演示案件是如何发生的。在此案件表演中还可以穿插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的原则和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等。学生通过互动,很快掌握了知识点。此外在平常的堂课上模拟实际会计工作, 学生在课堂上虚拟的场景中扮演会计,与其他同学扮演的其他会计或财务主管、 经办人、 客户、 银行业务员、 税收征管员或部门主管等办理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系列操作。学生可以轮换角色,以便于培养多角度观察力。除了在亲自体验中锻炼了专门的会计技能, 学生还能通过这种训练成为一个自觉的、 成熟的学习者。教师应帮助学生准备角色, 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从其担任的角色中学习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业负责登记总账和报表的会计因出国提出辞职,经理让出纳接管其工作,事后,经理业务繁忙没有跟进此事。一个月后,出纳卷款潜逃,企业损失二十多万元。案例一出,同学们反应就很大,为什么出纳兼任登记总账的会计工作会出损失这么多?老师适当引导后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充当不同的角色,演示案件是如何发生的。在此案件表演中还可以穿插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的原则和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等。学生通过互动,很快掌握了知识点。此外在平常的堂课上模拟实际会计工作, 学生在课堂上虚拟的场景中扮演会计,与其他同学扮演的其他会计或财务主管、 经办人、 客户、 银行业务员、 税收征管员或部门主管等办理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系列操作。学生可以轮换角色,以便于培养多角度观察力。除了在亲自体验中锻炼了专门的会计技能, 学生还能通过这种训练成为一个自觉的、 成熟的学习者。教师应帮助学生准备角色, 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从其担任的角色中学习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问
四、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问
会问才算会学,学习过程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问题”而是产生“新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案例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后并非事情的圆满结束,此时的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还没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怎样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究者?要引导学生置疑,也就是提问题,促进学生去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处理材料验收入库业务时,先让学生掌握正常验收入库的会计分录,后问学生:“要是验收时发现材料丢了怎么办?”学生先是一愣,一片沉默,没有明白。“有没有可能验收时发现材料不够呢?”看着教师真城的目光,有的同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而陷入沉思,片刻过后有同学问:有没有可能丢了?对,是一种可能。教师应及时肯定鼓励,得到肯定后问题越来越多:若短缺部分系供应单位少发所致,对方补货,怎么处理?若短缺部分系供应单位少发所致,对方退款,怎么处理?……此时的学生都不甘落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边提示、边肯定、边和学生探讨解决的方法,这种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远非照本宣科可及的。
会问才算会学,学习过程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问题”而是产生“新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案例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后并非事情的圆满结束,此时的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还没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怎样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究者?要引导学生置疑,也就是提问题,促进学生去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处理材料验收入库业务时,先让学生掌握正常验收入库的会计分录,后问学生:“要是验收时发现材料丢了怎么办?”学生先是一愣,一片沉默,没有明白。“有没有可能验收时发现材料不够呢?”看着教师真城的目光,有的同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而陷入沉思,片刻过后有同学问:有没有可能丢了?对,是一种可能。教师应及时肯定鼓励,得到肯定后问题越来越多:若短缺部分系供应单位少发所致,对方补货,怎么处理?若短缺部分系供应单位少发所致,对方退款,怎么处理?……此时的学生都不甘落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边提示、边肯定、边和学生探讨解决的方法,这种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远非照本宣科可及的。
案例的设计与选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案例能够使学生形成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理论解决案例中的会计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盲目,不是所有的案例教学都是好的,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的设计与选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案例能够使学生形成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理论解决案例中的会计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盲目,不是所有的案例教学都是好的,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莆田市技工学校)
关键词:案例;生活化;高职;基础会计;教学
《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其走进会计世界的钥匙,学好基础会计知识,有利于学生之后专业学习的顺利开展。但是,刚刚开始会计专业内容学习的高职学生来讲,他们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基础,对于基础会计这样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还比较畏惧。学会基础会计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其会计学习思维的完善。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会计知识学习积极性,利用生活化案例丰富高职基础会计课堂,会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更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 高职学生的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特点
第一,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兴趣整体不足。在高职阶段,《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甚至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一般来讲,学生需要在刚入学的第一个学年学习基础会计知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差,他们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数学能力较弱,自然在会计专业学习会出现理解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无形中加大了基础会计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有困难,会影响学生的会计专业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科重视力度不足。作为一门重要的会计专业理论课,基础会计课程的作用就是为学生之后的会计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基础会计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中的必考科目,只有重视并且学好基础会计课程,才能让会计专业学习更加牢固。但是,许多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基础会计学习对于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基础会计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对于生活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三,学生的思维特点。从高职学生的中考成绩来讲,这些学生大多是没考上高中的学生,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不足,思维方式有所限制,很难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快速转换自己的学习思维。因此,一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利用学习数学的方法去学习会计知识,遇到理论知识就去机械化地记忆与模仿,或者死记硬背去掌握,没有自主去构建知识体系,影响了基础会计的学习效果。
二、 生活化案例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将生活化案例引入到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开动自己的脑筋,从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生活化案例的入手,可以服务于学生基础会计知识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 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化案例
要将生活化的案例成功应用于基础会计教学活动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选择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案例,是应用其进行教学的重要前提。什么样的案例才是合适的案例呢?能够为学生理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案例才能对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活动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要重视课前的生活化案例设计过程,通过有效的设计,让生活化案例在课堂中的呈现具有意义。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会计的科目与账户的知识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科目与会计账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虽然通过课本阅读,一些学生可以了解二者的区别,但理解的深度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化的事例,给学生进行形象地描述。教师将会计账户比喻成药店时放药的抽屉,而会计科目则是那些被贴在抽屉上标明药物品种与名称的标签。
除此之外,高职基础会计课堂中所呈现的生活化案例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不是从教师的生活经验出发去选择。将新鲜的会计理论与日常生活中在案例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在讲解课本中有关于企业材料采购的知识时学生需要对采购费用的分摊问题以及会计核算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采购问题进行做好铺垫,使教学过程由简到难发展。像“李丽、王佳与赵安三位同学要去超市购物,李丽买了三包,王佳与赵安各买一包,平均每包物品的价格100元。三人一起乘坐出租车回宿舍,车费15元,那么每人应当承担多少运费呢?”用这样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利用生活化案例切入知识点
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案例,往往有助于学生理解。基础会计课本中的知识理论性较强,教师通过生活化案例的切入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理解,可以减少专业术语带给学生的理解障碍,也能让书面化的语言变得口头化起来。
比如在学习前文采购费用分配问题时,教师提出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去讨论,并给学生一段时间说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看法,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讨论点。一些学生认为这一问题十分简单,就是李丽9元,其它两人各3元。面对学生不以为然后回答,教师可以反问“为什么不是平均分配车费呢?”学生会快速给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三者买的东西重量不同。这时,就引出了新的问题,在采购费用分配时,是以重量为依据吗?在生活化案例的引导下,学生在不断的分析与讨论中深入到问题的思考里,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有利于新课内容的引入。
(三) 利用生活化案例理解解题思路
生活化案例在基础会计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会让学生的会计专业内容学习难度下降。在之前的学习之后,学生会了解基本的会计知识。在前文中提到的生活案例铺垫之后,教师给学生呈现一道标准的会计业务题目,有利于学生解题思路的明确。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去营造一个真实、形象的题目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配合或者声效的使用,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
比如,在呈现了生活案例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个这样的题目:宏大企业采购A、B两种材料,A材料100件,每件50元,买价总共5000元,增值税发票上注明进项税额850元。B材料150件,每件40元,计买价6000,增值税发票上注明进项税额1020元,运费总共1200元,让学生去分配购买A、B材料的采购费用。根据之前的生活化案例,学生的解题思路会更加明确。
总结
综上所述,生活化案例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学习兴趣,像调味品一样让会计学习变得更加乐趣。当然,教师要选择合理的生活素材,让生活化案例的引入可以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将生活化案例与高职基础会计教学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让生活化的教学成为基础会计教学的吸引点。(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吴艺娟.巧用实践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浅谈实践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3(23)
[2] 雍华平.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2010(12)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基础会计; 运用;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1- 0097- 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专业技能以及系统理论知识的人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我们职校教师在平常的实践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反映,“财务会计模拟实操”这部分的学习相当吃力。后来才发现,以前我们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过分依赖教材,致使学生也只是拥有空洞的理论,不能举一反三,导致实践中出现卡壳。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拦路虎,笔者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提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会计教学中。本文结合基础会计课程来谈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与特点
案例教学就是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用真实的、现实的、有情节和环境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具体事例教学,通过设置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一种互动的学习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带来3个大的转变:一是主体的转变,把以前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思维上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代替“聚合性思维”,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逐步解决问题;三是教学方式的改变,由以前的仅仅依靠对课本上的理论和例题的讲解转变为将理论与具体的会计事例相结合的方式讲授。
2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式的教学,只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传递,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去身临其境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
(2) 学生通过实践,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会计教材的同时,将艰深的理论知识用案例的形式进行描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真正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会计实务练习,从而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完全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3)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当尽量选取有讨论性的案例,此外,选取的案例也应模拟一些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独自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进行判断进而作出决策,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推导,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使实际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3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基础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入门的重要理论实践课,其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系统性强。大多数职校学生是初中毕业,在来学校学习之前根本没有多少会计方面的常识,所以学生很难自主地将所学过的理论与会计实践直观地联系起来,进而造成学生感性认识较差,对于所学的知识不能完全进行消化,完全只能依靠死记硬背。
例如,讲到关于债券问题的时候,笔者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同学之间有没有借出或借过别人东西?然后,给出一个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公司要运营下去,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有了大量的资金,公司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但是,一个公司,它自身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公司能够发展下去,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贷款来解决,另一方面发行企业债券,也是一条筹集资金的途径。接下来,引出债券的基本概念,以及发行债券的原则等,最后让学生对买方和卖方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讨论,而老师则在学生讨论相对成熟的时候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如当债券以不同价格发行的时候,买卖双方应该如何进行处理?从而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这种用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基础会计课程物资采购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把各种各样的概念弄混淆。所以,在讲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笔者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采取了如下的设计:
(1) 结合案例,对购入物资的成本构成、相关税金、销售折扣、不同的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等知识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于此节知识深入理解。
(2) 给出案例:A厂购进X材料花80 000元,应缴纳税金3 000元,制造成Y商品后,销售了65%后赚回了成本费12 000元。但此时突然爆发了金融危机,为了降低金融危机对工厂造成的影响(商品Y的积压会有每天500元的损失,如养护费、仓库费、工作人员的劳务费等),该公司决定采取打折销售(7天卖完)或者“买二送一”(5天卖完)等各种促销模式。但与此同时,该工厂又想最少获利20 000元,请问应该选择哪种销售模式才能在短时间里将商品Y全部售出;哪种办法获利更多?应该怎样操作?
(3) 引导学生进行有关计算,进而得出结论:物资的采购销售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具体可行的有效销售模式,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关键词:基础会计;案例教学;实施环节;策略方法
1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意义
1.1教学效果的改善
单纯的讲解书本知识,教师自己也会觉得枯燥无味,更无法让学生认真听讲.如果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案例,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实践环节的教学相结合,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解书本知识时,辅之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现场”,融入“角色”,让学生“真刀真枪”的操作实践环节,使学生从被动听课状态变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状态,督促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做到举一反三,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1.2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采用传统的教、学、练、考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所学知识脱节,无法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时,应尽量模拟企业管理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在模拟的管理场景中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3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要想使用生活案例教学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求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决策.生活案例教学法的答案不是惟一,目的在于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采用生活案例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既然是生活案例教学,就需要教师事先准备好案例资料,这些案例资料与生活密切相关,需要深入到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广泛调查研究取得资料,对资料进行科学合理地加工,并且根据实际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选择案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资料的收集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
2《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2.1准备阶段
在这个环节中,案例材料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进行相应的准备.对教师来说,要想上好课,必须充分熟悉案例,这也是教师应用案例进行教学的基本前提,在熟悉案例的同时还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向学生呈现案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学生来说,拿到案例后即可进行相应的准备:认真阅读案例内容,抓住重点资料,了解案例中所给的数据;充分理解案例,认真思考问题,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针对案例问题分析及个人观点,写下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介绍基础会计的可比性原则时,有一案例:有A、B连个投资者同时投资一商店.一个月后,A取得25,000元的收入,B取得22,500元的收入.两人的购货成本均为12,000元,为取得收入都发生宣传费用5,000元,无其他支出.月末,A把5,000元宣传费用全部作为本月费用,计算本月所得收益为8,000元(25,000—12,000一5,000);B认为5,000元宣传费用在本月及下月均可起作用,因而将它两次摊销,本月和下月分别为2,500元.故B计算本月所得收益为8,000元(22,500一12,000一2,500).从收益计算的结果看,A与B是一样的.实际上,从经营的全过程看,A显然比B要好,因为A比B多取得2,500元的收入.所以,单纯从收益结果并不能客观反映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对宣传费用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A、B两人没有采用相同的计算依据,计算出的收益结果不具有可比性,提供的会讨信息也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在会计核算中要求不同的企业要采用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只有采用了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仍以上例,如果规定发生了变化,要求宣传费用不可分期摊销,全部作为当月费用,则A的收益仍为8,000元,B的收益则变为5,500元(22,500—12,000一5,000),故得出A的收益高于B.我们说,由于采用了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所以A、B计算的收益结果具有可比性.
2.2小组讨论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案例是在实践中得来的,它只是完整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个事件,牵扯的头绪较多,所以不容易看出问题的实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可以组织学生事先进行充分讨论.首先将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进行内部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根据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分析.教师要能够在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所学知识等的基础上,合理分组,以便顺利开展小组讨论.仍以上案例,各小组经过讨论后,发现由于广告费的处理方法不同,使得计算的收益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经营过程.由此得出:可比性原则要求不同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以确保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2.3班级集中讨论
班级集中讨论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是班级智慧的集中体现.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由小组代表陈述所在小组的观点,在陈述的过程中,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相互质疑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并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教师的讲解,从而在激烈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解决案例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激发学生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适时提供各种背景资料,从而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正确方向,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积极思考,防止出现脱离主题、漫无目的的讨论.
2.4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这一环节是在小组讨论和班级集中讨论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既要对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又要恰当地分析学生的观点,同时还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3《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3.1案例呈现的策略与方法
(1)通过文字材料方式呈现.这种案例呈现的方式既简单又通用,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事先收集的文字材料形式的教学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如果案例情节复杂、篇幅过长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2)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地被运用到教学中,它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呈现案例材料时,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应逐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所需的教学课件可以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制作,更加形象直观地表述课程内容,教师通过课件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俗化的表达出来,学生更易理解.(3)通过口头描述呈现.在这种案例下,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案例本身的特点所做的口头上的表述.这种表述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通过教师准确地表述,学生可以从案例中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能又快又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如有简短精炼的案例可采用这种口头陈述的方式,会节省很多课堂时间,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通过组织学生表演呈现.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可以通过文字材料、多媒体技术以及口头描述的方式呈现案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案例资料进行模拟表演.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案例的准备工作中,这种方式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3.2应对案例分析的策略和方法
(1)课堂教学节奏的有效调控.组织讨论时,教师要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讨论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事无巨细,要优先考虑那些重要的问题,对重要问题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同时,教师必须能够总揽全局,做好导航者,正确引导讨论方向,在讨论偏离主题时迅速纠正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准确把握讨论的方向.(2)课堂氛围的有效创造.要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首要问题是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民主意识,能与学生平等交流,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在对教学案例进行表述时,要注意语音语调,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种语速、一个语调表述到底,学生会产生听觉疲劳,自然不愿意积极思考.在教学中,教师的形体语言也很重要,有时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学生信心倍增,也利于师生间增进感情.(3)评价策略和方法的正确归纳.通过讨论,学生会对案例及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讨论结果多是片面零碎的,这是就需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观点和主张进行综合评价.生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没有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扮演着设计者,又扮演着激励者,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目的在于解决客观实际问题.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练、考的模式,实现学科综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作为会计专业初级阶段的启蒙课程———《基础会计》,初学者如果纯粹依靠书本来学习,在接受程度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会计课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生活案例教学法,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忱和兴趣,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谭若宁.高职会计教师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J].科技风,2011(1):15.
〔2〕叶雄英.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初探[J].商业会计,2012(6):126-128.
〔3〕陈婉丽.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8):72-73.
〔4〕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