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07: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计划与市场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数据时代经济新常态下,面对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媒介编辑必须重塑新媒介编辑观,既要保持对文化的坚守,又要尽快融入市场,为弘扬人类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文化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文化坚持;市场融入;两个效益
大数据时代经济新常态下,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与汹涌而至的多元文化,媒介编辑既肩负着传播文化的使命,也肩负着开拓市场的重任。对文化的坚守,对市场的融入,成为媒介编辑的新课题。媒介编辑既要一如既往地担当起文化责任,传承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又要主动投身竞争激烈的市场,重视经济效益,为振兴文化产业,更好地传递优秀文化而拼搏。
一、媒介编辑的文化坚持
在经济新常态下,身处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编辑,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与文化追求,坚守文化本位,承担起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重任。
文化坚持需要不懈的文化追求。在改革的经济新常态时期,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日益加剧,媒介编辑必须以坚守文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尊重文化,敬畏文化,坚定不移地以促进人类文明健康发展为目标,用先进、和谐的文化和人文关怀引导受众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人类的精神品质。
在传播过程中,媒介编辑的思想,决定人类最终让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沉淀于文化长河之中;决定人类传承下来的思想是否丰富,是否多元;也决定着文化产品的价值和品位。①媒介编辑在文化坚持中不断地追求新的文化境界,体现了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职业、对责任应有的敬畏之心。这样的媒介编辑才能编辑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高质量的文化精品。
文化坚持体现坚定的文化自信。媒介编辑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要保持坚定的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从众心理,也不是夜郎自大、自视甚高,而是来自于对人类优秀文化充分的肯定和准确的判断,来自于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文化品格。
大数据时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加剧,特别是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使得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多有偏颇。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媒介编辑不必对西方大加艳羡更不必自我鄙薄,要对我国绵延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充满自信,特别要对代表着社会主义前行方向的先进文化充满自信,要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文化坚持需要勇敢的文化担当。媒介编辑要做中国文化的脊梁。这种文化担当体现出媒介编辑深刻文化自觉的内涵。媒介编辑勇于文化担当是一种文化责任,有了这种担当就会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自觉地承担起文化的责任,并主动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知识成果的重任,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运用文化的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有文化担当的媒介编辑会勇敢捍卫人类文明。他们具有强烈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在践行传承文化、引导舆论的文化传播中做好把关人,把质量第一作为起点,坚持以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对浩如烟海的文化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优化,传播真正有文化价值的精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二、媒介编辑的市场融入
大数据时代经济新常态下,优质文化资源析出的经济价值非常可观,媒介编辑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脱颖而出,就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文人观念,树立新的媒介编辑观。一方面要坚守文化,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尊重市场、敬畏市场,尽快融入市场,以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媒介编辑融入市场需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文化精神。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新格局,媒介编辑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文化精神,是审时度势的必然选择。媒介编辑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的使者,还是一个市场斗士;不仅仅是一个优雅的文人,还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因此媒介编辑要不断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创新,既要实现对文化的坚持,又要积极投身市场,使自己的文化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大传播媒介的影响力。
文化的传播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信息的扩散,只有媒介信息扩散出去、激发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媒介的内容才能够起到影响世人、传播文化的作用。②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引发的媒介生态重塑,媒介编辑要借助市场传播的魔力,将优质的文化产品在更广阔的视野内进行更加深入的传播,这应该是媒介编辑的最高境界。当然,内容的好坏必须首先考虑在内,如果只想赚钱,就违背了媒介编辑坚守文化、传播人类文明的初衷,会产生很坏的影响。
市场是媒介编辑价值实现的有效场所。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把经济与文化分割,媒介编辑也把坚守文化当作自己的责任所在。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必须要有经济效益才能不断增强实力,媒介编辑有责任提高文化产品的效益增值。因此,媒介编辑在追求文化价值和意义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文化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媒介编辑既不能摒弃人文精神,为了吸引眼球,让斯文扫地,也不能不具备与市场相适应的文化精神,编辑不仅要评估其社会效益也要预测其市场前景。因为只有真正地融入市场,才能让优质的媒介产品传播得更远更广泛。
三、促进两个效益的共同增长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媒介编辑一方面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被经济利益所左右,一方面要抓住机遇,投身市场经济的大潮,为振兴文化产业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媒介编辑肩负着文化坚持和市场融入的双重使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媒介产品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相辅相成。媒介编辑出品媒介产品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品格,又要适应市场需求得到受众青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介只有靠质量优良、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品位雅俗共赏的产品,才能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价值目标。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评判标准。媒介编辑要适应新的媒介业态,重振职业信心,采取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决策,在准确判断媒介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产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并在文化市场中实现价值增值。媒介产品即便是内容健康向上,品位雅俗共赏,也需要营销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生产出来的媒介产品能卖出去才是最好的结果。如今的媒介编辑要做到既有文化担当,又对市场了如指掌。市场调研、受众分析、产品定位、售后服务等应该成为媒介编辑必修课。
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轻社会效益重经济效益的倾向有所增多。媒介编辑如果将商业价值放在首位,追求经济利益,原有的文化价值取向就会发生转变,一些思想偏激、文化媚俗,盲目跟风、粗制滥造产品也会随之而来。格罗斯认为,编辑在维护他自己的操守上应该忠于自己在政治、道德、伦理、社会和美学上的信念,假如一位编辑不能有所坚持,不相信他真的能对作者、出版商、消费大众甚至书籍本身善尽职责。③媒介编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媒介编辑都应该始终牢记自己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编辑要放弃市场和经济利益,毕竟经济是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文化继续发展也是纸上谈兵。媒介编辑不但要策划出有价值有市场的好产品来,对推介宣传也责无旁贷,媒介编辑要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写评论、开博客、上微信,加大宣传力度,使媒介产品最大限度地被受众接受,从而发挥出最大效益来。
媒介的文化性和商业性要兼顾而不要对立。强调社会效益第一,强调文化追求和价值导向,不等于否认媒介产品的市场取向。媒介编辑要坚守高尚社会道德,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杜绝各种陋习侵蚀。同时要更广泛而深入地开掘文化资源的多重价值,承担起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播的重任。倘若因为考虑文化性而在经济上作无限的牺牲,致使媒介运转不下去,生存困难,那么再奢谈文化也就是多余的了。
参考文献
①于媚 媒介编辑实践活动的文化表意特征[J]编辑之友,2014(10):36
②周国英 优雅的文人与聪慧的商人[J].编辑学刊,2013(4):74
国内农贸商场的发展建设历史短暂,但是在这短暂的三十多年间我国的经济社会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居民的生活文化水平和食品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与此同时农贸市场的建设并没有完全跟上基层居民的生活需求,根据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尤其是乡镇原有的农贸市场在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亟需提升。乡镇原有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的滞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乡镇农贸市场及其周边规划的配套建设部分薄弱,例如交通环境差,秩序混乱,停车场地与管理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商场的使用与吸引周边居民消费的能力受到影响;二是目前大多数农贸市场的购物环境和卫生条件难以达到消费者的潜在要求。相对于目前城市内生鲜超市的购物环境舒适与洁净,农贸市场给人提供的却是难以满意的购物环境,即市场垃圾设施不完善,垃圾随意堆放等现象明显。三是农贸市场的商品质量缺乏规范的监管。它的管理模式大多以招商兼摊位出租为主,经营户以自主小商户为主,进货、销售均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市场内没有农产品质量的检测程序和相应的设备,这些都使消费者在逐渐远离农贸市场;四是农贸市场的规范化统一管理难度较大。由于市场内经营户多,种类杂,经营渠道多样,运营与销售情况很难统计掌握,难以进行市场调控,这些状况不利于对消费者权益的长期维护。鉴于农贸市场存在以上多种不利的形势,对其规划建设进行优化提升是现实性所迫。
2沂堂农贸商场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2.1沂堂农贸商场概况沂堂农贸商场所在镇义堂镇,下辖35个村,镇域总人口10.1万人,镇辖区范围内有固定建材市场、农贸市场5处,市场面积130万m2。沂堂农贸商场位于山东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大义堂村双岭路东段南侧,商场占地1.67hm2,其中的经营范围包括成衣、熟食、面食、粮油、蓄禽水产。该农贸商场有着良好的区域位置,其北侧的双岭路是义堂镇的重要对外至区市的道路,同时义堂镇是临沂市区重要的西门户,商场所在地周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有着发展农贸批发与零售的优越条件。因此对该商场进行研究分析,以提升其规划建设,增进其发展的硬实力,提升竞争实力,拓展其发展前景有着现实性意义。
2.2沂堂农贸商场规划建设现状通过实地的调查走访发现现状的沂堂农贸商场在规划建设中存在一些显著的现象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规划建设、环境卫生、经营与建设管理。首先沂堂的规划建设存在诸多不符规范导致的使用不便问题。商场外部的交通环境较差,表现在停车场地的设置与管理,商场周边车辆随意停放,人与车流交织在一起,交通秩序混乱。商场内部功能布局相对混乱,尤其是熟食部分与成衣部分交错布置在一起,造成人流穿插,影响购物环境。沂堂商场的建筑以厂棚为主,没有严格的建筑质量标准,这种形式的建设冬季不利于保温取暖,夏季不利于通风乘凉,室内购物环境相对较差。其次,沂堂商场的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其外部由于排水设施老化,部分地段采用了明渠排水,有些地面铺装损坏导致积水,恶化了其外部的环境卫生条件;内部的水电与排水设施不齐全,没有取暖设施,内部的各种线路暴露在外,整个室内的环境给人一种粗糙感,很难营造出令人舒服甚至愉悦的购物环境。与目前与日俱升的超市购物环境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尽管农贸市场与一般意义上的超市存在着根本的不同,从资金与操作的层面看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为超市的建设标准,但根据其自身的特殊性,进行与当前城镇建设水平和大部分消费者潜在的消费需求相适应的改造建设是当前的迫切需要;从另一方面讲也能够提升其竞争实力,拓宽其发展前景。再次,沂堂农贸商场缺少统一规范化的经营管理体系。经调查发现,沂堂农贸商场的产权归义堂镇政府,经营管理主体是工商部门,环境卫生基本无人管理,城管部门只负责市场秩序的维护,这种无序与主体的缺乏,给监管部门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超市相对农贸市场是一种较成熟的大宗消费实体,其在管理上主体明确,管理模式成熟。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明确的管理主体队与农贸商场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必要性。
2.3沂堂农贸商场规划建设存在问题分析沂堂农贸商场存在以上问题现象,并不是短时间内产生的,它的问题也并不仅仅存在于这一个案例上,在国内众多的农贸市场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上述的这些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认识,以更好的解决问题,优化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常基本的消费环境。
3乡镇农贸商场规划建设优化建议
首先针对农贸商场的规划建设需要进行改造提升。针对农贸商场的外部环境进行改善,包括交通、排水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改进。由于商场使用有着一定的时段,高峰时段人流拥挤,合理的组织其外部交通存在着一定的必要性,一方面要将出入口设置在主要的人流方向,并结合周边道路等级进行设置;另一方面要布置合理规模的停车设施,包括小汽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停放场地,具体规模根据农贸市场使用人群的规模来合理确定,同时可以参照地方的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条例设置。农贸商场外部的铺装和排水直接影响着其外部的环境卫生状况,对于需要改造的农贸商场要结合其周边用地的竖向进行排水设施的改造,尽量采用暗渠或者管道排水,避免明沟带来的气味影响商场环境。对于农贸市场的内部要注意三个方面:合理布局功能,组织交通流线,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内部进行功能布局应尽量将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组织在一起,形成不同功能模块间的大类分区,小类集聚的特点,避免生鲜区与环境卫生要求较高的成衣区交叉布局。市场内部交通流线的组织和功能布局是相辅相成的,同时需要结合出入口进行组织,在主要地方布置一定的休息集散场地,避免人流过度熙攘而没有缓冲空间进行调节。集贸市场内部的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决定着其购物环境的舒适性,对提高农贸市场的营业额存在着间接的推动效应,一方面应该布置一定数量的环卫设施和公共卫生间,另一方面应该有着相应的卫生管理措施同步进行,雇佣一定的环卫人员维持市场内的环境卫生。这三个方面的改进将能够极大的改善农贸市场内部的购物环境。其次是农贸市场的建筑质量的规范化。
据调查发现现有的大部分农贸市场的建筑质量存在多方面的隐患与不足。沂堂农贸商场同样存在着建筑质量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建筑空间尺度的规范化,沂堂商场现状建筑进深以6m为主,在使用中存在储存货物与店面销售共用拥挤的现象,参考规范,将其进深拓宽至8m以提供足够的使用空间,使得购物空间有了很大的提升。其次要突出改善其消防防疏散条件,现状商场流线交叉,不利于日常和应急状态下的使用,通过调整功能分区使其流线明确;建筑施工质量也需要根据当地情况逐步提高,尽量达到冬夏两季能够舒适购物;同时建筑内部的管线、电路和水管能设备也要提高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些都是建筑安全的基本要求。再次加强农贸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农贸市场产权和经营权不明晰的现状亟需改善,首先要明确这两项权利主体,与此同时应该结合灵活化的原则,实现产权的多样化,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兴办农贸市场,但是在根本的管理上应该由工商部门进行统一的监管。集市的管理要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职位和人员,加强市场日常管理,健全环境卫生、消防和物业管理的制度系统,加强入市产品的质量监督,监管人员针对集市中存在的违法和不规范行为严加防范与治理。另外,相应的经贸、规划、卫生、农业、质监、城管、交警、市场业主等部门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本范围内的工作,实现全方位的集贸市场管理。
4结语
关键词:城市广场;文化;本土特色;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150-02
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文化与城市广场设计的联系日益紧密。从人们集会、交通集散、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和文化宣传的行为,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的角度分析,将城市广场理解为一个与历史文化相融合,自然美和艺术美空间体现的场所,是人类生存方式的物化体现。城市广场设计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与本土特色相结合,对本地文化和各地外来文化起到了传承、开拓、创新的作用,达到了本地居民外地居民聚集、交流、引导的目的。
一、城市广场设计的基础构成要素
1.城市广场设计对象特征与空间属性
城市广场设计要体现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其地点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三个特征。城市广场设计的布局选择具有城市整体性布局,以优化城市环境质量,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为设计宗旨。设计应依据城市的文化特征、历史文脉决定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的位置,与城市规模、人口分布和广场的功能定位相协调。
空间属性表现在对城市广场的面积分析。城市广场的面积由城市规划的规模和设计文化决定,依据设计法规,小城市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0―2.0公顷,大中城市广场面积在3.0―4.0公顷左右。城市广场面积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观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高层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适当地配置面积较大的广场。
2.城市广场设计与大环境的关系
营造手法集中体现在设计对象与宏观环境的关系。城市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在空间营造上,广场四周的建筑物低、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天安门广场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典范。天安门广场的东西宽为500米,南北长900米。两侧的建筑,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开阔。并且在广场中央布置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等元素,广场中央建立了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体现了广场的文化,使人并不感到空旷。
二、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建构
1.城市广场设计的本土性
城市广场的整体环境设计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在设计中要以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历史人文特色为依据,尊重历史、借鉴古今文化,让文化与广场环境设计相结合。在城市广场中提供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开设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以达到遮荫避暑,绿化美化,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并且配置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城市广场雕塑在阐释城市特征,表现城市文化,彰显城市品格等方面匠心独运。令广场文化的内在品格得到凝聚、激发和突显,撼人之内而迸发于外,让审美活动激动起来。
2.城市广场设计的人性化
城市广场设计要充分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符合各种不同类型人群的需求。城市广场交通流线组织以城市规划和文化为依据,协调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应考虑到人们的集体参观、浏览以及休息为主要内容,要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或少设车流,形成自由轻松的场内步行便道,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在城市广场中休闲娱乐。
三、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原则
1.与人类生活方式多样化相适应
现代商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多样化,由此而产生城市广场功能多样化。城市广场是相对于政治集会、商业、休闲等功能性比较突出的广场空间而言。是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文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广场文化在城市广场中成为重要的内容。广场文化是在广场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呈现出的文化现象及其本身蕴涵的文化特质。它包含的内容:在广场上开展的专业或民间的艺术性表演活动,群众性的娱乐、体育等休闲活动;绿色文化,运动文化,艺术文化,休闲文化,商业文化等文化生活;文化气息浓厚的广场建筑、雕塑和配套设施等为广场文化挖掘出更为深远的意义。这些广场文化都是显示城市广场个性的具象。同时,各城市区域、风俗文化的表现也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一种形式。
2.文化的可持续性
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城市广场的改造也就体现了各个时期文化的持续发展的轨迹。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孕育的广场会有不同的风格内涵。把握城市广场的主题、风格取向,形成广场鲜明的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将直接影响广场的生命力。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文化特色,各种文化的交融已经成为城市广场的一大亮点。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对本地文化和各地外来文化起到了传承、开拓、创新的作用,对本地居民与外地居民也达到了聚集、交流、引导的目的。文化广场活动,集文化、学习、娱乐、休闲、交际于一体。这种在公众广场进行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人们心灵沟通的一种形式,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并以此作为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和交流方式。
3.体现城市广场的设计宗旨
体现城市广场个性化,把握和体现城市设计宗旨。通过开发地方的文化资源,展示地方的文化特色,突出民族的区域性和文化的地域性。在开展各种广场文化活动时,将地方性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山歌、地方戏剧)引进广场。引导各层次的群众走进广场,在广场的空间举行各种健康有益的主题活动,将形成巨大的辐射效应,广场亦充满生机活力。文化广场活动的组织应当从居民的真实情感和实际需要出发,在人群当中集聚积极向上的民间力量。例如,西安市大雁塔广场。作为1 300多年历史建筑的大雁塔将广场中心轴三等分,进入广场映入眼帘的为八座大唐文化柱及两座万佛灯塔,象征万佛归宗,堪称广场北门户。中央为主景水道,唐代精英人物雕塑环绕水景四周;四处石质牌坊为广场的东、西、北三个主要方位;现代唐风的商业建筑分布于广场东西两侧。整体设计概念是以能突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为主轴,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利用南北高差9米,广场设计九级踏步,每个台阶五步,每级水池有7级叠水,与大雁塔7层相印合。把古西安城的文化个性和以大雁塔为中心的历史遗迹融为一体,使历史文化得到最好的延续。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理论 家校共育文化 教育
文化,是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合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合、渗透,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S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班级管理中,探索本身就具有教育的价值。因为探索带给人的是开放的心态、学习的需要、超越的意向和成长的渴望。学习共同体拥有共同的愿景,而班级管理的共同愿景就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这种共同的愿景能够创造出众人一心的良好势态,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能量。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倡导创造开放民主的文化,努力营造家长学习分享的氛围。笔者为家长推荐了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一书,并倡导家长在班级QQ群里分享读书心得。下面是节选的三位家长的读书感悟。
家长一:“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在一点点缩小,虽然还有差距,但我知道有差距是正常的,毕竟我们不能完全读懂他们的世界,但至少她肯为我敞开心扉,给了我了解她的机会,总比关上心门好得多。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虽然在生活和学习中,孩子还有很多困难,但人生不就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吗?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也会收获更多。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二:“放过自己,放过孩子,我不焦虑他就不焦虑,我不倔强他就不倔强;同理,我阳光,他也就会阳光。我改变了,孩子也在慢慢改变,这个过程可能没那么迅速,但只要方向对了,什么事情都别慌,慢慢来,一定会有办法的。”
家长三:“目前我们两人相处时,孩子还不愿主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根据维尼老师的指导,慢慢地融化他,让他能够把心里话说给我听。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以引导他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健康有序。给他足够的信任、陪伴、支持,我相信,孩子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教育不必只争朝夕,可以慢慢来。花朵花苞,哪一朵不好?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对策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的不断修建,旧城区的改扩建等的进行,给排水管网的普及率在逐年提高。由于受到工程管理理念、模式、制度、方法,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市政给排水施工中普遍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下面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1、施工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施工质量管控意识淡薄
与其他的工程项目相比, 市政给排水工程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其建设单位的特殊性质,而且工程项目所需的资金也多是由国家或地方财政直接调拨。 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市政给排水施工中,质量管控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多是将管理的重点集中于进度方面。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而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在施工中大量使用劣质的管道材料,擅自更改管道的路线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对于施工质量的管控。 另外,在国内市政给排水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建设单位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管控问题,管控主体的不明确,部门设置重叠、强制性标准缺乏具体性等现象极为常见,从根本上进行分析,这与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思想麻痹、责任性不强、工作态度消极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导致难以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管控。
1.2 施工单位质量管控能力不足
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施工单位作为组织具体施工作业的主体,对于施工质量管控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由于国内建筑市场中,大量规模较小、资金、技术力量薄弱的施工单位涌入,导致国内大部分施工单位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存在质量管控能力不足的弊端。 另外,部分施工单位不具备独立承包整体给排水工程项目的资质和能力,而不得不采取转包或分包的形式,这种现象的出现无形中增加了工程向项目管理部门进行质量管控的难度,极易导致施工质量低劣的现象出现。
1.3 工程监理不到位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质量管控中,监理单位在进行施工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时,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较多,导致工程监理不到位的问题普遍存在。 另外,由于市政给排水工程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利用工程项目的特殊性,而拒绝或不主动配合监理单位开展相关工作,对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控造成恶劣的影响。
1.4 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近年来,针对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管控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专项管理规范和制度,但是由于政府监督与管理力度的不足,导致其形成缺乏规范化管理的现状。 部分城市给排水工程项目的建设中, 行政管理或市政部门在进行给排水工程的招投标中,缺乏对于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的规范化管理,最终造成施工质量管控问题的不断暴露。
1.5对现状地形地貌考虑不充分
在道路改造过程中,经常遇到设计图纸未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对相邻构筑物、地形的衔接缺乏细部的处理,如道路红线边设计人行道高出或低于红线外地面许多而没有作处理,造成沿线居民无法出行或地块积水问题。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该类路段现状排水系统进行梳理,增设排水沟、雨水口等以解决现状地块排水问题。
1.6现状建(构)筑物等对新建管线施工影响的问题
道路新建市政管线施工时,常因为现状建(构)筑物等的影响,导致无法按原设计的管位标高实施,这种情况常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1.6.1现状建(构)筑物拆迁困难
在道路规划红线内建设的各种建(构)筑物、管线等需进行拆除迁移,拆除、迁移、安置补偿的费用相当大,甚至会超过或远远超过工程费用。同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户、钉子户,特别是老城区改造项目,这项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甚至严重影响到施工进度。因此道路扩建时,能不拆的建(构)筑物尽量不拆。为保证工程进度,便于工程实施,原设计市政管道常需修改线位,绕开尚未拆迁的建(构)筑物。
1.6.2新建市政管离现状建(构)筑物过近
为减少拆迁工程量,部分路段道路红线紧贴现状建筑物,管线设计时未考虑与现状建筑物保留适当安全距离,离现状建(构)筑物过近,影响到现状建(构)筑物安全,施工时无法实施[3]。如将燃气预留支管设置在现状加油站油库附近,燃气管道接驳施工时将影响加油站安全。因此需对原设计市政管线管位进行调整,或采取适当支护措施,以确保现状建(构)筑物的安全。
1.6.3现状道路交通疏解的问题
在道路改造工程中,经常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现状交通,如果新建管线开挖管槽离现状交通疏解道路距离过近,将影响到疏解道路的安全及沟槽的稳定。有时为保证交通疏解所需车道宽度,导致管道开挖施工的断面十分有限,此种情况下需对沟槽进行支护处理,以保证现状交通的顺畅。同时,当新建管道穿越交通繁忙的路口时,减少对现状交通的影响,相关管理部门有可能提出意见,要求将路口穿越管道改为非开挖方式施工。
2、道路给排水施工对策
通过对市政管线工程设计在施工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在前期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时进行预防,可以减少大部分问题的发生。同时在后期施工阶段时,可采取相应措施应对现场发生的各类问题,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2.1在勘察设计阶段进行预防
2.1.1勘察资料应核实准确
勘察单位应认真调查道路沿线管线及地质详细资料,避免错测、漏测,为设计单位提供正确详细的依据资料。设计人员应仔细查阅勘察及管线探测资料,核实管道开挖沟槽地段的地质情况,有无特殊地质,如存在淤泥地质,应进行地基处理;如遇岩石,应注意统计开挖石方量。如需保留利用现状管道,则应注意核查管道有无淤积,管线是否破损等,设计时应相应考虑管道清淤,管道如有破损则应废除新建。
2.1.2应认真完善设计图纸
设计时应考虑周全,注意完善细节处理,并应避免图面错误。新建管道和预留支管设置时应注意避让道路两侧现状建(构)筑物。设计过程中应做好现状管线与新建市政管线衔接,并对受影响的道路两侧现状排水系统进行完善,避免出现积水。新旧排水管道衔接时,最好预留一定的跌水高差,避免施工阶段管线实测标高有出入时,造成管线标高大范围的调整。
2.2在施工阶段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好工期工序,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减少临时工程量的发生,譬如管线迁改、管线开挖支护等。沟槽开挖后应及时采取排水措施,以免被积水浸泡。施工时应注意做好现状管线保护工作,确保各现状管线的正常运作,避免破坏现状地下管道造成经济损失。同时针对施工现场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管线平面空间受限或与其他管线有冲突时,应对管线位置进行调整。管线交叉标高冲突时,需协调修改管线标高或者设置管线交叉构筑物来解决冲突。现状管基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基础处理,以满足管道敷设要求。
结束语
由于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涉及到的施工项目较多,所以只有在加强对于每一具体环节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上,才能有效防止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各种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全面提升我国市政排水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 市场规划 公众参与 法律建议
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一国经济的增长需要自身的开放和参与。这种开放和参与迫使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采取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市场规划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过程是否开放、透明,与公众参与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府面临着体制改革、行政方式创新等一系列新问题。所以,在信息高度发达、公共服务国际化的今天,公众参与市场规划有利于公共服务标准的提高,有助于我国行政决策者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公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
公众参与是社会分层,多样化的公共需求,涉及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协调利益群体,它强调公众(公民)参与市场策划编辑过程的管理。它起源于美国,加拿大,本来是打算来宣泄公众的“不满”情绪,以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然后再上升,征询公众的政策,市场策划,决策,民主管理水平。“大众”的一般理解,缺乏具体的设计和机制的公众参与形式的公众参与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大缺陷。
(二)调查对象
西宁市曹家寨农贸市场是以曹家寨村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性农贸市场,村里的耕地从1995年开始被征用,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城东区八一路上的主要的农贸集散地。自2013年5月,曹家寨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对市场布局重新进行了规划,并于2013年9月间完成改造工程。
(三)调查目的
本项目通过对西宁市曹家寨市场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调研,剖析我国在市场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从而提出健全我国市场规划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
(四)调查内容
本项目对西宁市曹家寨市场的经营者、部分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实践得出调查结果。调查主要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调研,使公众参与市场规划的现状浮出水面,引发民众及行政决策者的思考。二是通过调研,把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把公众参与市场规划的机制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论述。三是通过调研,进行讨论如何开展我们的方法公众参与,以适应城市化中国的市场规划发展迅速的制定和实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市民走向和谐建设社会,保护环境和生态社区的方向,参与市场的规划做了一些探索。从以上三方面入手,进行调研,并得出调研结果。
(五)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的主要方式是:对西宁市曹家寨市场的经营者、部分消费者进行询问、交谈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收回96份,部分经营者因生意繁忙或文化程度影响未交回问卷。所以,以下报告中的数据系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而得到。
二、调查问卷反映的问题结论及分析
关键词:毕业论文;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蒋惠凤(1980-),女,江苏常熟人,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江苏 常州 21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1203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201-02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教学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毕业论文既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专业学习的总结深化,也是对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综合检验,论文质量不仅反映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科研思维的养成程度和写作技巧的运用程度,而且折射出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注重实践性,较少涉及到学术研究,因此导致毕业论文指导和写作产生一些质量问题,指导老师在指导论文时常常事倍功半,而学生在论文写作时常常无从下手,因此有必要对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一、调查方案设计
本次调查以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生及参与2013届毕业论文指导的相关教学管理与指导的老师。学生的调查问卷共发放397份,有效回收率为93.45%;指导老师的调查问卷共发放70份,有效回收率为77.1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毕业论文意义的认识
关于如何看待毕业论文的撰写这个问题,有21.8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有78.1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是毕业必须的过程,也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总结。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学术研究的兴趣,因此对于论文采取排斥的态度。尽管如此,对于另一个问题“认为自己的论文写作态度如何?”仅有不到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应付过关或极不认真的,其他95%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待论文很认真,所以从主观上来说,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对待论文。
影响学生写作态度的因素依次是哪些?调查结果显示,排名最前的是就业压力,由于所调查学生中91.91%毕业后去向是工作,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不得不花很多时间跑人才市场,寻找实习单位,希望尽快找到适合的工作,毕业后马上进入心仪的工作岗位。排名第二的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安排与求职时间冲突,因此导致精力无法集中。指导老师对论文写作的督促也是影响写作态度的重要因素,在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被认真指导和严格要求的学生明显能克服惰性或调整安排,认真对待论文写作,论文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2.毕业论文撰写前准备
虽然毕业论文的实际撰写安排在大四学年,但是论文的撰写需要系统的知识积累和写作训练,因此毕业论文撰写前的专业知识储备,是否有相关的写作训练,对科研论文的写作是否有足够的了解等都会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1)对“毕业论文写作前是否有专门的学术论文写作培训”的调查结果显示:83.02%的人回答在毕业论文撰写前有安排过论文写作培训。对于这些写作培训,28.03%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44.74%的学生认为帮助有限,有10.24%的学生认为此类培训没有任何帮助,有16.98%没有参加过集中培训。培训方式主要是大规模讲座或小范围内指导老师非系统的指导,调查结果显示这样的培训方式并不理想。
(2)对“在撰写毕业论文前的科研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8.6%的学生参与过课题或调研活动,通过交叉分析,主要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做一些市场调研活动或者专业课程中需要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仅有1.62%的学生写作且发表了论文,说明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很少有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22.37%的学生写作但未,平时在课程学习中,有的课程也会要求撰写小论文,但是大部分小论文的质量都未达到能发表的标准,可见缺乏创新性或实践性。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写作过学术论文,可能是因为平时课程中并没有要求写小论文,或者要求写小论文时并非自己认真查资料、认真思考后写成,极有可能是东拼西凑而成。
(3)对“论文写作过程和要求是否了解”的调查结果显示:66.85%的学生清楚了解写作的过程,33.15%的学生并不清楚具体写作流程,只是跟着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内容。对于论文写作的详细要求有2.1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58.49%的学生表示基本清楚,仅有39.35%的学生表示非常清楚写作要求。学生对写作要求、评价标准不熟悉,就很难确立一个适当且明确的目标,对写作流程不熟悉,也很难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写作计划,这些都不利于论文质量的提高。
3.对选题的调查
毕业论文是由选题、学生撰写与教师指导交互的过程管理、答辩等诸多环节所构成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其中选题是首要的关键环节。
(1)论文选题来源调查结果显示:59.57%的论文选题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第二大来源是指导老师指定一个选题。有部分学生在写作中期会出现选题无法完成的情况,而这些选题往往是指导老师指定或是学生不熟悉的热点问题,学生自主选题的效果比较好。究其原因,研究是一个艰难且枯燥的过程,研究工作的进行往往以研究者极大的求知欲及对所研究问题的极大兴趣为持续的支持力和驱动力。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所要从事的研究课题与长期以来经过学习与思考并发生兴趣的问题联系起来,不仅可以使学生持续地获得支持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己进行毕业论文研究的责任感,因为自己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承诺。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选定某个研究方向,对某些专业问题能有所思考,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集中精力研究某个专业问题,能有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对论文选题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371名被调查者中有88人选题类型是调查研究类的,占到总数的23.72%。比重为10%以上的其他选题类型依次是案例分析、理论研究、文献综述和理论应用。
4.对资料收集的调查
一般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确定之后,开始进入资料收集阶段。资料主要分为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料,资料来源主要有社会或市场调查、生产实践、次级数据库。调查结果显示,文献资料主要是通过学校图书馆、专业书籍、网络资源(如知网、百度文库等)获得。数据资料主要从次级数据库,如统计年鉴、政府或其他部门所公布的专门数据、调查公司所出售的专业数据库等获得。调查显示,在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花费了很多时间,查找文献的途径较少,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5.对论文撰写的调查
(1)对“毕业论文的主要环节按重要性程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的调查结果显示:论文选题是学生认为最重要的环节;其次是构造论文框架,拟定提纲;采集数据,收集文献资料位居第三,研究方法或论证方法位居第四,文献梳理被排在后面,可见学生在论文写作前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思考和理解还偏少,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文献的重要性,或者没有办法收集到足够的文献资料,在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只是能找得到的论文的简单堆砌,并没有对以往相关研究进行概括总结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2)对“撰写毕业论文的困难按照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专业水平低、基础知识不扎实、最新理论研究不了解”是撰写毕业论文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在排序中位于第一,且远高于位于第二的“资料搜索困难”。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学生能使用的专业数据库比较少。从“撰写毕业论文前的准备”的调查中可知,作为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术论文的指导,也没有相关的专业训练,毕业论文是第一次真正撰写学术论文,因此“写作能力不足的缺陷”成了第三只拦路虎。排序第四的是“缺少指导”,排在前面的三大困难意味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经验均不足,几乎是一片空白,需要手把手从头教起,因此需要的指导时间更长,指导内容更详尽。作为本科老师,平时还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导致了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排在第五的是“写作时间紧张”,虽然下达论文任务是在大四上学期,实际撰写论文的时间大多是大四下学期,而这段时间刚好是考研、考公务员、考职称或证书,跑人才市场、面试、实习等的时间,就业压力压缩了撰写论文的时间。论文选题一般,没有创新性,外文翻译水平不高,无科研经费等也是论文撰写中遇到的困难。
6.对教师指导过程的调查
(1)关于指导老师的指导内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指导最多的是审阅论文并批改,371人中有282人选择。其次是帮助选题,有273人认为老师的指导对于自己选题的确定有帮助。位于第三的是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辅导,比重为67.92%。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在指导论文时要加强过程管理,注意增加平时的辅导和管理,而不能只是注重开始的选题和最后论文的修改。
(2)关于指导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选择定期集中讨论和指导的方式,频率一周一次的居多,占比为55.53%,两三天见导师一次的占比为19.41%,半个月见导师一次的占比为23.72%,交流时间间隔在半个月以上的仅有1.34%。论文指导主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完成,在见面不方便的情况下,大多选择电话沟通、短信交流、电子邮件和QQ等沟通方式。学生和老师都认为面对面交流的沟通方式更有利于学生阐明问题和老师帮助解决问题。
7.对答辩环节的调查
答辩环节是进一步考查和验证学生对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因从主观上学生不愿意参加答辩,关于是否希望参加论文答辩这个问题,38.01%的学生回答不希望,但是也有61.99%的学生回答希望参加论文答辩,原因可能跟论文答辩对提高论文质量所起的作用有关。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论文答辩中提出的问题需要学生修改完成后才能定稿,而答辩的过程恰好是学生重新思考和论证自己论题的过程,答辩时答辩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几位老师集思广益之后的结果,对此进行修改可以大大提高论文质量。
三、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日常教学实践中发现,毕业论文并非是个孤立的环节,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应当将整个教学过程这个大系统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分别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质量目标,并把构成体系的基本要素(过程)一一区别开来,增强过程之间协调程度,促使各大管理环节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实现预期质量目标。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就是教学大系统中的一个比较关键的子系统。因此应从系统的角度提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从调查中发现,专业水平低、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差是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的最大障碍,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大因素。因此需要以专业特点为基础设立教学目标,以社会和市场变化为导向促进创新,将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以全流程思想为指导建立系统化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将写作能力的培养分阶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对同一批学生的培养应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既不存在重复阶段,也不提出过高要求,使得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毕业论文正式撰写前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六个阶段:选定专业方向,阅读指定文献,做读书笔记,了解学术论文撰写需掌握的要素;结合社会问题和专业研究热点,指定题目,检索相关文献,做读书笔记;指定题目,做文献综述,学习如何从只会简单摘录前人的研究成果转变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新的观点,解决新的问题;指定题目,设计文章框架,学会围绕一个主题,重点突出,有理有据地阐明观点,解决问题;指定范文,练习方法,模拟做论文;自定题目,做论文。平时教学中注重毕业论文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积累,减少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同时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也能减少对指导老师的依赖。因此,将毕业论文的教学纳入整个教学体系中,统筹管理,能解决大部分论文写作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武云亮,陈阿兴.本科生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基于财经类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10):87-91.
毕业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人才培 养质量的一次全面、综合性的检验,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不仅 能够培养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使学 生意识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从而使他 们把自己的毕业论文和以后的社会工作联系起来,以便毕业后能更快 更好的适应社会。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普遍加强了对毕业论文工作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逐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毕业论文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初 步成绩,大多数同学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比较到位,对毕业论文 的文本格式比较注重规范,也开始注重毕业论文的实用性,大部分指 导教师对指导工作认真负责。
但从总体看,由于各高职院校受自身发展历史、学术风气、扩大 招生、就业压力、实习时间安排、高职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多方面因素 影响,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在论文选题、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环节中 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本文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 业为例,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
一、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情况分析
现将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2010-2012级国际贸易专 业3个年级573名学生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一) 基本情况统计
(详见表1)
(二) 论文情况统计
(详见表2)
(三) 分析
1.选题环节分析
通过追踪三年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看出,论文标题从假大 空逐步过渡到有具体企业和具体实践环节,但依然存在选题陈旧或多 人重复。如表2所示,在573人中有222人选题重复,题目为“XXX 公司出口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只是公司名称进行了替换,文 字内容有相当高的相似度,段落设置完全相同。有些论文虽然有具体 公司名和实践环节,但学生个人从未进入公司参与具体工作,假题假 做,内容空洞,纸上谈兵,无法将知识、技能很好地应用于职业与岗 位工作,造成毕业论文题目缺乏创新性和实际意义。通过表2,也看到 “其它与国际贸易专业无关论文题目”虽然还占一定比例,但可以看出 有递减的趋势,这可能与学院论文指南和老师加强了指导有关。
通过对题目和具体内容的分析,也发现一些积极的变化。通过表 2,可以观察到学生选择“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方面”的论文题目逐年 增多,由9人到13人到24人,很多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意识也日渐成熟,在传统营销模式基础上,企业纷纷采用营销模式,说明学生的论 文题目也在与时俱进。
2. 写作环节分析
论文写作时间和毕业生实习时间重合,个别学生实习期间比较辛 苦,工作忙、压力大,更有个别学生工作时间较长,经常出差,下班 后己是疲惫不堪,不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环境。
其次,论文写作过程中基本都是教师联系学生,询问写作情况, 学生个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联系指导教师,对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 见也是置若罔闻或不能正确理解,有时通过几十个邮件仅仅是为了说 明一个问题。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 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缺乏基本的文 字功底,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只是将多处找来的一堆堆材料没有逻辑 联系地堆砌在一起,缺乏基本的思辨能力。文体杂乱,不符合论文写 作基本格式,甚至将企业内部新闻稿件、规章制度等直接拿来当作论 文内容,不加任何整理。抄袭现象严重,从头到尾大段抄袭原著;更 有甚者应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沿用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
再者,在教师指导方面,由于指导教师个人还有繁重的教学、科 研等相关工作,在毕业论文指导中个别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没能及时与学生联系沟通,逐个甄别写作内容的真实性,对学生写作 过程无法全程掌控,造成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和检查力度不够。
3. 答辩环节分析
毕业论文最后环节就是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毕业论文 的完成质量,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以及论文真实性,提升学生认知水 平的最后环节。许多学生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认为反正学校最终是 要让他们毕业的。因此答辩之前对答辩事宜准备不充分,对自己的论 文不熟悉,尤其个别学生写作环节就有问题,比如,有些学生拷贝抄 袭别人的论文,对论文结构完全不清楚,甚至还有买来的论文等,在 答辩现场论文陈述不清楚,对核心观点、关键词不清楚、不了解,在 回答问题时要么回答不出,要么答非所问。
三、改革理念及举措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必须 具备鲜明的特色。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工作的通知》进一 步明确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尤其针对高职毕业论文教育,教育部办 公厅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论文要与所学专业 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训练等形式,由 学校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 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在此方针的指 导下,高职院校应做到:
(一)毕业论文管理的改革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包含两层涵义,一是规范,二是务实。
规范管理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论文写作管理规范制度,从 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教师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各个环 节上制订出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在论文的写 作各环节,利用QQ、微信、微博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切实加强在线 的实时指导,改变过去那种“管理随意、质量随便”的情况。对论文 写作的要求、意义、规范、时间、质量、奖惩等各环节,对学院、系、 教师、学生都提出明确可操作的具体要求。
务实管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 写作要求和指导手册,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
(二) 选题方面的改革
要切实围绕实际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提倡“小”、“新”、“真”、 “实”,一切从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问题与未来工作实际相 结合。改变过去那种“围绕文献资料团团转,毕业论文纸上谈兵,假 题假做、内容空洞”的现象,使毕业综合实践的任务紧扣毕业生的职 业岗位和所学专业,使毕业生有真实的课题可做、有真实的内容可写。 学生可以把企业的技术改造、设计创新、正在做的实训项目、工作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技能技巧、工作中的经验体会等作为毕业论 文的课题。
(三) 成果形式的改革
要努力实现高职毕业论文这一最重要教学环节的真正意义,不仅 要注重毕业论文的书面成果,而且更要注重毕业论文的实物成果,以 真正完成毕业论文。鼓励创新,对于市场调查报告、创意设计书、创 业设计书、企业生产(管理)改革计划书、职业规划方案等多种灵活 的毕业论文形式应予以支持和鼓励。
(四) 答辩模式的改革
由指导教师、企业专家、行业协会领导和企业事单位行家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针对学生的书面成果和实物成果,实施以就业为导向 的“毕业答辩一成果展示一就业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答辩新模式, 从而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审问式答辩,对学生就业毫无益处”的做法。
四、结语
毕业论文作为教学的最后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实践能 力与提高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与人才 培养目标进行现实的改革。不仅要进行规范管理,更要从学生的实际 出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选题提倡“小”、“新”、“真”、“实”;加强 过程监控,从选题、开题、教师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各个 环节上制订出明确的规范和标准,辅导方式多样化,辅导次数要足够, 坚持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职业素质教育,努力做到以知识为载体,形式 成果多样,鼓励创新,让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发挥应有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