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07: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分层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六十年代,J·卡罗尔提出过一个假设:人们传统上所认为的“学得好的学生”和“学得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别并不像想的那样是由于智力上或遗传上的原因,而更多地是由于学习速度的不同。随后布鲁姆组织的一系列的实验都表明:大多数学得慢的学生是可能达到与学得快的学生一样的学业成绩水平,尽管学得慢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与需要的帮助比其他人要多一些。其中最重要的是:布鲁姆综合考虑了掌握学习的全过程,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和情感的意义的作用。布鲁姆的理论研究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像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大,也不是原来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性质(智商上或遗传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学习速度上的差异。
②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时的背景知识的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学困生”之所以经常感到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背景知识的贫乏,为他们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显然是应给予重视的;所谓“学困生”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绩差,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③由于个体上的差异,学生掌握同样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是不同的,这恰恰是过去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教学能采用某种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足够的且适合他们的个体差异的学习时间以及情感上的关怀,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
二、初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教师对经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暂时达不到目标的学生,教师可给予帮助,但切忌讽刺挖苦。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形式,有意识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艰辛,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教师不断的激励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鼓励,成为他们学习的精神动力,有助于形成以点带面(一科成功带动数科,一人成功带动数人成功)的良好局面,使教育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
2.动态性原则:对学生层次实行动态管理。若BC层学生在某学科上已达到相应的层次目标,教师要及时调整层次;教师既要鼓励A层学生为确保自身优势并向更高水平发展不断努力,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对近期内难以达到相应层次目标的学生,教师除给以一定的帮助外,可适当降低层次。层次流动可在期中、期末甚至平时进行,但不宜过于频繁,学生层次在一个阶段宜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三、初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策略
(一)初中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模式
笔者把分层施教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提出目标、分层教学、归纳小结、反馈矫正。但这四个阶段也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灵活地变化。同时根据学习活动的进程掌握好教学的节奏,真正做到:“分合有致”、“动静有序”,把“集中教学和分层指导”、“培优与补差”结合起来。
1.提出目标。教师提出本单元教学目标(口头陈述或教具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实际情况自选目标,并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
2.分层教学。分层教学阶段大致分为三个环节:其一,教师出示分层自学提示,揭示学习要点及各知识点的学习提纲。其二,教师提示与该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与之有关的典型习题。其三,教师设计差异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作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分层讨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探究、演算、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3.归纳小结。教师归纳小结时主要是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忆,并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通常情况下,学生层次不同其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C组的“学困生”只要求他们陈述本节课“我学习过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A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陈述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条理性和严密性,以培养他们的思维概括性、逻辑性。
4.反馈矫正。教师备课时便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序列的练习,制定不同的反馈措施,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得到必要的巩固和提高。其中包括为差生设计的补缺题,要求全班都必须完成的巩固题,为高层次学生设计的提高题。矫正的形式主要包括:学生自我矫正、小组成员相互矫正和教师组织的集体矫正。反馈矫正的周期一般为一个教学单元。(二)初中分层教学的策略保障
1.分层的策略
①分层的多元性——所谓分层的多元性,一是指:分层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学科成绩,同时也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情意特征;二是指:先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然后在A层再进一步地层中分层。
②分层的动态性——动态性是指对学生的分层划块是非固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做到“有进有出”,“有上有下”。其目的是如何始终把学生置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
③分层的自愿性——也就是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层次,具体做法是教师和学生经磋商,学生可根据自己本人的实际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以及相对应的层次。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实施分层教学后,教师必须同时面对多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同时组织多个小组的教学活动。为保证分层教学能得以顺利实施,就必须构思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显然是一个首要问题。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并非只是传递信息,甚至也不是传递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未来的情景中,从而使学生在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
四、结语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我们依然缺乏对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实践活动的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的研究,缺乏整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理性之具体的认识。”而分层教学的根本特点就是:改变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着课本和教学大纲转的被动局面,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而开放的课堂环境,使课程能够成为一种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吻合的、且能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充分发展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使每个学生争取到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
【摘要】本文以J·卡罗尔提出的一个假设为入手点,总结了布鲁姆的实验研究,指出了布鲁姆理论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并结合当前初中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理论基础、原则和应用对策。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小兵.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
[2]郑兴良.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教育评论,2001,(2).
根据三个层次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情况,采用梯度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低层次学生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在培养实际能力方面,三个层次学生也要达到课标的要求,并要发挥中等、高等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
二、分层练习和作业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教师要精心设计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对高层次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能对书本知识进行迁移,能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中等层次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能对书本中的知识点进行理解,能简单运用。对低等层次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能找到书本上的知识点,能套用知识点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做,以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并及时纠正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不断培养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考查和评价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交流、讲解、鼓励等方法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爱学。压缩考试次数,在平时考试后,给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学生自批、自评,并讲评订正。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自己的知识缺陷,并及时补救。由于学生参与了整个评价过程,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身素质。我在实际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测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方法是“向学生出示的每次单元验收卷,一般要设计基本题24道(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及简单的计算题,中等题2道,有难度题2道)。在平时测试时,对低层次学生的要求是完成基本题;对中等程度的学生除完成基本题外,另外加试中等题;只有优等生才要求全部完成。并规定,某生测验成绩超过基本分数即向上一级转化。这样,每个学生都可获得成功感和争取向上一级转化的积极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低层次学生多实施耐心辅导教育加多鼓励,尽量多提问他们,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的成绩。对中、高层次学生主要是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积极自学,多尝试一题多解,尽量在测验时争取高分。
四、结语
从2010年起,我校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推行“行动导向法”,实施“项目教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也进行了项目教学的系统化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存在智力、兴趣爱好、前期知识储备等方面的个体化差异,以统一的教学项目和评价标准去应对所有的学生,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学有余力而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学目标的情况。根据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在满足吃饱穿暖等低层次的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和安全需要(Safetyneed)之后,就会产生被尊重的需要(Esteemneed)和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need)等方面的高层次需要。如果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课程所要求的教学项目,就会获得“高峰体验”而带来的心理满足感,追求这种体验的行为动机,可以推动课程的学习。相反如果不能完成课程的项目任务,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导致对课程的厌烦感,教学效果不能保证。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必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与其能力相匹配的项目任务,使得所有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分层的方式
课程开始的时候,我们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无差别的方式,教学项目任务。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把学生按甲、乙、丙、丁四个层次分组。在这个基础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项目任务,确保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动态地调整教学项目的难度,乙组的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升到甲组。甲组的学生不能胜任该组的项目任务,也可以调入乙组。
(二)统一授课和分层辅导相结合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为了保证授课的效率,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采用集中式的班级授课模式开展。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授课的方式是一致的。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我们采取“统一授课,分层辅导”的方式。对于接受程度比较好的甲组和乙组的学生,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帮助点拨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丙组和丁组的学生则以“帮助”为主,重在带领学生学习。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三)关注学生的自尊
避免分层教学的负面效应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习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适合自身的发展。然而,给学生进行分层,难免会给学生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尺度把握得不好,会给处于低层次的学生带来心理阴影,对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对“分层”的操作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在分层的过程中,弱化“层”的概念,强调“分”的原则。
(四)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评价方式
为了配合“项目教学”的实施,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采用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1967年美国哲学家斯克里芬(M.Scriven)首先提出了过程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的概念。随后,过程性评价被美国教育家卢姆(B.S.Bloom)应用于教育实践中。过程性评价将评价对象过去的表现跟现在相比较,或者把被评价的个体的有关侧面进行相互的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的结论。这种评价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评价更为真实、客观。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到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反思和总结,端正学习的态度,调整学习的方法和心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虽然过程性评价有着终结性评价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教师工作量大,不同教师对评价标准的把握主观性大等缺点。相比之下,终结性评价具有评价效率高,客观性强等方面的优点。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补充评价方式。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1.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学的需求。社会发展需要得到多样化人才的支持,不同类型的人才应当具有不同的数学能力。我国最新实施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做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人才的丰富有着积极作用。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数学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利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学事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有利于促进因材施教思想落实。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对于学生数学潜能的开发具有阻碍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向一个班级的学生传递一样的教学内容,用一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用一样的要求规范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这就使教师的讲授水平与部分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对接不起来。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协调与不同步的问题,会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吃不饱,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到。而本校的分层教学把每个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挑选出来,组成新的班级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1.教学目标一致性。因材施教思想是分层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从而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2.个性突出原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个性,学习个性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相匹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别,不要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只有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差异,才能促进分层教学法成功实施。
3.递进教学原则。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进步达成提升能力的目的,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认可每一位学生的大进步与小进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得以提高。分层教学法不是让教师给学生贴上标签,而是让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对初中学生进行分层。要促进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之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个性方面存在的差别。通过日常观察、与家长沟通、开展数学测试对学生进行分类,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将走班学习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这个三层次都是动态化的,只要学生实现个人进步就可以成为其他层次的成员。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层次进行科学调整。一般来讲,A层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数学思维全面。B层次的学生为班级内的中等生,成绩居中,自主学习能力一般。C层次学一般为班级内的数学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是促进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重要基础。
2.对教学设计进行分层。对教学设计进行分层包括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教师需要对课堂设计进行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在不提升教学内容难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从数学基础知识入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课堂设计。本着让B层次学生可以学会,C层次学生基本可以掌握的目标进行课堂设计。其次,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式过程,只有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分层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障教学目标的完成,还要照顾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安排课程时,教师要以B层次学生为基础,通过上下扩展关注A与C层次的学生。例如,讲解“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大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层次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面积,A层次的学生可能会通过旋转、切割等复杂方法计算面积,引出“赵爽弦图”,而B和C层次的学生也许不会找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速度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协调好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感受,才能让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关键词:大学体育;分层教学;体育教学
教师只有制订一套科学的分层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地推进教学活动,应用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身体体质、学习兴趣。本文研究了一套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依据
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要依照学生的层次,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定向指导。最常见的分层教学方法为教师依照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素养、领悟能力,将学生分为A、B和C3层。一般认为,A层次的学生体育基础扎实、领悟能力强,能较为轻松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标准;B层次的学生体育基础较好,领悟能力一般,通过努力即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标准;C层次的学生体育基础差、领悟能力不佳,即使非常努力也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然而仅仅应用这种方式分层,依然不能准确地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例如,以学生练习排球为例,一名C层次的学生父母曾受过专业的排球训练,对排球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单以排球训练为例,他虽然体能不佳,但是接受过专门的排球训练,对排球的基本知识及技战术有较深的理解,那么在排球运动中,便不能将这名C层次的学生简单地划分到C层次。又如,某B层次的学生虽然没有接受过篮球的训练,然而他对篮球训练有极深的向往,他希望拥有专业的技术,并且愿意努力学习技术,那么教师也不能简单地将这名学生划分到B层次中。教师要应用这样的方法为学生划分层次:(1)教师要根据开展的项目运动来划分层次,使层次的划分更为精准。(2)教师要在开展活动以前,应用发放调查问卷或访谈的方法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志向等,应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判断学生的层次。(3)教师要动态的划分学生的层次。例如,一名B层次的学生,在初练习篮球时,可以先将他划分到B层次中,然而只要他努力学习,达到了A层次的标准,就可以将他划分到A层次中。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依据,就是要分项目、分学习需求、分学习阶段将学生分层,使分层教学满足教学开展的需求。
2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方法
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方法应分为课内教学分层与课外分层教学的方法。教师的课内分层教学方法应以同层次的学生分层,鼓励学生层次学生交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内分层的教学优势为注重个体差异,应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令学生能迅速的掌握技能。在课内实施分层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被分在低层次这一阶层的时候,情绪会受到影响。此时体育教师应使用动态分层的方法调整学生的层次,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学习进入更高的层次。课外分层可以应用社团活动的方法开展体育活动,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学习兴趣定位角色。例如,组织能力强,并且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在体育社团的学生可以担任体育社团的干部;体育技能强,愿意提高体育技能的学生可以成为体育社团参赛的主力;对体育项目有兴趣,然而不具备天分的学生可以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参与体育训练,提高身体素质,成为体育社团的支柱成员。依然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排球运动为例,教师的分层体育实施方法为:前测——在开展体育训练前,评估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分层——将学生分成3层,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给予不同的教学引导。调整——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依据,调整分层。然后继续以分层的方式教学。这种应用动态调整的方法,能够避免学生在课内产生学习情绪。在课外,教师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科学的定位学习的价值。例如,对身体素质不佳,然而有学习排球意愿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努力,挑战排球的技能,然而要引导学生学会纵向评估,看到自己的成长。教师应用动态的方式为学生分层,可以在课内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引导。在课外,教师可以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教学方法,既可兼顾课内教学的高效性,又可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找到自己的学习价值。
3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实施
教师要重点把握分层教学的重点,而课外教学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把握。教师的课内分层教学重点,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球为例。教师可以让A层次的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了解传球的部位、传球的正确手型、了解正确击球点。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为要求学生能稳定的传球,能完全协调击球的动作,能准确地控制传球的方向。如学生完成以上训练,教师可鼓励学生学习跳传与背传。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应用现场示范,并要求一名学生来现场作示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鼓励B层次的学生提出学习疑问,让有示范兴趣的学生现场完成动作。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示范来了解传球的部位,掌握正确的手型,理解正确的击球点。教师对B层次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为能基本控制传球的方式,动作基本协调,能完成标准的传球动作,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完成标准传球动作后尝试跳传。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用示范、逐一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传球的姿势。C层次的学生要了解传球的部位,能基本掌握正确的手型动作,可大致掌握击球的方式。教师向C层次学生提出的要求为能基本协调击球动作,能大致地控制传球的方向,能基本掌握传球的技术要领。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通过情感激励的方式提高C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传球质量。以上学生,在课内完成以上的学习后,可在校外相互交流。教师可鼓励A层次的学生帮助B层次及C层次的学生完成传球动作,B层次和C层次的学生可积极向A层次的学生求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给予不同的引导,是课内分层教学实施的要点。教师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课外,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学习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评估
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评估方法为课内外一体化考核。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教师的评估权重应用区别。例如,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体育选项课的评估系数可为0.5,体质健康评估标准应为0.3,课外社团活动的评估标准应为0.2;二年级的评估标准为体育选项课的评估系数可为0.4,体质健康评估标准应为0.3,课外社团活动的评估标准应为0.3;三年级的评估标准为体质健康评估标准应为0.5,课外社团活动的评估标准应为0.5;四年级的评估标准为体质健康评估标准应为0.5,课外社团活动的评估标准应为0.5。应用这种方法评估,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才进入学校,还未完全融入社团活动,于是应以评估体育选项课及体质健康评估为主;二年级的学生应适应社团活动了,于是可均衡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三年级的学生应用提高体质为锻炼标准,可应用参与社团活动来提高身体体质,于是评估应以参加社团活动为主;四年级的学生学习侧重点为撰写论文、参与实习等,他们不能再以参加体育选项课为学习重点,于是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教师应用动态评估学习权重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侧重点,通过定向学习参与体育活动。教师给予学生评估时,要应用权重评估法,全面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态度、及某项专业学习的情况,在评估时,要通过调整评估权重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侧重点,鼓励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参与活动。
5结论
分层教学实施的重点,就是动态的评估学生的学习层次,建立一套科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结合学生的层次定向引导学生学习、结合学生的学习侧重点综合的给予学生评估,这套分层教学模式,拥有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综合评估的教学优势,可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平花.分层教学模式对改善独立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6):101-103.
[2]高辉.普通高校公体课分级流动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3]许吉平,江登文.“隐性”分层教学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35):134-135.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优质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健康积极的教学环境,促进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班级中的优等生从小接受了过多表扬,抗挫折能力差,学习上的一点点困难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落差,无法超越自我。“差等生”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对学习自暴自弃、听之任之,学习态度不端正,心理上对老师抵触情绪较多。教师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找出解决办法,采取多种方法和学生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为分层、分组和合作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立足生本,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备课
中职机电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设置针对的是学生的总体情况,对教师来说,要想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设计好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必须设定至少针对三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要加大教学问题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中等生要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层次上,适当增加题目的灵活度,促进这部分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差等生”,要求掌握基础知识,问题相应简单,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即可。
3.将分层与分组结合,让学生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分层教学的意义也在分层授课中得到集中体现。课堂问题的设置、课上巩固练习的习题设计都要围绕“分层”进行。每节课中的例题是概念的典型应用,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例题,有些例题讲解清楚明白就好,有些例题要加以引申,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每个小组中分配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讨论时,可以互帮互带,共同提高。课堂巩固中分层习题的设计,担负着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巩固提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题,以避免有些学生早早做完没事可干,有些学生想了半天仍然一头雾水、毫无思路的情况。如教学“液压传动”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针对c层学生,从列举生活中的传动实例入手,先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举出例子,进而让学生自学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最后连同a层、b层学生共同讲解液压传动的基础原理。针对b层学生,则从解析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入手,随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液压传动的基础理论,最后举出应用实例。而针对a层学生,则要注重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领头作用,在学习方面,让他们先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液压传动的基础理论,继而了解发展概况,将总结出来的知识抽象为几个方面,在纸上一一列举,最后让a组学生分别参与到b组和c组的合作学习中,承担部分教师的职责,帮助b组和c组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课堂最后,由教师列举液压传动的实例、发展概况和基础理论,让学生将教师演示的与自己所学的相对照,检验有哪些知识是自己通过学习得出的结论,哪些是通过小组合作或教师讲解得到的,由此发现自己的弱项,教师做最后总结,对各组学习进行评价。对于课后练习我们可以设计多个问题,要求优等生全部做完,中等生做其中大部分,“差等生”只做基础题。这样,既满足了优等生的提高需求,又保护了“差等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层练习题的设计,让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检查、巩固、反馈,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补偿性练习的机会,从而达成课前预设的分层教学目标。
4.分层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论文关键词:初二英语分层教学实验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学英语时热情高,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一些学生就落后掉队,不及格者、放弃不学者越来越多。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一般在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出现,以后越来越严重。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
(总人数:56人)
优秀
及格
低分
初一上学期期末
48
53
2
初一下学期期末
26
1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状况
1.1师资缺乏,教师质量不高,分层次教学推进困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和辅助者,起着关键的导向性作用。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有些地区的师资力量较弱,教师资源缺乏,仅存的教师数量较少,对分层次教学形成一定的限制。此外,教师素质低下导致他们容易固守传统,难以接受新型的教学模式,耽误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和推进。也就是说,许多体育教师缺乏创新理念,仍然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1.2观念偏差,忽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之下,当今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思维偏差,大部分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往往将体育教学置于千里之外,甚至将有限的体育教学课程时间用到其他课程或其他活动上面,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观念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现时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只是被动地进行体育课程学习,却忽略了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1.3课程设置偏差过大,教学质量低。前面提到,许多学校对文化课程的过度重视导致了对体育课程的忽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中的区别对待和不合理偏差,体育课程时间不断被缩减,开课率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除了课程时间安排的偏差之外,体育课程仍然固守传统,内容乏味单调,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应用措施分析
2.1了解并分析学生特点及个性,制定配套方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次教学模式,重视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特点及个性进行了解及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合适的教学方案。但学生中必然存在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应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实践使得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师在长期教学中正确认识学生特点提供一定的帮助。2.2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同教学方案的制定一样,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当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并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来进行,旨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因材施教最基本的也最重要的原则,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及内容展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学习方式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教学的基础阶段,关键在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才能真正深化教学目标。此外,在推行分层次教学模式中,还应当将学生的个性及共性相结合。即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面向广大学生进行教学之外,还应进行针对性的个体训练,并制定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加强差异化。2.3小组形式教学,培养团队精神。在大学体育课堂上,分层次教学的展开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分组教学。由于学生数量较大,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能够配合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及培养。这种划分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的。此外,体育教学的实践方面,通常需要团队形式来完成某项体育活动,因此,小组形式也有利于体育锻炼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学习、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自我奉献精神,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合作理念及健康的心理。通过分层次教学的应用,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还需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4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教学,注重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课程中添加创新、自由的元素,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升体育品格和学生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应当与时俱进,并且结合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防止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充分结合学生的能力程度,制定合理的计划,切实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在课程选择方向,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如此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与此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分层次教学强调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结合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的。在学生方面,注重身体机能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安排合理的锻炼方式和体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身体素质。学生也应当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与互动时间,最大程度地实现发展和提高。2.5分层次考核,科学评价方式。教学考核与评价作为检验教学效果及质量的重要途径,分层次教学强调将教学评价方式合理化。在某一阶段的体育学习状况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课堂上知识内容的总结和课后体育锻炼的效果等重要内容,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学习情况,使之不断改进和发展。在分层次教学中依然重视分层次考核,对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也就是说,合格及优秀等级不应当只存在唯一标准,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制定相应的衡量标准。此外,在考核过程中,对考核的内容也有所要求,主要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专项测评,尽量减少考核误差。考核后,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对程度好的学生应当予以肯定及嘉奖,促使起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障碍,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分层次教学的对策
3.1提高教师专业程度,科学引导体育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水平有一定的要求。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师,存在人数不够及素质不高的缺陷,因此,学校应当适时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教师也应当自主学习,增强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将分层次教学予以正确实施,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从而能够在大学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体育训练引导。3.2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方式,加强学者研究。分层次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分层次教学模式并不是只有优势,而没有缺点。其缺陷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凸显,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相应的教学理论及方法,将不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予以改进或摒弃,让体育教学不断进步,也让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此外,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发展得益于若干学者的研究及探讨,各学校应当为学者的研究提供资源、平台等支持,不断提高研究的效果,使得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充分地实现其作用。3.3巩固课堂动作,加强课外训练和拓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概念之上,而忽略了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因此,分层次教学强调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有利于加深对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及促进对课堂动作的娴熟,这就要求学生应当提高自我学习意识和课外锻炼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3.4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正确的思想。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在分层次教学模式中也重视营造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及氛围,将学生融入体育课堂,并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求教师合理运用知识并结合实践,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这种学习情境之中,在健康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这对分层次教学模式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结语
分层次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融入创新、自由的元素,贯彻落实分层次教学的目标。教师作为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主要主体,应当不断学习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身体素质,为学生提供正确合理的引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强调因材施教,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性格,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进行个性化教学。就目前而言,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尤其是分层次教学的出现,为大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我们应当时刻关注时代的发展特点及趋势,与时俱进地将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使之更加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应用需要不断探索及研究,紧跟时展的趋势和潮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从而推动大学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作者:武琳昭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浅谈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6(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