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财会工作论文8篇

时间:2023-04-01 10:07: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会工作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会工作论文

篇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财会工作电算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充分显示了计算机的时效性、优越性。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速会计信息传递,及时编制各种报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使会计工作由事后监督变为事中、事前监督,为企业创造更丰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财会工作电算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纯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型向预测、决测的经营管理型转变。

1.会计电算化的目的

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财会人员有精力去研究财务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手段和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性,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更好地满足管理需要,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

2.计算机在会计业务中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满足管理的需要,越能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方式:一是单项业务电算化,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某一项业务;二是多项业务电算化,几项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处理;三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将所有的会计业务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处理;四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把所有的会计业务和管理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

3.从管理角度来认识会计电算化

单位的管理工作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会计工作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电算化工作必然要与其它部门电算化工作相互协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

4.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开发应用

一是会计电算化的决策,包括会计电算化目标的确定、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程度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选择。二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包括实施队伍的组织、实施费用预算、硬件及系统软件的配置、会计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购买,系统的调度、试运行及验收。三是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包括电算化组织机构的建立与调整、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调整和其它日常管理。

二、推行电算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体系

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系统管理

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新的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网络财务系统,这样就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一是根据网络财务系统的核算要求,认真分析各岗位的任务及特点,把人员按其在网络系统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划分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数据稽核、数据输入,并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岗位责任制。二是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常识、软件的全部功能、操作方法及常见的故障预防,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最新进展,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三是把电算化会计管理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整个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这包括凭证的编号、录入、传递、处理等过程的管理,还涉及到人的管理,使人与物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会计管理档案,使整个网络系统能安全运行,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准确、软件的环境维护、硬件使用和维护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2.抓好运行管理,不断创新

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和电算化的全面推广。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制作凭证,保证数据准确无误。切实抓好运行调试工作,争取做到每完成一步都要对其结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直到数据完全正确为止,不断改进,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

3.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管理至关重要

篇2

关键词:基层央行;会计;财务;内控

金融服务是基层央行工作的重心,财会工作又是重中之重。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新的央行财会职能、新的金融机遇,基层央行的财会工作还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急需研究、探索和解决。

一、基层央行财会工作中的问题

(一)财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岗位职责不够明确

首先,内控制度不健全,落实也更有难度。其次,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虽然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但相对严密的安全线,特别是在事后监督上更显不足。大部分基层央行没有设置专职的财会事后监督人员,帐务的准确性、合规性受到影响,资金安全存在一定风险。再次,岗位责任不够明确,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工作效率、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对原有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进行及时修订完善,也不能保证很好地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岗位轮换以及强制休假制度,制度不够明、责任不够清,导致财会工作规范程度相对不够,以致于影响了财会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联行业务相对集中,产生了新的内控风险

会计核算集中后,联行往账会计信息和原始凭证核对分离,形成内控风险。会计核算集中后,央行县支行的联行被取消,只作为核算中心的网点,办理往账业务的信息录入及来账业务的信息读取,联行业务统一由市核算中心联行柜处理。其目的是为了规避因人员少、素质不高而引发的内控风险,但是联行业务集中后,又产生新的内控风险:以前每笔联行往账业务,均有原始凭证与联行往账报单或事后核查单相互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少发、错发、漏发的联行往账。但是核算集中后,县支行只负责录入原始凭证有关信息,再由中支行的核算中心生成和发出联行往帐业务,这就形成了县支行虽然有原始凭证,却无法与实际发出的往账核对;而中支行核算中心联行柜按照网点发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却无法核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必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控风险。

(三)会计岗位设定与现有会计人员配置的矛盾

按照央行财会内控制度的要求,县支行会计国库科承担着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双重职能,一般应设置接柜岗、记账岗、复核岗、联行岗、综合岗、系统维护岗、会计主管岗、事后监督岗、电子联行岗、票据交换岗、结算管理岗、会计档案管理岗等岗位。其中事后监督员、票据交换员、系统维护员、会计主管员不得参与日间账务处理,记账员、复核员必须交叉,联行来账、往账和联行对账与管理必须分离,印、押、证必须分管,但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员少岗位多的矛盾。要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必须一人多岗,一人多责,如遇培训、外出检查、正常休假等情况,兼岗和替班就不可避免。人少岗位多的矛盾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财务人员,就会不同程度出现混岗、兼岗、漏岗等现象,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不完整,风险隐患较大;另一方面是县支行规模小,人员少,会计业务量较小,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势必造成会计人员占全行人员比重较大,人力资源浪费,不利于县支行其他工作的开展。二、基层央行财会工作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会计财务工作,从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从工作上处理好一个关系。一是会计财务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央行会计是宏观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会计人员在管理范围上,不仅要管好央行的基础货币,及时办理各金融机构的缴存款及其相互之间的资金清算,还要做好管理结算,在管理内容上会计部门要充分利用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搞好会计分析,通过其固有的反映监督职能,为宏观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做好内部资金和财务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会计工作要实现由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观念转变。即以记账、算账、报表、费用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到以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为中心,以执行央行货币政策为主要任务的会计核算体系,央行会计的工作范围也要逐步延伸拓宽,反映、控制、监督、管理、分析、预测都是央行会计的首要的、基本职能和任务。一个关系是处理好会计改革和加强会计管理的关系,作为金融管理职能部门之一的会计部门,管理与改革同等重要。因此应当处理好改革与管理的关系,改革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开辟道路。央行会计应加快改革步伐,尽早、尽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二)全面落实会计财务各项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财务工作行为

一是建立和健全会计财务检查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等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会计财务检查监督,对一切有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违规操作行为严肃处理。二是全面落实会计财务工作自查与定期检查制度,坚决避免搞形式、走过场,要将各项检查制度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开展检查工作,每一次检查要研究制定检查方案,落实检查责任制,形成会计财务工作人员向会计财务主管负责、会计财务主管向分管行长负责、分管行长向行长负责的三级责任区,层层负责制;要通过自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等形式,对所有会计财务业务进行全程检查监督,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安全线;对查出的问题不隐瞒、不回避,敢于发现和暴露问题,树立会计财务工作无小事的意识,真正发挥检查监督的作用,确保资金安全,工作规范。三是检查内容要全面,检点要突出,切不可厚此薄彼,特别是要对联行清算、账户管理、会计财务核算、费用开支、内控制度执行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差错,堵塞漏洞,从而保证会计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篇3

关键词:基层央行;会计;财务;内控

金融服务是基层央行工作的重心,财会工作又是重中之重。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新的央行财会职能、新的金融机遇,基层央行的财会工作还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急需研究、探索和解决。

一、基层央行财会工作中的问题

(一)财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岗位职责不够明确

首先,内控制度不健全,落实也更有难度。其次,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虽然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但相对严密的安全线,特别是在事后监督上更显不足。大部分基层央行没有设置专职的财会事后监督人员,帐务的准确性、合规性受到影响,资金安全存在一定风险。再次,岗位责任不够明确,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工作效率、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对原有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进行及时修订完善,也不能保证很好地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岗位轮换以及强制休假制度,制度不够明、责任不够清,导致财会工作规范程度相对不够,以致于影响了财会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联行业务相对集中,产生了新的内控风险

会计核算集中后,联行往账会计信息和原始凭证核对分离,形成内控风险。会计核算集中后,央行县支行的联行被取消,只作为核算中心的网点,办理往账业务的信息录入及来账业务的信息读取,联行业务统一由市核算中心联行柜处理。其目的是为了规避因人员少、素质不高而引发的内控风险,但是联行业务集中后,又产生新的内控风险:以前每笔联行往账业务,均有原始凭证与联行往账报单或事后核查单相互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少发、错发、漏发的联行往账。但是核算集中后,县支行只负责录入原始凭证有关信息,再由中支行的核算中心生成和发出联行往帐业务,这就形成了县支行虽然有原始凭证,却无法与实际发出的往账核对;而中支行核算中心联行柜按照网点发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却无法核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必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控风险。

(三)会计岗位设定与现有会计人员配置的矛盾

按照央行财会内控制度的要求,县支行会计国库科承担着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双重职能,一般应设置接柜岗、记账岗、复核岗、联行岗、综合岗、系统维护岗、会计主管岗、事后监督岗、电子联行岗、票据交换岗、结算管理岗、会计档案管理岗等岗位。其中事后监督员、票据交换员、系统维护员、会计主管员不得参与日间账务处理,记账员、复核员必须交叉,联行来账、往账和联行对账与管理必须分离,印、押、证必须分管,但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员少岗位多的矛盾。要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必须一人多岗,一人多责,如遇培训、外出检查、正常休假等情况,兼岗和替班就不可避免。人少岗位多的矛盾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财务人员,就会不同程度出现混岗、兼岗、漏岗等现象,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不完整,风险隐患较大;另一方面是县支行规模小,人员少,会计业务量较小,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势必造成会计人员占全行人员比重较大,人力资源浪费,不利于县支行其他工作的开展。

二、基层央行财会工作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会计财务工作,从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从工作上处理好一个关系。一是会计财务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央行会计是宏观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会计人员在管理范围上,不仅要管好央行的基础货币,及时办理各金融机构的缴存款及其相互之间的资金清算,还要做好管理结算,在管理内容上会计部门要充分利用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搞好会计分析,通过其固有的反映监督职能,为宏观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做好内部资金和财务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会计工作要实现由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观念转变。即以记账、算账、报表、费用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到以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为中心,以执行央行货币政策为主要任务的会计核算体系,央行会计的工作范围也要逐步延伸拓宽,反映、控制、监督、管理、分析、预测都是央行会计的首要的、基本职能和任务。一个关系是处理好会计改革和加强会计管理的关系,作为金融管理职能部门之一的会计部门,管理与改革同等重要。因此应当处理好改革与管理的关系,改革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开辟道路。央行会计应加快改革步伐,尽早、尽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二)全面落实会计财务各项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财务工作行为

一是建立和健全会计财务检查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等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会计财务检查监督,对一切有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违规操作行为严肃处理。二是全面落实会计财务工作自查与定期检查制度,坚决避免搞形式、走过场,要将各项检查制度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开展检查工作,每一次检查要研究制定检查方案,落实检查责任制,形成会计财务工作人员向会计财务主管负责、会计财务主管向分管行长负责、分管行长向行长负责的三级责任区,层层负责制;要通过自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等形式,对所有会计财务业务进行全程检查监督,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安全线;对查出的问题不隐瞒、不回避,敢于发现和暴露问题,树立会计财务工作无小事的意识,真正发挥检查监督的作用,确保资金安全,工作规范。三是检查内容要全面,检点要突出,切不可厚此薄彼,特别是要对联行清算、账户管理、会计财务核算、费用开支、内控制度执行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差错,堵塞漏洞,从而保证会计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篇4

【关键词】财会专业 毕业论文 末位淘汰制

财会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论文选题太大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论文要求与实践紧密结合,抓住具体行业、企业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要求题目大小适中。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命制或者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选择了较大的论文题目,有的更大,完全超出了本科生研究的范畴。

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毕业论文写作是可以适当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查阅、掌握资料以后进行写作,要对别人的成果进行吸收和运用。但我们大部分同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下载一些论文,直接整段、整篇地复制粘贴,造成了大量的剽窃问题。

3.毕业论文结构混乱、逻辑较差

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缺乏逻辑,对问题的内涵、外延区分不清,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混乱。有的论文,指导老师给出了指导意见,学生没有修改或者不会修改,好像除了抄袭什么也做不了。

4.毕业论文没有按照进度撰写,最后集中提交

现在大部分学生选题后没有按照进度与指导老师沟通,等到距离答辩几天的时间才交上论文初稿,由于时间关系,指导老师给出修改意见也只能修改一次就参加答辩,论文不经过反复修改质量怎么能提高?

造成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

1.学生的态度不端正

我们学校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在外面兼职、打工,赚钱补贴生活,这就造成了这些学生在认识上,对每门课程都是完成基本任务,即所谓的六十分万岁。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大部分学生是在外面实习或者工作,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最后,大部分是复制粘贴,这种不积极、不端正的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导致他们没有花费多少精力、时间在毕业论文上,毕业论文的质量就不可能提高。

在财会专业学生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没有毕不了业的大学生”,这说明学校在对待学生毕业的问题上是很“宽”的,也就是说大学四年的学习,不会因为毕业论文导致学生不能毕业,这种体制造成了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虽然学校也三令五申地强调毕业论文严格要求,但只有不到1%的学生没有拿到学位证,这种空喊口号的做法助长了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不正确态度。

3.财会专业的特殊性

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是社会科学,我们学校的财会专业完全是文科性质,大部分学生对模型构建、数据分析掌握不够,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论文题目以简单论述为主,即使有部分学生的论文有一些案例、调研,也是非常简单的介绍,很少对论文有系统分析。大部分学生以会计问题、财务活动等为研究对象,又没有创新和发现,出现了抄袭教材、列举例题的现象。

4.指导老师任务重、报酬低、态度不积极

我们学校财会专业每位指导老师要指导十几个学生的毕业论文,任务繁重,有时候不能及时地指导所有学生,加上有的学生也不积极,这就造成了论文修改次数少、质量低的情况。学校对指导论文只计工作量、不计报酬的做法也对指导老师的激励不足,导致指导老师态度也不积极。学生、老师、学校各方面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最后就导致了毕业论文质量低下。

提高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方法――末位淘汰制

1.末位淘汰制的实施过程

采用财会专业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要求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进度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对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严格控制。我们学院目前是这样操作的:在毕业论文定稿时,要求指导老师按照20%的淘汰率,淘汰他所指导的毕业论文,让这些学生失去第一次答辩的机会,继续修改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提交的毕业论文匿名交给其他老师进行评阅,评阅老师按照20%的淘汰率,淘汰他所评阅的毕业论文。经过两轮淘汰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委员会按照20%的淘汰率,淘汰该组最差的毕业论文。第一轮答辩完成,淘汰掉的毕业论文继续修改,二次答辩前再次匿名评审,淘汰20%,二次答辩淘汰20%,最后所有淘汰的论文参加第三次答辩,第三次答辩不通过,则不能顺利毕业。

2.末位淘汰制的作用

财会专业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能够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没有人愿意自己的论文是被淘汰的20%,而且经过几轮淘汰,最终严格执行毕业论文影响学位的政策,这样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就会改变。态度决定一切,在几届毕业生答辩中实行末位淘汰制,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威慑,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将慢慢提升。

3.末位淘汰制的实施保障

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学校对毕业论文的政策严格执行,在几届学生中形成惯例,必须对学生产生威慑。另外,实行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无疑会加大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应该给予适当补偿,提高教师指导的积极性。

另外,学校还应该购买毕业论文不端检查系统,对每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不端检查,按照有关制度,重复率超过20%,直接淘汰没有学位证,这样也能减少或者杜绝剽窃现象。同时,学校要加大盲审力度,引入第三方评价,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财会人员在评定职称或考核时,经常会有撰写论文的要求。应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是对财务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的内容

目前我国处于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各项制度正处于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会计制度或准则在实务中经常存在执行障碍。

实务工作者特别容易发现这些问题,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财会人员碰到这些问题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理解与思考,对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形成的文章会有新的观点,可以成为知识创新型的文章。

二是对财务知识普及与理解方面的内容

在实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财务问题,不同的财会人员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但因为财会制度和准则的内容比较深奥,很多内容还需要利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而财会人员会出现不同的理解,甚至有些理解会与制度或者准则相偏差。

通过分析不同财会人员的做法,可以找出较为妥当的解决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也有利于相关财务制度或者准则的执行。

另外,应用财务软件、办公软件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经验总结,这都属于知识普及型的文章,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宣传财务知识有很好的作用。

如对基建会计制度的会计基础进行思考,就可以针对基建实务操作中对工程进度款确认入账时两种不同做法的原因,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是调查研究类的文章

财会人员每年都要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平时也要对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报。这些都是财会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由财务会计转为管理会计的重要体现。

为写好相关材料,财会人员经常需要就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等问题进行调研,根据原因提出对策,以供决策参考。

财会人员把有一定深度的调研报告进行完善提升,可以形成调查研究类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现状、问题与对策等方面。

调查研究类文章的实用性较强,对改善单位管理有较大帮助,对其他单位也有借鉴作用。

篇6

一、2008年工作总结

(一)承办“财务会计改革与国际商务可持续发展”论坛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6月,由商务部财务司主办、天津市商务委协办、我会承办的“财务会计改革与国际商务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天津召开。天津市副市长任学锋、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刘山在、商务部财务司司长李荣灿、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金融司司长孙晓霞,商务部有关司局、事业单位、商会、协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各省、市商务厅(委、局)领导及财务处、会计学会负责人,中央和地方外经贸企业近160人与会。与会代表回顾了商务财会改革30年的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并对当前实现国际商务可持续发展的诸多热点问题,如会计准则的建设与趋同、银贸协作、人民币升值、“走出去”战略、反倾销、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二)理论研究与论文评选

1.年度理论研究与论文评选

理论研究作为学会重要的职能之一,自2007年开始,学会与商务部财务司联合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论文评选,推动理论研究工作开展,提升论文评选层次。2008年全国论文评选,设立论文评选工作组织奖,改进论文评选机制,将署实名评选改为“双盲评”,规范论文报送格式。

2.两项课题研究

学会承担了商务部财务司两项理论研究课题,一是人民币升值与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根据所涉地区出口产品结构、产业分布特点以及受升值影响的重点行业等特征,人民币升值与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分别由辽宁、上海、江苏、广东承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由宁波市外经贸局与会计学会承担。

(三)《国际商务财会》月刊编辑发行

《国际商务财会》自2007年更名改版以来,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改进,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内容上,2008年杂志综合版增设企业理财、个人理财等副刊,增加信息量;扩大对外交流,围绕当前商务形势和会计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约稿、采稿,对制定相关政策的权威人士进行采访,为广大读者提供及时和权威的指导,增强实用性。形式上,统一文章的格式,对论文的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注释等具体要求做出规范。

(四)专业书籍编撰发行

1.《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

我会受商务部财务司委托,出版了两册《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编入了400余个重要的财经法规和财会制度文件。

2.《反倾销会计实务》

为更好的帮助企业应对反倾销,学会组织了几位反倾销专家编写了该书。目前该书的初稿已经编写完毕,正在抓紧时间总撰编审。

3.《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实务》

随着新企业准则、新财务通则在企业的推广实施,新税法的出台,企业迫切需要有一本既反映外经贸行业特点,又紧跟各项财税政策的业务指导用书。我会对《对外经贸会计实务》(原《外经贸财会基础手册》)进行修订。

(五)培训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会培训工作的重点。自1999年我会开展中央国家机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以来,每年培训人数均名列20多家培训单位的第2、3名,多次受到国管局的好评。2008年我会以加强培训质量为前提,结合学员需求、紧密围绕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专业特点开展培训;适时增加了形势政策指导讲座。培训形式不断改进,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最方便的服务。2008年共举办了25期培训班,其中:走读班7期、公司班18期;共有3 399人参加了培训,比上年增长了7.5%。

2. 反倾销应诉会计培训

自2006年始,我会在全国举办了多期“反倾销会计人才”培训班。2008年分别在杭州、无锡、青岛、西安、上海举办了5期,共计667人参加了培训。

(六)会议与会员活动

2008年3季度由财务司和我会共同召开了“商务系统企事业单位财务处长联席会”。该会已举办8次(2001~2008年)。

4季度,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衰退,外经贸企业外部市场环境恶化。为让企业更好应对此次危机,我会于10月在北京组织一次国际金融形势报告会,中央外经贸企业,天津、北京外经贸企业及有关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80多人出席。

(七)组织建设

为保持我会与省市学会合作渠道的畅通,按照自愿、不双重缴费、保持总会与省市学会联系渠道畅通的原则办理各省市学会会员单位加入我会的入会手续,实行双会员制。

二、2009年工作安排

(一)理论研究与论文评选

1.年度理论研究与论文评选

坚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会计学会联合开展商务财会理论研究和论文评选机制,继续优化评审流程,激发各单位参与理论研究和论文评选的积极性。

2.两项课题

学会将在总结上年课题研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结合商务财会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酝酿承担两项理论研究课题任务,一是关于企业“走出去”财税金融政策课题研究,二是服务外包与会计工作课题研究。企业“走出去”财税金融政策课题将分为3个子课题:以家电、轻纺为主体的制造加工业;以商业服务为主体的批发零售业;以承包工程为主体的建筑业。

继续做好《国际商务财会》的编辑和发行工作。在提高杂志总体质量的同时,加大发行力度,扩大期刊的国内外发行。

(三)开展合作办刊

为实现月刊的发展与创新,2009年将开展合作办刊。合作办刊的目的是为各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财务处,外经贸会计学会,中央和地方外经贸企业,大专院校,提供一个开展理论研究活动、发表理论研究成果、交流财会改革经验、介绍企业财会案例、展示财会人员风采的平台,同时也提高办刊质量、拓展发行渠道。合作双方实现双赢。

(四)专业书籍编撰发行

学会将根据拟定的提纲,完成《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实务》的编写工作。继续编好《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并做好这两本书以及《企业风险管理》与《反倾销会计实务》的发行工作。

(五)业务培训

学会在继续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承办反倾销应诉会计培训的同时,根据地方与企业的迫切要求,针对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薄弱、内部控制不完善,应对外部风险能力较弱的情况,申请承办“中小外经贸企业会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人才培训”。

(六)举办“海峡两岸企业会计准则”研讨会

上半年学会酝酿举办“海峡两岸企业会计准则研讨会”。研讨会的目的是推动海峡两岸开展经济贸易合作。日前已就相关事宜做了初步调研,计划于2009年第二季度在西安、上海或南京举办此次研讨会。

(七)会议与会员活动

为搭建商务系统财会处长交流平台,更好地为会员服务,2009年我会将继续和商务部财务司联合举办商务系统财会处长联席会以及积极组织会员开展相关活动。

篇7

会计论文的写作程序与要求:

完成会计论文的准备工作后,开始动手撰写论文,会计论文写作程序一般包括确定论文题目,草拟论文提纲,写出初稿,反复修改直至定稿等内容。

(一)选定论题范围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要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学术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将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可能相结合的科学的选题态度。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1.结构层次安排方法

(1)并列法。即表现为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2)递进法。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3)因果法。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2.论文提纲的形式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有时,当论文逻辑构成单位的内容不能用一个句子概括时,就写成一段话来进行表述。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三)编写初稿与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财会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论文写作速度,不宜求快,应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篇8

(一)选定论题范围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要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学术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将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可能相结合的科学的选题态度。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1.结构层次安排方法

(1)并列法。即表现为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2)递进法。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3)因果法。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2.论文提纲的形式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有时,当论文逻辑构成单位的内容不能用一个句子概括时,就写成一段话来进行表述。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三)编写初稿与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财会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论文写作速度,不宜求快,应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