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07: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现代网络技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网络文化 后现代主义 网民
网络生活是人类不可逆转的生存境遇。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工具和手段,作为人们生活生存的重要条件,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经济、文化繁荣,为人类的现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它极大地促进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在网络文化时代,传统文化的霸主地位将不断削弱,然而网络文化这种数字虚拟性、全球跨时空的新文化,无论就其形式与内容都迥异与以往所有的文化,它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来势汹汹,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高度重视。
一、网络文化引发了“后殖民时代”
网络文化的全球传播性使得全球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在近距离传播与交融,促成和改变了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一种由西方主导的网络媒介文化正在迅速地扩张。西方人利用网络文化的全球性特点,向全世界传递、渗透他们的文化符号,使西方文化理念成为全球共同的文化追求,网络文化成为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扩大文化影响、推行文化霸权的一种重要手段。
网络兴起于美国,在网络的核心技术的创新方面,美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掌握了网络中的话语霸权,他们正利用网络文化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向世界推行着他们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风格时尚和文化理念,正是得益于网络文化巨大传播功能的协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了所谓的“后殖民时代”。他们利用网络传播把发展中国家甚至某些发达国家的文化挤压到一边,给这些国家的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样,这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思想观念也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的一种新形式,强势文化的侵袭,强迫其他国家接受并成为其文化殖民地。阿尔温?托夫勒曾在他的《权利的转移》一书中说道:“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达到的目的。”这就是网络文化带来的“后殖民时代”,也有人把网络文化传播带来的这种现象称成为电子殖民主义、网络霸权主义、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等等。
二、动摇了主流政治意识形态,权威话语被消解
人的思想政治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网络的后现代多元化特征使网络社会里并存了各种类型的的政治文化,从而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如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信息,影响了我国现实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得整个社会的政治价值趋于多元化。在传统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曾形成了一系列成功引导舆论的调控管理机制和方法,并一直有一条以主流文化作为社会精神、时代精神的主线伴随其中,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网络时代过度强调自由与个性,弱化了权威观念和主流意识,使互联网大大突破了党和政府的控制范围。网络社会的“开放性”、“无疆界”正是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解构”与“多元化”。网络社会上各种不同宗教、不同思想、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交织在一起,网络文化处于一种无序混乱、多元化的状态,主流话语就很难形成。
当下,网民已不简单满足于资讯的共享,同时也参与到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之中,争取网上话语权,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使网络文化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由于网络缺少规范并且难以用规范进行有效制约,没有了权威的约束和掌控,导致许多网民认为个人无须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和义务,于是无视法律、伦理道德,在网上的言辞大胆、行为出位,甚至有不少人肆无忌惮地在网上各种挑战政治权威的观点,发表过激言论、发表不健康文章等。网络发展引发的这些变化,使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扩大,极大地冲击着政府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三、追求不受限制的自我,道德约束力减弱
网络“无中心状态”与后现代主义理论所强调“非中心化”是一致的。网络的共享性特别强,谁也不可能垄断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网络创造虚拟社会能宽容地接受所有社会成员。许多上网者往往在现实社会分层中是处于弱势,也就造成了其不满于自身处境的心态,网络虚拟社会的产生,尤其是网络的无标识状态、无规范约束正好为他们的释放和宣泄提供了机会,即使他们的某些叛逆行为遇到麻烦时也可及时转换角色或退出。
现实社会种种约束在网络中的消失,导致最大限度地与现实世界的责任相分离,从而网民感到无比自由、放松,道德的约束力公然地受到了挑战。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网民们可以不必以自己的真实面目进行网络交际、信息与传播,人人都戴着假面具,任何人在这个虚拟社会里都可不以现实社会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尤其是一些在现实社会中被归类为怪异、孤僻、被边缘化的人,摆脱了现实社会中诸多伦理道德的束缚,在网络这个自由的世界里,他们尽情地释放现实中压抑的情绪,极易过度放纵自己的行为,甚至冒名顶替、虚假欺骗、肆意辱骂、攻击他人、传播流言蜚语等等,网络失范行为层出不穷,这时的他们早已忘却了社会责任,将道德意识抛在了脑后。而针对网络行为起到规范作用的道德体系一直处于真空状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网络道德规范缺失,网民们自由地放任自我,各种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不良欲望开始显现,大量网络失范行为产生。
四、网络文化极强的娱乐性消解了传统价值准则
追求快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网络文化的娱乐性正是迎合了这一点,使网民们都沉浸在一种无深度无意义却轻松刺激的感官狂欢里。当代狂欢理念是从后现代文化中移植出来的,即狂欢是大众欲望释放的一种普遍形式,狂欢之所以能成为新的叙事类型,就是因为狂欢与欲望释放本是同一性质的不同表现。当今,消费与享乐已不仅仅是人生的补充,更成为了一种事业,成为大众的人生奋斗目标。
当下的网络世界就是一个虚幻的感官狂欢的世界,网络游戏、网络歌曲、网络明星盛行于网络中,网络文化极赋商业性和娱乐性,迎合的是文化公民“最低的大众素养”。网民在网络中恣意扮演各种角色,追求着裸的后现代主义的狂欢哲学,将高高在上的权威、经典掀翻在地,网络成为网民们尽情狂欢、娱乐、宣泄、消遣、释放的场所。网络文化中的“网络恶搞”、“ 网络游戏”等种种娱乐形式大多数都是品味低下、审美情趣淡化、商业气息十足,它们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历史观念进行了调侃和嘲讽,对原有情节的任意编造,对严肃历史的随意剪裁,对崇高形象的随意嘲笑,它们大都只是感官上碎片化的剪贴,是一种轻松而又无规则的娱乐,平面而又机械化的复制,杂糅而又毫无深度可言的媚俗。寻不到其中任何固定意义联系,网民都沉浸在后现代一种无意义、无韵味却轻松刺激娱乐无休止的视觉轰炸中,他们满足于视听的感官刺激,放纵、刺激、玩耍、宣泄、恶搞成为当下网络文化的情感特征。沉浸在纯直觉满足中的网络大众,已不再追求人性的意义与传统的审美价值。传统的价值准则在娱乐性极强的网络文化风行中逐渐被解构。
五、人际关系信任危机,现实人际关系冷漠化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向以网络为交流中介的方向发展,过去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逐渐被网络的“非亲身性”交流替代,网民们越来越喜欢生活在虚拟的“非亲身性”的后现代景观中。然而,长期依赖于网络交流的网民容易产生现实人际交往障碍,从而人被网络“异化”――使自己变成了电脑的一部分,从而导致人际淡漠、情感疏远,从而远离人群、逃避社会、希望躲藏网络虚拟世界里寻求庇护。
网络交往是一种以网络作为媒介的符号往,网络交往具有的匿名性使得交往主体之间有很强的隐蔽性,这使网络上的交流、信息交换都比现实世界来得自由,交流者往往会产生很强的虚无飘渺感。网络上的交往者可以任意地进行包装自己,或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任意变换、创造网络中的个性角色,从而使得虚假信息的泛滥,以置于在很大程度上人际关系遭遇了信任危机。同时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感到压抑,于是选择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长期沉溺于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网民不可避免地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从而造成现实人际交往减少,人变得对现实生活的感觉日益陌生,长此以往甚至丧失了对现实的认知能力。
网民习惯了网络虚拟的生活之后,反倒变得不适应现实真实的生活,或是将在网络中培养出来的任性、放纵、撒谎、不负责等不良行为带入生活中,长此以往,网民与现实人物的接触和交流逐渐退化,对现实社会不再关心,而一回到真实生活就会感觉莫名的害怕、恐惧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从而下意识地疏离了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人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冷漠,对周围人的幸福以及现实社会的发展都漠不关心。可见,网络人际交往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理性设置的人际交往,将许多人引入“虚拟交往”的怪圈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品良:《网络文化传播:种后现代的状况》[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104-115;
[2]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
网络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以信息技术作为核心,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基础。在认识网络经济时,不能将它与单纯的出售服务以及信息产品的产业经济相等同,更不能将它看作是与传统经济相对立的纯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的发展起始于传统经济,是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网络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对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经济凭借其较强的渗透性、传递的快捷性、自我膨胀性以及可持续性等优势对以传统经济为主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以及管理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在企业的发展中,信息与知识已经成为不可代替的经济资源。
二、网络经济对我国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网络经济影响着企业的组织结构
在传统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类似于金字塔,企业管理信息通过不同级别的部门一级一级向下传达,这样不仅影响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也影响了工作效率。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这种复杂的管理结构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网络经济时代,生产流程的网络化以及同步化非常关键。企业内部的生产与销售环节的工作人员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才能起到协同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在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下,非层级的组织方式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优势,管理组织模式呈现出柔性化、扁平化、分立化以及网络化的趋势。在企业内部组织上则体现为企业内部决策层次较少,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宽,企业决策的制定能够紧密结合客户情况。网络经济让企业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将企业的经营伙伴、供货商、供销商以及客户之间通过不同的形式关联在一起,构成一个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网络系统,而这一网络的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经营同样非常重要。不论是企业的领导或者员工,都能够通过这种网络组织得到各种信息,并且自己的经营思想或者理念也能够通过这一网络组织向外快速传播。
(二)网络经济影响着企业的营销体系
当前,我国产品流通成本比例达到了50%到70%,这一水平要比世界的平均水平多出2倍。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当企业在尽量压缩生产成本,企图降低产品价格的同时,消费者获得产品价格却并不便宜,其中交易的流通费用居高不下是导致这一情形的重要原因。然而网络经济却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网络交易费用比较低,节约了交易成本,所以也能够降低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而企业的营销体系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网络经济对企业营销体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网络的帮助下,企业在和客户进行沟通时,突破了交流成本的限制。在传统的经济活动当中,企业交易的数量、速度以及交易的辐射面不仅受到了地域因素的限制,同时还受到了信息交流成本的限制。企业在收集客户资料数据时,往往难度较大,不能够针对客户进行个性化服务。而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快速、方便,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直接面向市场,并且能够在网络中针对客户需求制定出专业的服务。第二,由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缩短,省略了中间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因此能够直接以批发价将产品卖给消费者,这样企业产品的价格降低,但是自身的利润并没有发生变化,也提高了竞争力。第三,企业能够借助网络提供信息产品,为服务创造更多的价值。可以通过网络即时采集客户的反馈意见,以此来对企业的产品及服务进行改善,这也降低了企业的产品创新成本。
(三)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管理的控制手段
控制是现代企业在管理中,确保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不会背离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新的时期,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企业的经营环境也瞬息万变,所以这也就需要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够更加灵活,注重合作与沟通,能够让企业的员工拥有更多的自,并且通过制定出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让下属发挥出作用。在企业的职工组成当中,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主要部分,他们在工作中开始追求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成就感。在新的经济形态下,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进度控制难度较大,而且劳动的效果以及质量测定等是组织控制面临的新问题。传统的组织控制基本上都是按照计划规定来执行,而在脑力劳动面前,这种控制手段基本上失去了控制作用。而且,互联网也让传统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变化,员工的工作空间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办公室中,员工甚至在家就能直接办公。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控制的对象或许在国外。所以,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控制手段。
三、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发展应当采取的策略
(一)建设符合网络经济要求的信息系统
网络经济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所以企业应当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建设与企业特点和网络经济要求相符合的信息系统。首先,要建立企业的自动化办公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市场营销系统,而且所有系统之间实现信息连接。其次,要建立起客户与供应商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如果企业的资金充足,技术条件较好,可以借助流量较大,顾客较多的平台开展各种电子商务活动。再者,企业要搭建对外的网络影响平台,搭建起企业的官方网站,通过网站对外展示企业的产品,树立企业的形象,并且通过平台介绍企业的服务。另外,当前网络购物发展越来越火热,企业也可以借助网络购物平台,开通自己的店铺,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展业务渠道。
(二)加强对专业人才的管理
现代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当坚持“人才高于一切”的原则。在网络经济时代,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企业不仅需要精通信息技术,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并且还需要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更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时,要做到职工与岗位想匹配,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并且制定出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时,要以多种经济指标为依据,综合考虑各项管理目标。同时要设定一定的奖励政策,对于员工的突出贡献要给予奖励,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另外,企业也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出复合型员工,缓解复合型人才缺乏的压力。
(三)加强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首先,企业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强对网络经济的了解,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看到相比于传统经济,电子商务所体现出的巨大优势和对企业的竞争力带来的影响。其次,企业要对管理技术进行创新,在管理当中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提升管理的质量,确保管理的效果。第三,组织管理模式要创新,僵化的、刻板的组织模式必须淘汰,构建出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管理模式,让管理决策更加灵活和快捷。第四,管理战略要创新,企业要对战略观念、战略目标、战略核心、战略环节以及战略措施全面整合,让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体现出适应性,而且要提高战略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四、总结
建立网络物资管理系统,需制作标准的各类统计报表(样表)、将各类管理文件、设备管理模块文件、各类物资采购模块文件、设备使用手册等存入网络计算机。配合贯标工作使设备物资管理工作规范化,报表统一化,使技术资料共享,便于各外包项目查阅,减少各级施工单位层层购置配备技术资料而代来的浪费,同时也避免资料丢失造成设备安装维修困难。水电七局推广的物资网络自动化办公系统(简称OA系统),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办公网络化,电算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作用。通过“OA系统”这个工作平台,方便设备物资管理工作的沟通,及时设备物资管理文件、通知,安排指导各项具体工作。这个系统有着非常方便的内部短消息、内部电子邮件、公共文件夹、个人文件夹、网络硬盘、公告新闻以及网络会议等功能。项目部可以随时登陆此系统下载需要的批复文件。可以方便地登陆“分局车辆管理系统”,设备物资管理系统可自动进行物资采购价格的比较,对于控制采购成本有很大意义。能够实现物资收、发及领用材料电脑出票,自动汇总编制各种物资报表。
2网络采购与现代物流相结合,降低采购成本
现在物流业飞速发展,选择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合理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严格挑选物资供应商,控制采购量,加强合同签定、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配送等方面的过程控制。目前,大中型企业普遍推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物资供应体系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资部门),耗物层(各施工作业队)。大多集团公司建立有物资合格供应商信息库,物资采购一般在合格供应商中进行招标选择。零星物资则一般通过市场比价或招标采购。现代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的兴起,大部分物资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生产厂或供应商,可直接与生产厂家对接,减少中间环节。目前“淘宝”“天猫”及各类物资专业网站,为网上购物订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许多网站提供了网上比价,询价功能,给购物带来了极大方便。现在通过网络化管理可及时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监控体系。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物资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通过网络对企业物资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掌握物资管理软件和网络信息系统,熟悉电子商务技术,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素质。物资采购事项要实行公开招标,张榜公布。网上招标是最常用和有效手段,可使采购透明化,避免了过去讲关系、讲人情的违规操作。物资部门人员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开展反腐倡廉活动。财务和监督部门通过网络对成本的控制不再局限于原始票据的审核上,而是可通过网上询价比价进行审核把关,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进行结算,实施有效的监督。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物资供应由过去的现金采购加自行运输供应模式,发展到依靠现代物流,发挥互补优势,使用物流配送模式。大部分物资采购可改变成为网上向厂家订货,通过第三方(如支付宝)担保,厂(商)发货,货到货验收后再付款的采供模式。简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资金安全,又减少物流成本。部分现金采购的物资,运输可交给物流公司承担,量小可采用班车带货,改变过去那种大事小事派人采购还要自己派车运输,占用车辆和人力资源。搞成“小而全”,供应系统庞大、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管理难度大,“漏洞”还多的状况,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
因此,建立新型物资供应体系,让供应商与物流公司联合发挥互补优势,提倡“一站式服务”。施工企业要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提高企业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通过分包合作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有利于项目工程实现效益最大化。一个工程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完成后,主要物资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完成后,供应时间就基本确定了,接下来就是物资供应的组织和实施了。通过网络寻找供应商,通过网络组织招标,商务谈判、签定合同,网络无不发挥了巨大作用。单位内部项目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物资调配调剂,降低物资库存,减少物资资金占用,应用计算机科学编制物资计划,保障施工顺利进行需要依靠网络。水电施工企业所需物资种类多、数量大,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工程建设用的几大主材如钢材、水泥、沙石骨料、木材等使用量很大,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可通过网上招标谈判,采取分包的办法,把库存压给供应商,按工程使用量结算,即要供应商保障供应,又要求有一定量库存储备。辅助材料种类多,量不大,采购管理困难,但有的材料如果短缺就会造成停产,对这类物资需要有储备量。需要分类别建立物资供应链并及时了解物资价格变化。要充分利用网络对这类物资进行快速招标,零星物资进行快速寻价、比价采购。设备配件采购,有一定的专业性,采购容易出错,关键设备“趴窝”会造成工地停产,对这类设备要注意收集厂方服务站分布及配件储备信息,积极联络厂家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维护。而且应该有预见性备用常用易损配件。平时应利用网络对大型专用设备建立技术资料数据库(包括设备使用说明书、配件图册、维修手册,工程机械使用手册、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管理文件等)。要建立配件供应渠道,出现难购配件应快速通过网络与厂家取得联系,在设备专业网站或“淘宝网”上查询技术资料和配件供应信息。充分利用微信、QQ、手机短信、彩信,网络视频、电子邮件等手段进行通信联络,对物资种类、型号、外形尺寸进行确认,运输上采取快递加空运办法解决急需物资,还可利用网络查询物流,手机GPS跟踪查询物资到达位置。总之,水电施工物资供应要为生产所急,为生产所需服务,想方设法提高办事效率、防止耽误生产。
3结语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裁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投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洛类自成体系J虫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技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肩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技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始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启选班长,定期轮换赴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l胜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二、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西南大学校是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传统学科拥有具有学术理论基础的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网络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智力、人才结合网络教育学院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务管理,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为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点。
1.制度管人。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从教师选派、教材选用、网络课件建设、具体教学(直播、录播、网上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答辩等)一一做出相应规定使管理有据可依肩章可循制度管人。
2.责任到人。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学校和学院的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
一、 统计说明
本文以cnki中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为统计源,以篇名和关键词分别作为检索入口,以“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作为检索式,以精确检索的方式,共检索到文献152篇,去除不符主题和重复的文献,得到相关文献119篇,并根据结果从论文年代分布、论文期刊分布、地区分布和作者分布等方面结进行统计分析。
二、 统计结果分析
1、 的数量及年代分析
论文的发表数量反映了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而某一时期论文数量的多少, 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发展速度。表1是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
表1 论文年代分布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总计
论文数
3
1
8
9
8
13
10
18
16
20
13
119
比例%
2.52
0.84
6.72
7.56
6.72
10.92
8.40
15.13
13.45
16.81
10.93
1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最早是1998年,20世纪以前的数量很少,仅占总数的3.36%。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献数量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2007年达到高峰,说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经历了到由关注、到认识了解、再到探讨、实践、及经验总结的研究过程。另外,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2008年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文献比前几年略少,这一点值得注意。
2、 论文的发表期刊分析
研究论文的来源期刊不仅是了解该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群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且还能为文献搜集和管理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还可以了解各刊物的办刊特点,有利于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进一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的发展。
本文所统计的119篇文献,分别发表在72种期刊上,总体比较分散,但是论文的分布又具有相对集中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图书情报类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7.14%,说明图书情报专业期刊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的主要来源。表3列出了最多的前20种期刊,共发表了论文69篇,占论文总数的57.98%,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情报源。根据布德拉福定律,核心期刊区所载论文量要占总论文量的1 /3,可以将前8种期刊认为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期刊。
表2 期刊类别分布情况
期刊类别
期刊种数/种
论文数/篇
论文所占比例%
图书情报专业期刊
27
68
57.14
学报
15
16
13.45
其他
30
35
29.41
总计
73
119
100
表3 期刊分布
期刊名称
数/篇
所占比例%
情报科学
8
6.72
图书情报工作
6
5.04
图书馆学研究
5
4.20
现代情报
5
4.20
中国图书馆学报
5
4.20
情报杂志
4
3.36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4
3.36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3
2.52
图书馆论坛
3
2.52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3
2.52
高校图书馆工作
2
1.68
图书馆杂志
2
1.68
情报学报
2
1.68
河南图书馆学刊
2
1.68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
1.68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
1.68
科技资讯
2
1.68
电脑知识与技术
2
1.68
甘肃科技纵横
2
1.68
中国科技信息
2
1.68
3、 论文被引情况分析
在统计的119篇文献中,被引的论文共有篇76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十篇文献如下:
表4 论文被引情况分布
论文题目
著者
刊名
年份
被引次数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一)——从技术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1-15
122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研究
吴慰慈,张久珍
情报科学
2001-1-25
69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三)——从人文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5-15
33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二)——从经济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3-15
32
基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黄明杰,张萍
图书情报工作
2002-6-18
27
试析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李莹
情报科学
2000-4-25
27
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3)
——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技术及其规避行为的法律对策
邱均平,陈敬全
图书馆建设
2003-5-25
27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纲
靖继鹏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5-15
26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王海波,汤珊红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3-5-25
25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初探
皮介郑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1-3-25
24
从表4中可以看出,以上十几位作者撰写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被引次数都很高,说明其论文影响力大,可以看作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领域重量级的论文,尤其是武汉大学的马费成等人写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一文被引频率最高,无人能及。
4、 论文作者分析
(1) 作者合著情况分析
研究论文的合著现象, 一方面可以反映研究论文的深度和广度, 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等;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弄清合作的特点以及影响合作的主要因素, 有助于组织合作研究。合著度是指某一时期内刊物载文的篇均著者数, 合著率则为刊物合著论文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作者合著情况见表5。
由表5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论文主要以个人独著为主,共82篇,占所有论文的68.91%,但从整体上看,每年的独著论文数时高时低,在2005年达到高峰,总体呈现出很不稳定的状态。另外,从表5中还可以看出,每年的论文合著率也很不稳定。这充分说明,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 合作研究将会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大趋势。
表5 论文作者合著情况
形式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合计
比例%
独著论文数/篇
1
7
6
4
9
10
17
11
8
9
82
68.91
2人合著论文数/篇
3
1
1
3
3
1
3
9
3
27
22.69
3人以上合著论文数
2
1
1
2
3
1
10
8.4
合著度
2
1
1.13
1.56
1.63
1.46
1
1.06
1.44
1.75
1.38
—
—
合著率%
100
12.5
33.33
50.00
30.77
5.56
31.25
60.00
30.77
—
—
(2) 作者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分析研究作者的地域分布,可以了解各地区图书情报学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揭示各地区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小,为国家统一协调项目研究力量和项目分布提供参考数据。在统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关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论文遍及了全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表6表明发文最多的前10个省市分别为湖北、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广东、山东、辽宁、浙江、河南和甘肃。这10个省市共计发文87篇,占论文总数的73.11%。这一方面说明这些地区是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水平最高、最普及的地区。其中,尤其是湖北省,数最多,远远领先于其他省市地区,此外,湖北省的论文中绝大多数都是武汉地区发表的,特别是武汉大学,说明在研究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面湖北武汉地区有很强的一批专家和学者,对该领域有着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很多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地区分布非常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其他地区也应该积极努力,投入力量,紧跟上全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脚步,使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表6 论文作者地区分布
地区
数/篇
所占比例%
湖北
20
16.81
北京
9
7.56
湖南
9
7.56
黑龙江
9
7.56
吉林
7
5.88
广东
7
5.88
山东
6
5.04
辽宁
6
5.04
浙江
5
4.21
河南
5
4.21
甘肃
4
3.36
5、 论文的内容主题分布情况分析
从统计分析可知,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内容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理论研究 这类论文一般都是对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概念、构成要素、类型、特征的研究,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现存问题或必要性的。在调查中,共有33篇论文探讨了这方面的内容。调查显示,国内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多倾向于:其是“信息管理学”中新近产生的一个分支,并没有达到能成为相对独立学科的程度。在调查的论文中,并没有专门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学”及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体系结构、学科性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学科史及未来发展、学科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等的论述,而多是在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及“信息研究”等学科,进行学科研究总结与展望时,提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方向的研究进展。而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引用泰宏教授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者的集成构成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构架。
马费成、陈锐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其分别从技术、人文和经济的角度讨论了面向高速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组织和利用的问题。而靖继鹏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纲》在分析比较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传统信息资源管理差异的基础上, 概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主要研究内容则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业务环节, 其模式是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维构架。贾春华的《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值得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较专注地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重点领域、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他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是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特点与规律的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另外,尹艾蓝、李曙光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及其管理探讨》则创造性地把书签式管理模式、搜索引擎管理模式、书目控制管理模式列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把人文管理、技术管理列为管理手段。
(2)企业与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
主要是企业与图书馆如何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收集与构建工作。本次调查中,涉及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论文共有18篇。刘海燕等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中立足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全面分析了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曹秋霞的《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探析》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剖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改进的几个问题。张丽辉的《浅谈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改进》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及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改进策略。冷伏海、孙扬民的《面向我国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在分析中小企业的信息需求与管理的基础上, 结合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给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及针对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
(3)描述与组织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就是:如何准确、全面揭示每个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外特征,并通过有序组织,来调整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状态。可见,对网络信息资源揭示与组织,是提高其利用效率的前提,也是业内人士探索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本次调查中,共有14篇论文涉及到这一领域。
袁红梅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元数据》中提出了元数据的3 种格式,4 种类型,讨论了元数据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丁晓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刍议》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介绍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的原则和几种方式, 进一步提出网络信息资源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及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王海波、汤珊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更好地组织与揭示网络信息资源提出了一些看法。对未来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学者们提出的设想是:“从组织者角度,网络信息组织要简便,扩充性、专业性、及处理能力都要强;从用户角度,网络信息组织要易于查询,满足个性化需求;从技术角度,网络信息组织应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知识组织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实现知识挖掘。”。
(4)信息开发研究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与前提,信息服务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组织的基础上才可能有高效率。网络信息服务更是以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为前提。在本次统计中,共有7篇论文涉及了这一领域。
王怀惠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概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概念及其重要性,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值得重视的技术, 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建议。辛春华在《论我国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开发与管理》在分析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的战略目标与利用原则, 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配置及其优化。
(5)系统管理的研究
主要涉及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过程、策略、方案及有序运行的条件、机制与障碍等微观环境的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由一系列工作程序构成的,调查中有7篇论文是将其作为一个总体来进行讨论的。如:《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运作机理探讨》中,作者邓克武提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运作机理包括:网络信息的采集和网络信息的组织。建立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对特定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有序化并经常剔旧纳新,是非常必要的。”马惠君在《谈构建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则针对网络信息的特点,分别从技术角度、法律角度以及人文社会角度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创造绿色、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
(6)信息服务研究
网络信息服务是信息工作者直接面向用户的“前沿”,网络的应用、信息特征的转变等因素,都使信息咨询工作产生新的方式和突破。本次调查中关于信息资源服务研究的论文有4篇。
谭兆民的《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6种方法:网上导航服务、公共网上查询服务、馆际互借和文件传送服务、系统开发服务、联机检索服务和因特网网络资源服务等。朱淑芸、朱钜锋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就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工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丁立萍在《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中提出目前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着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无序、信息开发肤浅, 馆员素质低, 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战略重点, 应对网络信息资源加强管理, 开展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 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提高读者服务的信息质量, 加强文献信息队伍建设, 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资源共享、特色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7)信息政策研究
主要是用国家机器的手段进行的控制与引导、制定相应法规的研究。有5篇文章论及国家信息资源政策,如《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调控与实施机制研究》、《浅论我国信息网络环境的政策体系》等。还有就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法律研究。
查先进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阐述了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国家信息政策需求、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目标和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内容框架。彭晨曦, 尹锋的《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及其启示》通过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的对比,在分析了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建设的重要特点与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8)信息检索研究
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策略、检索工具改进、及新的支持技术的研究论文,在这次调查中有3篇。范超英、曹芸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检索的工具——全文检索系统》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检索的工具—全文检索系统的功能特点、构成及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
王纯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www 搜索引擎》认为搜索引擎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搜索引擎众多, 各具特色, 分析常用搜索引擎的类型与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用户可依此选择合适自己的检索工具。
(9)其他方面的研究
除了以上几个内容外,还有许多涉及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很多内容, 如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网站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对其影响、人文因素、管理安全、人员的思维结构、人才培养研究、目录学及计量学的应用等。
通过论文调查,笔者发现,国内对于用户的分析研究,用户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的研究:如用户网络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表现形式与满足方式,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行为与心理,用户潜在信息资源的开发、用户的教育等很少。可能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起步晚、条件落后的情况以及用户的信息意识薄弱有关。但是,随着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相信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会越来越丰富,相关理论与方法会越来越成熟。
三、结语
以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试行)》中的关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要求及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为基础在以质量为核心、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的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基本理念指导下与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合作融合双方力量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学院层面的系统管理、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四个模块构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二、模块化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裁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投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洛类自成体系J虫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技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肩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技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始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启选班长,定期轮换赴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l胜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三、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回顾20多年来学校的发展历程,从一所薄弱初中转变成为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队伍优良、师资队伍优良、教学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初中,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领导抢抓机遇、舍得投入,并致力于应用的研发,提高学校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现对照《南京市校园网络管理基础性评估》要求,对共青团路中学网络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管理
学校信息中心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工作,归并校教师发展处管理。
现信息中心共有3名兼职工作人员,其中信息中心主任1名、网管1名、多媒体管理员1名。此3名工作人员从事专业工作3~16年不等。
信息中心的工作主要是:
1.定期制定工作计划、中短期规划等
学校从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客观要求出发,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及撰写工作小结、并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短期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2.完善制度、强化台账及各类记录管理
我校制定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工作人员职责》《班级电教设备使用制度》《信息审核制度》等;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台账;如《电教器材使用登记本》。另外,采取措施,促使教师不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第一,将网络工作纳入常规教学管理范围;第二,加大对教师队伍网络应用培训、考核工作:第三,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比武、课件制作、电教论文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第四,制定信息、学科资源平台教师课件、论文、教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应用工作的积极性。
3.有计划地投入经费推进信息化建设
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下拨一定的专项经费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学校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正常运转和更新升级的经费;学校收取的信息技术教育费专款专用,有明细账目账物相符。并注意软硬件投入比例,力争资金投入均衡。
二、硬件建设与管理
1.计算机教室
学校现有网络机房2问,计算机共104台,全校可使用计算机为208台。人机比约为5:1,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科整合的需要。
2.多媒体教室
有多媒体教室25间,均配备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音响设备等。
3.校园网络
我校于2001年在区技装办和区电教馆的指导下组建校园局域网,网络交换机柜由于当初电信施工需要放在第一机房,在进行全校网络规划时选址校园中心位置建设了网络中心,电信光纤接入带防火墙功能的路由器至5台24121华为1026T交换机,再由信号点连接入各科室及班级;2007~ZARP病毒大规模暴发时学校即采用了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的技术进行防范,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常规管理。2009年学校网络带宽由动态10MY+级为静态20M。
三、软件建设与管理
1.教学资源购置与配备
学校大力购置与配备教学资源,配齐了与各科文字教材相配套的投影、电子、音像教材。我们构建了一个涵盖每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和学校管理平台;各学科电子教材VCD、DVD光盘充足;满足了教学和教研的需要。
2.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共享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资源,为各学科开设自制资源的FTP,并定期统计资源量和资源目录,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层面。同时,利用学校的备课授课平台,广泛收集各学科资源,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利用学校网站平台建设学科资源平台
作为信息中心不仅在思考资源共享给教师带来的便利,更在思考应该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便利。为此开发了学生可以无限时访问的学科平台,不仅在课堂学习时可以充分利用,更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四、抓开发,促应用
我校近几年较关注信息化运用,如何利用好它管理学校资源、提供数据分析平台,为教育教学服务。现总结了以下5个方面的运用。
1.成绩管理应用
成绩管理系统所用的系统是区电教馆在2002年为各校配置的校校通平台。它从考场编排到打印座位表,到流水完成批阅后在试卷姓名密封情况下按考场录入学生成绩,再到最后的各种量表形式的成绩统计分析,整个流程的信息化一来节省了教师们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二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考试的公正性。
2.校长荐读
这部分内容是我校在2008年网站改版时加入的,在网站首页,我们增加了校长荐读的栏目。该栏目的权限分配给了我校所有校级领导。开学至今,已经了不少信息,一些专家的真知灼见引领了学校的发展。
3.教育博客
我校博客的定位是教育博客,建立博客的初衷也是鼓励教师多思考、多研究,尽量自己动笔多写。从博客开通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已发表博客近1600篇,评论也近1600次,取得了一定的研讨效果。
4.内部管理平台
建立内部管理平台是期望依靠它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办公:将一些未能正式成文的信息在内部平台传达,如教代会方案讨论稿;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无纸化办公,如通知公告;实现数据管理的统一,如荣誉管理等;实现评价的多元,如学生素质平台;实现内务的公开,如月考核自评与校评结合;实现服务的公示,如报修平台和公用室预约等。
5.学生风采展现的天地
校园网不仅是教师的助手,更可以成为学生的天地。学校为每一个班级建立了班级网站,由学生进行管理和信息,让信息化也融入了班级文化建设。同时,网站上还开辟有文学专栏《雨后青苑》,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展示的天地,开辟有学生作品展示的专题版块,无论是科学发明、动画制作,还是绘画作品,都可以进行自我宣传和展示。
五、不断提升网络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1.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与学科建设
我校按标准配备了信息技术专业教师2名,负责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其中一名教师被市教研室连续10多年聘为市中心组成员,多次参与市级基本功及赛课评比。
学校除在初一、初二年级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外,常年开设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在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举措中,把该项工作归并为校本课程。现开设了动画制作、VB程序设计校本课
程,并定期进行机器人技术培训。
2.网络教学研能力
经过几年来的实验,广大教师基本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能力。除新进教师外,学校所有教师均通过了省教育教学现代化培训考核,全校所有教师都开通了教师博客、实现教学心得共享: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每年的CAI教学设计并连年获奖。坚持开展电教馆信息技术手拉手活动,与对口学校定期联系,交流信息技术整合课程。
3.学生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学科95%以上的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和研究性学习,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参加网页制作、电脑绘画、电脑知识竞赛、曾被评为“南京市文明网络夏令营优秀营地”,机器人竞赛也多次获市级一二等奖,并推荐参加省级竞赛。
六、加强日常网络软硬件管理、维护
信息中心在校长室的带领下每月对班级多媒体电脑柜卫生检查,并安排教师计算机使用(主要针对系统补丁完全、360安全卫士、电脑杀毒软件使用)等情况抽查,以查促管,增强教师爱护多媒体设备、提升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意识,提高设备使用的寿命、保障校园网畅通!
信息安全也是学校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对每一位可以在公网上信息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登记备案,同时,学校组织了5人的信息监察小组,每天两次对学校网站上的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不出信息安全事故。
同时,学校网络中心定期对各类平台数据库进行备份,建立数据快速恢复机制。
七、工作中的思考
1.关于应用推广。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横向上学校提供各部门的应用,可以共用教师个人信息、账号等数据,减少冗余,便于更新。而纵向上各部门的上级主管要求有专门的应用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上报,通常这些公共数据的录入都是重复劳动,更重要的是容易在多个系统中产生新旧不同的多种数据,造成混乱。这个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和协调。
1 前言
近几年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不断更新办学理念,紧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不过,目前学校“德技双馨的仲景学子”培养过程中,几乎没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技能培养,另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缺失也引起校内专业人士高度关注。因此,如何通过设置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来培养仲景学子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写作技能,也成了比较有价值的课题。
2 南阳医专仲景学子培养的现状
2.1 基于仲景学子培养的课程设置现状
自从开始打造仲景学子培养品牌以来,尽管医药护技等各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高职高专学制只有三年,还有一年时间到医院临床实习,实际在校学习时间只有四个学期,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尽可能的压缩非专业课比重。而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自学校开展本专科教育以来,一直没有面向所有学生开设。
2.2 仲景学子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的问题
由于课程设计上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是空白,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系统教育的缺失,学生普遍没有利用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的意识。暴露出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自我提升和研究能力不足等问题。
3 开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
3.1 开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有政策依据
一方面,教育部三次下文要求开设文献检索课。①教育部教高一字(84)004号 关于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②教高一司字(85)065号《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③教高司[1992]44号《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教育部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均包含“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这一培养要求。
3.2 开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全国各高校已普遍开设本课程,文献检索课教学经多年发展,“到1998年已经成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周边其他高校已开设本课程,学时16-32学时,学分1-2分。
3.3 开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仲景学子培养的需要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是提高仲景学子信息意识和资源利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程融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知识等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获取、利用、评价信息知识的能力,从而能为学生将来自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等奠定基础。
4 基于仲景学子培养的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设置原则
4.1 把握好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导向
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重点掌握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4.2 要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课程针对性
课程开设要仔细研究医药护技等各专业的需求差异,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除了完成共同的知识技能模块教学,按专业有针对性的在内容选择、实践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效区分。
5 基于仲景学子培养的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设置
5.1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知识模块设计
结合我校实际,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主要由以下6个知识模块组成:第一模块回答“如何利用现代图书馆”这个问题;第二模块回答“如何获取图书杂志等纸本资料”这个问题;第三模块回答“如何进行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这个问题;第四模块回答“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中外文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搜索引擎、网络开放数据检索、万方数据库、同方知网、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泉方PUBMED数据库、超星移动图书馆等;第五模块回答“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写作”这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收集、文献阅读、文献积累与整理、医学论文写作等。第六模块回答“如何进一步学习本课程”这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特种文献、其他中外文检索工具、其他中外文全文数据库等。
5.2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条件
良好的教学条件是课程开设的基础,为此应做好以下5点:一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图书馆就有职称、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等都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二是要对已制订的“课程大纲”进行再修订,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三是做好教材建设,根据学校实际编著校本教材;四是做好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工具书库等做好实践教学,并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五是做好课程网站建设,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建立网上学习、评价机制等。
5.3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反馈与评价
应能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学生的兴趣所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动态把握教学进度。应能客观评价学生对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掌握情况,多次考核综合评定,避免使本课程的学习变成理论应试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