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4-01 10:06: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

篇1

1管理医疗废物

手术室的医疗废物较多,包括感染的、药物的、病理的,在处理时,应做好具体的分类,采用黄色的的专用塑料袋收纳废物,将刀片、针头等比较锐利的废物放入到利器盒中,若废物装满3/4时,即可封袋。由专门的废物处理人员对废物进行集中回收以及处理,若暂时不能回收的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能超过2d。指标观察:记录分析护理满意情况、不同切口发生感染情况、手术前后的手菌落数、空气菌落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72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9例,比较满意30例,不满意13例,满意率为81.9%,护理后,非常满意42例,比较满意30例,不满意0例,满意率为100.0%,护理后满意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护理前后切口感染率:护理前,Ⅰ类切口感染率为7.3%(3/41),Ⅱ类切口感染率为11.5%(3/26),Ⅲ类切口感染率为40.0%(2/5),护理后,无感染发生,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P<0.05比较差异显著。

2.3比较护理前后的手菌落数以及空气菌落数: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手菌落数以及空气菌落数,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术前患者空气菌落数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后,护理后患者的空气菌落数以及手菌落数明显下降,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取得本人及家属的同意,并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13~68岁;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14~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室管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其谨听医嘱,有任何不适应的情况应立即向相关人员进行反映,及时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具体为: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精细化管理的优点进行宣传,使工作人员全面了解精细化管理的中心理念,同时使工作人员养成严谨、规范的态度,让工作更加井然有序;②在手术室的护理过程中,结合患者病情做出有效合理的护理,将行为精细化,同时依据手术室的制度进行标准化的方式,来对患者在术中的状况作出评估,降低手术所需要承担的风险,提升服务质量[2];③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能更好的与患者讲解出现的疑惑,补充其所缺乏的相关病理性专业知识,突显出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同时让患者感受到关爱,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④加强监督力度,做到精益求精,如手术室的消毒、清洁工作,不仅仅对器材进行消毒清洁,还需要对手术中空气进行净化,使得整个手术间空中漂浮着的病菌得到清理,以免手术过程中由空气中残留着的病菌对伤口造成感染[3-4]。1.3疗效评价。患者通过治疗后,对整个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满意:患者对护理模式没有抵触,且病情恢复程度较好;不满意:患者明显对护理产生抵触心理,依从性极差,且病情恢复不是十分理想。1.4观察指标。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1.5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对护理表示满意64例,不满意16例,满意度为80.00%(64/80);观察组对护理表示满意7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7.50%(78/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

3讨论

手术室作为患者急救的场所,只有更全面、更细致、更科学的对手术室进行管理才能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时的存活率,同时更安全、更精细的护理模式才能更优质的对手术中的患者进行护理,降低手术所需要承担的风险,给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保障,更放心的接受治疗,消除面临手术的紧张不安情绪,降低手术中不良情况的出现。精细化管理正符合上述管理模式的特点。首先,通过宣传,使得相关医务人员全面了解精细化管理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并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更为深入的对有关病理性知识有了全面的认知。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蔼、温柔的态度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意见,提高工作效率,深入了解专业知识有助于对患者补充所需要了解的事项,消除患者因知识困乏所引起的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其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甚是严格,使得医务人员在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例如手术间的清洁消毒,不仅仅对器材进行清理,还需要净化房间中的空气,以免在手术中出现其他病菌感染;同时还要求领导加大对整个过程的监督力度,手术室内出现的细小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出现,相关人员也应严格把控,提高整个手术操作的熟练度,注意细节,不能因其一些细小的问题导致患者的手术失败,如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医务人员工作上的失职,失职人员要对其进行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帮助其更好的进行下次手术治疗,实现精细化的管理目标,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帮助其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成功率,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整个手术过程的质量,使患者的治疗安全得到保障,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工作更为满意。与传统手术管理方法相比,其安全性更高,受到更多患者的接受,而且这种手术管理方案更具科学性,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秀云 李欣 李霞 单位: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麻醉科

参考文献

[1]田美娟.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262-263.

[2]刘金芳.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4(12):82-83.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共发生60件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其中有40件为一般安全事件,有20件为中度安全事件,其中一般安全事件属于医疗差错,中度安全事件属于3级医疗事故。

1.2方法

详细调查翻阅全部安全事件发展过程以及处理记录,根据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和法律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位、制定执行力度较低以及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是很强等来对安全管理事件实施归类统计,分类统计每一种因素所引起的安全事件等级。同时对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3,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来实施统计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阻碍因素,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与管理制度缺位为主要阻碍因素,与其他因素对比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处理对策

基于上述阻碍因素的分析,建议可采取以下处理对策:①构建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将其工资收入、个人评选、晋升机会以及奖金等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相挂钩。②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形势予以修订,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遵章行事,系统且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包含术前确认制度、各物品器械和药品管理制度、复核管理制度、患者交接制度、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制度、防感染制度等。在管理期间,因手术室随时都有可能增加各种诊疗项目,且设备仪器也在相应的改进,医护人员也在更替,对此,在实施管理时,应对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及时地完善以及合理地修订,以保证手术的质量以及安全。③增强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按照岗位需求,定期将手术室护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强化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手术室有关设备仪器操作的训练,使其能够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④加强非医疗安全方面的管理,结合易耗品来实施分类管理,对于成本较高的这些材料,可实施班班交接,且做好详细地使用记录,强化医护工作人员的火警意识,设立手术室配送组,由该小组每天对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实施检查,确保手术室各种物资供应及时,保证手术使用。除此之外,手术室附近环境必须要确保安静,以此提高手术成功率。

4讨论

篇4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手术患者538例及手术护理人员100名,将其作为考核组。考核组选取患者中包括男304例,女234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1.3±9.5)岁,患者手术时间30~260min,平均手术时间(120.1±19.5)min。选取患者手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状况,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手术护理组包括护士28例、护师56例、职称主管16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4.2±2.5)岁。选取同时期本院手术患者436例及手术护理人员6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在患者及护理人员性别、年龄、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考核标准

本次绩效考核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标准,依照手术室护理要求及护理原则,对护理工作性质进行明确。考核标准选取的过程中要求严格依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证绩效标准与手术室内容完全符合,对内容进行细化,层层深入、层层递进。

1.2.2量化考核办法

①将出勤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可以依照分数制进行处理,出勤一次记为1分,每个月底对出勤状况进行记录、统计。满勤分数为100分,包含法定节假日;②将业绩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从四个方面对工作内容进行考核,其中道德共20分,包括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护理态度、工作责任心、工作行为等;能力40分,包括护理人员基本理论知识、护理能力水平等;出勤基准分25分,包括护理加班次数、夜班次数、手术次数等;业绩基准分15分,包括护理人员自学考试、、学术交流等;③将工作量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护理内容进行划分。本次绩效考核的考核项目主要包括42项,依照护理状况对分数进行扣除。

1.3评级标准

本次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对1年后患者的护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确定。本次护理满意度调查采取本院自制调查表格完成,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越高分数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护理的过程中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97.2±3.4)分,护理纠纷率为2.60%,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绩效考核是以目标为导向,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进行分析、评价并给予对应奖惩的一项策略。绩效考核可以有效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对体系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量不同、工作难度不一样,但却获得相同的报酬,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益和护理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进步,人们对手术室护理效果的要求逐渐提升,通过绩效考核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在当前的手术室工作中已经势在必行。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以从护理指标出发,依照护理内容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可以对人员进行激励,有效改善了各项护理指标控制效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依照自身结构状况,在原有护理工作基础上构建。护理人员要通过绩效考核分数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采取对应策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升自身工作效益。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护士长要严格依照绩效考核体系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绩效考核能够顺利进行。考核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依照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状况不断调整,依照各科室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确保绩效考核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在考核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要考核过程中的各项流程进行分析,观察考核工作是否存在重叠、交叉,要及时对不必要的考核工作进行调整,防止影响工作效益。绩效考核管理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护理人员工作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依照上述四项指标对护理人员工作效益进行明确,从而将工作内容及工作效益量化,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这种量化指标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益评价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加速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本次绩效考核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本院科室内容为基础,以科室为单位建立了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依照手术室工作指标、工作原则、工作任务量等进行分数制考核,由专业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各项绩效分数进行确定。本次绩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专人定期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可以随时对自身的各项数据记录进行查询。每月定期由绩效考核组织对考核内容进行公布,依照考核结果分数对护理人员的工资、奖金进行调整,并由上述数据的累计确定年终奖金。在本次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97.2±3.4)分,护理差错率为1.86%,护理纠纷率为2.6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仅为(77.2±5.6)分,护理人员满意度仅为(88.4±4.5)分,护理差错率为6.42%,护理纠纷率达到9.63%。考核组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证实:绩效考核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益,改善患者护理质量。在上述护理操作下,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语

篇5

1.1一般资料:

医院手术室的8位护理人员,年龄20~30岁,平均26岁,都是大学本科学历,其中有1名实习护士。2013年6月份接收手术患者500例,年龄2~48岁。

1.2治疗方法

1.2.1风险认知与评估:

风险的认知主要通过对手术病患500例和护理人员8例的查询来了解医院发生的意外事件,包括病患跌倒、休息时坠床、以及医疗器械使用方法不当而导致的误伤;护理人员的失误:药品注射失败、病体样本遗漏、静脉穿刺失败、用药不准确、服务态度较差缺乏耐心等;还有医院内部的感染原因。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在对风险的认知基础上,对风险来源进行分类,有人为因素和医院自身的体制因素。人为因素是医务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护理技术不足,而体制因素就是医院相关管理存在疏漏,医疗环境差,对医务人员的监察不严格。

1.2.2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在对待病患时,做到严谨有耐心;改善医院环境健全体制,护理人员在用药和辅助主治医师进行手术时,要实行签字实名制度,这样有不良后果时,方便追究具体责任,也加强了医务人员服务的质量;加强监察制度,护士长每天要巡访病患,了解忽视的护理水平和服务态度,实施奖惩制度,最大程度的避免医疗风险;要与病患家属时刻保持联系,做好沟通工作,互相积极配合;在给患者进行手术时,不管是主治医师还是护理人员,都要做好皮肤清洁工作,避免病毒性感染,护理人员要检查各种医疗器械是否有误。在手术前要建议患者家属加强患者的营养补充,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并且时刻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直到达到理想的手术状态。护理人员在准备手术时要严格根据拟行手术方式、患者的身高、X线片以及体重情况备好手术需要的物品,同时要请主治医师检查,避免手术时物品不齐全而手忙脚乱影响手术效果。

2结果

实施避免风险的措施以后,护士的医疗护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医院环境也得到改善,患者也有了逐渐理想的住院条件,家属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医疗风险卓有成效的得到降低。

3讨论

篇6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前36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62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6.8±8.2岁,普外科手术175例,骨科手术98例,妇产科手术51例,泌尿科手术44例;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护理管理后的37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10例,女性166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7.2±7.1岁,普外科手术178例,骨科手术101例,妇产科手术53例,泌尿科手术4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比较实施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后感染率为2.39%(9例/376例),明显低于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前的感染率9.52%(35例/3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发生外科手术室感染的高危因素

(1)术前洗手不彻底:操作者指尖和前臂消毒不彻底,术中一旦划破手套,手上的细菌就会对手术术野造成直接污染,从而感染切口。

(2)器械物品消毒不认真:患者的血液、粘液及脓液等脏物沾染在用过的医疗器械上,如果消毒、清洗不彻底就会发生医院感染。手术所需的一次性物品由于包装破损或过期也会引发感染。

(3)医护人员流动管理不严格:病原菌及带菌微粒通过空气中的尘埃和飞沫降落到器械、敷料及切口处造成感染,人员流动可以增加手术室空气的细菌数量增大感染几率。

(4)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年龄过大或存在基础性疾病等因素造成其免疫力低,均可加大手术的感染率。

3.2护理管理措施

(1)加强控制感染意识:建立健全外科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护士长、手术室成员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实施检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定期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学习,强化手术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达到降低手术室感染率的目的。

(2)严格洗手制度:采用高效碘伏原液刷手法进行术前洗手,不短于5min,双手均高于肘部,无菌擦手巾擦干或自然晾干后手及前臂处用消毒液3-5ml涂擦,1min后方可穿无菌手术衣,戴灭菌手套;使用清洁剂或肥皂进行普通洗手,指缝、掌心、手指关节、手背、指腹拇指、指尖及腕部认真揉搓,不少于15s后流水冲洗干净。与严重污染源接触时,首先使用消毒剂洗手并浸泡3min以上后用一次性无菌纸巾沾干双手;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定期监测手指带菌数,应不超过5cuf/cm2。

(3)加强器械消毒:成功灭菌消毒的关键是加强手术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一次性物品的管理;术后医疗器械要用加酶清洁剂认真清洁,被感染的特殊医疗器械要浸泡在含氯消毒药水后再清洗,最后进行高压灭菌;一次性使用物品使用前认真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绝对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

(4)空气质量监控:通风设备齐全,每日应定时通气,窗户密封性好;每天和术后要及时消毒,紫外线空气消毒2h/d,连台手术中间要开放0.5-1小时;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洁;空气培养每月1次,细菌数小于200cfu/m3;为减少不必要的物品移动,应将物品摆放整齐,绝对禁止在手术间整理包布,人员流动现象尽量减少。

(5)其他:加强静脉置管、尿道插管、气管插管等各种管路的管理,专人负责,及时纠正错误;为降低患者在等候手术的期间内发生交叉感染及院内致病菌定植,应嘱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并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外科手术室的手术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手术在安排上要合理,术中应依照患者的血清情况及切口的污染程度安排患者检查,感染性手术应在每日最后进行;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各种医疗废物要严格按照规定分类、存放、包装并处理。本研究通过对外科手术室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后,感染率由实施前的9.52%下降至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外科手术室实施护理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

4结语

篇7

1提高术前术中护理管理达到无“痛苦”手术

1.1提高手术护理的措施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结合手术室特点,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手术护理的措施。具体做法是: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立即指派科里进行过专门礼仪培训、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护士,到病人床前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了解病人情况,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惑,达到病人及家属对本次手术明白知情。之后把情况及时反馈科室,根据反馈情况作出相应的准备和具体措施。例1,患者,女,52岁,因患子宫肌瘤,准备手术。笔者到病房查看病人时,发现她很焦虑和恐惧,因她对疼痛异常敏感,担心这么大手术会很疼,又怕发生意外以及会不会留后遗症等等。对于病人的担心和疑问,笔者耐心地向病人介绍了手术室的环境和手术要实行腰硬联合麻醉,告诉她这种麻醉只是下半身的麻醉,效果很好,不会疼。子宫摘除在妇科不算大手术,出血不多,一般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只要彻底放松,晚上休息好,术中积极配合大夫和麻醉师,手术一定能顺利完成。通过解释病人打消了顾虑,第2天手术配合得很好,非常顺利。由此可见,术前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2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把病人安全接进手术室后,巡回护士立即给病人建立静脉通道,然后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调整好手术所需,在术中积极配合台上物品供应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从而消除其心理压力。当术中即将出现牵拉痛时巡回护士及时向患者讲明,这种情况的产生完全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正确对待,同时引导患者做深呼吸,使之配合手术顺利进行,达到无“痛苦”手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从语言、语气、体态等都要以消除患者紧张压力为目的,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2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合理调配人员

2.1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手术室护士长应用科学的态度,分析测定本科室所需的工作时数,包括年度手术平均数、工作总量等,在本科内把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人员与年轻缺乏临床经验的人员进行合理搭配,使技能较差的得到传帮带。在工作许可的情况下及时选派人员到先进的外院科室进行专业学习,取长补短,以求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我科的业务水平。

2.2合理调配人员在当前市场经济、控制成本、降低消耗的情况下,确保急症手术的同时,我们试行了弹性工作制,在预知无常规手术的时候安排人员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3医疗设备的管理

3.1学习相关医疗知识制定集体学习日,有计划地请医疗器械部门的专业人员到科讲课,对于科内的医疗设备和精密仪器,让全科人员充分认识先进医疗设备非一般仪器,了解设备的成本价格特点及设备的性能,同时熟练掌握该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保养措施,并责任到人。使人人对设备使用熟练掌握,形成价格成本印象,增加成本概念,爱护和保养好设备。

3.2医疗设备的维护手术室的医疗设备是比较难控制与维护的,不可避免地增加医疗设备的意外折损费和维修费,此时护士长应了解设备损坏的原因、责任,根据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同时提醒大家在使用设备时不忘维护设备安全意识,使之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盘活运营成本,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4防止差错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护士长每天的工作重点,一是了解护士工作状态、手术情况、环境卫生、器械、物品、抢救药品准备情况,及时掌握手术室的动态信息,以便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二是监督检查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杜绝差错,尽量努力减少缺陷,确保医疗安全。

篇8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9例,女61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45.7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护理人员30名,主任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5名,普通护理人员17名,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7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具体措施为:(1)构建质量控制小组。建立多个质控小组,如质量检查组、压疮组、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质检组、健康宣教组、基础护理控制组等[2],护理人员应积极报名参加,并将其分配到不同小组,建立“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三级质控小组体系,组长由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手术室主管护师担任。(2)强化培训工作。组织科室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专业护理技能,充分发挥每名护理人员的作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根据小组情况,制定质控标准表[3],由每组组长对其进行解释,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处理并总结经验,全面落实责任制。(3)质量持续改进。质管人员根据标准表对每名护理人员不定期考察,详细记录考察情况,每周五上报上级组织,于月末召开质量控制小组会议,讨论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并对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进行鼓励和表扬,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质量等,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总结护理干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手术室质量控制形式的变化

目前手术室护理管理设立了多个质控小组,建立了“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三级质控小组体系,打破了传统单一护士长管理的弊端,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护理责任制,层次确切,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无缝隙的管控过程,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率。

3.2手术室质控小组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升,护理满意率显著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直接参与到管理中,各司其职,相同协作,如基础护理小组主要检查手术室病房环境的整洁性、物品摆放分规整性,各类仪器、药物等是否标记清晰等。压疮控制小组对患者压疮进行记录、评估及预防等,协助患者手术时摆放正确的[4]。通过制定和实施质控标准,有利于确保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质量。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察,将考察结果与其工资报酬、奖金福利等直接挂钩,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每个质控小组及科室的凝聚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3.3各项工作质量量化

建立手术室质控控制小组,对每名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体现公平、公正的管理理念。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护理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