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4-01 10:06: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篇1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

(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

(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篇2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

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

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

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篇3

在电力检修及施工作业中,以致于电力施工单位与外来施工单位,往往过分注重员工的身体素质,要求其能够吃苦耐劳,而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文化素养,要求较低,以致于经常出现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的情况,久而久之成为了行业中的固定的模式,极易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2降低事故发生的措施

电力企业在电站或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应构建以电力建设单位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将安全责任进行落实;加强外来人员的安全监督力度,发包方对于分包单位有着监督安全和指导工作的责任,应对外来人员的施工组织及技术、安全措施进行有效的监督;电力工程事故属于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工期的流失,相关因素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应对工程中可能遇见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和控制;在施工现场应加强检查,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是否制定相关作业指导书,是否及时对外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且注意交底内容与实际是否一致,外来施工组织是否合理,外来施工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施工;作业分工是否明确,安全责任落实是否到位;相关规定中需要进行监护的作业,监护人员是否安排到位;外来人员是否遵守相关安全纪律,相关设备是否合格;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安装规定架设;危险施工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护;外来人员是否在正式员工的带领下作业等。外来人员及所属分包单位都根据相关规定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及台账。分包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并结合工程进度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3致力于制度化、规范化及法制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建立

3.1采取合理的手段,依法对外包工程进行管理

主要可通过对外来人员的工作资质的审查;对外来人员实行考核试用期制度;将外来人员的施工进行动态监管;采用优质作业奖励制度,惩处违规作业。

3.2总结经验,加强制度化的管理

在多次的建设工作中,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总结,不断累积相关经验,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将工程项目的负责人的责任强化,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管理。制定以人为本的外包工程管理。加强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防范于未然,杜绝事故的发生。在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中,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应在工作现场进行,且应保证双方交底清楚,杜绝走过场的不负责现象;二是对外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若外来人员素质较差,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行为盲目随意,使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加大,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再培训之后方能上岗;三是将外部项目的工作时间及外来人员的流动情况进行控制,若外来人员在工作中作业时间随意调整,使相关的安全监控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四是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特别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应做好全程监控,及时将相关问题进行处理,消除安全隐患;五是制定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安全考核是保证相关制度的落实与查处违章的工作,也是有效对外包工程及外来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因此,安全考核不仅要对外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也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和激励效果,使电力企业外来人员的管理体系跟为完善,为管理环节的顺畅提供扎实的工作基础。

4结束语

篇4

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需要经过体系建立和体系认证审核两个基本程序。电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程序如下。

1.1管理承诺

电力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做出承诺:自愿接受并带头学习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标准;遵守法律、法规;保证提供足够的资源来建立和运作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使决策付诸实践。

1.2宣贯与培训

学习与培训是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第一步。培训工作分为2个阶段:内审员培训。是以体系建立、文件编写和内部审核等为主要内容,由外部咨询单位对企业的管理层和工作班子进行培训;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宣传贯彻。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背景知识和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要求全员培训,由企业自己完成。

1.3制定贯标计划

制定工作计划是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和涉及面很广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与此同时,制定计划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落实资源需求。

1.4初始评审

初始评审主要包括调查企业现有的安全健康管理机构、管理规章制度、适用的法律法规、组织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关键是危险因素的识别、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制定。评审的信息将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设计的基础。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包括:确定危险源(哪些因素会导致事故);判断谁会受到伤害、严重程度如何;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定这些风险如何消除或降低(通过对设施、作业方法、设备或培训的改进是否能够消除或降低这些风险)。以电厂为例,电厂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处作业、高温环境作业、起重作业、压力容器与管道检修、设备动火作业、电气倒闸操作、锅炉炉膛内检修和升压站维护、油系统作业、金属探伤、化学危险品管理与使用、车辆运输等。根据以上作业活动风险的大小、所覆盖人员的数量等,制订完善的控制措施,以便在作业过程中让员工遵守或督促员工执行。

1.5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企业根据初始评审的结果,确定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制订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确定机构和职能分配,确定体系文件层次结构,提出体系文件清单,体系文件的编写、审定与批准。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为企业规定了明确的承诺、目标、职责和程序,它是整个体系的灵魂。

1.6文件编写

结合组织初始评审的结果和现有的管理制度,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进行文件编写。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套文侯新文中电投集团南方电力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130件化、程序化的管理机制,因此,文件编写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一般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文件分为3个层次:管理手册(包含17个要素)、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编写的文件将作为体系运作的依据。

1.7试运行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试运行是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文件予以实施,检验其适用性、充分性和符合性。在试运行期间,企业应进行协调、监督、考核和信息反馈,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通过对试运行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达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初步完善。内部审核是企业对其自身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所进行的审核,是对体系是否正常运行以及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等所做的系统性的验证过程,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手段。内部审核一般1年1次。管理评审则是企业领导亲自对体系的现状是否有效地适应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方针要求,以及体系环境变化后确定的新目标是否合适等所作的综合评价。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1次。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并非抛开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而独创,它只是把企业原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监控等活动,集中、归纳、分解和转化为相应的目标、程序和作业文件。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认证程序

在建立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之后,就可以开始策划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2.1体系认证的基本条件

凡申请认证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认真贯彻执行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已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并运行达3个月以上;在过去2年中,每个年度的千人重伤率和千人死亡率低于同行业水平。

2.2认证申请

符合上述认证条件的企业才能以书面形式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书面材料包括:申请认证的范围;申请人同意遵守认证要求,提供评价所需要的信息;企业的一般情况:如名称、地址、性质、法律地位以及有关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等;企业安全健康工作情况简介,包括近2年的事故发生情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等。认证机构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未通过审查的企业,认证机构会通知申请方进行补充、纠正或重新申请;对通过审查的企业,认证机构确认受理后,将向申请方发放《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审核登记表》,并编制一份审核计划提交给申请方。

2.3认证审核

属于外部审核,它是由国家认可的专门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如国家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证中心)来进行。根据审核的层次和深度,认证审核又分为初始审核和正式审核。对审核组织推荐通过的企业,认证机构的管理(或技术)委员会在1个月内要专门组织有关成员进行讨论,对其是否能够注册进行审定。对审定通过的企业,则批准注册并签发认证证书;如果审定时不能通过,认证机构向其发放《审核结果通知书》,将审定结果通知受审核的受审核企业。认证机构将每年对获证企业进行1次年度监督审核,获证后的第一年监督审核为2次。此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3年,3年后将进行复评,复评程序与正式审核认证相同。

3、结语

篇5

关键词: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是水电站的生命线,抓好安全生产,减少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事故是电站管理的首要任务。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谈谈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

一、安全教育要到位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是保证电站安全生产的基础。青天河电站近几年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把职工从被动的“要我讲安全”转移到“我要讲安全”,其具体做法是:正面教育,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事迹为榜样,使职工自觉增加安全责任心,反面教育,以常见事故案例为教材,使职工牢记血的教训,时刻引以为戒;奖励教育,对工作中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制止“三违”行为、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避免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发生的有功人员,大力宣传、表彰,并给予重奖、重用;处罚教育,对因工作失职,自由散漫,或由于“三违”造成事故者,严格按有关制度进行处罚,使职工感到罚得心痛,触及灵魂。

二、技术培训要到位

1.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跟班见习

其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设备构造、原理、性能、技术状况、操作技术要领、安全技术规程、规范等,见习期满后,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定期开展全员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运行班、零点班、四点班休息时间,组织全体职工进行集中学习。由主管技术的副处长授课,从基础理论学起,结合电站实际情况,有理、有节地授课,使职工都能够从机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等方面加深对技术的学习掌握。每年进行两次闭卷考试,考试分三个层次:班员、主值班员、班长。每个层次命题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班员前2名可以晋升主值班员、主值班员前2名可以晋升班长、班长前2名进行奖励。相应地,班长后2名降为主值班员、上值班员后2名降为班员、班员后2名重新眼班学习,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后重新上岗。考试成绩直接和工资挂钩,极大地促进了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三、生产设备管理要到位

生产设备是电站的主要生产工具,要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现代的管理技术,维护好生产设备,保证生产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1.建立健全设备台帐

其做法是对每台机组建立技术档案,记录机组安装时的技术参数,运行中发生过哪些异常、故障或事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时是怎样处理的,更换过哪些零部件,机组的维修期限,以及每次大修后的试验记录,随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对备品备件准备充足,并及时补齐,做到检修时能快速方便地更换。

2.全体职工参与设备管理

每件设备都有人专门负责,要求职工对所管理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必须掌握,熟悉常见故障及处理,加强正常巡视、维护。每月每班必须把当月设备运行缺陷报管理处。

3.建立良好的反馈制度

每月定期召开一次运行分析会议,由各班长参加,共同研究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分析各班上月上报的设备缺陷,落实检修班,检查维护,并做好记录。实行销号制,有条件解决的,及时销号;一时得不到解决的,记录在案,并积极创造条件,缺陷解决后再销号。

四、巡视检查要到位

经常性巡视检查是小水电安全运行的关键。我们制定了内容详细的巡视检查项目,包括永磁机、励磁机、发电机、水轮机、调速器、自动盘、蝶阀室、集水井、空压机、主控室各控制屏、高压开关、主变、电缆、蓄电池、升压站、整流柜,要求每小时进行1次巡视检查,每4个小时进行1次全面检查,并做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采取尽可能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并及时上报。根据经验,做好巡视检查必须做到:心到,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做到心中有数、对设备状况和性能及工作原理熟悉掌握;脚到,该跑到的地方一定要跑到,不能靠想象、推理来代替检查,只有脚到才能查清、查实、查细;手到,有些地方需要用手触模,去感受温度,去加油除尘,不要怕脏手,不要怕麻烦,并要对检查出的问题认真记录,及时处理;眼到,一定要仔细观察,发现细微处变化,耳到,一切机械设备运行时都有正常声音,要了解这些声音,并能从声音中听出异常,及时分析处理,防止事故发生;鼻到,一切设备有异味情况时,往往能闻到;嘴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并逐级上报。

五、督查到位

加强监督检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一个电站如果只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监督检查,促进工作的落实。我们的做法是每月组织由处长带队、各班长参加的检查组,对各班组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劳动质量、组织纪律、设备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实行百分制考核,检查考核记录作为各班组评比和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要求每位处长每月到生产一线检查指导工作不少于15次,并要进行夜间督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和设备缺陷,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

篇6

场址区域地形为海拔1300m以上的高山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由于地形地貌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局部小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区域差异较大。风电场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为37.5℃,极端最低气温为-7.5℃,年平均降雨量1849mm,平均日照1187h,无霜期285d,平均湿度约65%,最大98%,是广西气温较低、光热最少、雨量最多、霜雪期最早最长的地区之一。风电场低温覆冰期一般从11月底至第二年3月,气候特征表现为:①空气湿度大,一般达70%~98%,即使无寒潮和降雨,在低温条件下,也极易形成覆冰和雨雾淞;②受高海拔影响,风电场区冬季低温冰冻时间长,影响范围广;③覆冰强度大,冰雪、雨淞覆盖风机、升压站室外输变电设备持久。由于气候条件不同,风电场户外设备容易出现雾淞、雨淞、雨雾淞混合物以及湿雪等覆冰现象,最为常见的是雾淞,塔筒、叶片、机舱、箱变均容易出现。雾淞在整个冬季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只是强弱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风电场设备基本能正常运行,只有强度较大时才会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行。冬季风电场一般降雨相对较少,出现雨淞、雨雾淞混合物及湿雪的次数相对较少,但一出现,覆冰现象就极为严重,各种户外设备均停止工作,直到气温回升覆冰融化后方可正常启动运行。

2冬季特殊气候条件给安全生产带来的影响

2.1对风机设备的影响

覆冰对风电机组的影响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均发生过,是世界性的工程技术难题,主要影响有:①积冰冻结测风仪,影响机组控制系统灵敏度;②叶片覆冰改变叶片翼型,影响机组出力,功率曲线偏差较大;叶片覆冰的不均匀性还会影响叶轮的平衡,可能致使机组故障停机;③风机机舱、叶片及塔筒表面覆冰会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耐久性,同时还会损伤机组表面涂料,影响涂料正常使用的耐久性。

2.2对电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

高湿度冰冻天气对电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和困难。冰冻发生后,室外输变电设备不同程度的覆冰。在覆冰超过设备设计防护标准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送出线路及10kV备用电源因覆冰严重停电,电场生产生活用电缺失;路面结冰、交通中断导致生产生活物资无法送达、生产例行巡视维护工作中断、人员及车辆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生活供水水管冰冻导致生活水源中断等一系列问题。冰冻消融后,又容易出现风机叶片坠冰、公路塌方等新的次生灾害发生。

3冬季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措施

3.1风机设备运行管理经验措施

对于风电场风机设备运行,如何保证既不因积冰造成风机振动过大、产生疲劳负荷从而影响风机寿命,又能达到发电量最大化的目的。通过3年的积累,已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的风机特殊运行方式经验。

(1)冬季风电场凝冰严重,叶片凝冰时,叶片气动特性变差,升力系数减小,阻力系数增加,叶片会进入失速状态。由于翼型的阻力系数也不断增加,叶片和机组将也会承受更大的载荷。凝冰期间启机对机组轮毂内轴承也存在很大的影响,一是温度过低会影响轴承尺寸和内部晶相组织;二是过高负荷会引起塑性变形引起过早失效。工况不对引起异常受力,每种轴承适合自己的工况,仅能受径向力的,如果让其受轴向力就会很快失效。所以融冰后启机时功率也应慢慢的增加,机组各部分未进行预热磨合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不利。

(2)温度接近0℃,空气湿度80%以上,根据经验机组叶片会发生凝冰,运行人员观察风速与机组出力明显不匹配,出力迅速下降至相应风速标准功率的30%以下,立即停机以保证风机安全(此时风机因覆冰极易产生疲劳负荷,同时产生共振,严重影响机组寿命)。

(3)融冰期间启机限功率操作:根据实际温度、湿度情况确定限功率时间长短(如:零上温度,干燥天气限功率时间相应简短),实时风速3~5m/s建议不运行;实时风速6~12m/s建议限功率:如风速8m/s标准功率为750kW,实际只发300kW则限功率至300kW。实时风速12m/s以上必须限功率:实际输出功率小于500kW不建议运行,大于500kW限功率运行,限至实际输出功率。

3.2电场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措施

3.2.1安全管理

根据冬季潮湿冰冻天气对设备的影响,每年三季度重点安排加大对坏境及设备的检查和整治工作。加强危险点危险源识别,重点开展隐患排查,对生产现场隐患及遗留缺陷集中进行处理,并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1)对风机-箱变-线路-升压站设备安全情况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应包括:风机油系统、水系统管路防结冰措施;风机内加热除湿装置完好情况;塔筒外变流器水冷装置和箱式变压器防风机叶片坠冰砸伤防护措施。35kV电缆是否因雨水冲刷等因素造成,电缆绝缘情况;风机塔筒门、电缆分支箱、箱式变压器的密闭情况;升压站重要设备间密闭情况及防凝露措施,重要设备间加装工业除湿机;风机、升压站消防设施完好情况等。

(2)完善各类冬季应急预案,入冬前及时组织开展相关事故应急演练。制订《防寒防冻应急预案》、《生产区域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重大人身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事故应急预案,并在入冬前完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使生产人员熟练掌握全场事故应急操作及事故处理方法,切实提高生产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冬季安全培训和事故预想工作。要加强冬季行车、设备冬季特殊运行方式、生产人员交接班及外出巡视等安全专项培训。组织开展全场停电事故预想,覆冰造成线路开关跳闸等事故预想工作,提高生产人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4)及早完成冬季物资储备工作。冬季会遭遇大雪封山,道路凝冰等特殊情况,入冬前一定要完成事故应急备品配件、安全工器具、保暖及防寒防滑用品、生活物资、医药物品等满足风电场安全过冬的物资储备工作。

3.2.2生产运行管理

冬季恶劣环境下如何快速、高效、有序进行冰冻应急处理,防止因雨雪冰冻灾害造成重大停电和设备损坏事故,最大程度提高设备可靠性水平,保证风电场平稳过冬,运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主要经验措施有:

(1)如遇冰冻封山,风电场运行人员临时停止交接班,待冰冻灾害过后具备条件方可开始交接班。冬季交接班必须对升压站、中控楼、宿舍安全用电情况以及危险品、柴油等存放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每年三季度安排保安电源检查及带载试运行工作,安排柴油发电机的试启动工作。

(2)冰冻过后外出巡视,要加强对风机叶片外观检查及箱变、转接箱的检查。确认机组除冰及加热除湿完成,塔筒内环境温、湿度,变流器网侧电抗器温度达到规定要求,机组检查正常后方能重新启动。

(3)冰冻过后对110kV升压站内外设备进行逐一排查,检查是否因雨雪造成设备损坏或其它异常现象,覆冰严重时应及时进行融冰处理;冰冻天气升压站夜间要进行关灯巡视,检查110kV升压站内设备是否有放电闪络现象,若设备有污闪等异常现象,要及时采取合理方法处置。

(4)冰冻事故处理过程中电气倒闸操作较多,须严格执行监护制度,防止误操作。在进行升压站内刀闸拉合操作时要做好安全防护,特别是防止人身触电。要及时反馈冰冻灾害处理进度,确保与外部联系通讯通畅。

3.2.3生产人员与生产车辆管理

(1)冰冻期间生产人员及车辆禁止外出升压站,升压站内正常工作及巡视必须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2)冰冻过后对风机及附属设备外出巡视检查及其他工作需要出站人员,必须在中控室登记,2人以上出行,保证通讯畅通,应急设备需齐全(除冰工具、应急灯、对讲机、防寒装备等)。

(3)机组叶片覆冰未完全融化,运行维护人员又必须对风机进行检查维护的特殊情况下,必须注意安全,维护车辆停靠必须确认与风机之间安全距离。维护人员需进入风机塔筒时,必须仔细观察叶片覆冰跌落情况,选择合适角度快速进入。

(4)生产人员对冰冻期间发现的危险点、危险源做好安全标示及防护,在主道路明显位置及机组分支进出路口挂设警示牌“覆冰坠落、危险、请勿靠近”,以确保当地居民和其他外来人员安全。

(5)车辆必须全部装配防滑链,四驱车辆必须挂四轮驱动,增强制动及防滑能力,车辆不准停靠在覆冰设备可能坠冰范围内。车辆未经当值值长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冰冻过后车辆外出如遇结冰路面,通过覆冰路段时,可在未覆冰路段提前制动,慢行通过。路面全部冰冻且冰冻厚度超过3cm(原则是车辆配带防滑链不能压透冰层)时严禁行车,保证人员及车辆安全。

4结语

篇7

1.1以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为目标

本质安全型企业是基于一切事故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防范的安全理念,公司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即是要达到“人员无伤害、设备无缺陷、系统无故障、管理无漏洞、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的本质安全目标。

1.2深入开展NOSA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公司在投资企业中推行NOSA体系,实施标准化、程序化管理,实现与国际安全管理水平的接轨,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提高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全员管理水平。公司还制订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规划,指导投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促进企业形成标准、规范的安全管理。

1.3构筑应急管理、隐患排查和安全文化体系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公司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建立了从上到下、完整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强化应急预案编制,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公司建立健全以公司隐患排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加强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每年精心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生产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1.4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

深化班组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公司推进安全和谐型班组创建工作,下发了《班组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各投资企业班组管理,推进了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安全管理。公司编制了21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通过与投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促进投资企业走上规范化的管理道路。开展安全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公司每年根据各时段工作重点及电力行业特点,组织开展两会期间安全检查、春检、防洪度汛、防台防汛、迎峰度夏、秋检、年底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全年对投资企业检查率达到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考核评价,形成激励机制。公司逐步建立了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体系和考核体系,把安全生产纳入到投资企业主要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中,形成约束激励机制。考核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履行职责与指标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并实行“一票否决”。

二以创新发展为助推,继续探索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2.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范本,提升投资企业管控水平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手段。下一步,要在各投资企业已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投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涵盖电力生产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求。

2.2构建安全管理“两个体系”,明晰安全管理职责

要进一步加强“两个体系”建设,一是明晰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职责,避免“两个体系”职责不清、职能混淆的情况。二是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落实安全管理职能,使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满足日常安全监督工作需要。

2.3规范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消除安全生产薄弱环节

要研究、探索管理方式,形成符合实际要求、严格规范的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抓起,全过程管控,完善外包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将外包队伍真正纳入投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外包队伍进行严格考核,建立合格外包队伍名录。

2.4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以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为样板,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广泛进行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设和班组建设有机结合,积极发动基层员工的创造性,全面推进全体员工安全思想理念转变,促使“我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2.5实施反违章管理日常化,强化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篇8

1.1对机电设备标准化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大多数的煤矿企业没有专门的机电标准化建设管理人员,一些企业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也仅仅是表面的工作,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不到位。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没有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意识,在流动设备、固定设备等设备管理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2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发挥的作用有限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煤矿企业虽然设置了机电设备管理部门,但是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发挥的作用却相当有限。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机电设备管理部门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生产中,而不是放在机电设备的养护和管理上。

1.3机电管理人员是管理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一个表现便是机电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众所周知,管理是由人员来完成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而造成机电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培训效果不佳,不能针对机电管理中的问题开展培训。此外,管理人员在管理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管理工作不规范等。

1.4设备存在较多隐患

在目前很多煤矿中,机电设备陈旧落后,通常带病运转,安全配套措施跟不上,与当前国家相关的煤矿安全规定要求相距较远。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差,湿度高,空气灰尘多,如果机电设备在矿井里实施存放、运输过程中,不采取防锈、防尘、防潮等手段,则会加速设备的腐蚀及损坏;再加上工作人员的认识不足,经常会导致此类事情发生。例如提升系统缺乏托罐及缓冲装置,对电控系统和制动系统的保护手段不完全,井筒装备没有定期防腐,发生锈蚀现象,还有煤矿中绞车、防爆高压开关老化等。在这些设备中,存在的隐患较多,再加之对设备的检修不及时,检测技术落后,发现设备隐患的技术能力不足,都会导致设备存在较多的故障。

2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1做好机电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1)严格检查设备和配件的质量。

在选择机电设备的配件时,需要严格检查生产厂家的生产资质等,尽可能选择大厂家生产的配件和设备;第二,严格检查机电设备的质量,对机电设备开展必要的性能测试等。

(2)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第一,机电设备是为煤矿生产服务的,为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实现设备工作的最大化和配置的科学合理,达到最优;第二,对于不同的工作面,应设置不同的标准,确保在每一个工作面上,机电设备一次性安装成功。

2.2提高设备的现场管理水平

提高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水平,需做好以工作:第一,确保设备的安装不出问题,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设备安装前,应制定科学的安装工艺流程,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安装操作规范进行安装;第二,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建立和完善企业定检制度,定时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认真分析和研究设备的温度变化和振动数据,完善设备的定检标准,确保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技术人员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要跟踪检查,技术进行维修和处理,确保有效开展设备定检工作;第三,提高检修工作的水平,具体来讲,一是要做好停产设备的检修工作,在检修之前,做好检修规划和细则,检修完成之后开展设备的调试;二是提高检修人员的职业素养,确保其严格按照检修制度开展设备的检修工作。

2.3设备的检修和检测

关于机电设备的检修和检测,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设备检修和检测制度,具体来说便是定期检测变电所的接地保护、电气保护等;第二,机电设备的故障的诊断和预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设备的检测,在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开展检测。

2.4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提高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水平,还应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包括职业素养和管理技能两个方面。要保证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对于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人员,要进行物质方面或者精神方面的褒奖,提高其待遇水平,同时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培养一支技术好的设备维修检测队伍,从而使机电维护与管理人员懂的操作规程,熟悉设备性能,掌握设备原理,准确快速地判断和处理故障。

3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