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0:39: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心理学与生活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学教育论文2300字(一):浅析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有效实施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也突飞猛进。为了确保教育的高效性,教育心理学越来越多的在各高校范围内实施,根据这些实践的总结,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的深化与发展。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提升高校学生对自身心理情况的认知,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促进学校教书育人的基本目的达成,为社会输送人才,能够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学管理;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6-377
首先教育心理学包含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有学生的心理特征、老师的心理特征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使得其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反馈才能得到发展,只有经过反复实践,综合实践表明其应用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改善、老师的综合教育能力得到提升,能够使得学生与教师步伐一致,才能进一步的对该应用进行深入挖掘与发展。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1.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
现代社会中,由于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普职分流愈近等原因,高校学校在招生时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招生的人数也在不断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校的教育质量。现代高校学校中,高校学生大部分年轻处于16-18岁之间,思想、心理、身体都处于发育的重要时期,不能有效对所接触到的外界信息進行辨别,容易被各种不良的信息误导,从而产生思想、心理等方面发育的偏差。高校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城市或者农村中的独生子女,大部分高校学生均属于留守儿童,或者家庭方面存在缺陷。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与年龄较小,其专业也刚刚处于初中毕业阶段,高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得到很好养成,自觉性也相对较弱。在高校学校广撒网的过程中,招收到的学生的个性差异会非常大,部分的学生性格特别任性,部分学生比较自卑,心理上较为脆弱,二者在生活与学习上等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并不相同,很容易产生冲突,激化矛盾。大部分的高校生都会存在自己是被淘汰的思想,认为自己很差劲,因此,对待学习时,他们更多是的一种缺乏自信的、消极的态度,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这部分学生不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学校中得过且过的生活,只希望能拿到毕业证。因此,高校学校的教师需要更为强大的心理素质与教育综合素养,在面对性格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学习兴趣差异较大等学生时,能够对其有更好的教育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1]。
2.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进行多方的实践与研究后,本人发现现目前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与应用。教育心理学综合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可以对高校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多种问题进行引导解决,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心理与教学方法进行指导与帮助。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高校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学习与生活的主动性,也能够使高校学生更好的适应高校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奏,还能使高校学校的教学管理顺利更加顺利的进行。
二、现代高校在教育心理学工作方面的问题
1.高校对教育心理学工作重视度
针对高校学校的管理层及老师而言,高校学校的管理层及老师没有意识到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部分管理层及老师认为高校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等方面的技术与能力,而不是对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引导,这些管理层及老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只有学生在心理方面健康,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才能更加顺利[2]。
2.高校在教育心理学工作开展中资金投入及师资力量
针对高校学校而言,部分高校学校没有资本对教育心理学进行建设,这里的资本包括资金成本以及师资力量,部分学校没有足够的资本开设教育心理学课程,也没有专业的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的团队。如果心理教育老师专业素质不足,也不能对高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3]。
三、推进高校学校教育心理学工作流程
1.重视教育心理学工作开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校学校需要进一步重视教育心理学工作,推动学校教育心理学工作的进行。在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高校学生大多数心理比较敏感,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其生活与心理的健康,并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的为学生负责。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学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师生沟通才能更加深入与有效。例如:某性格较为自卑的学生考试成绩差,在与其进行沟通时,需要语气更为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并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他能够有进步。
2.组建专业的心理健康团队
高校应该组织专业的心理健康团队,引进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设置心理咨询室等方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隐私,心理咨询室的位置可稍僻静,学生咨询的心理问题应该进行保密[4]。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校应该加强其在教学理念方面的重视,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际的应用。高校学校应该对心理教学有更为专业、更为正规的实践行投入,培养更多专业素质能力高、心理素质强大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心理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从心理学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论文
摘要:当前中学生压力不断增大,有生活压力、学习压力,等等。由于压力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产生,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初中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对他们的正常生活都有影响。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应该多多注意初中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保证学生们的健康心理。本文以此为探究内容,探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心理学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是学业转向繁忙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心智开始成熟,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事物,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的心理变化是很敏感的。而家长、教师看到了当前的社会压力,所以将孩子从小培养成才的心情十分强烈,但是这样无形之中容易给初中生们造成负担,往往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没办法与教师或家长好好沟通。因此,教师应该多注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变化,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心理学科学、及时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1]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
当前的初中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中考中考出一个好成绩、升入一个好高中,最后在高考中大放异彩。这样以成绩为标尺的状况已经屡见不爽。在这种思想下,学校将初中生们的大部分非统考科目课程全部压缩用来学习统考科,非考试科目遭到挤压。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大部分学校是不会拿出时间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而且根据调查显示,有很多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这门课。因此,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2]
2.教师能力不够专业
心理健康疏导可以是班主任或者是其他老师来进行,但是这不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不强,正相反,它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学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素质以及优秀的理论知识,并且从事过相关训练。尽管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就实际从教人员来看,很多往往是杂拼的教师,并不具备专业水平。也就是说,在不懂心理辅导策略和技巧的情况下,效果往往不明显。很多地区为此开展了心理教师培训班,但是由于教师们的不重视,再加上人数限制等次要因素,导致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3.教育的模式化
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教师大多在课程设计上照本宣科,没有对学生们的具体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无序化十分严重。不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化还表现在:很多教师名义上是开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但是往往草草讲几句就将时间划为自习或是统考科授课;虽然很多班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大多是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深入到个体,教师只是将可能的情况告诫学生,但是没有对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导致学生们只能自己胡乱分析自己的心理問题,毕竟初中生思维能力有限,很容易自己走入误区,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3]
二、从心理学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1.提高心理学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其实践能力
上面提到,师资力量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要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慎重对待,采用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授课。对于心理教师,教师还可以采用统一培训的方式,让他们达到既能提高初中生对自身的认知了解,使他们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帮助;又能进行合理的团体和个人辅导,在两种维度下自由切换的能力。当然,非本节课目的老师也可以进行培训,防止有学生找其倾诉时不能给出正确的建议,要及时疏导,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心理学教师还应该具备实践能力。教师要实际地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做出及时疏导,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教师要多与学生们交流,要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观察他们,深入了解学生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应该敞开心扉,争取达到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加方便地看到学生们内心的问题,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接受心理学的知识。
2.更新对学生的教育观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虽然教育部号召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和错误认知下,开展过程并不顺利。很多学校认为,只要抓好应试教育下的初中生成绩发展,管理好学生的纪律和升学率就好,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根本不在学校负责的范围内,而且教师与学校也没有专业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但是,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们大多数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其根源就是学校过分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天性发展的结果。要想让孩子将更多的精力与能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就要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他们精神上的痛苦,而后调动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让他们健康地发展。因此,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3.号召家长的共同参与,给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积极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在马斯洛(A.H.Maslow)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该书中的标题为“走向积极心理学”[2]。但是并没有引起心理学界的重视,直到塞利格曼在APA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的主要任务时,才开始使积极心理学走上了人类的视野[3]。2004年出版的《现代心理学史》第八版中,著名的心理学史家、心理学家舒尔兹把积极心理学称为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之一[4]。
二、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意义
1.以积极心理学理论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
积极心理学和传统主流心理学相比:传统主流心理学是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现有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只关注到一部分人群,无法广泛性地服务于普通的大众学生[5]。其实心理健康教育是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概论、交往心理和调适、情绪纷扰与控制、恋爱心理与调适、学习心理与调适等多方面内容的课程[6]。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幸福感主要是体现于生活质量和积极品质感受,这种幸福感的主要是个体的自我实现体现如何与生活质量的一种协调。对事件的解释和看法是否个体感到幸福,有没有幸福感[7]。这也是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和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感受[7]。目前,积极心理学主要是探讨人类的幸福感、积极品德、愉悦感,研究积极品质和积极情感体验[8]。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可能会导致资源不足、出现就业难,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巨大差距会导致大学生的没有幸福感。从而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品质是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2.以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前主要关注的是消极心理学的方面,主要内容是对个体现存的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侧重于心理问题的解决[9]。积极心理学是以注重大学生个体内心潜能的激发,培养积极的品质,如个体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思维、积极的品质等;现阶段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教育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目标[10]。笔者认为现代教育应该把目光聚集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幸福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理性的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的不同,以积极向上的品质来自我调整,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来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大学生在面对未来生活和危机时,能够积极面对,自我调整心理问题。这是积极心理学在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3.以积极心理学理论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
在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很多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就算意识到了心理障碍也不愿意主动咨询并寻求帮助,而学校对这些现象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只能通过在一定区域开展心理学讲座、建立咨询室、情绪发泄屋等。这些工作却没有带给学生多少效益,甚至使学生接受了负面的影响。所以,要以积极心理学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首先,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建立积极向上的品质与态度,注重个体的生活态度与幸福感,帮助学生以积极向上态度的面对外在环境和挫折,以完善个体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提升品德境界。
本文认为在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以鲜明的个性色彩和心理特点来使大学生参加各种心理剧演出;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与他人分享的愉悦,使大学生的有一个良好的的情感体验,挖掘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健康发展。结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中显示重要地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培养全方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启到了重要作业。现阶段是利用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建立学生自信与自尊,对社会现状与生活质量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从而促进个体更快地成长和发展。
作者:刘宗利 刘宗顺 孙佳慧 曹华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SHELDONM,KING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3]刘剑.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4]Schultz,DuaneP.Ahistoryofmodernpsychology[M].NewYork:Thom-sonPress,2004:152.
[5]叶昇尧.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161
[6]裴利华.模糊数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测评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9(12):115-118.
[7]Dinner,E.SubjectWell-Being:TheScienceofHappinessandaProposalforaNationalIndex[J].AmericanPsychologist,2000,55(1).
[8]卡尔.积极心理学[M].丁丹,译.第2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96-197.
【关键词】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原则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该学科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学好这门课有助于学习心理学的后续课程,有助于学习其他的教育理论和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知识、抽象内容比较多,对于“教”和“学”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学”,相对说来难度更大。因此恰当的通过教学模式、方法、优化课程资源等,能促进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坚持的原则
1、明确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该学科的学习,应达到三方面目标:
(1)认知性方面。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课程,使学生能了解每一章的心理学知识脉络,认识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等;识记理解普通心理学重点、难点内容;学会运用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解释现象;
(2)技能性学习方面。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运用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将普通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提高学习管理心理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生活态度、求实科学态度、宽容人生态度。价值观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2、坚持理论与实际的原则
对教学内容的教学,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以促进理解与应用。运用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也包含讲练结合思想。理论与实际包括学生整理笔记、做习题、做小论文等。做好学生的体验活动。
3、教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的传授的原则
普通心理学处在“入门”的地位。所以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传授的原则,有利于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课程,有利于学习的正迁移。
4、坚持教学过程的教学互动,发挥双主体的作用
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既不单纯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也不过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为此教师要系统、准确、有深度地掌握好教学内容,学生要在学习中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才能做好学习过程的主体。
5、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心理规律进行教学的原则
知识是无限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运用思维、记忆、强化规律、学习理论等促进教学。
6、重视学科发展前沿的介绍
心理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个学科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成果,如情绪对认知与行为的影响、智力理论的新发展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进展等。
二、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质量,普通心理学课程,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讲授内容的不同进行教学。
1、在讲授中“分析、案例、互动”相结合教学模式与方法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重点是每一章的基本概念及规律等。所以要细致讲解分析概念与规律、分析概念与规律的每一部分内容;使学生对心理学概念、规律、原理、理论有所理解。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直观性,所以运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释一定形象化、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理解。
2、体验、讨论、教师导向结合的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叫学生进行讨论,对某种理论或某些有普遍性的问题组织专题研讨、写课程小论文,既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加深了对心理学概念、原理、理论地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的职能是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导向。
3、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扩大学生的视野,既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为学生学习知识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的机会。另外,每章讲授结束之后,适当安排作业与练习,巩固学习效果。布置各种不同的作业,如案例分析报告,评价报告等。
三、课程资源的建设
1、精选教学基本内容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叶奕乾等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春兴主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张述祖著《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美)格里格·津巴多著,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这几本书比较经典。 教师在仔细阅读基础上,形成一个有层次、有系统、有深度、有逻辑性的,既有实用性又有学术性教学内容。
2、增加大量的研究资料与图画资料
为学生的学习增加有趣的与形象性材料。
3、关注新成果
增加反映学科新成果的内容。
四、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科学的考核方法既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又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试内容应注重考评学生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既要能够考评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评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应用知识能力的考评。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2006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2006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20xx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20xx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XX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XX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论文摘要】 心理学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学好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幼儿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遵循这些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才能对幼儿感知觉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幼师心理学教学目标主要是要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与未来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如心理活动主要规律,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矛盾,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心理因素等;要使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幼师心理学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教师人文意识的培养,心理学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指导未来的幼儿教师教好书、上好课,还应该注重他们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之更多地关心爱护学前儿童的成长,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由于幼师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深奥难懂,讲解枯燥乏味;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却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指导性。幼师心理学教学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而不是培养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保证教学目的的师范性上来。对于刚刚步入幼师校门的初中毕业生来说,基本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和陌生的。他们的认知及个性发展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抱着好奇的心态学习心理学,总想自觉不自觉地把心理学知识和自己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对于这些十五六岁的青年学生,如果不加以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他们内心体验的误差,或自卑,或自傲或是不系统,或是自我矛盾。可见幼师心理学的教学任务还应包括引导学生们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能力。
1 优化课程结构,让学生迅速融入教学过程
作为幼师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心理学,应做到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的纵向有序及同层次学科的横向结合和有机联系。要以快速高效地提高幼师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素养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材结构。教材的结构是幼师学生形成心理学认知结构的依据,教材的结构与现实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越接近,就越易使幼师学生将所学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比如紧密结合学前教育学、教材教法、幼儿园管理、幼儿游戏以及心理测量、幼教科学研究等学科,丰富充实幼师心理学的内容,真正能用科学理论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尽可能把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现融入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活思维,紧紧跟随科学时展的潮流,及时触摸心理学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沿,使学生能领悟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和价值。转变封闭式的教育观念,转变“重知轻能、重专轻宽、重智轻德”观念。要以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活动为主线,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适合幼师教育的心理学的教材结构。这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心理学认知结构。最主要的是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幼师心理学的积极性为目标,合理组织教材内容。要强化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典型的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幼师学生掌握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在设计课程结构时,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典型的心理现象的解释、诊断和控制的内容,提高对心理学概念、原理阐述的可操作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纳入教学工作的日程中,针对幼师学生年龄小、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开展相关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学生自我修养以及人生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教育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
从幼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幼儿心理学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幼师心理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多看、多听、多想、多用,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即调查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形式,调查问题有哪些,调查步骤如何,结果如何分析等等,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不仅掌握了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还懂得了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提升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对幼儿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了解。遵循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用事实说话、用科学说话。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行为样本,进行客观测量和标准化测量。让学生从幼儿的活动中去发现一些有趣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现成的量表进行测量,也能根据一定的测试目的和要求设置和编制出简单的心理测试量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邀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成绩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介绍经验与成就,跟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沟通,取得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这种亲临现场、亲临其境、亲临教师的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提供了心理学中“教”与“学”背景知识的融合,而且锻炼了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了心理学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培养了学生初步应用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和方法来设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从而巩固、理解、运用和消化已学过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3 坚持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清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幼师心理学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在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以大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独立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知识。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难点,教师再给以重点讲解。在教学中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借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便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有效地做好知识的传递工作,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增设可操作性知识,如心理实验、心理测量等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实验的内容,使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心理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认知过程内容时,以往过于注重心理现象规律的介绍,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规律的文字描述,却不会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要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课程学术报告,介绍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前沿和最新成果。以报告为契机丰富课程学习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积极吸引学生参加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4 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心理现象虽然复杂多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它终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心理学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数心理现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许多心理现象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它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学习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后不断观察周围和反思自我,举一反三,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有主动性,能学有所用。典型案例中心理现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典型性,它是在比较特殊的条件下产生的特殊心理现象,通常情况下是观察不到的;同时又能科学的解释心理学中最为基本的心理规律和现象。古今中外这样的典型案例很多,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和间接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文学作品是一种间接知识,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虚构的“间接知识”,经过选择,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近似的“典型案例”。在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及其行为表现进行心理现象分析,具有特殊的效果。引导学习者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或同伴曾遇到的心理体验或困惑作为心理学教学资料,充分提取过去的认知经验,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讨论和分析。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意识偏差等问题都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重要话题,这不仅对学好心理学有帮助,同时对学习者本身心理健康成长起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怎样帮助学生解决由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困扰,以及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理应成为我们心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 改革考试模式,让学生心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改革考试形式,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方法:闭卷、部分开卷部分闭卷、开卷、论文、口试、实验、研究报告等。选择何种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和应用程度来确定。幼师心理学对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可采取部分开卷部分闭卷的方式考核。对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采取部分闭卷考试,而对于要求学生实际应用的部分采取开卷考试。考试内容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化,既要注重学科内部的整合,也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注重试题与生活,与学生实际的联系;注重基础知识应用的测试。成绩的评定方式决定了教与学的取向,在对成绩评定方式改革时应以注重基础、注重能力、注重创新为指导,合理确定动态评分原则。要改变过去那种一门课程的成绩由一次考试决定的做法,强调过程考核。过程考核要细化成几个模块:课程参与情况+课堂互动+平时测验+实验(践)情况课后作业,每一模块有一定的权重,系统规划几个模块的评价体系。考核模式的改革是幼师心理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优化的幼师公共心理学成绩考核模式,应确立科学的成绩考核目标体系,建立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机制,建立系统的成绩考核的管理规范。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幼师心理学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正如巴班斯基所说:“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乃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中的任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心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人生境界。另外,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基础学科,既具有自然科学的严格性、谨慎性、实验性,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社会性、灵活性和生动性。因此,教师要在工作之余,开展学术活动,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扩充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言波.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考试周刊》,2011年第80期.
【论文摘要】 心理学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学好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幼儿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遵循这些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才能对幼儿感知觉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幼师心理学教学目标主要是要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与未来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如心理活动主要规律,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矛盾,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心理因素等;要使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幼师心理学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教师人文意识的培养,心理学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指导未来的幼儿教师教好书、上好课,还应该注重他们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之更多地关心爱护学前儿童的成长,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由于幼师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深奥难懂,讲解枯燥乏味;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却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指导性。幼师心理学教学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而不是培养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保证教学目的的师范性上来。对于刚刚步入幼师校门的初中毕业生来说,基本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和陌生的。他们的认知及个性发展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抱着好奇的心态学习心理学,总想自觉不自觉地把心理学知识和自己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对于这些十五六岁的青年学生,如果不加以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他们内心体验的误差,或自卑,或自傲或是不系统,或是自我矛盾。可见幼师心理学的教学任务还应包括引导学生们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能力。
1 优化课程结构,让学生迅速融入教学过程
作为幼师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心理学,应做到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的纵向有序及同层次学科的横向结合和有机联系。要以快速高效地提高幼师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素养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材结构。教材的结构是幼师学生形成心理学认知结构的依据,教材的结构与现实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越接近,就越易使幼师学生将所学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比如紧密结合学前教育学、教材教法、幼儿园管理、幼儿游戏以及心理测量、幼教科学研究等学科,丰富充实幼师心理学的内容,真正能用科学理论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尽可能把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现融入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活思维,紧紧跟随科学时展的潮流,及时触摸心理学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沿,使学生能领悟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和价值。转变封闭式的教育观念,转变“重知轻能、重专轻宽、重智轻德”观念。要以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活动为主线,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适合幼师教育的心理学的教材结构。这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心理学认知结构。最主要的是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幼师心理学的积极性为目标,合理组织教材内容。要强化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典型的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幼师学生掌握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在设计课程结构时,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典型的心理现象的解释、诊断和控制的内容,提高对心理学概念、原理阐述的可操作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纳入教学工作的日程中,针对幼师学生年龄小、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开展相关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学生自我修养以及人生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教育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
从幼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幼儿心理学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幼师心理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多看、多听、多想、多用,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即调查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形式,调查问题有哪些,调查步骤如何,结果如何分析等等,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不仅掌握了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还懂得了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提升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对幼儿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了解。遵循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用事实说话、用科学说话。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行为样本,进行客观测量和标准化测量。让学生从幼儿的活动中去发现一些有趣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现成的量表进行测量,也能根据一定的测试目的和要求设置和编制出简单的心理测试量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邀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成绩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介绍经验与成就,跟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沟通,取得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这种亲临现场、亲临其境、亲临教师的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提供了心理学中“教”与“学”背景知识的融合,而且锻炼了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了心理学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培养了学生初步应用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和方法来设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从而巩固、理解、运用和消化已学过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3 坚持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清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幼师心理学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在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以大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独立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知识。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难点,教师再给以重点讲解。在教学中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借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便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有效地做好知识的传递工作,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增设可操作性知识,如心理实验、心理测量等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实验的内容,使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心理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认知过程内容时,以往过于注重心理现象规律的介绍,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规律的文字描述,却不会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要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课程学术报告,介绍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前沿和最新成果。以报告为契机丰富课程学习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积极吸引学生参加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4 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心理现象虽然复杂多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它终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心理学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数心理现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许多心理现象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它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学习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后不断观察周围和反思自我,举一反三,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有主动性,能学有所用。典型案例中心理现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典型性,它是在比较特殊的条件下产生的特殊心理现象,通常情况下是观察不到的;同时又能科学的解释心理学中最为基本的心理规律和现象。古今中外这样的典型案例很多,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和间接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文学作品是一种间接知识,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虚构的“间接知识”,经过选择,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近似的“典型案例”。在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及其行为表现进行心理现象分析,具有特殊的效果。引导学习者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或同伴曾遇到的心理体验或困惑作为心理学教学资料,充分提取过去的认知经验,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讨论和分析。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意识偏差等问题都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重要话题,这不仅对学好心理学有帮助,同时对学习者本身心理健康成长起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怎样帮助学生解决由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困扰,以及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理应成为我们心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 改革考试模式,让学生心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改革考试形式,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方法:闭卷、部分开卷部分闭卷、开卷、论文、口试、实验、研究报告等。选择何种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和应用程度来确定。幼师心理学对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可采取部分开卷部分闭卷的方式考核。对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采取部分闭卷考试,而对于要求学生实际应用的部分采取开卷考试。考试内容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化,既要注重学科内部的整合,也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注重试题与生活,与学生实际的联系;注重基础知识应用的测试。成绩的评定方式决定了教与学的取向,在对成绩评定方式改革时应以注重基础、注重能力、注重创新为指导,合理确定动态评分原则。要改变过去那种一门课程的成绩由一次考试决定的做法,强调过程考核。过程考核要细化成几个模块:课程参与情况+课堂互动+平时测验+实验(践)情况课后作业,每一模块有一定的权重,系统规划几个模块的评价体系。考核模式的改革是幼师心理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优化的幼师公共心理学成绩考核模式,应确立科学的成绩考核目标体系,建立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机制,建立系统的成绩考核的管理规范。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幼师心理学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正如巴班斯基所说:“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乃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中的任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心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人生境界。另外,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基础学科,既具有自然科学的严格性、谨慎性、实验性,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社会性、灵活性和生动性。因此,教师要在工作之余,开展学术活动,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扩充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言波.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考试周刊》,2011年第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