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0:39: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地方文化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文化产业具有经济价值
文化产业作为经济行为,对经济总量的增加,解决就业,扩大税收,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文化产业具有较强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文化经济学研究认为,现代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文化生产中心,每一个中心在其地点的特征方面也往往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部分地存于任何地点的历史唯一性,也部分地存在于地方文化经济的特殊功能,地方文化经济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批量生产会变得更加专业、更具特殊地域性。经济发展虽然受到地域条件及历史发展的制约,但因其得天独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使得文化产业成为潜在的经济发展资源。发展文化产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能为当地民众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会,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日益扩大的经济活动领域已涉及具有以下属性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即这些产品与服务以各种方式广泛渗透着审美属性和符号属性。党和国家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重视文化产业的集约型和外向型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经过社会各方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以各地方文化产业为龙头,带动经济稳步增长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并且呈现出多渠道与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多门类、多体系、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发展的经济内驱力。
(二)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价值
文化产业依赖于文化原创,依赖于一定的文化积累和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繁荣以文化的繁荣为前提,又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维护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文化不仅有宗教文化的成分,而且蕴含着世俗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一文化资源优势。随着时间的发展与历史的沉淀,文化产业蕴含着丰厚的“矿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文学、宗教和艺术等人文景观。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增强文化软实力,还可以为经济建设搭建有力平台。文化产业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并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世界价值,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传统形态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民族文化资源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使得藏文化形态独具韵味,承载着厚重而深远的文化价值。
(三)文化产业具有民族地域特色
因其独特的区域性,使得文化也具有独特的民族价值和丰厚底蕴。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以地域文化资源为基础,对地域文化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角度,决定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和活力。据统计,已登记在册的各类文化保护点有233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自治区级112处,市(县)级182处;全区现有馆藏文物数十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万余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藏医藏药事业、藏毯、唐卡、民间木雕石刻、建筑、服饰、饮食、歌舞及传统节庆等艺术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因此,立足于优势地域文化资源,形成了有特色的区域文化产业集群。
二、技能型人才短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以藏毯产业为例
(一)技能型人才数量短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人的素质决定着一个地区、民族的发展。文化产业的传承,需要一大批懂文化、懂历史的知识型技能人才。然而,与文化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较滞后,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尚不健全,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文化产品工业中运用的技术和劳动过程通常需要大量的直接的人力介入。传统的小作坊学徒制无论从技能型人才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新的社会形态接轨。现在文化产业的人才危机十分明显,人才成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以文化产业藏毯为例,藏毯是重要的民族手工业之一,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在藏文化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具有美观、实用等多重价值。因为藏传佛教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藏毯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悠远而灿烂的历史根基。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在图案风格上不仅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装饰图案也十分丰富。有调查显示,整个藏毯行业从业人员达到近2000人,其中,织毯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地毯编织工作劳动强度大,收入较低,农牧民对藏毯编织工作兴趣不浓,致使地毯企业普遍存在编织队伍不稳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问题。此外,由于薪酬制度不合理,工资普遍偏低,导致藏毯编织工和其他专业人员数量严重短缺,很多企业的产品图案设计人员来自尼泊尔,这也反映了产业、技术研发人员短缺现象的广泛存在。据调查,在拉萨藏毯厂,现有的编织工人平均年龄已超过45岁,并且每年新招入员工数量非常有限,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藏毯编织从业人员收入优势已不明显,导致大量刚刚经过培训的工人快速流失。许多年轻人也不愿意进入藏毯编织企业工作,藏毯产业技能型人才老龄化和后继无人现象比较突出。
(二)技能型人才质量低,制约文化产业专业化水平
文化产品产业竞争的成功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和设计的卓越,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资源开发方略的支撑。中国长期以来文化与产业对立,重视文化事业而忽视文化产业,因此造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在这种发展弊端下,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质量普遍偏低。藏毯专业,从业人员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较少,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企业管理人员、织毯技师、图案设计、新产品开发等人员异常匮乏、所占比例非常低。技能型人才大部分都没有受过职业教育培训,普遍采用的是师傅传授的方法,培训效率低下,培训手段和方法单一,行业从业人员不稳定,缺少行业发展所必须的高质量人才后备军。
(三)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低,制约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文化产业在某种意义被称为“内容产业”或“创意产业”,高级创意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成为产业竞争的核心指标。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高新技术与高文化密切关联的领域,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程度低,规模较小,作业分散,文化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掘,远不能满足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一些生产企业还未能形成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形式,产业化程度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宣传与当前新建设的步伐未能同步。由于受各种历史的、客观的条件限制,文化产品和服务不论是从艺术水平、科技含量、产品质量上还是从生产规模、生产成本上讲,都缺少竞争能力。藏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编织原料多为羊毛、牦牛绒,需采用天然植物、矿物质颜料着色,通过梳、纺、染色、手工纺织、平剪和洗涤等生产流程制作,采用独特的“穿杆结扣”编织法,原料考究、做工精细,使得制作流程复杂繁琐,非常耗费人力及时间。在藏毯产业的发展中,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藏毯等其他民族手工业匠师一般都来自藏区内的广大农牧区,虽然这为吸纳剩余劳动力作出了贡献,但从业人员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文化教育,缺乏对产品文化底蕴和价值的深刻理解,只习惯于依葫芦画瓢的模式化生产工作,缺乏为顾客服务的认知理念和创新思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手工艺商品、纪念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包括藏毯在内的民族手工业也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甚至远销国外,但是,由于手工编织的藏毯成品过程慢,生产规模小,与市场所需供不应求,并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手工藏毯价格同步提升,一套售价大多在10000元以上,使得一般顾客无法接受。由于藏毯产业缺乏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没有考虑多样化的顾客价值和产品效应,没有设计和生产能够满足中低等收入顾客需求的产品,来自青海批量生产的机织毯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尼泊尔手工毯等成为了大多数百姓的购置选择。这些有着相似外形的藏毯在原料要求、传统印染工艺、编织技术等方面都不合乎藏毯编织的精准工艺程序,因而价格随意。这不仅严重打击了本地小规模生产的手工藏毯的市场开发广度,也降低了藏毯及其它民族手艺品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
(四)技能型人才培养机构少,制约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熟练劳动力是文化产品产业长期生存的基本条件,因为缺少了熟练的劳动力,就不可能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因此,集中供应足够的教育机构以服务于地方产业,是成功的基本要素。在以藏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中,除了传统手工艺人才青黄不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研发、设计等专业人才也相当匮乏。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然而,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专业设置并不是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规模较小,专业门类少,形式比较单一,专业分布面较窄,学科发展不平衡,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目前职业教育中,中等职业院校9所,高等职业院校1所。截至2014年,高职院校及中职院校的专业大都建立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基础上。例如,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主要包括农林、畜牧、建筑、财经、计算机、电力、旅游等七大类别,缺乏面向文化产业的专业设置。高技能人才培养机构少,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产业视角下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
城市学文化经济学家艾伦•J•斯科特(AllenJ.Scott)认为不仅经济根植于文化中,而且文化也深深地根植于经济之中,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的强有力结合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基本现实。在文化不断商品化的同时,各种各样的产品也充满了多种审美内容和符号内容,文化不断被市场供求关系所控制,研究审美判断和符号判断的研究方式也被深刻改变。各种文化产品构成了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一部分,文化产品部门代表了世界上一些最具经济活力的产业门类,成为世界性城市的核心经济动力。因此,必须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区域战略予以推进,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技能型人才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使文化产业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抢占制高点和一定的市场份额。
(一)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西方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始终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保护环境资源和文化遗产、促进民族融合和认同、鼓励社会平等、改善居民整体利益和基本福利状况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作为政府文化政策的长期目标和方向。因此,中国政府要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抓住地域文化与龙头产业。政府应对文化产业进行积极引导,同时加上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以及行政措施的介入,实行更加优惠的人才支持政策,做到市场调节和宏观调节相结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通过政策创新和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引领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例如,要做大做强藏毯等行业,实现藏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行业体系。依托藏毯龙头企业,发挥其在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统一的标准、技术和销售模式。加强与藏毯行业相关的文化、生态、服务、科技、旅游等行业的联系,尤其是要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组织运营体系,带动藏毯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1.明确职业教育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是培养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职业教育要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提高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2.职业院校增设与文化产业对接的新型专业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和贴近市场等特点,与文化产业复杂多样、变化迅速相吻合,在培养基层文化人才和技能型文化人才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阵地的职业院校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自觉承担起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保障的责任,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快文化产业及相关专业建设的步伐。在高等职业院校增设与文化产业对接的新型专业,如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金融、文化产业政策、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管理、藏毯生产与管理等专业,加强文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同时,与地方文化产业相结合,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将民族文化产业更好、更深地纳入到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中。例如,将藏毯编织等民族手工业纳入到职业教育教学中,设置藏毯编织专业课程,将藏毯的文化背景作为理论基础,在学习其文化历史的同时开展专业技艺的学习。
3.职业院校构建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产业被称为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来源是人才,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就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职业院校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树立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摒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顾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方式,建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创新教育模式,实施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新教育体系,致力于创造、创新及满足学习者需求,将年轻人培养成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意公民。因此,要充分利用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瞄准文化产业转型的需要,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文化产品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包装、销售人才;培养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人才,培养文化元素的发掘、翻译、整理等方面的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4.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建立“文化人才库”和“文化专家库”,凝聚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通过政策倾斜杠杆,着力做好文化创意、文化经营、文化经纪、文化金融等高级师资人才的引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可以外送专业教师到较早开设文化产业专业的高校进修学习,或选派优秀教师到文化产品生产企业或加工作坊等地实习,使专业教师深入文化产品生产第一线,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有效提升专业素质及教学实践能力。此外,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需要,要积极聘请文化产业管理研究机构、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类社会文化团体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文化素养的实践型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专业研讨、课程教学、实践指导等活动,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5.职业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从发展绩效的角度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较少。侯艳红采用数据包络法(DEA)和经济增加值(EVA)的评价指标从中微观的角度对2006年天津文化产业投入的运行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郭国锋、郑召峰模拟了2008年中部六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绩效投入产出路径以及研究各个省存在差异的原因。但是这两者的研究只是从横截面数据进行的绩效研究,并没有对文化产业发展绩效的时间变化进行探讨。李炜应用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法对我国各省2007~2009年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绩效水平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杨智勇根据我国1996~2009年的文化产业的数据,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定量地分析各地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绩效,并构建模型检验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应。柳青采集西部文化产业2003~2011年的数据评价发展绩效,同时构建Tobit模型实证性地说明了投融资环境对西部文化产业的作用。总之,我国学者对文化产业绩效的研究大多从区域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但涉及西北部地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绩效的文献不多。本文试图从定量的角度对甘肃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绩效进行评价,了解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2甘肃文化产业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通过收集2012年全国31个省的文化产业的数据,重点从文化产业的投入要素和效益产出两个方面,对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实力进行全面的评析。考虑到数据的统一口径,选取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
3甘肃文化产业绩效分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对2012年31个省的文化产业的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进行建模处理,并对31个省的投入和产出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得到甘肃省文化产业的绩效发展水平。结果得到:KMO值为0.717和0.737,Bartlett的值为0.000,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前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75.239%和76.286%。这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可以做因子分析,且指标的因子可以代表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同时投入指标的旋转成分矩阵提取的第一个因子F1在X9、X2、X6、X1、X7、X36个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些二级指标表示了文化产业基础因子的投入程度,可称为基本投入因子;第二个因子F2在X4、X2、X53个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些因素能够提高消费者对文化产业的满足率,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潜能,可称为公共投入因子。产出指标的旋转成分矩阵提取的第一个因子F3在Y1、Y2、Y6、Y54个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量,表示了文化产业资源投入的产出效果,可称为效益产出因子;第二个因子F4在Y4、Y3、Y73个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表示城市居民对文化消费的渴望,可称为公共产出因子。全国31个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差距。东部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最快,其次是中部地区,而甘肃省所在的大西北地区整体的文化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水平都比较滞后。从文化产业的投入水平的综合评价的得分来看,甘肃省的文化产业投入综合评价在全国排25名。其中基本投入和公共投入的排名分别为30和12。由此可见,甘肃省的优势是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等,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的基础,但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图书馆的规模有限,且政府和社会对文化产业投资度较低,未产生一定的产业规模。另外,甘肃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从文化产业的产出水平的综合评价的得分来看,甘肃省的文化产业的产出综合评价排在全国的第26位。其中效益产出和公共产出的排名分别为28和18。从中可看出甘肃省的国际外汇收入、接待国际游客和报纸图书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不强,严重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广播电视业和期刊业发展较快,对居民的文化需求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从综合竞争力来看,甘肃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绩效在全国排29位,其发展的整体竞争力较弱,与前3名的广东、北京、上海差距悬,而其在西北地区,仅略优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周边地区如陕西、新疆的文化产业比甘肃更具竞争实力。综上所述,甘肃省的文化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水平均位于全国的末端,整体综合竞争力水平也较低。
4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的文化产业处在成长发展初期,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薄弱、集群综合竞争力不强,落后于中东部地区;文化资源整合和挖掘不足,文化企业散而小,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甘肃省的人均收入较低,文化消费需求不足;人才任用机制滞后。从以上结论中,对于提高甘肃省文化产业绩效水平可以提出以下五条建议:
(1)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共信息平台,新建和规范文化产业基地,支持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吸引文化企业入园;
(2)统筹区域发展,整合文化资源,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3)提高文化需求意识,扩大文化消费市场,要注重居民的教育水平;
(4)注重人才培育和引进,特别是经营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创新类人才;
作者:张宁 单位:皖西学院艺术学院
楚都寿县城呈现的楚文化、艺术特征
寿县城地处淮南,北濒淮河,南倚大别山,受独特地理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尧、舜以前的寿春楚人不得不信奉巫术、崇拜图腾,不得不用细致的观察力和独具一格的创造力去适应环境,发展自我。东周时寿春先后成为了蔡国、楚国春申君的封地,寿春土著文化开始与中原文化碰撞、融合。楚末年,为避秦国压力,而把都城迁至此。寿春楚人在此期间不断吸收、消化了来自北方中原、东南部淮水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以及西南部的四川等相邻区域的华夏、吴越、巴蜀等文化圈中的一些艺术因素,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5]寿县楚文化作为楚文化的尾段,内涵丰富、内容庞杂,既包括物质形态的物件,又包括精神形态的意识和理念;既包括不断发展的制度又包括循序渐进的风俗;既包括民族、语言、文字,又包括文化、艺术和巫术;既然是寿县物质文化的遗存,又是涵盖寿县的楚精神文化的总和,无论是青铜铸造还是漆器工艺;无论是老庄哲学还是乐舞美术,无不闪现着楚人智慧的熠熠光华。寿县城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遗存。寿县城遗址上发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是楚文化鼎盛期的象征,其古朴庄重、气势雄伟,腹部饰圆箍,箍饰花纹,双耳和颈的外壁饰有模印几何图案,三足根部有浮雕漩涡纹饰,鼎口平沿有铭刻,展现了楚国在绘画、铸造、语言、雕刻、舞蹈等艺术领域的巨大成就,再现了浪漫、深情、喜庆、悲壮的情怀,彰显着现实理性主义的气息,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小巧精致的青铜雕塑大府铜牛回首顾盼,表现出卧牛闻风而动的霎那情态,生动传神;似劈开竹节的“鄂君启金节”物象突出,寓意庄严,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6]以上三件文物集中体现了楚文化的晚期特征,反映出寿春楚人通过自己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长期的积累、悟化和抽象,把传统的对图腾的崇拜寄托于自然界的具体物象中,把本民族的理想与追求运用于不同形制的抽象线条和符号中,用赋予其生命律动的奇特、夸张造型表现奋发向上、不懈追求的深刻内涵,为研究探讨楚国文化在淮河流域的发展衰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楚都寿县出土的楚漆器是楚艺术的精华所在,其数量较多、保存较好,虎虎生风、神采飞扬,无论整体造型还是局部线条都给人以不可言喻的审美享受和某种激越奋发的精神力量。远古寿春恶劣的生存环境及与楚结合之前落后的社会形态,使得寿县人保留着率真、热情、奔放的土著传统,意识中存在的奇异想象和狂放不羁与楚人的浪漫情怀有机融合。他们信奉神灵与图腾,重视用神话和巫术与神沟通,内心渴望通过祈求而得到神的庇佑,较少顾忌制度与宗法。寿县神秘的土著传统与楚人的浪漫情怀共同培育了寿春楚人幻化神秘、追求自由的艺术特质和纵横驰骋的想象力以及取法自然、高于自然的不竭创造力。楚都寿县出土的楚漆器既非对自然事物的简单摹仿,也不是对当时社会的刻意表达,而是寿春人对一系列自由生命形象的提高与创造,是当时的寿春人对潜意识里生命活力与超越自我的生命机能的尽情释放。典雅华丽的楚漆器以奇妙的造型,繁缛的纹样和丰富的色调,至情、至性、至美的洋溢自由生命的情怀,幻化揽括浩渺宇宙的无穷气魄,阐释追求理想与自由的深厚精神内涵,显示出寿春楚文化“对美的不懈追求与探索”的别致风韵,是楚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寿县楚艺术中的线条变化多端,各种形式及不可名状的几何形匹配,把美表现到无以复加的程度。[7]寿县楚人由原始土著人发展过渡而来,意识纯真质朴,没有中原人经历奴隶社会所沉淀下的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的文化,不似中原人的审美心理注重社会政治功利性,其更重视审美对象的娱情作用,更多地保留着一种开放心态,奋发图强的决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寿县楚艺术更大的魅力,还在于其整体意象构成的不可捉摸的神秘意蕴。面对楚漆器艺术品,望而立知其为何物,顿后悟出其非自然摹本,而是视觉艺术形象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统一。富于想象力的寿县人能够将各种线形统一在一定的数序规律之中,通过S形动荡曲线,使戏剧性效果与严格的秩序感被完美地统一起来。更能以简洁的方式表达出一个生机勃勃、用美好的灵性维系的世界,使其象征意味依然神秘莫测,让世人在无限的空间内享受无尽的艺术魅力。所体现的精神风尚与理想追求,代表着这一变革时代的特殊风貌[8]。楚都寿县出土的楚漆器将寿春人大胆支配传统和再造传统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将自然界存在的传统事物形象先进行总结、抽象、肢解和打散,依据自身存在的主观能动性辅以变形,再根据装饰、表现或象征的新需要和新风格重新组合,以此独特的神韵提升和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其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辽阔深邃空间,熔铸了运动和力量,让人感觉美不胜收,寿县楚漆器中多龙凤鸟纹饰,寿春楚人“人心营构之象”就是排除束缚于艰险,乘龙驾凤到神秘浩渺的空间自由驰骋,这恰与以儒家学说为根基的北方中原文化相悖,寿春楚漆器给人轻快、飘逸、欲腾空而去的感觉,老子的表现宇宙生命本体的“道”与“气”、“大象无形”、“涤除玄鉴”等学说所折射的美学意蕴,在寿春楚漆器中都被体现得淋漓尽致。[9]寿县楚漆器在造物饰形上的“羽觞”乍看简单小巧,而细观髹以黑色,饰以朱红单鸟图纹的形制,盈透着大气的盘旋式宇宙感以及辽阔深邃的奥妙空间会喷薄而出,让人目不暇接!这也正反映出寿春楚人对纹样的迷信崇拜心理和对美好、力量、正义的情感寄托以及与道家造物思想的重合。[10]
研究楚都寿县楚文化艺术特征的现实意义
寿县楚人对生命热爱、对自由向往,他们通过对灵巧、生动、变化和力度的把握,用具有“上下与天地同流”的气魄与力量创造了承载着寿县楚人生命渴望与精神追求的楚文化艺术的灿烂与辉煌,用严谨、科学、务实和创造的理念诠释了寿春楚人发展自我、不断提高的理念,百折不挠、不断创新的精神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活力。从寿县楚文化艺术特征分析,我们能够发掘、总结出当代寿县人民应继承和发扬寿县楚人的精神,寿县一定能够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大的拓展寿县的知名度,更快的推动旅游业乃至全市、全省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启迪当代艺术设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2处,国家级、省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73人[1]。这些具有浓郁胶东民俗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于胶东大地,承载着先辈的情感,体现了具有胶东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烟台市民俗博物馆于2012年11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民俗博物馆的建立正值全国上下弘扬地域民俗文化之时,为胶东文化的复兴与繁荣昌盛贡献了力量。烟台市民俗博物馆的馆址设在福建会馆内,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由福建船帮商贾集资而建,自1884年(清光绪十年)动工,至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建成,前后耗时二十二载,时称“鲁东第一工程”,是一座供奉海神娘娘(天后圣母)的具有典型的闽南风格的古建筑。福建会馆是一座雕刻艺术殿堂,雕刻的花、鸟、人物就有1000多幅,栩栩如生,堪称建筑艺术宝库中难得的精品。1958年,福建会馆被辟为烟台市博物馆,北门上方石匾馆名为郭沫若手书。1996年,福建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烟台市民俗博物馆在此建立,福建会馆不仅仅作为传承妈祖文化之庙宇,也将作为一座民俗博物馆为向世人展开一扇展示胶东民俗之门。
二、民俗博物馆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俗博物馆的建立对于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民俗博物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不同,民俗文物与传统博物馆中的器物也具有本质区别,因此民俗博物馆在传统意义上的展陈文物的同时,除其所具有的展示的功能外,也兼具保护和传承地方民俗文化的功用。
(一)民俗博物馆在展示与传承地方文化方面的功能
民俗文化与已经文字化、实体化的文化样式不同,它具有活态性,与人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如高丙中所言:“文化是具有公共性的,文化是一定人群所共享的,同时,这一特指的文化具有成为共同体全体享有的倾向和可能性,恰恰是这种可能性使文化不像那些私有性的事物一样因为占有的人越多而使每个人的占有份额越少,相反,它会因为享有的人越多而越有价值,越受到尊崇。[2]”民俗博物馆的建立对于展示和弘扬地方民俗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民俗文化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视野,这些平时他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传承传统的民俗文化,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作用力,影响更多的人,成为一种公共文化体系,这便是民俗博物馆在展示和传承民俗文化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烟台民俗博物馆的“烟台近代家居陈列”为例,其分别展示了封建官僚家庭、买办家庭、文人家庭和普通百姓家庭四个代表性家居陈设。使得观众可从中领略或奢华优雅或质朴纯粹的烟台民俗文化,体味不同阶层民俗生活的丰富内涵,从各个家庭的家居生活中窥见烟台开埠后多元文化并存之民俗风貌,从民俗文化中领略老烟台的公共文化生活,感受烟台作为中国北方最早开埠的城市,在历经近现代历史的浸染后所具有的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情景。
(二)民俗博物馆在宣传与保护地方文化方面的功能
民俗博物馆承载着地域社会内民俗文化的宣传与保护功能,民俗文化具有活态传承的特点,因此民俗博物馆中展示的民俗文化也具有其独有的特质,民俗博物馆力求将民俗文化的动态展现出来,通过丰富的展陈手法,将地域社会内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民间信仰通过再现与还原的形式展示出来,将民俗文化的活态呈现在观众的面前。通过适合民俗文化的展陈方式,民俗博物馆在宣传和保护地方文化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老百姓们对于自己生活中的民俗事项司空见惯了,而将这些民俗还原于生活,通过展览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来,能够起到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的记忆,宣传和保护地方民俗文化的功能。以烟台民俗博物馆的妈祖文化陈列为例,该展览展示了北方区域中独具特色的妈祖文化,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形式,在沿海地区民众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财富,其承载着丰富的民众精神需求,该陈列推陈出新展出妈祖相关民俗文物十余件,并通过形象生动的展陈设计,将妈祖信仰这一民间信仰呈现给观众,从妈祖由来,湄洲神女的传说故事开始,将妈祖历朝历代受到叠奖褒封的情况以及有关妈祖的民间传说故事展现出来,通过电子翻书等高科技手段,打造了一个民俗文化视觉的盛宴。
三、民俗文化繁荣背景下的民俗博物馆发展创新
一、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原则
在落实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坚持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1.全程管理原则。所谓全程管理原则,就是将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看作一个整体,从这个整体的管理需求出发,建立管理体系,制定管理措施,将档案信息收集、保存、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都施行数字化,运用统筹管理的方法,每个管理环节都不可松懈,各个环节之间要做好无缝衔接,进而实现整个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最大化。
2.真实完整原则。档案管理的基础就是确保档案数据的真实可靠,在落实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真实完整原则,数字化档案的内容、结构都不能与原有档案出现差异,建立、使用之后也要保持档案信息与原始状态相同,并且要针对档案使用者的姓名、使用档案的时间等信息进行登记。档案使用者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权限,否则不可使用这些档案资料。
3.使用方便原则。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和信息使用环境,因此方便性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数字档案经过储存、传输、加密等处理之后,必须要确保信息数据的可识别性,否则这些信息就无法被有效读出,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要确保具备相关权限的使用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应的信息,并可以在同一时间阅读同一份电子档案。
4.安全性原则。由于数字化管理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技术本身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房产档案作为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一旦损坏或者丢失,有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坚实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原则,这是开展一切数字化管理的前提。为了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采用更加有效的保密措施,才能够使系统硬件或者软件都能够免于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的迫坏,减少档案数据丢失或者破损的可能性。
二、加强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在分析了执行数字化管理的原则之后,下面针对具体的数字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1.提高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建立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构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档案信息,并为社会发展更好的服务,如果档案管理缺乏真实性与完整性,那么数字化管理也不存在任何意义。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管理情况来看,通常房产管理部门都是计算机系统进行登记并发证,同时使用局域网以及数据库技术对各项信息进行管理。但是能够全面落实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城市并不多,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于数字化管理认识不完善,缺乏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因此必须要强化数字化管理的规范性,提升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者对数字化管理的认识,保证资料要真实、完整,针对各种资料数据进行检查,确保这些资料没有问题才能够进行转化电子档案,为数字化管理做好准备。
2.制定房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发展规划,并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在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建设发展,每一年的数据都在增加,因此要采取分层设计的方式,对现阶段的库存档案进行合理分析,并且充分发挥档案的使用纪律,将所有的档案进行分类和管理,使缺少数字化的档案库存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发挥效力。制定阶段性管理制度,并且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落实,确保每个时期的数字化档案管理都可以落实到位。
3.进一步完善房产权属档案数字化标准。数字化管理中标准化管理是不可忽视的方面,由于档案管理数字化属于新型事物,因此国内缺乏完善的制度与标准,为了能够为数字化管理创造更加有力的环境,奠定更加有力的基础,国家档案局要针对电子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出善的标准、规范制度,规范和指导各地的房产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最终建立起一个标准的房产档案数字化利用平台。
4.规范数字化档案开放范围和使用权限。数字化档案的查询与检索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构建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确保防卫的安全性,公众可以在公共网上对各种信息进行查询和使用,同时对内部人员开发相应的档案查看权限,在单位内部局域网中可以随时查询、使用和分享。
三、结束语
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房产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趋势,因此地产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要认识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必须要积极强化信息化建设,制定更加完善的信息化制度,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普及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和条件。
作者:宋斌路 单位:齐齐哈尔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孙嘉翊.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5(16).
[2]李海瑛.浅析房产档案的公开查询利用[J].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2(00).
关键词:花生;栽培技术;海南省
花生是海南省的主要食用油料作物之一,一般1年种植2造,分春种和秋种,一般以春种为主,整个春种的生育期为115~125d,秋种110d左右。根据海南省产区特点,栽培上要求全苗、壮苗、早分枝、多分枝,从而促进花芽增生,为花多、花齐、针多打下基础,花生进入营养生长阶段,要防止徒长倒伏,开花后保护好叶片。
1选种
选择优良丰产的优质品种是关键的栽培技术之一,目前比较适合海南种植的优质丰产品种有汕油523、湛油12-1、粤油551等。这些品种属连续分枝和连续开花型,一般有二次侧枝,极少有第3次侧枝,主茎高度与第1对侧枝长度较接近;叶色多为浅绿、叶片较大;花期较短,开花结荚集中;成熟较一致,饱果率高,成熟后荚果不易脱落,收获省工。其生长在肥力高、促水性良好、疏松透气的轻质沙壤土上时,所结的荚果表面光洁,壳薄籽粒饱满,品质好、产量高,一般产量为3750~4500kg/hm2。
2选地
花生虽然适应性很强,能在各种不同的土壤上种植,但选地时宜选择交通方便,排灌系统良好的土壤,且以轻沙土壤为适宜,因为有一定肥力又较疏松的沙土壤,通气性、透水性良好,能保证果针顺利入土,为生产高产优质花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3深耕
花生结荚一般在30cm的耕作层中,经多年种植花生的经验证明,深耕的同时结合施入优质腐熟的有机肥,能改善并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从而使花生获得较大的增产。
4整地、起畦、合理密植
种植花生要提前整地,因提前整地能使土壤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沉实和晒白风化,以达到种植花生“上松下实”的整地要求,提早整地能保持土壤温度,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还有利于增施有机肥和石灰等。在深耕改良土壤的基础上,宜进行精耕细作,三熟制水田地区,在前造作物收获后立即犁田、晒白,播种前,再进行二犁二耙,务求做到地平、地整、地细、地碎、地松和地润才播种,冬闲田及旱坡地也应提前在冬季整地,犁耙细碎平整,待春雨来时播种。花生田一般采用畦作,因畦作利于提高表土温度,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冲刷利于中耕除草和培土,还有利于下针结荚和收获。畦作方式:畦宽1.5~1.8m,畦高12~18cm,畦面宜造成龟背形,株行距一般13cm×24cm,用种量187.5~225kg/hm2。全田要开好三级排灌沟。
5晒种
晒种也是种植花生不可缺少的一个技术环节,即在播种前要带壳晒种,晒种可加速种子的代谢活动,提高种子的渗透性,增强种子的吸水力,促进种子萌发从而提高出苗率。切记:晒种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晒1d为宜。
6适期播种
6.1春种花生在1月下旬至2月下旬播种,此时土温高于气温,幼苗地下部生长快,根系发达,有利于地上部生长健壮;分枝早生快发,枝壮节密。适期播种能延长花生营养生长期,使植株积累较多养分,减缓叶片的衰落,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从而达到果多果饱。
6.2秋种花生应在立秋前后播种,此时播种能使植株早生封行,减轻花生中后期雨水对畦面的直接冲刷,减少水土流失,以利于花生下针结荚。7施肥
花生种植前,在犁地整地时施入混合沤熟肥(磷肥300kg/hm2和有机肥1.5万kg/hm2混合沤熟),并结合撒施石灰1125kg/hm2,草木灰1500kg/hm2。施入充足的有机肥能使花生前期早生快发,中前期保持叶片不易早衰,延长叶片光合作用时间,给植株创造更多的有机质,从而增加产量。第1次追肥:在主茎有5~6片真叶时施入,一般施尿素37.5kg/hm2,此时施肥能促使幼苗生长整齐、一致。第2次追肥:在初花期施入,一般施尿素75kg/hm2,此时施肥能使花生叶片青绿而厚,有利于花齐、针多。花生结荚后期,应在叶片上喷施云大-120,以提高叶片的活力,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8水分管理
8.1播种至出苗阶段以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
8.2齐苗至开花阶段该期需水量不多,土壤水分以最大持水量的50%~60%较适宜。
8.3开花至结果阶段该期植株生长发育最为迅速,耗水量大,适宜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最大不宜超过80%。
8.4结荚至成熟阶段该期植株逐渐衰老,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逐渐减弱,为促使荚果及时成熟,提高饱果率,以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60%为宜。
9中耕除草与培土
中耕除草与培土是种植花生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第1次中耕应在2片子叶露出地面时进行,此时苗小茎嫩,中耕不宜过度深耕;第2次中耕应在第2对侧枝果针长出时进行,此时掘松土埋窝,培土迎针,为以后果针顺利入土结荚创造有利条件。
10病虫害防治
花生发生的主要虫害有大蟋蟀、金龟子、斜纹夜蛾、蚜虫、蓟马、卷叶虫等;病害有锈病、叶斑病、花生丛枝病等。
10.1虫害防治
10.1.1大蟋蟀和金龟子。在播种前施10%丙线磷颗粒15~60kg/hm2,以炒熟的花生搅拌适量好年冬诱杀成虫。
10.1.2斜纹夜蛾。在斜纹夜蛾3龄前用8%锐劲特或48%乐斯本进行喷雾。
10.1.3蚜虫和蓟马。应及时用10%吡虫啉1500倍进行喷杀。
10.1.4卷叶虫。可选用8%锐劲特1500倍进行喷杀。
10.2病害防治
10.2.1锈病。用50%胶体硫150倍或可杀得2000倍进行防治。
10.2.2叶斑病。花生丛枝病为病毒性病害,一般为蚜虫带病毒进行传播,因此在防治时,应消灭田间的蚜虫,进行田园清洁,消除田园周围的杂草,田间发现病残株时应及时拔除,以免引起病毒传播,减少病害。
10.2.3花生丛枝病。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适时播种,加强检查,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及早喷药除虫控病。
11适期收获
适期收获是花生丰产优质的重要环节,收获期应根据花生的成熟特征、生育情况和气候条件来确定。采收果实前,一般的鉴定方法是在太阳落山时,花生的叶片不会闭合为成熟期,此时花生整个植株的生长力已减退,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植株的顶端已停止生长,上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已大量脱落,是采摘果实的时期。
参考文献
[1]王光平,陈景锋.秋花生种植技术[J].农技服务,2007,24(9):13.
[2]杜开恒,庄运光.春花生丰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24(2):13.
关键词:房地产策划;“羊群效应”;“蓝海”
房地产策划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涵盖了其各个环节。一般房地产策划工作包含:前期机会研究、产品初步策划、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详细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环环相扣的几个阶段。良好的策划工作对房地产企业以及房地产业良性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讲,策划工作是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产品传递给合适的客户。
房地产策划工作需要重新审视房地产业的发展。众所周知,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链的完整对于项目顺利完工上市至关重要。2007年,央行连续八次上调了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从年初的6.12%上调至7.47%,2007年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9%上调至14.5%。进入2008年以来,央行主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抑制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迄今为止,央行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14.5%上调至16.5%的历史最高点。央行一系列金融工具的应用,紧扣央行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针对房地产业的过热发展。不断上调的贷款利率将增加居民买房的成本,抑制一部分的炒房行为;不断上调的准备金率将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得资金实力不足的房地产企业被淘汰。
外资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引导外资投资房地产的行为,限制外资对房地产业的炒作。自1991年起,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良好经济效应,流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外资逐年增加。200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设部、央行等六部委共同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6]171号文,以下简称“《意见》”),主要从外汇管制、投资准入、市场购买以及信息监测等四个方面强化了对外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规范。2007年9月27日,中央银行、银监会以银发[2007]359号文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2007年商务部颁布的《关于2007年全国吸收外商投资工作指导性意见》中明文规定“严格限制外商投资房地产”。2007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从2007年12月1日起,外资将不再鼓励进入普通住宅的开发建设,同时外资被限制进入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存量房交易)及房地产中介或经纪公司。
内资适度收紧,外资持币观望,房地产业发展趋缓,现在是对房地产企业的考验期。如何从策划工作入手来看待房地产业的发展呢?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所谓的“蓝海”与“红海”之分,“蓝海”指企业所处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大,具有较强的不可模仿性,大多数为技术独创型的企业;而“红海”则指企业所处行业进入壁垒较小,可模仿性较高,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企业,如餐饮、干洗等。房地产策划应借鉴“蓝海”的思维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独特性,在房地产大范围整合的时代赢得生存空间。以广东碧桂园为例,在大多数开发商大搞各种高档楼盘建设的同时,碧桂园独出心裁,以高效的开发效率,定位于中低端客户的产品为市场所热捧。碧桂园的开发模式就是房地产企业生存的“蓝海”。
今年4月初,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说:未来100天时很多房地产企业坚持不住,房地产业洗牌的100天。对于房地产业,外资受到限制,不能从事住宅产品的开发和进入房地产二级市场,在日渐收紧的金融政策下,很多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将退出。这样的背景下,出于夹心层的企业即有一定的实力,但是面临发展的困境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生存下来。房地产策划要从企业出发,落足于市场进行运作,使得企业进入房地产业的“蓝海”。(1)策划要从房地产产品市场细分之下寻找市场突破口。以北京市为例,现在五环外的房价已升到10000元/㎡以上,产品以中高档住宅居多;而2007年北京市人均年收入为38000元,这样的差距表明,很多人无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房屋。进入2008年以来,虽然市场上一片喊跌之声,北京市的房价还是小幅微涨,表明北京市的房屋需求呈现刚性,但是,对于目前高企的房价,市场购买力仍显得相对不足。今年以来,广州市的房价一直呈现走低,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于3月中旬《广东房地产蓝皮书2008》,其主要观点包括: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此基本持平,仍将持续建设用地供应偏紧的势态;预计2008年广州楼价可能跌穿2007年底的半年价,以8500元/㎡为中轴,呈窄幅波动。
因此,从市场需求入手、优化产品结构是房地产企业脱困的良好途径。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发房地产产品,不仅优化了市场产品结构,符合政策面的要求,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渠道变窄带来的影响。
(2)在房地产策划工作中应避免“羊群效应”。没有对市场良好的认识,导致开发的“羊群效应”,加剧了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在2006年至2007年间,商业地产开发兴起了建造“shoppingmall”风潮。“Shoppingmall”由于其占地大、体量大,辐射区域广泛,一个城市能承载的大型“shoppingmall”是有限的,盲目开发导致资源浪费。由于“shoppingmall”的兴起与汽车文化有紧密的关联,而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尚在发展当中,中国城市郊区的人口密度并不大,所以这种商业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前途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在房地产策划过程中的“羊群效应”将导致资源的浪费,使得本来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定是负面的。企业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集中优势资源开发产品,避免盲目跟风建设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3)增强房地产策划的操作性。房地产策划业一直是被忽视的一个行业,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策划仅仅纸上谈兵,没有操作性,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某项调查数据显示:85%的企业曾经寻求过策划公司的服务,但只有4%达到了预期效果;58%的企业表示对策划公司提交的方案满意,但在执行3个月后,这一比例下降到6%;36%的企业老板表示,付了几十万,买回来一大堆文字图片,执行后才发现,这些东西都是一堆废纸。
房地产策划工作虽有一定的模式,但是也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对工作侧重点进行调整。以产品初步策划为例,常规的程序包含:市场调研资料的整理分析、项目背景分析、项目SWOT分析、项目机遇和特有资源梳理、项目资源因子分析及细分市场对照、项目定位(产品定位)、目标市场定位(客户定位)、经典案例的引用展示等。对于商业地产的初步产品策划侧重于项目定位,而住宅地产则侧重于目标市场定位。
对于房地产策划,一定要讲究资源的整合利用,具有全局性,从项目的全程运营出发,讲求产品、策划、传播、通路、执行之间的细节完美,使得企业在战略平台上不会出任何差错,在战术运用上也会详略得当,在营销组合上更会出奇制胜,打造完善的营销平台和完整的战术体系。
房地产业进入整合期,良好的策划能增强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规避项目开发经营中的不利因素,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日益严峻的商战中创造利润,赢得生存。
参考文献
[1]翁少群,刘洪玉.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外资参与及其影响[J].建筑经济,2005,(9).
考虑到这一整体环境,有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正在经历着一个全面转型的重要机遇,以过去粗犷型模式来开发利用土地推动房产建设的时代已然一去不复返,因为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市场层面考虑,原有的发展模式将不再具有生存空间。因此能否寻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是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顺利跨过危机的重要任务。
个人认为,未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应该沿着一条更加注重科技化、人性化、复合化和可延展化的智慧化道路继续前行,房地产企业将变得更加注重模式分享,并且更加善于通过不断的自我组织机制调整来进一步提升其对于未来行业市场方向的敏感度和驾驭能力。我感觉,只有做到这些,才真正有可能朝着一个“智慧化”的方向发展,打造“智慧化地产”。
所谓“科技化”,我的理解是,更加注重通过引入全新科技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来革命性地提高地产和房产使用价值,进而促使其商品价值的更大提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效避免“炒概念”或“为概念主义”,否则一切努力都将是自欺欺人,与真正所谓的“科技化”发展方向完全背道而驰,而结果也只有可能以泡沫的爆破而告终。
所谓“人性化”,我认为未来的房产发展将更加注重居民的个人感受,结合互联网思维,自下而上地推动居民真正自发参与到社区和周边设施的使用和商业化经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