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共选修课论文8篇

时间:2023-03-30 10:39: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选修课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选修课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课堂教学,改革

 

公共艺术选修课主要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与我们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几种主要的艺术表现形态,例如音乐、美术、书法等,对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把握不同艺术类型的特点和审美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目的。所以教育学论文,目前全国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公共艺术选修课,把开展艺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步被全社会认可和接受。

但是,我们同时看到,目前高校中开设的选修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探索。例如,相关教材缺乏,教学难易程度很难把握;教学手段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监控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等核心期刊。尤其是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除了面临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教材缺乏针对性、艺术教学中的地域性内容不突出等问题。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阵地。要想解决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学论文,我们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角度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效途径。

我们认为,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环节来进行改革:

1.努力改变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以传授知识和技巧训练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愉悦的状态下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修养。

选修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目的不同,选修课主要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是通识教育,不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训练,主要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部分非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等。在现阶段,很多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普遍使用的是艺术史论方面的教材教育学论文,这就造成了过于专业化而忽视了非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到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公共艺术选修课应当以欣赏具体的中外经典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学习和了解艺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深入领会艺术作品内在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思想,获得美的享受和感悟,提高审美修养。

2.广泛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包括声像资料和影视艺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核心期刊。在这一过程中,仅凭老师枯燥的讲解显然无法实现上述目的教育学论文,这就需要借助声像资料等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进行全面而精准的展示和解读,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例如,在中国绘画作品鉴赏中,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讲解,可以极大拉近学生与美术作品的距离,提高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兴趣。

3.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活动。目前,国摘要举措。可以采取与本地政府文化部门、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艺术院(团)、风景名胜区等机构共建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行多样化的开放式的实地教学,采取实地参观、考察、研究、赏析等方式,加强本地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活动,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视野。

4.通过撰写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保证教学效果,应重视对艺术作品欣赏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学论文,注重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活力,要尝试借助布置平时作业或者安排课堂讨论等形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在论文写作和集体讨论过程中,不追求标准答案,通过学生自己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经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5.注重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专业技能等之间的联系核心期刊。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艺术作品,尤其是从自身所学专业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和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作为跨专业选修课,上课的学生都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把选修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尤其是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教育学论文,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艺术和艺术作品,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经济学院专业的同学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对于清代中期“扬州画派”进行解读,进而进一步明确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

所以,公共艺术选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地方性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角度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原.高校美术教育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9,(04):46-47.

[2]吴金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7(8):72-73.

[3]韦静涛.论高校美术鉴赏课创新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32-133.

[4]庞侃.浅谈美术鉴赏作为高校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构建[J].美术学刊,2011(3):62-63.

篇2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一、引言

近年来,为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独立学院普遍开设了公共选修课。但是在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不少指标因不宜精确地描述,具有极大的模糊性,所以给评价带来了困难。对于这类问题,笔者尝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探索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评价。

二、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独立学院公选课的评价指标内容众多,并且其中一些评价指标还无法用定量的方法表述,要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完备性及实用性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本文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借鉴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项目评价方法。即理论分析法、频率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法对独立学院公选课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特征,主要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综合选择那些重要的影响条件和针对性强的指标;其次教育学论文,采用频率统计法对目前有关公选课质量评价研究的论文进行频率统计,选择高频指标;最后,在以上基础上,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1教学态度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

4教学效果

二级指标

1.1备课认真,精心组织

2.1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3.1课堂互动

4.1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

1.2教学热情,为人师表,关心学生

2.2创新能力培养

3.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4.2获得治学风气的教育

1.3遵守教学纪律,不无故迟到、停课、调课

2.3 语言表达

 

 

篇3

论文摘要:通过对公共体育课学生乒乓球反手挡球、正手攻球、反手搓球、左推右攻、往返触台跑的考试标准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所制订的评分标准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公共体育课从200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大二年级实行选项上课。乒乓球为其中一项选项内容,学习期限为一年。但当时没有乒乓球考试评分标准,台州学院乒乓球老师每年在探索乒乓球的评分标准,其标准通过调整也逐渐完善起来。在调整完善过程中,也参照了浙江省高等学校体育选项课系列教材《乒乓球》及浙江省一些高校自己制订的乒乓球评分标准,结果发现有些标准对我校学生偏低了,而个别标准又偏高了。这样的评分标准对台州学院学生来说显然存在不合理性,不能充分体现对台州学院学生的激励性,因此,制订台州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乒乓球的评分标准具有现实的意义。为了使台州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乒乓球的评分标准更趋于合理,更适合台州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的实际水平。本人对台州学院o3、04级公共体育课乒乓球选项男生共283人,女生共248人进行了乒乓球考试标准的实验。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台州学院03、04级公共体育课乒乓球选项男生共283人,女生共248人。

1.2测试方法

在同一测试条件下,对测试对象进行乒乓球技术的反手挡球、正手攻球、反手搓球、左推右攻的考试以及乒乓球专项素质往返触台跑的考试。具体考试方法如下:(以下都是以右手拿拍为例,如左手拿拍,方向相反)

1_2.1反手推挡球考试

轮到考试者,叫一个同学陪考,陪考同学将球发给考试者左半台,考试者反手推挡球,秒表记时一分钟,如球失误停表,继续开球后再开表,打满一分钟。考试者失误一次从最后总数中扣除一个球。

1.2.2正手攻球考试

轮到考试者,叫一个同学陪考,陪考同学将球发给考试者右半台,考试者正手攻球,秒表记时一分钟,如球失误停表,继续开球后再开表,打满一分钟。考试者失误一次从最后总数中扣除一个球。

1.2.3反手搓球考试

轮到考试者,叫一个同学陪考,陪考同学发下旋球或搓球到左半台给考试者,考试者反手搓球,秒表记时一分钟,如球失误停表,继续开球后再开表,打满一分钟。考试者失误一次从最后总数中扣除一个球。

1.2.4左推右攻考试

轮到考试者,叫一个同学陪考,陪考者将球间隔击到考试者左、右两半台,考试者左半台来球以推挡回击,右半台来球以正手攻球回击。推挡一次和攻球一次计两个球,累计连续左推右攻的个数,秒表记时一分钟,如球失误停表,继续开球(挡球失误从挡球继续开球,攻球失误从攻球继续开球)后再开表,打满一分钟。考试者失误一次从最后总数中扣除一个球。

1-2.5往返触台跑考试

考试者站在乒乓球台的边线中间,教师喊预备起,考试者向左(右)滑步或交叉步,用右手(左)手触球台端线(要超过端线,以下同样),接着马上向右(左)滑步或交叉步,用左手(右)手触球台端线,依此类推,一只手触端线一次算1次,秒表记时一分钟,看考试者的次数多少进行评分。

1.3数据处理

根据体育统计体育成绩的评分方法:平均数加减标准差。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将学生成绩输入电脑Excel表格,利用Excel表格的求和、平均植、标准差,计算出学生考试结果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男生平均数:Xl=50,x2=84,x~=45,X~=48,X~=62;男生标准差sl=4,s2=5,S3=3,s4=5,s6=4。女生平均数:Xl=48,x2=45,X~=43,x~=84分,X5=52;女生标准差S。=5,S2=6,S3=4,S4=5,S6=4。(下标l、2、3、4、5分别表示反手挡球、正手攻球、反手搓球、左推右攻、往返触台跑5个项目)。按照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的现象,看X+2S(占总面积的95.44%),制订出最适合台州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乒乓球的考试标准。

2讨论

体育领域的各种现象在宏观上都是遵从“正态分布”规律的,如任何学校学生的体育成绩总是特别优秀得100分的偏少,特别差的不及格的学生也偏少,而处于中问水平的成绩则会占大多数。按照体育成绩应呈“正态分布”的规律,按照百分制评分标准。学生成绩大多数应在中等水平(70~85分之间)。

按照体育统计的原理,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平均数加减标准差,可得知占“正态分布”曲线所含的面积,其中X+2S是占总面积的95.4%。根据体育统计体育成绩的评分方法及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将学生平均数的成绩定为80分,那x—lS为70分,X+IS为90分,也就是有68.26%的学生成绩在70分到90分之间;那X一2S为60分,X+2S为100分,也就是有95.4%的学生成绩在60分到100分之间;有个别学生占2.28~,4的学生成绩会不及格,但只要这些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会达到及格。按照体育统计的原理体育成绩的评定方法:平均数加减标准差,按这样的方法给台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乒乓球选项学生评定成绩,这样制定的评分标准具有科学性。那台州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乒乓球的评分标准就可制订了。见表l评分标准制订好后,然后对照浙江省高等学校体育选项课系列教材《乒乓球》的评分标准及随机抽取浙江省2所高校——浙江工业大学与杭州师范学院他们自己制订的乒乓球评分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4个评分标准的考试内痞都包括了反手挡球、正手攻球、左推右攻、反手搓球(杭州师范学院没有这项考试内容)的考试项目,这主要是这几项技术都是乒乓球技术中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所以都被选择为考试项目。台州学院、杭州师范学院还将专项素质——往返触台跑作为一项考试内容,而其他几个评分标准没有这项考试内容。要想提高乒乓球技术,同时也应提高学生的专项素质,只有各方面的素质都提高了,乒乓球的技术才会提高。所以往返触台跑也应该作为考试项目的其中一项。这样才比较合理。

从可以看出,浙江省高等学校体育选项课系列教材《乒乓球》的评分标准,从5O一100分每个项目比较有规律,都是相隔l0个球相差l0分,这样的评分标准从5O—l00分之间学生成绩的离差性太大了,而50分以下又没有规律了,学生成绩档次缩小了,这样不能公平的反应每个档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的评分标准是不合理的。

从可以看出,浙江工业大学乒乓球选项课评分标准,反手挡球、正手攻球、左推右攻这3个项目评分标准都是一样的,从50_—_80分都是相隔4个球相差l0分,从80_—_90分相隔7个球相差l0分,从9O—l00分相隔l0个球相差l0分,从50_—_80分之间学生成绩的离差性对正手攻球、左推右攻偏小了,而从8l00分又没有规律了,离差变大了;而反手搓球的评分标准从表中可以看出也没有规律,这样不能公平的反应每个档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的评分标准也是不合理的。

从可以看出,杭州师范学院公体选项课乒乓球的评分标准,反手挡球、左推右攻这2个项目评分标准从6O—l00分都是一样的;都是相隔l0个球相差l0分,同样学生成绩的离差性太大了,而6o分以下也没规律了。而正手攻球的评分标准偏低且没有规律,这样不能公平的反应每个档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的评分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另外一项乒乓球专项素质往返触台跑评分标准比较有规律,每相隔4个相差l0分,这对专项素质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标准也稍偏高了一些,而且男女生评分标准是一样的,男女生的身体素质,身高等因素都不一样,对男女生用同一个评分标准,这是极不合理的。

综合来看,评分标准看,它们全部标准都没分男女生,毕竟男女生身体素质等方面总是有差别的,而且男女生对每个项目掌握程度的离差性也有所不同的,因此男女生的评分标准应该有所区别的。还有这3个评分标准制订的这些乒乓球各项技术之间的成绩分数档次多数项目是一样的,这也是不合理的,因各项动作技术的动作特点、动作结构、动作难易程度不一样,那学生每项技术掌握程度的离差性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各项目的评分标准的成绩档次应该有区别的。还有从,表3,表4看,学生每项技术评分标准的成绩档次是没规律的,有些在高分拉开档次,那对成绩好的学生就不利了;有些在低分缩小档次,那对差的学生就有利了。这样的评分标准不能公平、公正的反应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的评分标准是不合理的。

台州学院的评分标准与其它3个标准比较,除满分这一档次比它们略低以外(正手攻球比杭州师范学院标准高),当然得满分的学生是极少数的。其它档次进行比较,台州学院比浙江省高等学校体育选项课系列教材《乒乓球》的评分标准及杭州师范学院公体选项课乒乓球的评分标准都高(乒乓球专项素质往返触台跑评分标准还是杭州师范学院稍高一些)。我校与浙江工业大学乒乓球选项课评分标准进行比较,反手挡球、左推右攻评分标准两校差不多,反手搓球评分标准是台州学院高,而正手攻球评分标准浙江工业大学稍高一些。

台州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乒乓球评分标准的制订,是在03、04级公共体育课乒乓球选项男生共283人,女生共248人考试标准实验后,根据体育统计体育成绩评分方法平均数加减标准差及体育领域的各种现象在宏观上都是遵从“正态分布”的规律制订出来的,评分标准具有科学性。:

台州学院以上制订的公共体育课学生乒乓球的评分标准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学生对每个考试项目动作质量的掌握情况,也就是说对学生考试还要进行技术评定。这项对动作质量掌握情况的评定,浙江工业大学有这项评定要求,见表5。而浙江省高等学校体育选项课系列教材《乒乓球》的评分标准及杭州师范学院公体选项课乒乓球的评分标准都没有这项评定要求,这样的评分标准是不全面的。乒乓球考试既要有量化的考试评定标准,又要有技术质量掌握情况的评定标准,这样的评分标准才能比较全面合理地评定学生的成绩。台州学院乒乓球老师根据乒乓球各项技术的动作特点、作用,动作结构,动作要领以及学生掌握动作质量的情况,制定出台州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乒乓球技术评定评分表

台州学院学生最终乒乓球成绩是由每个项目的达标成绩占50%,及技术评定成绩占50%,然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评分标准是全面而合理的。并且将制订的评分标准在05级公共体育课乒乓球选项学生中实行,从实行结果看,这样的评分标准是比较合理的。不同水平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各自的目标,达到各自力所能及的标准,对学生有激励性。

篇4

摘 要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然而,各个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模式各不相同,本文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 “通识教育”教学管理 改进策略

一、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意义及教学状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高等教育这一方面提到,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高等学校必须使课程设置多元化。开设公共选修课,不仅符合教育规律,也是使课程种类多样化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

为达到“通识教育”这一目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一般是以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为主兼顾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为辅的教育课程,其主旨在于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促进学生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公共选修课在学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对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大都按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信息技术及经济管理等领域来分类。基本做法是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跨学科、跨专业选修5~6门课程,每门课程20~30学时,占1~2个学分,平均每学期一至两门公共选修课,(注要确切信息)要求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文理交融。

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包括专业计划的审定、课程结构的设置、任课教师的征求、选课管理的运行、成绩的审核和报送等五个重要的环节。公选修课开设的主要程序为:先由教师自愿申报,再到学校主管教学校长和教务处的教学主管领导审核,整合全校教学资源,确定开课的课程,并向全校学生开放,最后由学生在教学网络点击选修。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教学使学生提增强了能力、高了综合素质,上基本达到了“通识教育”的目的。但由于许多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时间不长,教学管理的经验不足,在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哈尔滨师范大学近年来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二、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选修课所占比例较低

一方面,目前本校公共选修课共开设文、理、艺术、体育四大类共218门,学校公共选修课数量少,公共选修课开课门类相对不足,学生选择余地有限。公共选修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有的甚至达不到总学时的10%。,各个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不稳定,有些选修课程不是学生所期望的,特别是技能型的课程仍较为欠缺,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选修需求。

另一方面,公共选修课师资不足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对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都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为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资深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自身又面临业务进修、科研工作的要求,影响其所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二)公共选修课教学环境不够理想

一方面,学生选课缺乏合理指导。有些学生随意选课,给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还有学生选修的课程较为功利,大多是与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或者是比较轻松易学的课程,但是,对一些真正具有“通识”意义的课程,学生因缺乏兴趣而不愿选,以至于不少有现实意义的课程因为学生选修人数不够而缩小开课规模甚至停开。

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公共选修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敷衍了事。他们认为选修课的学习对学生影响不大,也有的教师开设选修课仅仅是为了教学工作量。导致有些选修课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规范的授课计划,严重影响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另外,选修课不能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等铃声的落后单一的教学方式,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也有待改进和加强。

(三)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和考核过程缺乏监控

公共选修课的课程灵活,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公共选修课一般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这直接给职能部门对公共选修课的质量监控带来困难。

有的学院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不够严格,对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的制订、教材的选用等要求未能做到严格审查。有些公共选修课没有选用适合教学的教材,一般是由教师随意选用教材,或直接用专业教材,这些做法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也有些公共选修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生需要;未能做到对所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提高素质、传授学生技能的目的。另外公共选修课课程考核形式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考核。,考核也没有固定的程序并且不够严格规范,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大多课程考核以学期论文作为考试题来评定考核。

三、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学校要建立起完善的选修课设置机制

合理安排选修课的开设,完善公共选修课设置,以优化选修课资源的配置。对那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比如文化、国学、科学史、科学动态等课程要积极扶持。还要合理配置有助于就业和创业的选修课程,使其走出校门时,有能力、有准备面临择业的挑战。

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兴趣浓厚,学校对其进行人文修养和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形成他们完善的人格,同时辅之必要的就业和创业教育,能使学生成为符合时展的合格毕业生,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尽快适应社会,取得成功。

(二)学校应优化公共选修课教学环境

一方面,师生共同做好公共选修课的选课。公共选修课的任课教师应当兼顾学生兴趣、特长、专业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选修的课程进行个性化指导。在每学期进行公共选修课选课前,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设法使学生了解关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的相关知识,同时对公共选修课任课教师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方向加以介绍,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实际需要选课,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生也应根据自己的道德修养、人文修养、就业现实等一系列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切合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地选修公共选修课。

为实现“通识教育”的理念,学校应适当鼓励文科学生选修对自己专业有益的理科类课程,理工科的学生选修一些对自己专业有益的文科类课程,做到“文选理、理选文、文理选技能、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相结合”。真正做到学科间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选修课教学中加强自律,努力上好选修课。与必修课教学相比,上选修课的教师相对比较宽松。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教学质量,除了学校方面有效的监管、监督外,要看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高尚,教学行为是否自觉,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自律,要尽职尽责地担负起选修课教学使命。同时,教师还要处理好选修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大作用。

教学手段要创新,教学媒体应尽量向选修课的学生开放。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座谈、戏剧、调查、实践都可以作为选修课的教学手段,而且许多选修课正会因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会更吸引学生,例如,选文学的同学可以排演话剧《雷雨》,选科学的可参与收光线导电实验。学校也应向选修课的同学开放教学媒体,让参加选修同学能体会专业学生相同的授课效果。

(三)加强监控,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学校不能忽视对选修课的纪律管理,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有效地约束学生学习,教师也应配合学校的职能部门,对学生严格考勤和考核,考核形式要多样化,笔试、口试、论文、调查报告、学生在选课期间取得的相关发明创造及获奖都可作为该选修课的成绩。

学校的质量评估部门应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以了解和掌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测评。

学校还可以制定公共选修课的评价方法,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定期评估,期末总结,进行末位淘汰制,对教学质量高,学生欢迎的课程给予奖励;对教学质量差,学生不欢迎的课程,进行限期整改直至停开。选修课也应像必修课那样,把教师教学计划、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教师教学档案,考试、成绩等学生学习档案,都纳入到日常规范管理中来,建立起详细的档案体系。

四、结论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是高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潜能的重要措施。尽管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状况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教师和学生端正态度,对公共选修课加以足够的关心和重视;同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大教学质量监管力度,严格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规范,将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就能保证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健康发展,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进而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知识需求。

本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公选课”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宣亚南,颜进.我国高校现行选修课制度的利弊及对策.教育教学管理.2004(5).

[2]杨从军.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对策.黑龙江教育.2008(7、8):118.

[3]郭学勤.关于高校选修课课程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宁波大学学报.2005(1).

[4]黄巧萍.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2).

[5]杨静,赵蓉,李慧茹.谈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与管理.煤炭高等教育.2004(4).

篇5

【关键词】高校;公共选修课;思考

如今,高校都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公共选修课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目前,我校课程设置基本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四大类。和其他三类课程相比,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院学生而开设,融合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安排有计划选修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可以在专业之外包容实施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所需的各类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从事教育及其它工作的能力。[1]但公共选修课在开设的过程中,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笔者希望通过对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意义、当前公共选修课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公共选修课的一些建议,引导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公共选修课的质量。

1.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意义

1.1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公共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时代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地进行交叉、渗透、融合。必修课、专业课的数量与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公共选修课则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专业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在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教授必修课、专业课的局面,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且富有弹性的公共选修课,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其潜能的充分发挥。

1.2促进教师的成长

在必修课、专业课占绝对优势的课程体制中,教师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他们需要完整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甚至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以往教师传统的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新鲜事物,在不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优势和特长。

1.3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元化

由于必修课、专业课在数量、内容、范围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实现课程模式的多元化,而公共选修课在科目设置、组合与内容拓展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高校根据自身的资以及师资状况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有助于高校课程模式的多样化,从而最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开设多门类的公共选修课,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2.当前公共选修课面临的问题

2.1公共选修课的开课时间及考核方式不够完善

我校公共选修课规定开设时间为周末,每次4课时,记2学分。公共选修课选择在周末开设,很多同学周末可能有一些其他安排,在冲突中便舍弃公共选修课。同时由于大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模式不同导致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以考查(如写论文形式)为考核方式的公共选修课课程,而排斥那些需要笔试的课程。

2.2公共选修课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实用是最好的标准,当今社会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上岗与就业是学生不得不面临的社会问题,大部分学生更愿意选择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帮助的公共选修课,从而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因此实用性公共选修课成为学生们的首选,能对今后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课程更成为同学们争抢的热门。此外,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实用和兴趣相结合,公共选修课才能真正脱离枯燥,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2.3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有待于端正

虽然学生选课的动机和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基本一致,但在实际中,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课程。“专业课选逃,公共选修课必逃”的现象的确存在,在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旷课。而这正是“遍地开花”“选而不修”现象的真实写照。根据对公共选修课的课堂观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屡见不鲜,如看课外书、听音乐,甚至睡觉等。同时部分学生不顾时间和精力的可能性处处报名,经常寻找种种理由旷课,有时就只报名,等考试时直接参加考试,钻公共选修课的考试漏洞。这与目前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的平时考勤不严格,最后只以一纸论文给成绩的现状相吻合。

3.对公共选修课的一些建议

3.1对学生的建议

(1)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的作用,并认真对待公共选修课,不能把公共选修课当成凑足学分的一种途径。而应充分利用公共选修课扩展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学生必须端正选修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一方面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来选课,不能为了凑学分而胡乱选,如果是为了凑学分而选课往往会出现“遍地开花”“选而不修”的现象,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公共选修课应有的作用,更浪废了学校的教学资源。而且大学生应该把公共选修课当作提高自身综合修养的“大舞台”,而不应该局限于就业、考研等短期目标,选修公共选修课不应该急功近利。另一方面既然选择了就要认真对待,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不得随意旷课,要把公共选修课跟平常的课同等对待。

(3)学生在选择公共选修课前提下,应积极参与课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有学生抱怨说老师上课太死板,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来参与课堂,但是老师改进教学方式也需要学生的配合。课堂气氛不仅需要老师的调动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由此可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3.2对老师的建议

老师授课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的该课程的质量,在公共选修课作用日益重要的今天,公共选修课授课老师的个人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原来对某一课程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有些老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态度不端正,特别是缺乏责任心,导致很多学生对该课程兴趣大减甚至丧失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从语言风格、课件材料和营造课堂气氛加以改进和提升,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谐有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公共选修课课堂质量。

3.3对学校的建议

3.3.1改革公共选修课选课制度

在选课制度上,我们学校的选课制度是:一个学生在大学阶段只需选修一到两门公共选修课,而对一次性选几门不作要求,这样一来,很多学生为了一劳永逸,常常一次性选多门,而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造成很多学生选了多门课,而又有一些学生一门课都选不上,一方面造成前者不去认真对待,另一方面又严重打击了后者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认为教务处应该改进公共选修课制度,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上公共选修课,规定每个学期最多只能选修两门,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一个学生多选,打断他们凑学分的念头,兼顾其他人的选课情况。在开课时间上,可以适当开放周一到周四晚上的时间开设一定的公共选修课,做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3.3.2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对一部分为了拿学分,对公共选修课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学生,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程对未来成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从管理上探索如何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强化正常的教学秩序管理是上好公共选修课的重要环节,为促使学生按时上课,应坚持签到制度,并将出勤、上课认真做笔记、积极思索问题的同学给与鼓励(如考试时适当加分)。

为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必须做好指导工作。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及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选课,并尽量鼓励学生进行学科间的交叉选课,另外学校教务处或相关教学单位还应公布有关选修课课程简介、教师简介、学分、考试方式等,供学生选修时参考。同时允许同一门课程几位教师同时开课,以形成竞争优胜劣汰。对于普遍受欢迎的公共选修课可根据选报人数,适度加开班次。

3.3.3建立课程评估制度,强化考核环节,改革考试方法

建立课程评估制度,加强对选修课开设门类的审核,所开出的公共选修课课程每隔几年评估一次。每学期对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质量进行检查,效果不好的课程应进行整改,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决定是否继续开设。

学生最关心的是考试成绩,因此,学绩考核管理成为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将考试成绩与综合测试挂钩,强化公共选修课成绩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将考试成绩合格率加以必要的控制,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调动学生选修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公共选修课的考试应提倡灵活多样。如实践性较强的课,可要求学生交作品,理论性较强的课,要求学生写论文等方法,既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考试热情。

总之,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及管理水平的方方面面,只有提高认识,投入精力像抓必修课一样,抓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把公共选修课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完善公共选修课课程管理制度,使必修课、专业课与公共选修课优势互补,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现代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人才。

篇6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职业院校;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和遵循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学生一切素质的基础。我国职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初期,以培养学生技能为重点,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暴露出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与职业教育大环境有关,学生受社会功利主义价值影响,出现如急于求成、浮躁、过度消费、享乐、拜金等现代病,更重要的是职业院校教育者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如何在现在的技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嵌入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难点。

一、职业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公共选修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由学生自主选择科目,是职业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各个职业院校认识到公共选修课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优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1.公共选修课设置不完善、不系统职业院校公共选修课大多是各院系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熟悉专业稍加调整开设的,总体可分成两大类:专业公共选修课和非专业公共选修课,旨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但实际上,很多职业院校公共选修课设置不合理。大多数课程都是各专业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开设的,但如果本专业学生多,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多,老师对专业课都应接不暇,那么专业教师几乎没有开设公共选修课的。而公共选修课程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2.对公共选修课存在认识误区(1)学校层面的认识误区由于职业院校产生和发展的市场性和功利性,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环境,导致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是偏重强调学生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开发上就是随意降低人文素质课的基本教学要求,减少开设人文素质课的科目和时间。很多院校在设置公共选修课时,只是根据学生人数大致规定开设课程门数,而没有明确规定应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更谈不上是否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这就导致公共选修课设置不系统,定位很模糊。同时,多数职业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比如:认为人文素质类选修课是“就业教育”的延伸,故针对就业需要开设了《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公关礼仪》等课程,把人文素质类选修课定位于拓展学生与就业相关的文化知识教育;或者认为人文素质类选修课就是才艺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才艺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这些功利性的观点和认识,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即人文精神,导致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或多或少暴露一些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2)师生层面的认识误区在职业院校,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公共选修课不重视。认为公共选修课只是补充,处于从属地位,没有把公共选修课放到和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备课还是授课方式、课堂安排都没认真对待。据调查,90%的学生只是根据课程名称来选择课程,对课程内容不甚了解。基于公共选修课考核简单,很多学生经常缺课,或者上课不认真听讲,敷衍了事,只是考试前稍微准备一下,目的仅是为了获得学校规定的学分。如果此门课程没有及格,几乎没有学生会选择重修,而是转向考试容易通过的其他选修课程。

二、基于公共选修课提升高职生人文素质的探析

针对职业院校的发展现状及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人文素质培养与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是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公共选修这个平台,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结合实践,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扩展学生的人文思想,最终会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1.正确的选课引导是前提基于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职业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共选修课,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选修课的功效。首先,职业院校应该开设足够多的公共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其次,职业院校可以借鉴其他本科院校的选课程序。如哈佛大学有“购课(CourseShopping)”传统,每年开学前,会安排几天时间让学生挑选本学期所修课程,在这期间,几乎所有课程都安排了授课教师与学生见面,任课老师要向前来选购课程的学生发放材料,介绍课程设置目的、所需书目、需完成作业以及课时安排等。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的,主动了解课程,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课程,在正式开课后,仍有两周时间可以更改,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选课的盲目性。2.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基础针对当前公共选修课设置范围过窄等现象,各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丰富的、独具特色的课程。首先,应充分利用本校品牌专业的丰富资源。这样做既节约了资源,又可保证课程的质量,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其次,要增加人文类课程的设置比例,人文课程数量应至少占到所有公共选修课的1/4。我国职业院校技能类学科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人文学科只占很少比例。人文社科类课程如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美育》等应持之以恒地开设,同时应增加同一门课的授课教师数量,使学生能在同一门课程上对教师有所选择,这也能使教师在竞争中产生动力,提高教学质量。3.灵活的教学方式是关键相对于专业课来说,公共选修课更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容易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所以,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方式应该比专业课更具有灵活性、丰富性,教学方法更应与时俱进、多种多样,应针对职业学生特点,突出动手操作能力强这一优势,改变传统枯燥的课堂授课方式,采用专家讲座、学习展示、实验实训基地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利用公选课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真正目的。4.严格的监管机制是保障鉴于公共选修课的重要作用及在实际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职业院校教务部门应在公共选修课的开设、考勤、查课、听课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规范任课教师教学,使公选课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如,学校在允许开设某一门公选课前,认真审阅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在教学过程中,不定期进行监督。在任课教师上要严格把关,吸引一批教学名师进入公共选修课教师队伍中,让公共选修课的优质教学成为一张名片。另外,考核作为公共选修课最后的评价,方式应多样化,但无论何种形式都要严格要求。根据公共选修课的课程特点,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如理论课堂到课率占15%,实践实训课的成果或者表现占25%,同时避免只采用论文写作等单一的考查方式。职业院校通过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选课,合理设置公共选修课课程,灵活的教学措施,严格的监管机制以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公共选修课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袁锦贵,方志贤.职业院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农业教育,2007,(5):29-31.

[2]陈莉.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2,(20):224-225.

[3]庞瑾.职业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分析与对策[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08.

篇7

论文摘要:公共选修课作为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公共选修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由学生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类、人文学科与审美艺术类、经济管理类、外语类、心理类、医学与生命科学类等课程。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学习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广东药学院公共选修课开设的实际情况,对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1.公共选修课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公共选修课设置人文社科类、公共艺术类、计算机信息类、经济管理类及医药生物特色类五大板块,每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80—100门。全校在校普通本科生23000余人。主要分布在三个校区。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始修读公共选修课,在校期间必须修够l0个学分以上,规定每学期选课数量不得超过3门。公共选修课开课数与需求数之间呈供不应求的状况,影响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如何在增加数量的同时确保开课质量,真正达到公共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是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现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对公共选修课目前存在问题及原因加以分析。

1.1对公共选修课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

我院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没有把公共选修课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开课教师当中存在开课积极性不高、开课不稳定、授课质量不尽人意、马虎应付等情况:部分学生认为公共选修课可有可无.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而修读,甚至抱有“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思想;教学管理部门对公共选修课宏观设计不够重视,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对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不足。这一系列情况严重影响了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数量与质量,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教风学风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1.2宏观设计缺失.开课指导不到位。

我院公共选修课目前分为上述五大板块,要求普通本科生在校期间修够1O个学分,并规定在每一板块中至少修够1学分。这样的规定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是,我院对于各个板块的开课数量并未认真进行统计分析,对各个板块缺乏宏观设计,没有出台一些开课的指导性意见来引导各类课程板块的发展,各板块课程数量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出现一些类似课程重复开设的情况.开课数量仍未满足在校普通本科生的需求。

1.3课程建设质量欠佳。教学管理监控不到位。

我院公共选修课开课由教师填写开课申请表并提交教学大纲。教研室及二级学院领导审批,然后报学校教务处审批,需要提交教学大纲。主讲教师要求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或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工作一年以上),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开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够高。教务处作为最终审批部门,大多只是审核其开课资格,而对教师教学大纲的制定质量并未作出严格审核。也未组织专家对该课程是否纳入公共选修课进行评议及组织教师试讲.开课程序过于简单,质量把控不到位。在课程正式开出后,课程的质量监控措施不够,力度不足。对教师的教案、讲稿、课件疏于检查,教师当中存在课件制作随意,甚至没有撰写过讲稿等情况,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巡视、教学督导组随机听课的次数太少。部分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课堂出勤率较低,考核过于随意,导致公共选修课整体水平不高。

1.4学生选课盲目,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对公共选修课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选修课可有可无: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做得不到位,大多是宣传选课的规定:学院对选修课的教学秩序管理不够严格;任课老师对学生课堂纪律要求不严:部分学生选课抱有极强的“实用主义”,对人文社科类等课程不屑一顾,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公共选修课课堂出勤率远不如必修课,逃课、迟到、早退的学生大有人在,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为数不多,甚至存在考试代考的情况。

2.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2.1加强宏观设计与管理,优化课程体系

宏观设计是公共选修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对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水平起决定性作用。我院应该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结合全院开设的专业布局情况,对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论证,并重新修订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应明确公共选修课中各板块或类别的设置,对开课总数及每一类别课程的数量应有明确规定并能根据每一学年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课程内容应能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课程结构应真正体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我院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课,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对于学院无法开出又有必要开设的课程应由教务处负责外聘符合任课资格的教师。

2.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公共选修课中的课程建设质量目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课程堂堂爆满,有些课程却门可罗雀。出勤率低除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课程吸引不了学生。我院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及采用一系列措施,一是予以政策扶持,比如对一些普遍反应良好的课程予以立项及经费支持,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又如对于选课人数多、授课水平高的课程增加课时费,再如针对中山校区开课教师少、开课不稳定情况进一步提高课酬标准,提高教师开课的积极性;二是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对于选课人数少。授课质量差的课程逐步淘汰。此外,可以通过经常性举办公共选修课授课比赛、评选最受欢迎公共选修课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2.3注重日常教学管理.做好质量监控工作。

一是从源头抓起,做好开课的管理,应做好开课教师资格审核及教学大纲的审核工作。要求开课教师除提供申请表、教学大纲外还必须提供全套的教案、讲稿、教学进程等材料。成立专家组,每学期组织专家对新开课程进行论证,并要求开课教师试讲,对不符合要求的课程坚决不予开出。二是注重日常的教学检查。组织教学督导组深入教研室和课堂,检查教学档案并随机听课,掌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做好教学评价工作。特别是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的资格条件,并坚持职称评聘中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而且要与教师的课酬挂钩。

2.4加强选课指导,营造优良学风。

篇8

关键词 高校 公共选修课 探析

现在,各大高校都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公共选修课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对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意义、当前公共选修课开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一些建议,引导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公共选修课的质量。

1 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意义

1.1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挥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公共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参考,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在不断地进行交叉、渗透、融合。必修课、限选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公共选修课则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限选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深化,另一方面,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他们在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可以拓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必修课、限选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且富有弹性的公共选修课,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1.2 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在必修课、限选课占绝对优势的课程体制中,教师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他们需要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甚至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以往传统角色的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吸收新时代的新事物。在不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了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1.3 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元化

由于必修课、限选课在数量、内容、范围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实现办学模式的多元化,相对来说,公共选修课在科目设置、组合与内容拓展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在高校,根据自身的资源、师资状况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有助于高校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最终又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因此,开设多门类的公共选修课,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2 当前公共选修课开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公共选修课的开课时间及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及课程安排时间上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同学们选择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大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模式不同导致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以考查(如写论文形式)为考核方式的公共选修课课程,而排斥那些需要笔试的课程。在选课过程中,很多时候因为与必修课、限选课时间相冲突而导致无法选到自己想选的公共选修课。

2.2 公共选修课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实用是最好的标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部分学生更愿意选择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帮助的公共选修课。通过这样的公共选修课可以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因此实用性公共选修课成为学生们的首选,能对今后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课程更成为同学们争抢的热门。对此,不少大学生表示,此类课程相当有指导意义,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大有帮助。但还是要注重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文化知识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从长远来看,才能更加利于自己的成长及发展。此外,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实用和兴趣相结合,公共选修课才能真正脱离枯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可以达到实用和兴趣兼顾了。

2.3 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有待于端正

虽然学生选课的动机与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基本一致,但在实际中,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课程。“专业课选逃,公共选修课必逃”的现象的确存在,在所有公共选修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旷课。而这正是“选而不修”的真实写照。根据对公共选修课的课堂观察,很多课程还存在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即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如看课外书,听音乐,甚至睡觉等。课程管理方、授课教师与学生同样负有责任:课程管理方对课程的宣传与介绍力度不够,学生的选课态度不够认真,而老师则在授课内容与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等。这与目前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的平时不考勤,最后只以一纸论文给成绩的现状相吻合。①

3 对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一些建议

3.1 对学生的建议

首先,学生应该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各高校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纷纷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的开课背景和公共选修课的作用,重视公共选修课,认真对待公共选修课,不能把公共选修课当成凑足学分的一种途径,而应充分利用公共选修课扩展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其次,学生必须端正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一方面,要端正选课态度,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来选课,不能为了凑学分而胡乱选,如果是为了凑学分而选课往往会出现“选而不休”的现象,这样公共选修课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浪费学校的教学资源。而且大学生应该把公共选修课当作提高自身综合修养的“大舞台”,而不应该局限于就业、考研等短期目标上,选公共选修课不应该急功近利。另一方面要端正上公共选修课的态度,选了就一定要认真对待,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不得随意旷课,要把公共选修课当必修课、限选课来对待。

再次,学生在端正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前提下,要积极参与课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有学生抱怨说老师上课太死板,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来参与课堂,但是老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活跃的讨论式教学也需要学生的配合。课堂气氛不仅需要老师的调动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由此可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老师更好地上好公共选修课,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3.2 对老师的建议

老师授课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的该课程的质量,在公共选修课作用日益重要的今天,公共选修课授课老师的个人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原来对某一课程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有些老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态度不端正,特别是缺乏责任心,导致很多学生对该课程兴趣大减甚至丧失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从语言风格、课件材料和营造课堂气氛加以改进和提升,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谐有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公共选修课课堂质量。

3.3 对学校的建议

首先,在选课时间上,学生上公共选修课出勤率低的原因,除了对公共选修课不感兴趣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时间有关。这固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功课缓冲时间和老师的课堂备课时间,但更多的学生希望公共选修课时间尽量安排在周一到周日晚上,特别是周六与周日的晚上,这样学生的一些活动与公共选修课的时间冲突可能性会大大地降低,同时也能提高上课的出勤率。

其次,对公共选修课的种类和难度设置的建议,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目前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的种类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当理工科学生选文科课程时,理工科学生普遍认为人文学科能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对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很有帮助。笔者认为学校应根据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开公共选修课的种类,特别是适当增加一些文科类的课程,比如跟当前时代相关的热点问题:如金融、礼仪、经典影视赏析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同时笔者通过调查,当文科生选修理工课课程时,由于文科生缺乏一些理工科基础知识,而老师又以常规的方式讲课,使大部分文科生上课似懂非懂,严重影响了文科生的上课积极性,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和老师在开设公共选修课程时充分考虑到文科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使文科生能学到有用的理工科知识。

再次,在选课制度上,一般民办高职院校的选课制度是:一个学生在大学三年中只需选修一到两门公共选修课,而对一次性选几门不作要求,这样一来,很多学生为了一劳永逸,常常一次性选多门课,而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造成很多学生选了多门课,而又有一些学生一门课都选不上,一方面造成前者不去认真对待公共选修课,另一方面又严重打击了后者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认为相关部门应该改进一下公共选修课制度,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上公共选修课,规定每个学期最多只能选修两门,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一个学生多选,打断他们凑足学分的念头,同时也兼顾其他人的选课情况,做到公共选修课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②

总之,公共选修课不是必修课、限选课的陪衬,更不是它们的附庸,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领域,它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优势以及作用,是现代高校课程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柱,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彻底打破高校课程体系封闭、僵化的状态,努力求变,重新构建高校课程体系,使必修课、限选课与公共选修课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现代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人才。

注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