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地籍调查论文8篇

时间:2023-03-29 09:20: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地籍调查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籍调查论文

篇1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

1 引言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是土地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目前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新农村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建立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开展,需要完成数据的搜集及整理工作,并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及后续的入库发证工作。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已将地籍数据库作为国家基础空间资源数据集,并探索和制定地籍数据标准和模型,纳入到国家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标准体系之中。我国的地籍数据库建设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也已经开始从过去为国土资源部门和政府管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地籍向以服务于全社会为目的、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主的现代地籍转变。

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

2.1 工作流程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流程图

2.2工作内容

按照国家和省厅要求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工作,主要包括:

2.2.1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划分

在县级行政辖区内依次划分地籍区和地籍子区,主要依据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界线,结合地形特征要素和明显地物划分地籍区。地籍区的划分应无缝衔接,不重、不漏。在地籍区内主要依据行政村或街坊界线,结合地形特征要素和明显地物,划分地籍子区。地籍子区的划分应无缝衔接,不重、不漏。当采用线性地物作为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界线时,界线尽可能定位在线性地物的边线上,尽量不要定位在线性地物的中心线上。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划定后尽量保持稳定,原则上不随行政或管理界线调整而调整。

2.2.2 权属调查

(1)通知指界及确定指界人

各级人民政府在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时,分区、分片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告,按照调查工作计划,送达土地权属界址调查通知,通知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按规定时间到场指界。调查人员携带外业调查底图和相关文件资料,每天由乡镇国土资源所人员带队到达该天需要进行权属调查的村委会,通知双方指界人共同到现场指界。

(2)界线调查认定

调查时由相邻两指界人现场指界,经双方认定的界线,调查人员现场将界线绘制在底图上,界址线采用相应符号表示界址线,当界址线与行政界线重合时,采用行政界线符号代替权属界线,用相应的行政界线表示,核查无误,外业人员在工作底图上标注临时界址点号,用加点圆圈表示界址点,再填写界址点、线说明,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3)界址点设置

界址点的设置应能准确表达界址线的走向。

(4)界址点编号

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点以地籍子区为单位,由上至下、由左到右按自然数顺序统一编号。

(5)宗地草图绘制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处理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

(6)记载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应在现场记录。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结果记录于所有权地籍调查表上。

(7)宗地编码

宗地编码采用五层 19 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类型、宗地号。

2.2.3 地籍测量

调查时,影像难以判读或地物发生变化时,则需要进行实地测量。

2.2.4 变更权属调查

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宗地登记的内容(权属、用途、界线等)发生变更时,根据变更登记申请的内容,实地进行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并对地籍图及数据库进行变更。

(1)变更权属调查

根据变更土地登记申请,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涉及界址变更的,必须由变更宗地申请者及相邻宗地权利人按指定的时间到场共同指界认定,并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申请者和相邻宗地权利人届时不到场或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名盖章的,按违约缺席指界处理。因宗地的权属类型、界址点发生变化,变更后的宗地必须重新编码。

(2)变更地籍测量

根据变更权属调查情况,以地籍调查成果为依据,核实本宗地与临宗地界址点、线的关系,确认无误后采用不低于原地籍测量的精度,实地对变更宗地进行地籍测量。依据变更地籍调查结果,对原地籍图进行修改,并对原数据库进行变更。变更测量过程中,发现原图地籍要素或地物要素有明显错误,应予以纠正。

3 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库分

3.1 数据库建设目标

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及登记发证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为以后土地的管理和分配,登记发证做好保障。

3.2 数据库建设标准

数据库建设应严格遵循数据库标准,建库标准是数据库建设对数据合法性判断的依据,也是数据监理的依据,因此,建库工作的开展建库标准规范必须先行。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收集与数据建库有关的规范,制定合适的数据建库标准意义重大,它决定了地籍数据库是否具有共享性、扩展性、可维护性、可升级性,也是数据各项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

3.3 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流程

图2 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流程

3.4 数据库建设平台的选择

数据库建设平台的选择会很直接的影响到数据库成果的管理和数据库建设的进程。所以平台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此数据库数据量较大,首先要保证所选软件具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和大型数据库管理能力,而且要有较为灵活的数据编辑处理能力和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 ArcGIS 在综合考虑情况下拥有较强的优势,因此,使用基于 ArcGIS 的弘图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建库的软件平台。以 Oracle 为数据库平台,以 ArcSDE 为空间数据库引擎,有机的将 GIS、MIS、OA 相结合,实现图形和属性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地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智能化,同时系统所具有的强大的海量数据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也为建库工作和以后的资源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数据库的建立

建库软件能够提供数据库模版以及各项参数设置,可以达到方便快捷建立数据库的方法:

(1)利用建库软件提供的数据库模板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权属图形库,利用建库软件提供的标准业务数据库模板建立农村土地权属属性库;

(2)地类字典设置;

(3)权属系统设置;

(4)管理区、行政区设置;

(5)数据库系统参数设置,主要包括计算面积、计算单位、小数字数、结点半径等参数置。

数据库创建完成后,进入数据入库阶段。利用数据建库软件既可以实现对标准二调数据库的导入,也可以通过数据转换将此次调查数据录入数据库。

4 结语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的建立是农村地籍调查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农村地籍调查的质量和以后的应用。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权属数据库是三权确权发证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正确处理好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建库录入环节。因此,在建立系统时必须正确认识到系统数据组织的重要性,应通过良好的数据组织形式来确保建立一个安全、可靠、高效、实用的管理系统,以实现土地信息的快速查询、检索、修改更新、统计制表、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

参考文献:

[1]宗地代码编制规则[S].(国土资厅发[2011]57 号).2011

篇2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城镇地籍调查

引 言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地籍管理工作作为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手段,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作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与地籍相关的信息都能够体现出空间信息的特征,数字化地籍测量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较,具有精度高且效率高等特点,是有效采集地籍信息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地籍测量人员的认可。以下就针对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地籍测量共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1.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容与优势分析

1.1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容分析

数字化地籍测量通常是运用数字化测量仪器对于城镇的宗地位置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宗地的面积,对采集的宗地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生成地籍图。城镇地籍调查主要是为了明确城镇宗地的权属以及位置等,形成数据以及图件等资料,为城镇的地基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数字化地理测量主要是针对城镇土地的属性以及位置等进行测量,将得出的数据录入数据库,以此建立城镇地籍管理系统,有效的实现城镇地籍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基本地籍图以及控制点网图的生成与输出等,还可计算宗地面积等。数字化地籍测量使用的专业仪器主要包括了GPS、自动化成图软件以及全站仪等[1]。全球定位系统(GPS)能够实现海陆空三维导航与定位的新型定位系统。在数字化地籍测量中,运用GPS,不仅能够有效的测定宗地的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的坐标等,还能够保证精度。全站仪则是全站电子速测移,主要是由电子测角以及电子计算等组成的测量系统,具有测距长且精度高等特点。自动化成图软件(CASS)则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等系统,通过采集数据就能够生成图表数据与图像数据等,为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提供便利。

1.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势分析

传统的测量仪器在测量时经常会出现测量周期长以及测量精度低等情况,但数字化地籍测量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自动化程度高。数字化地籍测量采用了全站仪测量系统,此系统能够自动测量各种数据,如土地的面积与范围等,测量工作结束后还能够将数据存储到客户端中,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二,整体性强。数字化地籍测量使用了解析法对于坐标控制点进行测量,需要在检测区域内建立局域网,随后便可在区域内的任意位置进行测量工作,必要时还可进行表组合作,对于各个体系进行调查。分组合作的效果较好,精度也较为均匀,能够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

第三,能够提供基础数据。运用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够对土地的属性以及图形进行测量,且能够准确的测量出地块或者建筑物的确切位置,且检测出的基础数据还能够为地籍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使规划更加科学,降低规划的成本[2]。

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

此次测量的任务主要是加密控制网,编制出宗地图以及地籍图等,以街道为单位统计分类面积。

2.1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首级控制测量。在测量时,应当在一、二级导线控制网基础上采用GPS对控制点进行加密,共布设十二个点位,联测一、二级导线作为GPS起算数据。GPS测站点不要求一定要通视,但是考虑到后续的测量,在选点的过程中应当考虑站点与某一点通视,并远离大功率的高压线等[3]。需注意的是,控制点应当选择适当的数量,且应当均匀的分布在测区内,如此才能够保证测量的精度。此外,还应当选择在适宜区域内,测站点不能选择在高山或者高楼等较为隐蔽处,需要保证测站点与某一点的通视,且选择时要远离高压设备,以此保证数字化测量仪工作时不会受到干扰。

第二,外业实施。按照具体的条件,可选择不同的模式,本次主要以静态作业模式为主,同步观测卫星为四颗,且分布较为均匀。每时段观测四十五分钟,采样间隔约为十五秒,卫星截止高度角小于等于十五度,点的周围十五度以上不能出现障碍物,以免信号被阻挡或者被吸收。

第三,处理数据。完成数据采集后,就可利用软件实施GPS基线向量的解算以及网平差,得出平面直角坐标的平差值等指标[4]。

2.2界址点测量

第一,直接法。在进行界址点测量时,对于一些较容易测量的界址点来说,就可选择极坐标法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测量精度的要求。

第二,间接法。对于街坊内部一些较为隐蔽的界址点来说,实施测量工作较为困难,因此可使用间接法进行测量,但是不能超过界址点总数的百分之五。主要的测量方式为,运用激光测距仪或者钢尺量取边长,距离交会法等,运用直角推算时,定向边不能小于推算边。

2.3地籍图测绘内容与方式

第一,地籍图的测绘内容。测绘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各级行政界线以及界址点,街道地理名称以及建筑物等。对于房屋的测绘应当标注层数以及每宗地内的编号,宗地内的房屋则需按照权属调查的成果进行标注[5]。行政界线按照实际的位置进行标绘,当行政界线,与界址线重合时,行政界线应当跳绘在界址线两侧。电力线与通讯线通常不同表现出来,但假如有塔位的高压线,则应当标出。假如城镇中土地界址点的误差超过了0.1m,就需要就城镇宗地进行二次测量,重新编绘地籍图。对于没有地籍资料的宗地来说,应当对宗地进行地籍调查,实测界址点,随后在绘制出地籍图即可。

第二,编辑平面图。在AutoCAD环境下,按照宗地绘出界址点以及房屋,随后标注出宗地所在的第几号以及界址边长等。

第三,编辑地籍图。本次道岔地籍测量工作进行了全野外采集,数字化成图。最后将各个要素按照“地籍图式”进行分类,随后即可进行编号,输出地籍图即可,操作较为简便,且精度较高,能够节省大量劳动时间。

2.4内业面积计算

第一,宗地面积计算。在计算宗地面积时,首先应当将采集的测绘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处理后变成图形文件。随后按照外业调查表将界址点连线,提取出面积,最后再将宗地的属性信息输入计算机中,主要包括了土地的来源、建筑的面积以及宗地的面积等。第二,面积分类统计。工作人员可按照行政界限来计算街道的,Ian及以及陈镇交通用地面积等,汇总出街道宗地的土地分类面积即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的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此项技术不仅有效的降低了人力与财力的消耗,还能够缩短测量的周期,提升测量的精度。数字化地籍测量满足了土地地籍调查的需求,对于土地的数量与性质等都能够进行分析,且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有效的推地建设的发展,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束芬荣,张芬芬,何跃林. 土地资源有限 科学利用无限――江苏省昆山市节约集约用地“8+8”模式探索与实践[J]. 国土资源通讯. 2011(11)

[2] 刘一凡,鲁桂华. 鲁山县农村地籍调查控制测量中坐标系统的建立方法[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11)

[3] 林爱文,孙铖,李山勇. 基于公众参与的国土地理信息监测研究――以基本农田划定及其动态监测为例[A]. 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

篇3

关键词:一体化 多尺度数据 坐标系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308-01

要实现城乡土地调查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就要首先解决好已有城乡调查数据的整合、多尺度数据的整合及编码与分区方式的统一等关键环节,已有的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多数以1:500比例尺为主,而农村调查数据则以1:5000及1:10000为主,且调查过程为两种调查分开开展,采集的方法、流程及执行的标准也不相同,调查的重点更是一个以权属为主一个以地类为主,这给城镇地籍与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整合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中的几个关键技术点提出了自已的解决建议。

1、已有城乡调查数据一体化整合现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辽宁省各地区均完成了城镇地籍调查及建库工作、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建库工作,但均为双库独立运行状态,二者的一体化均为图层的简单叠加显示,接边工作为以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中的城市图斑为城镇地籍调查的控制范围线,二者采用图形地类硬接边方式处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且统计时为二者分别统计后手工整合。

2、不同尺度数据一体化整合关键技术解决

城镇1:500地籍数据、农村1:1000宅基地数据及1:5000、1:10000农村土地利用数据的融合是本研究工作中的一个核心内容。由于大比例尺城镇数据与中小比例尺的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在调查方法、管理重点、建设标准、统计规范及投影坐标系的选择上都存在着差异,所以,简单地将其硬性地叠加在一起只能做到图形显示的一体化,而不能真正地达到一体化显示、统计、分析及应用。本文针对其中的投影坐标系及比例尺方面提出了建议。

(1)、投影坐标系的解决

根据现行的国土资源调查相关规范、特别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的规定,调查及测绘需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3度带投影,当1:500城镇地籍测量的投影长度变形大于每公里2.5cm时,需选择抵偿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且多数的1:500城镇地籍测量都需要选择抵偿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测绘及调查按统一的3度分带就可以满足,如果将地方坐标系的数据直接转换至统一3度分带数据库中则地方坐标系的数据必然会出现投影变形超限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多重投影的概念,其方法核心是采用三层数据应用体系,即数据存储层、中间层和应用层,其中数据存储层为数据的存储系统,传统数据存储的坐标信息多为投影后的平面坐标系和投影信息,而本研究中采用地理坐标为基础坐标存储格式,同时,每一个图元中均记录有数据采集时的投影坐标系统信息,这样的存储不必考虑数据的投影方式和投影变形问题;中间层,作用是根据应用层的不同应用请求,将地理坐标转换为投影平面坐标,并提供应用层使用;应用层,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图形的表现部分,另一部分是数据计算、统计、分析及应用部分,当用于在计算机屏幕中显示时,其只是为了直观的表现出图斑、线状地物、宗地等地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相邻关系等,可不必考虑其中大比例尺的投影长度变形和面积变形,所以,可使用统一3度分带的高斯投影显示。而当应用层用于计算宗地面积及统计分析或打印大比例尺地籍图时,则需要考虑投影长度变形的问题,这时,中间层返回的数据则是根据其图元中的坐标系信息计算的投影平面坐标数据,从而保证了投影变形对长度和面积的影响在限差范围内。同时,由于存储的是地理坐标,这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面积计算要求采用椭不球面积的要求也相吻合,可以直接用于计算,减少了由平面坐标计算回地理坐标的计算过程,提高了其计算的精度。

(2)不同比例尺数据接边问题的解决

城镇1:500数据与农村1:10000土地利用数据由于其采集的精度不同、采集重点不同,前者是以宗地权属为主,后者是以地类为主,所以将两者进行一体化整合时还要充分地解决好两者的接边问题,在本研究中采用了以精度为准,两权分离、权类分离的方式进行了补充调查,并根据低精度服从高精度,使用权权属实测的方式进行两者的接边工作。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

{1}权属接边

在进行城镇地籍数据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整合接边工作中首先对权属进行了接边。以城镇地籍实测数据的最宗地边界为准(界址点线均按1:500地籍图精度实测),修改农村土地利用数据中的调绘权属边界,从而保证了其权属的准确性。

{2}地类接边

在对权属进行接边后,还要对边界两边的地类进行接边。当城镇地籍数据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整合到一起后,在地类上需要打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中的农村部分适用的内容,而直接使用统一的分类标准,其接边工作主要是将界线两边的同一地类进行统一。将城镇地籍内部不同用途的地类进行补充调查细化分类。保证其实际地类的准确性。

{3}线状地物接边

在农村土地利用数据中存在线状地物,而在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中由于其比例尺较大,所以,不存在线状地物的,两者的接边工作主要是对其线状地物的权属、地类、宽度属性进行接边,从而保证其地类一致性。在本研究中还将城镇地籍数据内部的线状地物按农村土地利用调查的标准进行补充绘制其面状中线线。使其在进行统计计算时可以按农村土地利用统计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统计。

3、结论

本文仅仅是对城乡调查数据的一体化整合关键技术中的坐标系与比例尺接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设想,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数据的无缝整合,还需要解决好城乡统一编码、城乡统一调查地类标准、解决好城镇宗地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斑的关系问题。因此,要实现真正的城乡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GPS 测绘 相对定位 国土测绘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018-02

1 GPS技术简介

1.1 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防部开始研制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1995年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是基于卫星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定位、测速和时间服务。目前,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在运载工具导航、交通控制、自动驾驶、石油勘探、军事、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部门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GPS的出现,给测绘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GPS定位方法可以分为GPS绝对定位和GPS相对定位,在国土测绘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是GPS相对定位。

1.2 GPS相对定位测量的作业模式

随着GPS接收系统软硬件的快速发展,为确定两点之间的基线向量,有多种测量方案可供选择,其中,用于国土测绘方面的几种主要作业模式,其特点及适用范围简要介绍如下。

(1)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模式。

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设备,分别安置在不同测站点,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每个观测时段>45 min。适用范围:建立较高精度控制网。

(2)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模式。

在测区中部选择一个地势开阔点作为基准站,安置一台GPS接收机连续观测,另一台GPS接收机依次在各观测点设站,观测数分钟。多用于地籍控制网的建立及加密。

(3)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上,可实时地计算并显示三维坐标及其精度。多用于像控点、图根点、及界址点、碎部点的测绘。

(4)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服务综合系统。

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缩写为CORS)已成为GPS应用的发展热点之一。CORS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CORS系统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网络。

(5)GPS/PDA技术。

通过将GPS、嵌入式GIS、RS等空间信息技术、以及无线通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与个人数字助理(PDA)的结合,设计开发基于PDA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系统,实现土地调查的外业自动化数据采集、测量与处理。

2 江苏省国土测绘的现状

2.1 遍布全省的GPS控制资料

目前,江苏省已建成覆盖全省的C级GPS控制网,而且,通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实施,各市、县城区均加密了D、E级GPS控制网。

江苏省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江苏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Jiangsu Provincial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简称JSCORS),是江苏省测绘局和江苏省气象局合作建设的项目,系统由62个基准站点和两个数据处理中心组成。该项目是“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地球空间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旨在全省建立一个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效率、高覆盖率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网,把这一高新技术综合应用于江苏省的测绘、气象、国土、地震、交通、林业、农业、水利、公安等领域,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2.2 我省近几年主要土地测绘相关业务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我省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前的“515”土地调查工程,即农村制作1:5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城郊制作1:1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建成区内制作1:500的地籍图。如连云港、南通、无锡等市开展的“515”工程。

(2)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负责的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大型管线工程项目的勘测定界和地籍调查。

(3)全省范围内开展的第二次土地调查。

(4)块状用地的土地利用调查及范围测定。比如,落实开发区四至范围工作、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验收工作。

(5)遥感动态监测。

(6)各市、县开展日常地籍调查工作。

(7)卫片执法检查。

3 GPS技术在我省国土测绘方面的应用

根据我省土地测绘相关业务,GPS技术在我省土地测绘方面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以及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技术,构建各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D、E级GPS控制网。

(2)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及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过程中,利用JSCORS或者RTK技术进行像片控制点的测定。

(3)在开展城镇地籍调查过程中,利用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在D、E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密一、二级GPS导线网。

(4)在开展遥感动态监测的地区,由于用于遥感影像纠正的外业控制资料不足,无法准确的进行遥感影像精确定位,需要进行航测外业控制测量。比如,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在常州、无锡以及徐州的遥感动态监测中,共使用4台套GPS,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测量模式,对整个监测范围进行了外业控制测量。

(5)利用JSCORS或者RTK技术,开展块状用地范围测定及土地调查。比如落实开发区四至范围工作、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验收工作、南北共建工业园区的四至测绘工作。

(6)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利用GPS技术测量新增建设用地图斑范围情况。

(7)在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负责的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大型管线工程项目的勘测定界和地籍调查中,GPS相关测绘技术主要应用于控制网的建立、地物、地类范围的测定、界址点的测定以及用地红线的放样等。

(8)各市、县国土局所属的测量单位主要将GPS测绘技术应用在日常地籍发证工作,比如应用JSCORS或RTK技术加密图根点、测定地物、界址点等。

(9)GPS/PDA技术在我省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中尚处于试验状态,未大规模的开展应用。

4 GPS相关应用前景分析

4.1 GPS/PDA技术应用前景

传统的土地变更测量方法存在难于准确获取变化边界坐标,成图困难且周期长等缺陷。研制可广泛应用的GPS/PDA技术,设计开发基于PDA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系统,实现土地调查的外业自动化数据采集、测量与处理,在土地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2 JSCORS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的GPS作业相比,JSCORS具有作用范围广、精度高、野外单机作业等众多优点。随着JSCORS的广泛应用,必将为大量用户同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实时的定位信息,并实现测绘数据的完整统一,这将对我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采集与应用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5 建议

5.1 定时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面对GPS技术人才储备不足,而测绘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提高省、市、县各级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应用技术培训,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

5.2 保持国土测绘业务量的稳定,并进一步开拓新的业务

目前,国土测绘业务主要是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其业务相对单一,而其他测绘业务量又不够稳定,因此,开发新GPS应用产品,开拓新业务,比如通过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提供地籍测绘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实现多途径、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形成地籍测绘信息更新、服务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地籍测绘的健康发展。

5.3 各市甚至全省各级基础控制网的整合

建立全省统一的大地定位参考框架,并将各部门各自建立的各等级 GPS 控制网,进行必要的联测和统一整体平差,在日常地籍变更业务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牛鱼龙.GPS知识与应用[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2] 周忠谟,易杰军.GPS卫星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3] 王广运.GPS卫星定位的应用与数据处理[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3.

篇5

中图分类号:P27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土地有偿法规的实施,地籍变更的工作量日益增多,“数字国土”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频繁的房地产交易、土地确权和土地纠纷,要求我们准确地掌握某一地区或某一宗地在某个历史时间的状况、变化情况过程。面对海量的地籍管理信息及日常变更数据,传统的方法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实现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而地籍管理是土地资源业务的核心,因而地籍管理的现代化已势在必行。

地籍是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宗地是地籍管理中的基本单元,界址点、界址线是构成这个基本单元的基本要素2。对地籍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宗地的管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属于地理信息系统范畴,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宗地(或地块)为核心实体,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存储、检索、处理、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结果输出的信息系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是以宗地/地块为基本空间信息载体的土地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3。

2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设计原则

(1)实用性。系统应满足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的实用性原则。

(2)开放性。系统选用开放性体系架构,实现多平台数据传输与交换及外部用户访问等功能。

(3)可扩展性。系统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功能增加,数据库升级等系统升级操作。

(4)现势性原则。系统必须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维护更新功能,以保证数据库的现势性。

(5)安全性。系统能实现数据保存与保密,拦截非法访问和数据备份恢复功能。

2.2系统目标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实现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与管理、数据统计与计算、成果输出等多方面应用。从土地管理的中心工作出发,系统应该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测量数据和权属调查数据的入库; 2)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满足数据统计汇总和图形变更的需要; 3)满足业务需求,实现工作流,体现出地籍管理的日常办公流程;4)图形数据能够实现转入和转出;5)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查询4。

2.3系统结构

地籍信息系统包含软硬件、数据库及其应用子系统。软硬件是系统的物质基础,即为实体结构;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文本数据库;应用子系统是[]以数据库为操作对象,实现对数据的检索、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来满足管理和应用地籍信息的需要。地籍信息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2.4系统功能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地籍调查子系统、土地登记子系统和系统维护子系统。

地籍调查子系统含地籍图形处理和权属调查两个模块。地籍图形处理是对宗地图形的坐标转换、编辑和拓扑关系建立等,它包含数据输入、处理、输出三部分。数据的输入指由外业采集宗地图形数据通过接口输入系统;数据处理是指对不同格式数据转换和坐标转换以及图形数据编辑成完整的宗地图等;数据输出指系统输出不用格式的数据以及输出宗地图和界址坐标表等。权属调查是对宗地外业调查形成的数据编辑成调查表格和宗地界址形成能与图形一致的界址表。

土地登记子系统含土地登记办理、查询与统计、缮证表单输出三个模块。土地登记办理模块主要是按照土地登记类型的办理流程生成相应表单和签署各环节的审查意见。查询与统计模块是根据用户权限对整个系统中各种数据的查询,包括图形与属性的互查,业务办理中登记状态以及历史档案的查询,并根据需要统计汇总各类数据表格。缮证表单输出将已办理完成的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土地证书等表单打印出来。

系统维护子系统含用户权限设置、工作流程设置、数据字典配置及数据备份子模块。用户权限设置也是系统数据的安全设置,土地登记数据有一定的保密性和权威性,为了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地籍数据严密与审批的严谨性,系统数据不能随意修改,该模块就是根据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以及不同环节设置不用的访问和修改权限。工作流程设置是根据土地登记的不同类型可以灵活的设置不同的审查环节。数据字典设置是根据系统数据库的分层和编码,可以在原来数据字典的基础上,自定义数据字典。数据备份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实时备份和人工备份等。该功能是保障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除网络安全和防御性措施外,数据进行备份则能更好地保障已登记发证的资料安全。

3.数据库设计

按照数据库中保存的信息内容我们将地籍数据库分为以下两类:地籍图形及权属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的内容包括地籍空间数据、与该空间关联的权属包括地调数据、土地登记审批信息等等内容。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数据库:此类数据库主要为运行各类业务和行政办公自动化的数据库,这些数据主要包括各类业务流程,以及流程中所包含的各类业务数据上面的两个数据库不是相互独立的,二者需要经常进行下面的数据交换:在进行土地权属登记的流程化办公时,需要按照宗地号等关键字从地籍数据库中获取相关地籍信息,并导人到办公自动化数据库中供浏览查询。一旦某个地籍业务办公自动化流程流转完成,要将流程中的关于某个宗地的数据自动导入到地籍数据库中形成变更或新设定的权属数据。

3.1数据存储结构

1.空间数据存储结构

整个空间数据分两个大类,一类是背景地形信息,一类是地籍信息。前者的分类采用国标分类编码规范,并进行了一定的扩充。后者的编码规范采用国土资源部的试用标准。所有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每类要素采用一个表来存储,因此,对地形要素进行了综合,除常用且数据量较大的要素如房屋、高程点、等高线等采用独立要素表来存储之外,其他所有数据基本上归纳为点状XX要素、线状联要素、面状联要素和复合XX要素,注记基本上归纳为说明注记、行政区注记和性质注记。以下是基本的要素数据的分类说明以及存储要素表的对应结构。同时为了能够和每类要素区分,所有数据采用表都包含一个“编码”字段用来存储要素编码,以便区分。

2.权属数据存储结构

权属数据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宗地编码、面积、用途、权属性质、分类,存储在“宗地表”中;

界址点属性,包括点号、坐标、类别存储在“界址点表”中。

宗地界址点关系,存储在“宗地界址点关系表”中。

“权利人表”,用来存储所有权利人的信息。

“权利限制表”,用来存储因法院查封、银行申请等引起的权利限制情况。

“他项权利表”,用来有他项权利的审核、审批以及他项权利类型、抵押(出租)人ID、权利人ID、他项权利的其他数据。

结论

目前,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已取得较大进步,但是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如数据存储方面,海量地籍数据管理与应用仍然得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地籍信息的时态问题非常复杂,解决难度很大,在较早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中,当信息变化频繁,强调局部细节变化分析时,往往将不变数据重复存储,局部变化信息很难提取,信息实体的时态特征表现不明显,在目前的研究中仍然难以解决;在地籍社会化服务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中介机构还不成熟,地籍成果整合应用及地籍数据中心和服务网络体系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不同国家的地籍术语、法律、制度等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州(省份、城市)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各个应用系统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的参考规范,造成地籍数据共享和管理困难5。因此,信息系统和标准的统一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以上所述的问题与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与发展中应当加强下面几个方面,

应面向社会化发展,挖掘不同用户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2)做到与相关专业紧密联系,拓宽应用面与发展前景;3)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晓光,陈军.地理信息系统综述[J]地理信息世界,2006, (6): 35-38.

[2] 海.土地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238-260.

[3] 王康弘.地籍信息系统关健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2000.

篇6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管理档案的一种,它为党和国家宏观决策,增进国家税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法律凭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者,就土地登记档案的特性及管理措施谈一点认识。

一、土地登记档案的一般特性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登记制度(亦是法律制度)的一种体现。它是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有关法定程序所建立的反映有关土地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情况的图纸、簿册等文件材料。它具有区域性、政策性、公正性、可变性等不同于其它专业性档案的特性。

1、区域性。《土地登记规则》第四条"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显然,土地登记具有极其鲜明的区域性。土地登记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土地权属的状况;二是相邻宗地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土地登记档案是在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形成,按照区域特定编码而整理装订成卷的。

2、政策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做出确定的档案资料,都是经过土地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依据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土地政策、法规,在工作中运用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不同时期国家关于土地政策在实践中具体真实的记录。

3、公正性。土地登记档案必须有申请人、相关人和经办人表达正确意见的书面形式的载体。由土地权利人主动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经土地管理工作者权属调查、实地测量,其结果以公示的方式并由审核机关核准终结。

4、可变性。与其他档案文件资料不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中的一部分需随着土地权属和主要用途的变更而经常变化。如土地登记卡,地籍二底图等这些文件、图册资料的内容,要在变更土地登记中不断变化,如不及时更改已经发生的土地登记文件资料,将使国家多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形成的地籍资料失去准确性和保存价值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特殊的管理方法。

5、产权的不可移动性。土地作为一种固定财产,其土地权利人不可能像对其他商品那样随意搬迁,移动。档案中将土地权利的主、客体内容记录在册,土地权利人所取得的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只能在依法确定的范围内行使自,不能随意向周围(四至)相邻宗地实施主观意向。

二、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应提倡规范化统一管理。

随着土地出让数量增多和房地产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为主要内容的变更土地登记数目逐年增加,如果不尽快对土地登记档案实行规范统一管理,十几年所建立起来的地籍调查成果将失去意义和价值,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规范、统一管理是当务之急。

1、原国家土地管理明文规定,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由市(县)级以上档案局、馆,进行直接的业务监督,指导。

2、土地登记文件资料管理,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部门完成。在进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时,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向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然后根据变更土地申请和调查,核实的结果在有关的登记文件资料上作相应的更新。待更新工作结束后,将整理的卷宗移交档案室存档。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档案更新制度,履行更新审批手续。

3、专业技术资料的更新,按照《地籍调查规程》技术要求,以行政辖区为单位,按街道、街坊、宗地进行编号,建立档案检索合帐,使辖区内每一宗地均有户头,每一次交易就办理一次登记。对其变更的宗地,按变更地籍调查要求编号。此方法对于初始土地登记档案及变更(包括权利人多次变更)均可在一个地号内便可检索到,对每变更一个土地权利人,在变更前案卷上,加盖注销印章,并在相应的卡、册及检索台帐中注名宗地的去向、编号。这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一块土地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文字和图册记载。政府通过办理土地登记,审核房地产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等,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并使之规范化。

(二)注重现代化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房地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以更加全面、科学、快捷、准确的土地档案资料,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档案管理事业提供有利的支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增强全民依法使用土地的自觉性,提高土地资料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知名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制度,制定相应的专业化标准;二要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增加经济投入,改变过去管理人员简单机械提取、存放档案,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使信息化、网络化在基层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土地档案管理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地籍档案的价值和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做到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篇7

关键词:GPS技术;土地测绘;应用

GPS技术在当前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也被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中。对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GP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相关应用,给相关人员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1 GPS技术应用原理及现状

GPS技术简单的说是通过装置在接收过程中对无线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出的时间,来对距离进行测量,进而对卫星在太空中的所处位置进行了准确判定。主要使用了基本三角定位的相关原理,GPS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点是拥有全球性的精准型GPS网,主要在精准度很高的坐标框架中对地球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另一点GPS卫星定位系统不但具有GPS相关的城市网,而且建立的目的是给经济建设提供了便利。因为GPS的载波以及相关调制码可以进行测量,因此在测量时主要是对距离或者载波的位置采取测量的方式。根据地籍测绘的基本情况,GPS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RTK定位测量;另一种是差分GPS定位测量。RTK定位测量主要是通过载波的相应数值从而进行实时动态的一种定位技术,能够将精确度体现到厘米的效果。差分GPS定位可以理解是通过基准站发出的数值进行改正,然后在移动站接收过程中与修正结果采取精确定位的方式。

在20世纪的80年代时间,我国就已经存在很多高品质的测量仪器,例如:电子经纬仪等相关仪器。这些仪器的诞生促进我国工程测量的不断进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保障。在1994年期间,GPS在美国完成,通过读该技术的使用给测绘带来了重要的变化,因为GPS定位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节约成本、测量速度快等,在相关的领域中得到普遍认可。我国的GPS定位技术不但在国家大地网得到应用,而且在城市相关控制网中也得到了应用。随着GPS的测量种类的不断发展,定位的准确度在大幅度提高,GPS技术在石油物探点等多种领域使用中同样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2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较多的益处。主要让地籍测绘工作量发生了质的变化,GPS的发展给地籍控制测量带来重要的影响。由于GPS网状结构不能对网精度造成干扰,所以GPS技术在测量时不需要通视,避免在选择点位时出现问题。因为GPS技术存在了较多的优势,因此在相关领域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根据国家土地局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则》里要求到:地籍平面控制网设有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和边角网,一、二级导线网及相应等级的GPS网,和一、二级小三角网。在各个地籍平面的控制点,均可根据城镇规模作为首级控制。

2.2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和精度

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和精度,是为了满足土地权属范围内的特征点,也是俗成的界址点服务。作为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全区的控制测量是制作宗地图、测绘地籍图的首要数据基础条件。网点的密度根据测区范围和先后次序分为首级控制网以及加密控制网两大类。局限于城镇地区界址点密度加大的特点,在保证网点点位精度条件下,控制点密度需要增大至便于测定界址点,有时还需在GPS网下增加一级图根导线。方便直接在图根点测量界址点。由于GPS网各边要比常规网编长兵器长短边结合灵活方便,因此,各级网根据需要可分期布设,抑或是一次性混合布设到需要的密度下。

2.3 位置基准点对GPS网的影响

GPS网的基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尺寸基准;第二,位置基准;第三,方向基准。相关人员采取普遍的方式对地籍控制网进行建设,通常将假定坐标当做起算点,从而建立相关的坐标系。相关人员在使用GPS定位技术过程中,因为定位测得的结果是三位坐标差,所以将GPS网的相关网形位置作为基准是有必要的。在经度的位置上,位置出现偏差的现象会对GPS网整体带来一定的影响,以高差不大的GPS网为例,在经纬方向上出现的差异不需要计算。只有存在较大差距时的GPS网可以进行精确测量。倘若位置基准投影会给GPS网带来影响,那么可以使用常规的手段对高程进行准确测量。

2.4 GPS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的应用

通过GPS技术对地籍细部进行测量时是为了让每一寸土地上中的位置、形状等进行详细测定,在地籍勘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籍调查规则指出,相关人员在对地籍细部进行测量时,应当对界质点和有关界址点之间出现的距离可以出现10厘米左右的误差。而对于隐蔽界址点以及相关内部界址点可以出现15厘米左右的误差。相关人员在对GPSRTK的技术的使用下,可以将精度的标准性达到理想效果。

3 GPS测量技术的特点及优越性

GPS测量系统目前是在导航定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相比于其他测量技术具有多功能、全天候、高效率、操作简便、精度高、应用广泛等诸多优点,有较强的发展优势。

GPS的测量自动化程度高,在观察中的测量员主要只需按照和开关仪器、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量取天线高、监视仪器工作状态等简单操作。其余的如卫星的跟踪观察、记录、捕获等都可由仪器自动完成。GPS用户接收机通常质量轻、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野外测量时,甚至只需一键开关,方便使用和携带。

GPS卫星很多,在均匀的分布下保证了全球地面覆盖率,任何时候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都可进行观测工作,通常只在雷雨天气下不适宜观测,多数情况不受天气的影响。可以说,GPS定位技术的发展是经典测量技术的一次打突破。它不仅是经典的测量理论及方法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还使得测量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有了渗透性的交流,促进了测绘科学的发展。

GPS接收机与红外仪器的标称分辨率可谓旗鼓相当,并且随着间隙距离的进一步增加,GPS的测量更具有优越性和可操作性。同时GPS能够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测量中,不仅可以精确测出观测站平面位置,还可以准确测量观测站的大地高程,这一特点,为研究大地准面的性质和确立地面点高程开辟了新途径,也为航空摄影等提供了重要的高程数据。

结束语

由于GPS技术的使用,给不同种类的测绘带来了新型的技术和手段,让人们的思维模式,视野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GPS系统具有一定的特色、速到快、效率高的特点促进了工程测量的发展,给工程施工的整体品质得到了保障。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将GPS技术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中,同样也将该技术应用到未来的发展建设中,让其功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除此之外,相关人员掌握该技术的使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在实际测量中能够游刃有余,给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建宇.浅谈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构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

[2]还欣.浅析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J].城市地理,2015(10).

[3]胡仁辉.关于地籍测量内容及作用的具体分析[J].民营科技,2014(1).

篇8

论文摘要:分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组成,并对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0引言

随着数字城市的提倡和应用,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也随之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基于模型,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提供帮助,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数字城市则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而应用,给各部门和行业提供地理信息数据,浏览和提取地理信息,应用于各项专题中。

数据是系统的血液,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地理信息数据存在复杂性和特殊性,并不是一般的关系数据库能简单表现的数据,而是空间数据,具有空问特性和时效性。由于目前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依旧不能完全脱离现有关系型数据库,故本文结合关系型数据库Oracle,探讨了利用地理信息应用软件ArcGIS与Oracle之间的中问件ArcSDE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的方法,以便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组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包括国家、省区和市县级,它由地理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组成,当然数据是核心,有5个基本分库为大地测量数据库、数字线划图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是数据的存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软硬件和网络条件。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见图1),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地测量数据.

这里大地测量数据包括市级GPSD、E级点和一二级控制点成果。

2)4D产品数据

4D包括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

3)其它数据

主要有地形地籍数据、地名数据和元数据等。将上述的数据准备好以后,就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初始数据采集与系统建库。对于地形地籍数据,可以采用武汉大学开发的数字测图软件SCZT采集外业数据,经过检查合格转换成南方CASS数据,再经过检查合格后转出.shp数据,导入CMS地籍入库管理软件进行属性填写、拓扑检查修改,进行数据入库管理得到的城市地形地籍数据。

2 ArcSDE中间件的应用

本次试验通过ArcSDE进行存储数据到关系型数据库,并进行管理。它是ESRI公司提供的一个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基础上的地理数据库服务器,可以提供空间和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库服务,符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要求,所以选用它作为中间件。

3数据库的建设方案

3.1软件配置

本次试验基于Oraclel0g、ArcSDE、ArcGIS。先安装Oracle,创建数据库sdeorcl;安装ArcGIS,安装ArcSDE,postinstallation安装设置连接数据库,连接测试数据库sdeorcl,见图2。

3.2数据库的组成与分级

1)组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如前文所述,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5个分库,分库又可以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分为子库,子库又可以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

2)分级

针对本次试验考虑,市县级基础地理信息库的数据尺度包括1:500,1:1000和1:2000。

3.3数据库数据图层结构设计

取地籍调查数据为例,根据相关标准,通过SDE建立数据集土地权属“TDQS”,对照数据库结构设计(见表1),建立要素地类宗地一ZD、宗地注记一ZDZJ、界址线一JZX、界址线注记一JZXZJ、界址点一JZD、界址点注记一JZDZJ、房屋一Fw、房屋注记一FWZJ层。其中,宗地一ZD层根据宗地属性结构描述表设置表结构,见表2。

3.4数据的导入

根据外业测量,内业处理得出数据,例宗地层,通过ArcSDE导入。根据表结构设计,编辑sde@ZGB02.sde下SDE.TDQS要素集的要素图层SDE.ZD的数据结构,使之与设计相符。并通过对照数据结构,一一对应设计和数据源的数据结构(见图3),导人数据(见图4),确认数据导入成功。

同理,录入宗地注记一ZDZJ、界址线一JZX、界址线注记一JZXZJ、界址点一JZD、界址点注记一JZDZJ、房屋一Fw、房屋注记一FWZJ层,使地籍调查数据分库完整。相应将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数字栅格图一一按照要求进行入库管理,从分库到总库建成一个合乎规范要求的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应用于各种地理信息需求的应用系统,设置权限进行访问和使用,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