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教育实习论文8篇

时间:2023-03-29 09:20: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育实习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实习论文

篇1

1.从组织环节上看

没有形成统一规范、互动多赢、卓实高效的“一体化”体系很多学生的教育实习是私自或半私自行为,高校和实习单位没有沟通和联系,也没有分派指导教师或委托实习学校相应的监管权益,使接受单位对学生的实习内容、要求、评价标准不了解,较难把握对学生实习的指导和评价。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普遍存在实习时间短,内容空泛,形式单一,随意性强,难以双边互动,缺乏有效指导和合理评价的现象。

2.从学生实习中的表现看

不利于实习生教学能力的提升实习中,显现出有关教育理想、教育机智、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的问题,显露出高师音乐师资培养的某些偏颇或缺失:一是学生有应付过关心理,有“为实习而实习”、“不得已”被动应付的想法。多数实习生没有当一辈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准备,还都心存梦想。实习中,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意识较强,作为教师循循善诱、润物无声、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意识淡薄。二是教学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没有掌握足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主要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实习生对音乐课程标准不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讲解、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明显缺乏条理性、系统性,不能整合相关知识,达到融会贯通,更不能深入浅出、游刃有余。三是组织教学能力弱。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鲜有解决方法,往往是面对一群没有专业技能的中小学生,显得手足无措。在指导实践活动中,活动设计、组织、预设、指导方面的经验与能力欠缺,特别是在钢琴伴奏、合唱指挥、乐队排练等方面,还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从学生实习的效果看

没有达到应有效果出现以上问题不是偶然的,从根本上说,是高师音乐教育没有与中小学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统一、融合互补、相互促进、共赢共生的有机整体,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等环节缺乏与时俱进,与义务教育新课标衔接,与学校学生实际需求相一致。首先在培养目标上,相当一部分师范类音乐生从入学起就一直没有解决好“方向”和“出口”问题,并没有把报考该专业同一生当中的追求、事业挂钩,只是为了考取高校,取得文凭,作为高一级工作去向的敲门砖。学校缺乏长期一贯的师德教育引导,混同了一般普通高校。其次,师范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注重学生的出口需求及实用效果,在课程设置上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衔接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学生被传统模式所框定,没有真正接触和了解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况不熟悉,所学专业比较盲目,选学课程也相对较窄,没有与需求挂钩。义务教育和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已把教学内容扩展为四个领域和六大模块,含括:欣赏、表现、歌唱、创造、舞蹈、戏剧、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一专多能,并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学科整合拓展能力。对广大中小学生而言,所需要的主要是基本音乐知识,通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会“理解”和“感知”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而这些恰恰是高师音乐教育所没有注重的。再次,没有足够重视教育实习,停留在“走过场”、完成“环节任务”、缺乏统一组织、严格标准、规范管理。这种有其形式而无实质的实习,只能让学生了解上课的过程,并不能真正地得到教学指导和进行课堂实践,完成学生与教师思维、心理及能力的转换。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与策略

1.调整课程重心

重建知识结构,做音乐教学的主人要走进基础教育向中小学教师虚心求教,丰富教学手段,积累教育智慧。如对课堂上学生临时出现的问题,要有化解的方法,有能够把临时出现的难题,生成教学资源的教学机智,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因此,要做到以下三个转变:

(1)转变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成为专业技术过硬、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才。学习音乐的学生,大都有重视专业技能,轻视文化学习的特点。一方面学习专业需要大量的练习,挤占了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高考文化课分数线比较低,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松懈,造成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然而,新课程体现出的鲜明深刻的人文性,以美育人的审美性,学科内容的综合性,给音乐教育者提出很高的文化素养要求,只有提高文化的全面素养,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挖掘和拓展教材的内涵,成为课改的推进者与践行者。

(2)转变重“独唱(奏)”轻“合唱(奏)”的教育模式,成为合唱训练与指挥、乐队组织与指导、钢琴伴奏能力都兼备的人才。音乐是合作和交往的艺术,合唱、合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集体观念,与人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音乐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要求:“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欣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感受器乐的丰富表现力和美感,积极参与合奏、重奏、独奏等实践活动。”强调了“合唱”“合奏”的重要性。高师音乐学生合唱、合奏的演出、排练经验,将有助于今后指导学生实践活动。

(3)转变重“学业”轻“教学”的观念,成为学业优良,学养深厚,潜心研究教学的专业人才。高师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规范、高超的专业技巧,更要有世界先进的教学观念,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丰富的教学设计和预见能力,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成为善于思考,研究型的教育人才。在当今教育中,心理学原理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已成为教学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2.采取多种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建议重视《高中音乐教材分析与实践》、《中小学音乐课程设计》、《中小学心理研究》等课程,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走出去,请进来,互为师生模拟中小学课堂形式,做好教育实习的知识储备和教学准备工作。策略一: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介绍备课的准备过程、设计理念、活动意图、提问技巧、理论依据等,了解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教学情况,对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有一个真实、直观的认识,掌握第一手资料。策略二:借鉴微课程的模式,把课堂化整为零,选取有针对性的环节进行模拟与研讨。改变传统理论传授的教学方式,用大约十分钟的时间模拟教学片断,以自由发言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不同内容、形式的教学片断,探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作用,论证教育理论的实效性,从实践的层面入手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再枯燥,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策略三: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形式,对每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堂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分析每一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及效果,说明采用的设计理念、教育原理、活动安排和教学方法的理由,彼此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对比各自的教学效果,借鉴它们的不同之处。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简便而高效的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法则。通过这几项的学习,相信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提升教学能力。经过相互之间的上课和探讨,也锻炼了心理素质,有效地避免了忘词、遇到临时生成不知所云等现象的发生,使他们有了走上实习讲台的自信。

3.改变教育实习模式

全面真实的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加强实习指导,合理设置教育实习课程,积极探索教育实习模式,是有效提高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借鉴、学习中外教育理念,分析和了解教育课程对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美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杜威曾经说过:“如果用过去的方法来教现在的学生,那么我们会夺去他们的明天”。因此,关注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合中小学实际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它们的作用,对提高我国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1)借鉴国外的实习教育,增加实习时间,采取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很多高校的教师也都主张改变以往单一、简单的实习模式,使学生明晰大学应掌握哪些教学能力,随时窥察自己哪些知识缺乏,使学习更加有的放矢。如龙亚君在《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探索》、黄立凡在《谈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文章中,提出了高师教育实习应把时间相对集中的“集中式教育实习”改为时间较为分散的“分散式教育实习”的观点。时间安排上,主张从大二开始直至大四,分为到基层见习听课、观摩学习、毕业前集中实习的三大步骤,逐步增强学生从师任教的能力。

篇2

某具有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是女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她们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大学生和幼儿园教师。这是她们第一次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她们缺乏社会经验,却要与幼儿园领导、同事、家长、幼儿等对象展开交往,难免出现初入职的焦虑、迷茫、浮躁、困惑等社会不适应。下文以该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年级女生为例,分析与思考班导师引导教育实习的策略:

(一)就业指导———帮助选择优质幼儿园

幼儿园的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可以为教育实习生提供迈向社会的过渡缓冲期,帮助其成熟心智进而增强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能力。大型民办幼儿园大多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而省级示范幼儿园都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教育实习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能力也能提升较快。班导师推荐两位教育实习生到九江早期教育学校(幼儿园)就业。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是1997年创办的一所大型民办省级示范幼儿园,生源充足,管理规范,提供实习津贴,免费提供食宿。两位教育实习生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一个互助团队,遇到困难能相互商量、照应,共同度过就业适应期。艳艳是这两位实习生中的一位,曾在教育实习之前找到班导师要求给予指导。到这所幼儿园实习后,艳艳给班导师的短信中写道:“真的很感谢老师推荐到早期教育学校实习,感谢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了很多。在教师技能比赛中,我的说课尝试用PPT演示,还担任了主持人。任何一种尝试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扩充。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让老师失望。”在这里,班导师帮助实习生选择优质幼儿园就业,为实习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二)基层面对面———走近实习生和园长班导师需要

走向基层、走进幼儿园、走近实习生,需要了解实习生在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能让实习生觉得亲切、温暖,而且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班导师还与九江早期教育学校的园长进行深度交流,园长对两位教育实习生的评价很高,认为她们工作态度好、有激情、专业能力强。园长还特别表扬了艳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春季教学是正月初五开学,正月初二艳艳就离开甘肃老家回到单位工作,责任心很强。园长感谢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为幼儿园输送了两位优秀实习生,希望今后能推荐更多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走基层活动也是班导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良好契机。2011级有两位教育实习生应聘到一所新园———未来星幼儿园。班导师赴未来星幼儿园对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举办者的身份背景、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的资质等方面进行考察,确保教育实习生的实习单位能持续发展,实习生有安全保障。班导师与未来星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园长反映了实习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上班时间吃零食、迟到、认为幼儿园管理苛刻、小题大做等组织纪律不严、生活不严谨、对自身要求不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班导师要正视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实习生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三)教研指导———引导实习生进行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能力有如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2]班导师应积极引导实习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的教研兴趣、教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如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开展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班导师积极鼓励教育实习生参加活动,并对实习生撰写的幼教文章给予修改。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英英的幼教论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激发了所有教育实习生的教研热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开展的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中,所有实习生都积极参赛,实习生写作和分析问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管理指导———关注实习生群体动态

班导师要关注教育实习生群体动态,应利用邮件、短信、QQ群等信息平台,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实习生交流思想,帮助她们排解心理压力,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如实习生媛媛和兰兰处于单亲、低保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经济拮据。班导师积极为媛媛和兰兰提供了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的信息,并帮助她们准备申请材料,使她们成功申请到补贴。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低收入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也使她们因为班导师的悉心关怀而备感温暖。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参加了普通话考试,班导师了解到,江西省对幼儿园教师资格普通话条件的认定是达到二级乙等即可,而上海、甘肃嘉峪关市等地要求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为此,班导师便建议部分实习生(普通话二级乙等)在教育实习期再次参加普通话考试,改变普通话等级。在班导师的指导下,班级44位学生中有32人取得了二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证书。了解到江西、福建、甘肃等地2014年届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后,班导师结合岗位计划、岗位条件,实习生的年龄、户籍、个人能力综合考量等情况,为实习生提供报考岗位、招聘考试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实习生有效复习、积极应考。

二、总结

篇3

学界对美术教育实习困境的描述主要集中在课程设计、管理体制、组织指导、评价体系、时间安排等方面。如,吴婷英在针对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总结认为,传统美术教育实习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实习时间过短、缺乏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教育实习专业指导教师缺乏、实习评价体制不完善等[1]。徐丹旭认为,高师美术教育实习主要存在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实习生缺乏充分的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时间短,内容单一、管理体系不健全,指导不力等[2]不足。这些观点基本阐明了美术教育实习面对的困境,然而细究困境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根源在于基础美术教育不受重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仍然是中小学教育逃不开的一道坎。强大的升学压力下,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是在语、数、外等所谓的“主科”,而音、体、美等“副科”不得不为“主科”让道,不仅课时量少,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都得不到保障。以成都附近都江堰某中学为例,该中学现有学生1000余人,美术教师两人,三个年级中仅有七、八年级共15个教学班级开设了美术课,每个教学班级每周仅一节课,毕业班学生的美术课程则被砍掉。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不重视美术课,认为美术课就是“休息课”,上课期间不准备美术用具,任课教师也不认真备课,随意让学生画点素描、练习书法,一堂课就此混过,美术教师很难按照美术教材规定内容完成美术教学工作。在基础美术教育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高师院校更难以找到美术课程开展良好的实习学校,实习基地建设非常滞后,一些高师院校美术教育实习形式化问题突出,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开展有效美术教育实习工作的策略

美术教育实习虽然面临许多困境,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必须不断探索摆脱困境的现实途径。笔者认为,应从如何更好地组织美术教育实习的问题入手,加强实习工作各参与主体的协调合作,做好过程控制,引导实习工作走上良性循环,以期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一)努力建设实习基地

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实习工作开展的首要策略做好美术教育实习工作需要多主体的协调合作,其中关键点还在于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合作关系的达成和维护。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搭建合作平台,建设实习基地。第一、用美术知识帮助中小学摆脱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是在对方学校建立高师实习基地,让学生重视美术课程的一个策略。我们以实习生能为中小学教学添彩为吸引点,通过辅导中小学生参加市县级绘画展览,能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出力。从笔者观察到的情况来看,虽然有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课情况并不很好,但大多数学校均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而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的开展被视为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建设的重点,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向社会宣传,这一心理基础和需要就是高师院校打开局面的突破口。适应美术专业的特色,高师院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县市级展览,多向社会及中小学展示教学成果,“推销”优秀学生,积极向中小学宣传有创作热情的实习生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活力,鼓励实习生多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如在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大邑县教育局、文明办就在大邑县晋原中学举办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展示活动。其时,在大邑县乡村中学实习的阿坝师专美术实习生就积极参与,辅导学生为参展创作了多幅版画作品,并经评委公开、公平评比为实习学校取得了良好成绩,受到实习学校的欢迎。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中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提示了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第二、与实习基地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加大经费投入是实习工作的有利保障。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维护依赖于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平等,同时须签订合作协议,由法律将双方约定的责任义务规定下来。一般来说,高师院校要向实习基地学校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一是用来补贴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费用,二是补偿实习基地学校付出的管理成本。高师院校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管理费用的标准可根据学生实习时间长短、实习人数以及基地指导教师的人数等予以动态调整,鼓励基地学校多接纳实习生,多派指导教师。如阿坝师专近几年建立教育实习基地10余个,每年投入经费几十万,使得学校实习工作开展顺利,学生综合教育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在每一期的实习结束后,高师院校都可对多个实习基地的情况进行调查反馈,给予实习生反响好的基地学校适当奖励,以激励和巩固合作关系。

(二)美术实习工作参与的主体“各尽其责”

是角色的定位要开展工作,就要分工明责。一般来说,实习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高师院校、实习基地学校、实习生本人、带队指导教师、基地指导教师。各主体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高师院校的责任在于做好教育实习的组织工作,积极寻找基础美术教育开展较好的中小学,并与其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建设好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学校则要为高师院校的实习工作提供支持,不仅要安排好实习生的生活问题,更要激励并敦促在校美术教师多给予实习生指导,多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安排其承担正常教学工作,而不是仅做一些“打杂”的事情;对于实习生本人来说,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实习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教学能力和技能的学习,更要在实习之前精心备课,谦虚认真地接受老师的指导,虚心请教,认真锻炼自己;带队指导教师则应明确自己的责任,除了当好实习生的带队老师,做好管理工作以外,还要成为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间的联络员,维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更要肩负起指导实习生教学的任务,在实践中传授经验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基地指导教师与高师院校派出的教师责任有所区别,主要是为实习生分配工作任务,讲解基础美术教育实践中应注重的问题,带领实习生观摩课堂,点评指导实习生试讲课堂,帮助实习生适应角色的转换。只有实习工作各个参与主体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三)重视实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是美术实习工作的核心建设好实习基地之后,实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就是另一重头戏。笼统地说,教育实习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实习前工作准备。在这一阶段,高师院校要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除了要向学生阐明参加实习的重要意义,同实习基地学校沟通好实习事宜以外,更要派遣得力实干的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就实习生本人来讲,要充分认识到实习实践的重要性,提前做好课程准备,可先进行模拟教学,亲自设计一堂课,进行微格训练,并反复地试讲和调整,做到有备而来;实习基地则要向实习生介绍学校情况,为实习生指派在校美术教师为指导教师,组织实习生观摩美术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美术活动课,为每位实习生分配教学、班主任工作和美术活动课的辅导工作。还可以在平时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如在中国画教学中可以按照中小学教学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为教育实习做准备。

第二、实习工作深入展开。实习生要根据观摩课堂的经验进行教学设计并试讲,带队指导教师和基地指导教师负责评价指导,课后要组织实习生展开总结讨论,帮助实习生把握教材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除了课堂教学工作外,实习生要多和学生接触,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分析把握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班级管理工作。如美术实习在空余时间,实习生应主动开展美术兴趣小组,辅导学生完成美术作品创作,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篇4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理念

先进的理念是建立先进机制的前提条件。构建理想的教育实习模式需要有先进的理念作支撑。为了使教育实习模式的建构更趋于合理性,更具有前瞻性,本教育实习模式树立了如下三个理念。

1.关注个体主动发展的教育实习理念。传统教育实习低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过于关注教师职业能力训练,压抑了师范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忽视了师范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人们已意识到教师专业成长不但要关注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而且更要关注教师健全人格和实践智慧的养成。因此,教育实习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自觉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成为教育教学实践训练中主动发展的主人。

2.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习理念。一个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合格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研究态度,能自觉探讨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逐步生成教育实践智慧,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就教育实习而言,各种技能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师范生在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中理解教育教学的内涵和责任,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批判思维意识和自我反思的精神,不断生成教育智慧,更新和拓展专业结构,促进教师个体可持续发展。

3.秉持“开放、互惠合作、共同发展”的教育实习理念。美国学者古德莱德(Goodlad)说“大学若想培养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先进的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为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若想使大学找到通向模范学校的道路,并使这些学校保持其高质量,学校和教师培训院校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师范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实习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并主动与中小学全方位地开展交流和互惠合作。在资源整合、智慧共享的前提下,最终实现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共同发展的目标。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目标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目标是:在教师专业化视域下,以系统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关注个体主动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和秉持开放、互惠合作、共同发展为基本理念,通过多元的教育实习,引导实习生以研究者的态度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探讨教育实践,反思教师角色与社会责任,培养他们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态度,形成反思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内容特征

基于以上的教育实习理念和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习目标,该教育实习模式的内容特征具体表现为:实习时间全程化、实习内容丰富而系列化、实习形式多样化、实习评价多维化、实习合作多元化和全面化、实习过程的反思化。

1.实习时间全程化。我国传统教育实习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教育实习内涵狭窄,实习时间集中而短暂,把教育实习当作一次性、终结性的教学实践。这种实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的体验与反思,不利于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则从师范生入学后就开始实施,涵盖了师范生在校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实习内容的系列化、实习时间的全程化。同时,还体现一定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特点。依据学校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特点,在整个师范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组织一系列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2.实习内容丰富而系列化。丰富、详实的实习内容有助于师范生深入了解中小学实际。同时,将丰富、详实的实习内容进行系列化的安排和训练,不仅使师范生掌握全面的职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专业精神和信念,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根据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内容,由传统的教育实习在内容上仅安排几节专业课和班会课扩展到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学研究、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当中,要让师范生了解并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当中,让教育实习体现实践教育的真正价值。

3.实习形式多样化。实习形式单一也是我国传统教育实习的一大弊病。教育实习不只是训练学生组织教育活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参与全面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实习期间,该实习模式在形式上,将走出去请进来、校内校外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并穿插实地参观、见习观摩、案例分析、微格教学、模拟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师范生有较多的机会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亲身实践、体验、感悟、积累与发展,从而获得教育教学知识、技能、方法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4.实习评价多维化。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的自主专业发展。该实习模式注重评价的发展功能,它从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丰富评价主体,增加评价弹性。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相结合,甚至引入了社会和家长的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加强对实习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切实保障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与实效,促进师范生专业化能力发展。

篇5

问题原因分析

上述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习学校的问题,另一类是实习生的问题。对这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实习学校

有些学校给实习生安排的上课机会少,有些学校给实习生安排的上课机会太多。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由实习学校的客观条件造成的。在实施半年制教育实习之前,我们曾经在北京的各个实习基地做过调查。67%的教师认为,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影响中学教学质量,学生和家长会反对。另有28%认为会影响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领导不同意。在与中学校长的访谈中发现,重点中学的校长多不愿意接受半年教育实习,如果一定要安排,就要对每个月上课的数量有限制。而在对欠发达地区中学的调查中,校长却希望一学期的课都能让实习生上。据了解,凡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会希望实习生顶岗实习,发挥支教的作用。半年制教育实习开始实施以后,实际情况与事先调查的结果相似。有一部分实习生在中学的两个月中,只讲了一节课。而另有一部分实习生一进校就开始上课,基本上是顶岗实习,没有机会听实习学校老师的课。实习生上课的机会少,有个别是因为指导老师的课少,无法给实习生安排。大部分是因为实习生教学效果不好,指导老师不敢让他们多上课。特别是一些名校,学生、家长对教学的要求很高,学校不可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给实习生提供充分的上课机会。而有些学校让实习生顶岗实习,确实是因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需要实习生分担教学任务。

(二)实习生

实习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如对中学历史教材内容不熟悉,对一些历史知识把握不准确,语言表述能力欠佳等等,这些与学生的备课情况、综合素质有关,也与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有一定关系。历史教学的原则、要求,历史教学方法、技能,以及如何备课等等,大学教学论类课程里面已经有过比较系统的学习,也做过一些实践练习。通过在中学的教育实习,学生可以把大学所学理论和方法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但是从教育实习效果来看,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例如对教学内容的组织,语言表述等等,尽管中学指导老师也反复指导,但是实习生上讲台讲课后,还是有很多问题。这说明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段的训练,不是通过在中学上几次课就能够培养出来。而要延长训练时间,除了增加在中学上课的次数外,还应该加强大学的实践教学类课程。前面提到中学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不可能完全保证实习的数量或者质量。对于师范大学来讲,要解决问题,关键是完善大学教师教育类课程,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如果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通过适当训练获得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到中学实习的时候,能够把一节课的内容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中学指导老师就有可能让实习生多上课,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一节成功的课,核心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如果讲课的时候内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表述正确清楚,基本上就成功了。如果语言再生动一些、形式再活泼一些,就是一节好课。而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以及语言、教态等等,完全可以在大学的课程中进行训练。总之,教育实习中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在大学课程中提前做好准备,在中学实习的时候可作进一步提高。

解决问题的探索

(一)加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目前北师大历史学院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师范生的《历史教材分析》《历史教学技能训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和《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历史教材分析》课有48学时,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约16学时,主要向学生介绍如何做历史教材分析,以及教材分析须具备的相关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教材分析示范,约时,请中学老师给学生做教材分析,让学生对教材分析的方法有直观深入的认识;第三部分为教材分析练习,约23学时,老师确定课题,让学生自己做一节课的教材分析。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材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为学生独立完成一节课教学设计,写出教案打下基础。《历史教学技能训练》有16学时。在学习过《历史教材分析》之后,与《历史教学概论》同时开设。“概论”主要由老师讲历史教学的理论、教学方法和技能、如何备课、如何做教学设计等等,“技能训练”则主要让学生进行试讲,实际操作《历史教学概论》中介绍的教学方法、备课方法等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比师范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有48学时,分为知识讲授和实践练习两大部分,每部分大约各占24学时。知识讲授向学生介绍历史课程的沿革、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历史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体系、教材体例结构,各种版本教材的特点,历史教材分析的方法等,实践练习让学生选择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一节课做教材分析,老师进行点评。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于中学历史课程和教材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熟悉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掌握分析处理教材内容的方法。《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分为知识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三大部分。知识讲授约8学时,向学生介绍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等。案例分析约20学时,精选中学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先观摩,然后分析研讨,学习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设计的经验。实践练习约20学时,由学生自己选择一节中学历史课做教学设计,到讲台上试讲,然后师生共同点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熟悉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并能自己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创新历史教育见习模式

历史教育见习分为中学现场观摩、校内远程视频观摩和录像观摩三种形式。现场观摩一般是先听课,然后再和授课教师以及该校历史教研组的教师一起研讨。校内远程视频观摩是利用网络技术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即时传送到大学的教室,学生在大学教室同步观摩中学历史老师的课程。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进行讨论。录像观摩主要是选择一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录像进行观摩,研讨。目前我们采用较多的是后两种形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出“优秀中学历史课观摩研讨”的基本模式:同学课前预习,写出教学目标和讲课思路———观看优秀课录像———授课教师说课———中学特级教师或历史教研员评课———大学历史专业课教师评课———回答同学提问。同学们的预习和听课记录是教育见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这种观摩课师范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都可以参加。经过几轮尝试,同学们反响热烈,认为这种形式的观摩研讨非常有效,收获很大。当然,这种观摩研讨要动用大量人力,组织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可能每次见习都采用这种形式,一般是和其他见习形式穿行。

(三)实习的集中指导

由于各个实习学校情况不同,对实习生的指导力度也有差别。为了保证教育实习的基本要求,有必要加强学院层面对教育实习的集中指导。根据我们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的经验,实习期间,可以每一周或两周召集实习的同学开一次交流会,介绍自己在实习学校学习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每组可以选一节课进行试讲,各组同学之间互相点评。中学实习结束后,进行教育实结时,也可以安排各组同学汇报交流实习期间的收获,播放实习期间的教学录像互相观摩,请中学老师和大学教学法老师点评。

篇6

教育实习基地的量化选择和双赢建设

建设稳定实习基地能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尴尬,克服年年实习年年难的困惑,减少学生自行联系教育实习而产生的管理真空,基地的量化选择及实现高师院校与实习基地的双赢是基地建设的关键。

(一)基地的量化选择

1.安全第一。实习基地选择要考虑实习期间实习生的安全问题,采用安全一票否决制。如果实习基地存在可避免的安全隐患或可能发生可预测的安全事故,比如会危及实习生人身安全的住宿条件,无论其他的条件是否都符合,均不予考虑。2.质量优先。实习基地选择要打破以往只重实习基地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和实习岗位数量等硬件条件,不求实习质量的任务完成型模式,要优先考虑实习效果明显,实习生满意度较高的学校,质量至上要成为选择实习基地遵循的准则。通过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检查,查找不足,思考对策,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必要时淘汰一些不合格的实习基地,遴选新的优质实习基地,以保证教育实习效果。3.兼顾就业。受到师范类毕业生增加和招聘教师岗位减少从而导致教师岗位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影响,实习基地建设逐渐向中小学倾斜,稳步增加初中和小学的数量及比例,尽可能将教育实习和师范生就业有机联系起来,优先安排实习生赴有就业意向的实习基地。4.注重效益。实习基地的选择要靠考虑综合效益,舍远求近、相对集中、择优选择。优先建设实习岗位多、距离近、交通便捷的实习基地。注重成本与效益,提倡规模效益,特别是巩固高师院校周围合作密切的实习基地,既减少实习基地建设成本,又便于管理和使用[1]。在实际操作中制定表1:教育实习基地的量化选择评审指标及相关观测点,其中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安全保障二级指标为必备条件。

(二)基地的双赢建设

1.加强沟通,促进理解。高师院校要意识到教育实习在一定程度上给实习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上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想方设法较少其负面作用,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实习学校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安排实习,尽可能满足实习基地的需求〔2〕。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交流与沟通,增强理解与互信,共建共管实习基地,用好用足实习基地,提高实效。2.规范运作,稳定基地。为保障实习基地建设规范、有序,高师院校需要与教育实习基地签订建设协议,实现挂牌运作,同时制定相关文件,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形成规范和长效的合作机制,通过互惠互利、优势互补、齐抓共管,建设可持续、可发展的实习基地。此外,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基金并保持逐年递增,提升基地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对实习基地及指导教师付出劳动在物质上的肯定,调动其积极性,从而稳定基地。3.搭建平台,拓展合作。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与实习基地相互学习与相互合作的有效载体。高师院校需要进一步扩大与中小学的合作领域,把教育实习基地拓展为调研基地、见习实习基地,学生就业基地等,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优势互助”双赢的合作关系,比如:在高师院校主办的刊物上优先考虑实习基地教师发表的论文;邀请实习基地领导到高师院校共同研究教育实习工作;不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和名师讲坛;邀请实习学校名师担任客座教授。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级教师教育基地平台,共同探讨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优先满足基地教师申报教改课题的立项。

教育实习基地的有效使用和绩效评估

(一)教育实习基地的有效使用

1.调查研究,摸清需求。实习生根据学校提供可接纳教育实习的基地及提供的专业填报三个实习基地志愿,由所在二级学院负责统计参加本年度教育实习的基本生源信息,包括实习生专业、姓名、性别、生源地、实习单位及是否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实习等。教育实习领导小组汇总上报的信息,摸清全校需参加集中实习的总体需求。2.总量控制,相对集中。实习基地接纳的实习生数量越多,实习基地产生的规模效果越明显,但同时对实习基地带来的压力和冲击越大。反之,提供的实习岗位数越少,对实习基地负面影响也越小,但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越低。所以实习基地接纳的学生一般控制在30~50人,每个专业安排5~10人,采取对基地实习人数的总量控制,专业相对集中的方式,既便于教师指导与管理,也提高基地的实效。3.优化分配,追求质量。安排实习岗位时采取以志愿优先、就业优先、生源地优先及能力优先等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实习生意愿。教育实习领导小组根据二级学院上报的所属师范专业学生实习安排,从追求实习效果及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局部微调,全局平衡后,将年度实习安排下达给每个教育实习基地。4.总结完善,精益求精。实习结束后,根据实习生问卷调查与实习基地信息反馈,结合校教学督导对教育实习检查的汇总意见,召开实习基地代表参加的教育实习工作研讨会。针对实习工作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推动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习基地的实效。典型案例是某高校督导在教育实习中期检查中发现,某基地由于担心英语专业实习生上课会影响教学质量、引起学生家长投诉,导致8名学生实习期间上课次数不超过2节,严重挫伤了实习生积极性,达不到实习效果。针对暴露的问题,在下一年度实习前选择实习效果好、上课次数有保证的某普通民办初中作为实习基地。

篇7

(一)精细的评价体系科学的教育实习评价

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教育实习、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基础。目前,英国PGCE教师教育项目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依据2012年英国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标准》设置,包括教师的教学标准、教师的个人和职业行为准则两部分,共设2项一级指标和11项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下面又分列了教师需要遵守和实现的具体行为准则。以教学标准为例,一级指标以教学为中心,共设八个维度:一是为学生设置高水平的预期目标,使他们在挑战中受到鼓舞;二是加快学生的成长步伐,督促他们取得优异成绩;三是较好地阐述学科和课程知识,计划、设计结构完善的课堂教学;四是能对结构化课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教学;五是从学生的特长和需要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六是准确地、创造性地使用评价手段;七是通过对学生行为的管理营造一个优质、安全的学习环境;八是承担广泛的专业责任和使命。英国参与PGCE教师教育项目的各大学在此基础上将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个一级指标又进一步分解成二级指标和三级观察点,不仅有总体的要求,也有引导教师和教育硕士达成该指标的关键问题,更重要的是按照“不合格、合格、良好和优秀”四个等级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便观察者作出相应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以牛津布鲁克斯大学PGCE项目《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表》为例,其内容分三栏。第一栏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通过有效地使用课堂时间传授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二是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三是布置家庭作业,并策划其他户外活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的理解;四是系统地反思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五是在相关学科领域内设计相关课程。第二栏就是可供指导教师观察实习生(即教育硕士)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达成该教学标准的关键问题,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你如何使用一系列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二是你的课堂教学是怎样进行完美设计的?请提供实际课堂教学案例加以说明。三是你如何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四是你如何保证你的课堂活动是开放的?五是你的课堂是怎么在先前的反思或评价中得到进步的?第三栏则是对该标准不同层次水平的具体描述,并要求提供达成该目标水平的教育教学案例。以课程研发和实施为例,在第一阶段(朝向在职教师水平),要求学生理解课程设计的过程,为课程设计贡献智慧;在第二阶段(朝向教学标准,获得独立),要求学生和更多有经验的同事合作,研发课程方案;在第三阶段(朝向自信的好的教学),要求学生对课程方案的制定和教学资源选择作出贡献;在第四阶段(朝向高水平教学),要求学生独立创造课程计划,在研发和完成课程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

(二)扎实的评价过程对研究生教育实习

实行全程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并及时给予职前教师反馈,是提高教育实习成效的重要举措。英国PGCE教师教育项目培养教育硕士需进行3至4次教育实习,在每一次教育实习中,各PGCE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对评价活动都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和安排,实习期间,教育硕士需递交相应的实习报告,以便导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上次教育实习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下一次评价的基础。以牛津布鲁克斯大学PGCE教育硕士2014年5月6日至7月2日教育实习评估为例,在这次为期8周的实习过程中,大学导师、学校督导和学校指导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学校督导/指导教师需完成7份教育硕士课堂观察的书面反馈,大学导师需与参与实习的教育硕士进行4次电话沟通、2次面谈,面谈结束后,需提交详细的面谈记录。而且,大学导师每次到中小学观察都须填写相关的访问记录表,内容包括大学导师、中小学督导、辅导教师的三方谈话记录,教育硕士在教育实习期间取得进步的记录(每周对照《教师标准》在教学方面取得进步的情况、每周的自我评价表、完成大学所指定活动的情况)、教育硕士教学文件(聚焦于学习目标的课堂计划、学校督导/辅导教师的每周课堂评价和反馈表)和学校督导/辅导教师讨论的活动记录等。最后,这些记录需大学导师、中小学督导/辅导教师共同签名,作为教育实习的评价材料呈交至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小组。如在第三周(5月19日-23日),学校督导/辅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观察实习生的课堂并写出书面反馈;实习生讨论后续实习目标;讨论实习生所取得的进步并更新阶段评价标准。大学导师主要任务包括:5月19日指导实习生完成自我评估初始报告和检查文件递交合作办公室;第一次访问(每个实习生1小时);与学校督导、实习生讨论学生的第四周工作计划;商定最终访问的日期。

(三)密集的评价频次

英国PGCE教育硕士教育实习分三次在两所不同的学校进行,每次教育实习结束前均由大学指导教师和中小学指导教师共同评估,确定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等级。以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小学PGCE项目2013至2014年的教育实习为例,第一次教育实习时间为2013年10月21日至12月13日,第二次教育实习时间为2014年2月10日至3月28日,第三次教育实习时间为2014年5月6日至7月2日,三次教育实习评价需提交的评估材料如下:实习生教育实习出勤记录表(3份);实习生每周自我评价(21份);学校督导课堂观察反馈表(14份);“学校为基础”的教育实习经验的教学文件,计划、评价、记录、每周自我评价表(21份);学校指导教师课堂观察反馈表(21份);实习生进步的证据(若干);大学导师、中小学督导/辅导教师和实习生讨论的记录(5份);对照《教师标准》职前教师进步的情况(若干);教育实习行动计划(主要用于对前一次教育实习经验和不足的总结,对后续行动的安排)(3份);实习生自我评估报告(3份);实习生中期评估报告(2份);大学导师、中小学督导/辅导教师对实习生教育实习的总结性评估报告(3份)。同时,合作小组办公室还规定了递交评价材料的截止日期,以第三次实习评价材料提交为例,要求2014年5月19日(周一)递交自我初始评价报告;2014年6月10日(周一)递交中期评估报告;2014年6月30日下午6点前递交总结性评估等级;2014年7月3日将总结性评估报告张贴于校园布告栏。密集的评价频次保证了教育实习过程中大学导师、中小学督导/辅导教师、教育硕士之间信息交流渠道的通畅,有利于及时解决教育硕士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三方共同评估也有效地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平、公正性。

(四)严格的评价问责系统

科学指出,负反馈能在某种程度上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使事物始终按照预定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教育实习评价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全过程评估之外,还需建立“问责”机制,对不达标的教育硕士和培养单位进行问责。英国的PGCE教师教育项目不仅有教育行政部门对培养单位的问责机制,还建立了导师问责机制和教育硕士问责机制,这三种问责机制有效地保证了PGCE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1.培养单位评价问责机制

在英国PGCE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年2月至5月由国家教学领导学院(NationalCollegeforTeachingandLeadership.缩写NCTL)负责对英国各大学的PGCE项目实施评估,其主要评估活动包括:分析各培养单位的自我评估表和支持性数据,与课堂指导教师、学校督导、课程专家等共同观察教育硕士的课堂,考察教育硕士所提供的导师课堂反馈表,对教育硕士进行访谈(个体访谈和群体访谈等形式),检查教育硕士的教学指导文件,访谈指导教师,参观实习学校和大学,访谈学校管理者等。如果在评估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单位没有完成相应的培养任务,各培养单位将无法收到来自教育部的资金资助,并被剥夺职前培养资格。

2.指导教师评价问责机制

在教育硕士实习结束之前,督导部门组织教育硕士开展问卷调查,其内容涵盖对合作关系的评价,涉及教育实习手册、合作网址、交流和管理、指导教师的影响等;对大学导师的评价内容涉及学校督导\指导教师对教育硕士是否有帮助作出评判;实习学校对内部指导教师履行职责情况的评价内容涉及对教育硕士实习评价的真实性、是否经常给予教育硕士反馈、是否对教育硕士实施课堂观察、是否按时完成评估报告等

。3.教育硕士评价问责机制

按照英国PGCE教师教育项目的要求,如果教育硕士无法达到《教师标准》的要求,他们需与课程领导见面,详细阐述自己在中小学校的实习情况,并反思、说明在实习的过程中没有取得进步的原因。在此之后,课程领导将给教育硕士安排专人为其做“是否能将教学作为自己职业”的专业咨询,如果专业咨询的结果认定该教育硕士可以继续参与PGCE项目的学习,那么,教育硕士将重新获得3个星期的实习期。在这段实习期,他们需展示专业发展的成绩。假如仍然没有取得足够的进步,该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机会将被取消。如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考试委员会将给教育硕士一次补考的机会,补考时,教育硕士必须逐项展示自己在薄弱项目上所取得的进步。如果补考还不合格,教育硕士将不能获得合格教师资格。总之,通过专业督导导师的反馈,专业咨询小组的反馈(校长和地方权威人士)、教育硕士的反思日记、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大学PGCE项目质量的反馈、大学督导的反馈和英国教育标准局(BritishOfficeforStandardsinEducation,缩写OFSTED)的视导等,PGCE教师教育项目强化了大学导师、中小学督导/辅导教师以及教育硕士的绩效责任,有效地促进参与合作的大学、中小学及其成员履职尽责,提高了教育硕士的培养成效。

二、对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的启示

借鉴英国PGCE教师教育项目教育实习评价策略,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效能。

(一)制定详细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

各职前教师培养单位可以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基础,制定详细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素养评估指标体系,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维目标细分为可测量的三级评估要点,对“不合格”、“合格”、“良好”和“优秀”四个等级水平进行详细描述,便于大学导师、中小学指导教师和实习教师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实习评价。

(二)明确教育实习评价主体的职责

明确职责是履行职责的前提。要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效能,首先要通过契约明确大学和中小学、大学和中小学导师以及全日制教育硕士在教育实习评估过程中各自的职责;其次,要制定详细的评估计划并切实执行。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开展教育实习前,要由合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导师活动安排表,在实施的过程中,由合作领导小组督导部门负责全程督查导师活动的开展情况,确保教育实习评价的质量。

(三)加大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的频次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育实习时间,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应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要求全日制教育硕士每周提供教学自评报告,指导教师每周提供课堂观察评估反馈表,大学导师、中小学指导教师和全日制教育硕士每周提供三方讨论评估记录,并在实习结束前两周召开教育实习评价三方会议,由全日制教育硕士作实习成果陈述,大学导师和中小学指导教师共同评议,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评定教育实习成绩,并予以公示。

(四)健全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评价问责制度

篇8

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本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经历的环节之一,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好与不好将是学生以后是否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习能力,是学校通过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学校就能够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培养一批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避免学生毕业之后没有用武之地。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证。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有部分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不够重视,大多数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而轻技能的弊端。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工作面试中存在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出现学生只会讲解不会做示范,有的学生只会做示范不会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快速的学习新内容。(2)课堂实践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实践能力培养不够。课堂教学中讲解起到理论灌输的作用,以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内容为目标,忽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的结合,不追求精益求精,容易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影响学生实践的质量,有大部分学生实践与理论不能融会贯通。(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践较为薄弱。部分学校存实习基地不足、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管理较松懈、实习考核评分不严等问题,造成多数学生实习效果不佳,实习积极性带动不起来,不能达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目标。

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培养措施及方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