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8篇

时间:2023-03-29 09:20: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

篇1

[关键词] 防治 森林病虫害 措施 分析

[中图分类号] S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77-01

一、前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要的就是要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现阶段,为了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防治森林病虫害。

二、河南省林州市的基本情况概述

林州市是河南省安阳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辖境东与安阳县、鹤壁市鹤山区、淇滨区接壤,南邻辉县市,西界与山西平顺、壶关两县接壤,北与河北涉县相连,总面积2046平方千米,其中山坡、丘陵占86%。林州市地处太行山南段东麓,境内多山,山坡、丘陵占总面积的8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市区海拔高度为306.8米。属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有漳(浊漳河) 、洹河、淅河、淇河4条河流以及红旗渠。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森林资源丰富。

三、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森林病虫害号称“森林的三大灾害”之一,在民间更是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森林林木的生长周期都比较长,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在这一过程中,林木随时都可能遭受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发育。森林病虫害爆发之后,会使林木生长减缓,森林质量下降,严重时还会使树木枯死,导致森林大面积受损。我国植物种类居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十分繁多,加上复杂的环境条件,导致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1.森林害虫害的传播能力极强,具备很强的繁殖能力,导致病虫害很难被消灭干净。

2.人工林面积大幅上升。

3.现代林业的发展,树苗、木材的频繁运输,导致不少病虫害在大面积内传播。

4.随着防治工作的推进,森林病虫害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在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近年来,由于发展的需要,人工造林的面积在大幅提升,人工造林往往种植单一树种,这也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

2.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造成的影响极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新病虫害种类被发现,极大地危害着森林。

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各地之间运输林木,传播了大量的病虫害,其中有一些十分危险,对森林的危害极大。

4.森林病虫害顽固,难以根治。很多病虫害都是突然暴发的,危害较大,形成灾害,有时候现实的监测不到位,很难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就及时发现,以至于到发现时已对森林造成极大危害。

五、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治理和预防相结合,防治与营林相结合,全面防治森林病虫害。

1.积极做好监测工作,及时报告情况,进行必要预测

采用各种手段,运用科学的方法监测病虫害,结合林地的气候及树木发育状况,分析病虫害的发展趋势,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作出决策,采取必要措施,根除害虫,避免造成损失。

2.重视营林防治,全面防治

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尽量控制纯种树林的面积,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在重视营林防治的同时,也要采用其他的防治方法,不可偏废。以护为主,保护与繁殖相结合,全面防治病虫害。

3.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

这两者各有优点,协调好可以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化学防治可以迅速高效地消灭病虫害,能够弥补其他手段速度不行的缺点。另外,要建设防疫站,专门控制病虫害。化学防治有时候会使目标生物产生抗药性,给防治工作埋下隐患,在应用时还可能会误杀天敌生物,给环境造成危害,而生物防治可以改善这一缺点,神武防止也有缺点,现实中往往缺少人工施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总之,这两者各有优缺点,因此,要相互结合,互相补充和协调,已达到互补互利的目的。

4.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严格执法,加强法律的作用,严格防范人为破坏;加大设备和资金投入,应用先进技术,治理害虫,加强技术投入,积极进行监测,提高防治的效果;积极宣传,加强防治意识,引导广大人民进行群防群冶,可以积极有效地遏制病虫害的扩散,保护森林资源。

六、结束语

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时,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每一个地区不同,所采取的治理手段就会有所区别,病虫害种类不同,也要采取类别相应的对策。总之,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总原则是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在防治过程中要加强监测,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协调运用不同的治理手段,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明辉.叶加惠会泽县森林病虫害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期刊论文]-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

[2]唐晓琴.卢杰森林病虫害现状及其控制措施[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

[3]王蓬. WANG PENG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可持续控制对策的探讨[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

篇2

[关键词] 南华县沙桥镇 森林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129-01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林业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面对森林病虫害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要加大防治力度,就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森林能够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沙桥镇位于南华县西北部,这里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314400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1.5%,其中的森林覆盖率可以达到71.07%。从沙桥镇的森林树种来看,主要为云南松、滇油杉等。近些年来,森林病虫害呈上升趋势,主要的害虫为云南松叶蜂、思茅松毛虫、云南松小蠹、楚雄腮扁叶蜂等,给森林造成严重的伤害,需引起当地林业工作者的重视。

1 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是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南华县沙桥镇春季风大,夏季和秋季多雨。在沙桥镇内西境多山,气候寒冷,阴雨绵连的季节就有冬季之感。受到风、雨水和温湿度的影响,会造成森林病虫害,特别是当地的灾害性气候,是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因素。比如,沙桥镇的春天多风且干旱,特别是周围的农田出现病虫害,就会威胁到林区。

1.2 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病虫害

沙桥镇为了扩大林地面积,就增加人工造林面积。但是,所栽种的树种单一,使得生态系统脆弱。当局部林地出现病虫害,就会快速蔓延。为了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必须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消灭缓解森林病虫害的作用,但是一些害虫的抗药性有所增强,导致这些害虫不仅没有被彻底消灭,反而使森林原有的生态系统被打破。此外,监测人员没有对森林病虫害提高认识度,而是被动采取灭虫措施,而没有建立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不仅大量的资金被浪费,还损失了木材资源。

2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

2.1 遵循生态学的原则

森林本身就形成了生态环境。要做到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就要对依赖于森林环境中生存的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森林中生物的新陈代谢,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在遵循生态学的基础上对森林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不仅对于森林的生态结构以调节,还可以营造一个适合于害虫的天敌生存的环境,以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

2.2 环境保护的原则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用多种防治措施。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往往采用单一的防治措施,诸如采用化学药物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等等,虽然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比如,化学药物防治中所使用的药物会对森林中的生物造成威胁,甚至威胁到人类。将化学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措施相结合,化学药物使用量减少,注重生物防治的运用,可以促进森林环境保护。

2.3 降低成本原则

森林病虫害会使森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降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一项指标就是经济允许水平,即森林病虫害的程度低于病虫害防治指标,就无需采取防治措施,这就是从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的角度考虑的。从森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根据病虫害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可以降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成本,且获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3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运用营林造林技术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

营林造林可以对森林的生态环境进行调节,通过营造混交林,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虫害。通过采伐、造林等环节,选育具有较高抗病虫能力的树种,并实施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通过提升森林自控能力防止病虫害发生。由于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没有合理的植被条件,使得基于森林环境而形成的生物群落缺乏合理性。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没能够实现森林生态平衡。所以,要根据南华县沙桥镇的森林环境,因地制宜地应用营林造林技术,并实施必要的管理,对预防森林病虫害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在营造混交林时,选择生长期短的优质苗木,切忌选择没有顶芽、根系不发达的苗木,更不可以选择染有病害的苗木,根据树种的特性进行种植。对于纯林进行改造,种植一些阔叶树,当混交林形成后,使病虫害的天敌在混交林中栖息繁衍,由此而对森林生态平衡发挥促进作用。

3.2 提高森林植物的抗逆性

森林植物的长势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存在着相关性。如果树木的长势不好,就容易有病虫害出现。要有效地预防森林病虫害,就要提高森林植物的抗逆性,加强森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森林中长势差的树木,要注意松土、施肥,并及时浇水,以使树木的抗病能力增强。秋季和冬季是森林树木的修剪季,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病虫害的繁殖率。要将枯死的树枝,染上病虫害的树枝剪去,以防止春季森林病虫害大量繁衍。此外,林业工作人员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区域范围内的森林病虫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建立病虫害数据库,并满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3.3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避免次生灾害产生

对森林病虫害有效控制,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即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控制害虫的繁衍率,以维护森林的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就是要创造生物防治环境,降低化学药物的使用量,通过加强害虫天敌的放养和繁育,减少害虫数量。但是,在森林环境中引入害虫的天敌,需要对有关害虫的资料进行分析,以确保引入的害虫天敌发挥控制森林病虫害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三十年来一直沿用农业、林业的方针“治早、治小、治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由于“治了”和“消灭”,使人们认为“治虫就必需打药““无虫也得打预防药”等,因此,滥用农药的现象十分严重,以致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建议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采取适合于城市特点的有效方法,互相协调,以达到控制病虫危害,保护和利用天敌,合理使用和逐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从生态角度出发,科学种植、养护、管理,选栽抗病品种,恢复生态平衡,加强植物检疫,开展人工防治,使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

一、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以治为主,不注重预防,在园林规划时只考虑绿化效果,不考虑植物品种的搭配,加之栽培管理粗放,只注重栽植不注重管理,往往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进行防治。

2、采用单一化学防治,不注重综合防治,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尽管能快速高效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甚至能扼制病虫害的流行。但化学防治能引起病虫害的抗药性,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以及影响人类健康。论文写作,病虫害。

二、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

城市园林植物常见的病虫害防治的主要途径措施有植物选择、绿地栽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论文写作,病虫害。其中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是城市园林植物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论文写作,病虫害。

1、把好植物检疫关

在调入苗木和花卉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以免给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损失。

2、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4、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论文写作,病虫害。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论文写作,病虫害。生物农药除了Bt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论文写作,病虫害。

5、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百分之一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千分之三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总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要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预测工作。在城市园林养护过程中,使栽培环境尽量符合园林植物生长的要求,使植株生长健壮,抗性增强,病虫害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人类、环境、植物的和谐共存。一旦发生病虫危害,要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做到“治早、治少、治了”,把病虫害控制在景观效果允许的范围之内,杜绝扩大蔓延。

篇4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止技术方式方法

森林发展能够促进国内农业以及林业生态效益的发展脚步,可现在病虫害对森林质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进而使我国森林经济效益大大降低。现在中国森林建设依旧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在病虫害防治这方面必须积极应对。可我国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这方面没有先进的技术,并且管理方面也很多问题存在其中,进而促使病虫害对森林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所以,一定要积极的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以在大范围建设森林的基础上,提升国内森林的实际生产水平。

一、分析森林病虫发生的特点

第一,现在森林经常会发生病虫害,并且森林的受害面积也越来越大,致使森林病虫发生几率在不断增加。第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毫无规律可言,人们根本无法预测什么时间森林会发生病虫,发生病虫害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当森林中爆发病虫害的时候,就无法应用恰当的管理策略与控制方案来处理,进而影响了森林的建设以及生产,同时我国的环境以及经济效益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失[1]。之后便是森林病虫害具有极强的危险性,其蔓延以及扩散的速度都非常快,一旦当森林中爆发病虫害以后,会对生态环境以及森林资源造成直接的威胁。此外,森林还时常会发生众多中次要的病虫害,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重视这些病虫害,进而使这些次要病虫害越来越严重而变成主要病虫害,威胁着森林的健康成长。第三,经济森林发生的病虫害。最近这几年,我国经济林业也不断爆发一些病虫害,并且还逐年增重,进而阻碍了经济林的发展速度。

二、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技术以及方法

(一)应用营林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1、在育苗阶段应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对苗圃地进行选择,不能选择土壤粘重多地势低湿的地方,假如没有选择好苗圃,那么苗木很容易发生猝倒病和苗枯病;其二,在将要进行播种时,需要消除潜藏在土壤和种子当中的病虫害,以及虫口密度降低,进而将病源铲除;其三,需要对苗圃进行休闲轮作处理,以防止虫害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其四,需要在苗圃中施加一定量有机肥当作底肥;其五,需要搞好苗圃卫生,及时把苗圃内的枯落物以及杂草与病枝残体清除,进而从根源上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其六,可以在苗圃周围放置些害虫比较喜欢吃的事物,进而把害虫都引诱到一起,再由人工进行捕杀,或应用药剂进行防治,以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2]。

2、在造林过程中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此方面应该积极对混交林进行营造,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那些具有极强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树种,然后再对其进行抚育抚育管理,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应用整地施工与中耕除草等诸多方式对清楚病虫来源,进而林木可以健康成长。而针对那些已经被病虫害侵染过的森木枝叶,必须及时的将其处理掉,并将他们都收集到一起进行烧毁,这样就可以把大部分病源杀死,进而保护了其他林木免受病害的侵袭。

3、做好封山育林工作,以使林下植被健康成长

针对林木较为稀疏的场地,不能进行采伐与开垦,给林地留有充足的恢复时间以及空间。与此同时,还能够利用天然更新以及补播与补植等方式来使森林得以快速恢复。此外,还可以积极的进行阔叶树种的培育,使改变林分的现有结构,进而使森林生物实现多样化,以增加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二)应用物理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1、应用微生物来防治森林病虫害

大多昆虫身上都存在大量的抗生菌以及真菌等多种微生物,能够防治马尾松与天牛等诸多森林病虫害,此外,苏云金这种杆菌的各种各样变种制剂很够有效防治一些林业病虫害,所以,营林工作人员可以应用微生物法来防治森林病虫害。

2、利用病虫天敌来防治森林病虫害

在防治森林害虫时,如果可以对虫害的天敌进行应用,同样会起到非常好的防治效果。所以,能够应用助迁以及引进与移植等多种方式来增加森林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以降低虫口数与害虫密度,进而使生态可以平衡生长。

3、利用益鸟来防治森林病虫害

灰喜鹊、山雀、啄木鸟等多种鸟类,它们都把虫当作自己的食物,属于森林害虫的天敌。所以,应用益鸟来防治森林病虫害,能够省去大部分工作,并且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因此这种防治方式需要保护益鸟的卵与巢,还能够通过人工筑鸟巢的方式来吸引大量的益鸟,以及使益鸟快速繁殖,进而使森林病虫害得到控制。

(三)应用化学方法来防治森林病虫害

中国在消灭森林虫源以及控制病虫害等方面依旧在使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现在我国有70%左右的森林面积上还在应用化学方法来防治病虫害。所以,必须在做好预报和预测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使用农药来防治森林病虫害,进而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通常化学防治分为杀菌剂与杀虫剂,其中杀菌剂又分为内吸剂、铲除剂、保护剂;杀虫剂分为吡虫啉、锐劲特、爱福丁等。

结语:

最近这些年,森林病虫害逐渐变得严重,此背景下,如果想要使我国森林事业可以持续发展,就必需重视防治病虫害这项工作,并积极引进众多种先进的防治技术以及防治方法,科学合理的对森林病虫还进行防治。森林工作人员必须时刻做好检查工作,再结合营林以及生物与化学等众多方法积极的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更好的促进国内森林事业长久、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远明.营林技术对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控制探析[J].绿色科技,2014(4):169-170.

[2]王胜,潘洁,张衡等.基于高光谱遥感影像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研究进展[J].林业资源管理,2014(3):134-140.

[3]马菁.基于GIS的信息量模型在森林病虫害空间预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5):40-43,50.

篇5

关键词 农资竞争;无人直升机;植保技术;飞行植保

中图分类号 S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36-03

当今世界普遍兴起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和数字农业[1],迫切需要植保技术的变革,研发相应的绿色植保、有机植保、精准植保、数字植保和飞行植保。其中,飞行植保当是日益兴旺的新兴产业。飞行植保就是用飞机防治农林业病虫草害或相关的作业,也可称为空中植保、航空植保或飞机植保技术。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异常、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的面积在不断扩大,暴发性的病虫害灾难时常发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病虫草害防治的面积、病情和难度都在加大。以前,我国的飞机防治多采用固定翼飞机,这类飞机的起飞和着陆必须使用跑道,飞行速度快,作业效率高,但是药物漂移较多,精准度较差,容易造成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不适应于复杂地形作业或障碍物多的作业环境以及家庭联产承包的中、小田块的病虫害防治,更不适应慢速度的超低空飞行防治作业。另外,由于病虫害的突发性(如2012年东北地区暴发的玉米粘虫),一般的地面喷雾设备或人工喷洒由于效率太低,根本不能及时扑灭病虫害,同时安全性也很差。近年来,无人直升机喷雾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4]。在我国,由于缺乏先进的无人直升机植保技术和控制装置,使我国飞行植保的应用水平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借鉴发达国家飞行植保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飞行植保发展路径实属当务之急。

1 飞行植保的由来

在飞行植保这个新兴领域,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走在前列。他们在器械设备研制、药剂研制、智能化装备及植保应用技术等方面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1 美国航空植保由来已久

美国航空植保经历了由有人驾驶直升机植保技术向无人机植保技术的过渡。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形成规模化的大型农场,采用专业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相应地,建立了以大型植保机械和航空植保为主体的病虫草害防治体系。目前,美国拥有农用飞机20多个品种9 000多架(13%为农用直升机),占世界总拥有量的28%,平均2万hm2耕地就有一架农用飞机[5],65%的农业化学处理是由飞机承担的。由于美国面积广阔,耕地集中在大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因此农用飞机以作业效率较高的有人驾驶固定冀飞机为主。作业项目除了包括航空播种、施肥和喷洒农药外,还拓展到人工降雨、森林灭火、空气清洁、旅游观光等方面[6]。由于无人机起飞时不需要跑道,在飞行中机动灵活,生存力较强,具有其他一些飞行器不具备的独特的飞行能力。目前,美国60%以上的农药喷施是由专业的植保公司运用无人智能机械完成的。

1.2 日本直升机植保技术居领先地位

日本直升机植保技术居领先地位,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将无人直升机用于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施肥和品质管理上,还应用于田间监测,如判断水稻作物的田间生长状态。早在1990年,日本山叶公司就率先推出了世界第1架有效载荷为20 kg的无人直升机,此种飞机主要用于撒布农药,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深受农民的欢迎。据2006年资料显示,日本水稻种植面积近169.2万hm2,且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这样的生产条件非常适合无人机的作业,因为机身尺寸小、重量轻、操控非常灵活、适应区域广,作业效率高、喷洒效果好。因此,日本农用无人机因其独特的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已经从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现在的2 400多架,仅YAMAHA用于农林业方面的无人机的“RMAX”系列就有1 200架以上,RMAX 无人直升机可喷洒农药7~10 hm2/h,一架RMAX每天可喷洒农药80 hm2,而且节水省药非常明显,1 hm2稻田仅用农药1 L,用水7 L。可以说,在日本这种无人直升机播种、耕作、施肥、喷洒农药、病虫害防治等无所不能。日本无人机的防治面积从1997年的20万hm2增加到2005年的60万hm2,年均增长20.1%,已经超过了有人驾驶直升机的防治面积。目前,日本国内水稻种植总面积的45%都靠无人直升机来进行病虫害防治[7]。日本总约533.33万hm2农田常年保持近3 000架无人直升机作业。日本还重视飞行人才的培养,已经取得执照的操控人员(飞手)达到6 000多人。因此,在日本采用无人机进行农业生产已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之一[8]。

1.3 韩国飞行植保快速发展

农用无人直升机于2003年首次引进韩国,其后,每年都在增加数量,目前全国共有73架(图1)。其中约80%归于各地方的农协会所有,其余的则是营农组合法人或个人接受政府援助购置。韩国的农林水产食品部和农协中央会计划以后每年增加100架,到2013年共增加到500架[8]。全罗南道绿色农业科科长尹成浩说:“由于人口架构的老龄化和女性化日趋严重,农村人口急剧减少,这种情况下只能利用无人直升机了,以后还会利用无人直升机来进行播种和喷洒农药,它们的用途会更广。”

2 飞行植保在我国的兴起

近年来,尤其是近2年来,全国各地都积极开展了无人直升机的研发和应用。机型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推广速度越来越快,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

2.1 无人直升机飞行植保应运而兴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农、林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突出的位置和重要意义,发展农林业生产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目前,病虫害仍然是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天敌”,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在15%以上,防治费用也十分可观。未来我国1.2亿hm2农田将容纳年均过10亿元的无人机械设备市场和年均超100亿元的植保服务业务量。因此,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国内主要依靠于化学防治,化学农药防治效果除受药剂本身性质和性能制约之外,施药的时机、技术质量及药械等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国从1951年就开展航空施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当时主要在大面积的垦区、森林和农场进行喷洒作业,机型多以固定翼飞机为主。60多年来,直升机出现了贝尔-212型、米-8型、米-171型机型的更替。目前,国内通用轻型无人机主要有蜜蜂16共轴式无人驾驶直升机,Z-3无人直升机,wD100型无人直升机、天鹰-3和AF811等。我国引进的国外先进轻型飞机,如美国RoBNSoN公司生产的R22轻型直升机等可应用于吊桶吊囊灭火,将水注入到用PVC制成的吊囊、吊袋(容量为0.5~1.5 t)中,用直升机吊挂到扑火现场,供机动泵、水枪使用,方法简单易行,设备造价低廉,效果良好。北京市2/3是山区,山区地形复杂多变。为了发挥航空护林优势,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北京市政府决定,今后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开展直升飞机森林灭火工作。直升机可利用吊桶吸水直接扑火,也可运送森林消防队员和扑火物资[7]。直升机除了森林消防以外,还用于病虫害防治工作。2003年,梁家林等人对飞机喷洒技术在防治美国白蛾当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集中连片发生的林区采用直升机防治,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防治效果[8]。

在我国,无人直升机植保技术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在于它具有高效、节水、优质、全能、安全、便利等多项独特的优势。如无人驾驶小型直升机具有作业高度低(1~10 m),农药用量少(使用超低容量液剂、热雾剂及超低容量静电制剂,施药仅为3 000~7 500 mL/hm2,电动无人直升机喷洒技术采用喷雾喷洒方式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重量轻(整体尺寸小,转向起降灵活,可空中悬停,无需专用起降机场),防治效率高(1架飞机可完成施药0.13 hm2/min,1 h完成施药超过6.67 hm2);防治效果好(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飘移少),远距离遥控操作(喷洒作业人员避免了暴露于农药的危险,提高了喷洒作业安全性),智能化程度高(GPS卫星定位导航,可以自动规划航线,自主按航线飞行并可自主接力,即断药补药后,从断药点开始续喷,可以减少人工漏喷重喷的现象),飞行稳定(飞行自稳系统带GPS模块,高精度姿态传感器,可实现自动增稳,漂移校正,自动巡航等)等诸多优点。另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源成本。电动无人机折旧率更低、单位作业人工成本不高、易保养。同时,飞机本身价格15万~50万元,防治用工费用与人工相当,都在植保企业和农民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这样,在小麦、水稻、果树、棉花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以及授粉、监测等相关作业中广泛应用是完全可能的。

2.2 南方沿海地区先行先试

我国南方及沿海地区因经济发达和地形复杂,对飞行植保进行了先行先试。首先将直升机植保技术应用于柑桔病虫害(红蜘蛛)防治上(广东德庆喷洒1%阿维菌素热雾剂,3 d后防效82%);广西的甘蔗田利用无人直升机喷洒增糖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海南省三亚林旺水稻种基地,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了“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暨农用无人直升机辅助授粉和施药技术”的现场观摩会,袁隆平、朱英国和罗锡文等院士现场指导;湖南省华容县利用TH28直升机喷洒森得保防治杨小舟蛾(7 d后防效达82%);在浙江、成都、珠海等地都先后利用无人直升机喷洒农药在水稻、油菜等作物上进行病虫害防治,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和统防统治经验。

2.3 中原经济区蓄势待发

2012年3月17日总理观看了舞阳县1.07万hm2高标准粮田的无人直升机一喷三防现场演示(中央新闻联播)(图2),从此拉开了中原经济区飞行植保的序幕。5月8日,由广西田园、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平安种业联合主持的产学研结合项目无人机GPS定位一喷三防(防治穗蚜等)现场会在温县国家粮丰工程百亩方中进行(河南新闻联播),经河南农业大学专家测定,效果良好(1 d后防效达79.6%,3 d后达100%)。其后,新乡、睢县、永城、尉氏等地也先后利用无人机植保技术进行了小麦及林木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中原经济区的其他省市也相继进行了直升机统防统治工作,如山东省防治林业病虫害,安徽、山西、河北等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等。

应该说,中原经济区的飞行植保仅仅是个开端。可喜的是,势头非常好,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是蓄势待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研发主体多元化。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如广西田园公司尉氏金田地与西安中航618研究所研制成功的AF811机型已经在林果、大田作物上成功应用。再如安阳全丰公司与无锡汉和航空公司联合研制农用无人机及其药物的同时,还建立了人才培训基地,开办了初、中、高级培训班。目前,开封田秀才公司也利用TXC8-1无人机开展了飞防服务。二是机型多样化。目前,研制成功正待推广应用的有超轻型可折叠一体化多旋翼农药无人机TTA MH3,广西田园公司的AF811,田秀才公司的TXC8-1,安阳全丰公司的QF26-01,80 ccCD-10无人机机型等。三是服务主体多元化。除了研制公司直接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以外,还出现了农民合作社植保专业队、植保公司统防统治专业队、农业协会专业服务队,农业局植保站等多种主体。四是研制服务一体化,研发企业的主要动因来自于对农药产品的促销。飞机防治是其次,更重要的在于增加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的销售,即无人机植保技术可作为促销农资的手段,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飞行植保也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和服务形象,从而助推了农资市场竞争向空中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必须认识到直升机植保技术无疑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场伟大的变革,必将推进农资市场竞争的空中争夺战,必将引起我国土地资源、农业栽培模式、农业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变革,尤其是加速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进程。

4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农机局.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业航空[J].今日农垦,2004(2):34-35.

[2] 龚艳,傅锡敏.现代农业中的航空施药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2008,34(6):26-29.

[3] 刘卓.中国农业航空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1(1):28-29.

[4] 张毅.遥控直升机在日本农业上的应用[J].世界农业,1997(4):49-50.

[5] 尹铮,喻旋.论农用航空的发展应用对南昌市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J].南方农机,2006(4):15.

[6] 刘卓.农用航空与突发性病虫害的防治[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1(4):32.

篇6

论文摘要介绍了光皮桦引种栽培地的情况,同时从采种及种子处理、播种及管理、整地栽植、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光皮桦的引种栽培技术,以期为光皮桦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又称亮叶桦,为优良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广、栽培容易、病虫害少等一系列优良性状,可单独造林,也可与杉木、马尾松等树种营造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河南西峡、蒿县及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甘肃、四川等地。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深根性,根系发达,具固氮作用,在其自然分布区主要生长在低山丘陵的向阳山坡上。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宜林地多为缓坡丘陵及岗地,但造林树种比较单一,丘陵低山多为松类、平原圩区多为杨树。单一树种的造林不利于营造良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给我市的林业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因此,开展光皮桦引种栽培试验工作,对于改变我市“一棵松”、“一棵杨”的单一造林模式、调整我市林分结构、开展多树种造林有着重要意义。

1引种栽培地情况

2004年4月,从安徽黄山地区引种进行育苗试验,育苗地选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并分别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凤阳县白云山林场、沙河集林业总场白米山林场等地选择不同立地条件的地块作为造林地。几处造林地的共同特点是冬季多风,降水偏少,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植被、物种有明显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色。选择地块类型有岗地、山坡地、平地;土壤为黄棕壤,包括普通黄棕壤、黏盘黄棕壤、黄棕壤性土3种,厚度一般为20~100cm,合计栽植试验林面积4hm2。

2栽培技术

2.1采种及种子处理

选二十年生以上的健壮母树,于4月底及时观察种子的成熟度,光皮桦种子成熟期早,且不一致,当果序由绿转为黄褐色时,为最佳采种时间。种子不耐贮藏,采后随即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min,取出后密闭2h,然后阴干,处理后应及时播种。因光皮桦播种季节较迟,当年苗木生长期较短,幼苗期大多处在晴热高温天气中,所以应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条件好的阴湿圃地作为育苗地。育苗地于前一年冬季或当年早春提前整地,并根据土壤情况施足基肥和进行土壤消毒,育苗地施磷肥500kg/hm2、尿素500kg/hm2、复合肥1000kg/hm2,撒硫酸亚铁250kg/hm2,呋喃丹50kg/hm2。

2.2播种及管理

采用条播法,播种后覆上细沙土,覆土厚度以刚好盖住种子为宜,然后覆盖稻草,盖上遮荫网并浇透水。播后6~7d出苗,13~15d基本出齐,出苗后,分2~3次揭除稻草。幼苗期间根据需要,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后每月1次。在阴天、晴天夜晚揭开遮荫网,让苗木滋润露水,早上8~9时盖上遮荫网。6月下旬揭去遮荫网炼苗,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水。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进行追肥,每15d追肥1次,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8月底施复合肥。当幼苗长出7~8片真叶时,进行间苗、移苗。8月中下旬定苗,定苗密度为30万株/hm2。

2.3整地栽植

采用全垦整地,大穴栽植的方法。穴的规格为0.6m×0.6m×0.4m,株行距为2m×3m,栽植密度1650株/hm2。栽植前施有机肥和复合肥作为基肥,并用呋喃丹进行土壤消毒。选择二年生壮苗于立春至雨水期间进行栽植,做到“深栽,根舒,栽直,压实”,栽后浇透水。

2.4抚育

第1年要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苗木成活后,追肥3次,分别为5月、6月底各追尿素1次,8月上旬追复合肥1次;块状松土并培土1次,每月锄草1次,干旱时需灌溉,雨季要及时排水,冬季要进行1次修枝;第2年和第3年各锄草3~5次,松土1次;第4年以后造林地基本郁蔽,采用劈草抚育,并进行1次间伐,保留密度为500~600株/hm2。

2.5病虫害防治

光皮桦病害发生较少,虫害主要为疖蝙蝠蛾,以卵在土表落叶层或以幼虫在树干髓部越冬,4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期。幼虫钻蛀枝干,在韧皮部和髓部形成坑道,致使树势衰弱、断干、甚至枯死。人工防治主要是清理造林地,消灭幼虫于栖息场地;化学防治可用氧化乐果3000倍液注入虫孔内,或于幼虫刚蛀入树干基部出现粪屑时,立即于土中施3%呋喃丹颗粒剂。

参考文献

[1]冯建民,何贵平,骆文坚,等.光皮桦采种育苗技术[J].浙江林业科技,2006,26(1):59-61.

[2]章迎春.光皮桦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J].安徽林业,2004(5):10.

篇7

论文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论文摘要 介绍了森林病虫害的概念,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方式进行对比,说明选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优点,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篇8

    论文摘要 介绍了森林病虫害的概念,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方式进行对比,说明选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优点,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