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化工环保论文8篇

时间:2023-03-29 09:20: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化工环保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工环保论文

篇1

规划环评是实现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保障。循环经济的实现,关键在于总体规划。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化工园区建设的必由之路。规划环评和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理念,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环评制度和循环经济是相辅相成的,规划环评需要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而规划环评则保障了循环经济理念的落实。化工业与环境联系密切,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聚集效应明显等特点,这就要求实行规模效应,实行整体布局,集中治理。生产中既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同时也产生“三废”影响环境,对水、电、汽、气、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要求高,且数量较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必然选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利益最大化,更能在很大程度上规制企业的环境风险,降低可能产生的环境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趋利性的必然选择。规划环评是规制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的有效手段。化工业存在很高的固有环境风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规划环评能够通过早期介入,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和预测,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特别是避免因规划不当而产生的布局性环境风险。规划是一个整体系统,政府在规划中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社会影响,这是导致化工园区环境污染产生的重要原因。化工类项目一般只做建设项目环评,并不做规划环评,无法从宏观和整体上规制环境问题。一个当初看似布局合理的项目,随着城市整体规划的变化,可能会出现后天性布局不合理,存在很大的隐患。规划环评通过早期介入,对环境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预测,提出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因布局不当而产生的环境风险。

二、化工园区规划环评法律制度运行中的现实困境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化工业“造园运动”,已建成和在建的化工园区数量和规模庞大,但参差不齐。规划环评制度在实际中也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规制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推动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先审批后环评”现象严重。规划环评的根本作用在于源头预防。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10条规定: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这就要求工业园区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在决策审批前完成,为决策提供依据。在实际生活中,“先审批后环评”现象严重,违背了规划环评的立法初衷,不能发挥规划环评在前期介入和预防的作用。循环经济理念并未被纳入到规划环评之中。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把循环经济理念纳入到规划环评之中,这使得规划环评的实施缺乏先进的理念指导,难以从根本上规制环境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缺乏规划环评制度保障的循环经济则容易沦为口号。化工园区规划环评缺乏替代性方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化工园区专项规划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包括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预测、评估以及相应的减轻和预防措施,但并未规定替代性方案。对于行政机关的风险决策而言,最优方案的产生一般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分析和考虑实现既定风险规制目标的各种可选方案及相应手段;二是评估每种方案实现目标的有效程度;三是挑选能最大限度实现目标的方案。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将各种方案的风险值计算出来,在精确计算和评估的基础上,分析每种方案实现目标的有效程度和成本,然后通过成本收益的方法分析来选择最优方案。没有选择就没有比较,缺乏替代性方案,只能对单一方案进行审查,在单一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补,不能保障行动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审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无法实现最优选择。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程序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对专项规划的公众参与做了程序要求,要求规划的编制机关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通过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对公众意见采纳与否的说明也须一起送审批机关审查。但对公众具体怎么参与并没有明确规定,例如,报告书草案如何公布、何时公布,公众如何查阅报告书,公众提出意见的期限,规划编制机关如何反馈等并没有具体规定。公众参与程序具体规定的不足使得其缺乏可操作性,我国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难以真正实现,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成为空谈。环评报告书审查过程流于形式。化工园区专项规划在政府正式批准前,应当由政府指定的环境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的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报告书进行审查,并提出书面性审查意见,最终的审查意见将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审查小组是行政部门主导下的临时性工作机构,缺乏独立的法律地位。在行政部门的主导下,审查小组难以起到中立审查的作用,审查效果不容乐观。这就使环评报告书的审查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审查过程难免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实质的约束作用。

三、完善化工园区规划环评的对策

强化审批机关的责任,保障规划环评的早期介入。规划环评的重要意义在于决策之前的早期介入,对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优的规划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现实中“先审批后环评”的做法违反了程序性要求,应当强化违法审批的责任。从法治的角度而言,环评作为一项法律程序,其作用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先审批后环评”的做法违反了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本身就失去了法律意义,因此是无效的。这就迫使行政部门为了顺利通过环评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法定程序并不能保证制定出来的规划具有绝对的实质正义性,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能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规划环评发挥有效的作用,推动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达到预防环境风险的目的。将循环经济指标纳入到规划环评之中。规划环评和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应当把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应用到规划环评中,建立规划环评的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预防环境风险,建设循环经济化工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循环型社会。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加入替代性方案。化工园区专项规划环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并未规定替代性方案,路径选择的单一性制约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环评报告书中加入替代性方案,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多种选择方案,以进行最佳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防止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产生。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决策前制定替代性方案的成本远低于环境问题产生后的补救成本,况且就实际情况而言,替代方案的制定并不需要增加太大的成本,因此,从总体来说,在环评报告书中加入替代性方案是利大于弊的。在规划环评中加入替代性方案,是平衡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理性选择。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法律以保障利益为主要目标。化工园区的建设会对周边居民的环境和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公众作为利益方当然有权利要求参与到环评决策中来,以维护自身利益。环评决策是一种风险决策,对未来的影响进行预测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应将规划环评定性为科学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而非单纯的科学事实判断。规划环评应成为一个风险沟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公众的意见得到了表达,双方进行了沟通,增进了对于决策的认知和理解。无论公众意见最后是否被采纳,都是经过讨论的结果,这就增进了公众对于政府决策的接受度,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在项目前期决策中征求公众意见,可以相应减少后期对抗式参与的数量,对于预防环境至关重要。我国现有的环评公众参与最大的不足在于缺乏程序性保障。因此,应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向公众及时有关规划环评的信息,拓展信息的渠道,让公众及时了解信息。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公众的环评意见,搭建风险沟通和决策的平台。完善环评审查机制。现有的规划环评审查机构缺乏独立的法律地位,审查过程受到较多制约,审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影响。笔者认为,应从法律层面赋予审查机构独立的地位,在环保部下设一个环评审查委员会,各省、市建立地方环评审查委员会,成员由各级环保专家组成,由其独立、统一地行使审查规划环评职权。中央、地方实行垂直统一管理,人事、财政独立管理,保证其作为审查机构的中立性。

四、结语

篇2

1)重点污染防治区:重点污染防治区主要是污水产生区、危险废物暂存库。该区要设防渗检漏系统,采用刚性或复合防渗结构。刚性防渗结构型式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抗渗混凝土(厚度≥150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层(厚度≥0.8mm),渗透系数≤1.0×10﹣10cm/s;复合防渗结构型式为土工膜(厚度≥1.5mm)﹢抗渗混凝土(厚度≥100mm),抗渗混凝土的渗透系数≤1.0×10﹣6cm/s;

2)特殊污染防治区(污水处理池适用):该区要设防渗检漏系统,采用刚性或复合防渗结构。刚性防渗结构型式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抗渗混凝土(厚度≥250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层(厚度≥1.0mm),渗透系数≤1.0×10﹣12cm/s;复合防渗结构型式为土工膜(厚度≥1.5mm)﹢抗渗混凝土(厚度≥250mm),抗渗混凝土的渗透系数≤1.0×10﹣6cm/s;

3)特殊污染防治区(含污染物介质的地下管道、储罐适用):该区要设防渗检漏系统,其中物料管网采用天然或柔性防渗结构,生产污水、污染雨水管道、储罐区采用柔性防渗结构。天然防渗结构型式为天然材料,防渗层厚度≥2m,饱和渗透系数≤1.0×10﹣7cm/s;柔性防渗结构型式为土工膜,厚度≥1.5mm;

4)一般污染防治区:包括雨水管道、生活污水管网、生活垃圾暂存点、循环水管网、海水管网等,该区不用布设防渗检漏系统,防渗结构可采用天然或刚性或复合,天然防渗结构型式为天然材料,防渗层厚度≥1.5m,饱和渗透系数≤1.0×10_7cm/s;刚性防渗结构型式为抗渗混凝土(厚度≥100mm),渗透系数≤1.0×10_8cm/s;柔性防渗结构型式为土工膜,厚度≥1.5mm。

2地下水监测

为及时准确掌握园区周围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应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的要求及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原则,在园区附近及下游布设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监测方案为:

1)对于整个园区的监测。在园区上游设置一口监测井,用于背景值监测;在园区内污水处理厂下游附近设置一口监测井,用于监测生产装置和污水处理站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并作为长期监测井和事故应急处置井;

2)对园区入园企业的监测。对各入园企业的监测井设置,可分为3类:第一类监测点,布设在厂区内部生产装置区和污水处理设施下游附近,用于监测生产装置和污水处理设施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并作为长期监测井和事故应急处置井。第二类监测点,布设在灌区附近下游,用于监测含油废水排放及储罐泄露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并作为长期监测井和事故应急处置井。第三类监测点,布设在厂界地下水上游,用于背景值监测;

3)监测井结构:监测井孔深为见中风化板岩2m终孔,作为长期监测井和事故应急井的孔径,要求不小于Φ200mm,背景值监测井孔径可略小。为避免污染物沿孔壁深入地下,孔口以下3米(或至潜水面)宜用粘土或水泥止水,下部为滤水管,底部视井深情况设计沉砂管;

4)监测层位及频率:监测层位为潜水,每月采样一次;

5)监测项目:pH、温度、臭度、色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挥发酚、总氰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阴离子洗涤剂、铁、锰、铅、钴、六价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石油类及笨,另外加具体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物;

6)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结果要按规定及时建立档案,并定期向园区管理部门汇报,对于常规监测数据应该公开,特别是对园区所在区域的附近居民公开,满足法律中关于知情权的要求。如发现异常或发生事故,加密监测频次,改为每天监测一次,并分析污染原因,确定泄露污染源,及时采取对应应急措施。

3地下水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

3.1应急预案制定整个园区及各企业的地下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与其他应急预案相协调。地下水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应急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机构;

2)相关部门在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和分工;

3)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和潜在污染源评估;

4)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平时的训练和演习;5)特大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助,应急救援的经费保障。

3.2应急处置

一旦发现地下水出现异常情况,必须按照应急预案马上采取紧急措施:

1)当确定发生地下水异常情况时,按照制定的地下水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及上级部门,通知附近地下水用户,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

2)组织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查找环境事故发生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事故影响控制住,采取紧急措施切断生产装置或设施,防止事故扩散、蔓延及发生连锁反应,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当通过监测发现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时,根据监测井的反馈信息,对污染区地下水进行人工抽采,形成地下水漏斗,控制污染区地下水流场,防止污染物扩散,并抽取已污染的地下水送园区污水处理站处理;

4)必要时,请求社会应急力量协助处理;

5)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4检漏系统及应急抽水系统

4.1检漏系统

为防止因污水管跑冒滴漏对地下水的污染,应设置管网检漏系统,该系统包括人工巡查、仪器检测、在线数据采集与监控及统计报表等部分。首先配备专门人员巡检,利用检漏线缆、超声检漏仪、听漏仪等仪器对管线漏点进行探测,最后在线对数据进行采集与监控,定期监测形成报表。

4.2应急抽水系统

该系统包括专业抽水技术人员、应急抽水井、抽水泵三部分,用于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监测井既作为水质监测井,也作为事故应急处置井。抽水泵的功率根据场地地下水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发生事故,在污染物泄露1天后,根据园区水文地质条件,按照三个月将该区污染物的质点全部抽走的要求核算出抽水井每天应该抽走的水量。抽走的地下水送园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返还生产系统使用。同时每月都要对抽水水质进行检测,以确定受污染的地下水全部被抽走。因抽水量不大,且为暂时短期抽水,对区域流场影响不大。

5结论

篇3

工业技术论文3100字(一):绿色化学工业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当前国内化工技术迅速提升的背景下,化工产品的增多会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但是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也会产生较大的污染危害。给社会公众带来较大的环境污染破坏,因而,近几年国内出现了一系列的绿色化工技术,对当前的化工产品生产带来一定的冲击,有效地减少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给外界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污染。

关键词:化学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要点

0引言

近年,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地提升,国家也大力地倡导在社会中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友好型的工艺技术。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的化工技术就被研发出来,其中绿色技术更多的是指在传统的化工产品生产期间,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降低资源的消耗,实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化工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化工企业在生产化工产品期间,应用绿色技术来避免生产过程给外界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污染。尽量地去降低能耗,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这样才能够使公司在激烈的化工市场中,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从原材料运输到工厂,然后再将原材料运输到生产线上,在各作业环节加强控制,使化工产品的生产走向环保化。利用零污染、低耗能的技术,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而全面提高化工企业内部的制造技术水平。在印刷和药物的生产领域中,都会应用一些绿色化工技术,此时该技术就为国内的化工行业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1合理地选择催化剂

在化工产品的生产领域中,使用大量的催化剂(如图1所示)会显著地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进而加快化工产品生产的速度,可以明显提高整个化工产品的经济效益。因而,化工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的化学反应状况,以及根据生产出来的化工产品特性,来选择催化剂。此外,还要避免化工产品所形成的副产物被随意地丢弃、排放,而造成化工产品的副产物危害到外界的环境。此时,要重点去管控好催化剂的使用,应用一些无毒无害催化剂。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加强对各废弃物排放管控,应该结合实际的要求,来选择催化剂材料,选择毒性不大,而且危害程度较低的材料,才能够保证化工产品的生产绿色化。

2.2应用没有污染的化工原材料

科学地选择化工材料是降低化工污染的一个有效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社会公众都会认为化学合成物大多都是化工原料,并且认为大多数的化合物都有毒性,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随着近年国内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化工原料被研制出来,有些化工原料是从农作物和植物中提取出来,它可以替代化学的合成物,来充当化学产品的制剂。因而,选择危害较小、绿色环保材料,从源头上去抑制化工的污染。在生产期间,确保化学制剂使用合规,避免使用那些毒害较大、污染较大的化学药品。

2.3科学选择化学反应

在化工产品生产期间,要求能够使用一些高效的化学反应,才能够提高化学反应效率。通常化学反应都会产生副产物,而对外界环境带来污染破坏。此时,公司要综合考量化学反应经济性和环保性,来实现降低污染的目的,这也是当前绿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和应用的目的。公司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经济效益和污染问题,应用合理的化学反应方法,来实现控制化工污染的目的。

3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3.1应用清洁的生产技术

化工企业应用比较清洁的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例如,通过一定的处理设备,来降低化工产品的粉尘、废气,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这样会实现资源的高效使用,也能够减少固体垃圾的产生。当这些化工的污染物进入到地下水和土壤中,会扩大污染的范围。有些工厂内部有大量的悬浮颗粒物的粉尘,这些粉尘就会形成粉尘污染,空气中的固体离子增多,当吸入到人体内部会直接导致心肺病的产生。因而,要科学地处置生产现场的粉尘和废弃物,来实现环保生产的目的。

3.2应用生物技术

将新型生物技术运用到化学制品的制造中,例如可以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生物体内部所产生的生物酶,来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将生物化工的合成技术作为当前化工产品的一个主流技术,可以实现绿色生产的目的。生物技术中的膜技术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技术组成,它也可以实现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来形成化学品。绿色的生物技术需要从动植物内部提取相应的原料,例如,煤炭、石油等都是由生物经过数万年的生物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能源原料。在当前的一些化学反应中,会使用生物酶作为催化剂,这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显著地要高于化学试剂的效率,这样生物酶作为催化剂,可以实现环保生产、无污染生产的目的。并且化学的反应比较温和,形成的副产物对外界环境危害较小。

3.3利用友好型的环保产品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而,在使用环保产品期间,要尽量地避免使用那些高污染的产品。汽车在行驶中可以燃烧生物柴油、生物汽油,这些生物材料的生产制造不会对外界产生较大的污染。同时,生物酒精汽油燃烧时对外界的环境破坏力度较小,有些化石燃料内部有大量的硫化物,在燃烧之后,会产生二氧化硫,会直接危害到大气的平衡,以及会给国内的大气带来破坏。社会公众平时会使用一些塑料的产品,塑料的包装袋,这些塑料袋的使用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当人们使用完了之后,就会将这些塑料袋随意丢弃,塑料袋难以分解,分解时间会长达数百年,会给社会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也会形成大量的固体废弃垃圾。因而,需要对现有的化工技术进行转型升级,生产一些环保型的乙醇汽油,可降解分解的塑料,供为大众使用。例如,化工产品生产单位将其经营的重心转移到绿色产品生产上,大量的使用农作物植物,作为原料的提取材料。在生产期间,可以使用甘蔗来提取乙醇,作为稀有的原料物质。

3.4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当前国内的清洁生产技术已经被应用到金属冶炼,海水淡化等各个行业中,应用的清洁技术生产的有害物质不多,而且清洁技术会直接将废弃物排放控制在环保的要求标准内。在海水淡化工程中,应用环保清洁的方法,来在海水中去提纯淡水。淡水是人们基本的生活用品,社会对于淡水需求量较大,然而国内淡水资源却偏少,这是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在生产淡水期间,利用环保型的化学制剂,来提纯淡水、蒸馏淡水,这种化学试剂的危害都较小。

3.5优化改善现有的化工工艺流程

在化工产品生产期间,企业要转变现有的生产方式,改变过去仅仅依靠一个装置给各个设备供热的模式,可以给厂房的顶层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来利用太阳能为化工生产线提供电力来源。此时,化工产品的生产单位也可以购置余热的收集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将生产线上的各类热收集。然后,对这些能量进行转化,进一步地转化为电能,来为生产线进行循环的使用。

在生产化工产品期间,也可以利用电机驱动的方式,来作为生产线的电力来源。应用变频的电动机,会降低电能消耗,有些电机在开机时浪费的能源较多,此时应用变频电机控制电机中的频率,来减少电力能源的浪费消耗,也能够使整个生产线变得更加稳定。在生产环节中,会产生许多化工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但是通过将这些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可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4结语

近年,随着国家大力地倡导生态文明的建设,化工企业要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引入绿色化工技术,降低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提高化工的产品生产经济效益,提高原材料利用水平。

工业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利用外资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也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大环境。经济发展速度、规模与科技水平息息相关,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目前,外商投资模式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进步产生巨大影响,也对工业技术自主研发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因此,要重视对外商投资问题的研究,明确技术目标,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构建更显科学与有效的发展策略,加快我国工业技术发展进程。

关键词:外资;工业技术;影响

一、前言

对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是源泉与动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尺度。技术进步主要涉及本国技术能力以及技术获取。前者以技术开发与创新为主要任务,后者是通过从国外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外资获取等方式来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立足工业技术领域,外资获取是当前重要形式,对我国工业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全面与深入的分析,在根本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进步。

二、结合社会发展全面分析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原因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中,各个行业发展迅速,很多行业都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以求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具体来讲,吸引外资的主要原因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市场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对于我国而言,人口众多,工业化进程发展速度较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急需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借以实现工业技术水平的大力提升。另外,对外商而言,欧美市场相对饱和,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因此,需要更具潜力的市场,具备较大的容量,呈现多层化特征。

(二)劳动力优势巨大,原材料成本较低,有利于外商产品竞争力的增强

在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原材料价格具有明显优势,为外商企业成本的降低创造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也就是说,在我国,劳动力与原材料竞争力更具优势。

(三)工业制造整体水平较高,消化吸收先进工艺的能力较强

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整体能力较强,拥有大量技术能力强、熟悉制造工艺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与掌握能力突出,能够较快理解与掌握引进的生产线的制造工艺,加快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三、探讨利用外资对我国工业技术产生的影响

(一)多种外资类型对我国工业技术产生差异化影响

依托贸易与技术合作,我国逐步进入外商价值增值链与经营网络之中。尽管外商拥有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技术是增强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基于此,外商投资技术的应用与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息息相关,需要综合考虑研发能力与产业架构。首先,对于外商投资,其应用的水平如果高于我国技术水平,但是,立足其母公司发展,尚不属于最为先进的技术。这种情况下,投资的目的是规避贸易壁垒,谋求与占领更加广泛的市场。从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工业技术研发水平虽然发展迅速,但较之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距离,同时,市场进入壁垒不高。因此,跨国公司在资金、营销等领域优势突出,极易获取竞争优势。其次,以母公司技术为主导,产品销往国际市场,主要体现为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一体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中,产品周期较短。立足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我围一些行业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二)正视核心技术的作用,加快技术革新

基于此,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我国的比较优势。借助这种技术模式,虽然引进了现代化的自动生产线,能够实现“干中学”的目的,同时,我国的制造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但是,无法获取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产品的核心生产过程仍在其母国生产,只把技术含量低的零部件、产品的最终成品组装放在我国进行。鉴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一旦忽视核心技术的掌握,将永远陷入创新追赶之中。一旦跨国公司撤走,会导致技术的滞后,不利于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如何提升我国工业技术进步水平

技术的发展是积累与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制定科学发展战略,遵循“学习、合作、竞争”的基本原则。要增强主动性,用于面对挑战,积极进行学习、合作、交流与竞争。具体来讲,首先,要关注外商全球战略计划,在其转移的一般制造业和硬件产品的加工中进行合作学习,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其次,融入外商技術开发项目,借助合作,增强能力。再次,积极创新,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参与竞争。基于此,加快我国技术发展,最大化发挥效用,提升我国工业技术水平。

篇4

参考文献:

[1]张景丽,幸福堂.移动床生物膜工艺特点、研究现状及发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29(4):13O15.

[2]陈若宇,邢国平,孙宝盛.循环移动载体生物膜反应器水力特性探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2,33(1):21O23.

[3]ZHOUP,HEJ.Biofilmairliftsuspensionreactortreatmentofdomesticwastewater[J].Water,AirandSoilPollution,2003,144(1):81O100.

[4]汪晓军,罗芳旭,何翠萍,等.亲水性塑料弹性填料生物膜法处理模拟废水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4):31O34.

[5]俞汉青,顾国维.生物膜反应器挂膜方法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2,8(3):13O17.

[6]ALVESCF,MELOLF,VIEIRAMJ.InfluenceofmediumcompositiononthecharacteristicsofadenitrifyingbiofilmformedbyAlcaligenesdenitrificansinafluidisedbedreactor[J].ProcessBiochemistry,2002,37(8):837O845.

[7]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8]潘涛,邬扬善.三相生物流化床中生物膜厚度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9,15(6):5O8.

[9]周平,王世和.生物膜厚度对流化床反应器性能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1994,15(2):1O5.

参考文献

[1]潘家祯,等.压力容器材料使用手册-碳钢及低合金钢.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青岛化工学院,等.化工容器及设备.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华东理工大学,等.过程设备机械设计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刘国柱,乇莅,米镇涛等.蒽醌法制过氧化氢用氢化反应器的研究进展.现代化工。2003,23(2):19—22

[2]陈金娥.大型轴向流同定床反应器流场的数值模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4,34(增刊):456—461

[3]鲁文质,腺立华,肖文德.固定床反应器合成二甲醚的模拟分析.天然气化工,2002,27(4):53—61

[4]王志亮,杨宗仁.外循环式轻烃醚化反应的设计与分析.炼油设计,2002,32(7):25—28

[5]王军,张红,陶汉中等.热管式气液固三相同定床鼓泡反应器的传热性能.化工学报,2005,靳(3):446—449

[6]王军。马永锡,孙世梅.热管式同定床鼓泡反应器返混试验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27(2):64—66

[7]李东风,汪展文,金涌等.液相烷化法合成异丙苯烃化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化学【业与工程,2002,19(4):305—310

[8]刘红,卢冠忠,郭杨龙等.TS—1分子筛对固定床中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催化学报。2004,,25(1):49~54

[9]瞢凯,张秀成.陈立宇等.苯胺加氢固定床反应器的优化设计与操作.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5):558—562

[10]邢福祥.用于气体净化的平板式固定床反应器.现代化工,2004.,筠(11):47-49

篇5

1数据的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研究统计文献数据来源于中文论文数据库。本次统计范围是2008-2014年期间辐照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发表的论文情况。

本文以“辐照、废气”、“辐照、废水”、“辐照、污泥”、“辐照、固体废物”为检索关键词,根据检索出论文的关键词、摘要,将辐照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相关的论文进行筛选,并对辐照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论文的关键词、论文产量与变化趋势、发文总量、文章被引总数、论文作者等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2国内辐照环保领域研究现状及技术应用情况

2.1研究现状及趋势

2.1.1论文数量及变化趋势

本文以“辐照、废气”、“辐照、废水”、“辐照、污泥”、“辐照、固体废物”为检索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的中文论文中进行搜索,统计出辐照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共计322篇(见图1)。

辐照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发文量一直处于平稳的状态。通过图1对辐照技术在环保领域发文总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2010年的发文量达到一个高产 期,共计发文63篇;从2011年开始,出现了一个小幅度的递减趋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辐照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发文量出现递减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是文献网络在线刊载滞后因素所导致,但总体上与之前的发文量基本持平。

2.1.2关键词词频分析

2.1.3关键词变化分析

通过统计辐照技术在环保领域出现次数最多的前10个关键词词频(见表1),在该领域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微波”,一共出现72次;其次为“废水处理”,出现44次;再次为“活性炭”,出现28次。通过表1可推断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微波辐照技术在废水处理、污泥、有机污染物领域的应用。

将该领域论文按照时间排序’可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环保应用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存在规律的。2008-2011年展开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微波辐照技术在废气、废水、污泥固体废物处理方面进行应用;2012-2014年则主要是面的应用研究(见表2)。

利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在废水处理、污泥、有机污染物领域开展应用。由于文献网络在线刊载滞后,所以导致高频关键词还是停留在早期研究的关注点上,但实际上近两年的发展趋势已经转移到电子束辐照技术在废水、污泥、有机污染物方从表3中可以看出,辐照技术在环保应用领域的研究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开展研究的科研人员有马春、王鹏、孙德栋、董晓丽、潘维倩。其中马春、孙德栋、董晓丽之后有淡出迹象;研究时间最长,且一直活跃在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主要是王鹏、潘维倩。2010年以后在该领域开展的研究越来越被科研人员所重视,研究开始受到关注,科研人员较为活跃,上升趋势明显。突出的有刘秀华、何仕均、梁霞、邓义、王建龙。

2.2.2高被引论文作者

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研人员如表4所示。通过表4高被引论文可以看出,辐照技术在环保应用领域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废水、污泥方面。研究团队有5个,分别是王鹏、潘维倩、袁春燕;聂锦旭、刘力凡、刘汨;孙德栋、马春;陈芳艳;王同华。通过他们的研究,大致上可以看出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通过微波辐照技术诱导废水、污泥中吸附剂的变性,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找到更加有效、环保的新途径。

通过对论文高产作者的相关单位信息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科研机构的研究重点不同,使用的技术方法也不同。

最早在该领域开展相关研究的机构有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随后有淡出的趋势;哈尔滨工业大学则是该领域开展研究时间最长的机构,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微波辐照技术处理污泥,后期开展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通过电子束辐照技术处理废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近年来开始受到关注,活跃度呈上升趋势。

2.3.2论文高引用单位

在该领域学术论文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王鹏、潘维倩、袁春燕的研究团队发表的《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辐照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研究论文中,《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吸附剂的研究》是被引次数最多的论文。说明该篇论文论述辐照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被引证次数最多的观点包括:袁春燕等采用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污泥吸附剂,通过实验得到该法制备污泥吸附剂的最佳工艺参数,验证了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污泥吸附剂技术的可行性。从被引次数较多的知识点可见,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的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污泥吸附剂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其次,广东工业大学聂锦旭、刘力凡、刘汨的研究团队发表的《微波强化铝改性膨润土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被引证次数最多的观点包括:近年来,世界上膨润土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深加工技术的改进,如微波法在膨润土加工中的应用等等,可推断广东工业大学微波法在膨润土深加工技术(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中的应用具有创新性,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4技术应用情况

2.4.1辐照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近些年我国对辐照技术开展了深人探索,并逐步将其应用于污水的处理中。比如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边绍伟、上海大学射线应用研究所的顾建忠、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刘宇、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宝、南京大学的刘下国等对电子束辐照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较弱’利用辐照技术处理污水这一实际处理工艺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要做很多基础工作。

2.4.1辐照技术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随着电子束辐照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已渗透到多个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环境保护中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相较之前的常规废气处理技术,电子束辐照技术适用于常规废气处理技术难以处理的环境污染物,并且具有无二次污染、干净清洁、操作方法简单、处理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例如杭州协联热电电子束脱硫技术、北京京丰热电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在对于废气的处理上已经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2.4.2辐照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发的高能电子束技术使污泥的处置处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电子束经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行研发的高能电子加速器提供,将处理不了、剩余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处理过的污泥一方面在农业上可以得到再生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用于再生燃料的制造。2.4.4辐照技术在固体废物中的应用

高分子固体废物的回收再利用可以通过辐照技术与高分子材料相互作用的特点得以实现。其中上海大学生产的粘胶就是利用低辐照剂量浆粕经过辐照处理方法生产的。

橡胶的硫化和废旧橡胶的脱硫化也可以利用辐照技术。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橡胶对电子束辐照技术和7射线具有敏感性这一特点,改变橡胶的加工性能和耐用性,使废旧橡胶发生化学链解聚,从而提高废旧橡胶的再生利用。

3国外辐照环保领域研究现状及技术应用情况

3.1废水处理领域中辐照技术的应用

美国研制了大规模电子加速器处理废水装置并于1984年在迈阿密投人使用。俄罗斯辐照净化废水技术由Voronezh合成橡胶厂研发成功,并很快应用到工业领域。巴西自1996年开始致力于电子加速器处理饮用水、污水的研究,其原子能研究所开发建立的大规模电子加速器水处理示范装置,X对生活污水的消毒,工业污水中染料、苯酚、油和脂的分解及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去除都有明显效果。韩国的三星HeavyIndustries(SHI)公司与俄罗斯物化所联合开发建立的电子束处理废水装置,能够处理大丘染化工业公司的印染废水。与此同时,建立了造纸废水再循环的电子束处理商用示范装置。

3.2废气处理领域中辐照技术的应用

废气污染主要指烟道气污染,现已成为世界众多污染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它能形成酸雨和严重的温室效应。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极为重视对废气的辐照处理。

例如,美国Ebara公司已拥有电子束处理烟道气体的技术并投人应用。俄罗斯的Kurchatov原子能研究所、莫斯科州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高温研究所、Tem-ploelekroprokt研究设计院等都陆续开展相关研究。

3.3污泥处理领域中辐照技术的应用

污泥辐照处理技术在早期工业革命发展较快的国家也得到重视,并已产生一定成果。如前联邦德国最早建立了试验工厂,该厂于1973年建造,在含有4%固体的污泥中,采用瞬时强7辐射杀死病菌,经辐照处理的污泥仍保有原养分,可用作肥料且性能远超过堆肥和巴氏消毒法处理过的污泥。

此外,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已着手研究电子束灭菌后制成堆肥的处理污泥工艺;美国匹兹堡CarnegieMellon研究所环保研究中心研制了含油淤泥的脱油技术,其微波脱油处理系统比常规法快30倍,体积比常规的乳液分离系统小90%;泰国研发的3kGy射线辐照能将啤酒工业产生的污泥辐照处理并达到喂食鱼类的标准;越南射线辐照技术可让辐照后的污泥成为播种体的载体。

3.4固体废物处理领域中辐照技术的应用

固体废物处理领域中辐照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得到重视,其中以美国CYCLEAN公司的辐照技术最为先进。该技术能够100%地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旧沥青路面的材料,且生产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材料相同,成本是新拌沥青路面材料的l/3,因此费用和污染被大大降低。美国其他研究所也将辐照用于对纤维素的处理,从中得到葡萄糖,回收率最高达到56%。

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技术,例如俄罗斯,其物理动力研究所可利用快中子反应堆处理生活和工业垃圾,该技术不仅可以用经过处理的垃圾提取金属、建筑材料、化工产品,还可将其转化为电力和热力;日本将辐照技术用于木屑、废纸、稻草等的处理,通过糖化进而发酵成为酒精。

4战略需求发展措施及建议

就目前我国加速器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来看,今后的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4.1深入分析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由于我国辐照技术起步较晚,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束辐照的作用,我们应继续深人分析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从而大大提高电子束辐照的利用率。

4.2提高电子束的强度,发展新型加速器

当前,现有的辐照技术已经满足不了高要求的污染物质的处理,因此需要新型辐照技术。为了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就需要提高辐照剂量,提高电子束强度和能量,发展新型的辐照加速器,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处理效果。

4.3电子束辐照技术与其他工艺技术的互补研究

电子束辐照技术通常与其他工艺联合使用,以达到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提高处理效率的效果,因此需要对相应对象进行充分了解,从而选用适合的联合技术,弥补彼此的不足。

4.4提高电子束辐照技术的研究水平,充分利用其优点

目前国外电子束辐照技术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我国电子束辐照技术基础相对较弱,在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拓宽电子束辐照技术应用领域,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利用辐照技术的优点,加快实现产业化。

4.5紧凑型辐照加速器的研发及其规模产业化应用

随着市场逐渐多样化,需求也更加多元化。电子束辐照技术需适应各种空间、环境,因此研发紧凑型辐照加速器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将该技术灵活化才有助于其进一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只有产业化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将该技术推广并使其得到最大化利用。

4.6亟需出台政策法规规范市场

技术一旦应用于市场,就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亟需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法规,一方面用于对技术的保护,另一方面用于对市场的监管、引导。此外,加大宣传力度,使该项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不仅能加强大众的认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更能吸引年轻一代致力于技术开发,从而使这一技术不断发展创新。

篇6

1994年初成立的桑德公司从40万元起家,如今已发展成一个总资产逾亿元的企业集团;麾下9个子公司、一个研究所,综合实力和整体规模位居环保行业企业前列。1998年公司销售额是1.3亿元,纯利润在3000万以上。桑德去年的利润率达到近23%,而同期环保行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9%。文一波说,今年的销售额还将翻番。在经历了一系列股权安排后,文一波现在持有桑德10%的股权。

文一波把自己创建北京桑德的举动称为“逼上梁山”。 性格内向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去从商,做老板,干一个“少不了应酬和交际”的工作,而这绝对是他的弱项――当了6年老总的文一波至今既不好抽烟也不会喝酒――但是,他现在居然成了“一个不错的老板”。1989年,从清华大学提前一年毕业的文一波被分到了国家机关,负责审核化工工程环保项目。工作中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的现实,让他产生了做一点更直接、更实在的事情的念头。

文一波现在忙着搬家――生意做大了――位于京城通州区的耗资1.2个亿的集办公、科研、生产等于一体的新厂区11月底就要投入使用了。为桑德的未来筹划也很费思量,下一步怎么办,谋求上市还是与人合资,他还没想好。这些都是快乐的烦恼,与从前的苦恼很不一样了。

桑德初创时,资金少,公司没有名气,度过了两三年非常艰难的时光,主要的内容是亏损,直到文一波的第一号专利产品“SNP无剩余污泥悬浮型生物填料”降临才拯救了桑德。这种名字非常复杂的生物填料有一个爱称“桑德球”,与传统的填料一样,它具有制造生物细菌的功能,而后者则能吞噬掉污水中的有机物,净化污水。与传统填料不同的是,它的寿命是15年,而不是2年,而且它具有多种生物综合处理功能。“桑德球”为桑德带来了一系列的荣誉:在1996年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1997年获国际环保博览会金奖,1998年又被国家评为A类新产品。

最终把技术变成销售额,需要别人认识到你的技术到底怎么样。文一波采用的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办法――送。他选择了一些具有较好技术吸收能力和转化能力的单位作为试点,从环境治理的方案选择、可行性研究、设计乃至施工提供无偿服务,甚至将一些专利产品免费提供用户使用。

在承受了最初不可避免的亏损后,回报开始以预想的速度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客户的信赖乃至依赖,最终变成了牢固的合作关系。至今,桑德已在除、台湾以外的我国其他地区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完成了200多项工程建设。这其中包括天津化工厂的环氧丙烷污水处理工程――桑德战胜了四家外国公司,以低于他们1000万元的价格和更合理可行的技术中标。

文一波一身兼多任,他是老板,是经理,也是公司主要的技术人员――他个人拥有9项国家技术专利,占公司拥有专利技术的近70%;曾在国际和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技术使文一波有实力表示对仿冒品的出现不太在意。他的应对就是加速技术更新换代,让“真桑德”跑在前面。技术出身的文一波认为,企业出卖技术是极为短视的行为。技术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之本,不仅要保有技术,而且要不断提升技术,把眼光放长远。

最近,桑德已经与北京市政府签订协议,承建耗资6000万元的肖家河污水处理厂。预计明年10月底,这个全国首家完全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将投入使用。这是文一波“中华碧水计划”的第一步。

这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需要进行污水处理的企业与环保企业合作,将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权委托给具有相应资金和技术实力的环保企业;由环保企业独资或与业主合资建设与运行,通过运行收费收回投资。

对于文一波来说,更重要的好处是,这为大型专业环保企业的诞生提供了机会。他相信,这么干下去,中国的市政污水处理率有可能在5年内由目前的6%提高到50%。这是一个足够庞大的市场。文一波说,到2000年,国际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大约为6000亿美元。虽然我国目前环保行业产值只有300多亿元人民币,但实际的市场需求量每年在1000亿元以上,再加上国外市场的开拓,我国的环保产业年产值未来可以达到1600亿元以上。

文一波好静,他喜欢也擅长的活动――下棋、打牌――大多是安安静静的、需要动动脑筋的。喜欢琢磨事是文一波的一大特点。公司的名字“桑德”源于英文“Sound”的音译,文一波取其“完善、完美”之意。

做事追求完美、凡事尽心尽力,是文一波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他的一种办事原则――不论事情最后做得怎样,毕竟,让世界变得清洁一些,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资料:文一波:从水到水

1965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市

1983年考入兰州铁道学院

1987年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

篇7

在我们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笔者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适时,适当的把这些教学内容与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 当讲到空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水资源、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还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在学保护水资源时可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全世界50%儿童的死亡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等; 再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归纳,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

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初中化学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些是有毒的实验,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如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要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可问问为什么)。改善学生实验的操作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充分利用作业、练习、测验,巩固学生的环保知识

作业、练习、测验是每个学生司空见惯必须完成的任务。因而可以在不偏离教材和课标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尤其课后关于做环保调查报告、写环保小论文等要求绝不能忽略。就是测验中也要尽可能多的安排关于环保的知识点。

四、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感受最深,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比如把环保实验(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让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搜集材料书写小论文。从而树立环保意识、推动环保行动。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环保教育,又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可补充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又可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开展环境保护讲座,也是施行环保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比如从学生自身生活考虑,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妆品污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有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进而提高环保意识;还可办专栏,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五、充分利用环保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篇8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graduation papers quality, we should meticulously design to ensure the sound selection of topics, with stress on "applicability"; should elaborately plan to ensure well-done experiments, with emphasis on practicality; should carefully revise to ensure good writing, with stress on "standardization"; should strictly examine and assess to ensure sound oral defense, with emphasis on "scientificity".

关键词: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students;graduation paper;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59-02

0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办学规模急剧膨胀。学生人数激增,教师教学任务加重,科研工作量化,浮躁作风抬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泡沫和危机现象显现。“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弃之争”此起彼落。[1-2]放眼我国高教界,围绕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这一主题,各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大学依托师资、设备、生源等优势“顺势而为”,新高校凭借贴近应用、跟紧潮流和敢想敢干等特色“乘势而上”。[3-7]

在众多医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危机的药方中,“真题真做”乃一剂良方。如何做好“两真”呢?我认为应把好“四关”──选题、实验、撰写和评审,突出“四性”──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兹以湖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为例,简介“真题真做”,抛砖引玉。

1精心设计,把好选题关,突出“应用性”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我们为,地方普通高校特别是坐落于地级市的应用型高校,选题质量应着重体现应用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等方面。具体而言需要遵循“四项原则”,做到“四个结合”。

1.1 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四项原则”

1.1.1 应用性原则这是由地方普通高校尤其是地级市普通高校的办学定位决定的,因为这类高校一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学校应积极鼓励师生走出校门,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选课题。假如将选题定位于学术性太强、太深或太偏,既与学校定位不相应,也与教师、学生和设备条件不相应,就很可能出现“假、大、空”现象,助长学生脱离实际的“书呆子”气息。

1.1.2 可行性原则各校办学历史、设备条件、师资水平、学生生源和地域文化、产业结构均有较大差异,毕业论文选题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所有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以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和相关合作单位现有师资、学生、设备、经费等实际条件作依托,难易适中,反对脱离实际的大题、偏题、空题。

1.1.3 创新性原则本科生毕业论文虽然不易做到原始创新,但可尽量体现消化吸收再创新或知识集成创新。如配方调整、方法改进、工艺革新等。坚决反对抄袭、拼凑、杜撰等投机行为。

1.1.4 个性化原则毕业论文既有学科、专业的特点,又有导师、学生的差异,还有地域、行业的不同。学校和学院管理部门只制定宏观建议,具体选题交给专业导师和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协商敲定。

1.2 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四个结合”

1.2.1 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结合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力求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选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深广度,又要符合学生实际,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按时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1.2.2 与导师科研项目相结合从导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论文题目是一项师生双赢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尚未设立硕士学位点的普通高校来说,尽早地从低年级学生中选拔一些优秀生提前进入科研训练,既使导师获得了科研助手,又使学生得到了毕业论文选题。选题应经导师申报、教研室讨论、系院初审、督导组复审、导师修改、题目公布、学生选择等步骤确定。例如,近3年中我从自己主持的省、市科研项目中抽取《纳米TiO2复合丙烯酯乳液的制备》、《纳米SiO2复合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金属表面TEOS复合涂层的制备与防腐性能》、《金属表面GPTMS复合涂层的制备与防腐性能》、《纳米氧化锆涂料的制备及性能》、《PC表面仿生耐刮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等作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都取得较好效果。

1.2.3 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应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主线,坚持地方特色,发挥地域优势,挖掘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课题。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通过毕业论文训练学到实际本领,避免纸上谈兵。再如,近3年中我带领学生深入企业选取《密封型电动助力车铅晶蓄电池的性能研究》、《太阳能储能铅晶蓄电池的开发研究》、《高效长寿环保型铁路客车照明用铅晶蓄电池研制》、《速干强粘环保型纸包装粘合剂的研制》、《湖州工业企业中典型危险废物的理化特性研究》、《Ni/Fe3O4复合电磁波屏蔽涂料的研制》等题目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既完成了毕业论文指导任务,又帮助相关企业开发了新产品或解决了技术难题,还为学生专业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机会。

1.2.4 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新时期的大学生张扬个性,敢想敢干。张三喜欢“高分子”,李四偏爱“硅酸盐”。因此,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一是由学生自己主持或参与的开放实验、科学研究项目中衍生而来,二是让学生自行选择导师和课题,三是从生活和实践单位生产实际中自行选题。千万不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将管理部门确定的课题硬压给学生去做。

遵循上述“四项原则”和“四个结合”,湖师院化学系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基本上做到了“真题真做” (表1),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2010 届化学、化工类专业毕业论文 (设计) 起初公布了近185个选题,最后经师生双向选择等环节确定了153 个选题。按难度分为较难25个、适中113个、较易15个。实验型和理论型题目为30∶1,突出了理工科专业重视实践的特点。

2周密安排,把好实验关,突出“实践性”

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在实验阶段,要求学生既弄清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更好学会怎样做好这项研究?为此,学院应在时间、场地、导师、设备和经费等教学资源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2.1 在时间安排上适当错开,体现灵活性因各专业的培养规格不同,就业行业和岗位相异,故毕业论文时间也应有所不同。在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时,就对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适当地错开安排。如制药工程、材料化学专业安排在第七学期,化学专业安排在第八学期。这样既可缓解学校毕业论文教学资源的紧张程度,又能适应不同行业(企业)的招工要求。

2.2 在场地分配上适当分散,体现立体性随着办学规模急剧膨胀,“学生多场地少”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安排学生人人动手,真题真做,在场地安排上应体现校内与校外、专业与学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立体化格局。挖掘资源,统筹安排。如教师科研用房、市材料行业技术中心研究室、市先进陶瓷重点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市环保局检测中心、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都在导师指导下安排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实验。

2.3 在导师配备上全员发动,体现专业性针对“学生多导师少”矛盾日益加剧的现实,如何科学合理地配备导师成为能否“真题真做”的关键环节。①全员发动,无论是教师、科研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只要是相近专业并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或讲师、实验师及以上职称者,都应适当承担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任务;②适当聘请校外实践基地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毕业论文导师;③对毕业论文指导计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纳入年终统一考核;④对导师和学生实行“双向考核制”(分别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审阅表》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对导师评价表》)。

2.4 在训练模式上重在实践,体现多样性在毕业论文训练模式上,我们不搞“大呼隆”和“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模式,强化“实践”。

①在培养方案中设置贯穿四年的课程论文、学年论文、专题论文和毕业论文训练计划,基本做到从大一至大四 “论文训练不断线”;②从大一(下)开始就鼓励、指导学生申报开放型实验和大学生科研项目,在导师指导下训练科研工作;③从大二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适当分流。选拔、招收部分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以“科研助手”的身份和老师对接,学习科学研究;允许志在尽快就业的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配备两位导师(“技能导师”和“理论导师”);④将有些专业的毕业论文提前到第三学年初开始,早选题、早思考、早实验、早完成;五是在指导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量地让学生自己构思、自己确定研究目标、搭建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指导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要做好毕业论文工作,除了把好“选题关”和“实验关”外,还必须把好“撰写关”和“评审关”。也许是受到新时期一些快餐文化、网络语言等冲击,时下许多理工科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普遍出现重点不显、层次不明、句子不通、文字错误和标点混乱等现象。此外,假如对论文评审和答辩不重视、不科学,搞形式化、走过场,其质量也将难以保证。因此,我们还强调细心修改,把好撰写关,突出“规范性”;严格评审,把好答辩关,突出“科学性”。限于篇幅暂不展开。

参考文献:

[1]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2]彭江,陆娜.毕业论文应超越“存废之争”[J].教育与职业,2010,(1):40-43.

[3]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10-111.

[4]杨庆云,周梅村,纳海莺,李燕.化工类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6,(4):57-59.

[5]王琪,武寿春.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探索[J].江苏高教,2009,(6):84-8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