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经营模式论文8篇

时间:2023-03-28 14:59: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经营模式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经营模式论文

篇1

1.实现对教育组织各方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目前,各类教育组织相互分离,内容重叠,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若采用连锁经营,有经验和有品牌的在职教育、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可以得到整合。欠缺经验和品牌的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连锁经营来吸收先进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技能,实现质的提高。

2.好的教育机构的连锁经营能带来规模效益。实施连锁经营的重要特点就是可以快速复制,扩大规模效益。这里的规模效益来自于共享教育资源带来的单位成本的下降;统一管理带来的单位固定管理费用的降低等。教育机构连锁经营的核心优势在于可以实现低投入下的快速扩张,并且能获得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直接拥有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品牌优势,一个知名品牌的连锁教育机构比新创办一个教育机构更容易取得受教育者的信赖和认可。

3.给行业外资金投资者机会。投资教育行业感兴趣的行外人士或组织,但是成功者却非常少。究其原因,行外人士或组织对教育体制和行业运作不熟悉,缺乏掷地有声的教育品牌。而通过教育组织的连锁经营就可以改变这种现象。

二、推进教育组织连锁经营的思路

1.选择合适的连锁化经营形式。选择这种方式的教育机构直接拥有下属连锁教育机构的资产投资和经营管理,便于日常管理并保证教学质量。但这种方式容易使总部教育机构的控制权过高,有可能会削弱下属连锁教育机构的管理积极性。对于资金短缺或需要拓展资金规模、办学规模的教育机构,可以选择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的方式。选择这两种方式可使总部教育机构控制程

2.选择适合采用连锁化经营的教育类型。在进行连锁经营时应该选择其二三线的教育类型来实施连锁经营,即教育机构的夜间部、业余部、函授部和技能培训部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本机构的品牌获得效应,同时也保证了万一连锁经营失败时,对其品牌破坏程度的最低化。

3.通过提高教育机构的规模来降低成本,扩大教育市场占有率。但如果连锁规模过大的话,总部教育机构的控制力会减弱,教育资源总量会不足,生源质量会下降;如果连锁的教育机构扩展过快,总部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跟不上,对有意向连锁经营的下属机构考察不够严

4.设置强而有力的训练系统和实时监控体系。教育连锁经营需要对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的质量进行符合连锁经营的再造。即要建立一个培训系统,为教育连锁经营培训高标准人才。此外,还要建立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即建立教学效果评估制度,尽可能量化教学效果;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教学质量、收费、服务的检查,保证受教育者获得好的教育待遇;要及时对连锁教育机构的不足实施处理;推行督导员管理,定期评估分支机构的教学管理质量;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不受侵犯和滥用等。

三、以企业连锁经营模式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的系统建设

1.以直营连锁办好自己的学习中心。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投资建立并直接管理有多个这样的“学习中心”,即北京学习中心、太原学习中心、TCL惠州学习中心等。在这种学习中心应采取纵深式的管理方式,直接管理所有的教学点或教学班的日常教学和行政管理。各教学点也毫无疑问地必须接受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指挥和管理,一切按制度行事,确保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办出特色、办出品牌,确保教学质量。

2.以特许连锁理顺与44所省级电大的关系。中央电大对于各省市级电大在人、财、物等方面,目前是没有直接决策权或领导权的,二者仅是以“五统一”联系的松散型的教学系统。我们应以契约关系为纽带,充分考虑二者的利益,整合其教育资源,或帮助投资教学资源,或让渡部分经营效益,将二者联系在“命运共同体”认同所产生的团结力量上,同时也兼顾地方电大的“生命共同体”,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经营及管理自。这种以契约关系为特征的特许连锁,即国家开放大学必须拥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运作技术和管理模式优势,从而系统指导,分层管理,让地方电大(或分部)能很快地运作,并尽快从中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营销环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为此,我国企业必须转变旧的营销观念,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实施品牌营销策略、服务营销策略、绿色营销策略、形象营销策略和网络营销策略,不断学习国外企业营销管理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企业必须实现营销理念的创新

1.由国内营销观念转向全球营销观念。随着市场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互联网联结着国内外市场,世界统一市场将会全面形成。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也不仅仅是国内同行,而是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的跨国公司,许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我国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营销观,将视野由全国扩大到全球范围内,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全球营销战略”。

2.由规模营销观念转向个性化营销观念。过去的规模营销方式即厂家以单一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众多消费者的需求,但目前这种无差异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与日俱增的多目标、多层次需求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营销,即市场细分达到最小限度———“一对一营销”,针对每个消费者与众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来实现高度的顾客满意。企业要赢得市场,就必须根据个别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设计和生产个别种类、型号、规格和性能的产品以满足个别消费者,才能拥有市场,谁能首先尽快采取“一对一”个性化营销策略,谁就能捷足先登世界市场。

3.从交易营销观念转向客户关系营销观念。传统经济的营销注重的是有利可图的直接交易,着眼于经营业绩与股东利益的高低;而新经济的营销则更强调重视客户的终身价值以及股东利益,强调通过较高的顾客满意度与客户保持率来维护与客户的长期紧密关系。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向顾客提供“超值服务”,从而提高企业信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从单向营销观念转向互动式营销观念。传统的市场营销是单向的,厂家通过媒体、广告、展览、产品目录等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信息,消费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网络化的实现,提供了营销者和消费者互动交流的机会。企业和营销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互动性这一特点,推动互动市场营销,从而使营销者从产品构思、设计开始,直至生产、服务的全过程都体现以消费者为中心,使消费者也投入这一过程,这样,不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树立高度重视科技、信息和智力的知识营销观念。随着物质生活的丰裕,消费者日益注重商品与服务中蕴涵的文化因素,同时要求商家与顾客间在技术结构、知识结构、习惯结构上建立稳固的高层次战略性的营销关系,从而使顾客成为产品的忠实消费者。

6.树立竞争优势理念。传统的营销活动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上,因而容易忽视竞争对手。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仅仅满足顾客的需要和向顾客提供超值的服务是不够的,企业必须使自己强于竞争对手,必须注重研究企业和顾客及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善于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应树立全新竞争观念。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独具特色的、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的核心能力的创造,它体现在企业的整体营销活动之中。这种竞争优势是具有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水平的“和谐组合”的综合优势,而不只是单纯地包括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等某一个单一的方面,这一竞争优势更多地依赖于具有学习知识能力的人的创造性。

二、我国企业必须实现营销策略的创新

1.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知识经济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和广告战不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最佳途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打造自身的品牌,通过强势品牌取胜。首先,要设计好品牌名称。品牌名称设计得好,容易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容易打开市场销路,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要保证品牌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创立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作后盾,今天的名牌产品明天可能沦落为一般产品,甚至从市场上消失。因此,高品质是强势品牌的基础,也是品牌组合营销策略的第一要素。国际上的著名公司无一不是以其过硬的高质量称雄国际市场的。企业必须注重核心技术的创新,只有掌握了先进的产品与管理技术,才能使产品质量维持在高水平上,才能够保证企业战胜竞争对手,使产品品牌最终成为强势品牌。

2.实施服务营销策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购买商品,不只是追求一种实物性的满足,更是追求这些实物所包含的精神或文化。因此,21世纪的营销,应在优质产品的基础上,着眼优质服务,这是企业取胜的关键。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可采取以下做法:①实施CS战略,即顾客满意战略。其宗旨是把顾客需求作为公司开发产品的源头,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以及售后服务系统等方面以顾客为核心,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意。21世纪的营销不仅要以优质的服务争取到直接顾客的称赞,而且要通过服务赢得“顾客的顾客”,依靠满意的服务质量影响更多的潜在顾客。实施CS战略,关键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来设计公司的所有活动:第一,要站在顾客的立场去研究和设计产品,在技术创新阶段就尽可能融入顾客的因素,事先把顾客不满意的产品剔除,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第二,不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最大限度使顾客感到安全、放心和方便;第三,要十分重视顾客的意见,让用户参与决策;第四,把自己的顾客作为资源管理起来;第五,强化管理,提高内部服务质量。②树立超值服务理念,实施服务营销战略。超值服务就是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向消费者提供超越其心理期待的、超越常规的全方位的服务。超值服务是贯穿科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也就是说要“以顾客为导向”,向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最满意的服务。超值服务是由售前、售中和售后超值服务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服务体系。售前超值服务就是要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做好售前培训、售前调研、售前准备和售前接触四大环节的工作。售中超值服务就是服务人员与客户或用户进行交际、沟通和洽谈的过程,主要包括操作规范、语言规范和姿势规范。售后超值服务主要实行一系列服务,如服务制度、用户沟通制度、员工服务规范、事前培训制度和奖励制度来实现。

3.实施持续营销策略。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也随之恶化。人们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因此,纷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知识经济下,企业必须适应新的环保形势,制定新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这样,不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利,而且还为社会做出了贡献。首先,应建立绿色营销信息系统。企业应搜索绿色信息,包括绿色技术信息、绿色消费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文化信息、绿色产品占有率、绿色价格等方面的信息。信息获得后应进行评估,以辨别信息的价值,然后将信息传递到合适的决策人员。其次,应制定绿色产品及服务战略。企业在制定绿色产品及服务战略时,应考虑绿色产品的种类、质量、产品设计、品牌名称、包装、保修、退货和服务等。企业可通过推行绿色产品设计,实行绿色包装与绿色标志,实现绿色产品组合,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第三,企业在制定绿色产品的价格时,应该考虑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绿色成本,以及绿色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的绿色收益且能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因而乐于接受价格偏高,但对环境有益、对健康有益的绿色产品。同时企业为了更好地吸引顾客,可以考虑在信用条件、付款期限上给予顾客一定的优惠条件。第四,选择绿色分销渠道,开展绿色促销活动。企业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售自己的绿色产品,以建立企业绿色产品的知名度,树立企业绿色产品品牌。

4.实施形象营销策略。知识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选择性明显增强,企业形象在消费者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塑造个性化的企业形象,维护优良的企业形象,已成为国际、国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企业要追求综合利润的最大化,必须实施形象营销策略。企业形象的全面塑造,第一,要以产品形象为内涵,以企业形象为基础,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准确定位,不断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企业形象塑造有重大影响。企业应对各营销组合要素的投资比例先后次序做出适当安排,对不同地区、不同市场和不同目标顾客,应有不同的营销策略。第二,要以服务形象为契机,通过独特的服务战略决策,使企业及产品的身价倍增,同时改善营销手段,增加产品与服务的文化内涵。第三,要以广告形象为工具,把企业形象的系统性、本质性、物质性及优势等特征有效地展示给公众,以争取良好的市场地位。第四,要以公共关系策略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核心,为塑造企业形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有效的传播沟通技巧,构建企业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沟通与消费者的情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5.实施网络营销策略。知识经济下,网络营销要求企业把考虑顾客需求和企业利润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因而,企业应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实施网络营销策略。首先,不急于制定产品策略,而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网络化时代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只有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消费者才会满意,才会重复购买企业的产品,才会渐渐建立忠诚购买的信念,才会使企业和顾客间的关系牢不可破。企业应先利用互联网了解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的看法以及自己的特殊要求,然后,根据这些不同的要求为顾客单独设计,量身定制,才能真正使顾客满意。其次,暂时把定价策略放到一边,研究消费者为满足其需求所要付出的成本。到了网络时代,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制定价格时,甚至在产品制造之前就要考虑顾客为购买产品愿意付出的成本。以顾客支付的成本作为出发点,确定相应的生产成本和商业成本。按照这种成本开发出来的产品和制订出来的产品价格,其市场风险最小。因而,网络营销下的定价模式不是成本定价模式而是满足需求定价的模式:消费者需求产品功能生产与商业成本市场可以接受的性能价格比。第三,抛开促销策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传统的促销策略的精髓是通过劝诱消费者、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来扩大产品的销售量,促销手段的功能性明显。在网络时代,企业只有真正“网”住网上冲浪者,才能让其最终成为企业的顾客,而一旦冲浪者相信企业,他将会长久地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这种忠诚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竞争的冲击。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就成为网络营销的核心。

面对营销环境的诸多新变化,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针对具体的环境变化,制定新的营销策略。把握市场,抓住顾客,才能以强大的竞争优势占领市场,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目前,从生产经营体制看,我国蔬菜产业生产模式比较落后,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制约着蔬菜产品安全生产和采后处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蔬菜的规模经营,抗御风险的能力不足,难以稳定实现最佳种植效益等。为了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创新型的“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具体是指蔬菜龙头企业兴办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蔬菜生产;该模式又可拆分为“企业+基地”和“企业+农户”两个环节来分析。其中,“企业+基地”模式是指企业投资或融资建立拥有所有权的大型蔬菜种植基地,进行统一的配种、种植、施肥、喷灌、撒药等的机械化、标准化及专业化管理,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而“企业+农户”模式则是指通过企业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形成一种新的利益共同体,即企业与农户之间签订产购合同(涵盖技术指导、质量检测及风险承担条款等),发展“订单蔬菜”,企业根据市场对蔬菜的需求来确定蔬菜种植的品种和数量,继而企业根据需要来安排农户的种植。这两种生产组织模式相结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供给市场需求的货源,又增强了市场运行的有序性,降低了交易费用和市场风险,保证供需平衡和市价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蔬菜产业化进程。

二、蔬菜“企业化”经营模式的中向运行机制分析

第一,运输环节。蔬菜属于特殊的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易腐烂,对贮运保鲜条件要求严格,不耐长时间运输,社会对菜价波动十分敏感,因此,蔬菜运输必须快捷、低成本。在“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的蔬菜企业化经营模式中,蔬菜流通环节主要表现为蔬菜由产地到企业及再由企业到消费市场的运输过程,企业可以自行购置运输车辆完成该流通环节,也可外包给其他的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第二,加工环节。在“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的经营模式中,蔬菜龙头企业要积极发展蔬菜加工业,延长蔬菜的产业链条,增加其附加值。第一,简单净菜加工。针对消费者的日常鲜菜需要进行简单地清洗、去皮、冷藏冷冻保鲜等,加工率低。第二,蔬菜简单深加工。针对能够进行深加工的特色蔬菜,企业重点发展和研制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蔬菜。比如腌渍菜、干制品等,加工率较高。第三,蔬菜深加工系列。胡萝卜加工成汁,辣椒加工成油,蔬菜加工成粉,加工蔬菜饼干糕点、加工蔬菜面粉等,价值比鲜菜可翻几番,同时也解决了鲜菜贮存难的问题,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三,储藏环节。蔬菜不同于其他产品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其保鲜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储藏蔬菜必须冷藏。在“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的蔬菜企业化经营模式中,蔬菜龙头企业可以自行建立冷库储藏蔬菜,也可外租蔬菜储藏冷库,以降低企业的短期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蔬菜“企业化”经营模式的后向运行机制分析

“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经营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企业+市场”,即指蔬菜龙头企业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方式,将不同种类的蔬菜产品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手段出售给消费者。目前,我国蔬菜产业营销模式主要有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两种渠道模式,这两种模式各自都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创新型的蔬菜产业营销模式呼之欲出,比如:小区蔬菜连锁店、绿色蔬菜餐厅、绿色蔬菜网店、阳台休闲蔬菜专卖店及周末菜农等。

1.小区蔬菜连锁店

小区蔬菜连锁店是指:在蔬菜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同时在几个小区建立小区蔬菜连锁店,每个小区蔬菜连锁店分设一位店长负责该小区蔬菜连锁店的日常经营业务。小区店长对所负责的小区进行阶段性的消费群体和蔬菜消费偏好调查,然后制定本小区蔬菜超市的蔬菜销售品种、蔬菜品质标准及大致的蔬菜每日消费量,当天未售完的合格蔬菜回收用于深加工,以对蔬菜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该模式使得企业能够按需生产或收购蔬菜,按需供给,提高经济效益。

2.绿色蔬菜餐厅

绿色蔬菜餐厅是指:该餐厅专门提供给顾客的饮食品种即是经过严格筛选和检测的绿色蔬菜,符合绿色蔬菜的质量检测标准,保证制作过程和制作工艺及调味料的绿色无公害。尽管该餐厅的经营成本较高,导致菜价较高,但是它迎合了人们追求简单健康饮食习惯的消费趋势,最终取得长期的经济效益。

3.绿色蔬菜网店

绿色蔬菜网店是指:主要经营同城礼品菜出售及大型蔬菜订单的配送,网上会该网店主营蔬菜品种及蔬菜品质,订购办法,礼品菜价格及蔬菜价格,采用在线支付或者货到付款。该模式适应了当前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最大化的降低经营和交易成本,肯定会受到当今年轻消费团体的青睐。

4.阳台蔬菜专卖店

阳台休闲蔬菜是指,在阳台上方寸之地内盆载蔬菜,既能饱眼福,又能饱口福,也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建微型棚室保温,用营养液或简易无土栽培设施进行小型试验,陶冶情操;栽培的蔬菜应选择生长快、形态美、病虫少、抗性强、色泽鲜艳的蔬菜,如葱、蒜、彩色椒、小葫芦、微型南瓜、樱桃番茄等。因此,蔬菜龙头企业可以成立阳台休闲蔬菜专卖店,定期举办阳台休闲蔬菜展销会,以提高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

5.周末菜农

周末菜农是指,蔬菜龙头企业向城市居民出租郊外的小块农田,每逢周末城市居民全家老小共赴农村,当上一天农民,调节身心,并带回一些新鲜蔬菜供自家食用。企业免费对消费者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保证城市居民种出高品质的新鲜蔬菜。同时加以宣传,提高知名度,扩大消费群体。

四、结语

篇4

产业集群效应与企业经营模式关系理论探讨

1.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一般产业集群形成其背后有诸多的因素,学者研究指出一般企业因为相关产业的需求与获得利益,而形成产业集群现象(BahramiandEvans,1995),或以内、外部经济利益为驱动产业集群的因子(Weber,1992)。一般产业集群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人为因素(即透过政策法规规范)和自然形成因素,在本研究中发现自然形成因素较不受认同,而对于透过政策法规形成因素的认同程度也不是非常高,反而是以构成产业集群内部环境的产业上、下游供应链的需求会较受到认同。所以当企业选择产业集群时,仍然会以上下游供应链及对企业支持性等便利性作为优先考虑的准则。首先,产业集群的形成制造了市场的需求、供应链便利性、服务客户与经济利益等因素。这可以看做是第一优先级。其次,是相关产业支持性考虑列为第二优先级,企业为配合市场营销供货便利性、顾客便利性、上下游产业便利而需要相关产业支持,所以相关产业支持性便成为一大重要考虑因素。交通便利可提升出货效率考虑列为第三优先级,以上三项为产业集群形成构面中的三大要素。同时,也应验学者研究中指出的以产业需求面、经济利益面为主要考虑因素。

2.产业集群形成与企业经营模式关联性

诸位学者研究指出集群企业基于供应链的需求,彼此间为了方便供应货品、相互联系与技术支持等工作,自然而然聚集在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里(EnrightandNewton,2004;Bell,2005)。产业集群会带给企业实际经营中的提升原材料供应便利性的效益。以提升原材料供应便利性的程度最受到认同,对企业经营模式构成了最为重要的影响,企业选择周边配套设施、协力厂商支持性及供应链系统等设施完备的产业集群加入,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的成效。文献中指出产业集群带来许多好处,例如:产业信息的交流、地理资源的共享、互动性较频繁、彼此具竞合关系等,为厂商创造了合作与信任空间(AhujaandKatila,2001;Stuart,2000),实际上,产业集群造成商业上良性竞争,有助于企业经营竞争力的提升。产业集群形成构面下的周边基础设施完备因素对企业经营模式构面下的提升营运竞争力、提升供应链效益、提升经营效益与造成市场竞争程度都具有预测能力。提升创新系统相互观摩学习的程度,增强区域性的创新系统,可提供企业基本的创新模式,而该创新模式已隐藏在集群内产业的知识基础上(AsheimandCoenen,2005)。也受到重要重视程度的影响,即当集群效应呈现后,集群内的企业易受到该区域性创新系统的正面影响,而使集群内企业更具有创新概念,并且该创新的系统可能早已生根在该产业集群中。同时,透过相互观摩学习可使集群内的创新系获得更佳成效,因而使集群内企业有不断的创新点子产生。由研究资料发现,因企业联盟造成市场垄断程度最不受到认同,也就是说不会因为产业集群而影响市场垄断的情形,因为目前市场自由化、信息透明化,任何一家企业想垄断市场已经不容易,再加上有消费者保护法来保护消费者,有任何市场垄断情形产生马上会受到严厉的处分,而在实际企业间不断的存在竞争与合作关系,而且这关系会随着相互间的利益改变而产生变化。

产业集群效应与企业经营模式关联的实证分析

1.变量选择及假设

本文把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作为控制变量。把产业集群效应作为解释变量,把企业经营模式作为被解释变量。对于变量的测量采用Likert5级尺度加以衡量(1表非常不同意,5表非常同意)。在企业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中,企业资源相当有限,如何有效运用有限的资源,并以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分析企业外在环境,评估组织优缺点,界定企业竞争优势所在,才能迎接外部动荡环境的挑战,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成为企业经营者努力的目标。一般企业在投资设厂时,一开始评估阶段会非常的审慎评估,同时会考虑企业本身的核心策略为何?企业所拥有的策略性资源有哪些?哪些资源是可以真正使用到投资建设企业上?产业集群形成后所发生的种种效益称之为产业集群效应(Bell,2005)。产业集群形成集群效应体现为对产业相互间的观摩学习、良性竞争、产品发展、顺利引导产品进入市场与在每一创新过程中可获得较佳经济效益(Ermst,2001;AhujaandKatila,2001)。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效率与竞争力间的关系。具体见表1和表2。区域性产业集群对于上、中、下游产业供应链的完备有显著帮助,产业集群效应与企业经营模式是否有高度的关联性,也是诸多学者欲探讨的主题。企业经营模式选择其背后主要的目的,就是企业欲在国内、外投资设厂,而企业投资设立新厂址所需要的资金非常庞大,同时也存在高风险性。如果企业在投资设厂评估阶段能审慎评选一个已形成产业集群,并呈现集群效应的地区加入,将可大大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也可获得较佳的投资报酬率。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企业经营模式因素与产业集群效应正向相关。

2.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问卷于2012年6月30日将正式问卷寄出,总共寄1360家共1360份,截至8月6日为止共回收126份,随后利用电话进行问卷第一次跟催工作,到2012年8月25日止又收到110份问卷,后来再进行第二次电话跟催,到2012年9月15日止又收到20份问卷。总计回收256份问卷,其中有16份问卷无法使用,剩下可用问卷为240份,问卷回收率为18.8%,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7.6%。由表3可看出,其中男性110人,女性130人;具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样本占74%;52%的样本年龄小于30岁;未婚人数多于已婚人数。

3.问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1)信度分析正式问卷以Cronbachα验证各构念的信度。一般而言认为α值大于0.7以上则具有高信度,因此由表4的资料可知,本研究各衡量构念的Cronbachα值均大于0.7,显示本研究的量表信度良好。

(2)效度分析信度虽是衡量良好量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必须更进一步检验量表的效度。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题项是根据国内外文献为基础修改而成,因而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本研究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测量模型的合适度,分别检验两个构念:产业集群效应(公共设施的便利性、周边配套因素、区域性创新因素)、企业经营模式(提升营运竞争力程度、提升供应链效益程度、提升经营效益程度、企业价值网络)是否具有足够的效度水平,分析产业集群效应、企业经营模式两个构念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后的模型合适度结果列于表5。由表5的数据显示产业集群效应、企业经营模式的模型适合度指针中的GFI均大于0.9的理想水平、AGFI亦大于或接近0.9的理想水平,RMSR则小于或接近0.05的理想水平,表示这两个构念的模式配适度相当良好,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经过规则相关分析后得到,四组规则相关函数(CanonicalFunction),如表6所示。表中的CanonicalCorrelation代表函数线性结合的程度,本研究有两组规则相关函数的CanonicalR2值是>0.1为0.405,0.134,P-value都<0.05为0.0001,0.0002,只有一组规则相关函数的RedundancyIndex值>0.1为0.229。

所以只有一组规则相关函数符合选用作后续解释的依据。由表6中发现产业集群形成与企业经营模式两构面下变量的第一组规则交叉负载(Cross-loading)系数都大于0.3,即表示产业集群形成构面三个自变量与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构面四个因变量皆具有相互预测的能力。检验产业集群效应构面下的公共设施的便利性维度被企业经营模式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25.5%,周边配套措施因素维度被企业经营模式构面解释程度SMC值为27.2%,区域性创新维度被企业经营模式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30.3%。由以上的分析数据可知,产业集群效应构面下的三个维度的变量有被企业经营模式构面充分解释的程度。产业集群形成构面与企业经营模式构面有显著关联性。检验企业经营模式构面下的提升营运竞争力程度维度被产业集群效应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26.8%,提升供应链效益程度维度被产业集群效应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30.3%,提升经营效益程度维度被产业集群效应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30.1%,造成市场竞争程度维度被产业集群效应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10.4%,该项解释能力较薄弱。由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企业经营模式构面下的四个维度的变量总体上能够被产业集群效应构面充分解释。因此,企业经营模式构面与产业集群形成构面有显著关联性。在分析产业选择集群与企业经营模式关联性方面,本文采用规则相关分析检定H2,经过归规则相关分析之后,得到三组规则相关函数(CanonicalFunction),如表8所示。本文只有一组规则相关函数的CanonicalR2值大于0.1值为0.325,P值<0.05有两组为0.0001,0.0002,RedundancyIndex值>0.1只有一组为0.123。所以,只有一组函数符合选用作后续解释的依据。交叉负载(Cross-loading)系数若大于0.3,则可认定此一变量具有预测相依变量的能力。由表7的数据发现产业选择集群与企业经营模式两构面下变量的相关函数有六项变量交叉负载(Cross-loading)系数大于0.3,其中有一项变量交叉负载(Cross-loading)系数小于0.3。即表示产业选择集群构面三个相依变量对企业经营模式构面皆具有预测的能力,而企业经营模式构面下有三项变量交叉负载系数大于0.3(其中一项变量交叉负载系数小于0.3不具有预测能力),可验证该三项变量对产业选择集群构面仍具有预测能力。SMC是指预测变量或准则变量相互解释能力,能解释自构面函数与相依构面函数的相关变异量程度的能力。检验产业选择集群构面下公共设施便利性因素(fc1)被企业经营模式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16.3%,及周边配套措施因素(fc2)被企业经营模式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19.8%,及区域性创新因素(fc3)被企业经营模式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10.2%。因此,经上面规则相关分析后可知,产业选择集群构面下三项变量有被企业经营模式构面解释程度,虽三项变量被企业经营模式解释程度不强,但仍可验证产业选择集群构面与企业经营模式构面有低关联性,详细情形见图2所示。检验企业经营模式构面下的提升营运竞争力程度(fe1)被产业选择集群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21.4%,及提升供应链效益程度(fe2)被产业选择集群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14.4%,及提升经营效益程度(fe3)被产业选择集群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20.9%,及造成市场竞争程度(fe4)被产业选择集群构面解释程度的SMC值为2.9%,该项解释程度最薄弱。由以上的数据分析,可得知企业经营模式成构面下四项变量有被产业选择集群构面解释程度。

企业经营模式构面与产业选择集群构面有低关联性,详细情形请见图2内容所示。由以上数据分析得知,产业选择集群构面下三项变量有被企业经营模式构面解释程度,所以验证产业选择集群构面与企业经营模式构面具有低关联性。相对的,企业经营模式构面的四项变量也有被产业选择集群解释程度,所以验证企业经营模式构面与产业选择集群构面具有低关联性。因此,得知产业选择集群因素与企业经营模式因素呈低显著相关,所以不能拒绝H2的假设。由以上数据分析得知,产业集群形成构面下五变量有被企业经营模式构面充分解释的程度,所以验证产业集群形成构面与企业经营构面具有关联性。相对的,企业经营模式构面下四变量,也有被产业集群形成构面充分解释程度,所以验证企业经营模式构面与产业集群形成构面具有关联性。因此,得知产业集群形成因素与企业经营模式因素呈显著相关。

结论

篇5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为适应经济政策的需求,进一步落实党的相关政策法规,采取了很多相关的措施。企业在不断地改制和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新思想、新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断了解新概念,学习新知识。而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也是企业家必须掌握和学会运用的一门学科。基于此论文综合分析了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企业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

首先,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结合了管理学思想、工程技术及企业的综合性分析研究的管理学学科,是企业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企业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可以掌握一定的分析能力,学到一些企业管理相关的研究方法,同时可以较为全面地提高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关工作技能,也有利于其开拓精神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次,企业管理包含企业的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品牌管理等。同时,也包含一些企业的软性资源建设,比如企业文化,企业的一些公益活动等。而企业工商管理正是通过对这些日常数据的分析,还调控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工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策略,从而最终促进企业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2 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工商管理概念随之引入,企业管理指导思想也不断地发生巨大的转变。综合来看,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还是存在一些比较明显且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工商管理水平不高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就本质而言,企业的市场竞争是企业间实力的较量,更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比拼。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出现战略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机制僵化、生产活动闭塞、生产部门与市场部门协调不及时、日常管理混乱、组织结构缺乏柔性、工作人员执行力不强等问题[1]。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运作,进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难以满足经济规模化的发展要求。

2.2 企业经营模式适应性不强

目前很多企业盲目地采用“零库存”策略,忽略企业的经营模式中最为关键的是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模式的有机结合。如果生产部门只顾自己的生产工作,而市场部门也不能有效及时地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这样极容易导致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因为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企业的原有产品无法满足这变化了的需求。最后,积压的产品不仅占用了企业的生产资料,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管理费用。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企业对于物流环节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意思到物流的重要性。

2.3 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

很多管理者以追求高额利润为企业的首要目的。财务报表中的数字的增长,已经不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更多的企业越来越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注重合理利用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2]。除此之外,企业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人生意义的实现更加关注。

2.4 企业工商管理国际化意识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域问题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力不断变弱。企业管理者对于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要求管理者在考虑环境因素的同时,也要适时地调整企业的经营模式、产品结构、管理方式等。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国际化意识严重欠缺。

2.5 企业类型的转变难度大

改革开发初期很多企业都是按照生产型的企业进行建设,企业依靠的是外来的订单。正因为这种类型的企业不断增多,而且没有及时转型,才使得我国很多企业都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3]。现在企业管理者开始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逐渐转变企业的类型,向着学习型企业转变。但是很多企业仍然通过减少工资、不断裁员的方式实现企业升级,而忽略了提高企业自身实力的重要性。

3 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方向分析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实践研究还是理论研究来看,企业工商管理都呈现出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论文结合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现状,从企业管理模式、企业价值、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对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做了详细的探讨。概括而言我国企业工 商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工商管理的管理核心,模糊经营管理模式将迅速地发展,企业价值的内涵和外延将更深更广,经营管理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学习型企业大量出现并发展等,具体内容如下。

3.1 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核心管理内容

最新工商管理的研究成果表明,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发达国家工商企业管理变革,这种变革使新的企业工商管理理念随之产生。最显着的就是知识资本代替金融资本等其他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企业的动态能力,知识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的工商管理的核心。这种管理理念的转变将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员参与、以及共享知识的机制。企业管理的核心不再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是构建一个能够学习知识、共享知识、运用知识的平台[4]。同时,企业的经营从控制经营发展为自由经营,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化与再生,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知识管理不仅加强知识资本管理、知识资本共享,同时也会加强企业间的协作,这样使企业间的交互变得更为广泛、频繁,为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企业间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企业的竞争方式也将由市场竞争发展为竞争与合作方式。

3.2 模糊经营管理模式将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随着电脑技术应用于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中,开发商、制造商迅速进入终端市场,直接面对用户。这样使得商品的开发商、生产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之间界限变得模糊,模糊经营模式因此产生。模糊经营模式产生发展后,以物流为手段进行营销的物流管理商应运而生,工商企业也开始了“即时生产”,“零库存”的理念与实践模式。这种经营模式降低了企业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同时能有效的化解和消除结构性经济危机,避免社会劳动和社会财富的损失与浪费。使工商企业处于均衡发展、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因而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年模糊经营管理模式将得到迅速发展。

3.3 企业价值多样化趋势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商企业界逐渐认识到“利润最大化”仅仅是企业财务目标或近期目标,而不应该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或长远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才应该是企业追求的长远目标。企业开始主动积极地承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在政策、法规的范围内,利用资源创造企业利润的同时,还注重承担改造社会、优化社会环境、发展教育事业、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培训和吸收失业人员、积极参与和促进公共福利、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等社会责任和义务。可以预测,这种将企业利润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统一的理念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3.4 企业经营管理国际化趋势呈现

在现代社会工商企业管理理念已经呈现开放性的国际化趋势。现代交通技术手段、通信网络技术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和企业管理的国界变得模糊,这种管理的国际化意味着企业间的关系由竞争关系转变成一种“竞合”关系。这种“竞合”关系,加强了国家、区域、种族、民族之间经济组织的关系和经济资源共享。同时,企业工商管理国际化要求企业以更开放的理念,更深邃广阔的国际意识、国际视野以及国际观来认识企业管理和实践。

3.5 学习型企业将大量出现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是企业未来发展动力源泉。学习型组织能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提升企业素质和员工价值条件,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知识资本的作用。同时,能够实现企业满意、客户满意、社会满意的经营理念。例如,美国通用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学习型组织企业。通用公司前总裁韦尔奇说过,企业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及其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篇6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为适应经济政策的需求,进一步落实党的相关政策法规,采取了很多相关的措施。企业在不断地改制和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新思想、新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断了解新概念,学习新知识。而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也是企业家必须掌握和学会运用的一门学科。基于此论文综合分析了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企业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

    首先,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结合了管理学思想、工程技术及企业的综合性分析研究的管理学学科,是企业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企业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可以掌握一定的分析能力,学到一些企业管理相关的研究方法,同时可以较为全面地提高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关工作技能,也有利于其开拓精神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次,企业管理包含企业的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品牌管理等。同时,也包含一些企业的软性资源建设,比如企业文化,企业的一些公益活动等。而企业工商管理正是通过对这些日常数据的分析,还调控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工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策略,从而最终促进企业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2 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工商管理概念随之引入,企业管理指导思想也不断地发生巨大的转变。综合来看,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还是存在一些比较明显且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工商管理水平不高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就本质而言,企业的市场竞争是企业间实力的较量,更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比拼。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出现战略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机制僵化、生产活动闭塞、生产部门与市场部门协调不及时、日常管理混乱、组织结构缺乏柔性、工作人员执行力不强等问题[1]。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运作,进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难以满足经济规模化的发展要求。

    2.2 企业经营模式适应性不强

    目前很多企业盲目地采用“零库存”策略,忽略企业的经营模式中最为关键的是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模式的有机结合。如果生产部门只顾自己的生产工作,而市场部门也不能有效及时地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这样极容易导致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因为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企业的原有产品无法满足这变化了的需求。最后,积压的产品不仅占用了企业的生产资料,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管理费用。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企业对于物流环节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意思到物流的重要性。

    2.3 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

    很多管理者以追求高额利润为企业的首要目的。财务报表中的数字的增长,已经不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更多的企业越来越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注重合理利用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2]。除此之外,企业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人生意义的实现更加关注。

    2.4 企业工商管理国际化意识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域问题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力不断变弱。企业管理者对于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要求管理者在考虑环境因素的同时,也要适时地调整企业的经营模式、产品结构、管理方式等。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国际化意识严重欠缺。

    2.5 企业类型的转变难度大

    改革开发初期很多企业都是按照生产型的企业进行建设,企业依靠的是外来的订单。正因为这种类型的企业不断增多,而且没有及时转型,才使得我国很多企业都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3]。现在企业管理者开始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逐渐转变企业的类型,向着学习型企业转变。但是很多企业仍然通过减少工资、不断裁员的方式实现企业升级,而忽略了提高企业自身实力的重要性。

    3 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方向分析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实践研究还是理论研究来看,企业工商管理都呈现出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论文结合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现状,从企业管理模式、企业价值、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对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做了详细的探讨。概括而言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工商管理的管理核心,模糊经营管理模式将迅速地发展,企业价值的内涵和外延将更深更广,经营管理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学习型企业大量出现并发展等,具体内容如下。

    3.1 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核心管理内容

    最新工商管理的研究成果表明,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发达国家工商企业管理变革,这种变革使新的企业工商管理理念随之产生。最显着的就是知识资本代替金融资本等其他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企业的动态能力,知识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的工商管理的核心。这种管理理念的转变将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员参与、以及共享知识的机制。企业管理的核心不再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是构建一个能够学习知识、共享知识、运用知识的平台[4]。同时,企业的经营从控制经营发展为自由经营,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化与再生,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知识管理不仅加强知识资本管理、知识资本共享,同时也会加强企业间的协作,这样使企业间的交互变得更为广泛、频繁,为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企业间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企业的竞争方式也将由市场竞争发展为竞争与合作方式。

    3.2 模糊经营管理模式将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随着电脑技术应用于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中,开发商、制造商迅速进入终端市场,直接面对用户。这样使得商品的开发商、生产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之间界限变得模糊,模糊经营模式因此产生。模糊经营模式产生发展后,以物流为手段进行营销的物流管理商应运而生,工商企业也开始了“即时生产”,“零库存”的理念与实践模式。这种经营模式降低了企业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同时能有效的化解和消除结构性经济危机,避免社会劳动和社会财富的损失与浪费。使工商企业处于均衡发展、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因而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年模糊经营管理模式将得到迅速发展。

    3.3 企业价值多样化趋势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商企业界逐渐认识到“利润最大化”仅仅是企业财务目标或近期目标,而不应该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或长远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才应该是企业追求的长远目标。企业开始主动积极地承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在政策、法规的范围内,利用资源创造企业利润的同时,还注重承担改造社会、优化社会环境、发展教育事业、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培训和吸收失业人员、积极参与和促进公共福利、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等社会责任和义务。可以预测,这种将企业利润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统一的理念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3.4 企业经营管理国际化趋势呈现

    在现代社会工商企业管理理念已经呈现开放性的国际化趋势。现代交通技术手段、通信网络技术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和企业管理的国界变得模糊,这种管理的国际化意味着企业间的关系由竞争关系转变成一种“竞合”关系。这种“竞合”关系,加强了国家、区域、种族、民族之间经济组织的关系和经济资源共享。同时,企业工商管理国际化要求企业以更开放的理念,更深邃广阔的国际意识、国际视野以及国际观来认识企业管理和实践。

    3.5 学习型企业将大量出现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是企业未来发展动力源泉。学习型组织能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提升企业素质和员工价值条件,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知识资本的作用。同时,能够实现企业满意、客户满意、社会满意的经营理念。例如,美国通用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学习型组织企业。通用公司前总裁韦尔奇说过,企业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及其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篇7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熊猫快餐这个具体案例,来探究中式快餐的发展之路。中餐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进行相应的改造。中餐所面临的困难最为突出的就是解决进行标准化生产和保持中餐特色之间的矛盾。中餐快餐连锁企业应该有一种以员工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建设一个良好的餐饮业品牌形象周期长而且成本高,而毁掉一个品牌之需要一件小事,这就决定了餐饮企业在做连锁经营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一、引言

随着全球著名快餐品牌肯德基(KFC)于1987年入驻中国,不少中国的餐饮企业也开始试图把中餐做成连锁经营,一时间,众多中式快餐品牌诞生,颇有与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国际餐饮航母竞争的势头。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自身管理的失策以及中餐自身的特点,这些品牌迅速地衰落了。

而在美国不少城市的街道边,都可以看到一座座淡黄色墙壁的尖顶小房子,一眼看过去,窗明几净,房子边框是鲜艳的红色,正门口挂着一个圆形标志:白底中间一个大红圆点,圆点上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熊猫头顶环绕着一行英文字PandaExpress。标志下方,是同样的大红字。在一些大型购物中心里,这只可爱的大熊猫更是随处可见。

这就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熊猫快餐(PandaExpress)

熊猫快餐是熊猫餐饮集团成长的引擎发动机。目前在全美37州、波多黎各、与日本已有800间分店。熊猫快餐的成功与国内的中式快餐的失败形成强烈的反差,本文拟总结熊猫快餐的成功之处,总结出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的模式。

二、中式快餐连锁经营模式

本文拟将熊猫模式抽象出来,以探究一条适于中式快餐发展的经营模式

(一)组织结构

熊猫快餐在起步的时候,由于规模小,人员不多,采取的是简单组织结构老板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成员成为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对员工的管理也很缺乏规范性。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组织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改造。连锁店的组织结构是有一定讲究的,各个企业可以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但应该有以下几点共性:

1.部门化程度高

部门化程度是指工作被分组的基础,就一家餐饮连锁企业而言,有几个重点部门:

企划中心:肩负着建立、完善、维护企业品牌重任的中枢机构,建立和完善企业CIS系统,通过企业全体至上而下的CI教育和实施,向外界传达统一、标准的企业形象,同时,企划中心还要研究企业的发展状况、规模和前景,向集团高层提供企业经营方针、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的规划建议,规避企业经营投资风险

人力资源中心:负责招聘、培训员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企业发现、选拔、输送人才。制定完善的员工福利制度。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及在职进修的机会。

食品研发部门:负责企业菜品的研究及创新。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大家在饮食方面都力求尝新,而且越来越重视饮食营养的问题,这个部门也不可小视。

2.构建管理团队

此外,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起一个高效团结的管理团队也显得十分必要。复杂的竞争环境,不是靠任何一个人的智慧跟能力可以把它解决了的,必须要有非常完整的团队,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人能够非常专业地去面对这些问题,想方设法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打造一个系统。

(二)技术改造

中餐具有品种丰富,口味多样,烹饪方式多样等特点。这是中餐的优势,但从连锁经营的角度看,这也是中餐的劣势所在。连锁企业必须做到标准化。中餐所面临的困难最为突出的就是解决进行标准化生产和保持中餐特色之间的矛盾。

从生产的流程上看,标准化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原料标准化

菜品的标准化离不开原料的标准化,连锁店对其原料的质量、重量、色泽、营养价值应该有自己详尽的标准。

其次,这也对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提出了要求,餐饮业的物流不能单纯的从成本考虑,而应该以方便每家分店服务为中心。

2.菜品的标准化

中餐连锁店应该主动规避传统中餐馆菜品多样的模式,因为连锁店的店面规模决定了其厨房的面积越小越好,而且,物流成本也不允许丰富的菜品,因此,选取十几种左右的菜品较为合适,其中有一到两个特色菜品,作为保留菜品,其余可以进行定期创新。

与此相适应的是菜单的标准化,在制作菜单时,应该考虑到标准化的问题,菜单应该简单易懂并且易于勾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3.制作工艺的标准化

这里指的一是在保持中餐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摆脱定性化制作菜肴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定量化的制作工艺,这样才能摆脱厨师主观的影响,并使烹饪环节易于复制和工业化生产。

其次,要考虑到快餐的特点,必须简化烹饪工序,保证菜品在保质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完成,具体而言,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1)合并烹饪工序,将传统中餐洗、切、煮等工序外包给原料供应商,即要求供应商完成原料的初加工,各个餐厅只需进一步加工半成品即可。(2)抛弃一些费工费时的烹饪方法,例如煲、生煎等,尽可能选用明火快炒的方式。4.营养标准化

中餐虽然也讲究“色香味意形养”,但始终停留在定性的角度,相比较而言,更注重饮食的艺术性。

(三)员工管理

中餐快餐连锁企业应该有一种以员工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1.加强员工培训。培训是使员工熟悉服务流程,提高员工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餐饮业来说,培训细致具体,尽可能囊括真实情境中科能发生的情况,熊猫快餐采用了全真餐厅模拟培训,也是值得借鉴的。2.建设企业文化。当一个连锁品牌扩大了以后,员工数量相应增加,让所有员工都有共同的信心、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准则。

(四)连锁经营

建设一个良好的餐饮业品牌形象周期长而且成本高,而毁掉一个品牌之需要一件小事,这就决定了餐饮企业在做连锁经营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1.连锁经营模式

熊猫快餐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是严格的独立经营公司下属的所有分店,而且保持资金的高速周转,不给企业带来资金上的负担。谨慎的是第一原则,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扩张。

2.多元化经营

一家餐饮品牌在一个市场的生命力是十分有限的,在美国通常只有五年左右的时间,因此,采取必要的多元化经营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以熊猫集团为例,快餐就只是旗下的一个品牌,这是规避风险,扩大企业规模的有效之路。

熊猫快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中式快餐经营的模板,它的很多成功之处都值得后人借鉴。中国是个饮食大国,有着丰富的资源带我们开发,也希望有志之士能成功的将中餐推广到全世界,做成几个全球性的中餐餐饮品牌。

参考文献

[1]陈广,《肯德基攻略世界烹鸡专家的高速成长策略与特许经营模式著》[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2]何森,《连锁为王解读中国连锁企业经典案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尚益亨,刘新强,“中式快餐业的SWOT分析”[J]

[4]苏敬式,“餐饮连锁经营的核心问题和管理体系控制”[J],商业周刊,2006

篇8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熊猫快餐这个具体案例,来探究中式快餐的发展之路。中餐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进行相应的改造。中餐所面临的困难最为突出的就是解决进行标准化生产和保持中餐特色之间的矛盾。中餐快餐连锁企业应该有一种以员工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建设一个良好的餐饮业品牌形象周期长而且成本高,而毁掉一个品牌之需要一件小事,这就决定了餐饮企业在做连锁经营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一、引言

随着全球著名快餐品牌肯德基(KFC)于1987年入驻中国,不少中国的餐饮企业也开始试图把中餐做成连锁经营,一时间,众多中式快餐品牌诞生,颇有与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国际餐饮航母竞争的势头。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自身管理的失策以及中餐自身的特点,这些品牌迅速地衰落了。

而在美国不少城市的街道边,都可以看到一座座淡黄色墙壁的尖顶小房子,一眼看过去,窗明几净,房子边框是鲜艳的红色,正门口挂着一个圆形标志:白底中间一个大红圆点,圆点上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熊猫头顶环绕着一行英文字Panda Express。标志下方,是同样的大红字。在一些大型购物中心里,这只可爱的大熊猫更是随处可见。

这就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

熊猫快餐是熊猫餐饮集团成长的引擎发动机。目前在全美37州、波多黎各、与日本已有800间分店 。熊猫快餐的成功与国内的中式快餐的失败形成强烈的反差,本文拟总结熊猫快餐的成功之处,总结出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的模式。

二、中式快餐连锁经营模式

本文拟将熊猫模式抽象出来,以探究一条适于中式快餐发展的经营模式

(一)组织结构

熊猫快餐在起步的时候,由于规模小,人员不多,采取的是简单组织结构老板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成员成为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对员工的管理也很缺乏规范性。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组织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改造。连锁店的组织结构是有一定讲究的,各个企业可以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但应该有以下几点共性:

1.部门化程度高

部门化程度是指工作被分组的基础,就一家餐饮连锁企业而言,有几个重点部门:

企划中心:肩负着建立、完善、维护企业品牌重任的中枢机构,建立和完善企业CIS系统,通过企业全体至上而下的CI教育和实施,向外界传达统一、标准的企业形象,同时,企划中心还要研究企业的发展状况、规模和前景,向集团高层提供企业经营方针、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的规划建议,规避企业经营投资风险

人力资源中心:负责招聘、培训员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企业发现、选拔、输送人才。制定完善的员工福利制度。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及在职进修的机会。

食品研发部门:负责企业菜品的研究及创新。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大家在饮食方面都力求尝新,而且越来越重视饮食营养的问题,这个部门也不可小视。

2.构建管理团队

此外,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起一个高效团结的管理团队也显得十分必要。复杂的竞争环境,不是靠任何一个人的智慧跟能力可以把它解决了的,必须要有非常完整的团队,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人能够非常专业地去面对这些问题,想方设法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打造一个系统。

(二)技术改造

中餐具有品种丰富,口味多样,烹饪方式多样等特点。这是中餐的优势,但从连锁经营的角度看,这也是中餐的劣势所在。连锁企业必须做到标准化。中餐所面临的困难最为突出的就是解决进行标准化生产和保持中餐特色之间的矛盾。

从生产的流程上看,标准化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原料标准化

菜品的标准化离不开原料的标准化,连锁店对其原料的质量、重量、色泽、营养价值应该有自己详尽的标准。

其次,这也对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提出了要求,餐饮业的物流不能单纯的从成本考虑,而应该以方便每家分店服务为中心。

2.菜品的标准化

中餐连锁店应该主动规避传统中餐馆菜品多样的模式,因为连锁店的店面规模决定了其厨房的面积越小越好,而且,物流成本也不允许丰富的菜品,因此,选取十几种左右的菜品较为合适,其中有一到两个特色菜品,作为保留菜品,其余可以进行定期创新。

与此相适应的是菜单的标准化,在制作菜单时,应该考虑到标准化的问题,菜单应该简单易懂并且易于勾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3.制作工艺的标准化

这里指的一是在保持中餐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摆脱定性化制作菜肴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定量化的制作工艺,这样才能摆脱厨师主观的影响,并使烹饪环节易于复制和工业化生产。

其次,要考虑到快餐的特点,必须简化烹饪工序,保证菜品在保质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完成,具体而言,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1)合并烹饪工序,将传统中餐洗、切、煮等工序外包给原料供应商,即要求供应商完成原料的初加工,各个餐厅只需进一步加工半成品即可。(2)抛弃一些费工费时的烹饪方法,例如煲、生煎等,尽可能选用明火快炒的方式。

4.营养标准化

中餐虽然也讲究“色香味意形养”,但始终停留在定性的角度,相比较而言,更注重饮食的艺术性。

(三)员工管理

中餐快餐连锁企业应该有一种以员工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1.加强员工培训。培训是使员工熟悉服务流程,提高员工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餐饮业来说,培训细致具体,尽可能囊括真实情境中科能发生的情况,熊猫快餐采用了全真餐厅模拟培训,也是值得借鉴的。2.建设企业文化。当一个连锁品牌扩大了以后,员工数量相应增加,让所有员工都有共同的信心、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准则。

(四)连锁经营

建设一个良好的餐饮业品牌形象周期长而且成本高,而毁掉一个品牌之需要一件小事,这就决定了餐饮企业在做连锁经营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1.连锁经营模式

熊猫快餐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是严格的独立经营公司下属的所有分店,而且保持资金的高速周转,不给企业带来资金上的负担。谨慎的是第一原则,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扩张。

2.多元化经营

一家餐饮品牌在一个市场的生命力是十分有限的,在美国通常只有五年左右的时间,因此,采取必要的多元化经营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以熊猫集团为例,快餐就只是旗下的一个品牌,这是规避风险,扩大企业规模的有效之路。

熊猫快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中式快餐经营的模板,它的很多成功之处都值得后人借鉴。中国是个饮食大国,有着丰富的资源带我们开发,也希望有志之士能成功的将中餐推广到全世界,做成几个全球性的中餐餐饮品牌。

参考文献

[1]陈广,《肯德基攻略 世界烹鸡专家的高速成长策略与特许经营模式著》[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2]何森,《连锁为王解读中国连锁企业经典案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尚益亨,刘新强,“中式快餐业的swot分析” [j]

[4]苏敬式,“餐饮连锁经营的核心问题和管理体系控制”[j],商业周刊,20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