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9: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体育课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竞争存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它能够让一些枯燥乏味的动作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因此,在进行一些技术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以最简单的队列报数为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报数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地整好队形,快速无误地完成报数。对于成绩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表扬,成绩差的小组进行适当的惩罚。这种方式能在很好地完成队形队列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推行差别教学
考虑到学生在性别、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这些差别正好可以成为我们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的部分,因为有差别就会有竞争。比如在练习“男女接力赛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男女生分为两组,女生在内圈,男生在外圈,同时开始比赛,比赛过程中男女生都想向对方展现自己最优秀的方面,因此会更加努力地去挑战自己。这种差别教学法,能够变短处为诱因,实现向长处的转化,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玩乐氛围中学到知识,最终达到活跃课堂的效果。
3.开展多样化教学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存在相同之处,那就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会给学生带来感官疲劳,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形式多样的竞赛化教学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使教学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加速跑的教学为例,采用传统的分组训练的方式,学生练习两次就烦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在每一位练习者的胸前贴一张报纸,给他们解释为什么跑得快纸就掉不下来的原理,然后进行贴纸跑的比赛,纸掉下的次数少的一组获胜。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快速跑的技术动作要领,规范学生的动作。在这样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加速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又实现了竞争意识的增强,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引导自主学习
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掌握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独立判断和独立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学习和训练。所以,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使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探究更新的知识。以小学篮球投篮练习为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高以及自身能力,选择合适高度的篮框进行训练。教师要随时对每个场地的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纠正和指导,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努力练习。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能加强正确辅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辅导要做到简洁明了,精讲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注重加强对学生错误动作和习惯的纠正。平时可以穿插一些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可以对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创编与修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得开心快乐,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的一些传统运动项目。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的转变,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学习的自信心,为后续的学习和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5.总结
(1)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体育意识薄弱,要想改变此状况,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高校体育竞赛的制度,增强小型多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比赛。智能与体力结合的比赛等。
(2)改革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教法体系。现行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是竞技运动项目过多,教材的难度较大。二是每项教材的技术要求过高、环节过细且各年级教材的重复现象严重,加之教材中多采用注入“填鸭式”教法,严重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三是竞技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过高,大部分学校难以保旺,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转变教学观念。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21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主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4)转移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终身体育观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高校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达到体育自立。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加之教材的难度较大,无法发挥其自主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此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学生要动起来,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每个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参与学校体育改革,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改革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和监督,理顺、协调各环节、各方面的关系:排除各种外来的不利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干扰因素: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保证学校体育改革的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3)建立一套更有效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学校体育的目标管理和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反馈通道,是学校体育的导向。应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制订一套更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4)增加学校体育的投入。目前学校体育设施、师资条件已严重阻碍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必须有具体的措施和政策保证提高师资的素质,增加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尽最大可能改善学校体育设施。
(5)实践“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提高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打破原系别、年级、班级的建制和性别的界限,根据教学课程及体育场馆和教师情况分设多个项目的俱乐部,每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项目上课,课后学生到俱乐部去参加锻炼和接受指导。这种模式将“学生所好”与“教师所长”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6)推行“分层次教学”的模式,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而学生对体育的不同认识、不同水平、惰性等,使学生在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体质、体能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体育课要求和期望值也不相同,为了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愉悦的学习热情。满足其兴趣要求。在学习中体现自我。同时,“分层次教学”也促使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多样化,这样方能驾驭教学,获得成功;以分层次教学、特长教学、兴趣教学为主线,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注重能力培养,突出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终身性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7)倡导“围绕一个中心、强调两种学习、注重三项结合”,实现终生体育的最终目标。“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健康为中心:“强调两种学习”,是指强调科学健身方法的学习,强调科学健身理论的学习;“注重三项结合”,是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注重短期效应与终生锻炼相结合。这些体育教学思想通过教师在体育课中的贯彻,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又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状况,使体育课真正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三、结束语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大学体育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和大趋势。以新思想、新观念认真反思以往存在的弊端,重新认识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课程新体系,以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
研究对象: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情况。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类型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以教学主体分类,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两类为主,将其细化可分为五大基本类型:
1.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此互动为主。贯穿体育教学的始终,是体育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的重要保证。
2.教师与学生个人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个人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的提问与回答、个人辅导等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个人对体育的理解和掌握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互动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3.学生个人与学生个人的互动
体育教学,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有助于掌握体育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认知、拓展思路。
4.学生个人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此类互动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5.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
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分组互动。比如,组别之间的评价和竞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特征
1.在互动情景下,以情感性互动为主
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情景不同,人们的互动方式也会不同,互动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也会发生变化。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而言,课堂互动的情景通常是“工具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混合并存的情景。在体育教学课程中,主要以实操练习为主,教师在辅助学生练习时,除了知识性的引导外,情感性的鼓励是很有必要的。据证明,在体育教学任务完成中,鼓励的情感交流比知识性的传授更有效。
2.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组织随机性强
体育课堂中的互动有着鲜明的组织特征。与文化课相比,体育课堂教学随机性强,学生在体育场所的位置随时变化,在教师的总体指导下,学生活动以自主练习为主。这就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契机,此互动随机性强,但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角色的体验,以实现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情感目标的达成。
3.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互动形式多样
文化课程教学中的互动,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学生与学生,群体与群体的互动少之甚少,但是相对于文化课程的互动,体育课程教学的互动就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了。(1)教师的非语言指导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2)学生的合作和组别竞赛有助于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3)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组织互动。体育课程互动的多样性,使得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趣味体育”的特征。
4.体育课堂教学互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来展现的。学生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都与学生体育项目技术的掌握有关,并且还能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深刻理解,学生能高效地掌握技术。体育活动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发生就是其发展的催化剂。
5.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有助于及时反馈信息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与文化课教学不同的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易犯错问题,有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但也有其弊端,体育教师的能力限制、学生的心理状态,都会影响课堂效果。体育课竞争性强,会让部分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但是体育互动有助于解决体育课的相关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活力、有兴趣的体育课堂。
教育思想是我们教学行为的指导,拥有什么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往往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莫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我们首先要转变的就是教学思想,那就是要本着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的教育教学理念来开展我们的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核心地位,明确在新课改下师生的角色,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作用就是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吸收所学知识,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共同进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需要树立学习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和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我们的学科教学技能,这样才能够给我们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宣传,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与学校沟通,使学校通过体育教学、群体竞赛、集会、广播、墙报、有线电视、体育名言牌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学校体育,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校体育氛围,激发广大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提高学生自觉参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是要热爱祖国、建设和保卫祖国,而且还可以和人的精神面貌及意志品质联系起来。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体育可耻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让家长和文化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了,自然在上课过程中会更用心,主动性才容易发挥出来。
三、丰富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无定法”,只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学习气氛。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像,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通过多媒体进行形象教学,也可以利用游戏、比赛等形式贯穿教材的全内容等等。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向选项课、多样性质课、保健体育课的多样化方向发展,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的学习和锻炼。
四、完善评价机制
现代教育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本着学生终身成长的理念来开展教学。所以,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全面评价学生,在关注学生体育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主动锻炼意识的培养,尽可能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励学生,这样他们才会产生更大的动力。
五、结语
【摘 要】
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素质 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
素质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认为,这关键就是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问题,比如实践第一观点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逐渐领悟并逐步树立的观点之一。再如对立统一观点.小学数学中的大与小、多与少、有限与无限、正比例与反比例等都是对立统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大与小、多与少虽然是对立的.但两者相互依存这就是统一。数学知识同客观事物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这就促成了数学知识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比如除法、分数、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相互作用。数学就是在这种联系和作用中得到了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相对全面。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加快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成为 现代化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浯来表述,并借助于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因而数学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因素。
数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多种方面.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书本与生活相脱节,在学生潜意识中知识都关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没有数学,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客观世界才是个大数学大世界,它不仅孕育了数学还是数学的归宿。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多少年来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天天与书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却掂不出一盒粉笔或一瓶饮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对重量的实际感受.更可怕的是他们压根就无意去获取这种感受,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知汉全在教室里、书本上不在窗外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尤为重要。
3、重视非智力因素发展
在教学中忽视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无助于学生接收知识、发展智力。 教育心 理学认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动与智力因素的活动是统一在学习活动中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终发挥着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知识本身引起无意注意
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学生对知识逐渐对知识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利用新旧知识矛盾,或知识不确定性等等都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有时上新内容的课时,可以旗帜鲜明地提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或提出一个与旧知识相关,但全靠旧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入新课,这些都有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效果。
四、适时揭示有用性,激起学生兴趣
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理解能力的增强和阅历的丰富,无意注意的作用逐渐减弱,这样就必须适时地揭示知识的有用性,如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习书中知识,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有用性,培养了他们学习需要,有了需要就会有学习兴趣,有学习动力,只有使学生从注意外在因素向喜爱知识本身转移,才能是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设法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归宿,是无意注意的升华。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办本科逐渐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本科的学生作为其存在的教育对象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体育教育不可缺少。民办本科的体育教育尽管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当中,还是出现了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僵化的教学模式难以获得创新,这些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民办本科的民办本科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其体育教学的每一项改革必须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并与教育思想的要求相适应。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995年6月国务院《全民健身纲要》,主要明确了21世纪我国体育发展战略问题。面向全国人民要求学校首先做到“对学生要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训练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和技术、习惯。”要求全民都要:“每人每天都要进行体育锻炼,掌握二种以上健身技能。”争取到2010年建设成为中国特色全民健身系统。
2、阳光体育运动
2006年12月,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和三个部门联合决定,全国范围内自2007年开始学校全部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地学校中大力实行阳光体育活动。明确规定利用未来的三年时间,在全国85%的学校名全面推行《标准》,规定各级各类的学校学生每天要坚持体育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学生体质要达到《标准》规定的及格等级以上,要求每名学生最少要掌握两种以上运动技能,并且在平时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3、终身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逐步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并且迅速得到了普遍推广,成为21世纪很多国家推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提倡者法国的P•伦格兰德说“: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当中,是人不断学习的过程,今后的教育应该是在人需要的时候将知识和技能提供给人们。”终身体育思想是终身教育理论的延伸,是终身教育思想不断得到发展的结果。
4、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是教育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素质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法。我国教育部在1995年7月发部《通知》起,规定了素质教育要作为一项基本教育政策,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推行。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教育目的。”这一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使我国高等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如今民办本科体育教育发展现况及应注意的问题
1、陈旧的教学理念和不完善的管理体系
民办本科办学中存在的主观问题是,一些学校管理者及学生家长过多强调专业成绩,而对体育教学则采取了漠视的态度,部分民办高校甚至难以保证体育教学的课时。学生本身不重视体育锻炼,应付体育课现象较为普遍,更没有学生能够做到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虽然有的学校也能够开足课时,但应用的教材过于陈旧,教学模式过于简单。民办本科在体育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从而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例如,体育教学计划存在随意更改的现象,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人员配备,体育器材缺乏健全的管理措施,学校的体育场馆被随意占用等。自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民办本科体育教育管理要想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改革。
2、体育教学评价单一主观
在体育教育中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评价方法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要求,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评价标准绝对性,而应该针对本身身体状况和心理情况不能达标的学生,要制订弹性评价方法,使全体学生对体育活动都能充满兴趣。重视学生体育考试分数,不应用横向和纵向对比方法,不重视学生的进步现象。没有注意到民办本科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个体差异,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评价方法过于主观,只依靠教师的单纯评价,所以在评价中要引入学生间的互评。
3、民办本科体育教学缺乏特性
民办本科也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础,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合格建设者的任务。学生毕业后将面临就业问题和择业问题,这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专业背景不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要求,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若以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发挥其专业特长和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针对民办本科体育教学的对策
民办本科体育教师要全面分析不同学生特点,让学生接触体育理论学习和专业实用性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创造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同时根据当前学生的关注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自身体育规划、讲解体育裁判知识,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这些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可以在工作单位实际指导体育活动。使其成为未来企事业单位体育健身运动的有力骨干,促进全国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1、挖掘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培养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过程中民办本科体育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要求当前民办本科体育不但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职业道德,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内容不但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而且可以树立学校正面形象,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民办本科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体育课深受学生喜爱,这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民办本科体育教师不仅要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与德育,充分发现体育教学中与德育的关联点,将德育观念和民办本科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比如,教师注重自身形象,穿着言行应大方得体,课堂上教师准时到位树立“守时”的时间观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部分跆拳道的课程,在跆拳道教学当中,培养学生们尊重比赛对手就是尊重自己“礼始”与“礼终”,养成良好礼仪习惯。进行队列训练时,重点对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行动统一、顾全大局的优良品质。在太极拳教学当中,启发学生“身心合一”、“排除杂念”、“心静体松”,体会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使学生放松心情、排除烦恼、专心静心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民办本科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他们诚实、勇敢、机智、积极进取优良品质作为教学目标,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2、语言艺术在民办本科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讲解是在教授学生学习过程中运用清晰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利用丰富的感染力勾起学生的想象,讲解时语速的快慢和节奏能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必须做到备课充分、有理有据,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集体授课方式在当前体育教学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常出现教师在上课时间只要求整体动作一致,缺忽视了利用体育教学语言来丰富课堂,尽可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体育技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采取示范性的教学语言,而对体育技能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则多采取通俗易懂、朴实形象、浅明生动的教学语言。要使体育课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练习跳高时可以形容学生“身轻如燕”,练习太极拳时可以形容学生“稳如泰山,天人合一”,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利用语言艺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巩固教材与教法,增强学生体质,对完成教学任务起到积极的作用。
运动人体学科学是一门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培养把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论和试验探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练习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1988年30多所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备案,泰山医学院、温州医学院、赣南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6家医学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概论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运动练习学》等体育学课程列为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必须课程或选修课程。
最初,由于是医学院校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生物学课程依托医学背景,而体育学教学,我们和体育院校相比,我们没有雄厚的体育专业师资背景,体育学理论课程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教师担任,尽管教师具有多年的体育授课经验,和体育院校体育理论专职教师相比,还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等现象。再就是从学生调查中显示96%的学生没有运动练习实践的基础,学生对体育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差,经常存在教师讲课,学生茫然的现象。这两个方面影响了体育学的授课质量。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内涵建设的发展,我们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学理论的教学,在体育学理论教学中也取到了较好的成果。结合近年来该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的教学,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征,我们对体育学理论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加强教学管理,以科研促教学
充分利用2006年我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契机,充分探索体育学理论授课存在的师资情况,通过学校有关部门,从基础部体育教研室选调部分责任心强、有上进心、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到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理论教研室,相对固定了体育学教师的授课课程和探究方向,同时外派学习和进修。由2至3名教师固定教授1门课程,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术讲座等教研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能力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省部级等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目前,教师承担校级课题9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逐渐形成了教师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
二、师生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和学的方法
学生从第二学期就逐渐学习体育学的各门理论课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往往还沿袭着高中时代的学习方法,但面对厚厚的书本和大量的生疏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才能把握和理解这些内容。作为教师,如何为他们架起一座从中学到大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成功的关键,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熟悉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转变教师和学生思想,更新了观念,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推进了创新性体育学理论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特征,合理分配教授任务
俗话说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的体育学知识和运动技巧固然重要,学习方法及对正常人体的认知能力更加重要。学生将来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康复指导和医学相关的工作,不可能在学校把知识都学到,将来工作后还要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细化、强化。对他们来说把握所有体育学理论知识显然不现实,能够更好地将体育学理论和他们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显然更为重要。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理论,了解国家体育战略方针,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影响和需求;教授运动练习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课程,让学生理解、把握运动的基本规律、练习原则、练习方法、队员、学生的心理状况等基本知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特征,适当调整教学大纲,重点突出“运动和医学”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知识体系,为胜任未来从事的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医学服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主动式实践教学法,使学生称为教学主体
主动式实践教学法正是基于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着眼未来而构建的,它主要是实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PBL强调“先新问题,后学习”,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等重要,包括围绕新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而又稳定的新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是促进者和设计者。应用于体育学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摘要: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针对某一阶段要学习的体育学理论内容先自学,在自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针对新问题去积极查阅参考资料,并且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讨论,每组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新问题做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甚至可以争论。老师只是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变成了学生。
五、增加学生体育实践的机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是从高中理科招生的,大部分学生没有运动练习的实践基础,学生对运动知识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较差,缺乏对体育理论现象和运动规律的了解,这就不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体育学理论。为之我们采取了有效的办法,也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体育术科观摩课,包括田径、球类及武术等课程;第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运动练习和比赛;第三,充分利用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体校、运动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运动现场情况。
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结合我校开展网络教学,体育学理论课程大部分进行了网络课程制作。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补充了书本上没有且学生感喜好的知识;网上进行模拟测试,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视频资料下载观看,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抽象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喜好;通过网络教师及时布置作业,通过答疑讨论区及时解决了学生提出的困惑和疑问,通过交流,解决了学生和老师当面不方便交流的新问题,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密切联系程度。
总之,进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教学探索,主要是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培养高级人才。以上是笔者在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教学和管理的一点心得,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摘要:
[1姚洪恩.等,办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摘要:1.
[2李裕和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能力结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4)摘要:188.
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小学教学中需要利用和发挥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点,也不会顾及和思考太多的内容,在面对自己不熟悉或者想要熟悉的内容时往往会发出自己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但是小学生在提问时也不会如中学生或者大学生一样具有规律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鼓励小学生主动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有必要建立起有效的提问策略,来引导教学。
一、小学语文提问的实际情况
小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是经常见到的事情,有效的提问和教师有针对性引导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的,但是还应当看到在我国当前小学课堂提问还存在一些缺陷。
1、课堂提问逐渐成为形式
课堂提问应当注重实质,但是在我国很多小学的教师对这方面的认识存在误区,只是将课堂提问当做一问一答的方式,没有充分重视课堂上的提问。根据相关统计学生激烈提问,课堂热闹的授课能够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的质量也比较高,但是我国小学课堂上的提问通常成为了一种形式,学生的提问受制于各方面的原因也不能深入问题的本质,挖掘出实质的内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很难发挥。
2、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课堂提问并不是单方向的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更多的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检验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是在我国一些小学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不会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身具有的特点,并没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改进,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也是教师划定的范围内的知识,缺少创新。
3、提问的对象过于狭窄
教师的提问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达到,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我国一些小学教师的提问缺少广泛性,参与的学生范围也相对较窄,多是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参与提问和回答,老师也偏重于优秀的学生,致使课堂提问对象没有广泛性。
二、改进课堂提问现状的策略
针对我国一些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分析,笔者从教师教学的实际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以下内容中指出几种改进对策:
1、形成严格且有效的提问原则
课堂提问不应该有规律可循,但是应当有原则保障,这样才能使提问更具广泛性,提问应当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有以下几种:首先必须是民主,提问是一种平等对话,因此这种平等对话必须是民主的,教师和学生处于同样的地位,没有高低尊卑之分,这样学生才能针对问题发挥自己的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要遵守启发性原则。在提问时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针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教师的提问也应当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要按照阶梯型原则进行提问。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不同的阶梯,并且合理调配这些阶梯之间的跨度,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最终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创新课题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在课堂上极为重要,在小学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提问方式,在提问时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提问方式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发挥积极主动性。比如在提问时针对问题并不直接提出,而是进行所谓的“曲问”,针对问题从一个小的方面逐渐切入重点,并鼓励学生主动去想象一些问题,同时进行回答,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