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水利水电工程毕业论文8篇

时间:2023-03-28 14:58: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水利水电工程毕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利水电工程毕业论文

篇1

学校教育与国家政策脱节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要想从理论课中接受环境信息和知识,只能选修学校开设的素质类选修课或专业任意选修课。而必修课和专业限定选修课以及专业任意选修课中的必选课都没有设置环境教育相关课程。加之工科学生学业压力大;学校跨专业选课管理办法,如受开班人数下限、学分、限定选课学期、个人兴趣等因素限制,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课堂环境教育的几率很小,使得有兴趣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学生错失机会,只能从众选课。学校由于缺乏经费支持和专业指导,开展环境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开展的“贝迩(BELL)高校可持续发展创新课程推广计划”,2009年实施以来,试点高校分别为2009—2010学年25所,2010—2011学年22所,2011—2012年学年16所,但是环境教育课程主要开设在这些高校的商学院、管理学院、环境学院和人文学院,没有工科专业。

教材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

对非专业性的高等环境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只是以普及为原则,讲授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4]。可供选择的融入环境教育的专业课程相关教材比较少。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教材中,大部分专业课教材对环境保护知识“心无旁骛”,小部分包含环境保护的章节或内容,但更新缓慢,或侧重于理论,或过于泛泛,针对性不强,难以适应我国国情水情的严峻形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可选择的环境教育课程之一的生态水工学专业性较强,而环境学概论侧重各种污染防治。既然环境与资源密不可分,环境保护重要内容之一又是资源保护,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却很少结合和反映两者间的联系,有关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等内容的课程也未体现在教学计划中。

师资力量不足

开设环境课需要授课教师知识面广,对教师的素质、师德要求较高。目前,我国非环境专业很多从事环境教育的教师并非环境专业毕业生,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性强,任课教师多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未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知识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滞后,没有环境教育培训的主动和被动要求,教师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科学知识都不到位;经济发展兼顾环境和环境优先的观点没有得以有效传播。教师队伍环境素养的缺乏导致专业课程设置较少考虑环境教育,即使有也流于形式,不能将环境教育融合到材料力学、土力学、规划、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学校规定素质类选修课没有实验(实践)学时,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不符合环境教育应有的教学特点,效果不佳。

缺乏激励机制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落实不到,人人无责。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是美德,是发自内心的,不讲回报,不图奖励。在整个社会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可以对坚持环境教育的教师和身体力行的学生给予尊重,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既可以增加环境保护践行者的精神愉悦,又可以鼓励更多的师生加入到环境教育的队伍,改变目前“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环境保护知行分离现象。

应对措施

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应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大学”建设的号召,支持学校的环境教育事业,使学校成为实践环境理念的典范。通过改进传统教育,宣传和构建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将环境教育、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组织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建立专门机构或利用现有的教学督导团监督环境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情况;将环境教育纳入教师资格评审中。

课程设置

环境教育是发展必要的技巧和态度以了解和欣赏人、文化、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是一种辨识价值和澄清概念的过程,不是要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环保专家。根据学校课程体系结构,分别在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增加环境教育是比较理想的课程设置。然而,将环境教育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必修课,不仅增加学校、教师、学生的负担,还会降低大家的积极主动性,失去兴趣。环境教育课程的设置建议遵循“少就是多”的原则,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应该超过教授质量。在现有课程结构中,将环境教育融入到每一节课堂中,将环境保护内容加入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中,有专门谈及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等相关内容也强调将环境教育融入形式,也可以用环境教育课程替换1—2门必修课程或减少必修学分,增加选修学分。

教材选编

学校是课程发展中心,而非外在机构的课程实验场所。每个学校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品质,国内外高校的环境教育成功经验可以参考,但绝不能复制,教材也一样。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进行环境教育的教材可以借鉴国外或校外教材,但随着教学实践的积累和体会,课程发展应遵循从下而上的发展模式。鼓励教师尽其所能,发挥专业自主,结合教学、科研经验和实践智慧,主动创新、改编教材,从而形成课程、教授、学习、评价、专业发展和校外环境一贯的整体。对在专业课教学中坚持讲授环境教育的教师,进行修订融入环境教育的专业课教材的经费支持。这对从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对教师继续学习和主动思考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教育形式多样化

篇2

(一)专业设置历史短,社会认可度与可利用资源有限

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工程类工科专业,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湖南农业大学水利学科类专业是1999年经湖南省教育委员批准设置,同年开始招收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并在2003年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连续招生仅11年历史。虽然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质量逐步获得了认可,但是水利行业对我校水利专业建设的直接支持仍然有限,校企合作项目不多。

(二)高校连年扩招,师生比例过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99年以来,高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导致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晋升压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情况下同时还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加上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集中,导致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有限,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缺乏,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为应对高校师生比例增大的问题,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此类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与积累方面重视不够;地方院校待遇不高、人事体制僵化,很难从生产单位引进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诸多因素直接导致现有教师工程实践不足,科研能力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四)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设计投入时间少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扩招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他们在寻找未来出路时投入的精力也随之增多。我校毕业设计大都在第七学期末布置,第八学期完成。但是,这时候正是毕业生寻找就业或继续深造机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为寻找一份如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造成毕业设计精力投入不足。另外,有些与用人单位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部分参加考研、考村官、考公务员的学生为了应付接二连三的笔试、复试等相关事情,毕业设计被搁置拖延。(五)毕业设计执行程序过于繁杂,过程监控制度僵化学校管理层为了应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逐步下滑的局面,出台了较多管理条例和规定,尤其在高校评估期间相继出台《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从选题审批、选题论证、开题论证、中期检查、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格式规范、形式要求和时间控制,涉及填 写的表格多达7个之多,需教师和学生签字多达7处。这些规定和要求对规范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脱离实际情况,毕业设计一味强调标准化,不但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缺少灵活的过程监控体系,毕业设计内涵质量上并未显著提高,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一)设计题目来源和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内容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好的课题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的保障。

1.结合毕业实习和就业自主选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选择工程实践题目,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借助老师、校友、亲戚朋友关系等多渠道,协助学生联系毕业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结合他们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寻找题目来源,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种方式选题针对性强,避免重题现象,学生通过实践更容易理解题目内容,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毕业设计质量。因学生居住在工地现场,缺少教师面授机会,我们可采用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指导学生收集、消化工程资料;当学生返校后,进一步集中指导和完善。

2.指导教师指定选题。对于参加研究生考试或其他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等一系列就业类选拔考试的部分毕业生,指导教师选用一些较成熟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做,或直接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来完成其毕业设计。针对这类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我们通常采取间隔固定时间、集中面授指导等手段,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二)毕业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环节,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学院制定了指导教师评价意见表、评阅人评价意见表、答辩记录及评分表,并附评分细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按百分制分别评分,加权平均得到总分,再折算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或不及格,最后由系答辩委员会审核。这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全方位的评价,最后成绩评定结果与学生综合能力和所付出的时间相符合。

(三)毕业设计质量与效果

1.题型与题目。题型和题目可以反映毕业设计选题来源真实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表1显示了近12届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从表1可见,毕业设计(论文)可分为设计题型和论文题型两大类;毕业生的设计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生产实际,实践与教学结合更加紧密。虽然毕业论文数量在减少,从毕业论文内容看,论文质量逐年提高,大而空的题目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源于指导教师的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的试验研究论文数目增多。根据12届毕业设计题目来看,毕业设计题目逐步规范,符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随着专业办学历史延长,毕业生选题的渠道逐步拓宽,来自生产实际工程的设计题目逐步增多;另一方面,也显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以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为特色的培养模式逐步凸显,与国家水利建设行业的投入方向关系密切,也充分证明了近几年国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小型水库塘坝出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2.毕业设计完成效果。近年来,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措施的系统实施,毕业设计取得了以下较好的成效:(1)实现了“三年不重题”、“真题真做”,缓解了毕业学生数量多与教师资源有限的矛盾;(2)毕业设计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评分科学、合理;(3)毕业生的CAD绘图和文字处理水平显著提高;(4)毕业论文题目与导师科研项目结合,解决了毕业论文经费不足问题,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5)“就业与毕业”得到了较好兼顾,实现了“毕业设计质量不下降,就业不落后”的局面。

三、结论

篇3

1.1毕业设计团队的组建

1.1.1教师团队的构建团队培养模式下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于传统单一毕业设计指导方式,基于团队培养的水利类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转变为团队指导,即由多名水利类专业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实现师资的整合与共享.指导教师团队的组建,应根据选题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组建方式,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科研团队建设比较成熟的院校可选择以科研课题组为毕业设计指导团队;(2)校企合作比较密切的院校可采用由校内水利类各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组成的毕业设计指导团队;(3)科研团队尚未形成青年教师居多的新兴本科院校可由科研兴趣或科研方向相近、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毕业设计指导团队.指导教师团队一般由2-3名不同的学科专长教师构成,以达到优势互补;同时确定1名负责人,负责人由责任心强、专业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担任,并由其负责组织协调团队内指导教师及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在构建教师团队的同时,也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以老带新”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生产实践,增加工程实践经验,进而完善教师梯队建设.鉴于我校为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占的比重较大,且尚未形成科研团队,故采用后一种方式组团.

1.1.2学生团队的构建学生团队是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团队的组建,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以教师科研团队为背景的毕设团队,该种模式下先由学生自愿报名,然后由指导教师团队再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进入设计团队;(2)以赛制项目团队及科研训练等课外科技活动团队为背景组建毕设团队,如学校立项的科研训练计划、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挑战杯等,以这些课外科技活动项目构建的团队组建毕业设计团队;(3)以学生研究兴趣为基础的自组团队,学生选择团队成员,自己联系指导教师,自己构思项目整体研究思路,该模式下学生参与程度最广的.水利类毕业设计团队一般由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组成,学生设计团队具体构成需根据项目内容及项目工作量来确定,可以同专业,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组建团队,同时安排沟通能力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为作为团队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由于学校水平及学生能力限制,我校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组建一般是采用前面两种方式进行.

1.2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是毕业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团队毕业设计的最终效果.好的选题应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也能较全面的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在进行团队毕业设计选题时要做好总课题与子课题的设计工作,每个子课题既要符合学校关于毕业设计选题所做的要求,同时各子课题之间要有密切联系,使得以团队毕业设计选题工作较传统方式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以教师在研或刚结题的科研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设计出团队毕业设计选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团队毕业设计课题的新颖度,同时又能较好地反映各学科的前沿技术;(2)以赛制项目及科研训练等课外科技活动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设计出团队毕业设计选题,课外科技活动的可持续性、综合性强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兴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3)以与地方施工单位或设计院所合作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这种选题面向实践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由教师根据生产实际自拟毕业设计课题,该类课题一般多为校企合作的水利工程设计,如水库工程初步设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在具体选题时,应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有针对性定制相应课题,同时优化毕业设计课题内容.

1.3团队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与传统毕业设计一样,团队毕业设计其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毕设前期阶段、毕设中期阶段和毕设后期阶段.团队毕业设计需对每一阶段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1)毕设前期阶段,以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熟悉课题研究背景为主,总课题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研讨学习,明确总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分课题的指导教师按要求布置并详细讲解毕设任务,同时要求学生通过集中讨论的形式深入研读学习(.2)毕设中期阶段,团队安排专门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并督促各个子课题的研究进度,学生要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学生每天做好工作日志,同时,指导教师对工作日志给出评语;团队成员要定期进行讨论,尤其是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共同讨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相应的指导教师以毕业设计讲堂的形式进行专题讲解毕设后期阶段,指导教师要督促学生按照学校要求认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可安排一场科技论文写作讲座,以更好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撰写完论文后,先交具体指导教师进行审阅,再由评阅教师评阅,只有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都认可后,才能参加答辩.

1.4团队毕业设计的成绩考核团队毕业设计模式中,学生成绩的评定既要考虑学生个人的贡献和工作水平,又要兼顾学生在团队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团队整体工作质量[3].因此,在团队毕业设计中,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团队协作成绩、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4部分组成.团队毕业设计平时成绩根据该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学习态度、纪律、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由具体指导教师给予评分;团队协作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学生日常汇报、平时讨论情况、中期评估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论文评阅成绩包括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价给予评分,以及由不同评阅老师给出评阅成绩;答辩成绩由答辩教师根据团队成员在答辩过程中的表现给予成绩.上述四方面成绩按一定比例加权得出该学生的综合成绩.

2水利类专业团队毕业设计的实践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水利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又要体现应用型的特色.其下属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及荒漠化治理等四个水利相关专业.我校配置完善的专业群为开展水利类专业团队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笔者在多年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一直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不论是本专业的课题,还是跨专业的课题.在此过程中每人负责课题中的一部分,由于课题之间的联系,在做毕设过程中,学生为完成毕设,就需要主动交流、互相讨论,相互协作.以笔者所带的水利类跨专业团队为例,为了能使毕业设计课题更科学,指导教师团队在第7学期初就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毕业设计团队的题目为“留金坝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该课题来自工程实践.然后,将大题目拆分为两个子课题,分别为“留金坝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水工设计”、“留金坝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水文水利计算”.同时为方便学生选择,在各子课题下标明难易程度和具体指导教师.通过双向选择,最终组建了学生团队.该团队共有9名学生,3名学生来自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简称水文组),6名学生来自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简称水工组);团队指导教师有2人,由一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师和一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组成,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是该项目的负责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老师具体指导3个学生,其课题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留金坝坝址处历史流量资料进行设计洪水及调洪演算,得到留金坝水库设计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为水工组坝体设计计算提供数据支撑,除此之外,水文组还需自行编程,实现水文计算程序化.一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指导6个学生,其课题主要是通过水文组计算出的设计洪水位数据进行坝体设计,包括坝线、坝型的选择、枢纽布置方案比较、溢流坝的剖面设计、非溢流坝的剖面设计、细部构造设计等.由于本次团队毕业设计项目工程大、涉及的专业多,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团队都安排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如查阅文献、熟悉课题研究背景、专题讲解、撰写毕业论文及毕设答辩等;同时,为督促学生毕设进度,要求学生每周做好工作日志,指导教师每周一对周工作日志给出评语,并现场就毕设做的情况进行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平时通过见面、发邮件或QQ进行指导,解决毕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通过团队各专业师生团结合作及相互配合,最终该团队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其中,4人毕业设计成绩获优秀,5人获良好.通过这种基于团队培养模式的水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法,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通过这种团队培养模式,也锻炼了团队中的年青教师,使青年教师指导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总得来说,本次毕业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结语

篇4

将理想融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

1978年,王光谦有幸从59万人中突出重围,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学生。他至今清晰地记得,高考成绩348分,刚刚超过重点大学分数线两分,与一心向往的清华大学失之交臂。后来,他被调剂到武汉水利学院治河系,班级76人,几乎都是像他一样的“调剂生”,他们是“”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系第一批学生,入学前他甚至对“治河系”所学所用一无所知。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河史。”初入课堂,老师的一句话瞬间点燃了王光谦内心的澎湃激情。“当时我们的专业重点就是治理黄河,包括国家其他大江大河的治理。这下我们就高兴了。”二十年后再回忆当时的一幕,沉稳的王光谦脸上仍旧掠过了一抹自豪,正是这种自豪与激情,撑起王光谦和同学们对治河专业最初的信心和热爱,也成为他们日后投身于此的动力源。

“”10年的禁锢,让冲破了知识禁忌的1978级大学生成为最为用功的一批大学生。王光谦和同学们也是如此,每天晚上10点半熄灯后,校园的路灯下、宿舍走廊里都有很多学生用功苦读的身影。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系1958年设立,治河系是中国乃至世界独有的专业,又经历了10年浩劫,学习资料少得可怜,王光谦的专业教材都是老师自己动手刻腊板、手工油印的。大学期间,老师带着治河系学生参观三门峡水利工程,滔滔黄河水,河边凛冽的夹杂着沙子的大风、寸草不生的沙丘……震惊了这个江汉流域长大的孩子。但是王光谦同时看到了三门峡工程由于泥沙淤积造成的遗患,当时又值长江干流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工程建设期间,泥沙淤积问题的日益凸显,工程未来的使用价值令人担忧。

“治河”二字的分量在王光谦心中陡然增加,“责任”压上肩头――儿时课本上大禹治水的故事,而今即将成为自己未来投身的事业。

在当时,搞水利是非常艰苦的。三门峡水库施工时,清华大学水利系曾有很多专家和学生常年驻守工地,参与设计施工;在郑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有4万人为黄河治理问题忙碌着。但是王光谦似乎觉得这一切都是他应该承担的责任。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黄河泥沙准确测量”问题的论述,为此他还特意去了三门峡水库,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所,听到总工程师讲黄河治理的种种难题,想到自己的理想,王光谦心中不禁豪情翻涌。对于他们这一代新水利人来说,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都曾在内心里发誓:“一定能够把黄河治理好。”自从王光谦的双脚第一次站在了黄河岸边,就再未离开。

青年人要敢挑担子

1982年,王光谦和同班的另外两名同学一同考上清华大学水利系,攻读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水利专家夏震寰、费祥俊。历经曲折的中国水利专业,终于又迎来一批新的接班人。王光谦的专业方向是泥沙运动基础理论研究,也就是河流动力学。一旦摸清河流泥沙流动规律,就能对各条大江大河的泥沙治理问题给出相应答案。他从心里认定了这个专业。

与自己的老师相比,王光谦他们无疑是幸运的,走进清华园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重视知识的科学的春天。然而,压力也迎面而来,他们站在了水利专业严重断代的横截面上,一边青黄不接,一边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全国大江大河水利工程陆续论证、上马,急需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对工程各项基础问题把关。专业老师拼命教,学生们拼命学,但人才还是跟不上。

中国第一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当时已经86岁高龄,还坚持给他们上课。王光谦与这位大师有过相当多的交流,这是一段令王光谦难忘的时光,更是让他倍感压力的日子。“黄先生曾经连续给我们开过七次讲座,给我们传授他的理论体系。”黄万里彼时虽已耄耋之年,上课时仍旧一丝不苟――雪白的西服、红领带,大师风范尽显。王光谦首先从黄万里身上感受到科学的尊严。

王光谦最难忘的,则是黄万里的眼泪。“上课时,讲到国家水利工程建设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他又无力纠偏时,黄先生总是泪流满面,他不住地自责科学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中国人才还是不够。他一哭,我们就受不了了。”王光谦笑了一下,然后好一会儿沉默不语。

黄万里和前辈大师们心系祖国水利事业,甚至不惜自己的一切,让年轻的王光谦刻骨铭心。他从此牢记一个科学家应有的品质,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1992年,王光谦博士后出站。

1993年,王光谦出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泥沙研究室主任,时年31岁。清华大学泥沙研究室是钱宁院士一手创建的,担任室主任就是接过了老师们的重托。

跨越半个世纪的光阴,在前辈殷切期待与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中,王光谦咬紧牙关告诉自己要顶住压力,扛起担子。

王光谦坦言刚工作的那几年,他很绝望。不但没有了老师的指导、前辈的保护,一切靠自己判断、摸索,还要带领一支队伍,对国家和人民负责。水利专业不是一个理论专业,它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将转换成国家政策或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百姓生产生活安全。这个专业的魅力与压力,都在于此。

三峡工程坝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是王光谦博士后出站后,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参加的第一个重要工作。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是争论时间最长,也是我国工程泥沙研究投入力量最大的课题。王光谦和同事们用了5年时间,成功证明经过80年的泥沙淤积,三峡水库的库容从刚建成的398亿立方米减少到220亿立方米,达到冲淤平衡,以后也能够保持近200亿立方米的有效库容,不会出现泥沙淤积使三峡水库报废的局面。他们为三峡工程增加了一道保险锁。

此后10年间,在黄河治理研究之余,王光谦带领团队先后参与了三峡大坝截流、南水北调中线调研等重大工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中,都有王光谦的身影。他也因此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及10余项省部级奖励。

由于1998年的大洪水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影响,国家更加重视并加强了与洪水相关的灾害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原水利学科主任陈式慧的建议下,“江河泥沙灾害形成基理及防治措施”课题得以立项。“这个国家"九五"期间最大的项目,被出乎意料地交由当时还只有30多岁的倪晋仁和王光谦带领一群年轻人来完成。“担子越重我们的团队越有向心力,结果证明,我们没有辜负人们的信任和期望。”王光谦说。

“如果说我们现在还有点成就,都是压力压出来的。”王光谦时常回想初出茅庐便要独当一面的压力,黄万里先生的眼泪、国家项目的重要性,都曾让他心生惶恐。走到今天的高度,王光谦颇有感慨:“青年人要敢于挑战,敢挑担子。社会与单位,也要给青年人充分的空间和信任。”

治理黄河是一项系统工程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上曾流行一句新民谚:“圣人出,黄河清”。这其实是百姓对黄河水患根治的一个热切愿望。王光谦还记得同专业的一个学弟就叫黄河清,黄河水患之扰,百姓愿望之强可见一斑。而王光谦所研究的,恰恰是黄河能否澄清的问题。

从攻读博士生开始,王光谦的专业方向就是高含沙水流问题,这是黄河特有的现象。这个问题,王光谦已经坚持研究了20年。20年来,泥沙将他与黄河连在一起。

说起河流泥沙,必然要说起黄河。这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关于黄河洪水灾害,史不绝书。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黄河的问题就是泥沙的问题。”王光谦说,中国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例如黄河三门峡水库因淤积损失库容57%,青铜峡水库78%,大渡河龚嘴水库80%,汾河水库45%,全国水库因淤积总库容损失达40%。因此在多沙河流上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是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甚至决定着工程的成败。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是非常深刻的。黄河干流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时以防洪发电为主,没有认识到泥沙淤积的重要影响。水库运行两年后,泥沙在库区大量淤积,潼关高程急剧抬升,使得汇入库区的支流渭河尾闾水位不断抬高、泄水不畅,八百里秦川和古都西安遭受洪水和盐碱化的严重影响,不得不对工程进行大规模改建,增加排沙洞排沙。在水库运用方式上,放弃了“蓄水拦沙”,采用“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保证了水库发挥部分效益。在黄河中,每立方米水中的含沙量最高能达到1600公斤,这是惊人的,造成的后果就是在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在开封,地上河最高超过地面13米,而黄河下游的河床高度,还在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往上增高。“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

除了泥沙淤积,在过去20年中,黄河还在不断发生着其他变化。王光谦曾经看到的水量充足的黄河,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每年都断流;小浪底水利工程作为缓解上游泥沙进入黄河,并不能长远解决问题……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曾针对黄河问题提出“四不”,即河道不断流、堤防不决口、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在“四不”要求中,有三项是王光谦研究的领域,而有效做到这三点,黄河的安全就有保证。

河道不断流。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沿黄地区对黄河水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引用水量剧增,黄河断流频繁发生。断流的原因是用水超过黄河的供水能力,解决的办法是进行黄河全流域统一的水量调度,合理分配使用水资源。王光谦积极参加水量调度系统开发工作,带领清华大学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课题组,数十次到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水量调度局,完成黄河流域水量调度系统,为确保母亲河不断流提供技术支撑。现在,王光谦带领团队已经为黄河沿途各省取水制定了按比例分配的原则,同时开发了一套软件管理系统,加上小浪底水库的蓄水功能,也使黄河水资源更加充沛,基本解决了黄河断流问题,2006年,王光谦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堤防不决口。王光谦带领团队对黄河调水调沙工作进行关注,同时针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特质,摸清黄河河道变化规律,为保持黄河下有百年安澜、减小决口的危险努力贡献。2008年,王光谦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河床不抬高。“黄河泥沙源于黄土高原,但是我们致力于通过一定工程措施减缓泥沙淤积速度。”随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王光谦也从而立之年步入不惑,对黄河治理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当年意气风发,一心要让黄河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解决,结果往往让自己一筹莫展。”他开始重新品味说的话“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可见,治理黄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他终于明白,其实,治理黄河首先要维护黄河“健康”,科研工作也必须遵循规律一步步推进。

王光谦和同行们已经开始设想把高含沙水中的沙通过河底管道直接输送到海里,同时把水还回黄河中去。“或许等将来科技发展了,这个办法将根治黄河千百年来的水患,但是现阶段条件不具备时,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协助政府,做出正确决策。”从一门心思地“根治”,到能够辩证地看待黄河问题,似乎这些水利人和黄河都有些释然。从“人定胜天”到和谐共生,王光谦做到的不仅是科学研究方法上的改变,更是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认识的深化。

泥沙研究就在中国

1989年王光谦博士毕业参加工作时,每个月工资120元人民币。而那时在美国读书的博士研究生,每个月工资就能拿到1500美元。王光谦也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出国,他却从未动心。

“我国河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达5万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500多条。这些河流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二是不少河流,特别是北方河流,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从流域内侵蚀而下,并被输移到河流中,使得河流挟带了大量的泥沙,造成河道和水库的严重淤积抬高,这不仅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了许多问题,也给河道防洪、沿岸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与水资源问题相比,泥沙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因此泥沙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有世界上最复杂的江河,水利又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此,我就应该坚守。”他是这样淡淡地解释自己的理由。他总认为自己和前辈们相比已经不知幸福多少倍了,当年黄万里、钱宁这些老先生到黄河考察,骑着毛驴,走几十天也走不完全程,现在交通便捷,王光谦2007年随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24天穿越黄河流经8个省区对黄河沿岸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黄河本身进行调研,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几乎走完了黄河全程。

他也时常想起自己求学时的艰苦环境,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年代,国家还无力重视地区交通建设,水利工程所在地往往地处偏僻,交通极为不便,而现在,水利设施则是当地最著名的景区。在“景区”里工作,已经让王光谦心里十分满足。他经常自豪地说:“在中国的版图上,我没有盲点。”

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毕业答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Graduation Design of Computer Net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XIE Shuxin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uzhou, Hu'nan412001)

AbstractWe reform Graduation Design of Computer Net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theory Oriented by work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ocess, we discussed the topics, guidance thesis writ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graduation design,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and measures for enhancing quality of graduation design.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graduation design; graduation reply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后进行的必修性的教学实践环节,它既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及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还将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搞好学生的毕业设计,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注重实践环节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毕业设计的客体就是具体的待解决的问题,选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所以选题要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反映专业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难度,还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尽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1)从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必须考虑课题的难易度,既要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保证基本能力的训练;(2)毕业设计的课题应尽可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案例或任务,这样既能促进学校产、学、研有机的结合,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毕业设计课题的份量要适当,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按时完成任务;(4)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切实为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5)毕业设计课题应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岗位与工作对象,为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

毕业设计课题应提前由教研室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起草毕业设计题目,并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初稿),经严格筛选后,由指导教师向毕业生陈述选题的理由和需具备的条件。

毕业生根据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公布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修订稿),选择题目。对于个别有特殊爱好且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允许其自选与人才培养方案密切相关的课题,但所选课题须经专业教研室同意、报系主任审批。

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后,提前下达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假期或空闲时间准备相关素材及掌握相关知识。

2 精选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业务优势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搞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关键。指导教师应选聘讲师以上有经验的老师,优先选用具有“双师型”职称的老师担任。同时每个选题需配备一名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聘请的企业专家应经系主任批准,还要指定专门的教师进行联系,经常检查相关资源,掌握进度,提出要求,协调有关问题。 为确保指导力量,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

指导教师应尽的职责如下:(1)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包办代替。(2)指导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结合业务指导,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政策法规的教育。 (3)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为:①按项目、案例或任务做好毕业设计课题,编写毕业设计任务书;②审定学生拟定的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并负责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和进度;③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坚持2次/周的指导和答疑,并根据进度逐个进行辅导;④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考核、毕业设计完成后,要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设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写出评语,提出评分的初步意见;⑤在毕业答辩前的一两周,给他们设计一些模拟答辩的环节,促使其对设计内容进行再巩固,从而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提升技能;⑥参加毕业设计的答辩和评分。负责拟定毕业设计答辩提问,认真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答辩,客观评分,做好论文评语的撰写。

3 培养创新能力打造高技能人才

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要有标准、规范的行为意识,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重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之向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方向发展,尤其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检索与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特别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检索的能力;(2)团结协作、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和进行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的能力;(3)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综合概括的能力和设备安装、调整与测试的能力,包括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4)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5)撰写报告、技术总结、整理文档和论文写作的能力;(6)善于对所研究的题目,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4 规范写作要求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因此要求学生以积极认真、严谨求实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1)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2)论文要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3)论文一般应包含有摘要(150~200字)、关键字、目录、综述、论文主体及参考文献等,同时应附相关程序清单及图纸等;(4)论文全文应在8000字以上(不包括程序清单和图纸),论文中引用的部分必须注明出处。

5 重视毕业答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是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也是对教学实践环节及教学水平的最后一次检验,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高度重视。

答辩要求:①答辩前学生应提交设计成果(包括毕业论文、程序代码、研究成果及测试报告等);②答辩人应能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成果的演示;③答辩人陈述论文的核心内容。陈述要语言精炼、重点突出,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④回答教师提问5~10分钟,要求学生能用简短而又准确地语言予以回答。

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成员根据毕业答辩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由答辩委员会审定,最后按比例进行综合统计;

毕业设计成果: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包括源程序等)由各系择优选留(不低于30%),交院系资料室保管。

6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一项群策群力的工作,它需要领导的支持、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努力及来自企业的配合。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的研究,同时保证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整合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全程管理,建立全面有效的监控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毕业设计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索丽生等编著.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篇6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探究水利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不断变化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何改革和完善高等水工结构(高等水工建筑物)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质量,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在分析高等水工结构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等水工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高等水工结构一般在36~54学时,教学内容的组成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专题讲座型,由一位或几位教师分专题授课,授课人将各自近年来的科研成果或研究进展归纳成若干专题作为授课内容。二是专业知识扩展型,以本科课程《水工建筑物》的主要内容为基础进行扩展和深化,将本学科具有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按照水工建筑物的类型分章节,系统介绍水工建筑物的新结构、研究和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等。三是现代知识集成型,将水工建筑物的新型结构、水工结构数值分析方法、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水工建筑物的可靠性设计等内容进行组合,作为授课内容。

在课程教学方面,许多研究生培养院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种管理模式削弱了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责任心以及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投入的精力不够,备课不充分,课前缺乏对每堂课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构思,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学方式僵化、单一。

1.2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和分析国内高校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等水工结构课程教学现状发现,高等水工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专题讲座形式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是主讲人自己近期的研究成果,教学内容随意性和局限性明显,缺乏系统性,有些内容还不成熟状态,无法全面了解水利学科的发展动态,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度和教学质量难以监管。二是以专业知识扩展形式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与本科课程水工建筑物的内容雷同较多,内容相对陈旧,滞后性突出,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对水利学科的近期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介绍得比较少,课程内容没有很好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也没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三是以现代知识集成形式组织教学,教学内容比较零散,与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脱节,力学及数值分析方面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大,而水工建筑物方面的内容较少。四是课程教学内容所反映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性不够。

在研究生学位和教育管理制度上,侧重于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水平,只注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而忽视课程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对上研究生的课不够重视,责任心不强,课堂上对学生要求不高,随意调课,尤其是讲授专业课的教师,另外,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引导。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阻碍了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可持续提高。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课程内容改革应坚持“重构基础、突出现代、反映前沿、交叉综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经典内容与近期研究成果的关系。高等水工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主要由反映学科发展动态部分,专业基础内容深化与扩展部分,反映学科知识交叉与渗透的力学与计算科学在水工结构工程中的应用部分等组成,形成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质量要求的组合型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的组织从水利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体现“高、精、新、宽”的特点。在构建学科发展动态部分,将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耐久性与风险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河流生态影响及评价、中国坝工技术新进展、水工建筑物的前沿科学技术问题纳入授课范围。在构建专业基础内容与扩展部分,重点介绍高混凝土拱坝、高碾压混凝土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坝体防渗技术。在构建学科知识交叉与渗透部分,着重介绍混凝土材料、温度、地震荷载、水荷载及其耦合对坝体应力应变及稳定性的影响,将有限元理论和仿真计算在水工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纳入到授课范围。

2.2 教学方法改革

篇7

关键词: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水库管理;设计;应用

作者简介:徐燕华(1962.07—),男,本科学历,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任副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库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0引言

水利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水库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规范水利信息管理,改进水库信息管理的手段,提高水库信息的查询效率,为水库工作提供多种功能的信息,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在水库管理中设计与应用一体化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促进水利资源管理的不断完善,加强水库管理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提高水库管理的时效性。

1基于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功能

水利信息化是指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手段,合理地开发运用水利信息资源,促进不同信息的交流以及资源的共享,从而使水利信息的获取与处理逐步走向智能化。水利信息化主要在于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建立,而WebGIS是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具体表征,它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进与扩展地理信息技术的一项新的技术。

(1)一般而言,WebGIS的水库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水库管理信息的存储、检索、综合、分析与应用等方面的集成,提升了对水库的全面管理水平,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为水库管理的科学决策带来了新的技术平台与信息支撑;

(2)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利用GIS技术,可以为水库信息提供专门的算法分析与专业的模型构建,通过深层次分析各种水库的数据,为有关的水库管理部门提供准备的计算结果与科学的决策依据;

(3)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应用WebGIS可以收集有关水库的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信息系统在服务器端的扩展与升级,将系统升级引发的高效工作迅速分享到浏览器,达到信息高度共享的目的,提高水库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的功能;

(4)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能够为水库的防汛部门提供水库容量、降水量等多方面的防汛信息,为防止出现汛期提供信息参考依据;综上所述,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要依照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展性的原则,通过一体化的解决途径来实现水库信息化的管理,为水库的管理与运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基于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在水库管理中的结构设计与应用

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在水库管理中的结构设计与应用主要可以从设计目标、开发模式、系统集成三个方面来进行。

2.1设计目标

从设计目标来看,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需要一套软件,这套软件能够为实现水库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提供解决方案,通过电子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程度来提高水库管理的水平,并为水库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在开发模式方面,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主要是基于Web技术,采用当前主流的B/S模式开发,包括浏览器、Web服务器及数据服务器三层结构,该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来满足水库管理部门不同层级用户的实际需要。

2.2开发模式

系统Web应用程序模型采用的是MVC模式,主要由视图、控制器及模型三个层级构成,分别应用于处理不同应用程序中的数据显示、数据逻辑及用户之间的交互。框架的设计则采用Internet技术来搭建系统的平台,实现数据接口规范、结构设计分层等技术,促进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可拓展性与可维护性,加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2.3系统集成

从系统集成来看,依据系统开发的安全性、实用性、先进性、可维护性及经济性等特点,利用JavaEE的系统设计,通过Servlet、Ajax、JSP等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系统集成。

3基于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在水库管理中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一体化电子信息系通过编写外部的接口模块,从各个系统数据库中及时的调用观察到的数据等基本的信息,形成水库管理过程中的基本信息资料,这是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开端环节,该系统的整个环节包括基本信息、防洪调度、兴利调度、水雨情、安全监测、系统管理与综合管理等七种功能的设计与应用。

3.1基本信息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在基本信息方面,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会将水库管理的基础资料进行电子化,形成一个在线的容量较大、信息全面的资料库,可以在线对水库的工程图纸、重点实时信息、水库特征参数及管理法规等进行快捷的查询,实现水库信息获取的高效性。

3.2防洪调度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1)要建立防汛值班的信息化,通过防汛值班系统来加强信息化安排值班人员、管理防汛机构组织以及记录与查询防汛交接班记录等;

(2)要通过防汛物资的信息化对物资的计划申请、购买、入库、出库、使用状况、库存情况、台账设立及物资的数量等方面进行有条不紊的信息化管理;

(3)要建立实时应急响应机制,当水库管理过程中发生应急事件时,应急响应机制能够起到指导与处理的作用。依据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与预案内容,可对应急响应机制的启动条件、主要权限及采用措施等进行明确的分析,对事件的产生、分析、处理、结果等全过程开展流程化的管理,并根据水库应急事件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的应急流程,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按照操作的程序与处理办法及时的解除水库的应急状态;

(4)要进行调度与闸门监控,可以根据水库的水位与进入、流出水库的水量等,对水库的管理提供最优化的调度方案,并要监视、查询与记录水库闸门的运行情况。

3.3兴利调度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在兴利调度方面,兴利调度一般包括水库的供水、灌溉、发电等内容,它能够为水库的管理提供数据查询、执行计划申报并设计报表制作等功能,将兴利调度产生的兴利效益等数据输入系统,以便于查询,帮助管理人员开展效益的分析、综合与优化,充分发挥水库管理的综合效益服务。在水雨情方面,主要是实现对出入库流量、降雨量及上下游水库水位等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综合及查询展示,为科学的兴利调度与防洪调度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它的功能主要从数据入库、图形报表及数据查询三个方面来表征。

3.4安全监测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在安全监测方面,可以对变形、渗流、压力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综合、查询与展示,通过检查巡视发现水库管理过程中的隐患因素,要对隐患因素进行跟踪与追查;可以采用可视化的手段进行数据的查询与分析,将所得的数据支撑图形报表的形式,及时对水库管理运行的状态做出评估。另外,依靠电子产品的作用,利用摄像头等其他的安全设备,对水库的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测。

3.5综合管理与系统管理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在综合管理与系统管理方面,要实现综合管理中单元化管理、千分制管理、维护养护、业务管理及档案管理等功能,系统全面的控制水库的日常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则是通过对水库管理软件数据安全、人员职责、通讯接口等方面进行管理与分配,并针对不同的管理需求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以促进水库管理的高效化与自动化。

4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国的部分水库已经建成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水库管理的自动化过程,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水库管理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因此,要利用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优势实现水库管理的不断改进与优化。

参考文献

[1]杨明化,周启何,向阳.安徽花凉亭水库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人民长江,2015(8):67.

篇8

2009年8月下旬,记者来到宁波,专程采访李启涵先生。宁波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商埠,六百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曾在宁波造船备料,为下西洋作准备。宁波港是著名的深水良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现已建成国际一流的远洋枢纽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依托港口优势,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今天的宁波,城市繁荣,人民富裕,到处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作为中国近代“红帮”服装的发祥地,宁波年产服装13亿件,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服装生产出口基地,涌现出杉杉、雅戈尔等著名服装品牌。李启涵先生从事服装辅料行业,他的业务已遍及五洲四海。在东方大港宁波,李启涵先生和他的企业奋进于商海中,犹如一艘秀丽却并不华贵的帆船,正乘着东风、顺着洋流,劈波斩浪,远航。

好学不倦 从电大一直读到北大

1975年11月,杭州知识青年李启涵在时代大潮中下了乡,开始了一段令他终生难忘的农村生活。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晚上独自睡在一个破旧的仓库里,一边是猪圈,另一边堆着杂物。白天是辛勤的劳作,种田,挑担,修水利。在钱塘江护岸工程建设中,年轻而瘦弱的他挑起一担担沉重的淤泥和沙石,晃晃悠悠地从江堤的底部往上爬,一次一次即将跌倒,又一次一次艰难地站稳,咬紧牙关,继续低头迈步……

1978年11月,李启涵招工回城,进入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工作,作为一线工人参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此后又是三年多的艰辛劳动。从那段岁月里走过来的人都知道那时的艰难。“但正是这样的经历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咬牙坚持,决不放弃。”二十多年后,在面对记者时,李启涵这样说。

他是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我不抽烟,也不会喝酒,更不会打麻将,除了读书,我没有别的业余爱好。”那些年里,他除了劳动,就是读书。有一年夏天在山区里建水电站,住在简陋的工棚里,空气湿热,山里的蚊子又大又多,成群结队。晚上,工人们只有通过打扑克、打麻将来消磨时光,还有很多人谈起了恋爱。而李启涵却总是一个人早早地上床――不是睡觉,他在蚊帐顶上挖了一个小洞,把15瓦的电灯从那个小洞里吊下来,吊进帐子里,这样他就可以躲在里面看书,既躲避了凶猛的蚊子,又可离灯光近一点,可谓一举两得,至于太闷热,那就顾不得了。

正是这样的刻苦,让他考上了大学。当年全单位参加考试的有上百人,只考上他一个。虽然只是考上电大,但对于那个时代里的一位一线水利工人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进了大学的李启涵,毫无疑问更是拼命读书。毕业时,在全省当届同学中只有三个是公开答辩的,身为班长的他正是其中一个。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他的精彩演讲引起了一位到场的宁波市领导的注意,点名把他要走了。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此言不虚也!

“是知识改变了我的人生!”回首往事,李启涵万分感慨地说。

1985年,李启涵参与了筹建宁波大学的基建管理工作,后任校长秘书。在宁大的几年里,他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学习,曾和同事一起发表过关于梁祝文化研究的论文。后来工作调动,他又在政府机关工作了数年。1992年8月,李启涵迎来人生中一次重大抉择。当时日本东京一所知名大学的通知书已经拿在手上,连护照、签证和机票都已办好,但他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一方面是因为家庭原因,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感觉到,国内一个新的创业时代已经来临,是该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创业梦想的时候了!他紧接着放弃了政府机关的稳定工作,放弃了国家干部身份,一头扎进商海,一直奋斗到今天。

李启涵热爱学习,但绝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他懂得逢时而动,懂得取舍。他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但并没有放弃学习,也不可能放弃。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站稳脚跟,让事业发展壮大,李启涵很明白这个道理,他也正是这样做的。他的英语基础不好,但要做纺织品贸易,和外商打交道是日常工作,英语不好又不行,他就认真学,边学边用,很快英语就不成问题了。当然不只是英语,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技术人员学,向竞争对手学,向跨国公司学……

在海上,船长要带领全体船员一起前进。李启涵不光自己坚持学习,还时时告诫手下的员工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学习中,每每有了什么心得,他会迅速召开会议,把它介绍给公司员工,供他们在实践中参考。这么多年下来,他的公司里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不光学习气氛浓郁,集体活动也安排得丰富多彩,表现出很强的团队精神。如今,公司里有德国技术人员,有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有众多优秀的年轻人,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学习和威长。

2005年2月,李启涵成为第一期清华大学全国纺织服装业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的学员,他圆满地完成了学业并取得清华大学结业证书,成为清华大学的终生校友。作为研修班的班长,他在结业典礼上作了发言。清华大学纺织服装总裁联谊会随后成立,他任常务副会长。2006年12月,他又参加了浙江大学工商管理总裁班的学习,同样是班长,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8年8月,美国管理技术大学(UMT)与北京大学合办的DBA(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班在北京开学,李启涵又成为这个博士班的班长。他常说:“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是无止境的。”

记者面前的李启涵先生,态度沉稳,温文尔雅,一身书卷气,说起话来语气舒缓,思路清晰,又不乏幽默感,一点也看不出是个商海强者。所谓当代儒商,大约就是这样子的吧!

不断创新 小生意做成大事业

创业伊始,李启涵做的是生意,香港某品牌的衬布。他在宁波轻纺城租下一个九平方米的摊位,创办宁波崇光服装辅料有限公司。只要客户一个电话,他就骑上一辆旧的永久牌自行车,不管风吹日晒,上门去送货。创业艰难,甘苦自知,其间的挫折坎坷难与人诉,而李启涵始终充满激情地坚持着,他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真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作为一个奋斗者是光荣的。

李启涵是一个思维超前的人,在某些选择上,他似乎总是能领先别人一步。1998年6月,李启涵筹资在地处宁波市中心的世贸大厦购置了办公楼,付出的代价在当时看起来无疑是高昂的,但到了十年以后,人们都不得不佩服李启涵的远见。之后不久,他创办宁波骏马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开始德国库夫纳公司的产品。在服装辅料行业里,库夫纳公司是享誉世界的公司,它生产的衬布质量一流。引进世界顶级品牌,在国内服装辅料行业,李启涵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事业也因此再上了一个台阶。2000年,他创办了宁波崇光纺织品有限公司。

做了十余年贸易后,看到形势的变化,李启涵又有了新的想法。2003年6月,他与德国PLOUCQUET集团合资创建宁波普路启纺织品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正式进入服装辅料制造领域。由贸而工,工贸结合,这关键的一步走下来,李启涵的企业之船算是正式出海,可以遨游四方了,好风频借力,送我到五洲!

服装辅料种类繁多:西装粘合衬,黑炭衬,口袋布,裤腰衬,领底呢,弹袖棉,胸棉,袖笼条,双面粘,衬衫领衬,大身里布,袖里绸,垫肩,拉链,衣架,西装套,钮扣,吊牌……这世界上所有人都要穿衣服,但除了专业人士,有多少人认真注意过这些东西?能叫全名字的恐怕都很少。在整个服装产业链里,服装辅料产业只是一个小环节,虽然必不可少,却并不引人注目。由于进入门槛不高,行业竞争极为激烈,产品产量虽大,利润却极薄,要在这样一个行业里求得大发展,其难度可想而知。

以诚信为本,把企业信誉放在首位,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这是李启涵做企业的原则。2004年,在与一位印度客商做生意的过程中,李启涵公司的一批产品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对方要求巨额赔偿。当时李启涵如果置之不理,该印度客商也不会有什么办法。但李启涵亲赴印度与他商谈,承担了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同时还给他带去了一些服装行业的先进技术。现在该客商的公司已发展成为印度最大的服装企业之一,依然和李启涵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李启涵借此打开了印度市场,与印度客商实现了双赢。

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在给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努力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新”,这是李启涵坚持的经营策略。在商业模式上,他提出了“一站式服务”和“一揽子服务”的理念,客户只要选择了他的公司,就不用再跑第二家了。为此,公司建立了专门的配单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除了提供自己生产的产品外,还与其他众多服装辅料供应商紧密合作,提供自己不生产的产品,让客户享受到全面的配套服务,帮助他们极大地节约了采购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服装辅料的生产与采购是一项十分细碎繁杂的工作,辅料种类本来就多,再加上不同客户在产品数量尺码、颜色宽幅和交货时间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更是加大了工作的难度。而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众多辅料能否实现完美组合,以帮助客户生产出符合其要求的服装,李启涵指出:服装辅料公司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客户提供辅料,还要帮助客户利用辅料做好服装,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辅料的价值。为此,他要求公司的员工,只要客户需要,哪怕是一个钮扣、一条拉链,也要迅速为他找到,同时,还要努力为客户提供科学,精确的搭配方案,凭借高水准的专业素养让他满意。

服装业是个时尚行业,服装的流行样式变化极快,很多时候,客户提出要求,却只是想看看样品,并不一定会下订单,这样一来,就给企业带来了难题;按要求做,要开模,要制版,成本不菲,最后却可能拿不到订单,损失太大所以很多厂家不肯做。“生产企业做不到的事情,我们来做到!”李启涵的公司每年在这方面的损失高达数十万元,这是绝大多数同行无法接受的,李启涵却能接受。

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服装辅料行业是首创,其意义是非凡的。这些年按照这一模式坚持做下来,使李启涵和他的公司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订单越来越多。很多外商有业务需求时,总是第一个想到李启涵。“有问题,找Mr.Li!”这是美国最大的一家服装公司的老板经常说的口头禅。李启涵先生于2006年创办的宁波索科纺织品有限公司,正是这家美国服装公司的供应商,双方一直合作很愉快。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美国代表团入场时所穿服装,其辅料全部来自索科公司,李启涵当时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纺织服装行业遭到重创,很多企业陷入困境,而李启涵的公司却在业绩上有了更大的增长,令人赞叹。与此同时,德国库夫纳公司也已深陷困境,不久前甚至传出破产的消息,据悉,其商业模式的老化是其无法安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谈及此事,李启涵感叹不已:“因循守旧肯定是不行的,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出路,这点不管对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一样。”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李启涵先生也坚持创新。几年前他在公司推行无纸化办公,聘请专业人员为公司量身定做ERP系统。系统运行初期,很多员工适应不了,弄得焦头烂额,错误不断。于是大家议论纷纷:一个服装辅料公司有必要上这样的系统吗?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还是以前的模式好。当时阻力很大,但李启涵坚持推行,通过培训和实践,员工们终于掌握了新的方法,工作效率随之提高了一大块,不久以后,所有人的工作都离不开新系统了,大家都深切体会到了它的好处。

正是因为不断创新,李启涵在一个小行业里做出了一个出色的企业,他的帆船越来越坚固秀丽,动力越来越强劲。这些年里,他不是没有机会把船开到别的海面,向其他一些高回报行业拓展自己的事业,但他始终坚守在同一片海上,因为他坚信,小行业也能成就大事业,温州的打火机产业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而专注,是一个企业家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他说“做任何一件事,只要一点一滴用心去做,总能做好。一件小事把它做好,就会变成一件大事。”

痴迷离发明 于细微处见精神

记者赴宁波采访的当天,恰逢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一期《专利公报》寄到李启涵手上。他颇有些兴奋地在厚厚的《公报》里寻找自己的专利信息,指给记者看,并给记者讲述了他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一些体会。就在前几天,他有两个专利申请“可拆卸的多用途衣架”和“一种新型衣套”同时获批。

李启涵大概是目前国内服装辅料行业中第一个读到博士的人。对于知识,他始终是渴求的,拥有更多的知识,这个愿望从很早起就伴随着他一直走到现在:而对于知识产权,他是在近几年才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的。在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今天,中国企业如果不能在知识产权方面有所作为,那肯

定是无法获得成功的。认识到这点后,他开始认真研究起知识产权来,并且身体力行,亲自开始了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李启涵的公司是做贸易和起家的,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工厂,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公司名下现有两个主要品牌:“崇光”和“索科”。其中“崇光”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而“索科”主打国际市场,二者分工合作,和谐共处。从企业商标战略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值得广大外向型中小企业借鉴。“索科”者,探索科技之意也,从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李启涵对于产品科技含量的重视。显然,在技术发明和专利方面他不可能无所作为。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李启涵先生已经拥有了12项专利,还有多项专利申请正在审查程序中。

2007年,针对常用四孔钮扣的缺陷,李启涵发明了一种新型钮扣(专利号:ZL 200720192623.9),它的特点是钮扣本体上设有三个针孔,较之四孔扣,这种钮扣在使用中的稳定性更好。原理很简单:三个针孔穿线成三角形,固定更可靠,可减少不必要的晃动。此外穿线也要比四孔扣更方便。同年他还发明了一种垫肩(专利号:Z1 200720192624.3),这种垫肩包括上垫、下垫,在下垫右端设有舌头,舌头伸出垫肩缝合端面,上垫附有粘衬。与传统垫肩相比,它的有益效果很明显:在保证并加强衣肩坚挺程度的基础上,使得肩袖缝合处更饱满,不走形,可增加和长久保持衣肩的美感。

2008年,在与印度客商进行贸易的过程中,李启涵发现了一个问题:常用的衣架因其外形所限,在集装箱中所占空间过大,导致海运成本过高,到客户手里的价格也就过高。怎么办呢.他经过仔细研究,发明了一种可拆卸的多用途衣架(专利号:ZL200820167031.6),解决了上述问题。该衣架包括衣架本体和横杆,衣架本体两端设有小孔,横杆两端设有可以挂在上述小孔上的钩子,横杆上设有可弯曲的压条。这种新型衣架可以把横杆拆卸下来,从而具有了便于收缩和运输的优点,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最终广大消费者也因此而得益。

李启涵还给记者讲述了他的一项拉链新发明。该拉链只是在普通拉链的基础上了作了一点小小的改进,就使得装上该拉链的衣物显示出明显不同的效果来,堪称奇妙。这项新发明他正在申请专利。

以上几项都是服装辅料领域内的小发明,看上去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实际上未必如此。服装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而辅料虽小,却也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出问题时当然不显眼,可一旦出了问题,比如一套昂贵的西服坏了一个钮扣,很可能会让我们很难受,在某些场合中还会很尴尬。而李启涵的这些小发明,正是为了让这些辅料在衣服上变得更加可靠,或者使衣服在整体效果上显得更加美观大方,从这个意义上说,你能说它们不重要吗?其实有很多发明创造都是这样的,看似不起眼,却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作为发明者,李启涵令人敬佩。在本已相当成熟的技术上作出改进,让它具有显著的实用性,本就难能可贵,更何况,他身为一个企业家,每天事务缠身,如果不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这种在细微处求真的精神,他怎么可能拥有这么多的专利和发明?

事实上,李启涵的发明创造并不仅仅局限于服装辅料技术领域。他给记者讲述了他正在申请专利的另外几项发明,比如飞机上的计时装置,飞机和出租车上的防盗锁装置,以及高速公路上的警示标志,等等,都是他这几年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细心观察、深入思考获得的成果。他已经彻底迷上了发明创造。

“申请专利的目的,不光是为了保护自己企业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而推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李启涵显然看得很远,他看的不只是自己这艘船,还有整个船队,甚至全部的海洋。现在他把目光盯住了一种新型动力――知识产权。他介绍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服装辅料行业技术含量还比较低,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状况不佳,这种情况当然应该得到改变。如何改变?只有从我做起。“我们的企业要提升自己,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必须依靠知识产权,我们要用知识产权来成就我们的未来。”他说。

胸怀理想 在风中继续远航

在商海中搏击近二十年,作为企业家,李启涵获得了成就,获得了名望。他的公司技术先进,有优秀的商业模式,有自己的品牌,在国际上,与世界著名服装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内,为大连大杨集团、宁波雅戈尔集团。宁波杉杉集团等著名企业提供服务,同它们一起成长。目前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论证,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形成了产、供、销、物流完整的运作体系,旗下有七个生产工厂(含合作厂),在上海、北京、大连设有办事处,在印度和伊朗设有分公司,提供的服务因适应市场需求而广受赞誉,产品远销欧美、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地……李启涵的事业可谓成功。

他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邬爱萍女士是他的大学同学,后来和他一起创业,现任索科公司和崇光公司总经理。两人不光是生活中的伴侣,还在事业上同舟共济。邬女士气质优雅,谈吐不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热爱摄影艺术,她拍摄的宁波夜景照美轮美奂,令人难忘。他们的女儿李珏,现在加拿大留学,学工商管理专业。

成功后的李启涵没有忘本,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为当年一起下乡的知青们举办聚会;向曾经工作过的宁波大学捐献大巴;2008年5月,他赶赴汶川地震灾区,当了七天志愿者,在帐篷里度过了自己难忘的生日……

在这次采访的最后,李启涵谈起了他对自己企业的远景规划,也谈起了他对中国服装辅料行业前景的一些思考,“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还要工作很多年。”

2008年8月,在美国管理技术大学北大资源DBA博士学位班的首届开学典礼上,李启涵先生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说:“借助美国管理技术大学的平台,不是体味成功的快乐,不是享受成功的喜悦,而是展望理想,描绘理想、播种新的理想。”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