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8: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职英语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的有效开展表现为教学方式的有效调节,而教学方式的有效调节是策略运用的结果(王笃勤,2002)。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以习得假说为基点,强调自主自然地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并同样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正确地使用语言是“习得”和“学得”的本质区别。国内中职英语教学受到地域的限制,学习者很难获得自然习得的机会,但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在课堂内外营造更好的习得环境来实现预期效果。因而,成功高效的中职英语教学要在课堂内外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习得语言的环境,让学生融入英语的环境之中,更多地接触英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考虑到中职学生语言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在师生持同一母语的课堂上,中职教师应运用母语作为教学活动的媒介,循序渐进,逐步向以目的语参照为主、母语参照为辅的学得过渡,倡导在实际运用中内化语言结构,培养语言能力。
二、学得与习得,中职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合
(一)中职的英语课堂应尽可能地创造习得语言的环境
中职的英语课堂应尽可能地创造习得语言的环境,设法在情境模拟交际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情境模拟教学法在语言课堂中广泛运用,旨在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英语,如模拟商场购物、聚会接待、餐厅订餐、客房预定、工作招聘等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触景生情,激活思维,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英语所获得的成就感。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模块第一册中教师就可以把课堂布置成一个聚会,让每个学生自带饮料,并让每名学生准备五个自己爱喝的饮料的英语单词和同学一起共享和学习。接着教师再启发学生如何用自己的饮料来招待客人,让他们在虚拟的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单词和句型,让他们能够自然地习得和学得。
(二)相辅相成的学得与习得
虽然中职英语的教学中没有自然意义上的习得环境,但不能忽略在汉语环境下语言学得的重要性。“学得”强调在正规的教学环境中,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显性知识,即通过课堂教学或自学,有意识地去学习语言知识、语言的语法形式及通常表达的意义,这种学习是系统的、正规的。首先,从中职生英语学习的环境来说,学习的英语属于外语学习,它与母语学习就有着很大的区别,很难有习得的机会。学生学习外语是在汉语的环境下进行的,属于非自然环境、非潜意识、非第二语言,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会的,通常是在学校通过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在正式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在固定的时间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接触和学习英语。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并非“浸泡式”的,英语学习者无法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无意识地“习得”英语。学习者没有机会运用外语进行真实的交流活动,他们运用外语进行的理解和表达都是学习性的。因此,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是有意识的,是属于外语学习。其次,从中职生的年龄来看,他们已经不处于“习得”语言的最佳时期。英语学习开始于学习者汉语思维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在这之前他们已经习得汉语,使得英语学习者在习得和学习过程中难以摆脱汉语思维模式的石化和负迁移,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内容还都是通过汉语来完成的,难以把使用英语同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在课堂通过教师的传授有意识地学习英语。因此,对中职生进行外语授课时适当地加入汉语辅助教学是必要而且有效的。特别是现在的中职生,他们的汉语思维水平较高,但英语底子相当薄弱,有的是零起点,如果刚开始只是单纯地进行习得环境的创设,也很难有效地进行教学。因此,应当以适用性为导向,适当地加入汉语解释进行辅助教学,让他们在习得的环境下进行学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以适用性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
对于中职学生的英语教学,不仅要适应中职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设计语言输入内容时,还应以适用性为导向,接近学生生活和未来职业活动。中职英语教学以语言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它具有交际性、情景化、人际交互的特点,在语言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既要把握有意识的传统的规则学习的显性教学模式,还要注意中职学生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培养对语言的整体感悟能力。因此,以适用性为导向才能保证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效度。
(一)选用和整合教材及相关语料,提高语言输入质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选用适用性的教材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说认为,学习者之所以能够习得外语,是基于接受大量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而英语教师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难度适中且最具适用性的语言输入。1.教材模块化的整合现有中职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在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在英语学习上有很大的厌学和畏难情绪。因此,在中职教学课堂中应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选一些适合学生实际水平并且贴近他们将来工作生活需要的话题,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能够进行日常的英语交流对话,降低教材的难度,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容易接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语言输入质量,使之更具适用性。现以中职校普遍沿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基础模块为例,该教材共三册,30个单元。主要是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的发展打下基础。但由于中职校实行2+1的教学模式,英语课的课时有限,因此将该套教材的教学单元内容删减整合为日常英语和职场英语两大模块,15个单元话题从而提高语言的输入质量。2.单元课堂教学中的LARA原则LARA,L即leave,指略去教材中的某些材料;A指的是adapt,表示对可用语料作出诸如顺序调整等的适当处理;R是replace的首字母,指的是从教材外选取适当的类似语料;第二个A指向add,也即教师根据课堂需要,对语料的增加和补充。当前的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准备不足的问题,作为英语教师,如果在有限的英语课时中照方抓药,讲语法,做练习,面面俱到,毫无重点,那么对于现在的中职生来说很不适用,很难有实效。根据LARA原则,在单元的课堂教学中可这么处理:一是省去单元的语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二是由于本套教材听力和对话的内容相类似,在听力与对话的环节上,将它们的顺序调换,先教对话,后教听力,以降低难度;三是在重点教授对话时,可添加一些类似的表达法,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是在学完整个单元后,可针对学生的专业,适当增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语料,进行单元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知识。经过LARA的可理解输入既受到学生的欢迎,又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以高等教育社出版的中职基础英语第二册的“Haveyoueverdoneapart-timejob?”一课为例,该单元是教材中的最后一个模块,要求学生学会在应聘中如何描述个人性格和才能,读懂招聘广告,能够进行求职面试时的简单对话,并进行简单的广告设计。比如教师在教授学前专业的学生时,可根据岗位的要求,教师在处理本单元的重难点时省去本单元的语法,在原来词汇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一些表达幼儿园老师性格和品质的词汇,以及幼儿园招聘会上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表达法,让学生掌握。最后由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幼儿园教师招聘广告并在全班开一场幼儿园老师的招聘会,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学以致用,常议常新。经过LARA处理后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够将学得与岗位需求完美对接,学生乐于参与,享受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了自然习得,效果显著。
(二)创造习得语言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1.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美国教育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完整人格,通过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他提倡的是一种意义学习,这种学习必须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是自发的,具有渗透性的,而且必须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因为学习者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知识,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其教学目标应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变化,实现由“教书”转向“教人”,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因此,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换角色,成为“促进者”,因为“促进者”像朋友一样,有利于营造一种融洽的学习气氛。中职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注重于语言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动手、动脑,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交际法、游戏教学法、动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互动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多设计一些活动,使他们成为英语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掌握相应的知识,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2.模拟真实的生活和职业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乌申斯基指出:“如果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这一论断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前教育的最大弊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所需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中职教育不仅让学生能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又称为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进取心和责任感等从事任何职业需要的适应能力。这些能力伴随学生的终身发展、职业生涯成长和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更高素质、更宽能力方面的需求。中职英语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设计适应语言运用的生活和职业场景,避免缺乏环境的机械性训练,在仿真的生活和职业场景中让学生小组合作,应用英语去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从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以高教社出版的基础模块一的“Tellmewhenthepainstarted”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在教授对话时可先创设看病预约和面诊的两个情境让学生组织策划,学生通过头脑风暴,预想在生病的情况下可能会怎么处理?怎么和医生预约?怎么用英语表达?接着让组长分配任务查找答案并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时加以点评,并针对该掌握的句型进行操练,最后再进行角色扮演加以巩固。模拟生活,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会做事,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当地加入汉语解释进行辅助教学,保证输入语料的可理解性
就外部条件而言,中职学校未充分认识到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课处于重要地位,文化课则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而且在选择文化课教材时也存在一定偏差。就学生而言,中职学生相较于普通高中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更差,而且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他们忽视了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之间的联系,认为只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就行了。就教师而言,他们因循守旧,不屑于改进教学方法,片面强调课时的完成。而且有的教师长期采用翻译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循规蹈矩,从单词、句子到语法、文章等讲解过程毫无新意。同时,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职英语教学现状令人担忧。由此,中职英语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框架和结构。
二、中职学生教学主体作用的含义
所谓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中心位置,教学手段、教材以及教师都是为了辅助“学”而存在的,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发挥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本身是促成学生性格、品质、能力以及知识发展的根本动因,教学设备、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水平等是作为外因而存在的,教师的“教”无法取代学生的“学”。
三、中职学生教学为中心进行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
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获得感知的乐趣。
2.教学应是教与学的良往和互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负责讲解,而学生则主要负责学习,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而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负责讲、问、写,而学生则负责听、答、抄。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效果。但是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则要求加强教与学之间的良往和互动,要求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进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知识、经验以及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双方达成共识,进而实现教学相长。
3.教学中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而轻视学习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和结论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所谓的教学结论,就是指在教学中需要获得的结果或者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就是指为了完成某个教学目标所经历的努力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目的之一。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假如学生没有经历判断、质疑、选择、比较、分析、概括以及综合等一系列认知过程,那么获得结论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自主探究和释疑,自己寻找真理,教师的判断和选择无法代替学生的自主感知和思考,学生只有参与到结论获得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规律。
4.转换教师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1.中外接轨转型障碍。在医学范畴内中外一直存在理念、程序、人文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加上我国的医护英语教育在学制、护理理念、临床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不是简单地引入原版教材、合作办学等就能够解决的。尽管当前护理人才仍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但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出国就业要面对语言关、专业关、实践操作关、审核关等诸多门槛,走出国门就业的道路十分坎坷。
2.师资力量薄弱。首先,“双师型”、“双语型”护理及英语教师人才短缺。从事护理教学的教师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丰富,但英语教学及口语能力有限,课堂无法实现英语教学。而专业英语教师并不具备医护专业知识,少有出国培训、进修的机会,也缺乏针对英语教师进行的跨学科培训、交流,教学上的观摩和评估也很少,难以站在医护专业的角度由表及里的教学,运用英语情境教学更是力不从心。其次,西部地区难以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及聘请美国注册护士外教授课。
3.教材选用不合理及教学改革滞后。由于中职涉外护理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教材2000-2014年出版的护理英语相关教材有二十余本,但几乎没有一本能够涵盖国际临床护理技能和护理理念,大多数教材内容陈旧,教材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并且护理院校所采用的护理英语教材仍是医学教材,其中词汇量大、拼写复杂。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最终是与将来的服务对象和工作伙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接触到真实场景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英语对话。
4.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1)近年来,中职校扩招,入学门槛降低,成绩均在同龄人中处于偏下位置,尤其是西部地区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偏低,阅读、写作能力偏差,听说能力几乎缺失。(2)在口语方面,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最初始状态,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许多农村孩子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并且仍习惯于教师课堂讲解语法、记笔记等被动性学习方式。(3)由于一直处于低分段造成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逐渐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5.大班授课,影响教学质量。语言教学中基本以小班教学为主,因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要,但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在很多中职学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以50-80人大班授课为主。大班授课,进行互动教学的涉及面不广,难以在教学中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学效果欠佳。
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构想
1.改进涉外护理招生制度。涉外护理专业最主要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发展潜能。在招录涉外护理考生时,一方面,应了解生源的英语学习程度和考试成绩以及其对英语的兴趣和要求,把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和相关要求告知报读此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中考外语考试成绩应作为录取的一项硬指标,除考生总成绩达到录取线外,入校实行口语面试,切实把好考生入口关。
2.强化教师护理知识培训,探究涉外护理人文精神(1)要提高教师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水平,应培养一支具有英语教学科研能力和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培养我校涉外护理老师的“知学”“好学”“乐学”层层递进的学习态度。英语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之间经常协商,精诚合作进行跨学科的相互学习、相互协作,要求承担涉外护理教学任务的英语教师每周听4-6节的护理课程,参加该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教学研讨,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融合。建立长效的教师继续培训机制,选派教师参加知名培训机构举办出国培训班,参加新知识更新培训班及医护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的医学护理知识,提高涉外护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合格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2)语言是人文精神渗透,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接受另一种文化熏陶,所以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就西论西”,教师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对照中西方文化,汲取不同的文化精髓。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特色,读物可增补护理英语阅读如护理程序、护理诊断、临终护理等内容。涉外护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每篇对话及文章均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教师应抓住所学课文的脉络和重点,尝试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排演英语话剧等,使护生了解国内外的文化差异,鼓励护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此外,从事护理教学的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医院护理实践,培养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充分挖掘涉外护理本身的人文内涵,渗透国内外护理行业发展的新内容特别是人文关怀,亲生体验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对护理行业的热爱之情,开阔护生视野,使接受双重文化熏陶的学生成为既了解人文知识,又极具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3.设计情景,优化学习环境。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手段只有“语言”和“文字”,常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但如果创设直观形象的情景教学能为学生形成一个形象逼真的场景和语言环境,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护理操作课外活动,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打消其畏难情绪。依托学校团委,每周开展护理专业英语角活动,组织学生用英语自由交流和会话,锻炼学生说英语的胆量、能力和英语听力,让学生体会真实涉外交际场景;邀请护理专业教师主持专题与学生交流,体现课外师生自由沟通。并且定期举办护理英语技能比赛等,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历练演讲和朗诵技巧,锻炼表现能力。每周周末在礼堂为学生播放原版英文电影。
4.结合中职教育专业特点,精心优化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也是加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课程体系必然涉及到教材的更新,所以精心挑选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材或者选编护理英语教材极其重要。鉴于此,应由护理专业老师提供素材,英语教师参照教学大纲编写适合我校学生护理英语学习的校本教材,然后选择一部分班级试用。试用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程的调整,随时增加或更新材料,同时积极采纳护理老师、医院方面的专家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定期进行调查。在实践过程中,第一阶段,涉外护理英语的学习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英语之上,要使学生无障碍通过初中与中职的过渡阶段可安排一些与初中衔接较好的综合英语课程,如:听力、日常对话、基本语法等;并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夯实基础,培养兴趣,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职教学模式。第二阶段,当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较为准确的定位,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阶段,可适当引入一些较简单的医护英语词汇。慢慢地延伸到讲授专业知识,再到部分用英文授课、辅以中文解释,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使学生能以更积极主动、热情地投入护理英语学习中去。第四阶段,为了增强医护英语的实用性,还应注重听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练习书写护理报告、护理记录等。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医务人员的日常会话,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当你自己发现的,会记得特别牢固。当你使用过的单词,不会轻易忘记。在英语课堂上,我给学生讲过两个故事,分别是花生酱故事和厕所故事。花生酱故事是:一天在超市购物,一个外国的顾客在问中国销售员“Whereisthepeanutsbutter?”可惜,销售人员不懂英语,一个劲地问“:什么,什么?”外国顾客是一遍遍重复“peanutsbutter”,可怜的销售人员还根据英语的发音,问道“:皮带?”后来边上的一位懂英语的大学生上前帮忙,和销售人员讲外国人是想买花生酱。厕所的故事:那位外国友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他没有懂英语的人帮助他解围,只能无奈离开。一位外国游客急着想上厕所,问一个中国大妈“Whereisthetoilet?”可是大妈听不懂,还打了个手势让小伙子写下来。大妈估计心想听不懂,总看得懂吧。只可惜,外国小伙子写的是英文“toilet”。最后,大妈还是无奈地摇摇头,外国小伙子也只能另求高人了。给学生讲完这两个真实事件,我还不忘记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了,你们能提供帮助吗?提醒学生多多留意身边出现的英语单词和句子,譬如在食品包装袋、车站、风景区、超市等等。其实目前生活中往往有好多英语提示语的存在。而恰恰这些简单常见的英语词汇正是学生实际有用的内容。
二、让学生积极地掌握记忆词汇的方法
掌握词汇得有方法得有技巧。“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区分贵在方法与技巧。简单介绍下经常使用且效果不错的单词记忆方法。我给学生简单介绍过组块的概念,每个人的记忆组块一般为7±2的概念,也就是说瞬间记忆最糟糕的可以一下子记住5个组块,而记忆力最好的也就9个组块。每人能记住的组块数目一般是定的,可是组块的大小可以调节。例如,英语单词information,如果按一个字母为组块的话,学生得记住11个组块,大于能力范围;但是,倘若把单词根据音节分成四个组块in-for-ma-tion,学生就能够相当轻松地记住四个组块,拼写单词。除了这个组块的记忆策略,还有一个经常在课堂使用的联想策略。让学生记住lute(琵琶)、flute(笛子)、pollute(被污染)、salute(致敬)、absolute(绝对的)、resolute(坚决的)六个单词,毫无相关的单词,想要记住绝非易事。可是,若把它们组合成一首小诗,这些单词就有趣好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坐着弹lute(琵琶)一个站着吹flute(笛子)/青山绿水没pollute(被污染)/来往行人都salute(致敬)/长久的爱是absolute(绝对的)/绵绵的情是resolute(坚决的)。当然,这些不同策略适合不同的学生,我们教师只能简单引导学生去使用这些方法,至于学生吸收后会怎样使用这些策略方法就因人而异。
三、让学生尽情地做巩固词汇的游戏
中职英语词汇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中职学生的英语词汇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巧妙地引用趣味性的词汇教学方法,是比较切合职业高中生的实际的。就拿平时经常使用的单词中英文大战的游戏,其实游戏本身就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单词的中英文的记忆。所谓的中文战,就是出题人读出英语单词,答题人必须迅速说出其中文。所谓的英文战,就是出题人说出中文,答题人必须迅速给出英文。中英混战,为出题人任意说出中文或英文,则答题人给出相应的英语或中文。
[关键词]语言材料听读领先篇章阅读
近年来,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外语界对第二语言及学习过程的本质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语言是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但是不能因此而简单地说高中阶段的外语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能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素材进行交际活动。高中阶段外语教学的最重要目的,应该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外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含义,除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外,最主要的是使学生积累一些对今后的学习最有用的语言素材。
目前在笔者所在学校外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两种片面做法:一种是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只重视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语言技能的训练以及对语言的实际接触和运用;另一种是只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进行大量的交际性语言实践,但不重视语言习得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忽视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性学习。上述这两种做法从表面上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可实际上两者具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未能重视学生对所学语言素材的有意识积累。
怎样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稳固地积累语言素材呢?让我们先对外语教学的过程做一番分析。
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方式亦无外乎听、说、读、写这四种方式,通过这四种方式接触语言并试着运用语言。其中听和读是以向学习者输入信息为形式,达到输入语言材料的目的,说和写是以让学习者用所学语言输出信息为形式,达到训练和强化语言材料的目的。因此,课堂上针对一定语言材料的教学过程包含着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的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
那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关系,即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陈贤纯同志指出,在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中,流行的看法认为“说”是首要的,可是这种看法不对,作为外语教学首先应该培养的能力是理解,尤其是阅读理解。这是陈贤纯同志所指出的“现行外语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之中的一个。她所指出的“三大问题”中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在这里提出来,那就是现行的外语教学中常常是要求学生语言输出的量大于输入的量,然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恰恰相反,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入的量一定要大大多于输出的量。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输出的前提,首先是输入。输入在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用的。教学法家马塞勒(ClaudeV.A.Marcel)指出,外语教学应该把感受放在表达之前。胡春洞教授说:在人类学习或习得语言的实践中,吸收总是领先于表达,也可以说输入总是领先于输出。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本族语和外语的学习都是如此。在通常所说的“四会”中,听和读属于吸收性的、输入性的;说和写属于表达性的、输出性的。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路子应该体现“听读领先,说写跟上”的规律,在处理“四会”关系上吸取自然教学途径的合理内核。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足量的理解性输入。在教学过程中狠抓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巩固,其意义是巨大的。首先,语言材料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载体,因此对语言材料的认识、记忆和复习,是认识和记忆上述所有知识、技能的前提和保证;同时,对语言材料的认识、记忆、复习过程,也是对上述所有知识、技能的认识、记忆和复习的过程。其次,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强化听和读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而“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
有的同志可能提出,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如果教学过程中不强调对所学语言材料进行交际性、创造性的运用,怎样体现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呢?这个问题应当从这样几方面来看:(1)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目的,或者说是语言学习的结果,而更重要的是从教学过程中挖掘交际因素。(2)不光说和写是交际,听和读也是交际。(3)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最重用的交际因素是语境,只有课文或语篇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交际单位,上下文是最根本的交际情景之一。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语言习得的假设:情感过滤假设。国外语言学界对语言材料假设已接受。克拉申认为,英语学习者通过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即i+1(i为现有水平,1为略高于i的水平),而习得语言。现以笔者所承担的英语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在阅读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方法。
词汇的掌握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单词时,应避免因为怕学生记不住单词而急于将单词的音、形、意一齐教给学生这一做法。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学生会先把单词记住,实际上,因为是脱离课文和语境学习单词,这样做的成效是很低的。实验证明,人们在感知和记忆语句时,不是把孤立的词作为感知和记忆的基本单位,而是常常倾向于把若干个单词组成的一个短语结构或者片语作为基本单位。多数学生都有一个不好的阅读习惯,即要把遇到的每一个生词都查清,才肯往下读。结果阅读速度慢得惊人,常常是读到后面,前面的内容已忘记。“整体阅读”法要求阅读者集中注意力于整个篇章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辨认出篇章开头的某些关键性词语时,头脑立刻开始了对篇章内容的预测;接着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部分词语的辨认而不断证实、修正、扩展开始时的预测,或者对它否定而产生新的预测,最后达到对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通过“整体阅读”训练,多数学生都能放弃原来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逐词逐句阅读法,采用新的方法。掌握“整体阅读”法后,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很快,在对篇章内容的把握方面进步尤为明显。
英语阅读教学切忌把分析性学习放在了语言教学的首要位置,忘记了语言输入“整体领先、综合先行”的原则。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Wundt)指出,语言心理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因此,引入意识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随的刺激,应当尽可能具有感觉的成分。而教师在英语讲授中要让学生感知语言材料,首先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感知整体的语言材料,然后才注意到其中的某一局部重点。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121-176.
前面已经提到,中职英语教学要以课堂为主要基地,要运用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断推动教学的发展。其中,以“课堂游戏”为载体的游戏教学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首先,中职英语教学大部分都需要在课堂内完成,需要教师们精心组织和设计,不断提升中职英语课堂的吸引力,同时透过中职英语课堂中游戏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带动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育。所以,中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的主要基地,同时牢牢把握学生的诉求和兴趣,制定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教学策略。此外,中职英语教学还必须与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大幅度提升教学的实践意义。通过塑造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英语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中职英语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要注重发挥出游戏教学的实际功效。在中职英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一方面,英语游戏教学可以熏陶学生们的英语素养,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另一方面,英语课堂的游戏教学可以塑造、调节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成长的积极性。英语是现代社会交流的重要形式,却也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载体,而游戏则可以成为中职英语教学的载体,必须在中职教学工作中推崇游戏教学,真正发挥出游戏教学的能量,让原本干燥无味的英语知识“乘着游戏的翅膀飞翔”,不断展现出中职英语的魅力。
二、以“课堂教学任务”为抓手,切实提升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中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应用性”,即教学要带着实践和应用的要求开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上述理念开展“任务教学”,以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与应用能力。在应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的调节好课堂的气氛,让课堂氛围处于“欣欣向荣”的局面,尽量避免课堂陷入到“一潭死水”的单调讲述中,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进展。其中,“任务教学”模式是很不错的策略,值得一试。所谓的“任务教学”,其实也可以称之为“课堂任务教学”方法,即通过布置和设计一个或多个任务的办法来激发课堂气氛,引领学生学习中职英语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点及重难点内容。例如,中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授课开始之前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给学生们,比如“本堂课的核心知识点是什么”“本堂课用哪些单词和句式”等。学生带着这些任务和问题进入到课堂学习,一方面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的听讲,另一方面则可以提升教师课堂授课的针对性。教师针对核心的知识点和内容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学生解答任务和问题的流程调节课堂气氛,让课堂氛围更加火热、有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增长。所以,大凡此类的方法都是预先布设任务和问题对学生进行牵引、引导的办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而且“屡试不爽”。坚持类似的策略和方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就能收到实效。
三、构建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语言本质;英语教学现状;引导作用
一、引言
“英语课程学习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的活动统一体。”[1](p11)“语言课程学习是指言语习得的知行结合且具交际导向性的活动过程。”[2](p15)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交际能力的核心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中对不同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3](32)根据现有的中学生素质、所处的语言环境、教材和课时安排等真实情况,发现传统的英语教学片面的注重对语法条目、词汇讲解、单词记忆等知识的积聚而忽视了对这些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经过一番反思和比较,本文提出中学英语教学应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在传统的知识授受层面上结合对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的本质是交际,英语课堂应在提高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使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能够真正回归本质,学以致用。
二、英语语言本质对中学口语教学的启示
“舒哈特:语言的本质就在于交际。”[4](p5)。可见语言最大的功能就是交际,交流思想,表达意图。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不是单单停留在对语法、语音、词汇的认识上。“正确认识语言的本质,对中学口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因为语言观是语言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观会直接影响教师对语言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以及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解释和采纳。教师的语言观制约并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产生重大影响[5](p11)。”“早期的结构主义语言观把语言看作是可以分解的项目(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因而形成一系列的成套规则,导致语言学习停留在静态的符号性知识学习和操练的层面。这种语言观下的语言学习被看作是一种循序渐进、化整为零、分项渐进、直至综合的过程,所以,语言学习活动主要是对语言项的孤立、静态的认知,而后反复操练,最后在一定的人为设置的语境中进行练习[6](p12)。”这种学习活动往往使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引导,而造成其缺乏在实际交流中使用英语的主动性。“稍后的功能主义语言观从语言是社会人际交往行为出发强调语言的话题、意念、功能因素,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来使用,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围绕一定的话题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意义交流,这种交际的成败取决于恰当、合适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观由结构到功能的嬗变,导致语言交际教学思想日益在语言教学领域渗透,反映出语言学习必须进入其实质性的层面:使用、行动。Hymes(1971),Canale&Swan(1980)等人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将语言学习的知与行巧妙地结合起来,超越知导向行,其最终目标是指向可接受的社会交往能力,即得体,合适的语言运用层面。”[7](p12)由此可见“语言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交际能力。”[8](p12)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口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将英语语言的本质回归中学口语教学是必要的。
三、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两大课题。国家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而且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尊重、理解学生和对学生进行品质的培养;强调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力,增强学生的原动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调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及和谐发展。”[9](p68)并且在《2000年义务教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提出要“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10](p62)在《2000年高中实验修订版》里也明确提出“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11](p6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版块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中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言语技能的教改力度仍不够大。现阶段的中学课堂中的口语教学仍存在以下特点:
1、教师在传统考试的“余威”下倾向对语法条目、词汇讲解、单词记忆等知识的积聚而不够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致很多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
2、现阶段很多外语教师在中学课堂采用的口语教学还是很古老,如“口头问答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问答是使用最频繁与最基本的信息交流手段。问答可以根据语言知识与结构的要求进行,如名词单复数、动词时态等练习可以通过一问一答进行操练,达到巩固语言知识的教学目的。”[12](p139)这种形式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提问,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丧失积极性与主动性。
3、至今仍被外语教师普遍采用的句型操作,其“主要做法是,将语音与语法规则列为句型的形式,通过大量、反复操练达到形成语言习惯的目的。”[13](p140)过多的“机械操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机械操练”的句型很多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实际中的应用率不高。
4、报告和口头作文也是很多口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虽然报告和口头作文比口头问答和句型操作灵活,但是“在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中,口头作文的教学常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说话人必须有独立的看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思想这一重要方面。作文题时常脱离实际需要,学生没有想说的愿望与热情,只是出于应付教师的要求而作文。”[14](p144)
四、英语语言本质回归中学口语教学的具体建议
(一)、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可能受内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而产生能持续较长时间的‘好奇心’和‘兴趣’。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天生具有追求知识的愿望,并会不断地追求其意义和去理解周围的事物。具有内在动机的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在于获取外语知识,他们对外语学习感兴趣,学的就投入。[15](p40)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外语是用来交际的,是学习者提高自身素质、谋求个人发展、完善自我的一个方面或一个渠道;而不仅仅是做习题,背语法,应付考试。在课堂上要为他们多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对语言交流产生兴趣,并使他们享受交流后的喜悦感。
“外在的动机指外语学习者受到外在因素的推动,比如奖励、名誉等等,而不得不学习外语,这种外在因素是由外语学习者的父母、老师、或其他人影响而产生的。”[16](p41)那么在这个条件下,学习就成了学生为达到个人目标所采用的一种手段。学生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英语学习之外的外部奖赏和鼓励,使他们自身获得充分的满足感。外在学习动机虽然不是持久的,但是和内在动机相辅相成,所以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在他们完成课堂活动特别是交流活动时,常以“Verygood”、“Great”、“Excellent”“Welldone”“Youdidagoodjob”等来鼓励他们,使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加自己的信心,从而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特别是交流活动。
(二)、教师对中学课堂口语技能重要性的认识
“语言的产生就是有声语言。有声语言,即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即记录语言,尽管打破了语言交际时空的限制,使人类的经验能得到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文字是第二性的,是在口语基础上产生的,是口语的记录。但在交际活动中,文字的重要性不如口语。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口语。”[17](p77)可见口语在语言领域中占有其独特的位置。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即将在北京举行的2008奥运会,皆突显出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越来越强调其在实践生活中的功能运用。社会发展的需要使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意识到在现行的英语教学中中学生的口语水平仍是英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而当务之急就是在现行的英语教学中注重提高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口语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个层面。语言能力可分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中学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着很大的升学压力,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有很多老师片面注重读、写、听层面,而忽视了说的重要性。其实听说读写虽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实则是一个统一体。为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我们总是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各种技能。我们认为,在交际活动中,听和读是“言语感知过程”,而说和写是言语“生成过程”。口语对于语境的依赖性远远超过书面语。“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表现为内部言语转换的过程,即人们领会和理解他人意思的过程,而说写过程则是内部言语转换为外部言语的过程,即人们复用和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18](p25)因此,听说读写实际上是个统一体。说虽然在用词和语篇组织上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但是要求说话者能迅速组织语篇,为此学生在口语练习中要有一定量的词汇,熟悉应用语法,句型等,由于对语速有要求,这有利于将掌握的语法知识,技巧转化为语言交际。反之口语练习的好,有利于促进词汇、语法、句型的掌握。“在说的训练中学生可逐渐使自己内心说话的机制与目的语一致起来,增强对正确的语音、调群、语调的分辨力。辨音力越强,能听明白的词就越多。教学研究证实,能听懂的词,则越能抓住由词汇按语法规则所组成的调群、以言语流形式体现的语篇的意思。因此,说与听相辅相成,说可以促进听力的提高。”[19](p27)而且“说的训练可促进学生把语音和语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一些学生改变仅把文字符号与语义联系在一起的旧习惯。多听多说,语音和语义的联系就会愈紧密,同时可促使学生逐渐形成内在化的目的语语言体系。这体系如果真能建立,当学生通过视觉阅读文字语言时,反映在大脑中的是有声的言语流。”[20](p26)同时,说多了,口语表达更地道,词义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就会更准确、得体。通过口语表达,提高语用能力,英语的语感得以增强,对语言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也更容易,把握也更准确。“Hymes(1971)指出,一个人语言掌握的好坏,不仅仅在于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他是否具备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在所有的能力培养中,英语学习者是为了掌握英语语言形式、学会更多的词汇运用以及掌握领会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等。”[21](p69)
因此口语技能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注重对语法条目、词汇讲解、单词记忆等知识的积聚和重视听读写的基础上,一定要对说加强重视。说不仅可以提高听读写,还可以加强对语法、词汇、单词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程度的体现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
五、教师在口语教学中的引导性
“外语课程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创设出适合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目标,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通往交际目标的系列言语活动”。[22](13)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于引导地位,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是外语教学的基本点,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和交际素质的前提。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遇到困难时是否勇于克服困难,积极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参与交际活动是否有自信心。敢于和别人竞争,敢于争取最优秀的表现,敢于抓住机会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外语交际能力。”可见,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不好,他们共同的第一道障碍就是其害羞心理。特别是中学生,他们总是害怕自己说出来的口语是否合乎语法要求,语音语调是否标准,说出来后同学会不会笑话自己等问题。教师需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为了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教师可以采用李阳疯狂英语提倡的“敢于丢脸(enjoyinglosingface)。”鼓励学生不要害怕丢脸,敢于丢脸,减少他们的焦虑情绪,从自卑里走出来;并且要让他们明白作为语言学习者,犯错是难免的。婴儿从呀呀学语开始,不知道说错多少话,用错多少词,可是最终还是学会了说话。学说英语也是一样,就连地道的美国人,在叙述的时候也免不了说错,何况中国人说英语呢?更不用说接触英语不久的中学生。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任何一个素质的形成都是以美好的情感熏陶为基础。”[23](p48)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教师要平易近人,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应延迟判断,让学生有自我改正错误的机会,或利用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回答。即使学生回答的不正确或不对,也不批评、不讥讽,而应耐心开导,尽量引导他们开口表达。
(三)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判断学生学习方式好坏和优劣的标准并不在于是进行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而是在于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否在积极独立地进行思考,是否主动地参加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是在消极被动地进行发现和探索,这种学习方法也不会有多大的效果[24](p140)。”所以教师不再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题目中所给的clues去编对话、套框架,而是让他们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topic)畅所欲言。通常的做法是教师确定话题范围,然后学生做几分钟的准备,之后自愿上台以“pairs”、“groups”、“roleplay”的方式来练习,也可以让学生以自由讨论或辩论的方式加以练习。这是一种“省时高效”的做法,远比一个教师点名“逼”着学生“编”要有更大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由思维和表达空间,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一个“listener”但是要对他们的真情流露和精彩的表达给予鼓励和评价。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布置些学生感兴趣与他们个人相关的话题并且还可以采用一些时尚的事物当为补充材料,例如一些流行时尚歌曲,像“thedayyouwentaway”就是一首深受青少年学生喜欢的流行时尚歌曲,这首歌曲的一段歌词“SeptembertwentysecondSundaytwentyfiveafternine,inthedoorwaywithyoucasenolongershoutingateachothertherewastearsonourfacesandsomewewerelettinggoandsomethingspecialweneverhaveagain”可以有效的训练连读,弱读等。或者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学生感兴趣的句子(关于校园生活或网络等)让他们练习熟悉,然后有节奏的打节拍适当的加快速度以“刻意增难”。在教学活动中刻意增难是为了使活动编排得既有难度而又颇有趣味性[26](p20)。也样也有利于学生挑战自我,激发兴趣。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录像、投影器(仪)、广播、电视、电影和语言实验室等是外语教学中的主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25](p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会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六、结束语
以上笔者从语言本质的角度去探讨在中学课堂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中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英语整体水平。“我国的英语教学历经多年,但社会对其评价大多是成效甚微,其症结也许在于英语课程教学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活动开展或者是活动缺乏认知和交际指向性[26](p15)。”指出了英语的教学活动需要真正意义的交际活动。因此教师在注重对语法条目、词汇讲解、单词记忆等知识的积聚和听读写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强对说的重视。中学课堂的口语教学不容忽视。合理的英语教学应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在传统的知识授受层面上结合对中学生应用英语知识能力的培养使英语语言的本质真正回归中学口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炜.《英语教学课程的活动本质论》.(J).基础英语教育,2005年.第七卷第4期:第11页。
[2]同[1].第12页。
[3]陈晓燕.《关于交际法和传统法结合并用的几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4期:第32页。
[4]戴炜栋等.《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页。
[5]同[1]。
[6]同[1].第12页。
[7]同[1]。
[8]同[1]。
[9]钟启泉等.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68页。
[10]同[9].第62页。
[11]同[9]
[12]钟启泉等.外语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39。
[13]同[12].第140页。
[14]同[12].第144页。
[15]林立.英语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第40页。
[16]同[15].第41页。
[17]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次印刷.第77页。
[18]张敬源等.《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可行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一期(总第116):第25页。
[19]同[18].第26页
[20]同[18],第26页
[21]朱风云.《语境、语用、阅读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外语研究,2004年第5期:第69页。
[22]同[1].第13页
[23]黄璧君.《从外语教学透视交际素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11期:第48页。
[24]张天宝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40。
关键词:欢乐兴趣英语学习参与愉快英语教学
欢乐是人们的追求,兴趣是人们的爱好。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好奇是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好奇往往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有关学习内容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容易形成活跃的气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回顾过去,查阅一些旧的教案,深思一下,总觉得课堂教学中“死板”的东西太多,缺少“欢乐”。而当前的教改打开了我们这些年轻老师的思路,给了我们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收获颇丰,本人认为在英语课堂上,特别是职业中专的英语课堂上,欢乐的气氛和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职业中专的学生的英语基础在初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大部分的学生在初中是被老师遗忘的人,他们普遍对英语不感兴趣,一上英语课就头疼,那么如何让他们重新开始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如何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呢?本人认为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就本人在英语课堂中展开的多层次愉快英语教学谈一谈本人的初浅认识:
一、课前的兴趣调动
众所周知,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课也就好上了。所以在每节英语课之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唱一首英语歌曲,其中的英语单词大部分都是他们所熟知的,比如:Goodmorningtoyou、Bingo、Rowtheboat等一些英文歌曲,节奏比较简单,唱起来也较容易,我先让他们跟着录音机唱,然后全班一起唱,这样学生都兴致勃勃,兴趣浓厚,大家都觉得职业中专的英语课堂和以前初中的英语课堂大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而不是以前的那种只有好学生才可以施展才华的天地,当她们知道自己也可以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时,自然而然的都会高高兴兴地打开课本,期待着下一步的学习。这就达到了我的启发的目的,让她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自觉不自觉中就进入到英语学习中来,我想这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课上的欢乐体验
有了课前的调动兴趣的充分准备,上课时学生的表现就会很积极,甚至是热情高涨。但是如何让他们一直保持这种兴奋状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我想课堂上如何进行知识的传授也尤为重要,中专学生面临的是就业,本着以就业为导向,我校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从事的是服务性的行业,所以我在课堂上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英语的日常口语交际的锻炼,只要她们在学校学习的英语能够为她们工作所用就可以了。这就要求她们多说、多练。可是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中国孩子学的都是哑巴英语,更何况进入职业中专的孩子,要让她们用英语说话真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张嘴说英语呢?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让她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种授课方式产生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讲对自己未来工作的计划“Plan”这节课时,因为她们将来实习时要面临用人单位面试这一环节,面试官会问到一些和这节课相关的问题,所以询问别人的计划以及如何回答的句型很重要,但是怎么才能让学生运用自如呢?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这个句型,在课堂上我采用传球的游戏,从而巧妙地实现了一问一答的形式,例如:
A:Whatisyourplanforthisafternoon?(A把球扔给任意一个学生B)
B:IamgoingtostudyEnglish.
B:Whatisyourplanforyourfuture?(B把球扔给任意一个学生C)
C:Iamgoingtotrymybesttoworkhard!
以此类推再接着往下问,这样逐个传递,学生在传球时都喊:“给我给我”,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好;而且采取这种方式学生做起来简单易懂,且饶有兴趣,整个班级循环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这个句式,而求能够灵活运用,这要比单纯的老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形式有趣得多,让他们在体会欢乐的同时掌握了知识,让学生的欢乐贯穿于整堂课,让学生的笑声飞扬在整个班级,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充分地利用了学生的无意识来提高教学效果,收效颇丰。:
三、课后的成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