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艺术品鉴论文8篇

时间:2023-03-27 16:39: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艺术品鉴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品鉴论文

篇1

1.民间艺人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面临窘境

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少精湛民间工艺品制作技艺因是全手工制作,费时费力,而其经济效益与现代化、工业化生产方式格格不入,加上民间工艺品制作技艺多数是父带子、母带女,构成亲戚朋友小圈子的传承方式,使得一些民间工艺品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有的制作技艺甚至已经失传。

2.政府在民间工艺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由于目前江西省既没有制定民间工艺品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制度,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机制保障。加上现有的知识产权监督监查机制不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在民间工艺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不力、执法效果不明显,造成民间工艺品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呈高发态势。综上所述,创新艺术形式、提升艺术价值、更正落伍的艺术设计理念,进一步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设计生产出消费者欢迎的江西民间工艺品已经迫在眉睫。

二、江西民间工艺品艺术形式创新对策

民间工艺品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增收致富;对文化兴赣、弘扬和保护江西地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江西民间工艺品艺术形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以下创新对策。

1.注重创作体裁创新

民间工艺品的创作体裁,依赖于民间艺人渊博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背景。民间工艺品创作体裁创新运用的成功案例举不胜举,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在奖牌背面镶嵌着代表中国文化的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大家形象称呼它为金(银,铜)镶玉奖牌。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标志中西两大文明世纪交会,把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文化元素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奖牌的象征意义得到了无限的延伸。体裁创新还要注重民间工艺产品的首创性设计与研发,运用好传统文化元素和制作技法,完全生搬硬套经典只会造成“徒有其表,内涵缺失”的后果。

2.注重工艺材料、设计元素、制作技艺的多维度和多元化创新应用

在发现、选择和提炼文化要素、纪念要素、设计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赣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图形符号转化为民间工艺产品的艺术表达语言,并进行品种系列化、造型精细化设计,将江西民间文化元素有效地与工艺品制作技艺契合,巧妙的突出个性化的造型和设计审美,使民间工艺品成为集观赏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时尚佳品。

3.注重与当代科学技术发明中的新材料、新技术结合

将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推陈出新注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使传统与现代形成共融互补。这样既丰富民间工艺品设计的艺术形式,而且又呈现出民间工艺品的现代感和科技感。同时符合当今社会需求,以高瞻远瞩眼光,以表里俱新、形质兼优的民间工艺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与消费理念。

4.注重艺术情感的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百姓的物质生活是日趋丰富足,精神生活质量已成为百姓幸福指数的核心要素。人们所购买和期待的各种日常用品不应只是是机械的、没有人情味的产品,而是具有情感寄托,能够为人们带来愉悦和异样感受的体验性产品。因此,民间工艺品作为人们情感和审美的寄托物品之一,不能完全只重视外观和造型的设计,应该逐渐往人性化、情感化的方向转变,情感化民间工艺品设计呼之欲出。

三、结语

篇2

活动联合地方文化:多方资源互动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流行或者消逝都与有话语权的当权者的爱好和趋向有不可剥离的关系,而品牌的艺术活动的创建也是如此,它与大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和话语权者的要求密切相关。

云南艺术学院自2004年开始,连续九年来设计类专业坚持每年与一个地方政府合作,结合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和毕业综合实践开展创意设计,打造了“创意腾冲”“创意石林”“创意瑞丽”“创意个旧”等一系列的文化创意活动。旨在搭建一个设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信息交流、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最鲜活的艺术创意结晶的产品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提供直接的窗口和广阔的空间。同时举办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展示自我、便捷沟通的平台,促进用人单位甄选适合人才及毕业生的高效就业。

各地丰富的地方性的传统文化为学校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了素材,而学生们富有活动和年轻气息的设计作品又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时尚元素,并将其转化为文化商品,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并为文化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奠下基础,由此成为该校品牌性的艺术活动,在云南省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这一系列的艺术活动由政府牵线、由地方提供文化资源、由高等院校提供创意资源,多方面联合打造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此类艺术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校园内的范围,而是走出了校园并且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特色性和影响力独树一帜。

校园活动与社区:因地制宜建设品牌

将高校课外艺术活动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对高校的艺术教育和对社区文化建设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可以说是双赢的好事.因为将两者结合既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也是高校的需求。有效地整合了高校和社区两方面的资源。高校作为城市社区的特殊单位.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团体.又有富有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上有着天然和特殊的优势。将高校课外艺术活动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既能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人才匮乏.质量不高的问题,又能为大学生提供了解社会、锻炼自我、提高素质的舞台和机会。在实践中。高校课外艺术活动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高校组建学生艺术社团。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很多艺术社团,如大学生艺术团、美术协会、舞蹈协会、书法协会、戏剧协会、吉他协会、集邮协会、棋类协会。学生艺术社团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宣传精神文明成果,可以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

2)举办文艺汇演、文艺比赛。各高校可以利用节假日或者社区周年庆联合社区举办一些文艺汇演、文艺比赛,把校园里的演出、比赛拿到社区,这样即有机会可以多次展演.还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高品质的节目。

篇3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中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包括这一区域的自然环境、民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内容。它的形成与特定的地域环境关系紧密,因而区别于其他地域,独具特色。一直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不同的地理条件、自然气候孕育出多样化的地域文化。它的表现形式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间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区分于学院派艺术、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等艺术门类而言的。广义上的民间艺术是指劳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生产实用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多元艺术,包括了工艺美术、戏曲、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而狭义上的民间艺术主要指民间造型艺术,其中包括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等表现形式。民间艺术的传承正在由于经济效益下降和老一辈民间艺人逐渐减少等原因而日益艰难。将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是使其传承与发扬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民间艺术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被发掘、包装,逐步走进大众的视线。民间艺术品品牌逐渐增多,但市场中的民间艺术品良莠不齐,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产品推广的针对性不强、相似种类产品出现雷同、品牌识别性差、产品设计与现代审美不符不能为消费者接受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民间艺术品牌显然需要更加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更多的文化内涵来支撑。

2、地域文化在民间艺术品牌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2.1发掘地域文化中的题材元素。地域文化中题材元素的主要来源是发掘地域视野下文化元素的表层和深层。表层元素的发掘具有具象性、形态性和物质性的特点。其中渗透着本土的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等。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题材元素,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五台山佛塔,西安的兵马俑等等。不同的地区民俗习惯也有很大差异,比如晋中民居辟邪石狮浮雕、陕西神木民间木版年画、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烟荷包、山西平遥的喜花等等;而深层元素的发掘具有抽象性、隐性和精神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地方精神和价值观上,如三秦文化中,秦人把生命本性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或厚重率直、或尚元音色、或慷慨激昂、或简约大度,都体现着一种地域大美的气度和色彩。又如三晋文化中,山西商人在外经商时所遗留的明清时期雕工精湛的民间晋商物品、牌匾、石雕和仿古桌椅板凳家具等。正是这些题材元素为设计者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并对其进行详细地归纳和提炼,充分发掘其包含的深刻意境,再分析和创作出符合其地域文化的题材元素并应用到设计中,来增强视觉效果,增加地域特征和内涵。

2.2提取地域文化中图案素材。不同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些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以自身的个性风格与表现形式,为民间艺术供给着丰富的养分与能量。其中蕴藏着多样的艺术元素和多元的主题素材,为民间艺术品牌设计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源。例如剪纸、年画等民俗美术作品用夸张诙谐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描绘着劳动人民生活的场景、传说故事或愿景中的画面,乡土气息浓郁,十分耐人寻味。归纳其中的图案、符号等元素,取之精华并经过提炼、结构、重组等方法,可以转化成为多种设计素材,运用于民间艺术品牌的设计中去。

3、地域文化应用于民间艺术品牌设计中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地域的劳动人民在世世代代的劳动与生活中不断总结、创新、发展而来的生活的艺术。它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文化底蕴、情感气质、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状态。它纯真质朴、生动丰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元天然的艺术宝库。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民间艺术品牌产品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内容越来越淡。当民间艺术作品失去了地域文化内涵,艺术表现也失去了原味,就只能沦落成轻薄的装饰品了。这样的产品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只有加强品牌文化内涵才能塑造出有顽强生命力的品牌。民间艺术品牌设计要和当地地域文化相结合,将地域传统文化渗透到品牌文化中。宣传地域文化,让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民间艺术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进而可以由内而外地欣赏并接受民间艺术作品。同时,通过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文化的塑造,不断彰显品牌的文化个性,形成差异化的品牌特色。民间艺术所蕴含的地域人文精神本身就是值得我们竭力守护的。因而,当民间艺术品牌面对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社会,其发展之路更要走得清醒,时刻警惕背离人文精神价值核心的危险,避免出现舍本求末。

4、结语

篇4

我国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据考证,在剪纸艺术出现之前,人们就已经学会用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甚至树叶上刻纹样,这为剪纸艺术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伴随着纸的出现,剪纸开始成为民间大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剪纸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它用镂空的手法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视觉上的享受。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是百姓美好愿望、审美理念最简单而又直接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一)构图方式

中国传统剪纸是一门平面二维的纸质镂空艺术,它“线线相断”,却又“线线相连”,其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1]。由于材料的限制,剪纸很难表现层次多变的内容、物体体积、光影效果、深度和起伏,因此剪纸艺术采用平视构图,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于一个特定形制的可视平面内。在没有体积、空间、透视、比例关系的约束下,通过对素材的极度概括和大胆取舍,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使剪纸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面的视角表现立体世界的物象。与西方的焦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2]的艺术特征。剪纸艺术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多种物象组合到一起,彼此独立互不交叉。

(二)造型手法

“中国民间剪纸的造型更趋于传情而不在写形,更在于写意而不在写实”[3],因此传统剪纸作品的造型具有概括性、随意性、象征性和平面性的特征。剪纸是朴实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表达期许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剪纸作品中,创作者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以表达想象中的美好结果。在剪纸作品中,无论是一个还是多个形象组合,皆以“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受工艺的限制,剪纸无法采用完全写实的方法,因此在创作时会突出表现物象轮廓特征,并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点。

(三)文化内涵

传统民族风俗是文化和艺术的依据和载体:因为民族风俗,造物设计必然具备了民族文化的社会群体性和全文化性,这是造物艺术的独特性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民俗文化组成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它并不是以单纯的艺术形式存在,而是具有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4]传统剪纸艺术形成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农耕时代,那时的人们希望远离贫穷、天灾、疾病的威胁,他们幻想另一个美好世界的神灵相互感应,愿他们多子、多福、长寿、吉祥,于是他们将这种美好的意愿和情感借用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将剪纸用来祭祀、祈福。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的装饰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不断增强,题材类型、表现方式、造型手法也更加丰富多变。从最初的祭祀祈福到后来的装饰,剪纸这种艺术形式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它深刻的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以及中国的本源哲学和世界观。

二、传统艺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柳宗悦认为,尊重传统并不是重复古代,若是那样就会陷入停滞或带来倒退[5]。中国传统艺术是有生命的,不能没有创造和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才能让传统艺术富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剪纸这门极具欣赏价值的传统艺术,其突出特色体现在图案视觉效果上阴阳形的交替使用以及图案的内容寓意表达,其视觉效果通过采用近似、渐变、变异、密集、放射、肌理等形式营造。剪纸艺术的色彩、构图、造型等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素材,但对它们的应用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复制、沿用层面,“要做到完美的融合,就一定要对剪纸艺术充分了解,将制作工艺、创作技巧、文化特征以及艺术个性等充分掌握”[6]。

(一)构图方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材料加工技术,是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显著标志。[7]图1、图2是来自06伦敦设计节的两件作品,SusanBradley设计的光雕板饰。该作品用一层薄金属板制作而成,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用剪纸手法制作而成的精美图案,这些剪纸图案极大地增强了产品的审美功能。虽然这些精巧的花纹都是用激光技术刻出来的,但其虚实相依,阴阳共存的风格和剪纸艺术中镂空的构图方式如出一辙,不仅突出了作品的形式感,也赋予了作品新意的视觉效果。

(二)造型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民间剪纸纵横时空的造型手法是人们的愿望、理想和精神境界的一种体现。剪纸艺术纵横时空的造型理念是超自然形象的组合,是人为的虚化形成,它体现了作者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同特征属性的形象组合起来能给人深层次的思考和联想,更能体现出多种象征和寓意。如图3,托德•布歇尔设计的伊卡鲁斯之灯(IcarusLight,2005):这是一款羽翼型灯,设计者以希腊神话里过于靠近太阳飞行而使翅膀融化坠落的少年伊卡鲁斯(Icarus)为主题,插上翅膀的灯饰既浪漫唯美又不失飘逸潇洒。这种设计题材反映了设计者的愿望以及他的精神世界。英国本土设计师YuJordyFu设计了一系列以“云”为主题的灯具(如图4),在这组产品中,设计师细心的将生活中的的点点滴滴用剪纸艺术记录下来,装点家居环境。YuJordyFu将剪纸从二维拓展到了三维的世界,将人、植物、建筑等多种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图案样式纷繁复杂却又极具概括性,配合着若明若暗的灯光,呈现出一番独特的视觉效果。设计师“以象寓意”,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美好愿景。

(三)符号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赋予产品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图案、色彩、材质,适当地更改产品的表面特征,可使之具有中国传统独特的韵味,这是一类较为常用且简便的中式产品设计方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式产品设计来说,则蕴含着丰富的图案素材,因此元素的选取、提炼与渗透是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否则只是简单的装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和凤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将龙纹和凤纹组合在一起成对出现体现了和谐对称的阴阳之美,所以古代人们喜欢用“龙凤呈祥”来形容夫妻间相亲相爱、相濡以沫、怡合百年的忠贞爱情。与“龙凤呈祥”一样,“囍”字也承载着对新婚夫妇比翼双飞、幸福美满、白头偕老的祝福。“龙凤呈祥”和“囍”字符号在新人结婚时运用最多最广,(如图4),该款台灯,采用了剪纸的艺术形式,并选择了传统剪纸作品中常见的吉祥图案。台灯的四个立面以“囍”字作为装饰骨架,在相接的两个立面上分别配以龙纹和凤纹,寓意“龙凤呈祥”。红色的外观加上暖色的灯光,增添了浓郁的中国传统韵味。

(四)意境美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李可染认为“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冶,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剪纸艺术在创作与表现过程中体现了形式层的悦耳悦目、意象层的悦心悦意、意境层的悦志悦神。国内剪纸艺术设计用于产品设计的优秀例子不多,而国外一些设计师却借鉴了我国的剪纸艺术的理念,设计出了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却有充满意境的作品,荷兰设计师托德•布歇尔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托德•布歇尔善于从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汲取灵感,从他的作品中很容易看到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影子,其设计作品大多围绕“自然”的主体,以动植物作为作品的主题风格。如图5,花冠之灯(GarlandLight,2002)是托德•布歇尔的成名之作,设计师将在森林里散步所感受的植物光影大胆融入作品中,采用切割的方法将薄金属剪裁出花草茂盛的剪影,层层叠叠的花草“剪纸”挂在灯光上,透着隐约而刺眼的光,运用三维立体的重迭剪纸技法令作品散发出仿佛童话故事里的仙境氛围。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IP;视频会议

1前言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它是多媒体、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相互渗透和发展的产物,兼收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多媒体的复合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电视的真实性等特点,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目前,如何在IP网络中更好、更快地实现视频、音频的传送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

2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要求

随着IP网络的速率越来越高,从窄带走向宽带,承载业务从非实时走向实时,IP技术已成为实现视频、音频、数据等综合业务的最佳选择。在IP网络上建立视频会议系统需要多种技术支持,是比较复杂、完整的多媒体应用系统。

2.1要有足够高的带宽

要传送视频,必须要有足够的网络带宽,就像大车要有足够宽的马路才能通行一样,否则,视频数据无法通过网络。以一帧1024×768像素的图像为例,如果用12bit表示每个像素,则共需要9.4Mb,如果按照25帧/秒的传输速率,则1秒内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就是235Mb。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传输这么大的数据是无法接受的。

2.2要有好的压缩技术

只有采用高压缩比的压缩算法,有效地降低数据量,才能使视频、音频数据在IP网上传输成为可能。例如:在H.323会议系统中,图像编码主要采用H.261和H.263标准,支持CIF、QCIF的分辨率,而正在完善之中的H.264是比H.263和MPEG-IV压缩比更高的标准,节约了50%的编码率,而且对网络传输具有更好的支持,可获得HDTV、DVD的图像质量。

2.3要有基于IP网络的多播技术

多播是一种多地址广播,发送与接收是一对多的关系。在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只需发送一次数据包,位于多播组内的各个用户就可以共享这一数据包。在视频会议系统应用中,将一个节点信号传送到各个节点时,无论是重复采用点对点通信,还是采用广播的方式,都会严重浪费网络带宽,而多播技术将数据传送分布到网络节点中,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总量。

2.4要有相适应的传输协议

TCP、UDP协议均不能很好地支持视频会议系统,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协议,如RTP、RTCP、RSVP等。RTP运行在UDP之上,音频、视频等数据被封装在RTP数据包中,每个RTP数据包被封装在UDP包中,然后再封装到IP包中进行传输。在底层网络支持多播的情况下,RTP还可以使用多播向多个目的端点发送数据。RTCP是RTP的控制协议,负责反馈控制、检测QoS和传递相关信息,对RTP的数据收发做相应调整,使之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

2.5要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网络服务质量是网络与用户之间以及网络上互相通信的用户之间关于信息传输与共享的质量约定。第一,在任何网络中,时延总是存在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为了获得各会场的真实的现场感,音频、视频的时延都要小于0.25s,最大时延抖动应小于10ms。其次,在视频会议系统中,还要求唇音同步,只有达到时间上的同步,才能自然有效地表达关于会场的完整信息。第三,允许一定的丢包率。因为人的感知能力有限,在一个视频会议系统中,个别分组丢失,人眼是感觉不到的,因此可以允许一定的传输误码,丢包率应控制在人能接受的范围内。

3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协议

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标准主要有:H.323和SIP。

H.323沿用了传统的电话信令模式,比较成熟,已经出现了很多产品,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应用体系和市场体系。SIP协议将音、视频传输作为Internet上的一个应用,增加了信令和QoS要求,借鉴了其它Internet标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遵循简练、开放、兼容和可扩展等原则,比较简单,但其推出时间不长,协议并不是很成熟,应用也不是很多。

4结束语

随着网络、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性能的提升,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技术会不断被发展和完善,必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到Internet、Extranet、Intranet上,为政府机关、商业集团、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普通个人等进行异地交流提供方便条件,成为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张智江,张云勇,刘韵洁.SIP协议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沈鑫剡,等.多媒体传输网络与VoIP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er.InternetworkingWithTCP/IPVolI:Principles,Protocols,andArchitecturesFourthEdi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02.

篇6

高校艺术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也是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和重要支柱力量,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深化,高校艺术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渐现新的发展特点。1.1参加人数多,群众基础广。高校艺术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往往会吸引很多大学生参加,每年新生开学的“”场面都尤为壮观,特别是在非艺术高校,很多具有艺术特长或喜爱艺术的同学,在经历高考后,都会对艺术社团充满向往,希望在这里可以展示自己的个人专长,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通过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形式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艺术社团参加的人数会很多,也理所当然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2自发程度高,组织能力强。艺术社团和高校的其他社团在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开展方式上基本一致,都是大家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自发聚集在一起,这种形式对参加的同学没有强制的要求,具有很强的自发性、自主性和开放性。此外,在社团内部基本都是采取以老带新的形式,由高年级或艺术水平更高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组织力会更强,也更能锻炼组织的策划、宣传和组织的能力。1.3民主意识强,思想传播快。高校艺术社团的组织者与参与者都是由学生组成,大家同属学生,处于同一个层面。在这里,没有明确的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社团的负责人也是大家共同推荐的人员,在开展活动中起到的更多是带头和服务的作用,所以大家可以在社团中自由展示、交流自己的艺术特长,公开、民主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相对容易形成思想宽松的氛围状态,有益于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与发展,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倾爱艺术社团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2高校艺术社团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大学生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任务,随着高校艺术社团参与的人数多、活动形式多样化、影响效果大,需要在艺术社团管理中引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强化社团的品牌建设,为其他类社团树立榜样,有切实的必要性。2.1有利于提升社团的认同感,促进校园文化活力。艺术社团的认同感是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不断积累而成的,通过社团的品牌建设可以提高社团的影响力,增加自身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同时也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校园文化中积极的精神文化因素。品牌建设可以使学生在文化认同中找寻到自己对校园文化的归属感,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校园文化活力。2.2有利于推动社团持续发展,促进校园文化传承。艺术社团是高校里最活跃、最受欢迎的社团组织形式之一,可以促进社团内部“以老带新”发展方式的传承,强化一个系部、学院乃至一所学校对品牌社团的认同,保证社团的持续发展,避免出现“人走茶凉”的社团发展结局。强化艺术社团品牌建设在推动自身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会提高在校生与毕业生对母校的情感,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3有利于强化社团文化效应,促进校园文化育人。高校的文化建设的本质在于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作为校园文化典型代表的艺术社团,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学生、高校、社会做出更好的服务。所以,通过艺术社团的品牌建设,可以提高社团的影响力,向社会各界展示高校学生的风采,展示校园文化建设,传播高校优秀的育人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强化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达到育人的目标。

3高校艺术社团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高校的学生艺术社团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社团的数量还是参与社团的人数都成快速增长趋势,社团活动也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大学校园中,最经常见到的就是各种比赛、公益活动、沙龙等等的宣传海报,艺术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社团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只求量不求质的感觉,社团的品牌建设意识逐渐被淡化,出现了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3.1数量多、种类杂,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很多高校的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成员众多,校级、院级、系部级的艺术社团数量近百,参加人数成千上万。在众多学生艺术社团中,各社团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有些参与人数多的社团,开展的社团活动有模有样,有意义,对校园文化起到很好的推动发展作用。但也有一些比较小的社团,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没有目标,基本上采取的是形式主义,还有一些比较冷门的社团,只有个别人参与,因缺乏影响力,没有传承,最终成为“僵尸”社团,面临解散。3.2指导少、经费缺,社团发展传承力弱。在非艺术高校中,艺术社团的发展不光要有参与同学的热爱,有相关方面的艺术特长,更需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但在大多数高校中,团委、素质教育中心的老师只是对艺术社团进行目标上的指导与管理,缺少具体的指导,有些高校为社团聘请了专业指导老师,但由于社团排练时间多数都在学生的课余时间,两者时间上不能吻合,也就使社团指导聘书变得名存实亡。此外,几乎所有高校的艺术社团都面临着经费紧张这一问题,由于社团数量多,一些比较大的社团可以通过拉赞助来开展活动,一些比较小的社团因为没有赞助就会无法开展相关活动。所以,社团的品牌建设也就因为缺少专业老师指导与缺少经费而出现发展瓶颈。3.3活动多、学习少,学生素质提升不足。艺术社团的发展应该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但现在的很多高校艺术社团为了提高自身在校园文化中的影响力,频繁地开展各种乏味、缺少主题因素的活动,目的只为“哗众取宠”,博得大家的眼球,丢弃了社团的本质内容。这种只注重活动形式而缺乏活动内容的方式,不仅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还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抑制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在客观上阻碍了社团的品牌建设。

4高校艺术社团品牌建设的途径探索

针对高校艺术社团品牌建设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社会与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从思想引领、社团干部培养、科学管理、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探索艺术社团品牌建设与健康发展的有效、可行途径。4.1加强思想文化引领,建立学习型艺术社团。高校艺术社团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思想工作是高校艺术社团发展的方向性保障。首先,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社团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中,加强艺术社团的思想引领,为社团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其次,应注重艺术社团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对于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正确、科学的引导,不断提高社团成员的学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并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最后,应将艺术社团建设成为学习型社团,发挥青年学生敢于创新的优势,利用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养成团队合作、团队学习、共同创造的学习型社团,并以此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学习型校园文化的建设。4.2实行科学管理模式,促进艺术社团规范化一个艺术社团的品牌建设、一个团队的成功经营,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一要建立健全艺术社团的规章制度,规范合理完善的制度是社团品牌建设不可或缺的保障,应强化制度建设来提升社团的发展动力;二要对社团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积极吸取教学、学工部门的先进管理理念,对社团活动应采取申报、批准、开展、检验等程序性的管理,以此来促进社团规范化发展;三要实施有效的奖惩制度,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艺术社团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四要发挥新媒体宣传作用,找准宣传渠道,强化“品牌”意识,加强重点品牌社团、精品活动、正能量、正面材料的宣传报道,提高社团的社会效应与影响力,促进艺术社团品牌建设。4.3搭建社团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艺术社团品牌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以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高校可以根据艺术社团的特点打造校企合作、政府合作、社区合作等实践平台,通过各种平台的实践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又可以提高品牌社团的影响力,同时还能达到社团育人的目的,并以此形成良性的循环。因此,搭建长期合作有效的社团实践平台是品牌社团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提高大学生社团管体及品牌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做好开拓、创新,才可以使素质教育持续发展,成为校园文化及学生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盛火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这样的专家鉴定证书让人感到不安,人们知道专家的鉴定,一是具有权威性;二是具备经验性。但出具鉴定证书的专家,请扪心自问,您是否应该对自己的学术水平、收藏研究负责呢?是否应对收藏投资者以及后人负责呢?假如专家的鉴定证书与建筑设计师一样需承担终身责任,假如艺术品可以打假,那么这些轻易推出的“鉴定证书”其后果又如何呢?

收藏界流行有这样一句话:“专家不可不信,但不可迷信”。经验和记忆力的差异,自身的感悟以及见识程度的差距等,都是造成不同不同专家的鉴定尺度不同的原因。人一生的精力毕竟有限,一个人记忆力最好、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分辨能力最高、经验最为丰富的时候,是在而立到花甲之年,极少数人可以超过古稀之年。反之,从事一个专业研究多年,再转到另外一个专业的专家和他的鉴定证书,其可信程度有多高?任何类别的中国艺术品都懂鉴定的专家和他的鉴定证书,其可信程度又有多大?不走实践之路,闭关自守的专家,其出具的证书可信吗?

中国文物种类繁多,专家并不是任何种类的文物都懂鉴定。文物鉴定,并不是仅仅会写专著、论文、授课的专家学者就懂,更不是口若悬河、自吹自擂的所谓收藏家就会。真正的鉴定家需要艰苦的磨练和自悟的积累,要耐得清静,要对真品作全心投入的研究和虚心的请教,还要常到国内外博物馆(院)、窑址博物馆、各类型拍卖会、展览会、文物店、古玩市场以及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家中观摩学习,并要对藏品进行排序的分析和思考。因此,鉴定是一门挑战性很强、艰难曲折并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专业科学。当然,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对中国艺术品真伪的鉴定也越来越复杂,即使一生从事专业研究的鉴定专家,偶有鉴定失误也不应过分苛责,不能因一次鉴定失误,就抹杀其积累的经验和鉴定能力,更不能针对个人而异,要对事例具体分析。

篇8

第一,众所周知,CETTlC是国家的一种认证制度,颁发的是职业上岗证书,不是给“大师们”挂的头衔。况且,“师”和“家”有明显的区别。我所理解,“家”应是有专业学历和多年丰富实践经历,是领域或行业里的权威或有影响的人,是制订或参与制订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人,有专著和学术成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艺术品质,并得到国家和行业权威部门或协会认可的人。而“师”则应该理解为:有数年工作经历、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得到行业和部门的重用、懂得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有文章发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志终生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显然这两者的差异是巨大的,一个是造就专家大师,一个是培育专业人才。如果把“家”和“师”混为一谈,让人难以苟同。何况,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培训能够育出几个“家”来。CETTIC培训的只是初、中级专业人才,而且要想拿“师”级证书是有门槛的,看看“中国文化经济职业网”,便可一目了然。

第二,艺术品市场里的鉴定、评估和经纪人才,一直处于有岗无职的状态。据文化部门资料统计,全国艺术品市场从业人员达到300万人,其中有多少正在从事艺术品鉴定、评估和经纪业务的人呢?他们虽未挂“师”之名,却在行“师”之实。有的在行业或圈子里颇具名气、小有业绩,眼力比某些“家”还要强一些。有的发表了许多专业文章和著作,有的甚至做到艺术公司的老总,但他们没有“名份”,没有行艺的“资格”,这种有岗无职的状态才是艺术品市场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无序局面,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人才战略的角度出发,推出文化经济职业岗位技能培训项目,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的大好事,我们为什么要忧虑呢?有效规范艺术品市场的秩序,培养专业人才,不是“亡羊补牢”,而是当务之急。

第三,关于师资。据悉,该项目培训办公室已和故宫博物院、中国画研究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等机构达成合作,将组成强大的专家队伍和师资队伍,并和国外多所艺术院校达成交流意向,未来学员不仅在国内“出徒”,而且还将与国际市场接轨互动、继续深造。如果泱泱文化大国连培训初、中级上岗人才都闹“师荒”的话,那么市场上的那些专业培训班岂不是误人子弟吗?一句话,职业上岗培训,国家不办,社会也要办,企业也要办,我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第四,关于培训质量问题。这是大家最关注的,也是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只要培训机构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职业标准和教学大纲,编好基础教材和专业教材,组建过硬的专家和师资队伍,严格考核制度,把握“师级”培训的合格率,就可以保证质量。据悉,该项目要求学员考试合格后还必须写出结合实际、有独到见解、达到发表水平的论文,而且还要为历届学员组建一个学习型的团体,采用长期互动学习、定期参加实践活动、常年开办专家讲座的方法,保证学员的艺术水平和技术水平持续增长。况且,国家级鉴定专家徐邦达、冯先铭、刘九庵等前辈早已写出鉴定专著,从理论到实践都为鉴定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早已培养出众多高徒,这些"师源"正是培训质量的基本保证。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