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职业心理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7 16:39: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职业心理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业心理学论文

篇1

1.心理学在职业教育教职工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心理学的概念我们知道,能够引起人类本身需求的因素就可以被称为诱因。诱因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刺激,而这种刺激可以产生的来源主要是人们对其自身生活以及在一般条件下这种生活给其带来的发展条件。正是在这种场合下所带来的主观体验,在心理学上就成了能够对人的心理产生内在驱动力的先决条件。换一种说法就是,因为人自身有需求,则这个需求就转变成了推动人来自身发展的动机;而正是这种被推动的动机就会直接导致人类行为的产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几个需要是依次实现的。所以,有效地激励机制依赖于详细深入剖析教师本身的特点,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并且将他们不合理的需求转化为合理的需求。如果无法满足教师基本的物质需求会大大降低教师的积极性。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师的物质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所以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教师自身发展需要稳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一定要具备足够丰富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一定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职业教育学校一定要创设良好的条件、环境以及机会给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促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充电。教师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他们会不断努力工作。随着教师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成果、得到满足,进而使得其更加积极的工作。

2.心理学在职业教育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的新生在进入学校之后心理必然会发生变化,因此职业教育学校要对新生进行静态心理学调查和相应的心理辅导,促使他们在最开始就形成一种正确的心理。首先,一个班级的动力系统由学生管理规定、班集体目标、班集体舆论以及集体规范组成。当前职业教育学校的班级管理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促使学生模仿榜样。这是应用社会心理动机机制对班级进行管理。其次,目前,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教育管理则是为了端正学生态度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而实现预定的学习效果,培养出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这是对实际激励理论的应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设置更加科学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目前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可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所以职业教育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形成热爱生活、认可自己的心态,更能承受社会带来的压力。心理学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所以积极研究心理学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张凌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篇2

根据个人才市场、机构的权威数据统计,在近些年及以后很长时间内,对外贸易人才将是最抢手的,也是薪酬较高的职业群。据了解,目前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等职业其月薪在5000-6000左右,这些外贸类工作地点也一般在沿海等较发达地区,其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另越来越多人垂涎三尺。但是,根据规定,这些考试的报考条件都只需要具有中专学历即可。

外销员/国际商务师是指在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外,谈判、签定合同等。只要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既可报考,国际商务专业中专在校生和其他专业大专、大学本科在校生也可报名。由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及环球职业教育在线(edu24ol.com)共同组织的国际商务师/外销员考试辅导随时欢迎您免费试听。

报检员是指在外贸企业、报检企业等企业和机构中专业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具有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以上学历,同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环球职业教育在线(edu24ol.com)报检员考试辅导由覃珍珍老师主讲,覃老师熟悉经贸类各种资格考试,并从事多年全国外贸类资格考试辅导工作,其专业化、科学化辅导模式让考生考试无忧!

单证员负责国际贸易中运输、海关、商检等环节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报考条件只要求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便可。为规范国际商务单证行业的相关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国际商务单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环球职业教育在线聘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曹琛老师精心制作单证员考试辅导课程,对历年的真题进行分析讲解,对今年考试内容进行预测,为参加考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目前该课程免费试听已经开通。

环球职业教育在线的学员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点播课件进行学习,避免时间、精力金钱的多重浪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充分享受网络学习的乐趣。学员自付费之日起,直至当期考试结束两周关闭,打破了常规面授只能听一次的局限。高科技的网络课堂,优秀的师资队伍,勤奋的努力学习,您不想考过都难。

篇3

我们课程建设小组虽然编写了自己的营销心理学教材(《营销心理学实用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0),但和其他同类教材一样,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教材结构条块分割,更关键的是教材内容很难随着市场营销活动的新变化及时更新———即便是很有特色的教材一两年后也会变得平淡无奇。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在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吸纳各类媒体、网络等开放性的资源作为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

(1)以营销和消费为核心的社会焦点、热点话题,例如开学经济、3•15晚会、“双十一”促销、黄金周消费、央视广告竞标等,这类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营销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同时紧贴百姓生活和企业营销行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2)经典消费类节目,例如CCTV2第一时间、消费主张、新浪财经的消费栏目。这类节目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各地经济文化与风土人情,对于分析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起到一定作用;

(3)消费主题的调查与访谈节目,例如我们参考北京交通广播网的相关访谈节目内容作为课堂主题讨论,选取了冲动消费、购买手机的考虑因素、过年送礼送什么、药品的价格、家庭收入来源及支出、大学生消费心理状况等内容展开讨论,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消费技能,获得对相关营销心理知识理解运用的能力;

(4)相关视频讲座,例如选取时代光华管理课程中促销、定价对消费者心理产生的营销,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领会各种心理定价方法和促销方法。世事洞明皆学问,每一个营销行为和消费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心理背景,要实现“知识+能力”的培养目标,无疑需要选取更开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地运用营销心理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新定义课堂,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渠道,但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重新定义课堂,就是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教师发挥课堂设计的主导作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参与与创造。以下是除讲授法外营销心理学课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应贯穿营销心理学教学的始终。案例能将学生引入真实的情景中思考问题,一则典型的案例往往可以从多种营销心理的知识解析,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师生互动,学生很容易拓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选取中秋节月饼市场的案例,学生可以从商品定价策略、文化与消费心理、消费者购买动机和购买类型等多个视角开展分析,继而从顾客消费需求心理的角度设计月饼或其他节日文化主题商品的市场促销方案。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能帮我们提供大量经典案例,同时我们只要稍微留心就能收集非常有价值的案例。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遴选具有代表性、时效性、能引起学生参与兴趣的案例。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和启发者,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设计,发挥创意想象的空间。

(二)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由教师或学生选定主题,设定模拟情景,由学生扮演情景中的各个角色。通过开展情景模拟,饰演的学生能够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观众也能够参与点评分析,学生能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营销问题。例如,我们将顾客投诉处理的内容进行了情景模拟教学:以4~6人为一小组,每组确立一位小组长,各小组在课下收集导致顾客投诉的情景资料和处理方案后编写剧本,教师指导剧本编写,剧本突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冲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排练后在课堂里上演教学情景剧。各个小组各施所长,有的以退换货过程为情景,有的以营业员语言不当、态度恶劣引发的问题为情景,还有的以餐饮消费中的劣质服务为情景。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创意与想象,他们的表演入木三分,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情景模拟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采用探究式的实践方法,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组建工作团队,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在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项目交给学生,并指导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程序,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制订工作计划、分配任务、实施计划、完成任务。例如,根据教学内容,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店铺选址项目、典型商品广告策划项目、商品定价项目等,学生接受任务后能合作开展活动,包括收集信息、设计项目方案、制作课件、项目论证等,收效良好。

(四)工作场所的现场教学

开展现场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主要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前往活动现场开展参观、访谈、模拟实践等教学活动。这种方法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带着问题和任务开展学习,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直观生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营销心理学课程选取了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汽车4S店、大型超市和连锁药店作为现场教学的场所,学生现场活动内容包括观察顾客、体验顾客接待过程、访谈营销人员、模拟导购、促销与现场服务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学会分析顾客的个性特征、购买动机与决策、顾客类型、顾客服务接待流程、营销人员行为规范等问题提供了真实素材。实施现场教学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做好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总结工作,确保活动过程的安全有序,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核办法,实施多元化评价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不擅长死记硬背式的闭卷考试,而教师恰恰习惯于通过卷面成绩考核学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不能仅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考试卷面成绩衡量,更应当从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个性等多方面考察,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改革考核办法,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我们在课程考核方面开展了一些尝试。

(一)转变考核观念

我们提倡:考核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师;争取让每个学生都通过考核;评价学生最擅长的一面;原则问题考核不予通过。这要求教师从开学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做好评价设计,明确考核的内容方法,并面向所有学生明确提出考核要求,为学生树立行为导向。考评过程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对于涉及个人品行问题、职业道德问题和违反纪律等个别行为,考核不予通过。

(二)细化多元评价的指标

多元评价包含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将评价内容划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与纪律、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二是活动与个性表现,包括参与活动的态度、贡献、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三是知识能力水平,包括考试成绩和实践教学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评结果不是三个方面考评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要综合权衡分析学生的表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意见。达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目标。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班级成员互评及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在表现。在本课程中,学生依据心理知识对自己的知、情、意、行及个性开展自评,通过自我认知与评价,进一步认识与完善自我;班级成员主要通过项目和案例教学对小组成员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评价依据成员在教学活动中德、能、勤、绩四方面的综合表现,为每位班级成员打分;社会评价主要是企业对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工作态度;教师评价应当是发展性的评价,需要综合各类评价因素,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给予发展建议。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交流反馈机制。

篇4

物理实验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直接应用。物理学就研究方法而言,是从观察、实验到假设猜想等。就物理理论而言,是以具体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实验入手的,这就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须先从感知现象,继而以物究理。“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多方法、多形式、多渠道地激发其求知欲,塑造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型心理态势是培养创新心理的必要基础。对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来说,他们刚从初中毕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性强,活泼好动等特点。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好奇是兴趣和探索问题的起步。在教学时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可用提问、悬念、演示、创设问题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演示纸张和石块同时下落,石块和金属片同时下落,提出:物体的下落快慢是否和物体本身的重量成正比?然后再把它们放入抽成真空的管内,同时下落,根据看到的现象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学习电学时,把“100w”和60w“的灯泡串联起来,问哪个亮?实验后再验证。由于这些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理现象有时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样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另外,物理教材中的实验素材很多。如伽利略发现悬挂物体的等时性;奥斯特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等。如能利用好这些素材,再结合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学对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一定会使学生受到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熏陶,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品德。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中,还要注意呵护学生的思维锋芒和锐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新奇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创新,改进演示实验

创新教育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教师创新、改进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知识,而且培养他们用科学方法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之目的。物理学中的许多物理量,如摩擦力、路程、位移等都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来的,使学生了解在物理量的研究中是怎样进行抽象思维的,而不是简单地讲出这些物理量的意义,学生一旦形成这种习惯,有了这种能力,既容易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意义,又有利于接受新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多做探索性实验

多做探索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实验设计——获取实验事实——探索规律——拓宽应用。学生可运用已学的物理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探索性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培养,探索性实验还要求学生有较多思考和讨论,对于操作的安排、步骤的设计、仪器的选择,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研究。在物理实验教学的学习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按照: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自学、讨论或实验探索——寻求规律——得出结论——实际应用——发现问题的过程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实验时,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四、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要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让学生脱离常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创造过程中要注意突破定型思考的习惯,对问题既可以从正面思考,又可以从侧面思考,一味固守一种方法就可能走进死胡同,碰壁失败,而突破思维习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则会得到成功。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开辟多样化的第二课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做法有:

1.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作风,形成开放的心理,培养自强意识。

2.要求学生设计小实验,证明简单的物理规律,大胆地把实验放给学生去做,教师看中探求知识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形成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而不仅是看中结论。

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性分明的新活动,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改变周围的环境。

4.设置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分组讨论,集思广益,组间交流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造思维火花,从中获取了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创造力。

总之,物理实验易于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认为在优化演示操作这一教法基本因素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边演示操作边观察思考,为学生思维的扩展准备丰富的表象;而表象的形成,又必须通过动手(演示操作)、用眼(认真观察)、动脑(积极思考),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

2.必须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物理教学功能。爱因斯坦就说过,他思考问题时,不用语言进行思考,而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这种思考完成之后,他还要花很大力气再把它转换成语言。

3.启发要注意时机,当学生百思不解、急需帮助的时候;当学生思维断层,需要指导的时候;当学生出现错误,需要纠正的时候,这是启发诱导的最佳时机。

4.启发要注意方法,启发是指点航向,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是知识的直接灌输。

5.启发要因势利导,鼓励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宏志.培养学生物理课堂中的问题意识[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57-58.

篇5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采用边学、边干、边探索、边总结的做法:

(一)深入调查研究学生的心理形成与发展

除了学校教育外,还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就家庭环境来说,我们调查发现以下几种问题:家庭独生子女依赖,自私、不能吃苦、生活自理能力差;富裕家庭子女乱花钱、贪享受、高消费、勤俭观念差;破裂家庭子女情感受挫折,缺乏家庭温暖,孤僻,自卑;不良家庭子女棍棒教育,经常被训斥,打骂,逆反心理重。在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分析、心理疏导,使学生能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心理健康与自己成长和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只有营造一个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氛围,师生之间才能容易进行思想沟通,才能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发生情感感应和情感支持等作用。

(二)确定实验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多学科理论的综合为依据的,在价值取向、具体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德育工作有所不同。我们结合基础教育性质和特点,制定了实验方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有“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

(三)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课程体系里并融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有机渗透到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中,构建“尊重、激励、合作、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单一的学科结构的限制,弥补教学大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完善教学目标体系。

(四)呼唤乐学回归

乐学是我国优良的教学传统。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产生了怕学、厌学、甚至拒学情绪,扼杀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成功感、自信心,就会妨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心态的平衡,寓教于乐,实现成功教学、和谐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慰和满足。

(五)协调师生关系

教师上课时会在课堂上有很多方面的表现,教师各方面的表现都能被学生观察到、注意到、进而仿效。如果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就容易出现暴躁、焦急、恼怒的情绪,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从而使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不稳定的情绪。所以要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克服师道尊严,教师决不能讽刺挖苦,也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因为这样做就会让学生对教师疏远甚至畏服,最后导致出现逆反心理。

二、在职业学校中要建立起必要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

在职校中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职校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上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建立舆论导向机制

1.舆论导向。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既需要用现代教育理念做指导,也很有必要更新观念,转变旧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2.理论指导。在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循序渐进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老师、家长,尤其是有实验班的学校老师、学生学习,提高理论认识。

3.目标导向。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健壮的体魄,正常的智力,并且有较好适应能力,把他们锻造成为新世纪的新人,总体要求是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教师心中必须有明确的培育目标,在家长心中必须明确孩子发展的方向。

(二)评估机制每学期可以建立两次“负担监测”制度

通过座谈、抽样调查、普查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反馈、调控,从素质教育目标出发,建立学校管理规程。通过每年的“评先”,每学期的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各种奖励活动,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实验,大胆探索,对改革实验有成效的给以奖励。

(三)参与机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

1.领导重视。我校的实验得到了各方面有关领导的支持、关心。领导经常亲临班级,鼓舞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专家指导。建立了实验领导和课题研究机构,学校建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并请专家教授作为我们课题组的顾问,开展指导。

3.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全校每个年级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人人有课题。老师们积极投入实验,热情很高。

篇6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2013年的大型毕业生洽谈会上,236家企业进入我校招聘,经分析:236家企业的招聘需求量达5957人,而企业的需求中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数据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提出要求的达到了83.2%。笔者对录用我校毕业生的20家企业进行了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对学生评价较低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人沟通、协作能力和吃苦精神;而企业录用人才最看重的素质排名前三位的是:人际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企业调研数据告诉我们:社会对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需求较高。正像大众汽车公司职业培训部的邦加尔德所说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发展速度极其迅速的时代,企业和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着眼于未来,迎接伴随技术发展出现的挑战。这讲究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种直到今天还未被人们普遍了解的自我重塑和自我适应的技能,那就是核心能力。”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有效的途径

2.1当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种类

2.1.1专业技能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课程比例设计较高,除了课程中设计的实践之外,还有实训周、实训月以及毕业前的顶岗实行等专业实践安排。

2.1.2非专业技能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1)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团委牵头组织进行的各级各类校内社团活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

(2)学生个体的自发社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比例高,自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学生较多,他们多数利用学校周围的有利条件,利用个人的业余时间广泛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2.2社会实践前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变化分析

笔者对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后的学生代表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上实践3个月以上的学生,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革新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认识职业核心能力的角度和深度也有较大的变化。实践后再接受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高。企业需求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告诉我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2.3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3.1缺乏科学的设计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分类不同,分别由校团委、学生处(学工部)、教务部门、二级院系等不同部门进行组织,多数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和社会调查等内容,实践项目缺乏科学的统筹;实践过程中缺少专门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升指导,更没有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学生完全靠个人领悟去完成实践任务,出现沟通协作、创新革新等问题时,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去解决。

2.3.2没有专业的指导实践活动,学生重视技能操作训练,忽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历练在如火如荼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气氛的带动下,高职学生对待技能操作课程的态度也从表面认知到高度重视。他们希望通过大赛脱颖而出,他们能够一丝不苟地进行技能操作的练习,可在练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生都忽视了竞赛需要的人的气质、沟通、创新等核心能力的历练。最终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是那些“综合素质”高,即与人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突出的学生。

2.3.3缺少评估与反馈实践活动中学生重视课外活动的参与,轻视活动收获的总结与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是高考的“失败者”,他们更急于在学习之外的领域中找到被认可的途径。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较高。调查显示,有意愿主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中,75.33%的学生愿意自行寻找个人感兴趣的企业和岗位,而不愿意接受学校和家长的硬性安排;在社会实践目的的调查中,97.26%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以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过分关注金钱的收入情况,根本无心关注个人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不进行总结,更谈不上提升。

2.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意义

2.4.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职场上,劳动者既要处理人机关系,也要处理人际关系;既要具备硬技术,更要具备支持硬技术的软技能;既要适应今天的工作,也要为明天的发展做好准备。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储备是关键因素。学生具备较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可帮助自己适应更高层次和更好岗位的选择,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具备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2.4.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总理2007年9月7日在大连考察职业教育时指出:“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求知,而且要培养思想道德,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科学规划设计,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效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办出高职特色的有效途径。

2.4.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需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根本发展动力。由于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普遍适用性,员工职业核心能力强的话,企业可在产业调整和转型过程中避免人才短缺的风险。

2.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对策

2.5.1构建第二课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统筹规划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原有的社会实践项目的作用,利用军事训练、社会服务、科技发明等项目锻炼学生的观念与道德,实现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意识的内化,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与创新革新能力。利用“三下乡”、“四进社区”等项目让学生了解社会、国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利用勤工助学、社会调研等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除了原有的统筹项目外,逐步探讨将学生的自主课外独立实践纳入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中。高职院校应统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构建第二课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体系,将职业核心能力理论深入渗透到每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让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成为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让职业核心能力贯穿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幅度提升个人的职业核心能力。

2.5.2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发挥第一课堂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主阵地作用将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设计思路与专业实训、项目计划有机结合。请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全面渗透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将技术技能考核与职业核心能力考核并举,实现一手练“技能”,一手练“能力”的双赢局面。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社会实践中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承担着“引路人”的职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地中,全面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价值和意义,实现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的提升。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组织者的培训,提升组织者的职业核心能力水平和专业水平。无论哪个职能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安排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老师对团队的组织者进行全面的培训,让团队在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全面贯彻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让每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都成为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载体。

2.5.3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科学评价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职业核心能力项目提升的考核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必要手段。目前,多数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没有考核,所以,学生的意识和重视程度明显不强。我们可借鉴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的“6A”法则(即:真实性、严谨性、应用性、实践性、咨询性、展示性)对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提升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进行科学评价。对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过程的评价与反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切实提高职业核心能力。

篇7

(一)总体状况

我们让学生做了一个“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根据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标准,把学生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学生为有心理卫生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激烈,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学习者;B类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不协调,新环境不适应等,但仍能够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C类学生没有特别的问题。其中问卷发放736份,收回731份,A类学生共47人,B类学生共161人,二者加起来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8.5%。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

1.入学的动机和现状

从调查看,动机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是想掌握一门专业的知识技能,后来却发现学校的职业教育并没有学到什么真正的本领;有的为了今后的就职方便,随便拿个学历,家里给安排工作,学习没有动力;有的甚至是不想上学但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继续求学等。

2.家庭环境影响

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尤其是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父母试图让孩子通过上学来实现自己命运的改变。所以,父母的期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学习兴趣又成了制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人际交往能力

人的天性是软弱无能的,是自卑的,每个人都需要从人际交往中获得鼓励、赞赏,从而建立自信。但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年轻人个性张扬,有的厌恶交往,喜欢一个人独处,过于猜疑别人,经常不相信别人说的话,缺乏自信心,办事时畏首畏尾,感到自卑,容易动怒等,人际交往的匮乏使他们很难走出自我,从而容易产生抑郁症、自闭症等。

4.就业压力

职业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但是学校的学习与社会相对脱节使学生找工作的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每个学校的专业设置重复性较高,如会计、计算机应用等。再加上金融危机,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纷纷回乡,学生的就业更是迷雾重重。

5.网络影响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网民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全国有2.98亿网民,其中学生网民占网民总数的1/3。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在网络上利用青少年的善良和义气进行犯罪活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6.恋爱问题

正在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于与异往的渴求越来越明显。一些内心自卑的学生便会因为不正确的恋爱观导致最终内心的畸形,严重的甚至有可能造成犯罪或者自残自杀等。

7.校园环境

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理论的要求不是那么高,所以,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学风较差,学生空闲时间较多,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自己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遇到问题容易产生依赖。

二、对策分析

1.了解自己、了解学生

想要感化学生,首先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自己、了解他们。从学生入学之时,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比如家庭环境情况,生日,对他们的初步印象和感受等,时间长了,慢慢再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加入他们的性格、兴趣以及特长等,利用他们的兴趣来感化他们。

2.学会感恩

在生活中,如果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做不了大事情的。比如,你要感谢每一天的阳光,感谢花儿开了,枝条绿了,感谢身边有朋友,有亲人,有老师……甚至是由竞争者,因为是他们让你的生活多姿多彩,让你学会竞争,学会更多生存的技能!所以让学生学会感恩,做任何事情都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让学生参加野外生存培训,培养他们团结、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协调和感恩等等,通过拓展训练挖掘学生的潜能。

3.学会倾听

倾听的意义不言而喻。记得看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年轻的丈夫在过圣诞节的时候坐飞机回家,但是在归途中飞机却意外出现了故障,服务员让每位顾客写好遗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面,后来通过各方的努力飞机意外的平安降落了,这个丈夫在死与生面前的巨大反差使之兴奋,回到家里的丈夫急于给妻子讲解,但是妻子和孩子却在忙着准备圣诞节的食物,无暇顾及丈夫的倾诉,最终这个失落的丈夫终于在悄无声息中结束掉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一名学生管理工作者,在适当的时候倾听学生的倾诉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不要自己一直说,让学生多说多倾诉,学生会觉得辅导员重视他们的感受,所以以后会更多的根辅导员沟通,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疑惑。

4.挖掘优点,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人人都可以成功,成功教育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从学生的立足点出发,发现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鼓励他们发现自己、发展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不断争取成功,发挥自己的潜能。

5.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

针对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院级设立专业的人员,然后对系里的辅导员进行培训。在系里成立咨询小组,让部分问题学生通过系里的小组就可以得到排解,然后以各班为单位成立班级小组,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状况,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开导并上报等。

6.做好职业规划

增加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对未来的职业能够做出简单的规划,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不同的性格及适应能力订立一个短期的目标,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尽量减少他们对社会的无知和对自己前途的悲观、茫然。让他们了解自己上大学的目的,比如未来的人脉关系、自己的全面素质的完善等。让他们在学校期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走出自我,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形成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

篇8

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有很大帮助。在体育项目中,足球、篮球等运动是明显的团队合作项目,在一个体育团队中,个人优势化为集团优势,实现了“1+1>2”。在羽毛球、乒乓球、跳远、调高等个人对抗项目上,加入合作学习理念,使个人成为团队的一部分,个人的劣势得到了补充,团队和团队之间的水平得到中和,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竞争的动力不仅得到了提升,同时还避免了恶性循环的出现。团队合作能力是合作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理念。这也正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具体的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组织管理、分工配合的力量,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正面影响,还会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跨学科学习的魅力,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合作学习的方法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后,学生在团体内部的配合中需要用到计划和策略,这样,体育竞技中有勇有谋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更有潜力的学生。

二、技师学院体育教学合作学习中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实践

要在技师学院体育中很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先要在课堂中设定合理的目标。在制定目标之前,教师对于学生的组团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并对每个团队的能力进行评估,如果制定的目标太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设置得过低又会使得学生丧失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在体育课堂实践中要密切注意学生团队的合作进度,在必要时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发展,减少团队内部的消极因素,使学生团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较多的知识。例如,技师学院体育老师可以把学生以5人分为一组组成篮球小组,男女均衡搭配,在第一节课教授学生篮球的基本技术,包括投篮、传球、跑位,并教会学生正确的体能训练方法,例如20米往返跑、摸高跳等。在第二节课上选取前一节课中的几个学习内容,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以团体成绩为最终成绩。如每组的5名同学按顺序进行定点投篮比赛,每个人的投中次数相加成为该小组的团体次数,团体次数最多的小队成为优胜者。在第三、四节课上,老师开始进行篮球战术教学,如教学生传切配合、长传快攻、进攻半场盯人、2-1-2区联防等。第五节课老师就可以让班上的小组两两对抗了,对抗不同时进行,每次上场两个队,老师在每两组对抗结束后先让场下观察的同学进行发言,再对场上同学的表现做出点评。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在团队合作上,老师要让同学们领略到“配合的艺术”,老师要先明确告知同学们场上不同位置的职能,让同学们结合自身优势内部安排场上位置,然后老师应告诉同学们各个位置的均衡作用,各种战术配合可以以一个位置(如中锋)为重点,但是不要过分夸大其作用,造成个人主义的滋生。

三、技师学院体育教学合作学习成效

在技师学院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和采用传统方法,会产生非常明显的不同效果。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成果进行验收,可以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收集数据。例如,在某院财贸系大一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在篮球技术单项训练中,相比对照组的学生,实验组学生的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技能掌握、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实验组的学生更愿意主动设计战术、交流心得、寻求突破,和老师也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整个课程完成后,实验组的同学在很多方面有了显著进步:

1.体能、技术提高实验组的同学为了在团队比赛或对抗中取胜,一般采取队内相互鼓励和监督的方式进行训练,队员处在一个集体中产生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也对训练有了更多的投入,其结果就是学生的体能和具体技术都有了快速的进步

2.职业核心能力增强为了使自己所在的小组取得更好的成绩,组内的成员多会就战术安排、对手情况、临时预案等方面提前交流,在比赛结束后会对自己和对手的表现做相应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每名组员都处在一个相互磨合状态,为减少误会和摩擦,快速提升战绩,尽可能多的交流便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分子,担当着什么任务,在碰到问题时也学会认真总结,分析原因找到对策,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3.自信心增加在以往以个人为单位的比赛中,一名学生往往在擅长的项目上取得很高的成绩,在不擅长的项目上得到不理想的成绩。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团队中取长补短,用集体的力量延伸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在任何体育项目中,都能够体会到成就感和参与的乐趣。

四、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