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质量标准化论文8篇

时间:2023-03-27 16:39: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质量标准化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质量标准化论文

篇1

关键词:安丘模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安丘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提高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论文参考。去年4月份,山东省政府在安丘召开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现场会议,把安丘的做法确定为“安丘模式”,在全省推广。

1.主要做法

实施区域化建设,就是从源头控制和基础工作抓起,从出口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入手,通过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过程监控,逐步在全市形成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要求的出口农产品种植养殖区域,把住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道关口,从根本上确保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主要抓了“五个体系”建设:

1.1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

在严格实施已有国家级、省级标准的同时,研究制订了与农产品质量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3个,参照出口国食品卫生标准制定了200多个生产标准,形成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按照“基地规模化、形式多样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已建成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30万亩、果品基地10万亩、标准化养殖基地400个。对所有基地,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保证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按标准化要求实施。

1.2健全控制管理体系,搞好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源头控制和规范使用

坚持把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管理作为实施区域化建设的关键措施来抓,制定出台了《安丘市农药管理办法》和《安丘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专供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农业化学投入品供应管理体制,一方面,强化对标准化基地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供应管理,建设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店。论文参考。在专营店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在基地配备植保员,指导规范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目前,已建成市级农药兽药专营总店1处,镇和农村社区直供店67家;设立市级化肥专营总店1处,镇和农村社区专营店60家。另一方面,加强对全社会化学投入品市场规范管理,确定15家化肥、农兽药批发企业,负责全市化学投入品的网络建设和批发供应,净化规范社会化学投入品使用的大环境。

1.3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为区域化管理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一是健全区域化管理科技服务组织。整合农业、畜牧、林业等职能部门的科技人员,落实区域化管理科研课题,积极开展良种的引进选育和试验示范,以及新农兽药的测试和推广应用。二是加强区域化管理的宣传培训。目前,已聘请检验检疫、农业、外经、畜牧等方面的专家进行骨干培训20次,培训人员2万多人次。通过电视台开辟专栏、编发科技宣传册、开展科技下乡等形式,培训农民10万多人次。三是开展区域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成立农业专家顾问组,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110免费服务热线,建立“安丘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110”网站,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21个,在全市形成了以农业、畜牧、林业等职能部门为龙头,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为纽带,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点面互动的科技服务网络。

1.4健全检验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对已有的农业、畜牧、质监等检测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了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生产区和批发市场建立了快速检测点;在外贸食品公司成立了山东省首家自有出口蔬菜检测中心;在凌河镇、新安街道分别建设了高标准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企业检测资源为主体,农业、畜牧、质监、环保等部门检测机构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实现了出口农产品从农资、土壤到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的监控和检验检测。

1.5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区域化管理整体推进机制

在国家出口检验检疫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政府主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一导三动”的区域化管理推进机制。政府主导,发挥好政府统筹协调、行政推动作用,制定实施规划,加强政策扶持,搞好组织协调,实施联合执法和监管。论文参考。龙头带动,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为支撑,扩大基地规模,提高基地管理水平,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示范带动区域化管理的开展。部门联动,根据区域化管理的总体规划和重点工作,明确相关部门在区域化管理中的职责,做到既各负其责、分工把关,又协作配合、执法联动,强力推进区域化工作开展。全民行动,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农产品安全意识,真正调动全体农民群众参与和支持区域化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区域化管理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2.初步成效

2.1创新了管理模式,建立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

通过组建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协调组织和机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了政府部门的人力、技术和执法管理资源,形成了长期稳定、联合协作、富有成效的工作机制。

2.2扩大了标准化基地规模,降低了基地建设管理成本

全市标准化基地由原来的6.5万亩扩大到30万亩,有效解决了企业基地过于分散、管理费用过高等问题,降低了基地建设管理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建设一个300亩的标准化基地,可节约7.8%的用地,每年节约管理成本10万元,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成本降低15%。

2.3提高了安丘出口农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扩大了农产品出口创汇

安丘区域内各类蔬菜的药残检出率(含药残达标蔬菜)由实施区域化以前的17.2%下降到目前的2.4%。供港蔬菜从未发生投诉问题。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今日关注》、《东方时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山东电视台等栏目对安丘市实施区域化建设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2.4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

规范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有效地控制了农业污染,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2.5培育了新型农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通过开展区域化建设,对农民进行大规模教育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壮大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篇2

【关键词】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

我国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安全与生产,始终是煤矿企业头等重要的工作任务。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生产方针,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做好其它各项工作。安全质量标准化主要以工程质量验收及文明生产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基石,紧紧围绕矿井安全生产来进行开展工作。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认识是确保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煤矿企业要想搞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就必须提高“责任意识、生命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

1、提高工作面安全生产支护强度保障

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前提。为了加强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围绕本质安全型的质量标准化开展各项工作任务,各系统、各单位都要建立起严格的目标责任体系,把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一一分解,逐级落实到具体区队和班组个人当中,形成人人有指标,个个有压力,环环紧扣的责任机制,提高工作的兑现率。

(1)矿井开采设计要做到设计合理、系统简单、易操作有利于生产,支护及断面能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的要求。

(2)坚持一次成巷的原则,提倡使用临时支护,杜绝空顶作业,防止顶板跨漏。改革支护工艺,锚网支护取代架棚支护,在降低支护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工作面支护强度,对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为采掘工作面达标奠定基础。

(3)采煤工作面狠抓现场管理,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及工作面规程措施施工,确保安全生产。

(4)机电系统上对电气设备及设施配套要求,保证采区变调所达到双回路供电,并执行相关的机电标准,机电设备必须有矿用本质安全型及隔爆标志,确保机电设备完好、无失爆,控制及减少因突然停电造成的瓦斯积聚事故。

(5)“一通三防”方面,要严格做到全矿工作面合理化配风,按设计数据供风量,达到供风要求。掘进头距工作面5m范围及综采工作面上、下隅角安设瓦斯、CO及温度探头,每班由瓦斯检查员不定时抽查工作面瓦斯情况,形成完整的监察、监控系统;掘进工作面上齐双风机、双电源,防止瓦斯积聚,对易发火煤层要提前做好防灭火工作,严格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方针。

2、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企业文化可以兴安,安全文化必须先行,一个企业只有形成强大的文化力量,才能保持长治久安,实现快速发展。安全文化能规范员工的行为,改变员工的作风,确保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只有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及工程质量验收为前提,才能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使员工不断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牢记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及验收标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形成干部员工自主抓安全、搞标准的良好氛围,煤矿企业就能实现全年无事故,安全增效益的目标。

3、提高新技术改善作业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的支护材料及开采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发展,综采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逐渐取代了炮采及普采,锚网支护取代架棚支护及木支柱,从而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系数,减少了职工体能消耗,创造了良好的作业环境,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4、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和职工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认知能力,促使各级干部了解到现场实际与标准之间的差距。采取走出去取经学习,相互比对,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及设施集合自身情况吸收利用。企业内部集团公司每隔一定的时问要组织进行互相交叉检查,通过检查学习对方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同时定期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建设培训。自身建设要注意长远规划与短期建设相协调.既要制定本单位的长远规划同时要制定短期目标。要按季、按月、按旬制定标准化工作进度计划,有计划、分步骤的执行。计划进度要考虑不同单位、队组的实际情况,要从小到大,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5、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安全意识

对人一生影响最深的不是法律法规、行政命令,而是文化。煤矿企业要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形成独特的安全文化内涵,得到干部职工的高度认同,自觉地去遵守执行。

安全例会、班前安全教育、现场抽考培训、撰写安全论文、安全警句、定期出安全板报、安全标识、准军事化管理、开展每日一题教育、签定师徒合同、三违帮教、事故追查与处理、案例教育、开展安全讲座等等,都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持续不断的安全文化建设,就会逐渐的影响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与行为受到约束,使他们自觉的遵章守纪,按标准要求干工作,做事情。

6、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与区队班组建设相结合

班组是煤矿的最基层,班组成员在作业中能否坚持标准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坚实的基础。加强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要做到:①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明确安全教育在班组质量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②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是督促班组成员干标准活,上标准岗的保证:③考核。安全标准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④方法。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上下齐动员,不断创新教育形式:⑤班前班后,对重点岗位上的职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要针对安全薄弱环节.提建议。补措施,抓整改,提高班组安全意识:⑥行动硬。对违章、违纪的职工严格管理,做到奖惩兑现,使班组“三不伤”害制度落到实处。一个优秀的煤炭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严密的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培养一批优秀的班组长,这不仅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极为重要。而且还能激发广大职工的巨大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所蕴藏的潜能。

7、提高强化监督整体推进

安监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矿井质量标准化推进工作,做到定期与不定期、白天与夜间、日检与旬检、工程质量与工资挂钩相结合的检查方式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出的问题给予曝光,定期对各区队的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排名,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标准化建设推进会,以此来推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进程。

篇3

论文摘要:主要从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标准化管理和成本管理这五个方面介绍了综采队综采工作面的管理。

   1.安全管理

    1.1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综采工作面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是保障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的根本原则。由于综采工作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对职工的安全意识要求要高,时刻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三违”事故的发生,加强“三不伤害”意识的灌输。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职工的安全,才能保证综采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才能保证采面的安全生产。

    1.2加大奖惩力度,提高安全生产质量

    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班前安排工作、井下作业现场,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知识的讲解、灌输,对那些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不认真,违章作业的个别违章者,必须执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三违”事故的发生,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另外,对那些在安全工作中作出贡献的要予以奖励,以此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安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人才队伍管理

    2.1建立人力测评机制

    运用测评的方法分析职工的潜质、能力和行为表现,并把测评结果与任用结合起来,不仅能为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人才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测评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的测评办法,采用理论和实践双测评方法。

    2.严格的监督,确保测评结果的可信度,采取职工代表与干部相互监督的方法。

    3.配套的政策措施,确保测评工作顺利长期地进行下去,职工素质测评可每季度进行一次,测评活动存人个人档案,并作为工资分配、工作调剂的必要依据。

    2.2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在激励和留住人才方面可以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非正式规则的约束实现对职工的柔性管理。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在技术阶梯上得到升迁,要善用适合的人员,做到人尽其用。

    2.3优化培训制度

    从职工培训入手,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采取内培和外培相结合方法。健全完善培训制度,实行全员轮岗培训,每位职工做到“一专多能”。选送优秀员工到大中专院校培训,其它人员全部到矿职工学校参加业余学习。工作面投产后,坚持不懈地连续进行分阶段技术培训,从而有效提高员的素质,为队伍管理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3、生产技术管理

    由于综采工作面设备的机械化和采场的复杂化,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批高技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来操作。这样,就必须强化技术管理工作,结合工作面实际,制定出严密的作业规程,使采煤工艺达到安全化、效益化、标准化。另外,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常会出现许多技术问题,如设备损坏,这就要求要有一个懂设备的技术人才来处理,再如,工作面顶板破碎,压力大,夹有岩墙、断层,都需要一个懂采煤的技术人才来制定措施并指导处理。由此可知,生产技术指导着综采工作面的正常回采。

    4、质量标准化管理

    质量标准化是综采工作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综采工作面管理的一面旗帜。综采工作面管理的好与坏,首先从质量标准化中体现出来。如何加强质量标准化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4.1环境

    综采工作面给人的第一感官必须环境好。这就保证从调动物料的车场子开始,到工作面上、下巷道、到工作面都必须保证无浮货、杂物、积水,物料码放整齐,牌板齐全,吊挂整齐。工作面保证“三直、两平、三净、两畅通”,工作面液压支架升平无落差。

      4.2支护

      就目前艾友矿地质条件而言,综采工作面两顺支护采用单体支护。这就要求巷道支护单体成排上线,单体迎山角度要够,达到初撑力,绑好防倒带,单体手把方向一致。综采工作面支护采用支撑掩护式或掩护式支架支护。这就要求支架升实生平,接顶严密,无落差;架型要正,无倾倒现象;支架拉齐,成一排直线;液压管路吊挂整齐一致。

      4.3装备

      就综采工作面而言,要有一套完整的设备系统。从工作面巷道的供电电缆、绞车到运输巷的供电串车、转载机、破碎机再到工作面的运输机、采煤机、液压支架都必须保证完好状态,以保证综采工作面的正常回采。为保证设备完好状态,必须加强检修。

      首先,对职工分批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其次,抓好设备检修工作,实行包机制管理,带着问题检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开机率,降低事故。

      总之,加强设备检修,既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达到了质量标准化,同时也提高了技术管理。特别在综采工作面的初采时期,或过岩墙、断层时期,更要加强设备检修工作,坚决杜绝野蛮使用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篇4

论文摘 要: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用过去精英教育时代的教育质量观及其标准来评价大众化时代的教育质量已不合适。本文从符合标准的质量观、个体发展的质量观、满足需要的质量观和关注全程的质量观来理解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充分考虑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办学定位、办学资源和生涯质量等实际,在此基础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教育的类型、层次以及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等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用过去精英教育时代的质量观及其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已不合适。探讨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观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质量内涵的理解不一样。质量的定义经过了一个从“符合规格”、到“适用性”、再到“满足需要”的演变[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质量所下的定义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据此,我们可以将教育质量界定为教育满足个体和社会需求的特性总和。

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多样化的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确立各类高等学校的质量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办学条件等的特殊性。从质量概念、质量观的演变和测量学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1.符合标准的质量观

符合标准的质量观认为,质量就是符合预先设定的规格或目标,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由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不同,因此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也应该有差异。同层次、同类型院校的教育质量具有可比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教育质量是不可比的。

从理论上讲,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校都应该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但实际操作时,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标准是可以预先设定的、数量化的、可测量的特点不同,人才质量标准是一组难以量化的特性,这导致了对人才培养质量测量和评价的困难。与此同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也会随之变化。

2.个体发展的质量观

英国学者富雷哲认为,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指学生的发展质量,即学生在整个学习历程中所学的“东西”——所知、所能及其态度的程度。学生在认知、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收益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个体发展是遗传素质、社会环境、所受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及所形成的习惯等是其发展的起点,适应其发展水平和特点的教育将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不是学生最终水平的高低,而是学生各方面所表现出的发展变化。有学者将其称为“价值增殖”[2],价值增殖越多,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就越好。但是学生起点和提高幅度的测量和确定是一大难题。

3.满足需要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的顾客是多元的,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服务相比,学校教育的顾客要复杂得多,其直接顾客是学生,但最终顾客却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且这些顾客的需要是不一样的,满足这几类顾客需求的程度是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即使是同一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的水平、特点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但若能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就是高质量的。持这种质量观,办学者就会坚持“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的质量原则,时刻关注各类顾客的满意度,并将顾客的反馈信息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4.关注全程的质量观

只关心结果,而无视教育条件和教育过程,是难以达成高质量的教育目标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教育质量是在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一过程包括了输入、过程和输出三个最基本的阶段,并不只是涉及到教育的产出,更不是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种产出所能替代的。输出质量是由输入质量和过程质量所决定的,从质量建设或质量保障的角度来讲,改进质量其实质是改进输入质量和过程质量。

教育质量观对质量标准的确立有重要的影响。教育质量观不同,所确立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也不同。持符合标准的质量观,就会重视客观质量标准的确立和符合规定标准的检测;持个体发展的质量观,就会关注学生的起点和提高幅度;持满足需要的质量观,就会重点关注学生、用人单位等顾客的满意度;持全程质量观,就会不仅关注结果,而且还会关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生源质量、办学条件等条件和过程的质量。科学的质量标准的确立和度量,应是几种教育质量观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实际

确定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充分考虑这类院校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方面。

1.办学定位

2007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我国传统的“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而是指将发展目标定位于为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性人才服务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3]。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以“地方性、区域性或行业性、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体”;培养目标多定位于“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培养运用科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具有在某一领域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办学资源

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办学积淀较少,办学资源短缺,师资队伍力量不强,校园建设等任务艰巨。

3.生源质量

新建本科院校的本科招生以二本线学生为主,也招收少量的三本线学生,学生总体总分相对较低,偏科学生比例相对较高且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这种生源质量的现状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

三、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根据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实际,我们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知识、能力、素质及其结构方面应有自身的特点。研究人员徐理勤、顾建民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指出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一种与学术型本科人才和高职专科人才不同的新型人才类型,具有行业性、应用性、社会性三大特点[4]。应用型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3]。综合学者们的研究,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应有体现其特色的质量标准。

1.基本能力标准

(1)在通识教育方面要达到高等教育的一般要求,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2)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形成适应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3)具有适应职业需要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理工类、文科类和艺体类专业应有不同的能力标准,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外语基础学生的需求,如强化涉外专业的听说教学等。  (4)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专业能力标准

“重应用、重实践、重解决实际问题”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特征,其相应的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区别于学术型本科人才的根本标准。

(1)在专业基础方面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不强调掌握完整性与系统性的本学科知识体系,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专业口径应该比高职专科更宽泛,专业基础理论则应该更深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

(2)在专业技能方面要达到能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目标,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具备较强的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用性不仅应是继承性应用,而且应是创造性应用;不仅应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而且应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能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具有初步的研发、设计等应用研究能力。理工类、文科类和艺体类专业应区别对待,应有不同的要求和衡量标准。

如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多样化改革。根据专业,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的模式、要求和标准。文科类专业可以做社会调查、作品创作等;理工科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艺术类专业可以做毕业设计(创作),如作品创作或舞台表演等;体育类学生可做专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体育教学与训练和重大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等。

3.综合素质标准

有调查显示,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职业素养是距离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的方面之一。有的学生不愿意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有的学生缺乏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等。较强的社会能力和扎根基层的不畏艰苦的精神等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标准。

(1)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具有根植于社会、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具有扎根基层、安心第一线工作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擅长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力强、职业适应能力强是其核心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

程国平.质量管理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2.

[2]赵婷婷.从精英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J].江苏高教,2002(1).

篇5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美国,主要用于企业管理,后来逐渐在各行业广泛应用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英文全称为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是管理发展到质量管理h形式表现,该定义得到了质量管理界的广泛认可。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内容环节的全面性,过程管理的全面性,人员参与的全面性和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等,这些特点的核心均是为了实现质量管理。

1.内容环节的全面性。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对企业生产各环节,各阶段的全面控制,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即管理范围的全面性。

2.过程管理的全面性。全面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策划,质量监控,质量改进等三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现在学术界和企业管理家所熟知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管理全面性体现的一种管理模式。PDCA即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处理ACT)。

3.人员参与的全面性。它包括企业员工的全员参与和全社会的全员参与两层含义。全员参与是管理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

4.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全面质量管理不拘泥于一种管理手段措施,它注重基于事实的决策,从而选用不同的方法来推进企业组织的发展。如上述的循环管理即是其管理方法之一。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的启示

毕业论文如企业组织或企业生产的产品一样,其质量的实现也需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根据上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特点,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可以概括为,根据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和专业特点,实施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以教学质量服务观为宗旨的,以全校教职员工广泛参与的,以系统多样的方式方法为手段的全方位的毕业论文管理。

1.全方位的毕业论文写作管理。主要指管理范围的全面性,即内容环节的全面性毕业论文的写作应该实施从老师的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学生的练习实践到院系学校的管理等方面的全面管理,构建完善的评价,监控管理体系,以保证论文质量,实现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而现实中,很多学生直到论文答辩环节了还不清楚毕业论文到底有何用处,也不清楚开题报告里面文献综述到底该如何去写。这正是毕业论文写作中环节的缺失造成的后果,也是全方位管理缺失的表现。

2.全过程的毕业论文写作管理。指从毕业论文选题,任务书的撰写下达,资料收集,开题报告撰写,中期检查,论文初稿以及后续各稿的写作直至定稿和最后的答辩,存档等每个过程都应进行监控管理,并适时改进。旅游管理作为实践强的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反映学科的实践特点,这就要求把好选题关,不能是大而空的理论探讨,要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3.全员参与的毕业论文写作管理。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共同参与的质量管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老师,学生,学校和学院各层管理人员以及旅游企业相关人员都应该参与进来,进行毕业论文的指导,把关和辅助管理,促进毕业论文高质量地完成。

4.管理方法的多样性。毕业论文写作的管理,需要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既要有质量标准规定,奖惩的规章制度,更要有监控,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落实的措施。这些措施不是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简单延续,而应是基于实际情况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几点建议

要解决近些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偏低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将全新的教学理念一全面质量管理引入毕业论文撰写中,创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

1.建立相对完善且科学的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质量标准的制定应该全面,详细,并可量化,如对毕业论文的等级如何评定,优秀毕业论文如何推选准入,都要有明确详细的规定,并指明责任范围。通过这些详细的标准和规章制度来保障毕业论文管理体系的良好有序运行。如建立以高校校长为第一组长,教务处长为常务副组长,各院院长为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教学副院长为常务组员,教研室主任和指导老师为具体落实人,企业为第三方的毕业论文写作管理体系,落实毕业论文工作。教务处具体负责制定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程序,总体协调监控毕业论文各项工作。

2.努力营造全员参与毕业论文撰写的氛围。学校领导要重视毕业论文工作,构建包括全体老师,学生,各个相关部门,校外旅游企业专家学者和旅游企业等在内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毕业论文撰写管理体系如院校要定期召开动员大会和讲座,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进行宣传,邀请旅游企业专家学者参与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评审,提高全校师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让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自主的创新论文写作中,明确撰写论文的目的及方向,认真对待论文,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教师及教学小组认真严格地对待论文的指导工作,从多个方面提高论文的水平。

3.实施毕业论文写作的全过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启示我们,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应该做到从选题、开题、写作、指导、答辩、整改、归档等的全过程监控。毕业论文选题、开题等的前期策划监控,论文写作、指导等的中期监控,答辩整改和归档的后期管理都要监控,每一个过程既要有指导老师的主导,学生自身的主动,也要有企业专家的协作和学校各层管理者的监管,如对于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不只是教务处的职责,学校其他部门也要进行监督协管,特别是上层领导要切实重视。另外,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核,学校不可走形式,要认真对待和考核。在毕业论文评价考核时,可以借鉴PDCA的循环管理,按照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处理这种循环往复的管理过程进行持续管理,促使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学校要组织论文答辩和论文考核小组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专业考核,答辩小组要有一名企业工作人员,综合评判后给出一个最合理的分数,做到客观、公平、合理。对毕业论文不合格的学生不颁发毕业证书,用严格的标准规范学生的毕业论文,使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升。

4.采用丰富灵活的管理监控手段。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学科知识交叉多。毕业论文涉及的范围广,因而管理监控手段要灵活多样,旅游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饭店、旅游经济等不同层面的论文评价监控措施不能一概而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从论文的选题到内容的选定再到写作,教师都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给出积极的建议,帮助学生顺利地高效率地撰写毕业论文可以选择导师制,在平时就吸纳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不仅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密切联系,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6

关键词:评估指标;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调研方案指标》明确指出,制定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根本原则是“三个符合度”,即高校自身的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高校教学工作状态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的符合度;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三个符合度”精辟地阐述了本科教学工作标准的价值取向和评估尺度,它也是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根本依据。

一、评估指标解读

从评估调研方案来看,本科教学评估指标既为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提供了新的导向和路径,也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定教学质量标准提供了可资遵循的“国家标准”和政策法规依据。[1]

从评估指标的主要内容来说,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强调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引导新建院校科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从学校办学定位、指导思想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和调整、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再到学生就业等关键环节,一以贯之地引导新建院校坚持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走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之路。

二是注重考察领导作用。根据新建院校办学历史短、管理薄弱的特点,加强了对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提升管理能力、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考察。

三是注重考察地方政府(举办方)对学校的经费投入。不仅考查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还要考察政府(举办方)投入。

四是注重建设一支符合新建院校办学定位的教师队伍。指标体系不仅重视教师队伍的学历提高,更加注重加强教师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培养,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引导新建院校建设一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

五是注重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特别单列一个一级指标 “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强调学校应在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和服务。

六是注重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结合。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有所提高,如要求 50%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要求真题真做,加强学生的综合训练;对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要求不少于 12 周。

七是注重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根据新建院校的情况,从确定办学思路到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到建立基本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运行有效,都将构建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贯彻在整个评估指标体系中。

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自觉落实这一教学质量标准制定的“国家标准”和政策法规依据,基于“合格评估模式”的要求,认真领悟本科教学评估指标的新的价值取向,并在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中,充分体现评估指标的新导向、新要求。

二、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结合评估指标的要求,根据教学质量标准的性质特征,把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分为 12个大类。

1.计划管理类标准:指专门用于教学计划管理的相关表系。包括教学分工、课程教学实施计划、课程表和调(停)课申请等。

2.课堂教学、教案和课件评价类标准:指专门用于课堂教学或相关评价的标准。包括本科理论课专家同行领导和学生用评价标准、本科实验(践)课专家同行领导和学生用评价标准、机关部门用教学进度表和院领导听查课记录、教案专家同行评价标准、教学课件专家同行领导和学生评价标准等。[2]

3.专项评估及教学评价年度自评类标准:指专门用于专项评估及教学评价年度自评的相关标准。包括课程评估标准、实验室评估标准、学科(教研室)评估标准、自编教材质量评审标准、本科生毕业论文评估标准、专业评估标准等。

4. 过程管理类标准:指专门用于教学过程管理的相关表系。主要包括标准化教案模板、教学联系会、集体备课、试讲、第二课堂、考场纪律、课程教学小结、课程总结等。

5.实验(践)管理类标准:指专门用于实验(践)教学管理的相关表系。包括实验目录、实验教程、技能训练量化考评标准(细则)、实验分组、实验室开放、实习前强化技能训练等。

6.实习管理类标准:指专门用于学生实习管理的相关表系。包括实习计划、实纲、实习手册等。

7.考试管理类标准:指专门用于考试(核)管理的相关表系。包括技能操作考核、毕业考试小结、毕业论文专家审核等。

8.教材建设类标准:指专门用于教材建设的标准和相关表系。包括教材选用申请表等。

9.满意度测评类标准:指专门用于教师和学生满意度测评的相关表系。包括教师对院系领导重视教学的满意度、教师对机关各部门以教学为中心的满意度、教师对学生学习风气的满意度、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的满意度、学生对教学保障的满意度、学生对文化活动的满意度、学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等。

10.专家帮带类标准:指专门用于专家帮带初任教师的相关表系。包括专家帮带责任书和专家帮带考核验收评分表等。

11.问卷调查类标准:指专门用于专家问卷调查的相关表系。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教师队伍、管理队伍、科研学术、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实验室与设施设备、信息资源、制度落实、内部反映等。

12.表系设计评价类标准:指专门用于专家对现用部分表系设计质量评价的相关表系。包括顶层设计质量评价、教学计划质量评价、教学准备质量评价、考试管理质量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教材建设质量评价、专家帮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表系质量评价等。

参考文献:

[1]顾永安. 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制定的依据与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0(6)

[2]席芳,陈汉. 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建设探讨[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4)

篇7

标准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标准化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因此,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检查和修订标准,可以稳定地保持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质量问题

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提升的影响,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结合我校2009年以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实践,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毕业论文选题问题。如选题的范围、难度过大,导致论文工作量过大,论文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选题偏易、重复、陈旧,工作量不足;或者选题偏离专业方向;或者课题研究无理论或应用价值;或者课题的名称不规范。

(2)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如缺乏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不合理,缺少理论分析和深度,没有联系实际,参考文献的引用、标注错误,论文题目和中文摘要的翻译错误等。

(3)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如论文抄袭严重,论文结构混乱,文题不符,无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编写不规范,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篇幅过短等。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方面的原因。质量管理大师戴明说过“80%的质量问题是管理者的问题”。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①没有制定毕业论文主要过程(或关键控制点)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毕业论文的主要过程包括:选题,开题,文献综述,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②没有对毕业论文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监督检查流于形式。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对毕业论文的影响:如前导课程设置不当,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环节等。

(2)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是对学生直接提供教育服务的人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教师方面的主要原因有:①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②教师指导能力的欠缺:如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③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压力较大,时间不充裕等。

(3)学生方面的原因。①学生对毕业论文课程不重视,认为课程的意义不大;②学生急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考公务员等,没有充足的时间;③学生自身能力欠缺:如专业能力、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4)环境方面的原因。①学校内部环境:如学校教风和学风较差,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科技文献数据库等基础设施不完善;②学校外部环境:如社会上的就业压力,科研论文弄虚作假等。

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高校应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具体质量问题,通过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基于标准化原理,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制定毕业论文主要过程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

对毕业论文主要过程中成熟的重复性技术事项和管理事项,完全可以制定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对不成熟的重复性事项或临时事项,可以制定为管理制度或管理规定。如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毕业论文质量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标准或奖惩制度、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毕业论文编写规定、毕业论文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和最终检查制度、毕业论文评阅和盲审制度、毕业论文资料归档制度等。

(2)认真组织实施毕业论文的有关标准或制度。

学校、院系有关职能部门应认真组织毕业论文有关标准或制度的宣贯和培训,使指导教师和学生了解有关标准或制度的意义、内容和相关要求,并严格按标准或制度实施。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应以应用性研究课题为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限定在企业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劳动法规、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

(3)对毕业论文标准或制度的实施进行检查或监督。

学校、院系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毕业论文进行阶段性检查,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毕业论文标准或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如我校以开题、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归档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基础,对毕业论文进行前期、中期和最终检查。检查的主体是学校督导团和院系两级主管部门。

(4)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指导水平。

一是采取激励措施,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二是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挂职锻炼、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或培训等,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指导水平。

(5)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二是在大一到大三阶段,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为毕业论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6)主动应对环境压力。

一是为应对学生的就业压力,缓解学生时间不充裕的状况,毕业论文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如我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课程设置在第八学期,但毕业论文的选题提前至第七学期中期进行,甚至可以提前到第六学期末进行。二是为了防止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可以利用系统对毕业论文进行防抄袭的抽查检测。

4.结论

篇8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医保定点医院为适应医疗保险制度要求,从实践出发,探讨建立完整、有效的科室医疗保险管理组织和标准化管理指标,实现全程、实时的监控和考评、客观公正的评价与结果的正确利用,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为参保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论文关键词】医疗保险 医院管理 考评制度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铺开,我国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也随之扩大,逐渐改变了医方主导的局面,医疗服务“买方市场”逐步形成,新医改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全民医保”的目标,这些都将是定点医院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定点医院只有通过规范医疗保险管理,建立科室医疗保险管理考评制度,提供让参保患者满意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及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提高参保患者的满意率,提高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也才能让医保经办机构满意,最终达到医、保、患三方的满意。这才是医院医疗保险服务管理的最终产出,才能形成和谐的医、保、患关系。我院通过建立科室医疗保险管理考评制度,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为参保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医保住院人数大幅攀升,医疗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服务优质,费用合理,得到了参保人的欢迎与肯定。

1科室医疗保险管理组织

进行医疗保险的规范化管理,首先必须建立完整、有效的科室医疗保险管理组织。经过多年的实践,我院医保管理组织经历了从医务科专人负责到现在院长负责、医保科主导、临床参与的组织模式,为实施医疗保险服务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保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我院探索建立的院长负责、医保科主导、临床参与的组织模式是:医院院长重视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亲自担任广东省医院协会医疗保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并由分管医疗的副院长主管医保工作,负责指导全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医院成立了医疗保险管理科,直接隶属医务处领导,配备了三名专职人员,负责全院医保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我院还在各临床科室成立了医保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医保专管员。医保工作领导小组由科主任、区长和护士长组成,负责向科内医务人员和参保人宣传医保政策,指导科内医务人员正确贯彻落实各项医保政策,合理控制本科医保病人的定额费用及自费费用,正确运用医保政策与医保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科内医保政策咨询释疑工作,并在医保科的指导下解决医保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医院还在各临床科室设立了一名兼职医保专管员,医保专管员在各科室医保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临床科室医保工作的管理力度,促进医保服务管理规范化,医院每月给予医保专管员一定的补贴作为激励。医保科定期与不定期召开医保专管员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各科室在医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现在院长负责、医保科主导、临床参与的组织模式是一个全员参与、分层次进行的、科学、有效、完整的医保管理网络体系。医疗保险管理越来越需要重视影响医疗质量的主体一医务人员,要医院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都参与到医保管理工作中来,承担医保管理的责任,纳入医保管理网络。医保科作为职能部门起着上传下达,制定政策及标准、组织实施与监督考评等重要作用。

2医保质量标准化管理指标

我院为确保医保政策的正确实施,不断探索医保服务管理的有效模式,结合医保管理工作的体会,参照医院医疗质量标准化管理,率先引入医保质量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将医保工作的全过程实行质量标准化管理。建立指标体系时重视在医保管理中的指导作用,与医院的医保管理目标和制度结合,为临床工作指出改进和提高的方向,保持其稳定性和持续性;制定指标体系注重科学依据;考评标准设置简单明了并尽可能量化,针对性强;考评工作考虑程序化,操作简便易行。

根据广州市社保局和广州市医保局的政策法规及医保协议的要求,制定《中山一院医疗保险质量管理标准》,医保质量管理标准包括医保政策宣传培训学习、执行医保协议及各项规章制度、信息系统管理、监督管理、文明服务和医保控费管理六项指标共46条细则,涵盖了医保服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且根据市医保局定额,结合各专科的实际情况,确定各专科定额费用,定额费用控制情况作为科主任的考核指标之一。

3全程、实时的监控和考评

为确保医保政策的正确实施,规范医疗行为,我院加大了对日常医保工作的管理力度,不断探索医保管理的有效模式,制定了“规范操作、全程管理、实时监控”的医保管理制度,多渠道开展医保管理工作。

由医保科专人负责每月定期按照医保质量管理标准,对全院各相关科室以及医院内部各环节医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综合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的有关医保服务管理问题计算质控得分,纳入全院质控管理,与考核性补贴挂钩。对质控管理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各相关科室和领导,限期整改,确保政策实施与落实。

建立科室定额控费管理制度。根据各科室上年次均住院费用及广州市医保局与我院签定的定额,定出各科室的定额,超定额部分费用不计人科室收入。医院为各临床科室安装了“医保费用实时管理”软件,实时提供在院医保病人的医疗费用情况,医保科的工作人员通过院内信息网,每天对全院在院医保病人的医疗费用、自费比例进行实时监控,每天查阅在院医保病人的费用明细,发现问题及时与科主任和主管医生沟通,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每月汇总全院医保病人费用、自费比例及超定额费用,对于自费比例高及发生不合理费用的科室,在全院医疗工作例会上通报并纳入医保质控管理。

4客观公正的评价

4.1及时反馈信息

每月、季、半年、全年将全院各科室总费用、定额费用、自费率、超定额费用及时反馈到科室负责人,使各科心中有数,可以更合理地控制费用;在现场检查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直接反馈给相关科室和部门,并限期整改。

4.2分析结果,制定改进办法和措施

每月汇总全院、门诊、住院各专科病人费用、自费比例、平均费用、超定额情况,反馈到有关部门和领导,并制定具体操作措施,研究医院病种和项目成本,寻找自我控制或放大的着力点和重点,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合理保障医院的利益。

4.3奖优惩劣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