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村小学教师论文8篇

时间:2023-03-27 16:38: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村小学教师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小学教师论文

篇1

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就不怕这门课学不好,关键就在于教师怎么来设计这个实验才是最适合学生的。适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求知欲的强弱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为他们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搞个明白,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教师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必须趣味化,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在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任务、要求,让他们自觉地有效完成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实验的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在课外去探究实验,以此来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验指导儿童化

一是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正确看待“异想天开”。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如果能够突发奇想,那是值得高兴的现象,教师应该要加以正确引导,对孩子有些幼稚的幻想或想法不要轻率地视之为“胡思乱想”,更不能嘲笑指责,而要保护他们的幻想,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孩子向往美好的未来。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想象的现实性,去完成幻想向现实的转化。二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实验小助手。让小助手去帮助学习较弱的学生,同龄人之间往往更好沟通,这就是“儿童化”的一个有效措施。让小助手帮助老师一起准备实验的材料,尽可能缩短材料准备的时间。下课之后,帮助老师一起整理实验材料,并且一起归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助手对于实验材料的位置、放置和拿取都非常清楚,材料员的角色可以基本固定,不轻易轮换,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验方式探究化

小学科学课通常是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交流、得出结论”等环节。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数是探究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去说、去做、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验证,让他们亲身经历实验探索和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引导学生朝向发现问题的方向发展,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再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要有不断探究事实的精神,教师采取的实验方式要有足够的探究性。实验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化,实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性探究学习方式。为了更好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实验小组成员进行有效分工,并明确实验探究目的、探究任务。组织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活动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勇敢探索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谐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总结

篇2

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个性化的需要.采用确定能力目标及评价标准和编拟数学能力测试题的方法.数学评价要注意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且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创造性的数学才能.

(一)试题

1、开放、不唯一

2、重实践、轻理论

3、多动手、少强化

4、多观察、少硬记

(二)评价

1、看学生在解答中是否有新意

2、允许学生犯一些错误

3、考生中表现出准确的洞察力,要给予充分肯定

4、用等级打分

二、教育功能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智力活动,以及推动和调控这种智力活动的动力因素来完成的。在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不仅表现得聪明,而且整个学习活动富有进取性,最后能取得优秀成绩;另有一些聪明程度一般,但学习有毅力,善于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对学习充满热情,结果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也有一些学生头脑灵活,但学习热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克服遇到的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这表明我们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主动性的调动,通过帮组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系统,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发展,学得有成效。简单地说,学了智力活动,还必须有心理因素的介入,才能有效进行。这种心理因素可以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引导和推动智力活动的作用,并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增减其智力能量。它的功能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心理因素

1、激励功能,它起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努力程度加强,以一种内驱力保证学生处于积极状态之中,整个学习活动得以展开并持久地进行下去。

2、选择功能,它决定了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如学习过程回避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等。

3、调控功能,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调控学习的行为。如注意什么,忽视什么,强化什么行为,制止什么行为,让学生自己总结得与失。

(二)激励因素

1、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陈旧、空洞、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往往被学生心理排斥和拒绝,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了。现行的新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这一思想,每一章除了最后的研究性课题外,其开篇都有一个章节知识在现实问题中应用的例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富于变化的、新奇的、能够引起认知不协调的事物。数学本身就容易使人感到单调,教学过程的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更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合理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期待、困惑、愤悱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热情。如在函数教学中,《何时获得利润最大》可提问你能否用函数图象找到这一时刻,既避免了单一反复地对定义字面的强调,又使学生在问题中更深刻理解最大值概念。

3、教学评价中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尊重、成就、自豪等的心理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但要注意①奖励的公正性,不能带上过浓的主观色彩,在奖励过程中过分奖励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②奖励的多样化,奖励作为积极的强化因素,形式应该多样。如较高的分数、赞扬的评语、亲切的微笑等都构成事实上的奖励;③奖励的针对性,对优秀的学生要求可严格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一些,分情况采用教师直接奖励或来自集体的间接奖励。

4、教学辅导中帮助学生科学寻找原因。学生在分析自己行为的成败时常常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一些原因加以解释。作为老师应从学生自身来分析,可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从本人的学习态度、进去心、努力程度以及基础情况等,来解释说明。积极、科学、实事求是的寻找原因,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差生的转化,帮组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课堂组织

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的高效来完成。在新课标的倡导下的开放学习,这里所谓“开放”,是指空间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堂内容的综合性。而不是上课的过程的开放。现在正在进行的数学课改也是以此为目标的。开放的课堂的学生具有更出色的创造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高效。因为“开放”形成一种氛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这种课堂,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对教师而言,备课要更高的要求,

1)数学问题、方法与思想的准备教师要更充分,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的数学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要有预见,以及多角度认识教材内容,多方面分析学生的思维,预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考虑可能的异常情况。

2)课堂意外情形的及时处理课堂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在教师的控制中,任何问题的发生都要有及时的应对措施,不能漠视和拖延。这些问题包括学生对所学内容与众不同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或错误,以及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等。

3)适当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进度保持一定的容量和进度不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要求,从课堂管理策略来看也非常必需。如果教学安排过于缓慢,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多数学生会越来越没有兴趣,以致无事可做。保持适当的进度对维持学生的热情很有必要,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不相干的事”。

4)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包括言语、表情、姿势,都必须为师生之间和谐交流服务。当有学生就某个例子有其他解法,或就某个知识点有不同的理解时,要用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处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只有当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互动起来,学生对课堂的破坏将大为减少,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对学生而言,更应该体现学生是主体

1)“问题”的提出。数学的学习,是思维活动与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是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多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学生参与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定理、公式、法则的发现过程。从传统听讲模式到把听讲与读书、研究、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精心设疑,置疑,适时调控,让学生处在猜想、类比、推测和解答的思维活动中。

3)学生自行归纳。整理归纳是知识反思内化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知识要点,并揭示它们在知识整体上的地位、作用,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特别要揭示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4)变式训练。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必须防止机械模仿,可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开阔学生的思路。变式练习的思维要求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强度。如让学生自己编题目,自己解答。

5)注意学生反馈。数学教学是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提问

三、教育优化

农村初中的学生家庭普遍存在对教育的不重视,学生一旦回家很少把时间用于学习上,他们的知识的获得主要在学校里。如果学校里课堂上没有高效,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那更少了。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我们应该怎样去优化呢?其实我们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考试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考核,一种评价。但通过试卷中的问题让学生朝着某个方向去努力,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

(一)提问的作用

提问本身不是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

1、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了解学生对所学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

2、提问能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精神,积极应用思维的技能去解决问题。

3、提问能保持教师的注意力,只通过讲授的方式去进行一堂课的教学,很容易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去重组教材和设计提问,常常假设学生能及时理解,很少有机会获知学生的错误认识。

4、提问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提供即时的反馈,即教师依赖提问使学生理解问题及相关的所有要素,同时利用学生的答案设计新的问题,使学生趋向于真正的理解。

高效的提问要求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教师以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

(二)提问的要求

优化的课堂具有“开放”的特征。当然,课堂上的提问也应该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并不是指随意提一些问题,而是要求问题本身和教学目标的联系方式上多样化。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做更多的脑力活动。教师的注意力应多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而非问题的答案。

1、对有关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宽阔度,要放大。学生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们在理解问题上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一开始教师的提问范围较窄,这也许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师期望的智力活动,但其后果是它们经常使教师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

2、目的性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尽管问题是开放的,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有时教师的提问不能诱使学生寻求到答案,或学生的回答离教师期望太远,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问过程中来。

(三)提问的效果

提问的一方面是教师想引导学生做出特别的反应、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想牵着学生走,以致使学生失去大量进行思考的机会。教师应寻求开放式问题与详细的、理由充足的回答,学生各种可能的解释。使学生感到一种心理的平衡,从而也获得了知识,达到优化的目的。

四、教育效率

对于教育效率的衡量,不能依据学生能否做几个题目、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

(一)是否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对某个问题提出多种独特答案的能力,它包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精心推敲的能力。

特级教师魏书生有句名言:“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应该强调: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具有独创性。

(二)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发展指的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思维能力、解题方法、动手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的,个性特点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用相同的尺度来衡量每个学生,我们教师只要看到他们有进步,有发展,就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了,教学效率就好了。

(三)是否能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衡量教育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测量旗杆的高度、何时获得利润最大、药物的疗效时间等。如果学生能够解决了,那么就取得的了高效率了。这也是符合我们农村生活的需要,也是更好的体现教育的真正的作用。

总而言之,农村教育更具有艰巨性、复杂性,一方面要面临中考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农村的需要。现在的社会又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弱者将被淘汰,而现在农村学校生源外流严重,农村弱势学校将面临着更大更多的考验......

参考文献:

《教学论》主编:李秉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索性教学实例》主编:王立嘉、张金飞宁波出版社

《探索足迹》主编:潘志新、郑正林婺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主编:向鹤梅、叶尧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评估和督导》主编:刘淑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际关系心理学》主编:林崇德郑全全、俞国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编:王建明副主编:王炎斌北京大学出版

篇3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政府应转变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补助,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

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策

语文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和前提,而语文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沟通能力。在我国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师教学效率不高、国家资金投入较少、教学环境不理想等主要问题。

一、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多都是年龄较大的老教师,以及支教的年轻教师。年龄较大的教师有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质,但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死板落后,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支教的年轻教师,既没有专业的职业素养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虽有较为先进、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却不能充分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2.教学软硬件设施不齐全

与城市相比,国家对农村小学的教学师资和教学资金都极为不足,许多小学的教学设备还是多年之前的,从而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

3.教学环境不理想

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农村的教学环境极不理想,许多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的同时还要面对不理想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教师教学效率不高

由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相对专业的职业素养,导致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低下,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又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就要求农村小学适当提高教师的入学门槛,改善教师的评价机制,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应当定期考核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鼓励教师进行二次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多参加专业的语文学术研讨活动,多与优秀的业内人士交流,学习他们专业的、先进的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采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对学生开展语文教学。也可以适当采取奖励机制,刺激学生学习语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制订适合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教学模式;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身的教学质量。

2.加大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

国家应当用长远和平等的眼光看问题,在对小学教育的投资上面,国家对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投资应当一视同仁,不可太过偏重和看轻。因此,国家应当加大对小学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小学基础教学设施,从而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国家应当以集资募捐的形式吸引社会各行各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国家应当为农村小学教学建设设立专项基金,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环境保障。

3.加强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应当加强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革新魍车慕萄模式,摒弃影响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应采取退休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幕后。同时,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鼓励年轻教师向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更专业的师资团队。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和道德手段,吸引支教教师留在农村小学继续任教,从而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不断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农村小学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育资金方面,国家应大力地扶持,加大其投入力度,以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入新鲜的、专业的教学资源,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千莎夫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J].才智,2013(20):89.

[2]张靖.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J].好家长,2015(12):26-27.

篇5

1、意识层面轻视安全教育。在如今素质教育实行改革的同时,在农村小学中,应试教育依然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导,学习成绩依然是指挥棒,安全教育被无形之中淡薄化了。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大部分给了语数外,在课余时间包括假期,更是被行行的补习班充斥着,给孩子学习强化安全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安全教育缺失,比如他们会横穿马路,河边玩耍,玩弄易燃易爆物等等。在农村孩子的内心深处,他们安全第一的意识不强,随意性比较大,在面临危险情况时,大多不会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从而导致不良事件频发。

2、实施层面方法不当,安全教育效果差。在谈及安全教育时,农村小学为了弱化自己的风险,保证学生身心安全的方法,不是循序渐进的因时诱导和合理有效的讲述,而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不让或者少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同时像有益开拓小学生视野和锻炼其社会能力的活动也一概取消。打着保护学生的旗帜,而恰恰这一做法严重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也会因为能力锻炼的缺失而对日后个人发展极为不利的。另外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讲述时,教师方法不当,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分析和实战演练,比如:地震、雷雨、火灾发生时会有什么危险?该如何应对或逃脱?更简单的譬如:灭火器如何使用?等等安全小细节并未引起教师的重视,因为发生几率少,讲述起来一笔带过,孩子们自然无法掌握,但有时这一简单问题的缺失却会引发致命的安全隐患。

3、基础设施不到位,安全性差。很多农村的小学资金并不富裕,设施条件也都无法达到国家标准,有限的资金可能会被优先考虑用作其他方面,升学率相关的教学投入占了很大比例,而安全设施、基础保障则流于形式,很多农村小学上课的教室安全性差、门窗破损、消防不到位、食品不安全等等,一系列的不健全会给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潜在危险,一旦事故发生,后果很难想象。

4、来自家庭的安全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认为孩子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可以,别的都在其次,安全教育也被束之高阁。农村父母对子女教育较少,他们觉得这都是常识,不用讲太多,又或者认为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自己家里呢,没有忧患意识,沟通欠缺,也就无从谈起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对于学校是否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教育有些家长完全不知也无意识。而有些家长则认为孩子是在学校上学,安全自然由学校来保证,安全教育也应该在学校接受,这样无形之中自身的教育义务转嫁到学校,却忽视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的影响是多么重要。而忽视家庭安全教育的后果就是,孩子在学校学到的安全知识有限而实际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又缺失,待到事故发生时,只能手足无措。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解决农村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安全问题。具体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校园安全教育制度化、深化师生安全意识。要想将安全教育在学校真正重视起来就要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尤其在农村小学只有将其作为必备的一项教学任务,不断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师生思想上的安全意识。语数外成绩固然重要,素质教育也必不可少。学校不可只为了升学率而放松学生的安全教育,因为生命安全是一切目标的基础,没有安全一切妄谈。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学校要积极发现问题,主动积极应对,以预防为主,采取防治结合的手段杜绝安全隐患。要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分数不是唯一,生命才最为重要,让他们养成关注自己的安全,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牢牢树立安全意识。

2、构建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安全管理方法和技巧。理念是唯一的,方法却可以是多样的,万法唯心造,成功亦使然。教师可以从身边寻找素材,利用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灵活开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安全教育。比如:模拟实景演练,讲述触电的危险,如何避免触电;火灾发生时的特点,如何保护气道,呼救消防;又或者可以采用学生们喜欢的趣味问答活动,引发学生对于安全的讨论;还可以采用与其他部门联合,请消防员、警察、食品检验员等人员做客学校,进行相关行业里的安全知识普及。采用复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活跃孩子的思维方式,还能更有效的使之理解并接受安全教育内容。

3、提高家长安全意识,让家长学会怎样爱护孩子。农村孩子的家长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又从事繁重劳作,没有过多时间教育孩子,造成了农村孩子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所以更应对他们强化安全的重要性,使他们提高警惕,多花些精力教育孩子。假期或者休息日,孩子呆在家中时,家长要及时的提醒孩子不要制造危险。比如:要防止孩子玩弄燃气灶、电闸、插座、鞭炮等,制止孩子在池塘、高空等危险环境玩耍。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势在必行,家长起了安全楷模的示范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家长安全意识的提高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安全与否。只有把家庭教育纳入安全教育的一部分,才能形成无死角的教育网,防止潜在危险的发生才更有效。

篇6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来个年头了,但纵观全国尤其是农村的教育模式,仍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甚至有些地方这种模式愈演愈烈,拼命的提高学生平均分、升学率,以此来衡量教师水平和学校优劣。素质教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造假作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多少年来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从学校作起向社会延伸,而不是单靠学校一方行为而能作好的。

那么困扰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教育自身。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一些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导致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作秀之嫌,花拳绣腿;农村的大多数教师远离都市,新的教育观念接触晚,更新慢,再加上周边众多的农民群体的同化作用,使教师自身思想滞后。更有许许多多的教师为了职称、为了工资而流连忘返于各种各样的“短、平、快”的进修,并没真正学到什么,甚至在进修和继续教育考试中弄虚作假。再者教育行政领导在制定对教师的考评方面仍按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进行,束缚了教师们的发展,一味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拼命要成绩,大搞题海战术,扼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家庭因素。传统的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一心只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子女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否则就是“没出息”,导致孩子们压力过大,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认为读书只要不上大学,不分工作就是无用,才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另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对学生学习不重视,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给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说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就是从这一点来说,待到接受素质教育的孩子们作了家长的时候,再进行素质教育就会很轻松了。

在农村实行素质教育就应该认真克服上述困难,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切实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理念的培训,尽快摆脱传统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大力推行新课改,培训不能走过场走形式,要真杀实砍,真正使教师更新认识。教育要创新,教师必须进取;要造就人才,教师自己必须要有才。对全体教师进行敬业精神教育,让教师对教育事业真正热爱,而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无奈的一种谋生方式,采取新的激励政策,让真干活的人能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力提高一些有特长教师的待遇,留住人才,因为这些人在素质教育中能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让广大教师和家长懂得素质教育并不影响升学率,而是促进升学率的提高。

2、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再教育,让他们接受新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理念,向家长宣传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家长进行积极向上的励志教育,让他们的心态影响学生。教育家长应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并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要知道家长的责任不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那就大错了,家长平时应多学习多读书、看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3、学生教育方面,多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之外的教育,诸如习惯教育、道德教育、自信心教育、感恩教育、中国传统礼仪与基本国学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的教育等等,使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质真正提高。现在人们物质条件好了,人们的智力水平相对过去要高了很多,就现在初中教材内容而言,如果学生潜心自学定会无师自通的,何况还有老师的指点,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潜心”,这应成为当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4、生态文明村建设不应只作表面文章,要加强内部文化设施建设,并且让教育部门参与进来,让学生参加新农村建设,动手动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现代文明思想,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主动摒弃一些不文明思想和作法。多给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能走出校园,到社会的大舞台当中去锻炼成长。比如,举办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让农家孩子进城,感受城市生活节奏,零距离接触只有在电视上看到的东西,以增长他们的见识。

总之,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由于各种因素的困扰,真正实行确有难度,并非短期能实行好的,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全社会必须认真转舵,明确目标,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跟随社会发展脚步,中国的教育才能赶超世界先进,国家才能进一步富强!

篇7

一是纪律观念淡薄,自律能力差。如:不按学校要求约束自己,易受外界不良刺激影响等。二是责任感缺乏,不求上进。如: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自己不求上进还影响别人上进等。三是伦理观念淡薄,不服从师长管理。如:在家我行我素,动辄与家长发生冲突,在校不认真学习,破坏正常秩序等。四是诚信意识淡薄,常为自己开脱。如:不如实向家长反映学校要求,以各种借口向家长要钱,编造谎言为自己的违纪行为开脱等。从上述不良道德行为的状况可以看出:本校少数学生道德行为缺失的状况令人担忧,本校道德教育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2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重智育轻德育。尽管本校政教处和班主任在道德教育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但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升学率和重点率仍是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本校道德教育不能不围绕智育这个硬指标来进行,其实效性自然不高。二是重知识轻内化。本校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普遍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对其能否内化为学生道德行为却很少考虑,这就导致了道德教育的知行脱节,教师们做了不少工作却难见实效,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高。笔者认为,衡量道德教育的实效不仅要看学生道德知识掌握了多少,更要看学生道德行为是否得到了明显改善。而要让学生道德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只有让学生在道德教育活动中去自我教育并主动发展,才能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三是重感化轻惩戒。对学生道德行为的缺失,本校政教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往往只能以教育感化为主,期望其主动“弃邪归正”。如:针对少数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政教处和班主任做了不少工作却收效甚微。可一走入校外有明显禁止标志的地方,他们就能自觉遵守规定。这是因为一旦违反了那里的规定,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就应对相关学生进行必要和有效的惩戒。

3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本校少数学生道德行为缺失的状况和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本县其它农村中学也普遍存在。可见,提高农村中学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探索十分必要,也势在必行。

3.1不断更新理念,提升道德教育高度

本校在道德教育实践中认识到:道德教育也是教学质量、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本校坚持面向全体,全程育人,坚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将行政、德育专干、班主任和少数道德行为缺失的学生结对,开展“一帮一”教育活动,让帮扶教师深入到这些学生成长的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理世界之中,督促他们养成道德行为。

3.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道德教育水平

一是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本校通过班主任例会、专题讲座、师徒结对、座谈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班主任培训;通过选派班主任到省内外名校考察学习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通过为班主任购买《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等书籍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二是构建完善的道德教育网络。为了避免因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不同步而影响道德教育的实效,本校以家长学校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基本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良好格局。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本校团委、学生会和社团学生干部在政教处指导下,组织系列道德教育活动,让所有道德行为缺失的学生参与进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抵制不良道德行为的勇气和养成道德行为的信心。

3.3落实常规要求,增强道德教育实效

一是制度活动并重,营造教育氛围。本校健全了道德教育工作制度,完善了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加大了对道德行为的督查力度。充分利用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加强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此外,班级流动红旗、文明寝室评比活动也为道德教育增添了活力。二是道德教育系列化,切实提高实效性。本校分年级段制订了道德教育目标和学月教育方案。高一以养成教育为目标,主要进行班规校纪教育和道德行为养成教育;高二以成才教育为目标,主要进行立志成才教育和道德行为养成教育;高三以成功教育为目标,主要进行毕业升学教育和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三是警钟长鸣,重视安全与法制教育。本校定期举行安全演练,不断提高学生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的作用,结合校情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以案释法,不断提醒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4结语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

一、如何提高学生接受性口头语言与表述性口头语言的能力

(1)农村小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重点是发展学生接受性口头语言与表述性口头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倾听水平与质量,帮助学生正确学习说普通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口头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是受特定往环境以及由此引起主观心态、情绪等因素制约。所以要发展学生口头语言,就必须促进学生交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情感,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有话敢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有话就说。口头语言不只是发音准确、语法无误就算正确,口头语言是向对方说话,所谓正确使用口头语言,是指必须能正确反映自己和对方关系。粗野口头语言是对对方人格不尊重。尊重对方人格,信赖对方,就要使用适当口头语言去交谈。

(2)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学生们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学会同成人或同伴讲话,愿意和别人交谈,能用简短的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是小班口头语言教学要求。由于学生口头语言发展是能听懂口头语言意义向应用口头语言讲行交际发展,但在理解口头语言时往往受直接经验影响,更重要是学生是掌握口头语言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通过语音示范教学生学习掌握正确发音,采用直接示范和示范讲解相结合;引导学生多次重复某一言语发音使这一发音得以巩固;及时帮助学生正音;通过发音儿歌教学使学生练习一些较困难发音或相似字音;通过拟声故事,带领学生进行发音练习。由于学生思维具有形象性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大量教具,动作、表情、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

(3)对这个时期学生来讲,他们接触到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天上星星、月亮,地上花草、树木,公园里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对象。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说话,多注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让学生和学生们们多进行口头语言上交流,上课时候尽可能多提问学生,学生想象空间是很大的,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思维开发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利用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怎样更加正确地引导学生说话,让家长在家里能够多倾听学生的口头语言,多与学生沟通。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组织能力

(1)老师最好用普通话与学生交谈,而且要注意口齿清楚,发音准确,语句连贯。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尤其应注意纠正“口吃”的毛病,比较多见的是父母对儿童学说话过于急躁,纠正多而鼓励少,或对做错了事的学生采取恐吓、逼迫的方法,导致儿童在心态紧张时发生口吃,有的是因模仿他人口吃而引起习惯性口吃。矫治口吃主要应消除环境中不良刺激,避免周围人讥笑,并培养儿童从容不迫讲话习惯,循序渐进地加以纠正。这个时期学生大部分时间和老师、学生们在一起,老师和学生交流一定要使用普通话,而且语速不能太快,对于个别有口吃现象或吐字不清学生应该多鼓励并且认真引导。一个人说话胆量大小,说话水平发挥如何?与说话时气氛很有关系。说话时气氛好,人兴致就高,情绪便比较高昂,谈兴也会叫浓,这样便会无拘无束,倾心畅谈。说话时气氛不好,人情绪就低落,当然就不会有好兴致说话。

(2)因此老师组织活动时,一是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无话不谈亲密朋友,时值得自己信赖可依靠,使学生在心理上战胜自己,有说话勇气;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多采用分组讨论和集体谈话相结合教学方法,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说话机会,让每个学生能够及时感觉到老师关注,从而使学生很自信地站在同伴面前大声讲话。对学生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口头言语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好方式,因为学生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自己也会慢慢地学会从容不迫地叙述故事。久之,则可掌握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师可用漫画来引起学生听故事的兴趣,并且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看漫画,锻炼自己讲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连贯性。

(3)这时,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尊重对方人格、信赖朋友教育。不允许因自己身体强壮就施展暴力。也不允许因为对方老实就肆意侮辱。也不能因对方在某些方面能力弱,就瞧不起人家。学生是在人相互交往中学习口头语言,如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口头语言,就能用口头语言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了。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影响着学生。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早晨见面说“早上好”,回家时说“再见”。不只是走走形式,而是要表示出对人尊重。所以,当老师对学生们说这些话时候,或学生向老师说这些话时候,都必须表现出愉快和尊重情感, 要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别人带给自己快乐。让学生了解如果自己说出话不尊重别人自己也不会得到尊重,教师可以利用口头语言游戏或者扮演故事角色让学生切身体会。切记在学生说话时严厉训斥学生或打击学生,这样会影响学生以后口头语言的表达。

三、如何提高学生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1)那种以为听听广播员标准播音就可以学到正确口头语言看法,是非常错误。挂在墙壁上播音喇叭播出口头语言,不过是一种音调,不是人和人之间关系,没有感情。按照标准语教学生说话并不是口头语言教育。在一般使用方言场合却用标准语敬语去说话,就是抬高对方地位,不是表现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口头语言,有时甚至是一种伪善的表现。所以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当地通用亲切口头语言,如果方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时,就应该用方言说话。有些学生说话口齿清楚,词语连贯,另一些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差,发音不正确,这种差别多非先天产生,而是在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发展情况不同造成。受人类生长发育规律制约,个体在诸多方面发育一旦失去快速期这一良机,往往终生难以弥补。要想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让他尽早掌握口头语言这门技巧。

(2)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

综上所述,按照标准语教学生说话并不是口头语言教育。在一般使用方言场合却用标准语敬语去说话,就是抬高对方地位,不是表现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口头语言,有时甚至是一种伪善表现。对学生言语训练抓得越早,掌握得越好,智力发展就越快。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达,口头语言学习与不同领域内容结合起来、在生活和环境中渗透进行,将会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的思考、探索,学生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