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38: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常规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这片热土上,“建设之车”在高速奔驰。一方面,我们的规划设计者在繁荣的市场经济服务中已成为空间生产者,他们为不同的客户规划着“程式化”的蓝图。
另一方面,我国新生的规划设计市场尚不成熟,许多客户本身毫无经验,企划过程十分混乱。因而,对于规划设计单位来说,这是一个绝对的“卖方”市场,如果有能力在相同的时间内做3个项目,为什么只做1个?因为几乎所有的方案都有人买单。
这是经济时代的产物,“需求决定一切”——这是一条经久不变的市场规律。
在规划设计中,被用得最多的词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化”,而规划设计中最容易被忽视、也常常被忽视的内容就是“生活”—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的生活,往往被排除在外,许多规划设计不顾最基本的场地要求,将任意“拼贴”“拷贝”的城市空间形态随处“移植”。从本质上讲,一种城市空间形态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它与其产生的历史、人文、气候、地理环境相适应、协调,城市空间模式的形成需要时间积累,逐步创造,有机形成,决非一朝一夕就可形成。
与刚学习美术的入门者一样,我国国内的规划设计者是规划设计市场的入门者,传统的中国文化,在短时间内无法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划之路,“临摹”成为惟一出路,这并非不可取,问题的关键是要看明白了再做。然而,事实上一些毫无实践经验的规划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一进入市场便能跟着做大型项目,还没等他们完全明白过来,便已进入生产状态,他们缺少一个经验传承与积累的过程。“缺乏判断”,已成为许多青年规划师的通病,因此,用“工具齐备、目标混乱”来形容当前的规划设计市场,并不为过。
我国有13亿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名列世界第三位,2001年我国住宅竣工面积为12亿8千万m2,这大约是日本(1亿100万m2)的11.6倍。一位日本同行在北京寻找合作事务所时,发现主持事务所的大都是从国营大设计院出来,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做着相当于区域规划尺度的项目[1].旺盛的市场需求把许多年青人推向了规划设计舞台的前沿。
规划设计者是市场中的产品供应者,市场的另一端是“客户群”,即各级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形象工程”往往来自政府,“炒作工程”则来自开发商,由于这些“客户”对基本的建设程序把握不当,在未进行理性、正规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或经济分析之前,就匆匆进入形态规划设计阶段,导致招标成果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2].
在上述情况下,某些大型规划设计项目的邀标,选择了在策划和规划上并非其所长的境内、外规划建筑事务所,使其凭着设计师个人的想象、设计观点和手法,在极短的时间内,仅靠走马观花的调研、有限的感性材料及数据,便做出了一个个“大手笔”的规划,其实际效果和长远效益显然是不可靠的。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业内人士应该怎么做?
2、竞争与合作—规划设计市场中的业内人士
我国国内规划设计市场主要有3类设计单位:国内规划设计院、境外公司、民营设计事务所或咨询公司。目前,虽然境外公司拿走了许多国际性的项目,但规划设计市场仍主要由本土的公司主导。另外,新兴的民营建筑事务所发展速度很快,其潜力不可小看。
在国有规划设计院改制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趋势。
一部分设计院在改制的同时,采用了兼并重组的模式,使自己的客户群迅速增强—伴随市场的扩张,产值大幅度增加,这其中行业调整的产值大于行业重组的产值。2001年3月,同济规划建筑设计院与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院总院合并成立新的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过股份转换,同济大学成为设计院的主要持股人,其产值从1998年的0.45亿元发展到2003年的4.5亿元。同样,华东、上海两院携手组建了上海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之后陆续兼并了其它设计院,2003年,它的产值超过了5亿元[3].
在民营设计公司里,有国内知名专家,“海归派”开办的设计事务所,也有在国内经济转型和市场转轨时期萌生的,挂靠在大中设计院旗下的中小型设计公司,这类公司良莠并存,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与大设计院相比,民营公司机制活,包袱轻,在市场中如鱼得水。一般来说,直接从事单一的规划设计业务的民营公司比较少,大部分公司以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为主,规划业务处于次要地位,这与我国规划编制的审批程序与资质要求相关,许多民营公司即便有实力进行规划编制,但也需要与国有的规划设计院合作,才能具有规划资质。
在冲击规划设计市场的公司中,有不少是“海外兵团”,这些境外公司在开拓国内市场时,一般先雇佣具有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的华人,然后进入中国地区成立办事处,公司在中国以国际公司的品牌来运作项目;也有一些公司由外国建筑师和规划师直接介入,不找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本土化倾向,他们希望住在中国,生活在中国,做中国的规划设计业务,但这是极少的现象。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达到70%以上,因此,城市建设项目的规模一般与中国国内相差甚远。国外的城市规划师一般成立咨询机构,而非事务所,由于建筑师事务所有时也涉猎城市设计等项目,因此,进入内地的许多国外设计机构本身所从事的业务背景往往是建筑设计而非城市规划。
目前,国内规划设计项目的运作,常常出现几个单位合作的情况,比如,某城市规划院与境外公司合作,这种合作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境外公司的国际背景与设计经验、国际取费标准,另一方面可依靠国内规划院的管理与资质,在市场上取得双赢的结果。
更多情况下,国内、国外设计单位之间处于一种明显的竞争关系,许多大型的规划设计投标都由国外公司与国内设计院、民营公司一同竞争,在同样的业务能力水平下,管理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即如何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使业务管理流程以最高效的形式出现,并不断开拓新的社会资源的能力)成为规划设计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境外公司常常利用国内设计公司与规划院的资质,以及国内人力资本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回报;而国内规划设计单位则利用固有的社会关系、资质与业务渠道,在与境外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学习对方的管理经验与文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自主的核心竞争力。国内规划设计市场不乏优秀的人力资源,这些资源是竞争力的集聚点,但却往往易被资本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境外公司吸引,开展业务需要人力,因此,失去优秀的设计人才就意味着失去市场。
我国许多城市规划设计院在“改制”中,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第一线规划工作者的境遇,从而使大量的人才流失。这种制度变迁,意味着私营公司与境外公司的市场份额愈来愈大。
3、文化缺失是一种遗憾—市场运作需要文化支持
文化的本质是人性,这也体现了城市规划最根本的目标—“以人为本”,而随着规划设计市场化的开始,许多打着“以人为本”旗号的规划正在破坏着人的最基本的需求。
人们常常在文章中读到国际化与地域化的争论,这种争论是肤浅的,其深层次的内涵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的冲突。
从生活上对人的关怀是最温柔的举动,而在中国利益驱动下的规划设计市场,还无法达到这个深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而这种缺憾将影响许多人的一生,因为他们必须面对别人为他们规划的生活场景,在喧嚣的都市里,人们在心底无声地呐喊:“还我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还我们一个安静的生活,给我们一个清洁而健康的世界!”
文化是文明过程的结晶,当前规划设计市场所实践的每一步都将影响城市未来的文化形态。市场最基本的规律是“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这条规律无关乎社会关怀与道德伦理,而城市规划最本真的价值指向却是一种对市民大众生活、工作、出行的真切关怀,因此,可以说,城市规划的市场竞争应该体现在这个价值基础上,而不是供求关系。目前,规划设计市场也已认识到如果以设计取费作为衡量准则,会导致价值取向的偏离。
城市规划文化在市场运作下已逐步体现出时代要求,许多业内人士已经认识到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形态规划,更应关注、研究城市发展的核心与动力,即城市政治、经济与社会内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行业收入固然是好事,但更应体现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向,城市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规划师作为实践层面的操作者,应时刻不忘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否则,随着业务量与收入的增长,城市规划的文化价值却被淡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甚至是缺憾。因为形态与平面构图无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人口、交通、就业等实际问题,城市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已是势在必行的行业变革,这是市场化运作下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的课题。
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指出:“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也许人们还未意识到,规划方案的每一根线条,每一块颜色,都可能与私有财产有关系。过去我们要求每一位市民“舍小家为大家”,人们习惯了忽视个体利益,按照政府意愿调整利益关系,如今面对这一矛盾,人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储备[4].
4、大家都有“杀手锏”—规划设计市场的管理工具
规划设计市场的运作需要最基本的供需关系:城市政府是最大的委托者,其次是利益集团(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与集体),而受委托者一般是规划设计单位或个人。介入市场最深的是利益集团,它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运作者。政府往往着重于全面平衡各方利益,推动社会、经济平衡与良性发展。因此在总体规划的层面下,政府还会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条例来约束利益集团的市场运作,规范土地运营的市场行为。
在我国规划设计市场的运作过程中,政府既是外部环境的营造者,又是最大的委托人,政府最大的管理工具是法规与政策,这是推动或制约规划设计市场的先决条件。随着政府向服务功能转型,其委托人的角色也将逐渐淡化,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可以防止权力集中所导致的腐败行为。
在市场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管理工具—价格杠杆是最基本的经济手段。正是这个来自客户端的“价格杠杆”,促使规划设计单位努力从“品牌”“服务”“经验”等方面提高自己的身价,因为这些是衡量规划设计单位身价的砝码。
当前,我们制定的收费标准仍是一个底线,无法指导市场运营的实际取费。在实际运营中,随着城市规划收费标准日趋多元化,许多有品牌的规划设计单位凭借实力可以拿到超过国家标准几倍的规划设计费用,而许多私营的规划设计公司却很难收取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设计费。市场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毕竟市场运作不同于规划设计业务本身,利益集团更看重的是品牌、实力与业绩,这是定价的出发点,如果你是规划设计市场的新秀,那么就必须经受市场的考验。
规划设计单位在市场中并非没有主动权,成功的规划设计公司往往有3个秘诀:第一是和谐的内部环境;第二是有效的市场策略;第三是优秀的规划设计人才。三者缺一不可。许多设计公司具备了第一条与第三条,但往往缺少第二条,因为规划设计单位的市场策略制定者、实施者往往是业务人员,在市场经验与运作能力上的欠缺,使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大打折扣,这也是“新秀”公司难以成长的内部因素之一。
规划设计单位的市场管理工具是行业规范,设计人员对行业规范的熟悉程度是公司介入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经验是规划设计单位的宝贵财富。
对规划师个人而言,市场准入制度是取得“注册规划师”资格,另外,行业协会的“规划师职责”也是制约规划师个人行为的标准。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的《道德与职业操守守则》规定了规划师的四大职责:第一是规划师对公众的职责,向公众利益负责是规划师的首要职责;第二是规划师对客户、雇主的职责;第三是规划师对行业和同行的职责;第四是规划师的自我职责,规划师必须努力提高职业素质、工作效率及知识水平。
因此,可以说行业协会或学会对规划设计市场的规范作用是巨大的,其主要作用是将城市规划行业的基本价值定位在公众利益的基础上,使规划师的个人行为在受到市场价格杠杆的侵扰下,依然保持该行业的独立与尊严制度。
5、建立的学术探讨—“破”与“立”的辩证关系
经常听到新上任的市长抱怨:城市规划落后了。细细琢磨这种批评可能有两种含义:一是觉得城市规划行业过于保守,大家都忙着扩规模,上台阶,你却经常“泼冷水”,一会儿强调珍惜土地资源,一会儿呼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二是说城市规划的理论、观念和方法落后了,至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下,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4].
其实,市场管理涉及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内容,可以拿来进行学术探讨的主要是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我国规划设计市场的培育与国家政府行政职能的转换有直接的关系,如前文所述,只有政府从市场中脱离,更多地站在市场外部环境建设、服务与监督职能上来引导市场,规划设计市场的组织才能更趋多元化。
我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3个缺位上:一是省和地市(州)两级政府对下级城乡规划的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能缺位;二是在城乡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有效的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缺位;三是对‘长官意识’‘乱指挥’制约的缺位”[5].
另有规划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漫长的审批和核定周期,使许多城市长时间处在合法的总体规划不好用,实施的总体规划不合法的尴尬境地”[6],这说明,当前规划设计市场的外部环境仍有待于改革与转型,低效率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制约规划设计市场高效运作的一个“瓶颈”。
浙江省建设厅城市规划处姚昭晖副处长指出了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面临的五大矛盾与问题。这五大矛盾是:①城市规划的战略性与政府任期政绩显化性之间的矛盾;②城市的扩张性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③城市规划利益的整体性与开发商利益的局部性之间的矛盾;④城市规划过程的封闭性与规划工作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⑤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7].这些矛盾集中体现了目前社会制度转型期间的城市规划现状,也是当前规划设计市场外部环境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另外,问题中有4个问题与市场管理有关,如第5点“管理职能被肢解”具体表现为规划职能被分割,规划空间被分割,专业规划各自为政的现象,这与政府监督职能的地位有直接关系;第6点“管理依据模糊”导致规划决策与实施管理机构权力重叠,造成管理上随意性很大;第7点“违法处罚”只有象征意义,很难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第8点“社会监督缺位”—由于规划管理工作是封闭运行的,公众不了解规划的内容,也没有途径进行监督,虽然规划的民主化一直在被倡导,但是土地权属关系一直很模糊,这是导致公众无法介入规划监督的直接原因。在市场机制下,只有当具有明确归属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有可能引起纠纷。如果利益对象的责任不明确,公众利益就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所谓“公地的悲哀”,皆出于斯。
一、班干部选拔任用艺术
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班集体管理的第一步,没有班干部,班主任光杆司令,班级是管理不好的。所以说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非常重要班主任工作,这个工作好得好,后来的工作会得心应手。这项工作做不好,后来的工作会磕磕绊绊,事倍功半。班主任必须注意班干部的拔作用工作。
1、干部民主选举法。
现在的许多班级干部的选拔任用是通过全班学生民主选举来实现的。这是一种好办法,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更是如此。但是,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并不是班主任老师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尽到班主任教师的责任,做好组织引导工作。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更应该做好选举前的组织动员工作。许多文章对班干部的选举过程有所论述,我们在这里不做过多的阐述。
2、特约委任法。班主任为了某种特殊目的,比如帮助某后进生,调动他的积极性,可以委任他担任某一班级干部。应该注意是的,这种委任不应该是班主任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应该事先与班委会成员交换意见,征求他们的同意后,在进行委任,最好是通过班委会进行委任。我们想多说一句的是,班主任对班级有影响力的非正式小团体的“小头目”,有的班主任教师为了稳住班里有影响力的小头目,不让他们闹事,往往用封官的办法给予安抚。这是一种办法,但是班主任在这样做之前,一定要做好这些小头目的思想工作。否则,收不到效果,反倒把班级搞得一团糟,再撤换罢免就晚了。
3、轮流执政法。这也是班干部管理的一种办法。具体做法是,班里的所有成员按事先定好的期限轮流担任班干部。这种办法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锻炼每一位学生的工作能力。但此办法也有弊端,就是组织不好,干部搭配不当,容易造成班级的混乱。
二、违规违纪处罚艺术
处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处罚的目的是告诉学生这样做是错的,警醒学生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处罚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处罚就可以了。在这里要指出的是现在我们的许多班主任处罚不当,或者说是处罚失当,体罚现象时有发生,这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避免的。处罚手段是班务管理的一种方式,运用得好,有利于班集体建设;运用不好,不仅起不到正向教育效果,还会产生副作用。所以,运用处罚手段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适度原则。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要根据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影响及自己认识情况,对照学校有关违规违纪处罚条文,给予适度的处罚。
如果“量刑”太重,当事学生不服,则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如果“量刑”太轻,则起不到教育当事人的作用,又起不到警示的效果。适度原则同时有另一层含意,是说处罚手段不能滥用。如果班主任动不动就处罚学生,搞得学生人人自危,个个害怕,班级成了“劳改所”,久而久之,处罚就失去了效力,班主任失去了威信,班级不但管理不好,而且迟早会“天下大乱”。
2、及时原则。这条原则是含意是,学生犯了错误,班级发生了问题,班主任必须及时处理。因为,学生犯错误后,心里惴惴不安,比较紧张,在等待着老师的处理。这时班主任老师如果及时给予处理容易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能使“事态”得到及时控制,不至于蔓延开去。如果学生犯错误之后,班主任不及时处理,拖了很长时间不表态,不“结案”,学生会认为班主任无能,没有办法。如果班主任过了很长时间再处理,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记忆淡漠,处理也就起不到教育作用了。
3、公正原则。班主任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处罚时,一定要坚持公正原则,对班里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切忌偏心。如果处罚不公正,“看人下菜碟”,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损害了班规规纪的权威,班级管理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
4、情感原则。处罚是一种强制性的惩戒手段,但不排除情感的作用。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处罚前,一定要讲清处罚的根据;处罚后,还要做好思想工作,多找被处罚学生谈心开导,使被处罚的学生从心里感到震动,相信老师是爱护自己才处罚自己的。不管何种形式的处罚,都必须以爱护受教育者,唤起被教育者的自知为目的。如果违背了这一点,任何形式的处罚都是不足取的。那种伤害学生自尊、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处罚方式必须坚决摈弃。
三、班主任赞美表扬艺术
表扬是教育的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的手段。表扬的目的是把它作为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恰当适时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
1、口头表扬法。这是班主任经常用的表扬方法——站在讲台前,说上几句某某学生,做了什么好事,取得了什么成绩,然后说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之类的话。这种表扬方式简单方便,但有些单调,激励效果没有达到最佳。班主任应该探索更多更新颖的表扬学生的方式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评比活动的基本背景
限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省市公司的供电所管理思路在基层供电所的落实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理解偏差和执行走样,省市公司既没有太多精力直接深入到每一个供电所进行检查指导,也没有太好的措施了解管理思路在基层供电所的执行情况,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有序的管控平台和考评机制,实现省市县公司及供电所之间的管理互动。“三集五大”体系在县公司和供电所层面运作成效的显现,需要省市公司加强专业化的深入指导力度,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在这一现状下,农电综合管理部门就需要发挥出统筹协调职能,搭建一个横向评比的平台,直接考评各单位供电所的例常管理水平,检查专业化指导力度,向专业部门发出积极的“引导信号”。市公司安排的县公司之间供电所管理互查,因为检查人员碍于情面,“走过场”的应付味道较浓,做不到真查、严查;同时,由于检查工作的非同时性,不易于在检查人员脑海中建立起直接的横向优劣评比,不能深挖根源性问题,检查的深度不够,对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性意义不足。这需要建立一个好机制,让大家在公开的场合互相竞技,实现检查与交流双赢的目的。供电所所长作为供电所的总负责人,其自身对工作的熟识度、关切深度、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供电所的常态化管理水平,是供电所其他员工效仿的标杆。但有一部分所长没有成为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行家里手”,导致供电所常态化管理水平较差,各项工作开展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竞技场,让这些所长们能够亲自参与到考评工作中,主动发现自我不足和别人的优点,调动其强化常态化管理的积极性。
评比活动的准备工作
以网省公司强化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为依据,在深化“三集五大”体系有序运作的基础上,出台必要的管理措施,强化安监、运检、营销等专业部门向县公司供电所和郊区供电所的延伸,努力构建市县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供电所业务管理新格局。在网省公司强力实施供电所减负和业务流程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供电所基本业务,据此整理出各类业务开展所必须的例常记录和台账,并分类整合手工填写和系统采集的记录与台账,实现精简与优化并行的目标。着力于消除供电所之间对记录填写理解不一致的情况,组织人员根据网省公司要求,结合实际业务开展需要,对各个记录的格式进行了适当调整,并编制了规范化的填写范例,印刷在每一个记录本之前,统一不同供电所之间、供电所不同业务人员之间对记录理解不统一和填写不一致的情况。按季度组织开展供电所例常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培训工作,由营销部针对当季度重点工作要求、供电所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等设置培训内容,安排优秀管理专职直接担任授课教师,将省市公司的管理要求和业务操作技能直接传递到供电所班组长与各管理人员手中,夯实供电所例常业务的规范化提升基础。
评比活动的组织形式
评比的主旨是为了督促所有供电所加强常态化管控力度,提高例常创建工作水平;同时,通过评比竞赛的方式,对各供电所常态化工作质量进行检验考核,评判各专业部门的深入指导力度,并选树出例常记录规范化管理方面的标杆供电所和标杆记录本,供其他供电所借鉴学习。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一是要求各个供电所送评的记录本必须是满足3个月以上的有效使用期,能够客观反映出供电所的常态化工作管理水平;二是所有抽选参评的供电所名单在竞赛2天,由市公司随机抽取进行公布,避免各单位紧急“做假”赶制记录。评比人员包括县公司供电所管理部负责人和业务专责,以及被评比的供电所所长,让这些直接从事供电所管理,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供电所常态化管理水平的员工亲身参与到评比全过程,身临其境地看到、感受到其他供电所的优点与不足,在震撼中思索自己供电所的改进方向与方法。采取“轮换式”评比方式,即每个供电所的记录资料放在固定的桌子上,不拿来拿去变换位置,而是由竞赛主持人按照固定的时间组织各单位评比人员轮换位置进行评比,即记录资料的位置不变、人员依次轮换位置;每单位不评比自己的记录,直到轮换回自己单位的位置时,整个评比工作结束。每次的轮换时间要足够评比人员审查资料,避免时间不够用而出现审查不认真的情况;同时,轮换时间保持固定一致,不给评比人员造成前面严格后面松散的感觉,做到前后一致。评比过程中,要求各单位评比人员严格从记录内容的齐全性、闭环性、支撑材料的规范性角度进行严格的评判,并坚持评判标准的一致性。经过多个单位的多轮次评审,既做到了评比过程的严格公平性,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部分单位间“打招呼”带来的不良影响,且轮评单位越多,公平性越接近于100%。评比过程中,要求各单位评比人员在评定得分的同时,将所评价的各个记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既对其评定得分是一个有力证明,又能够收集到供电所记录在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管理人员后期的分析决策、提出改进措施而提供出详实的基础资料。多轮次评比结束后,各个供电所均被评出多个得分,累加后即得到该供电所的综合得分;根据各类得分值,可以完成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成果排序,以及供电所记录规范化情况排序。评比结束后,由竞赛主持人带领所有参赛人员,共同逐一审核确定每类记录中的“最规范记录”,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记录的“写真”拍摄,顺利完成新一期“供电所记录规范化图集”的采录工作。
评比活动的收获
关键词:班级管理;灵活多样;持之以恒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所谓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活动。简单地说,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进行的组织活动过程。如果每位班主任都能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实、做细,那么整个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校风、学风。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那究竟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
一、全面了解学生,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若没有适合班级实际的管理制度,那一切都只能是空谈。笔者自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每学期开学之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召开班会,组建班委会,并全班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可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全班学生实际。当然,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不能太单一,太死板。如笔者每带一个班,不仅建立班级管理制度,还同时建立与其相符的班级管理办法、班级一日常规、班级考勤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整个一套管理制度,都是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样不仅充分体现了班级民主,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班干部的工作组织能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班级管理方法,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
核电站的设备选型和供货商的选择,应采用国际竞争性招标方式,在技术、经济、自主化、国产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比较,来选定供货商和机型。国外制造商必须选择国内设备制造厂作为合作伙伴,转让技术、合作生产,逐步全面实现自主化和设备国产化。
经初步研究,常规岛部分可供选择的国外主要设备潜在供货商有:英法GEC-ALSTHOM公司、美国西屋公司、日本三菱公司、美国GE公司等。到目前为止,ALSTHOM公司已同中国东方集团公司进行合作,形成一个联合体;美国西屋公司已同上海核电设备成套集团公司合资,组成西屋-上海联队。其它公司到目前尚未进行合作。
根据ALSTHOM公司、西屋公司、三菱公司和GE公司等核电设备制造商所提供的资料,按照堆型的不同和一回路的不同,可以形成四类技术方案:
方案一——三环路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机组;
方案二——ABB-CE的系统80(System80)型压水堆核电机组;
方案三——日本三菱公司的四环路压水堆核电机组;
方案四——先进型沸水堆(ABWR)核电机组。
下面就各类技术方案分别进行分析。
1三环路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机组
此方案的一回路为标准的300MW一个环路的三环路压水堆。此类方案包括中广核集团公司提出的CGP1000、欧洲公司(包括EDF、FRAMATOME、GEC-ALSTHOM)推出的CNP1000和西屋-上海联队推出的CPWR1000三种压水堆核电机组。
1.1CGP1000与CNP1000核电机组
CGP1000由中广核集团提出,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站,并借鉴美国西屋公司和ABB-CE公司的部分先进的设计,有选择地吸收了用户要求文件(URD)的要求,形成以300MW一条环路的CGP1000技术方案。常规岛部分,汽轮发电机组选用ALSTHOM的Arabelle1000型汽轮发电机组。
CNP1000由欧洲制造商(EDF、FRAMA-TOME、ALSTHOM)根据法国核电计划及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等工程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及维修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推荐给中国的核电机组。常规岛部分的汽轮发电机组也以Arabelle1000型汽轮发电机组作为推荐机组。
由于CGP1000和CNP1000的常规岛部分的汽轮发电机组均为Arabelle1000型,所以实际上为同一类核电机组。
ALSTHOM在总结54台第1代汽轮发电机组的运行经验基础上,组合出了Arabelle1000型汽轮发电机组,参考电站为ChoozB(2台1450MW机组已分别于1996年7月11月投入运行)。
1.1.1Arabelle1000型汽轮发电机组的主要技术数据
a)最大连续电功率:1051MW;
b)转速:1500r/min;
c)机组效率:36.3%;
d)末级叶片长度:1450mm;
e)排汽面积:76.8m2;
f)背压:5.5kPa;
g)凝汽器冷却面积:68633m2;
h)发电机额定输出功率:1050MW;
i)发电机视在输出功率:1235MVA;
j)发电机额定功率因数:0.85;
k)发电机额定端电压:26kV。
1.1.2Arabelle1000型汽轮发电机组的主要特点
a)缸体结构:三缸四排汽(HP/IP2×LP94),汽轮机采用高中压组合汽缸并直接和2个双流低压缸相连接,含有流向相反的高压和中压蒸汽流道。低压缸为双流式,低压外缸体支承在冷凝器上面,不是直接装在汽机基础上,轴承座和内缸体直接座于汽机基础上;
b)由于末级叶片比较长,具有较大的排汽面积,可使蒸汽膨胀过程加长,减少余速损失,提高机组效率;
c)由于蒸汽在高/中压缸中膨胀过程是以干蒸汽单流方向进行,另外,在高、中压排汽口加装抽汽扩散器以增加效率,所以,Arabelle1000型汽轮机的高中压膨胀效率相对比较高;
d)发电机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励磁系统采用无刷励磁方式。
1.2CPWR1000核电机组
CPWR1000由西屋-上海联队推出,由上海市核电办公室牵头,组织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西屋公司等单位联合展开CPWR1000概念设计工作,并于1997年6月份完成。
CPWR1000是建立在西屋公司成熟的、经过设计、工程实践验证的技术上,以西班牙的VandellosⅡ为参考电站(该电站已有50000h以上的高利用率的运行业绩),结合西屋先进型压水堆机组(APWR1000)技术,并进行适当改进而来。
1.2.1CPWR1000汽轮发电机组主要技术数据
a)汽轮机型式:单轴、四缸、六排汽、凝汽式、二级再热装置;
b)转速:1500r/min;
c)主蒸汽门前蒸汽压力:6.764MPa;
d)主蒸汽门前蒸汽温度:283.5℃;
e)主蒸汽门前蒸汽流量:5493.5t/h;
f)主蒸汽门前蒸汽湿度:0.25%;
g)回热抽汽级数:6级(1级高压加热器1级除氧器4级低压加热器);
h)给水温度:223.9℃;
i)平均冷却水温度:23.0℃;
j)末级叶片长度:1250mm;
k)排汽压力:5kPa;
l)净热耗率:9.788kJ/(Wh);
m)机组最大保证功率:1071.09MW;
n)发电机功率因数:0.9;
o)短路比:0.5;
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这片热土上,“建设之车”在高速奔驰。一方面,我们的规划设计者在繁荣的市场经济服务中已成为空间生产者,他们为不同的客户规划着“程式化”的蓝图。
另一方面,我国新生的规划设计市场尚不成熟,许多客户本身毫无经验,企划过程十分混乱。因而,对于规划设计单位来说,这是一个绝对的“卖方”市场,如果有能力在相同的时间内做3个项目,为什么只做1个?因为几乎所有的方案都有人买单。
这是经济时代的产物,“需求决定一切”——这是一条经久不变的市场规律。
在规划设计中,被用得最多的词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化”,而规划设计中最容易被忽视、也常常被忽视的内容就是“生活”—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的生活,往往被排除在外,许多规划设计不顾最基本的场地要求,将任意“拼贴”“拷贝”的城市空间形态随处“移植”。从本质上讲,一种城市空间形态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它与其产生的历史、人文、气候、地理环境相适应、协调,城市空间模式的形成需要时间积累,逐步创造,有机形成,决非一朝一夕就可形成。
与刚学习美术的入门者一样,我国国内的规划设计者是规划设计市场的入门者,传统的中国文化,在短时间内无法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划之路,“临摹”成为惟一出路,这并非不可取,问题的关键是要看明白了再做。然而,事实上一些毫无实践经验的规划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一进入市场便能跟着做大型项目,还没等他们完全明白过来,便已进入生产状态,他们缺少一个经验传承与积累的过程。“缺乏判断”,已成为许多青年规划师的通病,因此,用“工具齐备、目标混乱”来形容当前的规划设计市场,并不为过。
我国有13亿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名列世界第三位,2001年我国住宅竣工面积为12亿8千万m2,这大约是日本(1亿100万m2)的11.6倍。一位日本同行在北京寻找合作事务所时,发现主持事务所的大都是从国营大设计院出来,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做着相当于区域规划尺度的项目[1].旺盛的市场需求把许多年青人推向了规划设计舞台的前沿。
规划设计者是市场中的产品供应者,市场的另一端是“客户群”,即各级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形象工程”往往来自政府,“炒作工程”则来自开发商,由于这些“客户”对基本的建设程序把握不当,在未进行理性、正规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或经济分析之前,就匆匆进入形态规划设计阶段,导致招标成果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2].
在上述情况下,某些大型规划设计项目的邀标,选择了在策划和规划上并非其所长的境内、外规划建筑事务所,使其凭着设计师个人的想象、设计观点和手法,在极短的时间内,仅靠走马观花的调研、有限的感性材料及数据,便做出了一个个“大手笔”的规划,其实际效果和长远效益显然是不可靠的。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业内人士应该怎么做?
2、竞争与合作—规划设计市场中的业内人士
我国国内规划设计市场主要有3类设计单位:国内规划设计院、境外公司、民营设计事务所或咨询公司。目前,虽然境外公司拿走了许多国际性的项目,但规划设计市场仍主要由本土的公司主导。另外,新兴的民营建筑事务所发展速度很快,其潜力不可小看。
在国有规划设计院改制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趋势。
一部分设计院在改制的同时,采用了兼并重组的模式,使自己的客户群迅速增强—伴随市场的扩张,产值大幅度增加,这其中行业调整的产值大于行业重组的产值。2001年3月,同济规划建筑设计院与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院总院合并成立新的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过股份转换,同济大学成为设计院的主要持股人,其产值从1998年的0.45亿元发展到2003年的4.5亿元。同样,华东、上海两院携手组建了上海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之后陆续兼并了其它设计院,2003年,它的产值超过了5亿元[3].
在民营设计公司里,有国内知名专家,“海归派”开办的设计事务所,也有在国内经济转型和市场转轨时期萌生的,挂靠在大中设计院旗下的中小型设计公司,这类公司良莠并存,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与大设计院相比,民营公司机制活,包袱轻,在市场中如鱼得水。一般来说,直接从事单一的规划设计业务的民营公司比较少,大部分公司以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为主,规划业务处于次要地位,这与我国规划编制的审批程序与资质要求相关,许多民营公司即便有实力进行规划编制,但也需要与国有的规划设计院合作,才能具有规划资质。
在冲击规划设计市场的公司中,有不少是“海外兵团”,这些境外公司在开拓国内市场时,一般先雇佣具有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的华人,然后进入中国地区成立办事处,公司在中国以国际公司的品牌来运作项目;也有一些公司由外国建筑师和规划师直接介入,不找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本土化倾向,他们希望住在中国,生活在中国,做中国的规划设计业务,但这是极少的现象。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达到70%以上,因此,城市建设项目的规模一般与中国国内相差甚远。国外的城市规划师一般成立咨询机构,而非事务所,由于建筑师事务所有时也涉猎城市设计等项目,因此,进入内地的许多国外设计机构本身所从事的业务背景往往是建筑设计而非城市规划。
目前,国内规划设计项目的运作,常常出现几个单位合作的情况,比如,某城市规划院与境外公司合作,这种合作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境外公司的国际背景与设计经验、国际取费标准,另一方面可依靠国内规划院的管理与资质,在市场上取得双赢的结果。
更多情况下,国内、国外设计单位之间处于一种明显的竞争关系,许多大型的规划设计投标都由国外公司与国内设计院、民营公司一同竞争,在同样的业务能力水平下,管理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即如何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使业务管理流程以最高效的形式出现,并不断开拓新的社会资源的能力)成为规划设计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境外公司常常利用国内设计公司与规划院的资质,以及国内人力资本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回报;而国内规划设计单位则利用固有的社会关系、资质与业务渠道,在与境外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学习对方的管理经验与文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自主的核心竞争力。国内规划设计市场不乏优秀的人力资源,这些资源是竞争力的集聚点,但却往往易被资本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境外公司吸引,开展业务需要人力,因此,失去优秀的设计人才就意味着失去市场。
我国许多城市规划设计院在“改制”中,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第一线规划工作者的境遇,从而使大量的人才流失。这种制度变迁,意味着私营公司与境外公司的市场份额愈来愈大。
3、文化缺失是一种遗憾—市场运作需要文化支持
文化的本质是人性,这也体现了城市规划最根本的目标—“以人为本”,而随着规划设计市场化的开始,许多打着“以人为本”旗号的规划正在破坏着人的最基本的需求。
人们常常在文章中读到国际化与地域化的争论,这种争论是肤浅的,其深层次的内涵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的冲突。
从生活上对人的关怀是最温柔的举动,而在中国利益驱动下的规划设计市场,还无法达到这个深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而这种缺憾将影响许多人的一生,因为他们必须面对别人为他们规划的生活场景,在喧嚣的都市里,人们在心底无声地呐喊:“还我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还我们一个安静的生活,给我们一个清洁而健康的世界!”
文化是文明过程的结晶,当前规划设计市场所实践的每一步都将影响城市未来的文化形态。市场最基本的规律是“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这条规律无关乎社会关怀与道德伦理,而城市规划最本真的价值指向却是一种对市民大众生活、工作、出行的真切关怀,因此,可以说,城市规划的市场竞争应该体现在这个价值基础上,而不是供求关系。目前,规划设计市场也已认识到如果以设计取费作为衡量准则,会导致价值取向的偏离。
城市规划文化在市场运作下已逐步体现出时代要求,许多业内人士已经认识到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形态规划,更应关注、研究城市发展的核心与动力,即城市政治、经济与社会内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行业收入固然是好事,但更应体现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向,城市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规划师作为实践层面的操作者,应时刻不忘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否则,随着业务量与收入的增长,城市规划的文化价值却被淡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甚至是缺憾。因为形态与平面构图无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人口、交通、就业等实际问题,城市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已是势在必行的行业变革,这是市场化运作下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的课题。
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指出:“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也许人们还未意识到,规划方案的每一根线条,每一块颜色,都可能与私有财产有关系。过去我们要求每一位市民“舍小家为大家”,人们习惯了忽视个体利益,按照政府意愿调整利益关系,如今面对这一矛盾,人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储备[4].
4、大家都有“杀手锏”—规划设计市场的管理工具
规划设计市场的运作需要最基本的供需关系:城市政府是最大的委托者,其次是利益集团(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与集体),而受委托者一般是规划设计单位或个人。介入市场最深的是利益集团,它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运作者。政府往往着重于全面平衡各方利益,推动社会、经济平衡与良性发展。因此在总体规划的层面下,政府还会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条例来约束利益集团的市场运作,规范土地运营的市场行为。
在我国规划设计市场的运作过程中,政府既是外部环境的营造者,又是最大的委托人,政府最大的管理工具是法规与政策,这是推动或制约规划设计市场的先决条件。随着政府向服务功能转型,其委托人的角色也将逐渐淡化,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可以防止权力集中所导致的腐败行为。
在市场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管理工具—价格杠杆是最基本的经济手段。正是这个来自客户端的“价格杠杆”,促使规划设计单位努力从“品牌”“服务”“经验”等方面提高自己的身价,因为这些是衡量规划设计单位身价的砝码。
当前,我们制定的收费标准仍是一个底线,无法指导市场运营的实际取费。在实际运营中,随着城市规划收费标准日趋多元化,许多有品牌的规划设计单位凭借实力可以拿到超过国家标准几倍的规划设计费用,而许多私营的规划设计公司却很难收取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设计费。市场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毕竟市场运作不同于规划设计业务本身,利益集团更看重的是品牌、实力与业绩,这是定价的出发点,如果你是规划设计市场的新秀,那么就必须经受市场的考验。
规划设计单位在市场中并非没有主动权,成功的规划设计公司往往有3个秘诀:第一是和谐的内部环境;第二是有效的市场策略;第三是优秀的规划设计人才。三者缺一不可。许多设计公司具备了第一条与第三条,但往往缺少第二条,因为规划设计单位的市场策略制定者、实施者往往是业务人员,在市场经验与运作能力上的欠缺,使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大打折扣,这也是“新秀”公司难以成长的内部因素之一。
规划设计单位的市场管理工具是行业规范,设计人员对行业规范的熟悉程度是公司介入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经验是规划设计单位的宝贵财富。
对规划师个人而言,市场准入制度是取得“注册规划师”资格,另外,行业协会的“规划师职责”也是制约规划师个人行为的标准。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的《道德与职业操守守则》规定了规划师的四大职责:第一是规划师对公众的职责,向公众利益负责是规划师的首要职责;第二是规划师对客户、雇主的职责;第三是规划师对行业和同行的职责;第四是规划师的自我职责,规划师必须努力提高职业素质、工作效率及知识水平。
因此,可以说行业协会或学会对规划设计市场的规范作用是巨大的,其主要作用是将城市规划行业的基本价值定位在公众利益的基础上,使规划师的个人行为在受到市场价格杠杆的侵扰下,依然保持该行业的独立与尊严制度。
5、建立的学术探讨—“破”与“立”的辩证关系
经常听到新上任的市长抱怨:城市规划落后了。细细琢磨这种批评可能有两种含义:一是觉得城市规划行业过于保守,大家都忙着扩规模,上台阶,你却经常“泼冷水”,一会儿强调珍惜土地资源,一会儿呼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二是说城市规划的理论、观念和方法落后了,至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下,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4].
其实,市场管理涉及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内容,可以拿来进行学术探讨的主要是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我国规划设计市场的培育与国家政府行政职能的转换有直接的关系,如前文所述,只有政府从市场中脱离,更多地站在市场外部环境建设、服务与监督职能上来引导市场,规划设计市场的组织才能更趋多元化。
我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3个缺位上:一是省和地市(州)两级政府对下级城乡规划的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能缺位;二是在城乡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有效的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缺位;三是对‘长官意识’‘乱指挥’制约的缺位”[5].
另有规划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漫长的审批和核定周期,使许多城市长时间处在合法的总体规划不好用,实施的总体规划不合法的尴尬境地”[6],这说明,当前规划设计市场的外部环境仍有待于改革与转型,低效率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制约规划设计市场高效运作的一个“瓶颈”。
浙江省建设厅城市规划处姚昭晖副处长指出了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面临的五大矛盾与问题。这五大矛盾是:①城市规划的战略性与政府任期政绩显化性之间的矛盾;②城市的扩张性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③城市规划利益的整体性与开发商利益的局部性之间的矛盾;④城市规划过程的封闭性与规划工作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⑤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7].这些矛盾集中体现了目前社会制度转型期间的城市规划现状,也是当前规划设计市场外部环境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另外,问题中有4个问题与市场管理有关,如第5点“管理职能被肢解”具体表现为规划职能被分割,规划空间被分割,专业规划各自为政的现象,这与政府监督职能的地位有直接关系;第6点“管理依据模糊”导致规划决策与实施管理机构权力重叠,造成管理上随意性很大;第7点“违法处罚”只有象征意义,很难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第8点“社会监督缺位”—由于规划管理工作是封闭运行的,公众不了解规划的内容,也没有途径进行监督,虽然规划的民主化一直在被倡导,但是土地权属关系一直很模糊,这是导致公众无法介入规划监督的直接原因。在市场机制下,只有当具有明确归属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有可能引起纠纷。如果利益对象的责任不明确,公众利益就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所谓“公地的悲哀”,皆出于斯。
论文关键词:政企联合办学,教育慈善事业
【正文】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之所以成功,绝非靠某种一技之长、某种先天的优势或某个灵光一现的“点子”,其根本原因是对于家庭、家族、家乡、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某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志在充分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使命感。
同样,一个成功的慈善家,他所追求的成功,绝非把自己经过千辛万苦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像“天女散花”一样“洒向人间都是爱”;而是要借助“善款”,践行“大爱”,播种“大善”,创造“大美”,以成就“大我”的人生责任和人生价值。
在地处湖南省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涟源市,就涌现出了一群这样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如创办全国著名五星级酒店彭年酒店并于1987年捐资429万元创建涟源市立珊中学的“中国慈善第一人”余彭年(原名彭立珊),创办中国重工旗舰企业三一集团并于2009——2010年先后捐资2100余万元重建涟源市茅塘中学(现改名为三一学校)的“中国股改第一人”梁稳根,创办全国优秀乡镇企业五江集团并于1996——2010年先后捐资400余万元扩建涟源市石门学校和斥资900万元设立“雪初教育基金”的“中国保温杯及搪瓷制品大王”肖自江,等等。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纷纷想方设法回报乡梓、回馈社会教育管理论文,并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捐资办学”、“捐资助学”这种为子孙后代“积德”的善举。
为了让企业家们这种善举能发挥长期有效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湖南省涟源市市委、市政府携手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等优秀企业家精心运筹,积极推动,以“政企联合办学”为总体框架,以涟源市三一学校、涟源市第三中学、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学校为重点实验基地,以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优质的现代教育、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打造真正的人力资源强市为根本目的,拉开了创建该市农村优质教育长效保障机制和推进该市农村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改革的序幕。经过近两年探索,该市现已初步形成“一企多校”、“一企一校”、“多企一校”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政企联合办学”新格局,初步呈现出“人民教育人民办,政府引路企业参;村校更比城校美,优质教育人人赞”的喜人局面,从而吸引了更多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业界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教育慈善事业的共同关注与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慈善事业在该市的长远发展。
为什么在中国慈善事业遭遇空前信任危机、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大背景下,该市的教育慈善事业事业却逆势而上,欣欣向荣?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以梁稳根为代表的成功企业家们,没有把“慈善”当做是“富人对穷人的怜悯”,也没有把“慈善”单纯停留在“报恩”的层面上,更没有把“慈善”作为一种为企业“作秀”的公关手段,而是把“慈善”作为践行自己的人生责任和人生价值的高级生存方式。
梁稳根曾经面对媒体坦言:“当一个人拥有数百万元的时候,这也许是他的私有财产;当他拥有数千万元的时候,这也许是集体的财产;当他拥有数亿元资产的时候,这只能算是国家的财产了。”
2011年4月,梁稳根回访自己捐资2100余万元重建的涟源市三一学校,在与该校全体教师见面时,再次真诚道出自己热心教育慈善事业的用心:“中国的希望不在我们这些做工业的身上,而在你们教育者身上。中国的工业可能二三十年就能赶上美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三五十年都不一定能赶上美国;我很喜欢和尊重老师这个职业,希望你们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等。”
正是基于这样的财富观和社会责任感,梁稳根等在捐资办学、捐资助学时,没有像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只是把钱捐给某个政府机构或慈善机构任由其支配,去代替自己完成一种“做慈善”的心愿教育管理论文,也没有直接把钱捐给学校或受赠人任由其使用,而是凭借一个成功企业家在成就财富梦想时所历练而成的理性与智慧,以“签订协议”为保障,以“直接控制”为手段,以“产生实效”为条件,以“分期到位”为策略,以“形成长效保障机制”为结果,以“影响其观念,改变其行为,促进受赠群体及周围人群的人格提升和人生进步”为根本目的,借助捐资办学、捐资助学的慈善之举,来完成一个已基本实现“产业报国”梦想的成功企业家向“教育报国”夙愿的人生飞跃。
也正是由于有梁稳根等企业家们这种高远的人生追求作为内因,湖南省涟源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企多校”、“一企一校”、“多企一校”的“政企联合办学”新思维才有可能变成现实。而对于梁稳根等企业家来说,如果没有湖南省涟源市市委书记王雄、市长曾益民等有关政府官员真心实意、千方百计打造“人力资源强市”的良策、决心和真抓实干的魄力等外因感染和诱导,其捐资办学、捐资助学的善举,就很难以“政企联合办学”的绝佳途径,来实现教育慈善事业的新突破。
那么,湖南省涟源市市委书记王雄、市长曾益民等有关政府官员是如何引导从该市“走出去”的成功企业家们,借由“政企联合办学”的绝佳途径,来实现企业家们所热衷的教育慈善事业的新突破的呢?
这还得从该市由香港爱国侨胞彭立珊先生捐资兴建的涟源市立珊中学的兴衰这个典型案例说起。
涟源市立珊中学由彭立珊先生于1987年捐资429万元兴建于在自己的老家涟源市杨市镇官庄村。1989年7月,工程如期竣工,共建有教学大楼、教师学生宿舍、大礼堂、食堂等七栋大楼,同时还配备了齐全的教学设施,可容纳1200多名学生就读。
在彭立珊先生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下,涟源市立珊中学后来又陆续追加投资近千万元,扩建了科教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修缮了学生食堂,建筑面积共达13000平方米,可容纳3000多名学生就读。同时还建立了校园宽带网络和一流的实验室、微机室和语音室。随着办学环境不断优化,学校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曾连续六年获得娄底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十强校”称号,多次被评为娄底市和涟源市“先进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高考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同时被评为“湖南省园林式学校”和“娄底市示范性高级中学”,一度成为湘中教育园地上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教育管理论文,在涟源市立珊中学定位为一所以开办普通高中为主的私立学校的办学声誉逐渐鹊起的背后,也许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埋下了日后不可避免的隐患。因为在相距不足5公里的区域内,原本就开办有涟源市第三中学、涟源市第五中学两所普通高中学校,而随着她的诞生和发展,势必形成“三足鼎立”的严峻竞争局面。于是,随着农村生源总量不断减少,三所学校的发展相继陷入举步维艰、难以为继而不得不进行恶性竞争(即纷纷高价“竞购”优质生源和低价“抢购”较差生源)的窘境。就拿涟源市立珊中学来说,在2005年发展至生源人数的“巅峰”状态——同时就读的高中学生达2500多人——之后,自2006年起,开始急遽呈现出发展颓势,而发展至2009年,高中学生人数就减至1100多人,而管理人员(没上课的正式教职工)却由2005年的20人增加到30多人,且管理人员工资不减反增(其实际工资是国家规定工资的两倍)。这样一来,学校只能连年负债经营,以致债务累计高达近千万元,且每年以新增债务100万元——200万元的速度递增,最终导致学校的后续发展面临岌岌可危的严峻局面。
眼看彭立珊先生慷慨捐资办学的美好初衷,很可能最终会化为乌有,甚至还有可能招致当地有关人士莫衷一是的诋毁,自2006年起,涟源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开始对当地三所学校的高中办学情况进行调研,并多次以提案、议案的形式呼吁市委、市政府以“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的策略,对三所学校进行整改。于是,在经过周密调研、充分论证、多方征询合理意见的前提下,2011年1月7日,涟源市人民政府下发了1号文件,将涟源市第五中学、涟源市立珊中学高中部撤并到涟源市第三中学,组建成新的涟源三中;而涟源市立珊中学改办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同时撤销杨市镇太和联校,并入立珊中学,涟源市第三中学的初中部也并入立珊中学。
至此教育管理论文,满载香港爱国企业家彭立珊先生“慈善”之心的涟源市立珊中学的后续发展危机才终于化险为夷。
不过,从涟源市立珊中学以及其他由企业家自发自为捐资新建的学校兴衰变迁的案例中,涟源市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既为企业家们回报乡梓、热心教育慈善事业的拳拳赤心所深深感动和由衷敬仰,又为其因缺少懂教育、懂政策、掌实权的政府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和配合而难免陷入“好心不得好报”的“信任危机”而扼腕叹息,于是,以“教育兴衰,我的责任”、“弘扬慈善,我的责任”为内驱力的执政责任感顿生,而以“政府主办,企业参与,多元发展,突出特色”为内涵的“政企联合办学”执政新思路在经过多次深入细致研讨后,迅速成为了该市决策者们的共识,并成为了该市着力打造“人力资源强市”的第一着力点。
正因为该市主导教育发展方向的决策者们的执政观念、执政目标和执政思路,与以梁稳根为代表的企业家们热心教育慈善事业的内在追求,有着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和“英雄所见略同”的共振,所以,当市委书记王雄、市长曾益民趁着梁稳根2010年12月再度回乡捐资办学的契机,把“政企联合办学”的思路和意图和盘托出时,梁稳根立马响应,并代表三一集团率先与涟源市政府签订了为期十年的《政企联合办学框架协议》。
根据该协议,涟源市茅塘中学更名为涟源市三一学校,确定为全日制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由涟源市教育局直管,加挂“市新型政企联合办学实验学校”和“涟源市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两块牌子;三一学校校长以面向全市进行公开竞聘方式产生,享受副科级待遇;三一集团董事长拥有对校长人选的建议权和认可权;三一学校的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三一集团承诺,在已持续捐资2100余万元的基础上,每年继续投入200万元支持学校发展,另拨款500万元用于新的基建投入和新招聘的15名教师3年的薪酬,连续拨款10年将至少达到2500万元,经费直接进入三一学校账户,用于教师工作绩效奖励、校长和教师的培训经费及相关基础建设费用;协议还将办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政企联合办学和双语教学实验教育管理论文,探索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南方重方言区,实施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探索农村教育经费政企联合保障新机制,致力于培养双语型、有创新精神、动手及实践能力强,既全面发展又个性张扬的合格学生。
此外,继三一学校按照《政企联合办学框架协议》成功改制且初见成效之后,梁稳根还承诺将新整合的涟源市第三中学和该市唯一的全日制中职学校——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学校纳入“政企联合办学”范畴,以此与三一工学院连成一体,形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大学”的三一教育体系。梁稳根表示,要通过在农村重方言区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等教育实验和教改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地区的教育面貌,整体提升一方民众特别是农村孩子的国民素质,让农村孩子从小就拥有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胸怀、眼界和自信。
综上所述,湖南省涟源市的教育慈善事业,从以彭立珊为代表的老一辈成功企业家秉持“回报乡梓”之心、自发自为捐资办学的初级形式,发展到以梁稳根为代表的新一代成功企业家自觉选择以“政企联合办学”方式践行“教育报国”宏愿的高级形式,这难道不是教育慈善事业的一个新的突破吗?这难道不是地方政府淡化权力掌控职能、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重视教育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吗?这难道不足以作为在新的经济条件和社会风气下,中国教育慈善事业阔步走出“中国慈善事业遭遇空前信任危机”的社会阴影的一个范例吗?
参考文献
(1)《踏平坎坷成大道》,萧思林、王宏、杨卫华、陈光辉撰,2011年10月17日载于《娄底新闻网》。
(2)《政企联合办学做强乡村教育》,章仙踪、梁丹、李立才、何雨歆撰,2011年9月30日载于《中国教育报》。
(3)《涟源市立珊中学简介》,2011年3月30日载于涟源市政府门户网。
(4)《政企联合办学框架协议》,涟源市政府与三一集团2011年1月14日签订。
要管理好班级,必须要有理论作指导。对初入学校的学生,首先运用一些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再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就能逐步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一、开展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
(一)以教育理论指导班级工作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我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班级管理理论,如经常翻阅《职业教育学》《班主任管理论》《班主任之友》《德育报》等,每一次阅读后都大有收获,这些理论和经验对我的班主任工作帮助极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在看到有关理论、文章时引发思考、启发、或迎刃而解。
(二)常规管理规范人
1.通过几年班级工作,逐渐提炼出职业学校“学做人、学知识、练技能、强身体”的班训。这是学生个人努力方向,也是班级的奋斗目标。
2.以“军训”为契机,严格要求学生,养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1)在军训期间,我细心观察,深入学生,充分了解学生;(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增强时间和纪律观念;(4)加强集体观念,纪律性、组织性。
3.每学期初都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同时结合校规制订出适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公约,组织学生讨论学校、班级量化考核办法,使学生有章可循。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学生平时言行的标准,也是行动指南。
(三)情理结合教育人
1.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职校生因中考受挫,往往容易产生消极自卑心理。所以,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耐心、细致地说理教育。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及时表扬,树立自信心。
2.在班级管理中,注重用爱心感染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
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如:93级学生陈飞龙,晚饭后突然腹泻疼痛,由于父母在城里,我马上和其他学生一起送往医院,并为之付了一部分药费;05汽修(1)班学生陈晓华不小心骑摩托车摔伤,我带领学生买水果去看望,等伤好了,又及时与交通培训学校联系,为他补课,使他顺利地取得了汽修初级证。我以爱心、耐心、细心认真做好每件事,为教育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建立一周动态量化管理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正确全面评价一个学生,我把学生各方面表现赋予分值,进行量化考核。每天班主任讲话时间由各组长在设计好的表格上记载一天的表现,进行加分或扣分,并公布在“张贴栏”上,周日晚上由班长汇总统计分数,计算出每组总分与每位同学的平均分,然后进行排名比较,督促下周改正并提高。
(五)试行班务组长负责制
根据职校的班级情况,仅靠几个班委很难管理班级事务,所以我把全班分成三大组,每组设一组长,由组长全权负责本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
(六)实行班干部值日制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引进竞争机制。我实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将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以及具有凝聚力的班队活动渗透在工作中,开展了“班委轮换制”竞赛活动,让学生上台参加竞选演讲,自组班委,实行值周班委制,定期评选出“最佳班委”,被评为最佳班委的下周可以连任,其他被换下的同学通过自己反思、改进,下次可再次竞选。
(七)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
职校学生大多不服他人管,那我就要求每人管好自己。人人都是班长,那你要管人家得先管好自己。这样就形成相互管理制约的一种局面,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八)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利用《班团课》、周二教研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九)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使之成为教育个人的一种力量
良好的班集体是靠全班师生来创建形成的,但一旦有了一个良好班风、学风的班集体,它又是教育学生个人的一种力量。所以一个班级组建初期,我就着力开始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一般通过2个学期以后,良好的班集体就会形成。
(十)精心经营班级,勤勤恳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我勤勤恳恳的工作,一心扑在班级上。上完课,我经常深入班级巡视,了解情况,检查上课、自修纪律、班级卫生、做眼保健操等。平时打扫教室卫生,都亲自检查学生的清扫情况,做到窗明几净,物品整齐,地面清洁,指导学生达到卫生标准。大扫除,我每次都到场,并和学生一起打扫。在晚上就寝熄灯前,我经常深入宿舍了解学生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检查指导、督促学生搞好卫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及时解决同学间的矛盾问题。
二、班级管理工作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绩
我所带的好几个班级从开始组建,经过几个学期的精心培育,都能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每个同学也逐渐走向成熟。他们能自觉遵守纪律,自觉佩带校牌,集体观念强,团结一条心,师生关系融洽,就寝纪律好;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打架现象很少,班级财产损坏少;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学校布置的任务能及时完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寝室内务较好;多次多个寝室被评为“文明寝室”;冬季全班同学参加晨跑,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