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体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3-25 10:45: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体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体育论文

篇1

1.1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相应教材内容中,很多体育课程教材中都有田径项目,这是一项相对无聊、枯燥且又累又脏的训练项目,许多学生都不想练习这个项目。体育教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勇敢地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例如,可以在下雨安排学生进行运动训练,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多数学生肯定不能接受,但是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运动训练的话,学生就会学习老师,被老师打动。许多球类运动以团结协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球类运动时,可以把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到学生中,升华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1.2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组织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把德育内容与教学组织结合起来,利用有组织的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思想教育成果,组织得越严密,方法用得越得当,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就会越深刻。做好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检查器材和服装,做好热身运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进行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组织的严密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对于摆放健身器材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在体育锻炼之后,求学生整理收拾器材,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

1.3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纪律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是保证体育课程能正常进行的唯一途径,所以,在课堂中要多多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学生的衣着、考勤、病假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使学生养成守纪律、不松散的好习惯。如在跑步教学中,有些学生会找借口逃避,一旦有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查明原因,防止学生偷懒,表扬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学生,对偷懒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自发地加入跑步行列。

1.4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言行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到教学的各个方面,还可以把其渗透到教师的言行中,教师本身最能直观地体现教学内容,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品德,这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同学中才能产生信服力,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那么自己要保证在上课前到达运动场;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穿着运动服上课,那么自己也要穿着运动服;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自己就要文明懂礼,不打骂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从老师身上感悟到道德理念。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当好学生的榜样,以言行身教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5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评价中

初中体育课是不断变化的场景,学生一直处在变化中,体育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时机,针对学生各自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用批评和表扬的方法渗透德育教育。如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反应很快,动作学习得很快,他会帮助一些学得慢的同学学习这个动作,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学生都学习他乐于助人的品质;对于学得慢的同学,老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勇气,提高学习信心。此外,表扬和批评都应慎重,做到公平,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榜样作用。

2.结语

篇2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创新

新课改提出初中教育要侧重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极为鲜明的自身特性,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以及广阔的活动环境,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精神,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本文将从师生关系、情境教育、现代化技术、拓展实践和教学方式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初中体育创新教育策略,希望为体育教学提供帮助。

一、积极开展体育教学互动,确保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发展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体育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从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使体育课堂变得单调和枯燥,也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学习兴趣,甚至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改善师生关系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新课标提出:体育教学应该把初中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体育教师应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平等互信的原则下开展课堂教学,通过互动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每次体育课我都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由锻炼时间,并且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在给学生讲篮球规则的时候,我会带领学生到篮球场进行实地演练,在学生实践中进行动作和规则的讲解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二、创设高效的情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努力创设开放、高效的体育课堂情境,使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掌握体育知识,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新课题。创设课堂情境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在学生身体锻炼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训练。比如在对初中生进行耐力跑的训练时,为了使学生尽快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我创设了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例如“重走之路”的长跑比赛,不仅激发了初中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提高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协调发展

社会发展越来越倾向信息化和现代化,便捷的科技给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初中体育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实现了体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在体操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轻松地把高难度动作分解学习,也能够让初中生加强对体操动作的掌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积极掌握当前课改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育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欣赏各种比赛场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积极参与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初中体育新课程理念强调“体育教学中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路,增强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教技术使学生掌握健身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育体和育心的目的。为了激发初中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针对雨天雪天学生无法正常做课间操,增加了室内操项目。初中体育还要拓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爬山,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在爬山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耐力,还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肺活量以及腿部肌肉等。

五、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为学生树立创新的学习理念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初中体育课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副科”,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积极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因材施教,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要注重示范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示范动作做到标准规范,这样才会有利于初中生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比如在教学生前滚翻的时候,我会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四方砖和足球滚动时的不同用力情况,让学生明白前翻滚时要尽量减少阻力,使自己的身躯紧缩成一个圆形。接着我再给学生进行正确地示范,并让学生去尝试各种方法的前滚翻,总结出正确的前滚翻方法。

作者:吕有宏 单位:甘肃省山丹育才中学

参考文献:

篇3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教师自己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更大的任务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意识。中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有的学生调皮贪玩、不遵守课堂纪律,站队列时故意推撞其他同学,把握不好力度和分寸,再加上有的学生的身体平衡、协调能力较差,被推撞后很容易摔倒,进而使身体受到伤害。针对课堂上这种常见现象,体育教师不能因为是学生的打闹而忽略不管,而应当迅速制止他们这种行为,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批评,使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不仅是错误的,还会引起不良的后果,进而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加上教师的随时提醒,学生就会时时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他们认识到位了,自然会和老师积极配合,也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要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除了一些一般性的准备活动,还要做一些专项的准备活动,适当地加大上肢、肩部、腰部等大关节部位活动。在安排教学步骤时,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动作知识、技能、技巧,采用科学的教法,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明确动作规范。另外,体育课中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但是,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将对体育课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负荷过小学生得不到锻炼,而负荷过大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能及时观察课上学生的状况,做到张驰有度,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切不可随意地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三、注意场地、器材安全使用及布置

(一)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环境。在上课前,体育教师要仔细认真地做好运动场地的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待排除后再组织教学。比如,在进行篮球、足球、排球训练时要保证场地的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学生踩到后扭伤脚踝,或者摔倒后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再如,在跳远训练之前,教师要先翻松沙土,拣出沙坑中的石块、砖头等。

(二)对体育器材的检查与管理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若不注意,体育器材也会危及学生的安全。比如,学校的单杠、双杠、篮球架等常年在室外放置,受雨淋日晒,时间长了就会生锈、腐烂,如果学校平时不注意保养和维护,体育器材很有可能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发生断裂,进而导致学生受伤。因此,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在上课前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再如,有些体育器材是需要搬运的,如标枪、铅球、铁饼、跳高杆等,若学生在搬运中不注意,导致器材不慎跌落,很有可能砸到他们。另外,如果这些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且无人看管,学生可能会随意玩耍,很容易引起一些安全事故。所以,体育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搬运器材的过程中不能打闹嬉戏,而且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器材也不能随意摆放在操场上,更不能随意玩耍,使用完毕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四、教师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正确对待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

虽然防患于未然是体育安全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教师不应该只把精力放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上,因为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中,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难免会出现,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伤病进行救治,防止伤情的进一步恶化,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掌握学生出现扭伤、脱臼、抽筋、骨折等状况的一些急救方法。倘若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施救能力范围,教师应当沉稳冷静,尽快通知学校,联系医院,采取有效合理的处理措施,切忌手忙脚乱。另外,教师还要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以正确的态度来参与事故的善后处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总结

篇4

1.体育认知方面

体育认知是指学生对体育的知识性和理性的追求。初中女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另外,体育课的教学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怕累、怕苦、怕脏、怕出汗。调查显示37.2%的女生认为体育课不是主课,只要在考试中过关就行了。43.3%的女生担心在体育运动方面花更多的精力会影响学习成绩,参加课外锻炼会耽误学习时间,所以上体育课时请假。即使有的女生来到操场也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19.5%的女生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对于体育锻炼比较热爱。这部分女生在适当的体育锻炼中,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放松,精力更加充沛。

2.体育情感方面

体育情感是指对体育的感受和评价。调查显示49.2%的女生认为通过体育锻炼能增强她们自身的身体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44.4%的女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能够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有6.4%的女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会给别人带来不温柔的印象。其原因是由于初中女生生理特点的独特性,使她们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而微妙的心理变化又形成了她们好静、害羞、爱美的性格。加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艰难困苦的磨练,使她们产生了畏难的心理。

3.体育意志方面

体育意志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是锻炼者自觉地确定参加体育的目的,并在确定的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形态。体育锻炼最根本的原则是要持之以恒。可是,许多女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恒心,常常“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据调查,只有19.5%的女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59.2%的女生体育锻炼无规律,还有21.3%的女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可见,这些女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比较被动,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育意识尚未形成,以至走出校门后,不能长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究其原因,一方面,初中女生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重智轻体的现象在学校教育中非常普遍。具体表现,部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不到位,直接造成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初中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1.初中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与参与倾向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初中女生都基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动机的选择中,大多数的女生都选择了达标需要、健康、加强交际、调节精神及休闲娱乐等。体育达标需要占比重最大,因为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体育达标成绩良好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体育成绩合格者方可毕业。还有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培养自己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在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行为倾向性调查中发现,30.2%的女生表示想参加体育活动,表示积极参加的占31.4%,表示无所谓的有23.6%,不参加的占14.8%。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的女生对体育锻炼还是表现出较强的参与倾向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初中女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能力培养。

2.初中女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

在填选体育活动项目时,女生选填的运动项目依次为慢跑、健身操、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其他。可以看出女生喜欢对抗性较小的、有节奏感的、能体现姿态美的运动项目。与男生相比,她们更注重强身、娱乐、趣味。女生实际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却是慢跑,占26.5%。这期间出现了反差,即初中女生并未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进行锻炼,而是选择了枯燥的慢跑作为经常的锻炼项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尤其是适合女生的室内健身场地器材更为缺乏。在调查中,许多女生热爱的运动项目,但由于学校资金的限制,没有器材场地无法开展。只能选择在假期进行学习或者锻炼。

3.初中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选择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是大多数(64.5%)女生参加体育活动时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单独活动和自发结伴活动的女生占17.3%和18.2%。这表明锻炼的自主性还是缺乏的。女生的体育锻炼缺乏有效的组织,学校体育锻炼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就是每周3节得体育课,另外两天是课外活动。虽然很多学校把课外活动列入课程表,但是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应付而过。在平时周末是难得会有学生自主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

篇5

(一)调查对象

兰考县3所初中部分教师体育锻炼情况。

(二)研究方法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处理,运用%、Excel等常规方法计算。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兰考县初中教师参加锻炼的目的

调查显示,69.29%的初中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所占比率最高,说明兰考县大部分初中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比较直接。有12.14%的初中教师选择了消遣娱乐来调剂生活,说明部分教师对体育健身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增强体质。另外有9.29%的初中教师选择了减肥健美,其中以女教师较多,说明兰考县初中女教师开始注重自己形体美。

(二)兰考县初中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

不同性别教师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不同。男教师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前两位是篮球、乒乓球,分别占28.3%,21.2%。他们更多的选择篮球、乒乓,不仅因为篮球、乒乓球在我国普及程度高,同时也与男教师喜欢富有对抗性和竞争性的项目有关。女教师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前两位是散步、舞蹈,分别占37.3%,20.4%。女教师偏爱轻松、优美、没有对抗的项目,即便是枯燥乏味的散步也深受她们青睐。

(三)兰考县初中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

调查发现,男教师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到1次占20%,1-2次占55.4%,3次(包括3次)以上占24.6%;女教师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到1次占33.6%,1-2次占43.2%,3次(包括3次)以上占23.2%。调查还发现,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min的男教师占62.8%,每次锻炼时间在30min与60min之间的男教师占30.4%,每次锻炼时间超过60min的男教师占6.8%;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min的女教师占66.8%,每次锻炼时间在30min与60min之间的女教师占18.2%,每次锻炼时间超过60min的女教师只占15.0%。说明兰考县初中教师花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很少,因为工作忙、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都明显偏少。

(四)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

调查得知,有47.4%的老师选择个人锻炼,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占20.5%,与家人一起占10.4%,单位组织的占8.6%,参与社区占13.1%。兰考县初中教师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表现出较低的组织化程度,他们大部分在业余时间自发进行锻炼,从另外一方面反映兰考县初级中学对教师参加体育锻炼重视不够。

(五)影响兰考县初中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调查发现,有64.4%的教师选择了工作繁忙,可见工作繁忙是影响兰考县初中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原因,迫于中考的压力,教师的精力几乎全部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上,从实地考察和访谈得知,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给学生上课、辅导来提高教学成绩。场地器材不足是次要原因,没有场地和器材保证,体育锻炼就无法正常开展。另外,由于兰考县经济相对落后,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对体育重视不够,公共体育设施很少,这也是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兰考县初中教师对体育的认识较深刻,增强体质是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由于工资待遇较低、工作忙、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无法达到较高层次。2.兰考县初中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以个人锻炼为主,说明兰考县大部分初中教师自身是有强烈的健身意识的,但当地政府及学校没有大力宣传及推广全民健身,缺乏有效的组织。3.男教师参加最多的体育项目是篮球,他们喜欢对抗性强的运动。女教师参加最多的体育项目是散步、舞蹈之类的,这些比较轻松且富有节奏感的运动,也培养着她们的气质。

(二)建议

篇6

研究对象为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七中学初一(1)班学生,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研究时间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研究的方法为实验法.

二、实验过程

通过比较,确立初一(1)班为本项实验的试验班.这班学生共30人,男女生各15人.对其在校体育活动参与度的调查显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7人,占23.3%;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15人,占50%;基本不参加体育活动的8人,占26.7%.而对体育活动喜爱程度的调查显示,占86.7%的26名学生喜爱体育运动.冬季经常患感冒的学生为22人,占72.3%,在同年级中较高.而另一项家长对孩子校外体育锻炼的支持率仅为40.7%,主要出于对安全和影响学习的考虑.本班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学期初属中下等.首先,让学生明确具有强健体魄的重要性.然后,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要处理好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学习时间的关系,两者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有效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明白了这些道理,家长和学生对体育健身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对跳绳、踢毽、篮球、羽毛球等易于开展且娱乐性较强的项目普遍感兴趣.因此,试验从这些活动入手.每天固定的体育锻炼为两次.早上大课间时组织学生跳绳、踢毽等活动.下午社团课时,开设篮球、羽毛球社团训练.双休日及节假日,则对学生提出要利用社区体育活动场地或在家进行1-2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这样的练习进行了近两个月,进入冬季后,又特别强调学生练习时必须结组进行.较高强度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做充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避免伤害事故发生.随着练习的深入,学生已不满足单纯的活动练习.于是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体育信息,在班内的板报栏展示,培养锻炼兴趣,学生的热情也更加高涨了.

三、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近一个学年的锻炼,这班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校运动会比赛中,总分列年级第二名,学年综合评定体育成绩列年级第一名.这一学年中,感冒发病率为46.7%,在同年级中最低.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较明显的进步,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量化为年级第3名,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列年级第2名,期末列年级第2名.上体育课时,半数以上同学能根据课程项目做较系统的准备活动,对各种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在全年级中也是最好的.从实验中可以看到,运动方式也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独自进行体育锻炼,易使人产生枯燥感、疲劳感,合作式集体参与的锻炼形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锻炼热情.小组内的互相影响、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共担风险的精神,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当今的少年儿童,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差的不良心理,而合作的方式使他们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交流,有效地促进了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运动场地及时间的安排也应受到重视.教育学生在校外体育活动时应选择在较安全的场地进行,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及有限条件进行;时间上不能过于集中,早晚分散进行.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应消除家长的顾虑.多数家长的意识中,学习是第一位,体育活动被部分家长认为是妨碍了文化学习,甚至被制止.所以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健身计划,在保证安全和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体验运动的乐趣,获得智育、体育的双丰收.校内校外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有计划、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会促进文化学习的进步,使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强健的身体,使学生学习更有保障.综合考虑,只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适宜地参加体育锻炼,就能够促进文化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实验证明,教师的鼓励和取得成绩的激励,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促进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是在不断表扬中进步的.教师应随时监控学生锻炼,及时收取反馈信息,发现进步,随时表扬,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加以正确引导.学校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体育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挥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应从学生喜欢、易于接受的运动项目开始,逐渐渗透,培养广泛兴趣,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结成锻炼小组,采用合作型的锻炼方式,有益于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形成,有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校外体育活动是校内体育活动的补充与延伸,要做到合理安排,达到安全效益双丰收.适宜、正确的体育锻炼对于文化成绩的提高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师的鼓励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坚持锻炼的促进力,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起促进作用.

五、建议

篇7

一、怕提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调

时至今日,部分教师继续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沿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试图在单位时间内将大容量的信息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尽管有部分教师也能注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但往往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忽视了对学法的探索,而善于提问题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快速,大容量的信息灌输,多题型的大信息量练习固然能够促进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但是这种僵化、片面的数学教学,势必会因为教师思想禁锢而造成学生思想的僵化,跟在老师后面跑形成思维的退化,过分依赖、盲从老师、而不是主动的去分析理解、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导致品质的惰化。难怪乎许多老师慨叹所教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流于肤浅,没有深度。一个没有被学生的问题包围的老师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成功的好老师。

2.学生提问的心理因素

(1)自卑心理

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往往因为数学学习差而羞愧于见到数学老师,更不会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久而久之,思想包袱越来越重,学习越来越困难,不会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却又提不出,只好听之任之,日久天长之后,只好彻底破罐子破摔。

(2)畏惧心理

畏惧难题,见到复杂题目或者较难的问题就不敢想下去;怕错,担心自己的想法是幼稚的、错误的,怕学生笑话、教师鄙视。

(3)惰性心理

受到原来方法的框框约束,只会套用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只会模仿,不会创新。还有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闭锁心理,怕别人说自己爱出风头,好表现自己,常常将一些问题凝固在头脑之中。

二、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教师应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说,鼓励学生问,哪怕说得不着边际,问得可笑,我们都应积极鼓励,给予正面引导。特别是让不愿说、不愿问的同学想说想问,遇到争议大的问题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同学共同讨论,创设和谐氛围。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保护了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更容易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潜力。初中学生更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得到别人尊重和认可,所以教师应抓住这种心理,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使提问题的气氛和谐愉快。 转贴于 教师要更新理念,鼓励和促进学生提问题,促进学生在教学中挖掘、探索、创新。

2.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学生之所以有问题提,要么是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模糊的认识,要么是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新奇的想法,对解决问题有了新的思路。这些都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的分析、深入的研究。如何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教师要交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判断推理法、猜想法等等。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学生可提出“这样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呢?”,“它和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在讲“不等式的性质”时,学生可提出“是否把等式的性质中‘等式’两个字都改成‘不等式’就行了呢?”;在讲“矩形、菱形”时,学生可提问“矩形的哪些性质菱形不具有呢,而菱形的哪些性质矩形又不具有呢?”,“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在做一道证明题时,学生要会问:“这个已知条件有什么用呢?”,“要证这个结论需要些什么呢?”,做完题目后学生要习惯于问:“还有更好的解法吗?”。这些问题有的学生一开始并不会问,我们可以先教会他们,慢慢他们就习惯于问了。

3.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要让学生多问,首先就要增强学生的提问信心。教师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的意义,应该承认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权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向常识挑战,要勇于发问、敢于质疑,它是刺激人脑积极向上的有效方法。

4.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都问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不能把课堂作为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优秀生和差生都能在自己的认知水平上有所发现,有问题可提,切忌把课堂掌控在少数学生手中,要使多数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这样有利于调动多数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5.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篇8

体育是动态性、技术性以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一般的理论性教学不同,初中体育教育如果想要提升教学实效,就需要重视对学生自我练习的引导。基于此,运用多媒体的工具性作用,辅助学生展开动作实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将体育与音乐结合起来,突出体育学科的特色,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体验。为了加强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教师的示范动作录下来,播放给学生看,也可以将学生的训练动作录下来,从自我观看中体会动作的不足。同时,在学生相互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健美操”相关动作知识时,教师针对手臂方位组合、身体步法组合、跳步组合、方位姿态操、双人健美操等相关知识与动作,运用多媒体存储视频短片或者是教学需要的音乐,在音乐的配合中更好地掌握节奏与动作,并有效活跃教学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快乐学习体育知识。重视初中体育教育的学科特色,就是将多媒体的工具性展现出来,运用视频、音频等有效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高超驾驭,提倡动态生成

2.1提倡引导学生动态生成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发散、自主实践探究、自主反复练习并动态生成的课堂,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中,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扩展自身视野、扩充知识网络,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借助多媒体实施初中体育教育,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引入动态、多变的教学手段。初中体育教育,大多是基于学生训练展开的教学过程,基于此,应该实施动态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突况或者某些问题,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查阅资料或视频,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解决。例如,针对“短距离跑”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鼓励动态生成。分小组展开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短跑技术视频,之后展开讨论,并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短跑练习,在一些技术、动作稍微成熟以后,实施小组短跑竞赛,并配上音乐调节竞赛气氛。在一系列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传授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2.2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多媒体的网络沟通功能表现在很多方面,也能够使得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容易。多媒体的网络化发展,使得人们的交流变得很容易,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创建班级体育知识学习平台,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行留言,教师在下次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可以将学习课件发放给学生,也就是允许学生拷贝和复制,学生在课下能够复习,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与探讨。例如,借助互联网中的网络讨论版,学生关于初中体育学习中的某个课题展开讨论,发表出自己的见解和困惑,也可以关注教师的微博与网站,对经典教案展开复习,弥补自身的知识欠缺。如何在“迎面接力跑”过程中提高奔跑能力和发展速度等,学生在基本的课堂学习之后,查阅教师的讲解教案,然后进行复习,再与学生和教师展开交流与讨论,提升自身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

3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