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0:44: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项目管理本科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技人员是公司最主要的资源之一,有效地激发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是公司最强劲的发展动力,是公司价值增值的源泉。所以“以人为本”文化,除了技术体系建设上实施内部技术职务聘任、内部技术创新评定等一系列机制外,在项目管理上,主要是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展开良性竞争,打破平均主义,支持差异化待遇。
1.1项目等级
科技项目主要包括新产品、工艺革新、测试与完善等几大项目类型,依据其创新性和先进性,分成如下等级,一般的订单设计不属于科技项目管理范畴。
1.2项目申报
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原则上采用不同的申报机制。(1)立项竞争机制:针对战略型项目、全新产品、重大工艺工装项目等,实行内部竞争招标制。任何技术人员只要有完善的新思路新方案,就能够组建团队参与项目申报,在新项目面前人人平等,“不唯权、不唯上”,给任何员工以公平、公正的机会。在良性竞争中,更能实现理论上或技术上的突破。项目申报内容一般需包括:前瞻性调研分析、行业动态、技术可行性、项目链资源、社会效益、项目内容、项目时间、项目组成员等内容,其团队组建不受固有的部门隶属关系制约,可灵活借用组合。项目全面系统的分析,为后续可行性论证奠定坚实基础。(2)组织分配机制:系列化开发产品、复杂订单设计等实行分配式立项,以确保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也确保对原有项目整体性、系统性及经济技术条件的考虑,同时也是对原有研发团队所做贡献的肯定,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申报的项目均由技术委员会组织答辩,审议项目技术水平先进性、项目开发条件和工程价值、组织管理能力及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同时评定项目等级、确定项目工资总额等。项目申报及评审情况均向整个技术体系公开。
1.3项目工资
为了激励技术人员积极申报科技项目、积极参与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的研发,以科技项目为导向,以待遇差异化为目标,推动集团科研工作不断发展,在基本工资、能力工资、部门绩效、岗位津贴等之外设立专门的项目工资。T、A、B、C、D类单个项目对应工资总额分别为:10万元、8万元、6万元、4万元、2万元。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组成员工作量、重要度预先确定项目工资分配比例,并报相应技术主管批准。在项目工资结算时,项目负责人可根据项目组成员实际工作量、重要度、贡献、工作质量等调整预定的项目工资分配比例,并报相应技术主管批准。项目工资按照设计完成、样机完成等分阶段结算,原则上设计完成可结算项目工资总额的70%。T、A、B类项目,试制完成后需要进行样机评审,否则不予结算剩余项目工资;C、D类项目完成后应编制项目总结。项目工资分配情况向项目组成员公开,相关业绩与个人年终考核直接挂钩,是技术人员年终考核的核心依据。
2成本管理:紧抓过程监管,降低潜在风险
2.1项目状态
科技项目计划与监管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项目开发计划主要分成:年初计划、季度调整计划。在已经制定了研发计划的基础上,对项目在每个月中的运行状态定义为:正常运行(细分为设计、加工、装配、样机完成)、延迟、暂停、取消。项目状态用以对所有科技项目进行有效追踪、评估,动态监测项目执行成效,作为季度项目工资发放依据;最终在年末考核项目达成率,作为年度项目奖金发放的主要依据。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项目成功,降低潜在风险。
2.2项目季报制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每个科技项目的价值都具有不确定性,每个项目投资也不可避免地充满了高风险性。为了有效应对客观存在的风险,每季度对运行中的项目均实行评估与再确认,主要内容有:①项目本身是否按照计划正常运行:设计、加工、装配、样机试制等各环节是否存在瓶颈,时间进度、成本预算以及质量等是否可控。②市场需求是否有变:任何新产品研发均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前瞻性判断,市场策划部门每月反馈的市场信息用以引导和调整研发方向,市场调研信息的跟进可以说是项目状态变更的核心依据。③内部条件是否有误判:技术成熟度、加工制造能力、外购外协条件、成本预算等。④是否有设计初期未预料到的因素,影响项目的执行质量,需要变更处理。综合上述评估结果,形成项目执行状态甘特图(Ganttchart),是项目季报的核心内容。
3资本管理:资本输出侧重远期投入,知识积累推动又一轮创新
3.1侧重远期研发项目的投入
为了能保持长久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在技术项目上倡导“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理念。现有的技术及其完善,现有产品的批量制造和销售,是公司资本自我积累的源泉;但是,资本的输出则着眼于三、五年后的市场,对前瞻性新产品项目、基础研究和测试、工艺工装改善等予以重金支持,以取得在发展中巩固的成效。由此,公司也积极参与申报工信部、经信委及科技局等单位组织的政府科技项目,积极自筹经费投入新技术研发,提升公司项目档次,为未来发展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也为国家和行业的技术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项目知识积累推动创新
技术知识和经验是公司最巨大的无形资产。在项目的结项管理中,不论采用总结报告方式还是验收结项方式,均强调项目经验的整理和积累。包括项目所涉及的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人员组织、资金结算,以及存在问题和经验教训等形成详实的文档,存入公司综合档案系统。为后续新项目的组织和研发提供借鉴和参照,为构建研发体系项目链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能降低重复研发和投入,更重要的是在项目经验的传承中推陈出新,触发更多新项目的诞生。
4结论
项目管理师网权威2016年5月山西高级项目管理师报名条件,更多2016年5月山西高级项目管理师报名条件相关信息请访问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网。 2016年5月山西高级项目管理师报名条件
(1)取得本职业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高级项目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博士学位,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并担任项目管理领导工作1年以上,负责过2~4项以上复杂项目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含研究成果、奖励成果、论文著作),经高级项目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3)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并担任项目管理领导工作3年以上,负责过3~5项以上复杂项目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含研究成果、奖励成果、论文著作),经高级项目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相关推荐:报名时间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真题 | 答案 | 模拟试题
项目管理师网权威2016年5月山西一级项目管理师报名条件,更多2016年5月山西一级项目管理师报名条件相关信息请访问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网。 2016年5月山西一级项目管理师报名条件
(1)取得本职业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高级项目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博士学位,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并担任项目管理领导工作1年以上,负责过2~4项以上复杂项目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含研究成果、奖励成果、论文著作),经高级项目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3)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并担任项目管理领导工作3年以上,负责过3~5项以上复杂项目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含研究成果、奖励成果、论文著作),经高级项目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相关推荐:报名时间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真题 | 答案 | 模拟试题
(1)创建艺工结合开放式实践教学网络管理模式。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自主研发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包含三大模块:包含实验项目、实验队伍、实验室数据上报和报表汇总、成果管理等 8 项内容的实验室综合管理模块;贯穿于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流程的管理子系统;包含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实验室开放项目管理、学科竞赛项目管理 3 个子系统的大学生创新计划管理模块。
(2)构建“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基于网络管理的“基础实验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和“设计创新能力训练”三层次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跨课程综合性实验艺术创作(工程设计)能力实训集成创新实践(创作、研究开发)”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3)夯实基础,强化创新,多方位拓展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重塑学生知识结构。创建本科生科研训练、实验室开放和学科竞赛项目,并将其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推进产学研合作。将三类项目与相关课程相结合,突破传统内容局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
(4)搭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多方协同、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的“大实践”平台。将相关实验室和工作室、大学生创意工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科研和学科竞赛基地等校内资源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5)建立实践教学项目的评审、管理和奖励等长效机制。制定各类项目管理办法,建立教务处、各教学部门、项目负责人的三级项目管理制度。每年以网络为平台,开展项目的立项工作,并强化网上过程管理,定期进行项目验收与总结。
[关键词] 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权利义务;激励机制;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 G5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3—0010—06
当今世界的发展依靠的是核心竞争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培养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多年来,国内外高校围绕这一课题,一直在进行着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如今,高校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已经被普遍认作一条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1},它起源于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立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2},其后短时期内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法》中也规定了本科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故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是当今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必须予以重视的环节。1995年,清华大学提出了“学生科技训练计划”{3},并于次年开始实施。其后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重点高校所效仿{4},相关的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也在逐步制定和完善。
进入21世纪,我国许多高校都已制定出了自己的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传统教育思维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各高校的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无法完全满足实践中的需要。笔者通过对国内九校一省{5}的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进行评价、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关建议加以完善,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具有的作用
高校本科生科研的开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一个规范科学的管理办法是其保证,是其不可或缺的规章,必然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引导着本科生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从笔者搜集到的九校一省的科研管理办法中看,各高校的规定比较详细,也都涉及到了科研管理中诸多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主要具有以下几项作用。
(一)引导作用
各高校制定的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作为一个规范的校级文件,其构成必然包括总则、具体内容、附则等部分。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分为总则、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运行管理、项目结题管理、项目变更管理、项目经费管理、相关政策支持和附则共十个部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办法》也分为七章内容,主要是:总则、项目来源与资助方式、指导教师与学生、组织管理、经费管理、相关政策、附则。这些规定中的很多内容都对科研活动起着引导作用,如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总则中的第3条强调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其管理办法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引导着科研活动向着这一目标进行。再如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中的第二条规定了指导教师应负的“指导学生选题论证、积极为大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等八项职责,这属于指导教师的职责范围,但无疑也具有鲜明的引导作用。其实一个完整的科研管理办法在整体上就具有着一种引导作用,它以明文规定的形式指引着、要求着师生应该怎样开展科研活动。
(二)评价作用
通读各高校科研管理办法,不难发现其是具有评价作用的。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中第六章第2条规定,“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项目论文或成果报告、实验操作演示、辅助研究材料等,并举行严格的结题答辩,对通过结题答辩的项目个人或项目团队颁发结题证书,并对项目总结报告做出评价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办法》第13条第3项规定,“各院(系)指导小组对申请项目进行质疑、评审和遴选后上报学校”。这些规定无疑是对科研立项和成果的评审、评价,它有利于克服科研进展的盲目性,对师生的工作也起着一种监督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了科研学术的严谨性。此外,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第27条强调,每一期科研项目验收结束后,教务处给通过验收的项目完成人和指导教师颁发成绩合格或优秀的证书,并发文公布验收的结果。还有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第20条规定的对学生的激励政策。虽然这些规定都是一些激励和奖励的政策,但同时也是对师生科研工作成绩的一种认可,它从侧面以奖励的形式评价了师生的工作。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在实践中也具有客观上的评价作用,这对调动师生的科研热情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项目管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48-02
一、引言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其实施目的:“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其实施原则有以下三点:(1)兴趣驱动。(2)自主实验。(3)重在过程。计划指南还强调,学生是项目的主体,每个项目都要配备导师,但导师只是起辅导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大部分选题都是指导教师指定,指导教师的题目多数来自于自己的科研课题,与学生的专业相关程度不大。学生对选题不熟悉,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比较缺乏,最后造成指导教师帮助完成项目的局面。另外选题理论验证偏多,产学研结合不足。由于创新平台、创新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往往是闭门造车,没有对社会、对企业做深入的调研,与社会需要脱节,缺乏应用性,不能形成研究成果向生产力和经济价值的转化。
(二)项目缺乏可行性,项目计划不够翔实
由于大学生从事创新实践活动时,还没有打好专业基础,知识层次和结构不健全、不完善,还不具备扎实的基本技能和高超的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素质相对低下。项目实施计划不够详实,存在设计缺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差,常常出现项目延期、项目无法按时保质完成的情况。
(三)不懂项目管理,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由于大学生的主要精力是学习课堂知识,尤其是一些理科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不懂项目管理,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创新实验成果不多。
三、用项目管理方法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科技创新素质低下,创新实践能力没有得到系统培养的问题。所以,指导教师对创新性实验项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1-4]。本文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目的任务和实施原则出发,总结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用项目管理方法[5-7]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如图1所示。
(一)用项目管理方法指导学生选题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选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兼顾项目本身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我们要注意选择那些既能提高科研能力,又具有的一定实用价值的、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课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选题的主要来源:
1.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一般,鼓励优秀的大学教师作为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都承担着一项甚至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这些课题都是当今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国家的需要,并体现教师所在院系的研究基础及特色。因此,指导教师将自己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抽取出来,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技能,与学生讨论后,共同确定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选题。但要注意学生是项目的主体,指导教师只起辅导作用。这样,师生共同努力,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完成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同时,学生的科研能力方面也能迅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学生的特长与专业培养方向相结合的课题。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与专业培养方向相结合,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产生新的课题。在这类选题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特长有充分的认识,和指导教师共同讨论,共同确定课题。指导教师要对项目整体的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指导学生撰写项目申请书和项目任务书。提出课题后,要论证和确定课题。要对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作充分的分析和验证。
(二)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的编写
编写具体翔实、可操作性强的项目计划是成功的关键。项目计划是范围、时间和成本的确定。指导教师要辅助学生确定项目范围,要从需求入手,指导学生将项目分解成更小、更易操作、更易管理的任务。在此基础上估算成本、时间和资源,使工作变得更容易操作,责任更加明确。任务分解的结果是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任务分解后,要根据任务的分解结果进一步分解详细的项目活动,以便安排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任务网络图。从任务网络图中找到关键路径,调整活动关系,最后得到项目计划。学生将项目计划存入项目管理软件MS Project中。通过这个项目计划,可以确定所有的任务、项目的时间进度、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以笔者指导的《基于Linux即时通讯软件设计与实现》项目为例,根据项目WBS的分解情况,服务器分为网络通信模块、数据库模块、图形界面三大模块。其主要任务分解如下:网络通信模块包含创建后台守护进程,多线程的运行,网络套接字编程任务。数据库模块包含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MySQL数据库编程任务。图形界面模块包含用户界面设计,QT编程任务。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编写项目计划书,对项目计划书中的关键路径进行分析,分析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步骤/环节、关键因素,并提出保障措施。指导教师和项目成员共同讨论决定项目的里程碑计划如图2和表1所示。
(三)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监督和管理要充分利用项目计划,根据项目计划中的进度计划检查项目有没有延迟、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遇到问题要及时协调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顺利地完成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监督和管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设计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以笔者指导的《基于Linux即时通讯软件设计与实现》项目为例,在软件开发之初的设计阶段,就需要能够预估出所有的问题,并加以提前解决;不能解决的,或者无法预料到的,也需要提前预留余地,保证不会被突况所打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能够稳步进行。凭经验来说,就是先设计和开发一个框架,在开发这套通讯软件系统时遇到的各个问题,如有关软件可扩展性的问题,能在该框架中得以良好的解决。项目为了解决高并况下网络套接字编程的效率问题,采用pthread多线程模式,添加了epoll技术支持,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服务器端的效率。为降低软件模块间的耦合性,为软件内部提供良好的内部通讯模块,以及“热插播”方式般灵活的组件特性,在设计中增加OPENMP所提供的多核支撑,更大地增加服务器端的效率。
2.保证项目基本功能的实现,再设计和完成创新性实验部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要求实现项目的基本功能,还要体现项目的创新功能。实验方案要考虑基本功能型实验和创新功能型实验的比重,这样才能突出科学研究的重点,简化研究对象。笔者指导的《基于Linux即时通讯软件设计与实现》中实现基于多线程技术的聊天功能是基本功能,实现视频传输是创新功能。实现服务器普通资源对象的监视功能是基本功能,实现特殊资源对象的监视功能是创新功能。
3.项目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沟通方式要明确的规定。项目组成员要定期(每周或两周)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就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4.实验过程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进行问题的定位,及时进行协调和解决。如果是软件系统,就要求软件系统有调试功能。
5.重视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环境和条件,重视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步骤和现象,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重视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辩证思考问题。
(四)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验收
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验收主要包括项目成果(软件、硬件)、文档、科研论文、总结报告。科研论文和总结报告的撰写需要指导教师专门指导。指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论文大纲,对大纲内容确定后再要求学生进行论文的写作。论文要体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论文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的提出和课题的意义。这部分内容要对课题进行逻辑分析和原理阐述,说明创新实验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反映了学生概括、抽象、分析、总结的能力。
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这部分内容包含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反映了学生方案的设计和实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的实施和结果分析。这部分内容包含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反映了学生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抓有放,起到引导、提示、启发、辅导的作用。笔者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论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忐,张胜涛,周晓梅,等.高校学生创瓶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28-30.
[2]周晓梅,刘跃华.大学生创新基金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6,(1):94-96.
[3]张持晨,童玲,张宇斌,等.关于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的思考[J].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8):116-117.
[4]梁蕊.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探索与体会[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O10,24(1):122-124.
[5]Schwalbe K.IT项目管理(英文版,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7]Jalote P著,施平安译.软件项目管理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管理 高等教育 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也极为重视,先后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管理,并在2004和2005年对所有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和项目进行审查和复核,整顿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笔者从2005年起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的刑事司法学硕士项目秘书,深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有着深远影响,而其中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对于提高办学单位声誉、维护受教育者利益更显得尤为重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有其自身特色,笔者试分析其特点和难点,并试图探析中外合作项目管理的方法,以期更好地发挥合作办学项目的优势,在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把握中方教育。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的特点
1、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以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举办的刑事司法学硕士项目(Master of Criminal Justice,以下简称中美MCJ项目)为例,其招生对象为具有学士学位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不限本科专业、不限是否在职、不限年龄大小,这就使得合作项目学生的生源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在管理中要注意各类学生需求的特殊性,及时地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既要引导应届本科毕业生逐渐进入硕士角色、参与科研。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进行合作研究的团队精神,又要兼顾在职人员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引导他们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
与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管理不同,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管理特别强调对学生英语能力方面的教学与管理。中外合作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时刻都离不开英语:入学需要参加英语水平测试,或参加托福、雅思的培训及测试;外方授课前需要预习专业英文著作或论文:外方授课过程中需要与授课教师课堂互动或参加随堂测试: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英文;毕业论文的答辩需要英文。为此,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多为学生提供锻炼英语能力的机会,鼓励其多听英文专业讲座、开展英语沙龙、与留学生交流等,更好地体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和优势,为学生开拓更广的视野和就业空间。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主要授课时间在中国,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多通过网络,这就要求在学生管理中注重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运用。从入学开始,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制作幻灯片(PPT)能力的强化;需要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查找外文资料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通过网络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提问和提交作业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规范地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等等。当然,对于普通的硕士研究生而言,也需要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中外合作项目对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研究的能力方面要求更高,力求使学生更加适应信息时代。充分运用网络和计算机工具进行交流和研究,学习外方先进的研究方法,从而终身受益。这就要求在项目的学生管理中必须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更为严格地要求!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
2、管理方式的特殊性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国和外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是教育领域的国际化,随之便带来其管理方式的特殊性。
首先,项目管理方式具有涉外性。以中美MCJ项目为例,虽然是硕士层面的教育,但其中方的归口管理单位并不是校研究生部,而是校国际交流处。相应的,项目要接受的是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的评估与审查。此特殊性也体现在日常管理中,外方教授来中国授课中方要签发邀请函,并向国际交流处提供教授简历、护照个人信息页、来中国的行程安排等,以便省教育厅签发签证表。这就要求中方办学单位尊重并按照外事程序和礼仪来进行项目的管理。
其次,项目管理方式具有合作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项目在管理方式上的合作性。以中美MCJ项目为例,美方在中国设国际教育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并与中方共同管理项目的相关事宜;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主要由中方进行日常管理,而在美国期间则由外方管理。这就要求中外双方办学单位及时沟通、信息共享,共同管理好项目。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的难点
1、教育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第四条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由此可见,国家鼓励中外合作办学的原则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当然,这一原则也应贯彻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中,时刻铭记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是为我国培养优秀建设人才。
要达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的要求就必须紧抓教育,但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际的运行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难点。以中美MCJ项目为例,因为学生的录取权在美方,学籍在美方,颁发学位证的权力亦在美方,这就导致中方在项目管理中的权限极为有限。中方合作进行招生宣传但却没有录取权,日常管理学生却没有中方学籍且不颁发任何中方证书。由此可见,中方在项目的许多管理上并没有实权,直接导致中方在项目管理中处于弱势。这就使得“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得到实施。
2、学生意识问题
学生在中方校园学习,但因其学籍不在中方且其归口管理单位也不是校研究生处,中方不发给合作项目学生研究生证,这使得学生在中方校园的身份比较尴尬,由此带来学生在意识上对中方管理的忽视。以中美MCJ项目为例。虽然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学生的学籍不在南京师范大学而在马里兰大学,所以学生对美方的课程学习态度上均比较认真,但对中方开设的课程态度上却相差甚远。作为中方合作办学单位,我们应反思中方开设课程与引进专业的切合度及授课教师的授课态度与授课方法。当然,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意识上的重视与配合,做再多的努力可能也收效甚微。
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的方法
1、紧抓教育
管理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维护着办学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及学生的利益等等。各办学单位应在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下紧抓教育,把“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的中外合作办学原则贯彻在项目的管理中。
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首先要维护中方办学单位的主动权。中方应是办学的主体单位,而不是外方的附属。合作办学的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这决定了在选择合作单位及专业上必须根据中方办学单位的需求,把握选择的主动权,宁缺毋滥。以中美MCJ项目为例,南京师范大学选择的合作单位是同样具有百年历史和良好声誉的美国马里兰大学。根据USNEWS上的统计,2005年马里兰大学的学术声望在美国的250所大学排名中名列第45名。马里兰大学的刑事司法系更是堪称该领域的泰斗。这样首先从资源上决定了该项目的优势性。
其次,在教学的管理中,中方办学单位也应紧抓教育,维护中国学生利益、确保教学质量。以中美MCJ项目为例。虽然录取权、发证权在美方,但其主要的教学活动在中国进行。中方监督美方的录取,确保公平公正;监督美方教师的教学,确保课程质量;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维护学生权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对于国内普通硕士而言,其收费一般较高,中方要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值,学到更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方法。毕业后能服务于中国的社会建设。
再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中方也应紧抓教育。纠正学生偏颇意识。以中美MCJ项目为例,虽然学生的学籍不在中方,但学生的日常管理却离不开中方。中方为该项目在中国的实行提供了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后勤保障。该项目的学生虽然没有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证,但他们享受的是南师大研究生的同等待遇,切实生活在校园中。我们要消除学生的孤立感,让他们感受到南师大大家庭的温暖;鼓励他们听取相关学术讲座,共享法学院资源;鼓励他们和普通硕士一起参加活动,增进友谊和情感。
2、注重中外特性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放教育市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产物,是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这就注定了在项目的管理上必须注重中外特性。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管理上需注重中国特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国对国外开放教育市场,让更多的中国学生可以不出国门留学,是中国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下学生的教学与日常生活多在国内办学单位,相应的项目及学生的管理也多数依附于中方办学单位,对项目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的也是中国的教育行政部门。这就要求中方办学单位在具体的管理中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接受检查和评估、做好汇报和备案等等。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也要根据中国校园管理的方式为其提供后勤保障等。因此,在合作项目的管理工作上注重中国特点必不可少。
其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管理上亦需尊重外国特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离不开外方向中国派出教师进行主要核心科目的授课、外方与中方办学单位进行交流与商讨、外方向中国学生传授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等等,这就要求在项目的管理中需尊重外国特点,注重涉外礼仪并尊重外国的行为习惯,把合作办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我国现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中,从专业委员会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指导意见到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中,都强调工程管理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给出了规范统一的教学指导意见,但各校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却具有较大差异,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实践环节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目前工程管理本科教学缺失系统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这些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去培养。其课程的安排主要是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下,根据各个学校的师资情况来设立课程,编制培养计划,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能满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但实践环节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其设置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学校,造成实践环节设置极大的差异性。由于未能提供与培养方案对应的实践环节教育,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专业的差异化教育。2.实践环节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质量难于保证大多数学校工程管理都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这样的实践环节,实习场所一般安排在施工企业的在建项目工地,这样的综合实习是必要的,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建设项目施工的实践过程,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实习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针对项目建设的施工现场管理,没有体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状况;二是实习时间短,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施工现场的局部施工现状;三是在学生的实习单位对口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安全管理的需要,许多施工现场已不接收实习。目前学生实习,多数处于无组织的状态,主要由他们自己联系单位,完成实习。缺乏系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与指导,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与作用大打折扣。有些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结合相关课程,也搞一些诸如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但并没有系统地将这些实践活动强制性地纳入教育培养计划、制定相关的教学要求与标准,统一规定设计范围与内容。课程设计是否做、怎样做、完成的内容范围是什么,完全由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决定,由于许多教师没有工程背景,不知道如何完成这一实践环节,使得这一环节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甚至于将实践时间变成为假期。
二、建立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互动的实践环节教学模式
针对现行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强化实践环节、从根本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性,由学校提供对应的资源支持,切实地搞好实践环节的教学。
1.实践环节应作为强制性要求,纳入教学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定要把这种实践环节作为强制性要求,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一方面把实践环节作为独立的课程写入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有明确的实践环节指导书,有实践环节的内容、要求、时间、教学形式及学生提交的实习成果形式。
2.实践环节应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不能仅局限于教学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不仅要安排综合性的实习,还应该在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中设立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应用,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内容,把理论应用落到实处,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3.整个实践环节应包括参观性实践阶段、课程实践阶段和综合实践阶段针对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实践环节应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即划分为参观性实践阶段、课程实践阶段和综合实践阶段。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实践活动是属于参观性实践阶段,以讲座、参观为主;大学本科二、三年级的实践活动应属于课程实践阶段,以对应的市场调查和课程设计为主,要求学生完成指定内容的技术设计和管理文件的编制;大学本科四年级属于综合实践阶段,主要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要求学生到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现场进行工作,全面了解、熟悉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三个阶段的实践环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参观实践是课程实践的基础,课程实践是参观实践目标,课程设计是局部的知识应用,综和实习是系统的知识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三阶段的内在联系。
4.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是全面、互动的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全面地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筑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建立实践场所。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互相促进,实现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互相推动,实现教学实践环节与社会生产活动互相结合。这种全面、动态的实践教学模式应全面地体现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逐渐深入社会,了解项目业主、承包商、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管理目标,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实践模式。实践教学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仅要让他们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相关的技术管理文件,提出他们的问题与要求。
三、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内容
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如下教学实践环节:
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
大一学生的实践属于感性实践阶段。该阶段实践的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项目管理基本观念,培养专业兴趣。因此大一学生的实践应着重于如下形式:(1)安排参观活动,用一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大型楼盘项目、公用设施项目。(2)组织学生围绕专业理想信念等内容进行演讲及一般性题目的辩论比赛,从训练口才、思辨能力方面培养其专业兴趣。(3)组织学生召开一次有相关专业人士和专业教师参与的专业认识恳谈会,使其正确认识专业和树立信心。(4)在老师带领下,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其良好的人格和职业道德素质。
2.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
二年级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其实践的内容应和其课程内容相结合,围绕着课程内容来设计实践内容与形式。从培养的全过程来看,该阶段的实践是有针对性的、局部的实践范围,和大一的实践相比上升到理论应用的层次。大二学生的实践应着重如下内容和形式:(1)针对技术课程内容,设立了独立的课程设计。(2)深化教学,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工程规范与实例,增加教学的信息量。(3)邀请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的经理人举办讲座。许多企业经理人都非常热爱其工作,有许多感悟想与学生分享,但他们常常不明白从何讲起。为了能取到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关专业课教师让学生事先进行讨论、收集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后,形成讲座专题,发送到相关讲座人员手中,在经理人做了准备后再进行讲座。
3.大学三年级的实践活动
大三学生的实践内容与大一、大二相比,不仅要继续设置课程设计这样的针对性较强的实践环节,还应当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参观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已能够将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一定融合,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但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应当是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的具体指导相结合。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大三学生的实践模式:
(1)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也是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教育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建设项目管理案例,可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对照,使理论教学不再是纯理论,强化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案例教学中应该区分教学性案例与讨论性案例,教学性案例是为了直观地表达理论内容、表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为理论教学提供支持,以教师介绍为主;讨论性案例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讨论在教学中应该阶段性的进行,并在讨论之前发给学生。案例讨论主要达到以下目的:一、通过讨论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二、通过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理论内容,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三、通过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对不同意见的包容性,培养学生协商与沟通能力。案例讨论中可以采用模拟讨论的方式,全面地培养学生思辩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典型案例,就案例的事实及项目管理的问题,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去理解,案例中的各方合同当事人角色,由学生扮演。讨论小组的学生以十个为一组,让学生自行安排扮演项目业主、承包商、供应商、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不同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项目的了解设计自己应承担角色的任务,发表意见并编写讨论报告。模拟案例讨论,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即要注意对管理事件的证明和证据收集问题,又存在项目管理理论和合同条文引用问题,同时还体现了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现场应对的逻辑思维、仪态仪表等问题,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能力培训方法。
(2)提供一些专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调查,编写调查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房地产公司、施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项目企业的管理状态与水平,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鼓励大三学生参与毕业班学生毕业设计活动。在三年级学生中公开毕业班学生毕业设计的相关信息,鼓励三年级学生积极参与。
4.大四学生的实习内容与形式
大四学生是本科的最后一年,此时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均已完成,学生的实习属大学本科教学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属于综和性实践阶段。大四学生的专业知识应更加系统化,通过三年的实践活动,其能力大大提高。大四学生的实践活动,应集中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大四学生的实践形式应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切实搞好毕业实四的毕业实习是列入教学大纲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时间较长,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让学生了解工程实践。为了使实习不流于形式:一是选好实习场所,有些学生错误地选择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实习,与专业要求严重脱节。二是学生实习前应有实习指导书,实习中要有实习工作内容、实习感想、实习收获的记录,实习后要有实结。三是做好实习期间的跟踪与指导工作。学生在实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在实习开始前,召开实习动员会,由各位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实习注意事项,实习的要求与技巧,向学生发放实习指导书;实习结束后,我们要根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工作日志与实习报告三个环节进行评分。
(2)重视毕业论文的工作,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综合锻炼。毕业论文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与深化,它不仅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是科研活动的初步实践。我们要求毕业论文要有实践价值,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往往向学生提供一些与实践紧密相关的论文与设计题目。在2007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我们就以学校一栋框架结构的实验楼为设计背景,向学生提供了以造价管理、工程招投标为主题的毕业论文与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
四、实践环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实践环节缺乏相应的考核措施,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成为一个难题
由于在教学管理中没有相关的教学质量控制措施,使得实践环节的控制成为一个难题,其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责任心和社会公共关系。部分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明确的指导书,不知道实践教学的要求与目标,应付了事,教师疏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