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情感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3-25 10:44: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情感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情感教育论文

篇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分布在15-20岁之间,正值青春期,青少年身心发展在这一时期完成,这也是他们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间,大多数的学生在心理上属于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很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当听到不利于自己的评价时,会感到一种自卑感和焦虑,甚至自暴自弃;有些学生在面对人际关系矛盾时,往往容易冲动,没有足够的冷静,讲义气,吵架,打架往往是他们解决事情的第一选择;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觉性差,没有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在课堂上说话,甚至逃课的现象是存在的;面对父母,老师的教育批评往往不以为然,心理调整的能力较差,行为受情绪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家长,学校,社会有不少不满的情绪,看待事物会片面,逆反心理比较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目前的情况是由不同的原因导致的,影响他们的主要有家庭的因素,学校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家庭环境: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的知识水平和修养有限,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照顾孩子。在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训斥孩子,甚至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因此,有不少学生表现的以自我为中心,懒惰,心理承受能力差,偏激。家庭是学生第一课堂,那么家长的教育方法就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成长。学校环境: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相对高中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弱。来到职业学校后,由原来接受应试教育而变成接受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和原来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学习强调专业化,在学习上有更强的竞争力,使得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因为学不好,不想学习,因为不想学,就学不好,造成恶性循环。社会影响: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前景依然严峻,很多人没有充分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许多家长认为上高中考大学是学生的唯一出路,中等职业学校似乎成了他们迫不得已的选择,在一些企业和机构中,不少管理者都很重视应聘者的学历,所以社会还存在着一些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一些学生认为,他们的未来与他们的同龄人相比,更迷茫,因此有一定的自卑感。

二、职业情感教育的对策

作为中职教育的工作者,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而且更要能理解,尊重,关心,鼓励,信任学生,知道他们的情感世界,帮助他们平息自己的心理冲突,因此也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同时对所有有正能量的学生,应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到其他同学眼前,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目标。

1.待人以诚,用爱感化学生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做到公平公正,与学生交朋友,和学生保持联系,关心学生,关爱他们,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生活中,给学生建议。对“后进生”要批评教育,但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毫不吝啬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只要教师愿意用爱去守护学生,用真诚的心去赢得学生的信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那么,学生的道德信念一定会逐渐的形成。

2.注重娱乐性,在活动中教育学生

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健康的、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使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他们的情感,锻炼自己的能力,陶冶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行动来影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知识渊博的教师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开阔眼界,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能跟上时代的脚步,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更多的知识。

4.进行就业分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首先,从新生进入学校开始,让学生尽量从基础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尽快接受职业教育,通过设置相关的职业教育课程,主题班会和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新的情况,目前就业的新特点和优秀毕业生的一些事迹,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引导学生主动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学校鼓励学生获得多种技能证书,他们掌握越多的技能,在社会中,学生将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竞争力,技能证书是就业的强大的敲门砖。同时,更新学生的观念,消除“悲观情绪”,能熟练掌握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心态。这样的学生在幼儿园是非常受欢迎的;第三,根据学生实际,对即将进入社会的特殊心理需求,以就业为重点,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才观,就业观。

三、结语

篇2

在现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学校往往不会为学生开设专门的道德文明的课程。而中国的传统礼仪道德文明一直以来就与传统儒家文学关联在一起,因而,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重担落在了语文教学身上。

1.1情感教育的定义

情感教育是通过尊重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生活快乐幸福、对周围产生正能量。从而建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有觉悟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2情感教育的缺失

在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由于职业学校的宗旨在于为社会培养有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而不管是在教学评估中,还是在学期总结中,教学效果一般都是以较为直观的学生技术层面学习作为比较参照,对于难以定量的道德素质方面,学校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估方案。因而,对于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情感教育显得很薄弱,始终被教师以及校领导所忽略,以至于在很多学校都引起了很严重的后果。例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中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扭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过于以自己为中心,因为与宿舍同学的不和便将室友全部杀死,这明显是对于道德的沦丧,对社会情感的缺失。

1.3情感教学的意义

正确的道德、个人修养的养成对于每一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情感教育的意义在于调节学生认知过程,促成学生全面发展,在如今应试教学体系下,对于加强情感教育显得比以往更有意义。当我们翻阅报刊杂志,不难看到一幕幕让我们心寒的事情。药家鑫的冷酷无情,李刚的儿子嚣张撞人事件,可见接受了高等教育的这些人不仅对于基本的社会法律知识如此的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会道德都已经到了沦丧的地步。

二、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

2.1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重视人文教学的理念为现如今语文教育提供了无数的瑰宝。中国的社会道德是构建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基础下,而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便是由以往的文人儒客的著作为主。因而,语文的教育也可以说是由文学认知教育与培养学生情感道德组成。现如今学好语文这门课程不仅仅是积淀文学常识,更重要的抓住传统思想,通过对传统道德理念的学习理解古典文学。

2.2为人师表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往往学生都会以教师的言行来为自己设立标准,孙子兵法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自身的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一般都在15-18岁,正处在最善于模仿的青春期中,这就要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试想,如果一个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满嘴仁义道德做着猪狗不如的事情”的教师教出的学生能有什么好的发展,一个有修养的老师才能更好的团结学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影响。

2.3增加师生交流促进学生情感培养

如今的中等职业教育很多情况还处在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的方式,由于语文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于陌生的文章理解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下,使得师生间交流处在一个很低的程度上。这样便形成,教师的素养再高也难以把自身的思想高效的传输到学生的身上。这就需要教师创造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感观念的建设。

2.4通过情景模式的构建引发学生的感情

篇3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与学生缺乏情感交流,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及其不符,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此问题,实施情感教育,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有助于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个性的目的。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应用,通过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能够深化学生的文章的感知理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1]。以学习《燕子》为例,燕子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燕子的外形与燕子的特性,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对燕子的喜爱,在讲解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研究燕子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燕子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活动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小组学生讨论燕子的外形特点,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对燕子的情感并阐述理由,请学生选择出本课中最喜欢的话,并有感情的朗读与同学分享。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多媒体上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燕子的外形,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具有较深的感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创设情感教学情境十分重要,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措施,通过创设情感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创设情感教学情境具有重要的作用[2]。以学习《要下雨了》为例,本篇课文主要讲了小白兔遇到了燕子,小鱼以及蚂蚁知道了要下雨了的消息,通过燕子低飞,小鱼露头,蚂蚁搬家等现象体现出了要下雨的可能性,为小学生阐明了生活中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教授了学生的一些生活常识,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感教育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在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中主要有四个动物,兔子,燕子,小鱼,蚂蚁,教师可以请四位学生分别扮演这四个角色,以情景剧的方式情景再现,将文章中的内容演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会,实现情感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3.加强师生交流

加强师生交流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师生通过交流沟通才能够进行情感交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培养发展学生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产生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加强师生交流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3-4]。以学习《幸福是什么》为例,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医生,农民,劳动者感悟到的幸福是什么,然后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自己认为幸福是什么,如学生取得好成绩,父母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并鼓励学生回答自己认为的幸福是什么,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如可以放假出去玩就是幸福,妈妈爸爸可以多陪陪我就是幸福,有零花钱买喜欢的玩具就是幸福,有喜欢吃的零食就是幸福,考试考个好成绩就是幸福等等,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应给予鼓励或表示赞同,给予小学生信心,肯定,如此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有效的交流沟通。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以文章的内容限制了学生的答案,不能对小学生与课文表达不符的答案进行否定,小学生年纪较小,无法思考到伟大的事业,巨大的贡献等与实际生活相差较远的事情,教师不能依据文章内容规范学生的答案,需要通过交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体会幸福是为人类做有益的事情,发挥自身的价值,实现情感教育。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综合能力 情感教育

为了满足时代建设的需求,我们必须提高人才的素质,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综合型人才,已经是我们新一代教育工作的重点,培养综合型人才要从基础抓起,所以在小学的教育中要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认知的能力。

一、增强教师的情感修养,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导师,尤其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佳时间,小学生除了平时在家接触父母,大多数时间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教师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教师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和文学素质,这样才会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1.培养情感文学素养。语文教学的关键,不是在与让学生认识字、词、句、的结构和读法,也不是在让学生背诵唐诗宋词,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文学的无穷魅力,当然,掌握好基础的语文知识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基于全面的考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还要要求教师对其它方面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避免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2.培养巧妙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体现,教学技巧也是教育好小学生的关键,如果方法运用得当,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教学的重点,把我好教学的基本内容。第二,在教学中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联系结合在一起,这样才会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第三,运用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实行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增强学生学习效率

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近年来,在语文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开始用情感化教学去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对人的追求和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推动效果。

1.重塑教学理念,培养和谐的师生交流关系。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教师以往都是以一种灌输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学生只能够在学习中充当容器的角色,所以为了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在日常学生中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要让学生把教师当成朋友这样才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合。如果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是沉闷的,中学生又怎么会提起学习的兴趣呢?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在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无论教师如何丰富自身的学识,提高教学技巧,学生也不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语文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精心打造课堂流程,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鼓励教学。人的情感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学生消极的情趣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一旦学生遇到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就会产生回避、退缩和烦躁的心理。长久以此下去,学生会对自己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会丧失自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十分注重学生情感中的积极一面,必要时要善加利用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打造情感教育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应该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在参与过程中逐渐掌握需要的知识,才会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情感教育课堂,让学生通过情感教育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感知和认知的能力,情感和学习得到全面锻炼,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官感受,也营造了一个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小学生快乐地学习。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学生求知欲上升,课堂的学习效率自然也会上升。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这点,积极发挥自身的推动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既有利于使中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培养深厚的文学素养,也有利于实现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巧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0(14).

篇5

首先,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看成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情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他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其次,技校阶段学生还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一般来说,这种情感迷茫状态从初中开始出现,到现阶段便十分明显。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状态无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不能保证他们的心理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三,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语文课与自然科学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祖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想象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当然怎样在技校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

进行情感教育,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内容方面

技校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泪珠与珍珠》《中国文化的骨骼》《荷花淀》《我为什么而活着》等。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拣麦穗》《泪珠与珍珠》等。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如《迢迢牵牛星》《荷花淀》《行行重行行》等。还有表现其他内容的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这时期的心理特征,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名人回报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讲大话。

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瞻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第三类篇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我们想着重谈谈的问题。面对这类课文,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等着瞧他怎样讲”的心理。过去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这种“回避或禁锢”的做法,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爱情的兴趣,以及对爱情的涉足与尝试。这对中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的看法是,现代传媒及文艺作品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成熟早,中学生早恋也似乎成了一种风气。那么何不抓住这类课文来一个“借题发挥”、正确引导呢?如果中学生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因此,语文老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视爱情问题为,针对中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踏入这片圣洁的土地。因而在讲这一类课文时,我们不应回避爱情这个字眼。如讲到《荷花淀》的爱情内容,要用爱情故事里奏出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赞歌去感化学生。讲《行行重行行》时让学生明了爱情表现出的崇高美德:真诚、挚爱、负责和奉献精神;讲《与妻书》时,阐明国家和小家的关系,从作者令人动容的娓娓叙述中表现出对妻子、对国家的挚爱浓情。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前面笔者已说明,在技校阶段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广博的知识与教学内容联系似乎更紧,它几乎可说是一个纯知识的问题。而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则涉及到一个教师的人品修养。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他们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要求老师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更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处境不同,加上个性的差异,有很多学生在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否定。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人理解的欲望,使教师在态度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而这种影响也许是终生的。因而,在教学态度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应竭尽全力理解自己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要给以鼓励。对学生的思想要透彻地了解、掌握,工作应反复做。对学生的有益活动,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认真的引导,并把这种引导看做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把这种引导看做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要在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人而异的耐心指导。对学生的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给予充分肯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帮助那些还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学生从情感闭塞的天地中走出来。让学生在讲、读、写、说中成为更加乐观、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利他精神和广泛同情心的人,从而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篇6

一、尊重―让爱在细微处流淌

教育的成功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与成人完全平等的人。你尊重学生,学生就愿意接纳你。如在日常教学中,我常说道:“请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请坐”、“请读读这句话”等礼貌用语,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学习兴趣就浓。又如五年级下学期,班上成绩偏下的郭强同学,主动要求我给他调换座位,说要和谁坐,争取把成绩提高。我先是抱着试一试的思想,就同意了他的要求。可在后来的学习中,这位主动换座位的同学,真的有了大变化,上课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学习名列前茅。在一次批改日记时,发现他在本子上这样写着:“真没想到老师会答应我换位的请求,让我深感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如果不努力、不进步,就太对不起老师的关爱了。”

尊重每个孩子学习的权利,尊重每个孩子的心理,尊重每个孩子的言行,它如一条清澈的小溪,静静地流淌到孩子的心里。

二、关注――让爱在细微处闪光

长久以来,由于习惯,老师在课堂上为了不耽误时间,总喜欢叫好学生回答问题。尤其是公开课上,担心后进生答不上来,拖延时间,把原先的教学计划给打乱了。因此不敢轻易尝试,作为学生主体的许多学生就被忽视了。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享受到被关注的快乐。这样就能让爱在细微处折射出更多的光芒。

如一次公开课教学《狐假虎威》一文,当我提出质疑:“狐狸真的把老虎吓跑了吗?”发现平时最胆小的沈小燕同学主动举起了小手,只是举得很低很低,眼睛也不敢正眼瞧老师。那一脸的矛盾我看在眼里,立刻微笑着叫起她。她轻轻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这时,我鼓励她大声一点,于是她的声音响亮了一点点。总算我能听到了。正当我准备示意她坐下时,忽然教室后面的一个小男孩大声地说了一句:“老师,我根本一点也听不到!”“是呀,是呀,我们也没听见……”这时,我又对这个小女孩说:“刚才你回答得很好,能再大声点吗?让所有同学都能听到你动听的声音,好吗?”她终于响亮又正确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这时坐在后排的男孩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三、理解――让爱在细微处温馨

语文课上,孩子们正在认真地听我讲课,忽然,从窗外飞进一只小蜜蜂,这下,教室里炸开了锅:“看,蜜蜂!”“呀,它会蜇人的!”、“快,躲到桌子下面!”、“呀,到我这边来了!”……面对这一突发现象,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别紧张,蜜蜂是来到我们教室做客,想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上课表现得怎么样,坐得端不端正,听课认不认真?”这下子,小朋友们都坐得笔直的,仔细听我讲,我顺手把教室的门打开,蜜蜂也知趣地飞走了,课堂上孩子们更加认真地听讲了。

面对蜜蜂在课堂上的“突袭”,如果我用发怒来制止喧闹,我想孩子们也会安静下来的,但这样做却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伤害了他们的情感。蜜蜂飞进教室时,我看到孩子们又惊叉喜的表情。从他们的脸上,从他们的神情,我理解了孩子对于意外事件的兴趣,理解了孩子们那颗敏感而稚嫩的心。于是我艺术性地向孩子们透露这样一个信息:蜜蜂是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表现的,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到课堂上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四、宽容――让爱在细微处蔓延

那是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课,上课铃还没响,我便提前进教室准备。刚走进教室,觉得有点不对劲,见一大群学生簇拥在教室后面,再一看,不好,原来是班上两个同学动起手来了。看见我,同学们立刻散开。我把他俩拉开,刚想处理,上课铃就响了。我一边走回讲台,一边想着这事儿怎么处理。再看看他们俩,都原地站着,涨红了脸,怒气冲冲的,眼睛里还有泪光。唉,还是孩子啊!“同学们,其实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刚说完,只见同学们脸上露出了惊奇的表情,两位打架的学生也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谢谢大家送我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不过,老师不喜欢这种风格。我更喜欢团结和睦的四(1)班。”说到这里,两位同学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错,都低下头不说话。“那么,我们先上课吧。”课堂又恢复了生机与活力。课后,他俩竟给我送来了生日礼物――他们一起自制的贺卡,上面写着:“老师,感谢您用一句‘特殊的礼物’原谅了打架的同学,让我们迅速调整了心情,没有带着情绪进入课堂。谢谢老师的宽容!我们永远爱你!在此,祝老师生日快乐!”这真是一份特殊的礼物!我高兴、我激动。因为宽容,赢得了学生的尊敬,让爱在细微处蔓延。

五、真情――让爱在细微处凝聚

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师生之间的真情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在课堂上让学生受到了激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一点一滴的细微处凝聚成一股爱的力量。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基础教育 情感教育

1 前言

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语文教育则承担着语言启蒙、智力开拓和情感培养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文朗读、老师讲解等手段了解到文章及其段落的情感内涵、情感结构以及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培养,同时也会对学生后续学习和生活中表达情感、理解情感有着重要意义。接下来,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希望这些讨论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人员有积极的启发作用,并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展开。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1 课堂教学要富有情感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推行情感教育,就必须将课堂设置得富有情感。笔者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设置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授《窗外的气球》(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读本)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利亚看到窗外的气球时是什么样的感受,可以尝试在窗外悬挂画着笑脸的气球,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自己生病了,自己的好朋友用气球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来逗自己开心,会不会觉得小伙伴儿们正在等着自己一起去玩,会不会觉得在快点期待自己能够好起来。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友谊的可贵,也可以充分鼓励天真、单纯的学生多多的去关心自己的朋友。

2.2 发掘并传达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除了要合理地进行课堂设置,还需要教师有能力去充分发掘课文中的情感,并通过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的方式传达出来。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教师以、课文作者以后文中人物才能够做到感情共鸣,从而起到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的作用。比如,在讲授《诚实的孩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时,教师需要准确体会这篇课文所报告的情感内涵:小孩子做错了事情要用于承认。这种情感对于学生今后成长过程中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感十分重要。为了将这种情感传达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课文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自己是文中的列宁,愿意向姑妈承认是自己打碎了花瓶?这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设身处地地思考该如何承认错误,从而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3 鼓励和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声情并茂地朗读是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具有操作性的方式。事实上,汉字和汉语具有非常强的感情浓缩和表达功能,理解和感受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塑造丰富的情感及表达技巧。但是,仅仅通过听、看和浏览是难以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的。比如,在对灰椋鸟(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进行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鸟儿归林时的美丽和壮观,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两段:

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以及各个句子之间的停顿,要让学生在抑扬顿挫之间,从语言美的感悟上升到画面美的感受,并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中心思想:鸟儿让我们的世界更美,我们要热爱它们、保护它们。

2.4 对表达情感的关键词进行详细讲解

小学语文中情感的表达离不开一些重点词汇,为了更好地推动情感教育,教师应该让学生知晓、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以《黄果树瀑布》(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为例,该文最后结尾段为:

这平凡的河,没有浪花,没有急流,恬静、安详、默默无语,根本无法将它与雄奇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联系在一起。可就是这条河,流向几十米之外,便化作一道令世人称奇的大瀑布!就是这些平静流淌着的河水,几分钟之后,便化为万马奔腾、咆哮如雷、汹涌澎湃、崩崖裂石的世界奇观!

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看到黄果树瀑布后的激动之情,应该对“平凡”与“雄奇壮观”、“平静”与“万马奔腾、咆哮如雷、汹涌澎湃、崩崖裂石”等词语进行重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这些词语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动静之间的磅礴大气”。这种对大自然美的感悟可以引导学生今后更加丰富地感受大自然、描述大自然,从而培养良好的自然热爱之情。

3 结语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富有情感”并“善于表达情感”的人,语文教育承担着天然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笔者从课堂设置、情感发掘、课文朗读以及情感关键词重点讲解等方面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进行了讨论,这些讨论基于笔者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韦蝶青. 情感的教育 人格的升华[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欧治华. 试论语文情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1.

篇8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素养 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认识情感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建立一条师生情感的纽带。

一、利用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使学生好学、学好就应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有兴趣时,他那愉快的心境就会感到学习内容的丰富多彩,反之会视为畏途。

1、创造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入环节设计得好,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毕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时,根据学生情况及课文内容,或展示一幅画面,或一个演示,或听一首歌曲,或讲一个故事,或设计一个悬念等。总之,力求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教《黄果树瀑布》一文我先放图片,展示黄果树瀑布的美,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接着播放瀑布的声音,学生倾听其声,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2、讲究授课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人们学习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积极地、愉快地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如在教学《观潮》时,为了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一个直观、全面、形象的认识,在开始上课时,我播放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段视频为导入。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这大潮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观所震撼,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精神愉悦、情绪饱满、热情高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获取知识,这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3、善于应用留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授课中应当讲究艺术方法,不能兴之所至就一讲无疑,而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的余地,再创造的空间,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会发挥想象去填补,从而诱发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思考来,对学习的内容,既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留下空白,就能抓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心理,而且这种空白与学生能力之间的距离越适中,就越能激发学生求解的欲望。

二、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课文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真情,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饱含着作者的深厚情感体验。课文中作者对人和物的深厚情感,对大自然爱的情感,对生活爱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爱的情感,贯穿于作品之中。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如:《爱的茉莉》中父母间看似普通却情深意重的真爱,《花瓣飘香》中女孩对母亲的孝心,学生怎会不感同身受?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来激励、感化学生,让学生的心灵被知识的力量所震撼。

三、注重沟通,建立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语文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都用于语言交流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接纳、理解、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学有所成,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1、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平等”源自一种潜意识,是指向师生双方的共同尊重程度,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相待,真诚以对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值得尊重和善待的生命个性,各自有着自己的使命和未来,各自有着自己的生命光彩和重要作用。师生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是良往的先决条件,平等地位下的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和合作,才会有积极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2、真诚的情感沟通是连接师生心灵的纽带

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气质性格特征,教师要用宽容和理解去接纳他们的轻微失误,这样才能与学生缩小心理距离,也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当然,这种宽容不是一味地向学生让步,而是一种有原则、有方向的引导。沟通和接纳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做到师生之间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努力把课堂变成师生生命的绿洲。

四、加强阅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文又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饱含了浓厚的感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其中的情感脉络,启动学生情感的闸门,激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做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绕梁余音”。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付出更多的真情,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编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