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0:44: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档案信息化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首先,要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适应,如操作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等,这些管理制度同样也是构成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是会计档案的生命线,可以通过权限管理、加强密码设置、安装正版防毒工具等有效措施,使系统内部的数据得到安全保护。其次,对会计档案资料实行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共同管理的制度,将两者同步归档,既对纸质文件照常整理归档,又对电子文件中的相应的会计信息数据录入存档,起到资源共享,共同互补的作用。最后,建立严格的会计档案使用权限管理制度,既要防止内部人员对外泄密,也要防止外部人员向内窃取。
(二)从基础做起,加强日常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会计档案因存储量大,可以通过计算机硬盘或刻录光盘等将会计数据储存。但电子的会计档案资料易复制、易更改。而纸质的会计档案数据,字迹容易鉴定,有直观可视性,这就决定了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远比纸质会计档案要提升许多。同时,会计档案有别于其他文书类档案,具有法律凭证的性质,是单位整个经济活动的全部真实记录。因此,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尤为重要。首先,对电子设备和防病毒软件时时进行更新与维护。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攻击力也越来越强,使得会计信息的重要数据容易被破坏。其次,定期对会计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建议对数据进行双重备份,并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灾害给整个财务信息化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最后,注意电子档案的存放方式。由于会计电子档案对周围环境要求苛刻,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防水、防火、防尘、防磁,这就体现了电子档案管理的脆弱性。如果存放不当,就有可能造成会计档案信息的销磁或者数据的丢失,所以应远离磁场,严密保管。
(三)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城建档案信息技术有待提高。同世界其他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城建档案软件和技术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科技水平不高。由于计算机型号不同、系统软件各异导致各地的城建档案馆所应有的软件不能做到信息共享和互用,城建档案的主管部门还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用于数据交换的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同时,由于现行的档案信息整理、分类、著录等还没有统一化、科学化,信息软件防范网络风险的功能不强,应用软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有待规范。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声像档案的保管方面,许多档案馆对已经处理过的数字化电子文件不重视,使得电子文件因空气、温度等影响而受损。同时,由于城建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化。但是这种信息化的档案恰恰是被束之高阁,而并没有真正实现与网络对接,转变为“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城建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这些管理方面的漏洞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压力。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有待投入。城建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需要相应的计算机、存储、输入输出等设备,因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往往超出通常城建档案部门所能承担的范围,再加上有的地方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导致档案主管部门的拨款不足或是不能及时到位,使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或是不能有效开展信息化建设。
(四)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人。因此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首先要具备现代化网络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但从目前看,许多地方的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城建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因此,尽管有的档案馆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每年城建档案馆接收入馆的档案数量激增,由于目前的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在档案业务指导、查询、利用等工作量已经饱和,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档案的信息化工作。
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积极开发城建档案信息化软件。在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积极开发适用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技术,建立安全稳定的信息软件系统。在进行信息化处理过程中,要把安全、稳定和保密放在第一位,确保归档的数据和信息不被破坏和损毁。对于档案,要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一律不得与网络连接;对于非文件,即使在网上查询,也要采取身份确认、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既防止别人盗用信息又可以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侵入造成数据破坏,确保软件系统和和数据的安全。
(二)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在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实践中,首先要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规范体系,建立管理、业务、技术三个层面的操作标准与规范,尽快制定《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操作规范》、《城建档案信息化技术保障细则》等规章制度,为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保护知识产权与保障用户公平使用的办法。再次,要建立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评估来推动城建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的落实。
(三)加大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各地城建档案馆和主管部门要在设备投入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改善城建档案工作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在工作人员待遇、经费使用等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和解决工作中现实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为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人。因此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首先要具备现代化网络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但从目前看,许多地方的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城建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因此,尽管有的档案馆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每年城建档案馆接收入馆的档案数量激增,由于目前的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在档案业务指导、查询、利用等工作量已经饱和,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档案的信息化工作。
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积极开发城建档案信息化软件。在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积极开发适用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技术,建立安全稳定的信息软件系统。在进行信息化处理过程中,要把安全、稳定和保密放在第一位,确保归档的数据和信息不被破坏和损毁。对于档案,要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一律不得与网络连接;对于非文件,即使在网上查询,也要采取身份确认、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既防止别人盗用信息又可以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侵入造成数据破坏,确保软件系统和和数据的安全。
(二)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在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实践中,首先要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规范体系,建立管理、业务、技术三个层面的操作标准与规范,尽快制定《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操作规范》、《城建档案信息化技术保障细则》等规章制度,为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保护知识产权与保障用户公平使用的办法。再次,要建立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评估来推动城建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的落实。
(三)加大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各地城建档案馆和主管部门要在设备投入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改善城建档案工作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在工作人员待遇、经费使用等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和解决工作中现实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为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更好开展,成为了医院人才建设,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的重要基础。如何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各方面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了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这一课题做一浅析。
1学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
医院的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论着及其原始资料的收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及其相关实验原始资料的收集;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从立题至结题期间,所有相关资料的收集;协作项目的协议书,技术转让或申请专利的有关证明等的收集;通过鉴定后的科研成果资料的收集。这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1源广泛
医学本身是一个多专业的庞大科学体系,涵盖了医、药、卫生、微生物、职业病、生化等。其分科的细致与多样性决定了医学科技档案的来源相当广泛性和分散性。而这些科技档案均自然形成于每一个科研机构和有科研能力的单位及个人的研究工作中,因此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十分散乱。此外,医学科技档案的载体材料和形式也颇为多样化:载体材料包括纸质载体、磁盘记录载体、光盘记录载体等;档案形式包括文字材料,奖状、奖杯、证书等实物,这样导致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加之漫长的科研过程和周期,无疑加大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
1.2利用价值高
医学科技档案不仅具有凭证作用,同样也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先进的科研思路、方法及大量有价值的国内外科研资料,包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可为今后科研开展提供参考,并对避免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或为科研而科研等,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2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两个基本特征,如何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医院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由于医院科技档案来源广泛,而档案管理人员人数、人力有限,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按照科技档案的管理要求,建立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促进充分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
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建和完善:
2.1医技人员个人信息管理
以科室为单位,将医院医技人员的个人科技档案信息输入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此系统可提供各类科技档案,如各年度科研项目执行汇报表、各项科研经费报销登记与结果反馈、论文投稿登记情况表、学术会议审批及学术成果统计表,外出培训以及涉及到个人的科研教学信息等。
2.2科研管理
【正文】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展开,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大量技术问题,而且也涉及许多过去从未碰到过的管理问题。对绝大多数档案管理部门,特别是市县级档案管理机构而言,在实践中单纯依靠其自身的技术力量很难顺利进行有关信息化内容的建设。据笔者调查,目前已经或正在进行档案网站与数字档案馆建设和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单位,都不同程度利用了外部技术力量。可以认为,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利用外部技术力量将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做法。从表面看,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实质上它是一个管理策略问题。如何科学选择信息技术供应商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技术外包过程中究竟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是当前迫切需要做出回答的问题。
一、档案信息化中的信息技术外包策略及其驱动因素
信息技术外包(ITOutsourcing)是指组织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供应商向组织提供所需要的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功能。
根据外包业务的具体内容,可将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技术外包业务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是软件业务外包。它具体又可分为:①购买供应商开发的即买即用的应用软件包。如档案管理部门根据需要从市场上选择购买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或电子文件管理系统;②购买供应商开发的应用软件包,同时要求供应商根据本单位的要求进行某些修改。如针对档案数字化中对档案原始性特征保护的要求,某些单位在购买普通文字图像识别系统的同时,要求供应商对文字图像识别系统的某些功能进行修改;③要求供应商为本单位开发一个完整的能满足其业务需求的全新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而不是购买市场上已有的通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或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这种外包要求通常出现在一些特种行业与部门的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
二是数字化转换、档案网站建设或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工程业务部分或全部外包。这类外包表现为档案管理部门不仅向供应商购买有关应用软件包,而且还要求供应商提供与软件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部分或一揽子服务。如由供应商负责对传统介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负责档案网站的建站与维护、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构建、档案数据压缩与传输等具体工程业务项目。
三是将信息技术资产、人员及租赁资产等交由信息技术供应商负责管理。它是在前两种信息技术外包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延伸性外包形式。在档案信息化进入数字档案馆建设阶段后,这种外包形式可以尝试使用。
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有选择地进行信息技术外包是由众多因素共同驱动的。这具体表现在:
第一、当前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信息技术能力的限制。档案信息化各项内容的建设都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而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中这类人才却十分缺乏。从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看,经过继续教育,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技术操作的要求,但要其胜任文件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档案网站设计与维护、数字档案馆构建等工作却有较大难度。从国际范围看,即使是在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欧美诸国和人才实力雄厚的国际知名公司,它们也十分流行利用信息技术外包策略来确保某些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因此,信息技术外包不失为解决档案管理部门内部技术能力有限的重要方法。
第二、档案管理部门经费预算的压力。选择更加节约的方式是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信息技术外包策略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少走弯路,缩短周期和节约成本。一方面,信息技术供应商可以在多个客户之间共享软硬件、人力资源和知识,也可以通过批量购进软硬件资源而获得更多的折扣,从而有效降低档案管理部门的固定成本投入;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供应商一般都拥有比档案管理部门更加丰富的技术和资源,这决定了它能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服务,由此也可降低有关成本。有关调查显示,将信息技术全部或部分外包可以平均节省9%的成本。
第三、档案信息化发展阶段的要求。笔者曾将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从总体上划分为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阶段和电子档案工程阶段。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这一起步阶段,其信息化基本目标是运用计算机模拟传统手工管理方式,建立“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系统”。电子档案工程阶段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基本目标是建立档案网站和数字化档案馆,实现电子文件的网络化管理与服务。当档案信息化处于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这一初级阶段时,其技术复杂性不高,有关功能也相对简单,对信息技术外包的需求程度不高;随着档案信息化向电子档案工程阶段的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对技术和功能的要求逐步提高,这也驱动档案管理部门选择信息技术外包策略以完成有关建设目标。
二、实施信息技术外包策略的支撑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外包也存在一定风险。为了保证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技术外包策略的顺利实施,档案管理部门也应具备相关的支撑条件。具体表现在:
第一、外包项目的科学管理策略。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其具体目标各不相同,外包的技术项目也有所区别。如何根据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基础、技术水平和社会功能科学分析不同时期的信息比具体目标,结合技术外包项目的特点科学选择信息技术供应商,并对外包过程进行科学管理等都是决定信息技术外包策略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档案管理部门应首先结合有关因素识别其当前需求,科学制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其次,应选择适当的技术项目进行外包。档案管理部门正确定外包项目时,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原则上是效益成本比和战略价值双高的业务不外包,而其他情况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档案管理部门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对一些高度敏感的数据项目应选择自建或慎重外包,并在外包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的控制。在信息技术外包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要不断赋予外包商完成其工作职责的权利,而伴随这一过程则可能出现档案管理部门主动控制权的丧失。档案管理部门在风险管理中,应利用合同对外包商的服务时间与质量进行控制;通过需求分析和合同测度对可能出现的成本攀升进行控制;通过强化自我保护和社会保护(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信息秘密和有关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最后,档案管理部门应科学实施对外包业务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对外包项目有关文件的管理。信息技术外包业务过程一般分为外包业务选择、外包方案评估、外包合同管理、外包服务的监督等。对上述外包业务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档案管理部门都要进行科学控制与协调。其中,制定外包项目建议书和外包合同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档案管理部门在外包项目建议书中要定义档案部门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并据此对所需的硬件、软件、服务、成本与时间等提出要求;在外包合同文件制定中,则应包括档案管理部门与外包商的职责与义务、外包项目的质量指标、服务水平的调节、数据与信息的机密性及违规处罚和培训等事项。
档案信息记录了科研设计单位的相关客观记录,具有准确性、时效性和共享性,并且可以在积累的信息记录中寻求新的发展,拥有较强的可开发性。科研设计单位的档案信息包含了多年来技术工作的积累成果,逐渐形成了一种智慧的结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发展信息,是日后企业生产的重要参考。相比较于外部的信息而言,企业内部的档案信息更加可靠,也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路线。设计手段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普及,工程设计档案信息成为必然,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人工,更好的帮助科研设计单位良好的运用积累的知识成果。目前我国科研设计单位但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开发还是比较重视的。科研设计单位通过目标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计算机存储技术,高清扫描技术,微缩存储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科研设计单位以档案目录建立计算机管理存储,再到电子文件形式的保存整理利用,档案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现代化。在资质较强的科研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尤为迅速,已经意识到计算机存储和计算机查阅的优势,利用电子文件或扫面文件替代纸质文件,增加了档案信息的可读性和利用行。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支持,所以目前不同行业和不同管理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二、科研设计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途径探讨
1.电子文件收集整理工作
信息载体多种多样,比如微缩胶片、磁带、压缩光盘等等,使档案信息的保存可以拥有更加多样化的存储形式,相比较于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而言,具有节约、存取方便、形式多样、安全稳定等优点。当然,信息化存储方式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使用优点明显,但是在维护和更新技术方面还有一定的短板。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档案管理向着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所以电子文件的潜在优势逐渐浮现出来。使用何种电子文件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需要根据科研设计单位的具体需求决定。根部不同的使用要求,电子文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扫描电子文件,通过高清扫面设备将存储在纸质文件上的信息以图像或其他压缩形式保存到计算机中,形成一份与原始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由于采用高清扫描而并不是具体的识别,所以对于电子文件内容的修改是比较苦难的,而且为了电子文件的质量可能采用分辨率较高的存储形式,势必造成存储空间的增减,对于计算机网络和共享来说压力是巨大的;另一类是软件处理电子文件,比如DOC或DWG,对电子文件的内容进行处理,是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具体的保存,相比扫面电子文件来说可以修改文件信息,存储空间占用也比较小。可见后一种存储形式适用性更强,复用和修改更加便利,更加适合办公的自动化。但是由于科研设计单位工作的特殊性,一些工程图纸和专业技术资料,可能很难用软件以一种便于取用的形式进行处理,所以高清扫描更加适合绘图类电子文件。随着电子文件的普及,对于电子文件的管理也有一定的规定,对电子文件的归档也有一定的需求,格式和读写权限在局域网中的查询和共享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科研设计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时,要对自身档案类型的利用状况有一定的了解,选择成熟的数字化技术,设计有效的电子文件,为信息化平台建设打下基础。
2.自动化管理平台
科研设计单位处理拥有良好的档案信息之外,信息化建设的另一要求是信息化管理硬件和软件。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是比较巨大的,但是相较于信息化档案建设的潜在价值是值得的。科研设计单位处于长远的发展目标而言,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当是一项长远的计划,要构建一套适用于企业发展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生产提供长久的服务。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自动化管理平台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还需要管理软件的开发,根据企业档案的数量和具体开发要求,购置相关的管理软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二次的开发和完善,有层次的建立电子文件数据库,合理设计信息索引,为信息的查询和取用做好良好的准备。另外,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严格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有序的开展信息管理工作才能发挥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这项工作要从档案文件开始,全面而规范的划分档案,并以此结合使用的逻辑关系进行存储,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便捷,并以此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3.加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
档案信息化平台构建完成后,档案管理部门一定要对数据化和管理平台进行全面的维护。对于归档的电子文件要及时的设置查询索引并上传到网络平台。按照电子文件的管理要求,归档后的档案要采取合理的备份措施,做好恢复管理工作,避免因为网络原因影响档案内容。采用固态的存储管理是一项严密的工作,但是对于电子文件备份非常重要,合理的备份能够降低宝贵的信息资源浪费。首先电子文件要确保其准确性和全面性,以取用权限限制对电子文件的修改;电子文件的归档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网络使用权限要有明确的告知,及时监管非法的取用操作;定期对档案数据库进行备份和维护;档案管理人员要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完成工作。
三、结束语
论文摘要: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契机。本文对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讨论。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已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已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自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类档案馆(室)中蓬勃开展起来。对于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前我是知之甚少的,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及学习中逐步有了一些认识,现将我的一些拙识浅见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究竟什么是档案信息化?什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各遵循什么原则呢?
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规范性原则: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如: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包括信息的显示、打印、传递等直接面向网络用户的服务格式)及数据交换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防火墙控制等。)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3、效益性原则: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根据馆(室)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研究馆(室)藏体系还要考虑馆(室)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把那些利用率较高且利用后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档案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而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根据馆(室)藏档案的特色选择这些档案进行数字化,提供独具优势的服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馆藏信息和特色服务往往是赢得用户和创造效益与价值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做到按“需”数字化。
以我单位为例:我单位现保管着管理类档案、产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地质档案等多种类别的档案。但其中以地质档案的利用率最高。地质档案中详细的记录着每一口油水井的动、静态资料以及每口井从投产到目前的生产数据,油水井演变过程,能给我们提供初始条件下地下储层的情况,是原油生产建设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条件。有效利用地质档案为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我室就将地质档案做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点,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率先对二十一万余份地质档案进行了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
那么档案信息化建设又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呢?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的总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中,提出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归档方面切实可行的需求。
2、归档双轨制,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在较长的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在网络时代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它是一项耗资大、要求技术含量高的业务建设。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要想在信息化建设中有所建树,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并能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还应该坚持前瞻、协作、实用、人才储备四项原则。
1、前瞻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硬件及网络设施、软件开发以及进行数字化的投入,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因此,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一定要审时度势,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2、协作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来说,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3、实用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在量,更在于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馆应坚持实用的原则。不仅要对馆藏档案目录进行数字化处理,更应有选择地对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在信息服务的特色内容和独特形式上做文章。用自己的特色信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使自己的信息具备"惟一性",从而让利用者面对庞大的信息体系,而选择点击你的网址;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将馆藏信息资源加工成系统的、专题的、有序的信息,有机地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人才储备原则:由于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需求。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档案馆(室)只有克服困难,迎头赶上,与其他行业同步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然后针对档案信息化的应用提出了电子文件的管理方法,最后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探讨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档案部门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图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同步。尤其现在计算机管理广泛应用于各类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公速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如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精选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管理软件缺乏统一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2、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仍需改进。档案信息管理电于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3、档案管理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4、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于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屡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二、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网络档案系统。
在系统内建设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内部服务网和公众服务网,发挥网站的作用,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促进档案现行文件信息化的标准建设,根据系统建设需求,采购必要的硬件设备,为系统提供硬件基础。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为保证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制定相应的策略、保障档案资源的原始性、安全性、可靠性。
2、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是做好档案信息化的关键
2.1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上网前,又按着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了文件格式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对那些未输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网上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应由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编目整理,也利用网络技术向档案部门传输,可以借助信息管理网络在各业务管理机构与档案部门之间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建立依附在信息管理网上的归档专用子系统。将上网与未上网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通过此系统传输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经与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部门协商后,要对归档的电子文件提出格式要求。无论利用何种途径归档,必须由电子文件形成单位按统一格式编目整理后,传输给档案部门,不能由档案部门自行从网上下载,以保证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对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一律应存入光盘,最好不用磁盘存贮。2.2电子文件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独家很难完成,应采取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电子文悠扬形成部门熟悉各项管理业务,了解电子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和历史联系,是承担归档工作的主要责任者,在鉴定工作价值时最有发言权;档案部门掌握归档的原则、方法,又了解全局情况,可以发挥把关和统筹作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既是电子文件的形成单位,又是设计和维护信息管理网络、管理电子信息的专业技术部门,在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三个部门的职能应用于相互渗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电子文件归档中集成一体,共同形成质量较好的电子文档。
2.3,做好档案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2.4解决好档案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如: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保证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并制订电子档案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