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8篇

时间:2023-03-25 10:44: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

篇1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09)

摘 要:鼓励大学生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渠道。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调查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创业胜任力分析,构建出创业胜任力主要特征模型。并提出了通过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完善创业课程培训改革、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倡导政府创业政策扶持等途径及措施,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

关键字: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10

作者简介:谭军华(1978-),女,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学等。

收稿日期:2015-04-16

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持续扩招以来,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为了缓解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以及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努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然而,当前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但对创业理解还不够透彻,缺乏创业所必备的创新精神、市场知识、企业运营等核心能力。据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在1%左右,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为10%。究其原因,创业胜任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和深化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1 国内外创业胜任力的研究综述

1.1 国外创业胜任力的研究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7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发表的文章中,他把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胜任力,此后学术界对胜任力理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由于胜任力的理念和方法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成为前沿的科学管理理念。

在胜任力研究基础之上,1993年Chandler和Hanks将胜任力引入创业研究中,提出了创业胜任力的概念,他们将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定义为创业胜任力,并认为创业胜任力是创业核心竞争能力。此后很多学者对创业胜任力进行了深入地研究。Bird认为创业胜任力是一系列行为和可观察的特征,它受创业者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Murray将创新史、创业经验、商业经验、挫折应对能力、社会地位、与风投的接触经验等特征界定为创业胜任力特征。Pary在1998年提出胜任力是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最主要因素,它可以用标准来衡量,根据衡量标准可以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提高胜任力。Thomas等认为创业胜任力是创业者为成功完成角色任务而必须具备的技能、知识以及能力的总和。他所提出的六维创业者胜任力特征结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Priyanto等对247位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创业学习可以使管理者的创业胜任力得到提高。

1.2 国内创业胜任力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创业胜任力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刘帮成等于2003年从个人及组织两个层面对创业胜任力进行界定,并基于仿真技术提出了创业胜任力模型。张炜等在Thomas等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12家中小型企业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构建了八个维度的创业胜任力模型。王等探讨了科技企业家的创业胜任力及其与绩效的关系,发现科技企业家的创业胜任力主要包括8个维度。木志荣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提出不同阶段、环境、任务下,不同的创业者群体应具备的创业胜任力是不完全相同的。王沛等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创业者做了调查,发现大学生胜任力包括创业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商业洞察力等六个方面的特征。蒲清平等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进行了研究。李明章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创业胜任力与学校的创业教育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

笔者通过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创业胜任力”为

关键词 ,搜索到2005~2013年国内有关创业胜任力方面的学术论文共39篇,可见,目前国内对创业胜任力方面的研究较少;此外,还以“大学生创业”为关键字,核心期刊为限制搜索到若干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学术论文,经过筛选,最后保留涉及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的学术论文128篇。以这些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文献,经过数据统计,这些文献中一共提到93种与创业胜任力有关的素质特征,主要涉及大学生的一般能力,专业技能,创业基础知识、个性品质及创业动机等方面。其中词频出现较高的10种特征分别为人际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创业意愿、乐观进取精神、机遇把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冒险敢为精神、诚实守信、责任心。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参照了陈子彤、李娟研究时所用的《胜任特征核检表》以及封伟令、梁迎春采用的《当代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调查问卷》,编制了《创业胜任力特征核检表》,经过初步筛选,选取了58项创业胜任力特征。在进行胜任力调查前,首先对4所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做了关于“是否有意愿进行自主创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大一有意愿自主创业的人数占大一总人数的38.50%,大二、大三、大四有意愿自主创业人数占各年级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5.54%,36.26%和31.44%;在有意愿自主创业的人数中,大一学生占27.5%的比例,大二占18.2%的比例,大三、大四分别比例分别为28.4%和25.9%。针对有意愿创业的学生,对其发放编制好的《创业胜任力特征核检表》,共发放2 400份,有效回收2 076份,有效回收率为86.50%,其中大一517份,大二542份,大三523份,大四494份。将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创意和创新力(83.4%);专业技能(81.5%);人际沟通能力(77.4%);团队建设能力(74.2%);管理技能(71.5%);市场洞察力和营销能力(67.3%);资源整合能力(65.4%)。此外,心理素质、个人性格、学习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决策能力、责任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身体素质等特征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在对32位成功的青年创业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得知,他们认为创业胜任力的特征按照重要性排序如下:社会阅历,创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市场洞察力,团队管理能力,企业营运能力,抗压能力,执着精神。

最后,邀请了从事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的部分高校专家,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总结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对照,根据专家们提出的建议,删除了部分次重要特征,保留了最重要的几项创业胜任力特征,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见图1)。

3 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途径与措施

3.1 大学生注重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

(1)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目前,很多大学生受到传统就业观点的影响,对于创业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创业对自身发展及实现自我的价值。对此作为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传统的就业观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困境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一切,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对创业持消极态度。大学生要学会总结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立场坚定、思维独立、情操高尚、智能结构健全的品质,通过参加校内外举办的科研活动、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获取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2)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基础是学习能力,创业需要具备企业管理、市场营运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为创业夯实理论基础。大学生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各门课程,还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水平,从而完善自身的创业知识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创业环境。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假期实践等活动,在实际锻炼中增强抗压能力,提高交际能力,磨练意志品质,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各类人群接触,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从而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拓宽获取信息渠道,建立起交际网络,为以后创业储备社交资源。此外,大学生要参加创业交流,创业讲座,创业模拟竞赛等与创业有关的专题活动,时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创业警觉性和商业敏感性,从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中发掘和捕捉创业机遇。

3.2 高校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营造创业文化的氛围

(1)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在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等课程的改革与完善同时,还要重视创业教育,并将其纳入常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高校应从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胜任力方面入手,完善创业教育体系。首先要科学的设置创业课程,课程模块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必修课,让所有学生了解创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对于有创业兴趣和热情的同学,可开设选修课进行重点培养,要加强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向学生传递国内外最前沿的信息,启发学生思考,普及如创业基础、创业学、大学生KAB创业、SYB创业培训等已经成熟并取得较好效果的课程。其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在引进创业师资力量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年轻教师,组建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层次合理、胜任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师资团队。最后还应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创业教育评价指标,对创业教育体系进行评价,对创业教育进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创业教育。

(2)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仅仅通过传统课堂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向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观转变。采用“研讨式、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学内容,从而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胜任力。

(3)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一方面,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创业基金,为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竞赛活动,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让他们在竞赛中亲身体验创业情境,在锻炼中提高创业胜任力;另一方面高校要拓宽大学生创业资源渠道,首先高校之间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联合开展创业教育,如理工科院校可以与财经类院校开展合作,根据各自优势构建知识互补体系,共同为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此外,高校要与政府及企业加强合作,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基地进行创业实践,使他们对企业运营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创业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创业技能。

3.3 政府加大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1)健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地方政府部门要根据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并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出台操作性强的相关政策,尽量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诸如资金、租赁用地、税收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还要制定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创业走上法制化道路。此外,政府要搭建起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充分调动其他社会力量,如金融服务机构、保险公司等,构建覆盖大学生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与服务。

(2)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舆论氛围。目前,大学生创业在大学生个人、家长以及社会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偏见。因此需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和谐氛围。一方面媒体要客观宣传,通过报道一些杰出创业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使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舞大学生创业,激励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对于大学生创业失败,应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尊重大学生的创业选择,增强大学生创业勇气,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宣传优惠政策方针,鼓励大学生创业,营造健康和谐的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M].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 Chandler G.N, Hanks S.H.. Founder Competence, the Environment,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4(3)

3 Bird J.B. Time and Entrepreneurship[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5(2)

4 Parry S.B.. Just What is a Competency[J]. Training, 1998(6)

5 Sony Heru Priyanto, Iman Sandjojo.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nd Venture Success: Empirical Study on SM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5(6)

6 José C Sánchez. University Training for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Its Impact on Intention of Venture Creation[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2011(2)

7 刘帮成,唐宁玉,陶祁. 基于仿真的公司创业胜任力评估技术模型[J].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3)

8 张炜,王重鸣. 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者组合模式与胜任特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3)

9 冯华,杜红. 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 2005(6)

10 王,陈劲. 科技企业家创业胜任力及其与绩效关系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7(1)

11 木志荣. 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2 王沛, 杨景峰. 大学生创业者胜任特征模型建构及其启示[J]. 集美大学学报,2011(3)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文献计量学;评价体系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首次提出“事业心和开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后被译为“创业教育”。1995年,该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全面阐述了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即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求职和创造新岗位。1998年又进一步指出了“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在我国,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开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其中提到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年,由团中央牵头组织了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经过短短几年时间,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笔者基于清华同方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对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了描述与分析,从中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拟据此提出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对策。

论文统计分析

发文的数量分布2006年12月5日,利用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大学生”和“创业教育”为检索词进行篇名路径检索,从得到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2001~2006年期间,收录了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论文共计144篇(剔除一稿多投、文摘,由于系统的时效性,2006年的论文统计可能不够全面),论文数量的年代分布呈现出递增趋势和阶段特征:(1)2001年为研究的初始阶段,国内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初露端倪,发文仅3篇,占2.08%,说明虽然国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但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2)2000~2003年为快速增长阶段,此阶段研究论文以年均7.5篇的速度增长,说明国内开始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3)激增阶段(2004~2006年),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激增,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12篇,2005和2006年分别比2003年增加了18篇、28篇。三年的论文数量占总发文数的77.77%,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开始逐渐向高层次发展。

发文的主要内容分布以篇名为路径检索到的144篇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论文中,有42篇是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的,占总数的29.17%;有24篇是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模式的,占总数的16.67%;有24篇是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占总数的16.67%;另有18篇是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的,17篇是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的,分别占总数的12.50%、11.81%。其他研究涉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内涵、评价体系等内容。

发文的期刊种类与期刊分布以篇名途径检索到的144篇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论文,主要发表在7类期刊上,其中64篇发表于大学学报,占44.44%,位列第一;38篇发表于教育学期刊,占26.39%,位列第二;16篇发表于科技类期刊,占11.11%,位列第三。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文期刊分布较分散,其中发文最多的期刊为《科技创业月刊》,共发文8篇;《中国高教研究》和《中国大学生就业》各发表6篇,并列第二;《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苏高教》、《当代教育论坛》各发文3篇,名列第三;发文2篇及其以上的期刊共18种,具体见下表。

发文作者机构分布通过对144篇论文作者机构类型的统计分析,发现论文作者大部分集中在高校,其中在高校教学部门的作者共97位,占全部作者的67.36%,位列第一;在高校管理部门的作者共39位,占全部作者的27.08%,位列第二;其他作者共5位,占全部作者的3.47%,位列第三。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概况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具体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利用时机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等方面。

参考文献[1]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思路与现实意义,提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专业职业能力、经营能力、综合能力、创业知识结构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2]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时机能力的培养,提出时机能力培养是关键,并概括出大学生创业教育利用时机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即时机意识、认识时机能力、抓住时机能力与寻找制造时机能力四个组成要素,并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利用时机的能力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时机意识;二是认识时机意识,具体包括认识时机的本质、激发学生成功欲、把握时代特点能力等三方面;三是抓住时机能力;四是寻找与制造时机能力的培养,主要应培养大学生主动开放的心态、冒险与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3]研究了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情况,剖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知识资本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教育思想改革,应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二是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应设置理想理念教育、劳动教育、挫折教育等课程;三是教学过程、环节、方式、组织、手段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与环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既有模拟也有实战;在方式上,应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4]剖析了心理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观因素,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提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应从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心理调适能力两方面着手,具体地说: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认知能力、愉悦乐观的情绪和情感、坚定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果断、勇敢、敏捷的行动等几个方面;二是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包括多种能力、敏捷的气质、乐观的性格的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强烈的成就动机与高雅的兴趣爱好培养等方面,最后还指出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

参考文献[5]概括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并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体系的经验,提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开设专门的学科课程,如“创造学”、“科技发明学”等课程,应编写涵盖创业风险、创业心理、创业技巧、创业能力、创业理论、创业指导、创业法制常识等不同内容的教材,并应以创业需要为切入点,结合创业教育介绍一些相关且必须掌握的市场经营与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政策与法律法规。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模式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与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实现途径、教育模式等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6]阐述了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分析了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提出到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还要营造积极的氛围,建立适应当代大学的培养管理机制,全方位、多角度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具体内容包括:(1)转变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不适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2)打造具有浓厚的创新意识,适于开展创业教育的校园环境;(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4)创新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潜能挖掘的大学生管理体制;(5)创造创业实践的有效环境,给大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7]分析了知识经济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通过探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三种主要模式: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重点的创业教育”,其特点是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将课内教学与模拟实践相结合开展创业教育;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设置专门机构,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给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与咨询服务;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其特点是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创业(创办公司)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8]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总结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定位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与学科内容、实施规程不完善、师资队伍不健全,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最后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一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念,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体育人体系中;二要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三要推进教育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将创业精神融入到学生的人格中去;四要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演习场所;五要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认证制度,完善学生自主创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六要定期举办创业计划与设计大赛,积极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本身对创业的认识、高校的认识、师资缺乏、课程设置体系、支持系统等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9]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得出我国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活动尚处在较低水平和初级阶段,总结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1)认识方面的问题,高校师生存在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的现象;(2)师资方面的问题,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缺乏;(3)课程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尚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创业教育课程同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创业教育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完善;(4)教育模式方面的问题,创业教育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法、途径单一,缺乏创业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教育。

参考文献[10]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热”与“冷”(火爆的创业报告与冷清的创业教学,热闹的创业竞赛与尴尬的创业实践)两个方面的对比,指出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起步晚、缺乏利益、教师没有动力、缺乏资金支持与实践场地等问题。

参考文献[11]从高校教育主体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1)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高校缺乏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2)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创业教育意识淡薄;(3)缺乏创业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教育。

参考文献[12]通过对零陵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程、现状、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分析,指出零陵学院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意识淡薄、创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单一、创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要求相差较远、措施不配套、发展不平衡、特色不突出、教育模式改革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对零陵学院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建议。

(四)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关系

参考文献[13]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和困难,阐述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对大学生就业的导向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创业教育可使大学生转变“就业靠国家、靠父母、靠关系”的旧观念,树立就业靠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创业、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创业观念;二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途径。

参考文献[14]分析了当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高校、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指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大学生人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

(五)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15]分析了创业教育的历史背景,主要从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界定创业教育的内涵,指出“创业教育”是一个统称,涉及多种课程,可以界定为: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险精神、冒险精神等精神与心理素质的教育。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以开发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与心理素质。

(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16]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应通过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加以检验,应主要从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操作系统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17]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评价方法,设计了质量控制系统结构,主要由模糊多级综合评判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与质量控制系统组成。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特点

集中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文作者机构分布的集中,94.44%的作者来自高校的教学与管理部门;二是发文期刊类别的集中,97.22%的文章发表在大学学报、教育与科技类期刊上;三是发文的年代集中,77.77%的文章发表于2004~2006年;四是发文的内容集中,75.01%的论文内容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实现途径、模式与存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

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内容分布不仅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实现途径、教育模式、影响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体系,而且还涉及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各类学者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角度与侧重点不完全相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论文作者注重从创业教育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研究创业教育,并探析了创业教育的内容、方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高校教学部门的论文作者注重从创业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体系等角度着手研究;统计学领域的论文作者则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价。虽然各类学者的研究各有侧重点,但也存在交叉,体现出各自的部门职责与专业特色。

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论文作者们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主要有系统分析、综合、比较、推理、调查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

发展性主要体现在论文作者们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紧贴时代,目前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已经不局限于一般的理论探讨与定性分析,而是更注重采用实证与定量的分析方法,结合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的时代背景等具体情况进行研究。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内容较窄目前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课程设置、实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服务系统、支持系统、政策、成本收益等问题则很少有人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过于笼统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教育模式的构建上,而对运行机制、实现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本收益的研究很少目前还很少有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本投入与预期收益问题进行研究。

(二)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深入。

一是必须拓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领域。应对社会上关于创业研究的最新成果加以借鉴,重点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素质、投资收益、资金获取、服务系统以及对就业的促进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实现途径的研究。尤其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方式与保障机制予以关注,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方式与保障机制是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的关键。

三是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筹集方式、融资渠道的研究。应积极探讨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资金筹集模式,并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筹集方式、融资渠道,探索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资金保障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高庆.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2).

[2]于源溟,明辉.试论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利用时机能力的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3]黄挚雄,罗安,杨勇.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1).

[4]陈灿军.略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心理索质教育[J].求索,2004,(1).

[5]杨爱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科技创业,2006,(1).

[6]刘彩生,李国峰.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探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7]戴育滨,张光辉,张日新.浅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J].科技创业,2006,(6).

[8]罗美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9]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

[10]袁先海.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透视[J].大众科技,2005,(10).

[11]陈丽影.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3).

[12]古月明.零陵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零陵学院学报,2003,(5).

[13]施菊华.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就业教育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5,(7月上).

[14]袁美学.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5,(9月下).

[15]韩力争.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3).

篇3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43-05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作为区别于课堂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育的丰富与延展,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可以使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创业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可以说,创业教育实践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路径之一,承载着拓展高等教育格局、开拓就业创业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与社会互惠共赢双向互动等重要使命。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教育实践内涵的理解,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首次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的概念,后来被译成“创业教育”。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对教育进行时代反思和未来展望,依据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阐明教育的长期目标和哲学基础,并就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质量提出对策性建议。经过讨论,会议拟定了题为“学会关心”的总结报告。该份报告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提出全新理念:学习不单纯是一种认识和反映,而是一种活动,学习者应成为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懂得了什么,更要着眼于他们能干什么,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应能引导出相应的行为。①这种让学生在“干中学、做中学”的观点,为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和研究奠定了早期的研究基础。随后,我国与印度、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等9个国家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组织的“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并在此以后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并积极深入地开展起了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活动。②在早期探索中试点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并激励一批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取得了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最早经验。经过20余年的推进与发展,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对其实践层面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已成为制约创业教育长远发展的短板,还未形成科学的、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具体研究现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现有出版的研究著作看,学者彭钢1995年编著的《创业教育学》一书,是现有相对较早且从学理层面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阐述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之一。书中将创业实践活动看作是“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质的区别,成为当前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学者李时椿等2004年编著的《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一书从创业教育的概念体系人手,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以及百森商学院等典型模式,重点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全书内容宽泛,涉及主题较多,但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院校实践的典型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随后,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编写的《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一书,是现有相对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关于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与研究的著作。该著作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理论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阐述了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创业教育的概念、目的、特点等进行了阐述;实践篇以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的9所创业教育试点学校为案例,介绍了它们在过去几年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经验和特色。此后,学者席升阳于2008年出版了《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的著作,相继一些学者也出版了系列关于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等方面的著作。如学者徐小洲与叶映华编著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梅伟惠编著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牛长松编著的《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李志永编著的《日本高校创业教育》,候慧君、林光彬等编著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蓝皮书》,以及继2006年后教育部高教司于2011年编著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经验汇编》等著作。它们可以称之为当前我国对国内外创业教育实践进行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但也仅将实践层面的研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关于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涉及很少且并未形成系统和体系。

其次,从现有发表的研究论文看,学者李政等人的《地方综合性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学者王永友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学者陆芳萍和吴静的《构建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分层分类菜单化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以及学者周青的《共青团组织构建一体化青年创业实践体系实证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等论文是当前对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代表性研究。这些论文从不同视角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特别是关于“分层次、分阶段”等观点的提出,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外,学者徐健和吴如林的《以实习基地为载体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一文强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对职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指导和研究。该文指出:依据职业教育以实践性为特征、以训练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要求,确立了以生产实习基地为载体,在不同类型的基地建设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内容的创业教育实践。该文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给予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但该文的不足是仅限于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学者舒铁等人的《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一文结合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发展现状,就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建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实践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关于创业教育实践层面的专题化、系统化的阐述,体系化的构建的研究论文成果极为鲜见,大多数研究是将创业教育实践作为文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探讨,且在现有的论文中发表的期刊层次较低,多为省级期刊。

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精确查询(查询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10日),分别以“创业教育”并含“实践”、“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体系”为题名,以年为单位,即从2012年到2011年,以此类推对每年发表相关论文情况进行了查询(具体见下图)。

从上图中我们发现:1915年至今,以“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为题名的论文共有356篇。从1998年始,关于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的论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从2007年始呈多倍增长的趋势,近五年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总发表数量的87%。随后,我们又以篇名为“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体系”为题名进行查询,从2000年至今仅有5篇论文。综合相关研究数据和研究内容等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创业教育实践的研究正在兴起。但相关研究论文总数还相对较少,且高质量论文和高级别期刊论文极少,研究层次不高、深度不够。

第三,在近些年的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当中,实证调查类的研究和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方式的系统研究开始涌现。首先在实证调查类研究中,有的结论指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拓展创业实践新思路,强调了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有的研究结论则对我们进行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依据与启示。其次,一些学者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方式对创业教育及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如余瑞玲在其硕士论文中强调了创业教育要多样化,要满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要考虑大学生的专业差异和个性差异等问题。王树生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创业教育及实践问题,特别是对中国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概述。以上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起到了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

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来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从清华大学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追溯。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最早的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竞赛期间,学校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讲座、培训和创业沙龙,对普及创业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1999年,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成功举办,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大赛的举办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孕育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一批高科技公司。2000年,共青团系统组织的创业计划竞赛在全国开始普及。应该说,从1998年开始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刻影响,不仅充分证明了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而且极大地推进了国内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长足发展。可以说,在世纪交接的时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已开始形成一股热潮,并注定在新的世纪里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从2002年开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进入了政府引导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试点推进、项目引入与政策支持“三位一体”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

首先,为扩大高校创业教育的范围,进一步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上,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2年4月,教育部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引导试点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对创业教育进行实践性探索。2008年,教育部又立项建设了30个创新与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随后,教育部高教司将试点经验汇总整理,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公开出版了《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和《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经验汇编》两本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方面的著作。这一时期,各高校系统梳理了自身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形式与内容,为创业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

其次,2004-2005年,由政府主导的创业实践教育项目SIYB和KAB等被引入国内,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与应用,为传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化、模块化、系统化运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06年,由国家14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这一政策文件的出台,强调了创业指导与培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为各类创业实践教育项目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第三,在2008-2012年教育部陆续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4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专项文件中,有3份明确强调了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并分别从教学原则、活动开展、项目推进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创业教育及其实践全面系统的开展与落实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总体来说,1998年-2012年这十余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正在全面深入地推进,试点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以其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及其活动形式,对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全方位、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诸如清华大学的“创新环”模式、黑龙江大学的“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中南大学的“八化”人才培养模式、温州大学的“三级联动”学生创业实践等特色模式,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系统化构建、科学化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虽以创业竞赛、创业实践课程设计、创业论坛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实践,但其的创业教育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英国等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模式构建、师资储备、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等诸多方面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的要求,迫切需要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的指导和借鉴国外创业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为此,综合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现状及其活动发展情况,我国的创业教育实践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或者偏重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偏重创业实践的培训活动,创业实践活动存在着形式化、边缘化、浅层次的问题,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实践差距较远。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多集中在事实呈现或经验介绍,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对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缺乏系统的且具有操作性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这已成为困扰我国创业教育长远发展以及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性问题。

篇4

我们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得出表一。从图表中数据不难看出,在各资本因素中,技能的培养对大学生创业各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在创业理念、能力、渠道和机会四个方面所占的百分比均在50%以上。说明创业技能是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影响力次之的是社会网络关系和共同的追求,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力所占的百分比均相同,从侧面表明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成功的因素由个人沟通交流技巧所决定。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各资本因素在大学生创业时产生的影响,我们得出表格二中的数据,数据表明,组织人力资本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所发挥的作用最大,对大学生创业发挥的理念作用次之,对创业机会发挥的作用最小;组织社会资本对创业观念影响力最强,其次是对创业方式的影响,较弱的是对创业机会的影响力;组织物质资本则对创业机会作用最大,对创业理念的影响最小。

注:依据选择比例进行综合计分,满分为一百分。三、大学生创业孵化支持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1.从入校起重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现如今,诸多高校内部都有创业协会之类的社团,也吸引了很多有创业精神的大学生,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可实行的体系与规章制度,更没有实力和资源去把想法变为现实。因此,作为主办方的高校创办的创业孵化基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2.创业孵化基地需各种资源支持创业平台的建立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比如,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区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可以以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形式,对其参与项目进行调研、遴选,从中发掘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并将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纳入计划中,邀请优秀创业家对大学生进行团队辅导,将其作为跟踪服务的对象予以具体创业指导。3.依靠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客观而言,创业要求创业者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和技能以及能承担的相应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因此,为从根本上扭转高校教育的不平衡状态,一方面,应当从宏观政策上进行引导,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创业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出优秀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另一方面,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提高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质量,应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应有所改变,注重强化和培养大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四、创业孵化基地研究述评总之,建设好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条新经济时代创业者发展的规则之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势必为高科技企业迅猛发展注入推动力量,并促进新经济时代的科技创新,进而对整个国家的体制创新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林朝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2011,(4).

[2]叶琦.基于就业角度的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论文,2010,(4).

篇5

【摘 要】大学生村官法律地位不被

>> 社会支持视域下就业支持网络的建构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大学生求职社会支持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研究 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建构 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文献综述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心理需求\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的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网络与保障体系的构建 贫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 社会支持对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分析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压力应对机制研究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自尊和网络偏差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个性特征和社会支持的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成人依恋社会支持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吴越,《我国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的理性分析与解决对策》[N],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11期。

[3]牛芳,《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篇6

【Abstract】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been seen as an eye-popping social problem based on larg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conomic downturn.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 gradually rise based on the public business and the peoples innovation. But how to raise?fund become the first problem for these entrepreneur. At the same time, they need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risk in the financ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financing risk manage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to guide the start-up financing.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Key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financing risk;risk identification;risk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28-02

1 引言

随着大学毕业生日渐增多,加之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一批大学生创业者开始涌现,大学生创业逐渐兴起。创业必须要有资金,没有资金创业无法进行下去。创业资金的筹集有多种方式,在创业资金筹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尤其应当引起关注,如何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估,是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2 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的识别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存在风险因素多,因此创业者在融资时需要对融资风险进行识别。通过对融资风险的识别,可以从中知道创业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2.1 识别方法

2.1.1 问卷调查法

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将风险项目列入调查问卷中,请问卷填写着对每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分,将其回收后进行汇总,某项风险分数越高,则说明该项风险越大,按照分数高低对风险类别进行排序,识别出创业融资风险。

2.1.2 头脑风暴法

当创业者定下创业项目以后,在主持人的主持下通过大家各抒己见,发表对融资风险的看法,进而识别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融资风险。

2.1.3 实地考察法与谈话法

通过实地考察创业项目,获取融资风险的第一手资料,并且与相关人员进行交谈,发现在创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

2.2 融资风险类别

2.2.1 融资渠道受限

在创业融资风险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为自己的资金和向亲戚朋友借的钱,而吸引天使投资者和向银行借钱的比例极小,渠道受限就导致项目无法扩大,并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增大。

2.2.2 融资成本高

银行等金融机构确定是否贷款,以及贷多少款项是根据借款人的信誉来评定的,,信誉越高,贷款越容易,贷款规模越大,并且贷款利率也越低;当信誉越低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会提高贷款利率,并且会缩减贷款规模。大学生创业者在银行贷款时,贷款规模会受到限制,而且还会导致融资成本过高。

2.2.3 信用风险

大学生创业者在取得贷款后,由于经营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创业者不能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还款,造成违约,从而对个人信用产生影响。

2.2.4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跟管理当局的政策相关,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会影响政策风险的大小,大学生创业者需要高度P注国家以及当地政策对创业者的扶持政策,要利用好创业政策。

3 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评估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了以后,需要利用一定的程序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创业融资风险评估需要确定评估程序、明确评估方法。

3.1 融资风险评估指标

风险是不确定引起的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的可能性,既然存在不确定,我们选取需要对创业融资所面临的情况进行概率估计,列出所面临的情况,并且估算出每种情况下的概率。在创业融资过程中,我们选取以下评估指标:

3.1.1 标准差

标准差用于反映融资风险的波动情况,在确定标准差时需要将测算出融资的期望收益,融资的期望收益等于不同情况下的收益额与对应的概率相乘而得到,再估算出期望收益以后,我们将估算出每种情况下的收益与期望收益之差的平方,再与对应概率相乘得到标准差。利用标准差衡量风险时,当标准差越大,说明融资风险越高。

3.1.2 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差与期望收益之比,当标准离差率越高,说明融资风险也越高。

3.2 融资风险评估原则

3.2.1 客观性原则

根据识别出的融资风险,客观评估每项风险的来源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3.2.2 重要性原则

将识别出的风险继续评分后,按照分数高低进行重要性排序,划分为A、B、C三大类,A类属于重大风险,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应当对其进行重点评估;C类风险属于一般风险,只需要一般关注即可,但是也不能忽略。

3.2.3 科学性原则

对于风险评估,一是要科学地确立评估指标,建立科学合理地评价体系;二是要坚持科学的评价方法;三是要实施科学管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的管理,无法对风险进行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

3.3 融资风险评估程序

3.3.1 评估前

了解评估项目的实际情况,并且制作SWOT分析图,对创业项目融资进行全面了解;为了更好地评估融资风险,可以了解同类项目,便于横向比较;确定风险评估指标。

3.3.2 评估中

按照评估指标注意评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融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来源、表现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且按照重要性进行评估。

3.3.3 评估后

创业成员进行讨论,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对措施。

3.4 融资风险评估方法

3.4.1 定量分析法

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工具,测算出每类风险的大小。通常用标准差和标准差率来反映。

3.4.2 定性分析法

根据日常经验和历史资料,对融资风险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博.西部地区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防范与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2(26):304-305.

【2】任金芝,鲁凤丽,胡芳.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研究[J].企业导报,2012(5):232-232.

【3】徐宪红.规避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策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0):26-28.

【4】陈少楠.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及规避策略[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4):18-20.

【5】吴开军.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技g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25-28.

【6】阳大胜,彭强,梁开竹.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原因与风险管理对策[J].当代经济,2012(5):98-100.

篇7

[关键词]创业培训;主观情绪;创业意向;行为转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72

创业培训目前是一个相对较热门的教育方向,潜在创业者通过创业培训最终实现了创业,创业培训的对象可以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事业人员、高校毕业大学生以及农村的返乡创业人员。主观情绪是潜在创业者在经受了好的情绪或者是坏的情绪影响后进行的创业行为。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进行创业意识的提高而进行的创业行为。在创业的研究领域,多数研究者都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影响创业行为转化因素的分析,很少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创业行为转化因素分析,文章就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三个方面对于创业行为转化影响利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1文献综述

国内创业研究领域,多位学者已经对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这三个影响创业行为转化的因素进行了多种研究方法的分析,并得出了这三个因素都有利于实现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实现。例如李发表在国内杂志中《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河南省农民创业培训为例》,在该篇论文中,李对于创业行为转化影响因素研究的方向是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在论文中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通过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可以使农民进行创业行为的转化。此外硕士生何良幸在毕业论文《创业情绪、创业认知能力与创业行为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同样利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最终得出积极的创业情绪将会对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行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消极的创业情绪对潜在创业者带来不利的影响,会导致潜在创业者放弃创业行为。最后,纳敏、李丽发表在《经济师》中《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昆明学院为例》一文,通过大量相关的数据最终得出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视和相关引导,最终也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向创业行为转化。

文章只针对于发表在国内期刊杂志上的相关参考文献进行了阅读和分析,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转化因素的分析,多数学者都针对于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识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证明这三个因素是可以对于潜在创业者进行有效的创业行为影响,本文基于此研究成果,通过案例分析法进行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识三种因素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2创业培训对于创业行为转化影响研究

21创业培训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创业培训是针对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知识的培训,最终使得潜在创业者拥有创业的思维能力,通过不同的培训模式使得创业者付诸创业的实际行动。一般创业培训经常采用的培训模式有SYB培训模式、三段式培训模式、各地自创模式、远程创业培训模式等,利用培训的模式使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行为的转变。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通过创业培训,可以使潜在创业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得到提高,对于市场的应变能力增强,能顾让潜在创业者对于创业的条件、创业知识、创业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缺乏创新意识、创业环境。

22创业培训对于创业行为影响案例分析

山东邹平县在县职校举行某国企带薪培训、职校农机培训启动仪式。这次培训有18名学员分别来自长山、魏桥、西董,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带薪培训。通过对参训者的采访了解到,邹平县依据传统的优势,已经创造出了一个“邹平麦饭石”和西董豆腐为主的餐饮品牌,在有利的创业环境下,通过创业培训指导,参与培训人员纷纷表示愿意进行创业,并依托邹平县已有的创业基础,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中。

通过邹平县的创业培训,得出创业培训可以对潜在创业者起到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

3主观情绪对于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31主观情绪对于创业行为影响作用分析

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通过对于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积极的主观情绪更加有利于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行动的实施。乐观的情绪是创业者迎接创业困难的强心剂,积极的情绪可以是潜在创业者自我提示来获得的,也可以是通过对于事物的主观反应来获得。

32主观情绪对于潜在创业者影响案例分析

结合相关的生活实例,文章举出如下案例来证明积极的主观情绪对于潜在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影响:“一名退伍军人,在从事混凝土的外加剂销售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做到了全公司的销售冠军。在原部队的领导得知此事后,就打电话给这名退伍军人,鼓励他进行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并且承诺愿意对其进行帮助,通过这件事情,退伍军人内心更加坚信了创业的想法,并对于创业开始付诸行动。”从这样的案例中,分析得出积极的主观情绪是可以转化为创业的行为,主观产生积极的情绪除了来自个人的意识,还会受到外界环境以及事件的影响。

4创业意向对于创业行为的研究

41创业意向对于创业行为影响分析

要成为潜在创业者,收藏先需要有一个积极的创业意向,通过对于创业意向的培养和指导,潜在创业者会通过创业意向的内动力将创业付诸与实践。

42创业意向对于创业行为影响案例分析

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案例越来越多,尤其是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出台。在大学相当一部分都具有创业想法的冲动,但是由于创业条件的限制,创业想法一致未实现。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影响下,大学生成为了创业的先锋。由此表明,在创业意向转变为行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只要有强烈的创业意向加上创业环境的支持,潜在创业者就会将创业意向转变为创业行为。

5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利用相关的案例分析法,对于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的研究,证明在创业行为转变的过程中,这三种因素是可以起到积极的转化作用,因此,对于潜在创业者进行相关的培训指导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

参考文献:

[1]李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河南省农民创业培训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4):62-64

[2]何文韬,郭晓丹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行为转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6):137-144

[3]纳敏,李莉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昆明学院为例[J].经济师,2015(10):34-36

[4]陈奎庆,毛伟大学生创业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基于2004―2013年CSSCI期刊文献的分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9-114

篇8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产物,其培养模式和人才定位不同于研究型的本科院校和体现技能特征的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独立学院的特色,适应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的能力因素要求和岗位需求,搭建专业基本素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步培养框架,形成相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交叉融合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符合高素质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岗位需求划分的三种路线,即市场助理、市场经理、市场主管、市场总监;或客户代表、客户经理、销售主管、销售总监;或营销策划助理、策划策划员、营销策划主管、营销策划总监。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和市场对营销本科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单纯强调专业课程的系统化和广博与精深,或者片面强调某项技能的熟练,不符合面向未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的整体课程体系框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包括:一个目标和三个层次。“一个目标”,即培养一个专业核心能力(指营销实战能力);“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技能层次。

1.基本技能层次培养基本能力。具备政治人文素养、人际沟通与组织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自然科学素养等基本技能是高素质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其胜任市场助理、客户代表等初级岗位的前提。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技能层次设计了寒暑假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假期支农支教活动、日常的社区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掌握如何认识和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发现企业现有产品的不足和寻找尚未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通过广泛的校内社团活动,以及院内、省内甚至全国的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竞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日后从事产品销售和营销策划相关工作的营销专业学生来说,高超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其与客户沟通的基本素质。

2.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专业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最大特点实践性特点,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高低决定了其就业竞争力的大小。所以,学生对一个地区的制造业、销售业、物流业中的典型企业的市场调研、产品销售等营销实践活动要有清晰的了解,这一能力要通过专业认识实习环节来实现。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素质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核心环节,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模拟训练环节和角色扮演训练学生的某些营销技能。

3.综合技能环节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市场营销高级岗位所需的一种革新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市场营销仿真模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参加校内外各种创业竞赛和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等综合技能环节得到锻炼。毕业设计(论文)是对高素质应用型本科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选题、写作和答辩等环节中充分锻炼实践创新能力。采取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基地与校内大学生创业中心顶岗实习的环节,使学生熟悉特定岗位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特定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参加创业大赛与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通过写作创业计划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环节的实施与考核

1.社会调查与实践环节。社会调查与实践是营销专业学生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全面认识社会的重要方法。基本技能环节中制定前两年学生实践训练计划,安排一年级学生参加寒假社会调查、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二年级安排寒假进行专业调查、暑假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就某选题完成调查任务,或者选择一个单位深入下去进行实践体验,结束后撰写实践报告,在新学期开学4周内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答辩,评定成绩,推荐优秀报告。

2.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市场营销学、服务营销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是每门课程选择5-8个典型案例,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大班交流与点评以及分组对抗辩论等形式深入和共享讨论成果;案例讨论的成绩以20%计入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

3.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对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利用培养计划中的半年(甚至一年)时间,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知名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理解论文任务、项目调研、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技术实现等具体要求方面能得到好于或相当于校内毕业设计所能得到的锻炼和提高,而且对于在企业环境下如何系统地进行产品销售能得到亲身体验,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一条龙。毕业设计的考核采用现场答辩与实习表现相结合的5级评价制。

4.市场营销仿真实验环节。为了在校内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锻炼学生根据市场环境运作企业的能力。市场营销仿真实验室配置因纳特市场营销模拟平台,在电脑上全程模拟企业的运转过程,从企业的建立、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和设计、产品促销与销售、企业资金的运用与管理等方面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实战模拟成绩和市场报告核定每个企业的成绩,其中每个学生建立的企业其实战成绩通过企业的资本额、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市场区域和市场份额等指标衡量。

5.创业竞赛环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调查分析专业竞赛等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是锻炼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综合实践环节。各项竞赛比赛内容包括写作创业计划书、ERP软件模拟和项目答辩等环节。各团队通过创作计划书,模拟真实企业运行过程,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成员群策群力,锻炼团队合作意识,答辩环节思维缜密,口若悬河,锻炼学生一流表达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