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混合式学习论文8篇

时间:2023-03-25 10:43: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混合式学习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混合式学习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育技术;电子化学习;混合式学习

1大学混合式英语教学的实施

混合式教学虽然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也有类似之处。所以,笔者也遵循备课、教学实施和课后辅导的顺序来进行阐述。

1.1备课

我们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除了要吸收传统模式的经验外,还要注意:

(1)广泛收集资料。除了课本内容外,教师还通过给学生预设一些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并且引导学生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资源供其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并配合适当的任务型作业让学生来强化知识。

(3)强调教师协作备课。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将收集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储存,并通过网络平台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对所获资源进行交换。

1.2教学实施

在完成了资料准备和课程设计后,我们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了。在这个部分,笔者以所在的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为例来说明。

(1)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套多媒体平台软件对学生的电脑进行广播教学,这既能够保证学生在自己笔记本电脑上接收到和教师同步的电子课件,并且这种同步是全媒体的内容呈现,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可以展示PPT形式的电子教案,也能根据需要资料库中的播放音频或视频文件。

(2)为了达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的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认知的理论,我们通过技术方法实现了同一课堂中非同步学习小组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师会鼓励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作为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不仅仅充当知识的直接传授者。

(3)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参与到小组讨论。由于网络中数据的交流既可以实现点对点也可以实现点对面,教师便能自由切换于不同学习者或学习小组之间,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1.3课后辅导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可以被任意延伸到任意时间和空间中。通过网络,教师和学生之间会保持着顺畅的信息交流。同时为了能让学生们的语言学习更加贴近自然习得,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了各种任务,并且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言学习。

(1)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听力作业和语音作业。这里的听力形式不仅是音频的,也可以是视频的,甚至是网络上的某个媒体文件。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对语言输出技能的训练。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朗读、同伴之间的对话联系以及和外教的情景模拟任务录制成语音文件,通过网络服务器进行提交。这样教师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就可以检查学生们的语音作业并且给与指导。

(2)布置写作作业:这里,教师所留的写作作业不只是一个题目,而会在作业平台上为同学们提供相关多媒体资料支持,这些资料可以让同学对文章的题目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

(3)布置课后作业:传统的应试型作业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将作业设计得更加任务化,实用化。同学们通过查询网络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并去寻找需要的资源。同时,教师也会强调小组的协作学习,这样通过分工协作获得的信息再经过小组讨论而形成共识,这对提高学习效果作用显著。

(4)如果学生有任何伺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子邮件系统及MSN、工CQ等和教师联系。这样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同时教师对某一个学生向题的解答也会同时到网络平台上,方便有类似问题的同学来查看。

1.4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过程实施之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评估效果我们采用了阶段性评估和综合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1.4.1阶段性评估

(1)随堂测验:这里,单词听写和对语言点的随堂测试都是通过电脑平台实现的。这既可以保证测验的频度,也保证不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2)对语音、写作作业和自主练习纪录的检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利用自己的电脑进行录音,并且将录音文件传到教师指定的网络系统中供检查。对子课后练习,学生则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系统会自动批改并记录学生成绩。

这种阶段性评价,既可以保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有一定督促,又能够及时校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1.4.2综合性评估

经过一阶段学习,教师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估。这里我们采用的是一套特有的凯思考试系统。该测评系统基于项目反应理论来测试应试者实际水平,实时变换题目难度,能在短时间内把准确的能力分值、权威性测评分析呈现给每位同学。

篇2

【关键词】混合学习理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应用的时间并不长。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供多种学习内容,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所学习的内容的现状和动态,还能以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满足诸多学生的需求,并且使得教授者和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新型技术手段,具有多重优势,因而受到了当代教师的青睐。本文从将从混合式学习理论入手,剖析在现阶段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手段及意义。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念

关于混合学习,研究者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其中最为简单的理解就认为,混合学习是以事先规划的形式将网络学习、面对面学习、自定步调的学习等整合为一体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而有别于单一的学习方式。Maegatet Driscoll(2002)认为混合学习指的是四种不同的概念:(1)结合或者混合多种网络化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写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实现教育目标。(2)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构建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利用或者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3)将任意一种教学技术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相结合。(4)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混合或结合,以使学习和工作协调一致。混合式学习过程强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其研究的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其关键是对于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二、混合式学习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1.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重视学生参与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展开。但是这不意味着在进行混合式学习时,学生脱离教师进行学习,教师要在混合式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经常利用虚拟网络教室或者电子讨论板(BBS)进行高中诗歌的在线学习。

2.利用活动教学的方式 强调学习过程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这种注重体验的教学方式使得混合式学习在学习通道上的选择优势大大体现出来。教师可以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以培养学生品鉴诗歌的能力为重点,利用各种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将学生编组,以小组为单元进行诗歌意义的阐述。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互联网资料查阅、互相讨论,形成对于某一诗歌的理解的共享,从而形成小组的观点。在课堂上,小组以陈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同学之间可以分享对于诗歌的看法,享受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3.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服务学习目标

混合式教学方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于网络技术的运用。目前,流媒体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利用PPT等课件进行教学之外,还可以引入互联网,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笔者认为,使用网络流媒体播放音视频来辅助高中语文诗歌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古今第一首长诗”《孔雀东南飞》就被艺术家摄制成为了电影,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用播放电影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情境中,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情境,从而加深对其的理解。

4.重视教学质量的评价 及时调整策略

混合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方式以及所采用的媒介,由于采用计算机技术、依靠互联网,因此教学过程中所接触的信息量很大,学习方式也多种多样。而诗词的学习又是一种感性的学习,重在理解和感受。一种信息量极大、复杂多变的教学方式遇上一种感性的文体,对于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前进行精心的架构和思考,才能完美的把控诗歌的学习。同时,由于这种学习的开放性,其过程和结果都是难以掌控的,但这与高考对于分数的要求又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因此在开展混合式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在诗词背诵、词汇掌握方面的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严格掌握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学生在欣赏诗歌之美的情况下,能够对语言知识、诗歌内容做到完全掌握。

三、结论

总的说来,混合学习的出现是和时代的发展分不开的,有了技术的发展才有了混合式学习。这种降低学习成本、方便快捷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但现代网络、计算机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工具时,也会因信息的冗余和直白剥夺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可能造成所有学生在观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对于某一诗词的感受几乎一样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的说来,以技术为主导的混合式学习与诗歌学习是需要磨合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学者与学习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邹娜.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0 .

[2]张苗苗.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

篇3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高中语文;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36-01

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直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枯燥,降低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1.2 学生探究能力较差。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比较依赖辅导书和老师,学生极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1.3 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老师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有时还会处理一些课堂的突发事件,因此一堂课中,老师的任务十分繁重。一般情况下,只能勉强将计划的任务完成,很难再有时间去照顾个别同学,长期下来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会积累越来越的问题。

1.4 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来看,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基本上一堂课老师会占据五分之四的时间讲解知识点,将主观的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很少能发表自己的讲解。

2.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设计与开发诗歌课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体地位。

2.1 系统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等几个因素出发,系统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并且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优势互补,使他们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

2.2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因此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出发,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教师则在课堂中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

2.3 参与性原则。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即整个学习过程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学习,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知识类型:概念性、事实性知识。

对教材的分析:高中诗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够有贤能之任,助自己实现宏图大愿。

对学生的分析:高中生时期的学生,内心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适当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首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创作中;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进而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理解诗歌中作者内心的政治情怀。

课前准备:老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和故事;通过网络方式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感受诗人创作诗歌时内心的情怀。

安排课时:一课时(五十分钟)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学生阅读、老师讲解、学生之间交流、解决问题);教学媒体的运用(选择适合诗歌朗诵的音频文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音频播放进行朗读、观看幻灯片解决讲解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吸引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幻灯片的观看,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诗歌的知识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圆满的完成了诗歌《短歌行》的教学任务。

篇4

论文摘要: 混合式学习理念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考虑教学组织形式,既体现教育的人本化,又突出信息时代的特征。作者从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混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混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混合等方面在物理教学中尝试混合式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1.混合式学习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作为一件新生事物蓬勃发展起来。E-Learning在培养学生基本学习技能、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它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辟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这种缺乏教师深度参与,完全依靠学生自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E-Learning,效果令人感到沮丧,人们逐渐体会到它不尽人意之处。2002年12月,《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明确提出“E-Learning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能改变课堂教学目的和功能”等观点。显然,怎样体现学生在线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习和研究方法、人格影响的渗透优势,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大背景下,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的概念应运而生。

2.混合式学习理念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把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又要合理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方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在对E-Learning反思基础上诞生的Blended Learning,其学习过程吻合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主模式”教学理论,体现教师面授和在线学习的完美结合,既展示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又正视了学习的传统本源对教育技术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究其实质,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在师生二元论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网络的整合,既强调学习伙伴间的协同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倡导学习者知识的自我建构。从其内涵看,混合式学习是各种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及学生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当然,各种元素不是随意地混合,关键是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资源,如何把各种学习资源有机整合,达到1+1>2的效果。

3.混合式理念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尝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面对面学习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线学习是对面对面学习的补充。物理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对混合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

3.1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混合

回顾教育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前,以中国“师道尊严”为代表“教师中心”论,片面强调教师“如何教”而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90年代后,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侧重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两者都过于偏颇,让教与学不能和谐统一。混合式学习理念提倡把“教为中心”和“学为中心”两种观点有机混合,既不侧重“教师中心”,又不夸大“学生中心”,而是既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师在混合式学习中,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参与网络讨论、控制教学过程,保障学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起到主导作用;学生通过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协作交流,自主探究,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

转贴于

3.2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混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混合式学习要求在物理课堂上,采用传统黑板板书与多媒体CAI课件相结合,恰当引入EDA技术等辅助的教学方法,将黑板的板书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一个虽是低结构化的,但能便利地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课件,将物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复杂的图形或波形用动画的形式在投影上显示出来,能弥补黑板板书单调且浪费时间的弊端。运用EDA技术仿真虚拟物理实验,直观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向学生讲清楚,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既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能让学生动手参与物理仿真实验设计。另外,必要的黑板板书,可避免过多的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有效注意力,防止学生因长时间“电灌”而“疲劳”。

3.3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混合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教师以板书、肢体语言、教学语言和个人魅力等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在师生双边活动、信息交流中占有优势,而在线学习不受地点、时间、空间约束,自主性和人机互动性强,有些教学内容要在教师面授方式下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而有些内容通过网络教学方能提高学习效率。

譬如,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编排了“超重和失重”内容,传统讲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学生往往对超重与失重的内涵似懂非懂,更无法亲身体验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在教学上的优势,运用EDA技术仿真虚拟物理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体验物理的探究过程,用探究的方法研究“超重和失重”。同时,设计了一定量的学生活动与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探讨结论。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根据信息技术平台互动的特点,设计知识自评和在线交流网页,实现“人机对话”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4.结语

混合式学习理念把“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恰当结合起来,吸取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建构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平台,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便教师监控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顺利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保证传授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便于学生对创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和健康情感的培养,能够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摘要: 混合式学习理念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考虑教学组织形式,既体现教育的人本化,又突出信息时代的特征。作者从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混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混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混合等方面在物理教学中尝试混合式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1.混合式学习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作为一件新生事物蓬勃发展起来。e-learning在培养学生基本学习技能、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它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辟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这种缺乏教师深度参与,完全依靠学生自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e-learning,效果令人感到沮丧,人们逐渐体会到它不尽人意之处。2002年12月,《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明确提出“e-learning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能改变课堂教学目的和功能”等观点。显然,怎样体现学生在线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习和研究方法、人格影响的渗透优势,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大背景下,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的概念应运而生。 

2.混合式学习理念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把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又要合理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方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在对e-learning反思基础上诞生的blended learning,其学习过程吻合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主模式”教学理论,体现教师面授和在线学习的完美结合,既展示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又正视了学习的传统本源对教育技术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究其实质,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在师生二元论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网络的整合,既强调学习伙伴间的协同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倡导学习者知识的自我建构。从其内涵看,混合式学习是各种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及学生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当然,各种元素不是随意地混合,关键是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资源,如何把各种学习资源有机整合,达到1+1>2的效果。 

3.混合式理念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尝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面对面学习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线学习是对面对面学习的补充。物理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对混合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 

3.1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混合 

回顾教育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前,以中国“师道尊严”为代表“教师中心”论,片面强调教师“如何教”而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90年代后,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侧重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两者都过于偏颇,让教与学不能和谐统一。混合式学习理念提倡把“教为中心”和“学为中心”两种观点有机混合,既不侧重“教师中心”,又不夸大“学生中心”,而是既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师在混合式学习中,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参与网络讨论、控制教学过程,保障学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起到主导作用;学生通过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协作交流,自主探究,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 

3.2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混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混合式学习要求在物理课堂上,采用传统黑板板书与多媒体cai课件相结合,恰当引入eda技术等辅助的教学方法,将黑板的板书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一个虽是低结构化的,但能便利地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课件,将物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复杂的图形或波形用动画的形式在投影上显示出来,能弥补黑板板书单调且浪费时间的弊端。运用eda技术仿真虚拟物理实验,直观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向学生讲清楚,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既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能让学生动手参与物理仿真实验设计。另外,必要的黑板板书,可避免过多的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有效注意力,防止学生因长时间“电灌”而“疲劳”。 

3.3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混合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教师以板书、肢体语言、教学语言和个人魅力等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在师生双边活动、信息交流中占有优势,而在线学习不受地点、时间、空间约束,自主性和人机互动性强,有些教学内容要在教师面授方式下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而有些内容通过网络教学方能提高学习效率。 

譬如,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编排了“超重和失重”内容,传统讲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学生往往对超重与失重的内涵似懂非懂,更无法亲身体验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在教学上的优势,运用eda技术仿真虚拟物理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体验物理的探究过程,用探究的方法研究“超重和失重”。同时,设计了一定量的学生活动与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探讨结论。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根据信息技术平台互动的特点,设计知识自评和在线交流网页,实现“人机对话”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4.结语 

混合式学习理念把“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恰当结合起来,吸取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建构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平台,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便教师监控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顺利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保证传授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便于学生对创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和健康情感的培养,能够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Blackboard平台;混合式学习;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041-04

引言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教学日趋普及,教与学活动可以跨时空,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不断冲击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意义重大。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混合式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教学发展的又一顶峰,它将成为教学的主流模式。

混合式学习在国外的研究领域主要有:课程评价标准、智能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使用效果分析及反馈、相关绩效对策以及教师的职业发展。其主要在宏观上提供教学模式描述、教学设计方法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参考性的建议或发展性对策等。在国内,当前的研究集中在:一是对混合式学习概念的界定、理论研究与环境构建,例如论述混合式学习的内涵、起源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或引申混合式学习所蕴含的思想,论述其对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启示;二是对混合式学习应用的实践探讨以及在特殊学习对象的应用案例,侧重于探讨构建混合式学习环境的原则和策略。

本研究主要在Blackboard教学平台支持下,探讨了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涵义及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体现该课程教学特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为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及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借鉴之处。

一 混合式学习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教学理论基本是“以教为主”,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90年代以后,开始提倡“以学为主”,学生为主体,即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基于这一原因,混合式学习(B-learning)的概念应运而生。

提到混合式学习,人们会反映出传统学习模式和网络学习模式相整合,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移动学习的优势。但是笔者认为这一概念比较笼统,混合式学习不仅仅是两种模式整合的这种表面特征的描述,还应该阐述到底如何整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学习模式的优势。

当今很多学者都是在具体教学应用之中来阐释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周红春结合该校Blackboard平台创新试点课程提出,混合式学习具体包括不同学习资源、时空、参与者、方式、工具,深度地混合;张舒予结合该校视觉文化与媒体素养课程教学提出,混合式学习应以学习环境设计为重心,体现“高、博、雅”的特性;黄荣怀结合教育技术学概论课程教学提出,混合式学习是找到“最好”的方式去改善学习,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据此,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不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体系,而是根据不同教学情况应用不同教学策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在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该是面授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教学过程始终贯彻互动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知识运用能力、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全面支持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技能提高的一种灵活自由的教学策略。

二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公共必修课,学生既参加课程考试又参加等级考试。纵观各高校开设的这门课程,存在着以下问题:

(1)从教学内容上看,有的学校片面追求过级率,在课堂中大部分讲解一级试题,沿承应试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有的学校教学进度设置的不合理,前面的教学内容(如Word使用技巧)拖沓了很长时间,后面的教学内容一笔带过,学生并未领会。

(2)从教学活动上看,有些学校上机课时较少,学生操作技能练习只是在学校安排的上机时间进行,上机课内容也只是枯燥地练习一级试题,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3)从互动上看,大部分学校在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时,教师和学生几乎是零交流,课堂没有互动,上机实践没有辅导,课下也没有沟通。

(4)从评价上看,大部分学校只给学生终结性评价,即进行一次期末考试来给定成绩,没有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忽视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Blackboard平台为技术支持,采用了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对160余名大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一学期的试验,克服了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该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顺利完成每章实验任务并达到较高的考试通过率,而且积极在平台上实践与交流,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意识,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三 Blackboard平台支持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1、Blackboard平台诠释混合式学习理念

Blackboard平台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管理平台,用户包括国外的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使用Blackboard平台进行辅助教学的高校数量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趋势。

篇7

对于“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或Blending Learning),目前国内存在多种翻译如“混合学习”、“混合式学习”、“融合性学习”等。所谓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E-Lea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

目前,国内很多大学对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黄荣怀等人[2]构建了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理论,概括出混合式学习的本质,提出了混合式学习课程及其活动的设计框架。彭艳妮等人[3]提出了一种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混合的基本模式和方法,探讨了混合式学习实施的具体步骤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策略。林立凡等人[4]针对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初步设计。

二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特点,分析研究整个混合式学习系统,提出以下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模式,如图2.1所示。

图2.1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设计框图

该混合式学习系统中主要有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几个要素。从模式中可以看出,和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学习模式变革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应用及实践操作。

1教学目标确定环节

在实施混合式学习模式时,首先要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更好地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教学目标是指期望学习者达到的目标与目前学习者已具备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表明学习者在相关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是课程教学中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确实、可靠的依据,这个依据来源于学生的先修课程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来源于企业以及利益相关者对学生在课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office等办公软件,能够进行必要的数据库管理等工作。因此,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应该注重学生相关技能的培养。

2教学设计环节

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面对面教学、网络学习和实践操作三种。如何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机地把三种方式整合起来是混合式学习的关键。

(1)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具体的任务或者作业,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主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而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学习任务是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切入点,我们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来衔接三种教学方式。教师需要为学生精心设计合适的项目,把课堂讲授的知识作为完成项目的基础,让学生课下完成网络上的项目,让项目成为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动力。

(2)网络学习是面对面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在进行网络学习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并设计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的环节,同时还需要为学生设计自我评测的内容,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网络学习的过程不但能够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程资料,设计网络学习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补充资料以及实践活动设计等。

(3)精心设计应用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的相关知识的实践工程项目,明确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清晰地给出实现项目的具体步骤,制定合理的项目评价方式,并给出项目扩展的思考题等。在进行实践项目之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做好项目实施之前的预习工作,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辅导,实践活动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的总结并撰写报告。最后要求学生完成网络上的类似或者相关的实践环节。

教学设计环节是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项目驱动的方式贯穿混合式教学始终。例如在学习Word软件操作时,从一个简单文档的输入排版,循序渐进,到一份毕业论文的排版,为学生设计课上课下,单机网络等需要完成的项目部分,以及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标准。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系列活动均围绕教师设计的项目展开。

3教学实施环节

在面对面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除了讲授课程知识外,还需要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互动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软件时,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针对某个主题利用老师讲授的知识制作几页PPT,学生的作品完成向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展示,并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作品反应出来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点强调,同时在网络学习中设计相应的环节,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重点练习。

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5]。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老师对班级的了解以及学生的愿望对学生进行分组,以3~4人为一个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来负责小组学习的管理工作。小组的所有人员对实践项目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学习任务。这种协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互相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分享学习心得,相互鼓励,提高学习效率。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仍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根据这些选择,并且在充分考虑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安排学习的进度和强度,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网络学习计划,并交给老师进行监控。

4教学评价环节

混合式学习不仅要对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进行评价。因此,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形成性考核主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馈给老师的信息以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在面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实践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书面测验以及作业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而网络学习方面,则可以通过评判学生网络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情况,学生的网络活动记录等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评价。

终结性考核则是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考试是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传统做法。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课程在进行考试时,除了需要对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的考核外,还要对学生网络学习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考核,从而对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程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核。

采用上述的教学评价方式,对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评价方式设计。拟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平时课上以及网络学习的表现;项目完成和质量情况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上要完成的小项目,以及课下需要完成的综合项目等;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除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或多个精心设计的考核项目,考核学生对课程要求技能的掌握程度。

在学期结束前,对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97.8%的学生认为以项目驱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于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较大的帮助;89.6%的学生认为课程的整体设计非常合理;95.2%的学生认为设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于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有较大的帮助。这些结果表明学生对设计的混合式模式在信息技术类课程中应用的高度认可。

总之,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根据信息技术类课程的特点,本文对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既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但与此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更宽广的知识面,更强的责任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 2004(3): 5- 10.

[2]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 2009(1): 9-14.

[3]彭艳妮,刘清堂,李世强,等.混合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7): 57-60.

篇8

论文关键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来源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切密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要素等。下面我们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两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1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并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它对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和验证学习假设、评价学习结果乃至最终的意义建构都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问通过会话进行交流,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最终目标.就是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对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1.2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认为教师并非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T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探索法、发现法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和分析资料,善于提出问题假设并加以验证.在协作交流的基础上,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学习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混合式学习的提出及其内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1999年,美国专家JayCross最先提出E—learning这个名词,掀起了人们对E—learning的热情。它采用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传统课堂相比,它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它会使“没有围墙的大学”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然而,随着对E—learning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E—learning~并非至善至美,其弊端日益明显,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有效,并非所有的教学对象、学习内容都适合采用E—learning的学习方式.而且缺少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理想。于是,人们开始理性对待E—learning,并对它进行反思,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各具利弊.E—learning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国际教育界和培训界也逐渐达成共识:只有将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此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

混合式学习在E—learning遭受质疑的时候,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受欢迎的教学形式,并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它融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fl~优势,使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既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又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多将混合式学习界定为在线学习和传统面对面学习的有机整合。还可以从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为了适应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要求需要多种学习理论指导混合式学习;学习资源来源丰富多样,如印刷材料、光盘、录像带、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内化,离不开学习环境的支持。在各种环境中,教室是典型抽象化的学习环境,社会环境是真实的情境化学习环境,信息丰富的信息化环境能够有效地充当拟真化的虚拟学习环境.它们构成了全空问的学习环境:为了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或者同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将多种学习方式混合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具有多种形式,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集体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混合式学习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

混合式学习并不是以某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它不是一元的,而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混合,是多元的。从总体上看,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虚实交融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并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环境下的学习,是利用资源、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昆合式学习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在教师帮助下,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的能力。这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是致的。

3.2混合式学习帮助教育界重新认识建构主义

教育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两点值得反思:第一,是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是强调主导一主体相结合。传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他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和新型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统一起来。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指对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还表现在各种学习环境的创设、多种学习资源的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的选择、学习评价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体现得越充分,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共同体结构;第二,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是主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混合式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重视学习者的经验和原有认知结构,又要重视客观事物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刺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