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2 20:46: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团队教学法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交往;课题
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包括课程“基本结构”——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可采用交往教学法,后者分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和课题研讨三个阶段,相应可采用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本文具体谈谈这些教学法的操作。
一、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
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主要是交往教学法。交往教学法是教师按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提炼出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运用交往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生成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交往教学法要求:
1.树立课程的“基本结构”观
知识教学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但知识教学并不等于系统灌输。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结构,掌握一门课程的关键就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我们认为,大学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就是构成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只要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就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精髓。因此,学科课程知识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系统地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
2.树立“交往生成”的教学观
在知识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一直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间接经验,因此“传授”是最好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知识增长和废旧速度的加快,有限的教学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系统地传授知识”了。因此,“交往生成”教学应运而生。所谓“交往生成”教学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民主和活力的“空间”里,以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平等的交往共同生成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交往生成”教学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径。
3.善于提炼课程的“基本结构”
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是课程的“骨干”,教师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对于提高“交往生成”教学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做好这一工作: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包括学科理论的功底、教育理论的功底和科学研究理论的功底;二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包括对学科性质、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学生需求的把握;三要有精湛的教学内容构建技术,包括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的识别技术、组合技术和表达技术等。
4.善于运用多样化的交往教学技术
交往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由多种交往教学技术组合的群集概念。其目的是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生成新知识、养成善良的“人性”和培养创造能力等。当前教师必须掌握交往的传接技术、创新思维的激发技术、师生心灵感悟和观点共享技术以及表现评价与行为激励技术。
二、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研究教学法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
1.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
课题研究指导法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1)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课题的设置必须以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为依据。根据其性质,课题可分为学习性课题和科研性课题。学习性课题是帮助学生学好课程知识并养成相关能力的课题,如拓展性课题(拓宽知识面,培养获取知识能力的课题)、实证性课题(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课题)、案例性课题(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科研性课题是引导学生跟踪学科发展进程并使学生学会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课题,如理论研究性课题、实验研究性课题、调查研究性课题等。根据其研究方式课题可分为自研性课题(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主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导研性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和同研性课题(教师和学生共同选题和研究的课题)。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条件等,教师可以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商讨设置不同的课题。
(2)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是课题研究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研究能力还不足,这种指导尤为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二是帮助学生形成合作的研究团队;三是对学生的研究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如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构架论文结构和写作论文等。
(3)反馈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反馈对于控制研究过程和提高研究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如果教师不经常进行反馈控制,他们可能“随便交差”。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反馈、经常反馈和多形式地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题研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
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是学生研究团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体同学和教师汇报的方法。
(1)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对课题研究教学的意义,一是通过比较竞争压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二是通过成果汇报“表演”达至成果的共享;三是通过课题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组织和合作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主要包括:做好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论文材料、参考材料和汇报过程中的安排材料;选好课题汇报的表现形式,如学术报告、新闻、案例模拟等;做好汇报过程的策划,包括角色分工、手段选择、氛围营造、互动安排等。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组织。第一,教师要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认真听取汇报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第二,教师要提出听取汇报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课题汇报的质量和效果;第三,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确保课题汇报的顺利进行。
(3)课题汇报的总结和课题研讨。课题汇报结束后,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题小组的汇报就课题研究的质量、参与合作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进行商讨和激励式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要求和课题特点,拟定研讨的题目并布置各课题小组做好研讨的准备。
3.课题研讨教学法
课题研讨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就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以生成知识和共享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
(1)课题研讨的准备。课题研讨教学不单纯是加深学生对课题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思维、生成知识和共享成果。因此,做好课题研讨准备对于顺利开展课题研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研讨准备一是要求各研究团队对确定的研讨题目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二是要求各研究团队根据本团队的情况确定主发言人、主答辩人和主提问人,主发言人的任务是系统表述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主答辩人的任务是回答其他团队提出的问题,主提问人的任务是代表团队向其他团队提问。
关键词:团队协作能力;项目教学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52-02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将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1]。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其宗旨在于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2]。但是,在以昆虫学为试点的教学改革中,笔者却发现实际效果不如预期的效果明显,其根本原因归结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中的学生缺乏合作精神,未能很好地以团队形式进行任务分工和管理,从而没有通过实施项目达到发挥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为此,本文以项目教学法在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为出发点,根据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团队合作的问题,剖析大学生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大学生缺失团队协作能力的原因分析
1.1 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大学生以1990年后为主,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这一代人往往缺少团队合作的意识,大力张扬自己的个性,主张独立的生活,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更加膨胀。由于知识经验的相对增多,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相对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断广泛而深入,特别是对新的自我的发现,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此时他们逐渐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更加缺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主动性。
1.2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以考试升学为目标,只重视学生智育的培养,而不是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试教育具有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教学方式的填鸭式等特点,阻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提高,不利于教育面向全体学生[3]。应试教育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甚至磨灭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于青少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那些经历过应试教育而考入大学的学生,思维模式已经定型,难以很快适应团队协作共同学习的方式。这部分学生以独立学习为主,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协作能力欠缺。
2 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途径
2.1 加强教育 在以昆虫学为试点的项目教学法研究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团队协作重要性的教育。90后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同时具有好奇、竞争意识强等心理特征,在思考问题时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追求个人成才,但是在自我教育上还存在着不足,例如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追求完美等等。他们需要有人来引导和加强教育,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和思维习惯。在项目教学法研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设计教育方案,并进行不定期的督促和检查。例如,以介绍其他团队协作的成功案例作为教育内容,该团队成员以“昆虫化学通讯中的互益素”为学习目标展开研究,不仅发表了科技论文,还在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成功案例的介绍,鼓励学生的团队协作行为,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促进学生以团队协作为模式来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加强教育,指导他们在团队合作完成一个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其他成员的影响,只有达到团队成员和睦相处、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共同奋斗的效果,才能真正在实践过程中去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2.2 因材施教 项目教学法在昆虫学课程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这是现阶段倡导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4]。首先,在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探讨和总结出使每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的相应对策。根据不同大学生的不同个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并适时进行恰当的评价。例如,在以“昆虫化学通讯中的互益素”为学习目标的研究小组中:有的学生善于进行任务分工和管理,可以安排这样的学生做组长;有的学生善于和他人沟通交流,可以安排这类学生做户外调研;有的学生喜欢做实验、分析整理数据、撰写论文,可以安排他们做室内研究工作。其次,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培养[5]。根据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和将来不同的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例如,园林专业和动植物检疫专业都有昆虫学这门专业课程,园林专业学习昆虫学主要是针对园林害虫防治,而动植物检疫专业学习昆虫学则是检疫有害生物。这两个专业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其发展方向亦有很大差别。因此,对这两个专业的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对昆虫学课程的应用过程中的设计方案是不同的。只有做到使每个大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掘和能力特长的发挥很好地相结合,其团队协作能力才能更加实际有效。
3 结语
本文针对项目研究中如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缺失团队协作能力的两点主要原因(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接着提出了加强教育、因材施教这两个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途径。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使现代大学生能以团队协作的学习方式,在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和科研创新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研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得主观能动性。通过团队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并锻炼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穆丹,吴甘霖,吴彦,等.项目教学法在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3):159-160.
[2]姜永成,华秀萍,颜兵兵,等.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方法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5,17:29-30.
[3]卢现祥,唐静芳,罗小芳.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5(6):5-12.
[4]曹启富,张宗胜,黄智勤,等.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3:73-77.
关键词:PBL;《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83-02
1引言
古朴的运筹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我们运筹学的先驱从《史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语中摘取“运筹”两字作为这门学科的名称,既显示其军事起源,也表明其朴素的思想早已出现在几千年前的中国。但世上公认的运筹学学科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的军事部门为战争需要而成立的一些研究小组的活动。其热点是集中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提高某武器系统效率的操作方法和执行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运筹学的研究方法在理论上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决策分析工具,运筹学的应用领域也从军事部门迅速向工商、管理和工业部门转移。运筹学是研究各种广义资源的运用、筹划以及相关决策等问题的近代新兴学科。在我国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其目的是根据问题的需求,通过数学的分析和运算,做出综合性的、合理的优化安排,以便更有效地发展有限资源的效益。“运筹学”名称最早于1938年出现在英国,当时称之为“OperationalResearch”,1942年美国开始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称之为“OperationsResearch”。运筹学的发展、运筹学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运筹学的定量分析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及其特点,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级管理决策人才的迫切需要。本课程是工商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学科。21世纪,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提出了培养信息社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必须重新对课程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思考。
2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式单一。多数讲授《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师是学数学出身,缺乏必要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使得目前《管理运筹学》教学普遍存在着偏重教学理论与解题技巧的传授,将《管理运筹学》当作一门纯数学学科进行教学。这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要求相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管理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应用。在教学方式上,也一直延用传统单一的传授方式,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二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管理运筹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手段是建立数学模型,并较多地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学习《管理运筹学》课程,需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其前期必修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以说《管理运筹学》是软科学中“硬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兼有逻辑的数学和数学的逻辑的性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文科生源,不少学生害怕数学。比如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及对偶理论,要想完全领会其原理,需要大量运用线性代数的工具进行推理,因而非常抽象。在课时总体压缩的背景下,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讲授完抽象数学原理的推导,学生听不懂只好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而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兴趣。
三是教学内容不恰当。《管理运筹学》课程包括若干分支,而教学时数有限,因而《管理运筹学》教学不可能囊括所有分支。目前在《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随意行和盲目性,甚至存在教学内容因人而设或因教材而设的现象。
四是教学方法不科学。主要表现在讲授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不灵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思考及案例的讨论,掌握知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更不能做到灵活应用,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传统,对于学生学完课程是否能够运用《运筹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室较少顾及。
五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如果在《管理运筹学》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中即使掌握了《管理运筹学》的建模方法和手工运算能力,但在遇到一些变量较多的数学模型时,也只能一筹莫展。由于缺少上机实践机会,学生不能利用相应软件求解模型,从而大大降低了课程应用的可操作性。
3《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资本经营到知识经济时代的转移,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将引起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化。根据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模式产生的重大影响,应该对管理科学模型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预见变化、适应变化、管理变化,并根据内容和外部环境不断更新观念,设计未来;重视信息,学会与人合作,讲究团队精神;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掌握领导科学,提高管理能力;增加社会实践,改革教学模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软件操作,接触企业决策试验;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组织小组研读论文,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理论研究能力;课外关注应用案例,引导培养其对课程的兴趣爱好;并最终以大型作业的形式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总结提高。
社会经济的发展向《管理运筹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很多实际问题,如风险管理、冲突分析、多目标决策以及对未来变化的预测和驾驭等,都迫切需要分析研究和解决,而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管理运筹学》这些新的分支。《管理运筹学》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分成数学理论、建立模型、计算机软件的重点都放在讨论有限的数学理论方面,因而学生在有限的数学计划学时内无法学习了解《管理运筹学》形形的模型和算法,从而使学生对许多实际问题缺乏联想。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激增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观察、联想、思考、锐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对于《管理运筹学》这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只按传统的方法向学生灌输一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至达不到《管理运筹学》教学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更需要复合型管理人才,《管理运筹学》以其内容丰富、覆盖面宽、应用范围广和多学科交叉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管理和决策技能,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管理运筹学》教学体系和方法应随着教学对象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进行适时调整和革新。
4PBL教学法概述
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的基本热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在PBL的学习方法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求索者,同时在实践PBL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技能,对其终身教育具有深远影响。PBL教学法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在我国则处于实验性探索阶段。我院对2006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验性地实施了PBL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较而言,我们认为PBL教学法既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是和我国目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目标相一致的。
PBL教学法的优点可概括为:(1)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找所需的信息源,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按需要来驱动;(3)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4)加强了各学科间的联系,同时避免了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信息进行综合;(5)密切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沟通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特点为:(1)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2)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3)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4)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5)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教学法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鉴于这些特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商学院都在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而且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方法在商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非常成功,正如美国哈弗大学校长ToslesonD教授所说,“PBL教学法是一种有效果的和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5基于PBL教学法的《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综上所述,改革《管理运筹学》课程的“学方法,应该从突出课程的应用型入手。这样,PBL教学法就特别适合应用于《管理运筹学》的课程教学中。依据PBL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全面改革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重新整合各个知识点,提出以问题为基础的《管理运筹学》课程启发式教学法,必将能够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著地改善教学效果。
(1)教材的选用应根据PBL教学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我们更换了原有的教材,新教材以教案为中心,突出实际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方法,强化计算机的应用,弱化数学理论的推导。虽然新教材并不是为PBL教学法设计的,但其教学理念与PBL教学法同出一辙,为顺利实施PBL教学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针对教材中存在不足,还自编了部分教学内容。
(2)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是PBL教学法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仅仅是为了组织教学,说明相关的数学理论。而PBL教学法则从实际问题出发来组织教学,将数学理论隐含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达到让数学理论服务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因此,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与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真实情景联系,与教学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和基本方法联系;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问题主要涉及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运输计划、投资计划、设备管理和存贮策略等管理领域。
(3)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组建团队。根据自愿原则,由学生组成2-3人的研究团队,团队中各成员根据自身的特长在问题分析、数学理论、计算机应用、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
②选题。每个团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从老师提出的多个实际问题中,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③查阅文献、学习数学理论。每个团队在确定研究的问题后,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现场调查、咨询相关业务专家等方法获取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团队成员通过讨论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所涉及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方法,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④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的类别确定相应的数学方法,在合理的假设和抽象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⑤求解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编程求解数学模型,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计数机打好基础。
⑥撰写论文。问题解决后,要求撰写论文,对解决问题
的过程进行总结。除了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必要内容外,还要写出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体会。
⑦课堂报告。各个团队在课堂上要向全体同学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老师和其它同学通过提问及质疑的方式参加讨论。
⑧总结。学生根据报告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完善和修改论文,最后提交给老师。这些论文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考试成绩中。
(4)体会。尽管PBL教学法在《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还处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但是已经显示了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嫩铁拐李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论文撰写认真细致,课堂讨论发言积极,普遍反映收获
很大。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6结束语
通过《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可以达到如下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让课堂能容纳更丰富的内容,有助于提高上课的效率;利用PBL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管理运筹学》的积极性,以避免数学类课程的枯燥乏味;利用使用模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管理运筹学》课程更具实际意义;利用大型作业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计算、评价的整体素质,收到仅凭课堂讲课难以达到的效果。
当然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涉及因素众多,该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本文只是一种尝试性的初步探索。未来更好地实施PBL教学,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1)编写与PBL教学法配套的教材;(2)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还需要由其他课程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小清,张文艺.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思考[J].科教文汇,2008,(4):40.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学习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49-02
一、改革总体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总体指导思想是关注专业英语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关注知识传授与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兼顾语言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在教学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内容设置。体现课内与课外、模拟和面向岗位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思路,在符合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达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地。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包括基本技能、岗位技能、科技文献翻译三个主要方面。其中基本技能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专业词汇、阅读、翻译、写作等,旨在培养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必备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岗位技能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印染厂生产技术交流、产品销售及技术支持、国际展会产品技术交流、产品检测、产品说明书撰写等。从行业职场需求和应用角度,以职场工作的具体情景、工作过程,行业技术术语、文件和职场交流为背景素材,把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与职场工作情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英语科技文翻译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英语科技文献检索、科技文献翻译和科技论文撰写,旨在拓展学生视野,了解科技前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创新人才。通过这几个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设计,使学生很容易将学到的专业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纺织印染行业培养技能娴熟、善于交流合作、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强的新型人才。
2.课程教学方法。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优化组合精讲、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灵活运用教师讲授、辅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Seminar等多种教学模式。课堂外教学采用组建学习团队、自主学习、开放实验室、查阅文献学习等主动探索学习的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二、具体实施细案
1.单元1?摇Fibers。单元知识点:(1)Overview;(2)Natural fibers;(3)Manufacturing;(4)Chemical fibers。教学模式:教师精讲+任务式+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扩展阅读。创新点:精讲与任务式教学法相结合,通过实施任务,促进学生自身知识的重组与建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进行科技文献检索、阅读和信息收集的能力。
2.单元2?摇Textile。单元知识点:(1)Textiles;(2)Yarn and spinning;(3)Weaving;(4)Knitting;(5)Nonwovens。教学模式:教师精讲+学习团队+任务式+Seminar。创新点:通过组建学习团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深入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交流学习心得,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往沟通能力、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发展。
3.单元3?摇Fabric preparation。单元知识点:(1)Desizing;(2)Scouring;(3)Bleaching;(4)Heat setting。教学模式:精讲+学习团队+交际式+任务式。创新点:交际式教学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兼顾了语言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将前处理工艺分解成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焦点和目标,可以激活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组建学习团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报告讨论的主动探索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4.单元4?摇Dyeing。单元知识点:(1)stock dyeing;(2)yarn dyeing;(3)piece dyeing。教学模式:精讲+启发式+案例法。创新点:采用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并能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5.单元5?摇Printing。单元知识点:(1)flat printing;(2)rotary-screen printing;(3)pigment printing;(4)digital printing。教学模式:精讲+团队学习+任务式。创新点:围绕课程教学任务,通过学习团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自由表达、获得知识和乐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和协调,强化学生团队意识。
三、课程学习团队实施方案
1.组建理念及方式。组建理念:组建学习团队,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以及与别人的交流构建新的知识,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探究自身思考和行为模式,使教师由主导变为指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研究性和拓展性学习。组建方式:将每个班分为6个团队,每个团队人数5~6人,采用随机自由组合方式,小组长通过小组成员讨论产生。
2.课程学习团队运作及管理方案。①教师作为学习团队的指导者,参与和指导团队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学习团队的创建、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学习过程讨论的参与、团队活动效果的评价。②团队小组长负责负责定期组织讨论学习活动,负责团队的沟通、协调和考勤,组织团队成员就团队目标、计划方案、任务分配、合作方式等达成共识,参与团队成员考核评价,与其他团队沟通等。③制定团队学习活动记录表、团队成员个人成绩评价表、团队成绩评价表。
3.考核方式。期末总成绩=期末考试(60%)+平时成绩(40%)。平时成绩=个人平时成绩(10%)+团队成员个人成绩(30%)。其中:个人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报告、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构成。团队成员个人成绩=团队成绩(10%)+个人成绩(20%),团队成绩由老师评价、团队互评共同组成,权重分别为50%、50%;团队成员个人成绩由个人自评、团队成员互评、团队组长评价共同组成,权重分别为40%、40%、20%。
轻化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探索、改革和完善,课程教学应体现知识本位和素质本位相结合的原则,体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使专业教学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杰,迟宇风.任务教学法在IT行业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5):93-94.
[2]汪静.基于德国“行动导向”理念的案例教学法模式研究[J].世界技术职业教育,2013,(3):11-14.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例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完成的项目可大可小,主要通过项目完成的整个工作过程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并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培养自主行为能力,最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克服困难、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综合应用学习知识。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完成零件的加工机电一体化论文,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绘图软件操作能力和机床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1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简单来说,项目教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和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要集促进师、示范者、评论家于一身。在项目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老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在项目教学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具体帮助,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示范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图1 项目教学法的一般过程
2 任务的引入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而线切割加工的工艺分析是加工合格产品的关键,只有工艺合理,才能高效率地加工出质量好的零件,因此,必须让学生对线切割加工的各种工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从操作层面上讲,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切割零件方法机电一体化论文,还要求学生会穿丝、上丝。最后针对模具加工中经常用的跳步加工操作,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
在模具零件的加工中,尤其是级进模凹模型孔的加工,型孔与型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如果用电火花线切割分别加工型孔很难保证精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就要使用电火花线切割跳步加工这种加工方法。
3 任务的分配
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如图所示的零件,图2为零件的二维图。机床为泰州三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K7732A型号机床。零件毛坯为60mm×80mm×δ3mm的45号钢。对学生的要求:
(1)每组学生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三个零件;
(2)记录每个零件完成的时间;
(3)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记录误差。
图2 加工的零件
3 教师讲解
在对零件进行线切割加工时,必须正确地确定工艺路线和切割程序,包括对图纸的审核及分析,加工前的工艺准备和工件的装夹,程序的编制,加工参数的设定和调整以及检验等。加工步骤一般如下:1.凹模加工工艺处理方法,2.工件的装夹与定位方法;3.钼丝垂直校准方法与定中心的方法;4.电参数的选择;5.跳步加工方法和操作要领。
对于本次教学,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操作方面,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线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机床的基本结构,简单的工件装夹、找正,基本的机床加工操作以及软件绘图等方法。我们此次项目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线切割加工的跳步加工,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考虑到单纯在黑板上讲解跳步加工过程以及操作步骤,学生很难掌握,也很枯燥。所以在教师讲解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机电一体化论文,通过Flash软件的仿真运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机床加工工件时的跳步过程。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节省了不必要的画图和写加工步骤的时间。图3是运用Flash软件钼丝走丝轨迹。具体跳步加工步骤如下:
图3 钼丝走丝轨迹路线
(1)第1步加工内孔,钼丝运行轨迹如图①所示。加工完钼丝将停止运动,关闭工作液和走丝机构,拆下钼丝,再按电脑屏幕上的“继续”键,机床工作台将沿虚红线方向移动到第2个传丝孔的位置(加工前穿丝孔已经用钻床加工);
(2)将钼丝从第二个穿丝孔穿过,重新固定在储丝筒上,开走丝按钮和工作液按钮,再次按“继续”键,机床开始加工外轮廓;
(3)切割完成后,关闭走丝机构和工作液泵、关闭总电源、取下工件。
4 学生分组、练习
老师讲解演示完加工过程后,学生分组练习。机电工程系08模具-1班学生共有36人,实训地点机电工程系实训中心模具制造车间,共有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6台,钻床1台,钳工工作台1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分为6组,一组6人。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这主要体现在每组学生的工艺计算、绘图、工件的装夹、电参数的选择等等。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需帮学生指出机电一体化论文,让组内其他同学思考错误的原因、怎么解决。这样提高组内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密切配合的团队意识。
5 点评和总结
在点评和总结环节,主要有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老师点评组成。组内自评由每组组长对该组加工的工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出勤等发表意见。组件互评主要是指6组之间相互指出工件的优缺点、测量尺寸并选出最佳的一组。最终由教师点评,跟踪学生的反馈情况和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6 扩展与思考
最后,可以扩展知识和对学生提出问题思考,比如:
1.工件定位:以此工件为例,若工件定位不准,对加工的工件有何影响?
2.钼丝定位:开始加工前,若钼丝不在穿丝孔的中心,对加工工件有何影响?
3.钼丝引入处位置怎么最佳选择?
扩展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提高以后再遇到类似难题的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芸,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教程,国防下业出版社,2006.
[2]杨晓伟.启发式教学在《电火花线切割》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46-14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51-52.
[4]蒋建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实例[J].职业圈,2007(10)129-130.
【关键词】项目教学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UPRP20140580:基于能力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01-0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主要讲述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和建设规划基本原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进度控制与生产安全管理等,旨在使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初步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点,学生被动地接受,以至于学到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实践应用能力差。为此,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本门课程的教学中,以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内容上:不再是知识点式的讲授方式,而是以“项目”为主线,以“子项目”为模块组织教学内容,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任务紧密结合。
(2)在教学方法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根据任务需求自己以多种方式调查研究、查阅资料,与同学和老师一起讨论, 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而教师则只是一个指导者。
(3)在教学目标上:不再单纯的强调知识点的掌握,而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项目成果,还包括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2.项目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实施
(1)项目的确定
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确定的是否合适,确定的项目既要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包含基本的知识点,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难度也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大致相符。在本门课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是核心内容,也是工程管理工作岗位实践的核心工作之一。为此,本人选择了项目进度计划编制、资源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布置这3个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模块作为本门课程的教学项目,项目的基本资料来源于授课教师的企业顶岗实训工程。
(2)学生分组
工程管理12级共计86名学生,我将学生们分成10组,每组8-9人,每个小组均由教师指定1名组长。小组的成员组成是根据学生的综合排名和课堂表现划分的,合理搭配。同时为保证团队成员间有效配合,高效完成项目内容,各小组需要按照如下思路来工作:将项目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确定每个子任务的负责人――分工完成任务书内容――成果展示及答辩。同时为避免分解后的子任务难度和工作量出现较大的不均衡,授课教师会对每组的项目任务分配情况进行把关,只有经过教师同意才能开始实施。
(3)项目实施
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以自学和相互协作为主,积极思考,开展组内讨论,进行有效沟通,激发个人潜能和创新能力。而教师则转换为教学的服务者,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协调,针对共性问题和重点难点组织集中授课,扩充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4)评价与考核
考核标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在项目团队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不仅包括项目的成果考查,还应该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选择了个人表现、团队成果展示汇报、个人对团队成果的熟悉度三个指标进行考评。涵盖了个人在小组工作中的贡献及表现、PPT汇报、答辩等具体环节,综合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结论
1.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以往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散漫,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却在项目教学法开展期间表现出了强烈的积极性,对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查阅资料,主动分析问题并参与组内讨论。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显著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2.项目教学法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不像教材上那样具备理想的条件和关键的数据,因此在项目教学初期学生们广泛查阅各种资料,尤其是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显著增强。在项目教学中期,小组成员之间开始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努力使工作方案最合理、最优化,使得沟通合作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在项目教学后期,通过PPT汇报,学生们的PPT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教学效果良好,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提供了一个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左小川.项目教学法在《保险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1.8
[2]于利.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职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
[3]任春红.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
论文摘要: 项目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电子产品工艺实训环节中,将电子产品工艺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通过“先讲后学”,“在做中学”,给学生提供动手和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实训环节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是高等职业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电子产品工艺实训》课程的一个重要项目。结合《电子产品工艺》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在电子实训环节采用了项目教学模式,即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室参与项目教学,由指导老师安排一个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实训项目,教师边教边训,学生边学边做,并把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完成这一实训项目,这样便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复合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宗旨
项目教学法是以行为导向为主一种教学方法,师生不再相互独立,而是以一个团队或一个整体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项目教学法不注重教法,而是注重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它不仅让学生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能力,最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边做边学,把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实施环节
项目教学法实践环节大体分为5个阶段:
(1)教学分析和确定项目任务。
(2)制定计划。
(3)实施方案。
(4)检查评估。
(5)归档 总结 。
对教学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能正常开展的前提。在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实训项目教学中,我们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和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专项能力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一个完整的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项目,从而培养了学生各实训环节的专项能力。
2.教学过程
(1)向学生布置项目任务。指导老师把组装smt小型收音机的任务和要求向学生作详细说明,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实训项目的内容是为了什么,实训项目工作的最后结果应达到怎样的要求,实训项目工作完成后必须达到什么标准。
(2)作出项目实训计划。每个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安排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实训项目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含:任务、目的、终期结果、评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
(3)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教师对学生的实施计划进行点评,不断调整自己的项目实施计划。
(4)按计划实施,指导老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实施实训项目期间教师除了做好巡回检查指导外,还要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监控。
(5)自我评价、回顾及 总结 。实训完成后,学生根据评定标准对自己的项目实施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对照项目实训过程进行回顾、总结。
(6)指导教师对全班的项目实训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3.教学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较好地掌握了 电子 产品工艺实训的专业技能。通过项目教学在电子工艺实训环节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smt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较好地掌握了smt印制板再流焊的工艺流程和手工进行补焊维修技巧,并能进行正确安装小型smt电子产品。在协作学习和项目实训环节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增强了统筹安排和协调计划的能力;在项目实施的整个环节中,学生增强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与此同时学生还增强了解决问题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加强了时间管理、过程控制、质量检查、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了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
4.教学体会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主体主要体现在: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内容自行制定实训项目实施计划,按实施计划开展项目,对项目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对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根据教学要求设计项目和组织项目的实施、进行项目指导、确定相应的项目考核和评价标准,在实训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项目教学在电子工艺实训环节中,对创造良好的团队协作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对实训项目进行过程的指导,对过程进行检查,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并对项目实施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进展。
总之,项目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 艺术 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观念,着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一个个项目的完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让项目教学法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成熟 发展 ,发挥它在实训教学上的积极作用。
参考 文献 :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 项目化 教学改革 实践
【基金项目】基金来源:本文系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基于工作过程程序设计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项目编号:GS2015-3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42-01
引言
在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中,教师不再是“活字典”和“资料库”,而真正成为了一名指导者。他能够帮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项目化教学法概述
“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以项目为主体、以项目中若干任务进行引导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法孤立知识的局限,它以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以相互关联的问题为驱动,通过对学习知识点的积极主动应用,带着真实的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产生一种实践活动。“项目化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思路的转变,它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把验证式的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积极的进行知识的构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Java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程序设计课程,因此,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将一个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教师的引导和项目的要求由浅入深地去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学生在学习中参与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软件开发环境,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内心学习愿望,启动了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项目化教学的特点是“项目为纲、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它能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方式接受新知识。该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对学生、教师、学校都具有提升作用。学生在项目化教学方式中能改变学习方式,便于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具体指导,可改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使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督导者。学校则能通过项目化教学方式,创建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更新学校的办学观念,提升办学定位,在项目化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的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课堂管理模式、考试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以达到完善和整合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2.2教学周期短,效果好。项目化教学是使用较短的时间和较有限的空间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效果好,可测评性强。
2.3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想要完成一个教学项目,必须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这就要使学生掌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结合原理分析程序项目的可行性、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维护等工作。而实践过程即是编码的过程,所得的结果要与教材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注重分析实践结果与教材中知识的差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3.实施项目化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项目的选择是比较重要的,其一、项目课题的选择。恰当的项目本身就能让学生感觉了解、熟悉,从而潜意识的在内心愿意接受它,愿意去学习研究它,不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一个或若干个合适的项目,最好是自己参加过的或者目前正在参与过的项目,这样的项目能够最大潜能的调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潜在本能。其二、选择的项目应覆盖面较广。Java的知识点从类加载原理及类加载器、静态变量、数组、引用、封装、继承和多态、接口、集合、事件处理机制、堆、栈、反射机制、IO流、多线程、垃圾回收算法等等,所以选择项目的时候,要尽量把这些知识点包含进去,让学生能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4.项目化教学法的实践
4.1项目及任务的选择与设计。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首先确定1-3个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生较熟悉的、功能比较完整的小型项目(比如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企业员工管理系统、银行管理系统),然后把这些项目细化成一个个的任务。根据和每次课要掌握的知识点,对项目建立“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实现”的学习模式。每个步骤对学生都提出了详细要求,让学生对系统整体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4.2设计计划的实施。各团队要根据制定的各组最优解决方案,确定各自在团队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实现项目任务。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要按照设计计划来进行自查和互查,并判断项目进展情况,教师则需详尽观察学生能力,加以点拨和指导,同时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索。
4.3检查评估与展示。各团队要以较为完整的软件产品为成果,选派两名代表进行演示,一名操作人,一名讲解人,由讲解人代表整个团队讲解程序设计与开发过程,用到的关键技术,软件的使用过程演示等,并讲出哪些做得比较满意,哪处还有待改进等。各个团队讲解完成后,各小组间互评,然后教师再对各组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点评,并要求各组进行总结,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也可以向优秀团队颁奖,用以激励学生。评价要遵循下列原则: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教师、专家评价相结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4.4归纳与毕业论文撰写。在项目展示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对此次项目化教学活动进行归纳与总结,如在此次活动中,哪些情况是在意料之中,是按计划进行的,还有什么是当初没有考虑到的,此次有什么特殊情况出现,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总体效果如何等,以便在下一学期教学活动中进行改进。学生在参加完此次活动后,要对自己在项目中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项目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提升,进一步的完善项目,若是最后一学期进行的项目化教学活动,则指导学生根据项目内容形成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然后,按照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结束语
总的来说,Java语言因为其强大的功能、高度的安全性、可移植性和代码可重用性,至今仍是使用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Java程序设计》课程一直是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先导主干课,在《Java程序设计》的大纲里,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各个知识点,并且要做到学以致用、独立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本文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化教学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