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文化活动论文8篇

时间:2023-03-24 15:11: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文化活动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化活动论文

篇1

社区文化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地域性,不同地区之间的社区文化活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社区文化活动是当地的的生活环境、民族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体现,同时社区文化活动组织者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于社区文化的发展也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二是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都来源于社区的群众,社区群众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的文化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三是和谐性,不同地域之间的社区文化随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社区文化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社区文化一旦形成,对于社区群众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从而有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

二、社区文化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每一个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因此和谐社区的构建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只有社区内部的人民群众和谐了,才能构建起和谐的社区,只有构建起了和谐的社区,才能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社区文化的和谐性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同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基础,在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的和谐性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文化对于人们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于人们的行为也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和谐的社区文化的建设,这也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保证社区文化既有亲和力,同时又能保持先进性,与时俱进,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相呼应,确保社区文化能够将最广泛的社区群众吸引进来,提升社区文化的建设质量。因此,构建和谐的社区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三)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个社区文化只有在保持健康发展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而和谐社区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因此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充分重视社区文化所发挥的作用,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提升社区群众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在社区居民的相互交流之中进一步实现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社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和意义

先进的社区文化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可以将社区群众广泛的吸引到社区文化活动之中。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也增加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对于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居民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广泛地参与到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中去,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同时社区群众依据自身不同的兴趣爱好来组织各种各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进一步活跃社区的生活气氛,使得整个社区充满活力,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

(二)促进社区群众自身修养的提高

文化活动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和规范作用。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既满足了自身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时先进的社区文化又能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社区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整个和谐社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进一步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

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社区群众能够广泛地参与其中,进而推动了社区文化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社区的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同时社区文化建设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社区群众在广泛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进程中,可以有效的推进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四、结语

篇2

首先,协调组织的管理。协调组织的管理从范围上分类,可以分为单项管理和综合管理;从时间上分类,可以分为长期管理和临时管理。群众文化活动管理中协调组织的管理以群众文化群众办、群众文化群众管为原则,以协调各方力量,搞好大众文化工作为主要职责。其次,群众文化社团组织的管理。群众文化社团组织是群众自愿组合,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目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章程的,群众文化社团组织的管理任务是把好组织关、业务关、活动关。

二、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特点

1.管理内容的综合性。首先,管理项目的全方位性。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目的是全方位的,包括活动方向的管理、活动人员的管理、活动财务的管理。活动财务的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国家拨款、单位投入、社会集资、产业开发等。其次,管理过程的整体性,即对任何项目的管理都应该有始有终,管理应贯穿活动项目的全过程。最后,管理效益的社会性。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效益具有社会性,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综合的和多层次效益。

2.管理范围的广泛性。由于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所以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首先,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包括建立联合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谊活动,制定计划,鼓励联建设施,要使设施多元化、网络立体化、队伍优质化、工作规范化。其次,节日文化活动的管理。在组织管理方面,由本能式向主导式转化,建立节日文化系统工程。在业务管理方面,抓住业务特征,发挥业务特点优势,重视特定的观众群。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安全机构,采取安全措施,内容周到全面。再次,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要按照节日文化管理的内容,研究、引导、改造和完善庙会文化内容和形式,提倡健康有益的,打击和抵制一切不良的行为。最后,家庭文化活动的管理。要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活动,依靠社会进行综合管理,多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3.管理对象的多层次性。从年龄结构上看,管理对象包括各个年龄层次的群众。从文化水平上看,管理对象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从管理对象所在地区的经济条件上看,管理对象所在地区有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可以提供完善的群众文化活动设施,而有的地区经济条件有限甚至比较差,导致群众文化活动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原则

1.尊重大众的意愿。群众文化活动管理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避免开展违背群众意愿的文化活动,还要遵循群众自愿的原则,要将群众的需求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2.按活动的自身规律进行管理。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业余自愿组织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是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健康有益的活动。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要按照活动自身的规律进行。

3.依靠群众自我管理。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要在管理部门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培养骨干队伍,加强社会监督,充分依靠群众自我管理。

四、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方法

1.综合管理的方法。综合管理包括活动计划的管理、活动内容的管理和活动效益的管理。首先,活动计划的管理包括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程序、活动人员、活动规模、活动安全、活动经费、活动实效等。活动程序的管理包括制定活动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和确立;制定实施计划,创造条件;部署计划;落实分工;具体实施计划;检查进度,及时协调和调整;总结评估;资料归档。其次,活动效益的管理,应遵循活动的自身规律;确保社会效益;尊重群众意愿,保证实效;健康有益,保证质量;勤俭节约;确保安全。

2.目标管理的方法。目标管理的方法包括制定目标、论证目标、确立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和检验目标。3.协同管理的方法。要明确目的性,坚持效益性,掌握灵活性,促进联谊性,保持整体性。

3.特殊的管理方法。首先,对民族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要尊重民族习俗,学习、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加强文化交流;其次,对外来文化活动的管理,要批判地吸收,洋为中用,排无不排外。

篇3

(一)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核心是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一核心的认识产生偏差,一味地注重“发展经济”,并将其作为了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甚至认为群众文化工作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毫无关联。这就造成了认知的偏差,认为每年举办几场下乡演出、放几次电影,或者组织一个比赛就可以了,这种认知严重阻碍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单一、陈旧的形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这时如果我们一味地沿用一些旧形式,不思进取、不求创新,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可见,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活动也急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丰富。

(三)民间文化队伍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一些地区,自主组成的民间表演队伍越来越多,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些民间团体始终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为了吸引群众观看,甚至会表演一些低俗、不雅的节目,这就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偏离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初衷,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反面影响。

二、如何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一)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

群众文化工作的宗旨,就是“千方百计地把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搞丰富、搞热闹”。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依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适时开展一些诸如瞻仰革命圣地,参观主题展览,开展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以及灯会、歌会、戏剧节、主题文化节等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革命历史,以此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加强群众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文化工作人才队伍的艰辛付出和大力推动。要想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群众文化骨干,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首先,在队伍建设上,应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各层次在职人员的培训。各地的相关部门应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拓宽思路、创新方式,不仅要适当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还要改变对文艺人才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职称、学历,还应结合其业务技能和业绩进行综合评价,这是推动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尤其是培养高素质文艺人才的一个重要保证。其次,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搞活文化管理机制。各级文化部门要把培训文化业务骨干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列入计划之中,大力扶持群众自发组建文化社团和演出团队,并加强业务指导,建立群众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扩充群众文化的人才队伍,实现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繁荣的良性循环。

(三)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

阵地建设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更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对群众文化活动起到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阵地建设。只有具备开展活动的阵地,才能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为分散活动提供综合交流和集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这就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必须积极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地服务设施,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尤其要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加强“三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图书室”的建设,同时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为基层群众提供必要的文化服务设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综合效用。

篇4

自古以来,廉政教育都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传统,也是党和国家对高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当前,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大量西方文化潮流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冲击下,一些腐朽消极的思想观念和侵害公众利益的腐败现象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学生进入大学后,正属于青春期,是人生中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开展此类活动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央相关规定的出台,当前社会中反腐倡廉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校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势必了解到相关的情况,因此通过有效途径将廉政文化教育在高职中开展显得十分必要,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渠道。

2高职院校廉政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高度存在片面性

目前各个高职对廉政教育的重视度高低不一,有些学院认为廉洁教育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社会相关部门而非学校,认为学生的廉政教育不是高职教育的重点,认为只要社会上的廉政文化建设搞好了,高职学生的廉政文化氛围自然就能形成了,在这种社会风气的熏陶下高职大学生会自觉内化廉洁的品性并持之以恒。另外,有的高职认为廉洁教育的重点是干部而非学生,他们觉得高职学生本身政治觉悟较低,在经济上也不富有,更谈不上权势,开展廉洁教育无非是搞形式、喊口号。正是由于高职管理者在思想上没能引起足够地重视,导致大学生廉洁教育缺乏系统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也没有把廉洁教育作为一种修身文化来建设。

2.2教育模式有待改善

一些高职的廉洁教育模式较单一,为了应付上级而开展一些廉洁实践活动,大多数以说教为主,没有将真正的廉政教育的意义融入到学生当中,没有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给学生的感觉形式主义比较重,没有真正的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对于教育对象,也较趋于单一化,活动对象大多以教师活动为主,模式也较老套。活动主题缺乏创新性,如传统的廉洁知识问答,开展廉洁专题讲座,征集有关廉洁的体会等,活动模式老套无法吸引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因此,导致廉洁教育实际效果不佳。

2.3大学生对于廉洁的认知度与自身行为不一

高职通过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使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有所提高,但表现的行为却与认识不符。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干部及党员的动机不存,他们习惯严格要求别人、监督别人,但是一旦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往往放松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希望能够凭借关系走捷径,为自己谋私利,如要好的同学作弊,学术腐败,或者在入党、选拔学生干部等有关切身利益的时候,进行非常社会化的交往,如请客吃饭、送礼拉票、贿赂师生的现象。

3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3.1提高高职对学生廉政教育的重视度

加强营造高职廉政文化建设的氛围,良好的廉政氛围下,加强领导和教师的廉洁示范作用。高职教师们以自己实际的廉政行为来影响学生,将廉政建设融入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师们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带动身边的学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其次,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广大教师、管理人员应该带头真正做到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坚决杜绝利用职权,假公济私的行为。另外,在校务方面,必须大力推进向公开方面发展,凡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决策、规定都要公开,如出国进修、奖助学金等方面,高职领导必须努力营造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氛围,使学生不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

3.2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后活动相结合

理论学习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学习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有效地落实到实践中去,高职可以以思想政治课为有效的平台,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教育大学生领悟廉洁内涵,树立廉洁观念,提高廉洁意识,使大学生对廉政文化、腐败成因、腐败案例及廉政举措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课后,高职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廉洁教育交流、廉洁宣传活动、廉政公益行动等,在交流和宣传中得到体验和收获,帮助学生获得比课堂所学更贴切的廉洁体会。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廉洁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使廉洁教育活动更加充实,运用廉政建设的现实成就和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与切身体会,来不断筑牢大学生的廉洁思想,增强廉洁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廉洁教育的整体效应。

3.3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

学生干部是整个学生组织的重要角色,是老师与普通同学中的重要桥梁,因此学生干部轮换制度的落实能有效的避免学生中不良风气的形成。大学生消费群体是整个社会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调查统计,目前高职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都在1000左右,而35%的生活费用于社交费用,如手机通讯费、请客就餐、谈恋爱等。这些社交消费里面不免存在学生干部滥用私权,以公谋私的一些行为而导致的消费,因此控制学生干部使用经费以及对学生干部轮换制能有效的克制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学生干部从思想上重视自身的廉洁行为,以身作则,公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从学生时代养成廉洁的好习惯,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廉政。

篇5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成为主流,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生产、消费形态也随着转变,商业色彩浓厚的大众文化、娱乐文化应运而生,发展迅速,相比之下,公办的群众文化地位和功能日渐模糊,甚至被边缘化。许多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为了赶上市场经济的节奏,迎合人们文化观念、文化口味的转变,竟简单盲目地向大众文化、娱乐文化看齐,导致群众文化丧失了其应有的价值观导向性、审美性、教育性。这种盲从市场,一味跟风的文化习气,与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的“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是完全不相符的。我们必须回过头来静静反思,清醒地认识到:群众文化首要应突出公益性、群众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绝不能被大众文化娱乐和商业文化所取代。这么说,也并非全盘否定群众文化中的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色彩。如果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被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适度加入这些当代流行元素,未尝不可取。重要的是,要把握群众文化活动方向,明晰群众文化与市场上的大众文化、娱乐文化的分野,明确地将活动定位向群众而非市场,把群众反馈、社会反响作为评判标准。

二.关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现状

首先,要关注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景象。这主要有两点。一是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日益多样化,新增了广场舞、“暴走”、“彩色跑”等文体活动。二是群众自发性越来越高,纯业余的演出队伍、竞赛团体越来越多。三是群众文化活动与节日文化结合日益紧密,节日色彩日益浓重。不但在传统佳节大张旗鼓地开展广场文艺、创意秀等活动,还自办特色新奇的民间节日,与节庆结合的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突出主题性、富于原创性。同时,要审视文化部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一方面,群众文化从业人员现状并不容乐观。虽然,群众创造文化的自发性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文化正以极其迅猛的势头蓬勃发展,然而,相应的人才队伍建设却跟不上,从业人员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在许多文化馆,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并在群文战线上有丰富经验的职工都已退休,年轻的一批虽有较高的学历,具有较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技能,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指导群众、动员群众,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离“接班”水平还有差距。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也让人堪忧。由于文化相对于经济,一直是软性指标。一些干部一味重视可量化的经济业绩,不重视难以量化的文化业绩,甚至认为“唱唱跳跳、写写画画”对经济发展不重要,对社会生活不必要,可搞可不搞,使文化建设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文化投入流于空谈。这就使得许多文化场馆建设不完善,面积小、功能少,使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充分开展。而且,带有公益色彩的专门性群众文化场馆还没有建设起来,许多地方虽有商业性的影城、影院,却没有低票价的戏剧曲艺专门表演场所。

三.分析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

多姿多彩的活动是群众文化的生命线和基本载体。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群众文化工作部门只有提高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有营养的精神食粮,使文化生活成为群众生活的常态,引导人民群众的文化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真正体现群众文化的群众性。因此,对于群众文化工作部门而言,加强对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基本要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主要有三点: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首先,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政府各部门出于宣传主流文化、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稳定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会定期举办一些带有明确导向性和典型示范性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第二,企事业单位为了加强内部凝聚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会举办一些群众性的文艺汇演和文体比赛。第三,大量民间文艺、文体社团,自发地开展各种规模的文化活动,并自主创办派对、节日、比赛等。可见,不管活动的主办方是何种类型,都有着具体的目的。因此,承办方和活动策划人必须按照主办方的意图去运作,以实现预期目的。其次,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的,主题是鲜明的。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主办方的目的,这决定了活动的性质和主题;第二,群众的认同度,这决定了活动的群众参与度与社会影响度。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相应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活动目的和内容决定了活动形式。如举办活动目的是为了普及群众性的文化艺术,那么活动就可采用文艺汇演的形式;第二,活动所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活动的规模。第三,新的活动形式的产生是策划者通过社会实践,在已为群众熟知、广为群众接受的形式上发展而成,而简单的灵机一动、突发奇想的新创意未必能得到群众欢迎,往往不被群众所理解,反而脱离群众。所以,群众文化工作者,只有扎根群众、深入生活,才能创造出新的活动形式。

四.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篇6

1.注重宣传效应为活动的开展

奠定基础图书馆不管组织什么样的活动,都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支出人力、物力、财力,如果宣传不到位,活动的受众少,影响面窄,就失去了活动的本意,因此活动的宣传对活动开展的效率、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活动的宣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一是横幅,悬挂于校园较为醒目的地方,如主干道、校门、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教学楼等学生来往较为密集的场所,利于学生了解活动的信息;二是展板,展板主要内容为活动的方案及通知等,一般放在图书馆专用宣传位置;三是网络宣传,网络宣传包括学校主页、图书馆网页、团委、学生处等网页,以及QQ群、社联微博等及时把活动的情况、进展告知学生,方便学生参与;四是广播站宣传,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早、中、晚广播时间及时播报所要开展的活动、时间、地点等,扩大宣传范围;五是海报,海报主要张贴于食堂等教学楼或活动中心前的公告栏内,注明活动的内容、主题、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等;六是出版物等媒体宣传,主要在校报、馆内刊物等地方,报道活动的开展;七是咨询点宣传,主要在图书馆各个咨询点放置活动宣传资料,解答读者对活动的询问及疑惑;八是问卷调查,在读者中开展广泛的问卷调查也是对活动的一项很好的宣传,通过填写问卷调查让学生了解活动的内容及其他事项;九是签名宣传,通过签名方式,使学生自觉参与活动、了解活动。

2.做好图书馆入馆教育

图书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补充课程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的主要学习场所,被称为“第二课堂”,学会利用图书馆的技能,是大学生掌握治学门径的必由之路。图书馆做好对学生的入馆培训是充分发挥图书馆丰富馆藏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养成良好地信息获取能力,教会读者较好地检索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文明的学习习惯,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项内容,也是充分揭示馆藏,充分发挥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保障的源泉。入馆教育的内容主要通过课程、网页、宣传、讲座等手段进行。教育的内容主要为:一图书馆概况,包括图书馆的面积、藏书数量、人员、特色等;二图书馆的藏书格局及平面分布,能帮助学生较快地了解藏书的地理分布,保证借阅快捷,减少时间浪费;三图书馆的分类排架,主要简介所采用的分类法及简单的分类说明,帮助读者了解排架的方法,能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馆藏资料;四电子资源的状况,介绍电子资源的内容及检索方法,为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便利;五公共检索系统,介绍公共检索系统的使用、馆藏资源的检索及利用,帮助读者快速查找馆藏资源,节约读者宝贵时间;六是文明行为规范,告知读者入馆应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让他们知道不应该做哪些事情,使每一位读者都能成为文明的读者、有素养的读者。

3.做好对大学生阅读的指导

读者类型的复杂给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引导、梳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课题。一是要积极鼓励,树立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人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阅读历史,要因势利导,在同学们中倡导读书的重要性,通过讲座、阅读活动等方式,让年轻的读者意识到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感受到阅读对人生观的辅助作用、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对道德品格的健全、对学习习惯的确立、对以后的人生积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阅读归根结底是学生来阅读,图书馆只有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大学生对阅读的情趣、兴趣,才能调动起阅读的积极性,可以利用专家讲座、读者心得交流会、书评会、阅读之星评选等,吸引读者阅读,开发他们的潜能。三是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取向,大学生读者大多在20岁左右,他们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有很强的好奇心,容易被五花八门的网络锁引诱,图书馆应该通过编制推荐书目、读者评选优秀书籍等活动,从促进他们人生观、价值观正确成长的角度、从加深专业理解,利于就业、拓宽知识面等渠道,帮助大学生读者建立科学的阅读范围,影响他们的阅读取向。

4.扩大大学生读书俱乐部的影响

读书俱乐部虽然是校园十大优秀社团之一,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在学生的影响力还很不够,不了解的占到了调查对象的一半以上,说明读书俱乐部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应该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一是在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宣传区域,宣传读书俱乐部的活动及学习计划;二是注重宣传,树立形象,尤其是组织的全校性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对外宣传,广泛利用校园各种媒体,扩大对外影响,增强读书俱乐部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成为喜欢读书学子的大熔炉;三是要加强与校内其他社团的联系与沟通,特别是在举办活动的时候,联系其他社团参与,利用社团平台,宣传读书俱乐部,使大学生读书俱乐部真正成为深入人心的社团组织;四是图书馆要加强对读书俱乐部工作的指导,图书馆要有专人负责,对读书俱乐部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指导他们如何开展活动,使读书俱乐部工作范围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成为优秀社团,让文化经典阅读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篇7

一、明确课外活动中能力培养的目标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4.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

①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③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2.课外活动的组织

①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指导家庭小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从教材的选用,操作的要求,安全方面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时脱离了教材的直接指导和对教师的完全依赖,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既弥补了学生实验的不足,又增加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④组织讲座、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参观等也不失为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2.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

篇8

1.开展群众文化是构建基层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当代社会中,群众文化已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环节。所以,想要构建和谐文化,首要解决的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究竟意义何在?很简单,它能够引导广大群众的主流文化方向,以道德教育为例,群众文化能够以特有的方式渗透进广大群众的思想中,它的教育价值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比较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对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非常关键,它的社会价值对全民道德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群众文化的突出亮点: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从文化建设工作角度来观察,基层和谐文化的独特作用:第一,它为精神文明活动的广泛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第二,它为团结友爱、充满生气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有力的原动力;第三,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的积极推行。

二、群众文化中的广场文化

广场,指的是户外开阔的活动空间,是城乡较大的平整场地。文化活动,指的是以艺术文化为主开展的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顾名思义,以广场为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而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推进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这种群众文化的蓬勃兴起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进而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作为群众文化之一的广场文化,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失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吸引眼球的风景。搭建什么样的文化活动的新型舞台?又该如何促进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来,伴随着政府广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种情况也正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良好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依托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打造广告文化品牌,使得群众文化中的广告文化走上一条繁昌盛的道路。历史告诉我们,广场文化的非凡意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这一时期内,人民群众的广场文化形式比较简单,主要以集会、庆典等形式的表现出来,真切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征。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之相追随的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在群众中出现了广场文化,而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加深,广场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耀眼夺目的光彩。总而言之,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告文化为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平台,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1.广场文化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广场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使它以民间文化的形式出现,并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发现广场文化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拥有着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也通过广场文化这个载体,得到充分的展现,并得以发扬光大。根据有关传统文化遗产的研究表明,广场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广场文化不仅为不同特色的民间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和保护平台,而且使得不同的民间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进而进一步提高。

2.广场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特色文化结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质的文化得到交流与融合,从而,体现出广场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间广泛的文化主题活动中,广场文化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它不仅能够容纳不同形式的艺术与表演,而且还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动主题。这样,它能够吸引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趣味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最终,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3.广场文化创造出丰富的文化财富。

纵观中外,广场文化创造出不可小觑的文化财富,同时,它也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丰富的人才。众所周知,广场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而,在这样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下,使得广场文化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据统计,在广场文化的活动中,参与者涵盖了牙牙学语的幼儿到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说到广场文化的形式,有现今流行的广场舞,有演奏现代乐器的,有展示民间艺术的,形式之多,内容之丰,难以想象。这样的文化组织形式影响空前,意义非凡。它实现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同时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进步。

四、小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