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11: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体育运动与健康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体育运动 青少年 情绪智力 情绪效能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7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emotional quotient and emotional performance of adolescents. Methods a psychological test was adopted to select 500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an positively predict emotional efficacy, and explained 21.8% of the variance. The total sco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motional efficacy of long-term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at in sedentary group. Conclusion: individuals with hi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ir emotional self regulation efficacy is high; long-term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of young people, thei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motional self regulation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the sedentary young.
Key words sports; adolescents; emotional quotient; emotional performance
1 研究背景
青少年作为社会的后备力量,肩负着建设祖国和造福社会的重任,而这些重任要基于青少年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青少年的情商水平和其情绪效能的高低,是心理健康状态的特征之一。高情商的青少年其情绪效能高,她们对情绪的管理和调控能力更好。青少年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会更及时和有效。情商的水平和情绪的管理能力已成为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黄双权,2011)。因此,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情商,提高其管理情绪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2 问题提出
有研究发现,体育运动的过程可以锻炼青少年坚持、忍耐等品质,体育运动项目的魅力可以让青少年体验到享受、喜爱、兴趣等积极情感;体育项目比赛中的合作或交流可以提高青少年情绪的表达能力、思维的条理性、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和品质的提高会进而促进青少年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因此,长期坚持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促进作用。
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说,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情商和情绪效能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情商和情绪效能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情商与应对情绪效能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两者的影响。本研究具有的理论意义是,丰富了有关情商和情绪效能的理论研究,其实践意义在于,为青少年学生提高自身情商和提高情绪效能的调节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对情商和情绪效能的研究,国内外并不鲜见。多项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即情商)不足会导致个体焦虑,处理人际关系紧张,缺乏自信,易退缩。体育运动对情商和情绪效能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却有多项研究发现,体育活动可以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幸福感,塑造积极的自我观念,可以改善并治疗消极的心理状态,如降低并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由上述,本研究假设:情绪智力与情绪调节效能两者密切相关,情绪智力越高的个体,其情绪调节效能越高。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个体与久坐少动的个体相比较,其情绪智力和情绪调节效能均会更好。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参与者
选取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济南大学的大学生500人参与本项横断研究,其中200名为久坐少动者,300名为长期参与体育运动者。所有研究参与者均为自愿参与。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33份(久坐少动者188份,MageSD=20.53?.268;体育运动者245份,MageSD=19.83?.376),回收率为86.6%。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实证研究,主要采取心理测验法。横断研究设计,选取两组青少年,一组为久坐少动组,一组为经常锻炼组,发放心理测验量表。
3.3 研究材料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该量表已经经过多项研究的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为做进一步检验。
《情绪智力量表》,该量表选用王才康修订的梅耶和沙洛维的EIS自陈问卷,该自陈问卷的内容包括4个维度共33道题目,问卷内容包括:(A)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B)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C)个体对情绪理解、分析的能力,(D)对情绪的掌控能力。问卷采取李克特量表5点计分法,如“我知道何时向别人说出自己的问题,数字1表示非常不同意,数字5表示非常同意”,整个量表可以计总分,也可以独立维度计分,得分越高表示。为分析问题方便,后续文中均用维度A、B、C、D代表4个维度,本研究情绪智力量表的科隆巴赫系数 为0.889。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选用田学英(2012)修订的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文量表,其结构包括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调节正性情绪效能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4个维度。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71、0.783、0.762、0.785,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4。
3.4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回归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结果计算。
3.5 实施方案
(1)选取研究参与者自愿填写量表。(2)解释研究目的,要求研究参与者据实填写(3)发放并回收量表。(4)发放小礼品。
4 研究结果
4.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中,情绪智力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的各维度及总分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的结果显示,就情绪智力各分量表的得分和总分以及情绪自我调节效能各分量表的得分和总分来说,长期运动组均要高于久坐少动组。情绪智力与情绪自我调节效能的关系以及久坐少动组和长期运动组的差异,尚需继续检验。
4.2 情绪智力与情绪自我效能的关系
以情绪智力为自变量,以情绪自我调节效能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系数显著(P
4.3 久坐少动组与长期运动组的差异
对久坐少动组和长期运动组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情绪智力分量表B、情绪自我效能1、情绪自我效能调节效能2的得分,在久坐少动组和长期运动之间未显示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
情绪智力总分和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总分及其他分量表之间显示出了显著的组间差异(P
上述结果说明,长期的体育运动有助于个体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水平,并有助于提高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
本研究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以《情绪智力量表》和《情绪效能量表》为研究材料,探讨了青少年的情商和情绪效能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情商和情绪效能的影响。研究为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5 结论与建议
(1)情绪智力高的个体,其情绪自我调节效能也高。(2)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其情绪智力和情绪自我调节效能要优于久坐少动青少年。
建议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完善。由于本研究是横断研究,对因果关系的解释缺乏力度,后续研究应关注长期纵向的追踪研究,可能在对因果关系的解释更为有利;后续研究应探讨体育运动对更多心理变量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毛志雄,伦藻妮.有氧健身舞改善锻炼者心境状态效能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9.32(6):112-117.
[2] 王才康.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心境的关系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2(4):228-229.
[3] 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及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4.
[4] 徐小燕,张进辅.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8(6):80.
摘要: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目前我国存在的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中小学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查找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进而提出运用校园体育文化改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旨在为解决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一、前言
校园体育文化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是最能推进校园文化发展的催化剂,对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网上调查显示,截止2014年,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共有119425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5.1%,其中小学87066人,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25.7%,初中32359人,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23.4%。① 可想而知,两年前就已经有这么多的留守儿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现在的留守儿童还会少吗?面对这一数据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和帮助这个弱势群体呢?论文主要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运用校园体育文化的优势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收集大量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给本论文的完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2.2 问卷调查法
对德保县民族中学、泮水中学、德隆初中等几所中小学的学生进行抽样,抽取500名学生填写调查问卷。根据研究内容亲自制定学生调查问卷500份,并亲自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回收、统计与分析。最后收回问卷494份,回收率为98.8%,其中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为98.2%。
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收集到的全部有用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4 逻辑分析法
将问卷统计处理的数据与文献进行分类对比及分析综合,并结合相关的体育文化理论,总结出观点。2.5 访谈法对德保县民族中学、泮水中学、德隆初中等几所中小学的体育老师进行访谈,了解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情况,收集信息。
三、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1.留守儿童在农村当地存在的普遍性情况
从表1可以得知农村的留守儿童是普遍存在的,一半以上的受调查学生选择了“普遍存在”,达到56.3%,可见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庞大。由于缺失父母的关爱,容易造成这些留守儿童心理发育不健全,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给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带来许多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常态,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2.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情况
由表2可知,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情况的调查,期末考试的成绩跟当学年期中考试成绩对比有的上升,有的下降,其中有20.9%的学生成绩上升,却有79.2%的学生成绩是下降的,占的比例较大。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令人担忧,大多数留守儿童学生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长期累积就会产生明显的不自信和自卑心理。如果长期产生自卑心理就会严重影响到学习心态,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成绩怎么可能提高呢?相对于成年人,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加脆弱,更加需要别人的关心与关注,同时需要别人的认可,只有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他们的心才能全部放到学习上,不然他们的学习成绩只会越来越差。
3.相关农村留守儿童专门工作机构的设置情况
由表3可知,有395人认为没有为留守儿童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占81.4%,而只有32人认为所在农村有专门为留守儿童设置工作机构,只占6.6%。如果专门为留守儿童设置的工作机构过少,则会使留守儿童难以得到社会的关心,总会觉得自己和别人格格不入。为留守儿童专门设置工作机构,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会使留守儿童觉得有家的感觉,觉得无时无刻能得到社会的帮助,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关注着他们。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专门工作机构设置不健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心不够,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4.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性格类型调查
从表4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外向型性格的有78人,只占有16.1%,混合型性格的有118人,占24.3%,而内向型却有289人,占59.6%。可见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是非常大的。外向型的人经常表现为活泼开朗,热情大方,不拒小节,但是内向型的人感情比较深沉,办事非常小心谨慎。可见内向型的人对于学习和工作都是很不利的,其他同学也会慢慢地疏远这群内向型的留守儿童,长此以往,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就会有很大的落差,严重的可能会封闭自己,不敢也不愿与人沟通。
5.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情况
由表5可知,对体育运动有兴趣的只占17.1%,但是对体育运动根本没兴趣的就占了57.5%。可见现在农村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浓,在校园里缺少体育运动的氛围,勤奋学生不能起到带动懒惰学生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留守儿童养成终身体育理念。
6.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调查
表6中可以看出,有63.1%的留守儿童在输了比赛后会有自卑心理,而只有8.9%的留守儿童在输了比赛后不会产生自卑心理。我们举行比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团结同学们的友谊,输赢不是比赛的最终目的,但是事与愿违,调查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在输了比赛后会出现自卑心理,这就说明留守儿童的心理比较脆弱,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在面对失败时,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
7.影响留守儿童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
参加体育运动或集体活动首先能让人快乐,不觉得孤独,还能使人形成一个好的性格,更能提高留守儿童的观察能力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由表7可知,因为懒惰或者会编很多种理由不去运动,最后没有毅力不能坚持运动的留守儿童占了51.2%,留守儿童一般都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自己的兄妹一起生活,爷爷奶奶一般年龄较大,与儿童交流的代沟更深,经常达不到对儿童的监管和教育要求,父母不在家,这些留守儿童容易养成懒散的生活习惯,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毅力。调查发现,有70.1%的人讨厌参加集体活动,这个比例也对应了上文调查中的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性格都孤僻内向的现状。
8.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喜欢的运动项目情况调查
从表8中可知,在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项目的调查中,男生选择的主要有篮球、乒乓球、跑步、羽毛球、足球,女生选择的项目依次为:跳绳、跑步散步、乒乓球、羽毛球等。这主要是因为农村中小学场地器材的硬件设备不足,并且村级学校除了有少数的水泥篮球场以及几张用砖砌成的乒乓球台外,就没有其他的体育运动场地了,更别说有标准的田径场地。从表中可知,不需要专门场地的项目选择的人较多,比如跑步。但是需要专门场地才能进行的运动选择人数偏少,就连男生最喜爱的篮球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充足的场地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
四、校园体育文化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作用
1.校园体育文化能有效调节中小学生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据调查,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在输了比赛后有63.1%的人会产生自卑心理,所以需要通过合适的校园体育文化来调节他们的不良情绪。体育文化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本体作用,留守儿童通过积极地参加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也能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信心及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体育运动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节是最直接、最积极、最容易调控的,所以对于留守儿童更加需要引导和组织他们参加校园体育文化,使自己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运动的动力,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不是孤单的,而是生活在一个集体里,能够找到归属感。
2.校园体育文化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很多中小学的体育课都是 “放羊式”的教学,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升学率,都取消了高三的体育课,在这种形势下,学校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人文、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思想政治状况、宣传舆论氛围、师生文明素质、校园综合治理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气象,促进了教职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师生员工的团结和深度融合,通过体育文化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校园体育文化能减少孩子因长期独处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诸如开家长会父母不能到场参加、参加文体活动父母不能来现场加油、甚至有可能被同学们认为是没有家教的孩子等原因都使得留守儿童产生一定地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不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在不开心或者心理有压力的时候可以选择通过体育运动来进行缓解。
4.校园体育文化能让学生在成绩落后的情况下鼓起信心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促进人树立信心。体育运动过程本来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过程,参与者可以从中体会竞争、合作、成功、失败和自信,能够使人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与感悟其中的奥妙。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觉得在比赛失败之后会产生不自信的表现,而他们往往会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失败,因此,需要合理利用体育文化激起他们的自信心态,努力去提高自己,使下次比赛能够做的更好,并将这种心态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五、有效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对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对策
1.加大招聘体育老师的比例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通过对部分中小学体育师资状况的调查,有53.6%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存在师资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教师是教育之根本,体育老师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水平。调查显示,只有少数的中心小学配备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比例较小,再加上为了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又有近半数的体育教师还要兼教地理、政治等科目,导致体育老师用于专业教学的时间不够。因此,农村中小学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引进高水平、高素质体育专业教师;对现有的体育教师加强专业培训和增加他们进修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要加大支持力度,完善运动场地设施
通过对留守儿童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情况的调查,有78.5%的学生选择参加对场地要求不高的我项目,如跑步等,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的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不完善,必然影响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必须重视起来,加大资金投入,尽可能完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加强对现有场地器材的维修和更新;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
3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交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体育兴趣的调查,有57.5%的留守儿童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有很多人都是觉得原有的上课模式陈旧,没有新意,激发不起自身的学习兴趣。因此,面对我国实施的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快乐体育”方向,使体育课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真正发挥良好作用,将运动与健康有机结合,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健康,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
4在课内外组织多样化的体育类集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参加体育类集体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同学们的身心发展,增加同学们的凝聚力,体现他们自身的存在价值。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70.1%的同学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为他们进行人际交流提供平台。众所周知,人际交流不仅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所以学校组织多样化的体育类集体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我们组织的集体活动难度不能太大,因为难度太大会伤到他们的自信心,我们需要因人而已。譬如喜欢篮球的就组织篮球比赛,喜欢排球的就组织排球比赛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5.学校要加大对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支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活动项目
体育运动项目多种多样。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喜欢的运动项目情况的调查,有19.2%的学生喜欢打篮球,35%的学生喜欢打羽毛球,22.4%的学生喜欢打乒乓球,14.6%的人的人喜欢跑步等。所以在各类运动项目中,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兴趣不一样。有的喜欢打篮球,但是他的身材很瘦小;有的喜欢排球,但是身高不够高;有的人喜欢跑步,但因身体的某些缺陷而跑不快等现象经常存在。如此以来,就会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失去信心,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应。那么学校就应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构建体育项目体系。根据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需要,体育教师、学者等应共同努力对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发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项目。
六、结语
论文关键词:吉林市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调查与研究
引言
自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中学体育运动发展到了一种全新的高度,无论从体育运动的内容还是从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来讲都有了新的进展。中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学校体育发展的程度,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对全民健身都有重要的意义。吉林市体育局在业余体育锻炼方面也加大了力度,重点放在了吉林市中学生的身上,在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加大力度的同时,吉林市各个中学也面临着种种的困难与障碍,例如:在资金、人才、场地、运动器械等方面,使吉林市中学生体育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的种种需求,因此,本文对当前吉林市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目的在于促进中学生课余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吉林市三所重点中学(吉林市29中学、吉林市第七中学、吉林市第三十中学)共1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业余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分析
从调查中可见,男生喜欢程度更大一些,将近一半的男生非常喜欢业余体育锻炼,女生也有不少的人群喜欢参加业余体育锻炼体育论文,有极少的一部分不喜爱业余体育锻炼,其原因在与身体或者思想上的种种原因,对这部分学生应进行有效的措施,使其激发出对体育的兴趣。
2.2 学生对自己体育基础的评价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一般对自己的体育基础的评价持肯定态度,认为个人的体育基础很好和较好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3.2%和16.7%,而不好的占到了20.1%论文服务。而女生则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基础较差,占了女生总人数的60.5%,由于女生自信心的缺乏,极大的影响了对体育的兴趣,在学校的体育课上,也影响到对业余体育锻炼的学习质量。
2.3 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2.3.1 学生对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目的分析
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目的中男生的提高各种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的需要仅占到了总数的6.89%,而女生占到了总数的21.83%,从这一点上来讲女生的身体素质条件不是很好。学生对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和通过运动等级及为其它体育运动打基础为目的的选择都不高,对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培养体育意识的选择男生和女生都超过了总数的20%,说明学生对体育运动技术的追求并不高,而对体育运动的习惯和体育运动的态度方面要求较高。男女生在掌握健身方法与提高各种身体素质和机能两项上差异较大。
2.3.2 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
男生选择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项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篮球,吉林市中学中仅有实验中学有体育馆,其它学生都没有体育馆,所以体育论文,学生在从事业余体育锻炼的时候,能够开展并开展较好的还是篮球项目,其次,吉林市部分中学开设了羽毛球项目,所以,在学生当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季节性的参与羽毛球项目的比例还是较大的。
2.3.3学生对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分析
男生和女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频率差异并不明显,大部分男生女生都能在每周参加3-4次的业余体育锻炼,这组数据明显的说明了吉林市中学生对业余体育锻炼的重视与喜爱,这一点为吉林市中学生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4学生每次业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分析
通过对学生每次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分析如表6所示,男生和女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分别占14.36%和26.43%,在这一选项上的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女生的身体质素限制使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不适合于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过大及时间过长,从整体上来看体育论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其耐力和参与运动项目兴趣有关。
2.3.5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分析
中学男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依次:为1.篮球2.羽毛球3.游泳4.足球5.排球6.田径7. 健身器械8.乒乓球9.网球10.健美操11.武术。由于性别差异,所喜欢的项目也不同,女生所喜欢的业余体育锻炼项目的排序依次为: 1.羽毛球2.排球3.健美操4.田径5.乒乓球6.游泳7.篮球 8.网球9.足球10.健身器械11.武术,由排序看来,羽毛球项目是同学们普遍喜爱的项目,因此,学校应当多为学生开设场馆,及场地,并且延长开放时间,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业余体育锻炼中得到放松,在业余体育锻炼中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使学生从紧张和繁忙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在身心健康上得到全面的放松。
2.4 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2.4.1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分析
由表9可以看出,由于学习任务重导致的没有时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多半,男生有33.4%女生有22.4%的人,身体素质差,和缺少体育兴趣,成为了影响学生的第二因素,也存在极少的一部分人对体育没有兴趣。显然,没有时间参加业余体育锻炼成为了主要因素,说明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负担重,这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当适当的给学生一些时间,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有时间去参加课外的体育锻炼,增强自信心,提高对体育方面的兴趣体育论文,使学生的体育和学习双丰收,即全面发展。
2.4.2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设备因素分析
由表10可见发现器材和设施的缺少,严重限制了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毫无疑问的成为限制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而参加课外业余体育锻炼器材的数量和借器材的不方便,也给学生参加课外业余体育锻炼造成了困难,其他因素是器材的老化,陈旧和运动器材的不够标准,这也给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这些种种原因造成的困难,一般来说是学校在器材和设施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或者得不到重视造成的,可见如今的体育器械和场地的缺乏,陈旧和老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已经成为一种阻力,阻碍着吉林市业余体育锻炼方面的发展,想要解决问题就应当从根源出发,提高学校对体育的认识,尽可能的加大对运动器材方面的力度,并且翻新陈旧老化的运动器械,使其提高利用率,来更好的解决这些器材场地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与环境。
2.4.3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其他因素分析
由调查可知,影响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其他因素中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因素在男生和女生的选择中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21.83%和20.68%,班主任的不重视男生和女生分别占总人数的18.39%和13.79%,家长不重视因素男生和女生选择分别占到总人数的16.09%和10.91%,这三项为影响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论文服务。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吉林市中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较高,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并且能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也比较明显,丰富课余生活,体验乐趣,增强体质。男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排在前三项的依次为1.篮球2.羽毛球3.游泳。由于性别差异,女生所喜欢的业余体育锻炼项目排在前三项的排序依次为: 1.羽毛球2.排球3.健美操。通过调查发现,吉林市在体育锻炼的设施器材等方面,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不到学生满意的标准,这个影响因素给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也同样造成了困难和障碍。
3.2建议
建议吉林市能尽可能的增加体育场馆、场地、器材设施等的投资力度,改建并且完善旧的和老化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提高其利用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业余体育运动的形成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而形成之后又是比较稳固而持久的。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竞争和更好地工作,转变学生对业余体育锻炼的消极态度,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转变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消极态度,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和终身体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刘一民,孙月霞.通过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2-13.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修订本)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李峰.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报,2002,(2)13-15.
[4]李志容,张春蒲,普通中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性别比较分析[J],南京体育学报, 2003(3) 80-81.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特征,应对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体育,并积极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然而由此引发的运动损伤也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1]。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与锻炼效果,而且给损伤的大学生心理上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挫伤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给体育教学以及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就广州市普通高校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原因和特征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前提下,提出如何有效应对大学生课内外运动损伤发生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广州市重点高校2所、省属本科院校5所,大专院校3所中曾经有过运动损伤经历的大学生共计1500名学生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与调查访问法
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运动性损伤的文献与资料,亲自访问了解其中几所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发生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为本研究获得了较为全面、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
设计《普通高校学生运动损伤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大学生在体育课内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原因、时段等多项因素。通过各院校学生会协助,针对曾经有过运动损伤经历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5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350份,男生870份,女生480份。其次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然后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10.0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常规统计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分类标准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运动损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参照马德森的论文观点对运动损伤严重程度进行划分:损伤后1周内恢复正常为轻微损伤;在2至3周内功能恢复正常为一般损伤;而功能明显受损,休息3周以上为严重损伤[2]。从本次调查数据发现,曾经发生过严重损伤的学生有203人,占总人数的15%;发生一般损伤的学生有608人,占总人数的45%;发生轻微损伤的学生有540人,占总人数的40%。
2.2普通高校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特征分析
2.2.1运动损伤类型特征
根据人体组织结构,可将运动损伤划分为关节韧带损伤、肌肉肌腱损伤、皮肤擦伤、骨折和脏器损伤等。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而发生运动损伤类型,以关节韧带损伤为最多,比例占39.33%,其次为肌肉肌腱损伤和皮肤擦伤,这三类损伤的学生比例就高达94.33%(见表1)。
表1 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类型比例分析表
一、当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除了要求人精神充沛、奋发向上、思维敏捷、情绪良好外,还要有追求之志、好奇之心、探险之勇、求实之诚、专注之境,有百折不饶的精神,有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而现在的高中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有部分学生早在初中时期,就养成了不守纪律,不爱学习的习惯。在校受教师的批评多,在家受家长的责备多,在社会遭人瞧不起的多,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低,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尤其是受家庭的影响,大部分家长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的管得过严,孩子行为略有出轨,动辄打骂,不懂正面引导,使其发展为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有的家长对子女在生活上百依百顺,只关心学习成绩,忽视品质与个性的培养,使得子女的性格趋于畸形发展,养成任性、傲慢、情绪不稳定,不够活泼开朗,社会适应能力差的特征。这些现象与我们学校不够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人格发展出现缺陷也有直接关系。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本文仅从体育运动角度来认识怎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体育运动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1、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心理建设是从心理品质方面对人进行培养,国外称为“精神力培养”,是通过教育及各种措施和专门性活动,使人的心理品质按照期望的模式更完美地发展。而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其中必然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职能。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讲,学校体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心理疾病往往要比生理疾病对他们的影响更为严重和深远。
2、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意志。
体育运动一般伴有艰苦、疲劳、激烈、对抗、竞争等特点。在参加运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经常进行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培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养集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意志,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意志坚强的同时,培养学生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这种变化通过量的积累,就会逐渐形成影响人终生的性格,从而增强心理健康的功能。
3、体育运动能促进人际交往,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学生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也趋向冷漠。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同时,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并以积极的态度关心自身、家庭和群体的健康,这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良方
现在的学生当中存在着不少的心理障碍,尤其是体现在高中时期,我就学生的典型心理障碍,结合各个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一些建议性的运动项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除心理障碍。
1、增强信心的运动。
学习生活工作中缺少不了信心,有信心就有动力。这就需要成就感来支持信心。有些学生不够自信,老是担心自己完不成任务,老是觉得自己不行,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敢尝试一些动作技能较复杂的运动项目。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应该建议学生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活动,如跳绳、广播操、跑步等简单的体育项目,这些项目一学就会,学生坚持锻炼一个时期,自信心会逐步得到加强。
2、消除急躁情绪的运动。
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而情绪容易波动,产生急躁心理,感情容易冲动,调节不好,往往影响学习。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建议学生多参加太极拳、慢跑、长距离步行、游泳、下棋等缓慢、持久性的运动项目。这类运动能帮助学生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经常进行这些项目的锻炼,能使学生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以改善。
3、消除紧张的运动。
学生在遇到重大的事情情绪心理过
分紧张、行为失常,常常导致结果不尽人意。这样教师应建议学生多参加公开激烈的体育运动,如篮球、接力跑等运动项目。经常在这种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考验,遇事就不会过分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
四、结束语
大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量的研究表明,体育与其他教学相比,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将体育教学的隐性功能显性化,也是当前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方向所在。各学校应正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的现实,积极有效地利用体育这一独特学科的优势,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真正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红胤,胡 茵.高校体育对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151-152
【关键词】安庆皖河中学生 体育习惯 体育意识 调查分析
前言
体育意识是指人们从事(参与)体育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对体育实践,体育运动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现在国家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为了使中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所以要培养中学生至少掌握一门体育技能,因此了解目前中学生体育习惯、体育意识的现状等,对在体育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选题依据
现在大多数中学都以重视文化课为主,对体育科目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也缺乏体育方面的意识和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对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和终身体育的方针造成了障碍,所以应加强中学生的体育意识,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所以学校体育肩负着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的重任,但是要把它真正变成实际有效的学校体育实践,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中学生学习压力大,体育意识薄弱,没有良好的体育习惯,根据目前中学普遍存在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自觉性较差的现象,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第一步要抓好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第二步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大观区皖河中学在校中学生,总计120人,其中初中学生74人,高中学生46人。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制定《中学生体育习惯、体育意识现状问卷》,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0%。
(2)数据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的全部调查问卷的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综合采用了Excel等软件进行了相应统计处理和相关分析,并根据统计数据进行表格绘制和图表制作。
(3)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中国期刊网,中国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大量资料。认真研读了体育期刊中关于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体育行为等方面的文章,除此之外还查阅了与本论文有关的的专著,涉及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为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分析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体育习惯的现状
(1)中学生对体育活动喜欢程度
由表1可见,初中男生27.5%喜欢体育活动,3.4%不喜欢,初中女生13.7%喜欢体育活动,17.6%不喜欢,高中男生17.2%喜欢,高中女生17.2%喜欢,3.4%不喜欢,总体来看,男生44.7%喜欢体育活动,3.4%不喜欢;女生30.9%喜欢体育活动,21%不喜欢;总共75.6%的中学生喜欢体育活动,24.4%不喜欢。此表还显示出,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活动。表明了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都是喜欢的。
(2)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
由表2可见,除体育课外,初中男生3.4%每周没有锻炼,10.7%每周锻炼一次,6.8%每周锻炼两次,10.3%每周锻炼三次以上;初中女生13.7%每周没有锻炼,10.7%每周锻炼一次,3.4%每周锻炼两次3.4%每周锻炼三次,高中男生6.8%每周锻炼两次,10.3%每周锻炼三次以上;高中女生3.4%每周没有锻炼,6.9%每周锻炼一次,6.8%每周锻炼两次,3.4%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总体来看,男生3.4%每周没有锻炼,10.7%每周锻炼一次,13.6%每周锻炼两次,20.6%每周锻炼三次以上;女生17.1%每周没有锻炼,17.6%每周锻炼一次,10.2%每周锻炼两次,3.4%每周锻炼三次,3.4%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总共20.5%的中学生每周没有锻炼,28.3%每周锻炼一次,23.8%每周锻炼两次,3.4%每周锻炼三次,24%每周锻炼三次以上;而且男生的锻炼次数大于女生,高中生的锻炼次数大于初中生。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每周都有不同次数的锻炼,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锻炼次数也相应加。
(3)中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
由表3可见,初中男生20.6%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是篮足排,6.8%经常参与的是羽毛、乒乓球,6.9%经常参与的是跑步;初中女生17.2%经常参与的是羽毛、乒乓球,3.4%经常参与的是力量练习,6.9%经常参与的是跑步,3.4%经常参与的是跳绳;高中男生6.8%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是篮足排,10.3%经常参与的是力量练习,高中女生3.4%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是篮足排,10.3%经常参与的是羽毛、乒乓球,4.2%经常参与的是跑步;。总体来看,男生27.4%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是篮足排,6.8%经常参与的是羽毛、乒乓球,10.3%经常参与的是力量练习,6.9%经常参与的是跑步;女生3.4%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是篮足排,27.5%经常参与的是羽毛、乒乓球,3.4%经常参与的是力量练习,11.1%经常参与的是跑步,3.4%经常参与的是跳绳;总共有30.8%的中学生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是篮足排,34.3%经常参与的是羽毛、乒乓球,13.7%经常参与的是力量练习,17.8%经常参与的是跑步3.4%经常参与的是跳绳;因此,篮足排和羽毛、乒乓球是中学生经常参与的体育运动。表明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倾向于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
(4)中学生对锻炼身体科学性的注意程度
由表4可见,初中男生6.8%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24.1%不注意;初中女生10.3%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20.6%不注意;高中男生10.6%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6.8%不注意;高中女生3.6%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17.2%不注意,总体来看,男生17.4%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30.9%不注意;女生13.9%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37.8%不注意;总共31.3%的中学生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68.7%不注意。表明大部分学生在体育锻炼的时候都不是很注意方法是否科学。
(5)中学生在体育活动或比赛中遇到困难时的反应
由表5可见,初中男生13.7%会坚持到底17.2%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初中女生6.8%会坚持到底17.4%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6.8%直接放弃;高中男生6.8%会坚持到底3.6%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6.8%直接放弃;高中女生10.3%会坚持到底10.6%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总体来看,男生20.5%会坚持到底19.8%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6.8%直接放弃;女生17.1%会坚持到底18%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6.8%直接放弃;总共有37.6%的中学生会坚持到底,有48.8%的中学生认为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有13.6%的中学生会直接放弃,表明大部分中学生还是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6)中学生在同伴失误造成落后的反应
由表6可见,初中男生3.4%会大声指责,3.4%会放弃比赛,24.1%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初中女生3.4%会大声指责,27.6%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高中男生3.4%会放弃比赛,13.9%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高中女生20.8%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总体来看,男生3.4%会大声指责,6.8%会放弃比赛,38%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女生3.4%会大声指责,48.4%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总共有6.8%的中学生会大声指责,有6.8%的中学生会放弃比赛,有86.4%的中学生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2.中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
(1)中学生节假日是否主动参加体育运动
由表7可见,初中男生6.8%经常去,24.1%偶尔去,初中女生13.9%偶尔去17.2%从不去,高中男生6.8%经常去,10.5%偶尔去,高中女生3.4%经常去,13.9%偶尔去3.4%从不去,总体来看,男生13.6%经常去,34.6%偶尔去;女生3.4%经常去,27.8%偶尔去,20.6%从不去;总共有17%的中学生经常去,62.4%的中学生偶尔去,20.6%的中学生从不去,显示出,大部分学生都是偶尔去参加体育运动。表明大部分中学生还是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但缺乏持之以恒。
(2)中学生对锻炼方法科学性的重要程度的认识
由表8可见,初中男生20.6%认为科学锻炼很重要,10.3%认为不重要,初中女生31.3%认为科学锻炼很重要,高中男生17.2%认为科学锻炼很重要,高中女生20.6%认为科学锻炼很重要,总体来看,37.8%的男生认为科学锻炼很重要,10.3%认为不重要,51.9%的女生认为科学锻炼很重要,总共89.7%的中学生认为重要,10.3%认为不重要,表明有小部分中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认识不够。
(3)中学生对“终身体育”的了解程度
由表9可见,初中男生17.2%听说过,13.6%从没听说过。初中女生10.3%知道但不了解,10%听说过,10.3%从没听说过。高中男生4.4%知道并了解,6.8%听说过,6.8%知道但不了解,高中女生10.3%知道但不了解,10.3%从没听说过。总体来看,男生4.4%知道并了解,6.8%知道但不了解,24%听说过,13.6%从没听说过。女生20.6%知道但不了解,10%听说过,20.6%从没听说过。总共有4.4%的中学生知道并了解,有27.4%的中学生知道但不了解,有34%的中学生只是听说过,剩下34.2%的中学生是从没听说过。显示出,高中生对“终身体育”的了解程度大于初中生,男生的了解程度大于女生。表明中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尤其是女生更为薄弱。
(4)中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的了解程度
由表10可见,初中男生24.1%对科学锻炼方法知道一些,6.8%几乎不知道。初中女生13.7%对科学锻炼方法知道一些,17.2%几乎不知道。高中男生17.2%对科学锻炼方法知道一些,高中女生3.6%对科学锻炼方法知道,17.4%知道一些,总体来看,男生41.3%对科学锻炼方法知道一些,6.8%几乎不知道。女生3.6%对科学锻炼方法知道,31.1%知道一些,17.2%几乎不知道;总共有3.6%的中学生是知道,72.4%的中学生是知道一些,有24%的中学生几乎不知道。大部分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都只是知道一些,而且高中生的了解程度大于初中生,男生了解程度大于女生。表明中学生对科学健身方法了解不够,掌握不够。
(5)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由表11可见,初中男生3.4%自己不感兴趣,23.6%学业负担太重,3.4%其他原因。初中女生17.2%自己不感兴趣,10.1%学业负担太重,6.6%其他原因。高中男生3.4%自己不感兴趣,6.2%学业负担太重,6.4%其他原因。高中女生3.4%自己不感兴趣,13.1%学业负担太重,3.2%其他原因。总体来看,男生6.8%自己不感兴趣,29.8%学业负担太重,9.8%其他原因。总共有27.4%的同学认为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自己不感兴趣,有53%的中学生认为是学业负担太重,没时间,有19.6%的中学生是其他原因。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学业负担太重。
(6)中学生关于体育运动对提高学习效率的认识
由表12可见,初中男生13.7%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17.8%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初中女生17.2%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13.7%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高中男生10.3%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6.8%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女生13.7%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6.8%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总体来看,男生14%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24.6%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女生20.9%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20.5%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总共54.9%的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45.1%的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其中高中生认为能的大于初中生。表明有部分初中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的不够到位,也表明了他们的体育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7)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
由表13可见,初中男生10.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20.6%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娱乐,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交流;初中女生10.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10.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娱乐,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交流,5.8%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高中男生10.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3.4%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娱乐,3.4%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高中女生17.2%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3.4%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总体来看,男生20.6%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24%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娱乐,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交流;3.4%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女生27.5%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10.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娱乐,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交流;9.2%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总共有48.1%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33.3%认为是娱乐,6%认为是交流12.6%认为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和娱乐,其中,初中生大部分认为是娱乐,高中生大部分认为是健身。说明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趋向于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8)中学生对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的认识
由表14可见,初中男生24.1%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6.9%认为体育活动不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初中女生27.5%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3.7%认为体育活动不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高中男生13.7%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3.5%认为体育活动不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高中女生20.6%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总体来看男生37.8%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10.4%认为体育活动不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女生48.1%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3.7%认为体育活动不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总共85.9%的中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14.1%的中学生认为不能。表明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比较到位,体育意识水平比较高。
3.中学生体育习惯、体育意识现状的分析
(1)中学生体育习惯现状的分析
本调查结果表明,75.6%的中学生喜欢体育运动,24.4%不喜欢体育运动;除体育课外,20.5%的中学生每周没有锻炼,28.3%每周锻炼一次,23.8%每周锻炼两次,3.4%每周锻炼三次,24%每周锻炼三次以上;中学生一般参加的运动项目是篮足排和羽毛、乒乓球,其中男生大部分是篮足排,女生大部分是羽毛、乒乓球;运动时,31.3%的中学生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68.7%不注意。在体育运动或比赛中遇到困难时,有37.6%的中学生会坚持到底,有48.8%的中学生认为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有13.6%的中学生会直接放弃,在体育比赛或游戏时,如果同伴的失误造成落后,6.8%的中学生会大声指责,有6.8%的中学生会放弃比赛,有86.4%的中学生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
(2)中学生体育意识现状的分析
本调查结果表明,在节假日,有17%的中学生经常主动去参加体育锻炼,62.4%的中学生偶尔去,20.6%的中学生从不去,有89.7%的中学生认为锻炼方法的科学性很重要,10.3%认为不重要,通过对中学生关于“终身体育”了解程度的调查得出,有4.4%的中学生知道并了解,有27.4%的中学生知道但不了解,有34%的中学生只是听说过,剩下34.2%的中学生是从没听说过。在关于中学生对科学健身方法了解程度的调查得出,有3.6%的中学生是知道,72.4%的中学生是知道一些,有24%的中学生几乎不知道。有27.4%的同学认为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自己不感兴趣,有53%的中学生认为是学业负担太重,没时间,有19.6%的中学生是其他原因。有54.9%的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45.1%的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对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调查中得出,有48.1%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33.3%认为是娱乐,6%认为是交流12.6%认为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85.9%的中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14.1%的中学生认为不能。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大部分中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偏向于带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运动,除体育课外,大部分中学生每周都会不同次数的参加体育运动,但缺乏持之以恒,而且在运动过程中不太注意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在遇到困难时,大部分中学生会坚持,但缺乏坚定的信念。
(2)大部分中学生在节假日会主动参加体育运动,但大部分是偶尔去,缺乏持之以恒,大部分中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的意义认识很明确,但对“终身体育”的意识比较薄弱,对科学的健身方法了较不够,掌握不够,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班级之间的凝聚力,表明他们对体育意识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大部分中学生都是因为学业负担太重,没时间,从而影响体育锻炼。
2.建议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要改善中学生的体育习惯,提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加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体育法》的第三章,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同时,第十七条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要健全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改善体育场地和设备,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
(2)要加强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知识与健康意识,改善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增强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激发其体育锻炼的动机,培养其体育锻炼的兴趣,促使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加体育锻炼。
(3)多开设一些趣味性、娱乐性强,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中学生掌握一门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培养和完善健康体育教育队伍,有计划地加强对中小学健康教育体育教师的培训,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增加体育理论课时数、扩大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的有关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要课内课外结合,加强理论指导下的锻炼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实践,对涉及到有关键身的知识和方法要重点讲,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5)以学生为主体,多注意和采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要求来改善学校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清忠. 对北京高校体育学研究生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年1月(P28).
[2] 梁莉. 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以酒泉市城区高中学生为例[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11月(P41).
[3] 赵燕. 对沈阳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0年4月(P3-P4).
[4] 耿晓. 2008年奥运会(筹备期)对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2月(P10-P12).
[5] 孙玲玲. 不同体育课程模式对我国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影响的对比研究[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年6月(P34).
[6] 马为民. 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年1月(P7-P9).
[7] 李鸿. 终身体育思想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浅析[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年5月(P8).
[8] 刘娟. 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探讨[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6月(P3).
[9] 胡群英. 试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6月(P2-P3).
[10] 何锦辉.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做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J]. 宁夏教育,2006年07月(P100-P101).
[11] 史鲜玲. 谈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P53-P54).
[12] 王天毅.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体育习惯[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0,6(P89、P94).
[13] 翟元、杜长亮、崔建. 确立健康第一思想,培养终身体育习惯[J]. 健康教育,2006年第3期(P77-P78).
[14] 丁亚军. 体育习惯的培养[J]. 体育师友,2005年2月(P26).
摘要:当今,阳光体育在各小学校园中开展的如火如荼,究其原因,最近一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每况愈下令人担忧。小学生阳光体育开展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主动参与到运动中,并且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有效开展能够大大的促进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好的基础。
关键词:苏州市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067-02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是以苏州市6城区(姑苏区、新区、园区、吴中^、相城区、吴江区)以及4县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部分小学的小学生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相关方面的论文了解了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论文的研究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
2.调查访谈法。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需要,事先设计好了访谈纲要,然后主要以走访的形式对苏州市城区以及县市部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的开展情况。
3.问卷调查法。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了问卷的设计,问卷能够给所要研究的课题提供有用数据。调查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收集方式。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阳光体育运动进校园”开展情况
1.苏州市各区小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程度。苏州各区、县市小学生的学业很繁重,每天除了需要完成在学校的学习任务,走出校门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兴趣班,课外锻炼的时间很少,真正算是锻炼身体的时间就是在体育课上以及阳光体育的时间。阳光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活动地点在室外,作为面临紧张学业的小学生,能够到走到室外,充分的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参加体育锻炼,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学校领导与教师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阳光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团结合作意识,并能提升竞争意识。但许多学生家长与学科老师对阳光体育活动有很大意见,认为过多的体育运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学校针对这部分家长和老师的这一疑问进行了专家论证,并请学生家长代表及教师代表参与,为动员全员参与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氛围,使全体家长与教师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保证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
3.家长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态度。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学生三者相互之间的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样,体育教育也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起对小学生身体、心理教育的责任。有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错误、落后,对学生的培养仅仅局限于智力的发展,认为只有文化课成绩好才是学生成功的必要条件,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而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漠不关心,甚至出现抵触心理,高能量的食物摄入无法得到消耗,最终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下降,出现了一个个的“小胖墩”。
4.苏州市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形式与内容。目前苏州市小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活动方式大多数是由体育课、校本体育特色课、大课间及体育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等组成。学生们在学校里每周可以上三节以上的体育课,每节课40分钟,其中包括一节校本体育特色课,并且都是由专职的体育教师进行授课。体育课的内容主要以田径类项目为主,包含跑、跳、投,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师资队伍配备完整的学校,还有专职教师进行足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教学。
5.苏州市小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是否顺利、有效、完整,除了看活动的丰富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组织管理等方面,最重要的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仅仅依靠丰富多彩的形式及内容,缺少时间的保证是无法达到的,因此,要想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持续的健康发展,必须要保证学生的运动时间,让学生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及运动密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每天中小学生在校的时间是一定的,而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必须予以保证,因此,留给学校安排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受到限制。
(二)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在苏州市小学开展的因素
1.运动伤害影响阳光体育运动有序开展。运动中一旦有意外伤害事故,学生家长和学校总会就索赔问题发生争执,学校体育工作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正常的体育活动开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对抗性较强的摔跤、体操投掷等项目。学校担心出事故,体育教师不敢教,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质可想而知,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地位有待提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担负有教书的义务,在育人方面同样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理论联系实践多思考多总结,做一名充满正能量的体育教师。
3.进行体育运动的场地和器材匮乏。各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矛盾还是运动场地不足。在许多乡镇学校中,学生的活动场地有限,体育器材破损严重,丧失了可用性,教学活动想要顺利的开展成为一种奢望,这是让体育老师最为头疼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不足成了普遍现象。
三、结论
1.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城区中园区与姑苏区的开展情况最好,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有待提高;县市中,张家港市与昆山市开展情况最好,常熟与太仓有待提高。
2.在家长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程度上,以园区、姑苏区、高新区、吴中区、昆山市、张家港市情况最好,其他地区亟待提高。
3.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形式与内容上,大部分学校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但也有个别学校只是简单地、单一地组织学生参加广播体操及眼保健操活动,而对于其他的传统体育项目及新兴体育项目没有涉及。
4.在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上,活动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所占比例,以园区、姑苏区、高新区、吴江区为最高,大部分学校基本符合国家关于体育大课间活动锻炼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文件规定,这说明大部分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良好。
5.苏州城区及县市中,园区及高新区在场地、器材的充裕性及丰富性上占有明显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园区及高新区有很大一部分是新学校,在学校规模及场地的规划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能够保证学生活动的场地及器材的丰富性,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学校领导层面的管理及教师的组织工作做得比较到位。
6.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上课不专业、活动老套、素质不高,从而导致了体育课的单调乏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慢慢消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造成很大的阻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刘菲,周丹.“阳光体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28).
[3]刘小俊.阳光体育内涵与发展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25-27.
[4]任朋达.长春市城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三人制篮球运动 校园文化建设 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60-04
1前言
篮球运动是世界文明进步的文化标志和社会人文现象。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和“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使我国国民体育健身意识空前加强。学校教学的进行既需要理论知识的充实,也需要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整个校园文化运作起来才会既生动活泼又健康向上。从现在来看,体育活动在学校的发展也是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三人制篮球赛运动作为我国兴起不久的体育运动,以其独有的风格和魄力丰富着学校的校园文化,深得学生们的喜爱,成为校园体育活动能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更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三人制篮球运动对内江市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在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计学生178名,发放问卷调查表178份。
2.2.2数据统计法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问卷调查中的相关问题。
2.2.3文献综述法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三人制篮球文化活动方面的书籍与相关资料及论文,了解了三人制篮球运动在我国开展的目前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本次论文的写作准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4访谈法
对内江师范学院部分从事篮球运动的教师进行交流讨论,了解各校三人制篮球文化活动的开展状况。
3三人制篮球赛的特点
3.1普适性
进行三人制篮球赛时很少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比赛规则的要求也相对比较宽松,对参加比赛者的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上没有特定的界定。在现实生活中,参加三人制篮球的群体庞大,包括小学生、大学生甚至老年人,通常,热爱篮球活动的人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锻炼,而且三人制篮球也不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更不会影响人们的普通生活,所以三人制篮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最为普遍和广泛,同学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休息和课余时间来进行运动,可以达到锻炼和学习的双重效果。
3.2竞争性
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起源是传统的篮球运动,所以他与其他的体育运动一样,保留了体育运动最基本的竞争性的特点。在比赛中,双方各三名运动员通过运球、传球、投篮等运动形式,以篮球投进篮筐的次数来判定比赛的胜负。队员们在场上可以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由表2可以看出队员们投篮的次数、攻防的转换、抢板的次数都比五人制篮球有增加,队员们三人制篮球的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挑战自我,其特点也主要是一对一的单打独斗多,这样更是增加了三人制篮球活动的竞争性。
3.3娱乐性
三人制篮球运动是由传统的五人制篮球逐渐演变而来的,它们拥有共性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们通过在比赛中的个人表演,满足个人的表演欲望,同时使队员和观众们享受到篮球运动带来的赏心悦目的精彩表演。比赛时要求运动员聚精会神、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比赛的对抗中,这样可以忘却生活中的一切忧愁和烦恼,把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抛在九霄云外,从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同时,运动员置身于比赛的变化莫测之中,又能积极的宣泄自己心中的郁闷和不平,有一个良好的发泄机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情,达到陶冶情操、自我娱乐的目的。
3.4周期短
三人制篮球运动在校园有广泛的传播空间和群众基础,在校园体育活动中,三人制篮球赛为最为常见的体育活动。相对传统的五人制篮球运动来说,三人制篮球比赛是在半场进行,不易受场地的限制,比赛形式及规则比较简单,上场人数为六人,比赛时间约为10-20分钟,运动量相对于五人制篮球赛小,这样也就必将缩短其竞赛周期(见表1)。由于其周期短,所以比赛运动员在体力等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相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都很容易接受,而且比赛的观赏娱乐程度也相对较高,所以三人制篮球运动在学校中更容易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4三人制篮球运动对校园文化的价值
4.1提高学生的健康价值
4.1.1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价值
三人制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基本的体育运动组成,通过这些基本的体育运动对于参与者的速度、弹跳以及灵敏程度等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负荷方面来说,是中等运动强度的运动,持续较长时间,对心功能的改善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比赛时常常需要全力奔跑、传接球。所以,三人篮球运动,对运动员动作的协调程度改善有很大的作用,能加强心肺系统的功能。
4.1.2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价值
三人制篮球赛运动对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影响,运动者通过运动的比赛可以确立良好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消除心理疲劳,改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水平,宣泄不满情绪。而且,面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竞争的激烈,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2提升学校文化的教育价值
4.2.1三人制篮球赛在高校体育发展中的教育理念价值
现今社会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在体育运动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大学体育教学中老师不光传授同学们体育的理论知识以及比赛中的规则,同时也要在“快乐体育”的前提下使学生建立“健康体育”以及“终身体育”的理念。三人制篮球运动与健康体育的教学概念相符合,开展“阳光体育”是践行健康体育的重要途径。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运动量以及运动负荷都比较适宜,竞赛的过程中又不会缺少其竞争性等体育特点,以此使三人制篮球运动成为大学校园中同学们锻炼身体的主要活动方式。
4.2.2三人制篮球赛在高校体育发展中的道德观念价值
三人制篮球尽管参加的队员相对于其他运动来说比较少,但是仍然是一项集体性的体育运动,在运动中仍然需要队员之间相互的合作来完成比赛。三人制篮球运动对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以及相互团结精神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参与人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同学们的自身个性、奋进心、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并且,此运动还能培养同学们团结奋斗的精神、尊重其他队员以及裁判、尊重参看人员等文明的体育道德。
4.3提高休闲娱乐价值
三人制篮球运动从组织运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娱乐性,与正式的五人制篮球竞赛运动在最终的价值取向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他没有正式篮球比赛过程的激烈性,也没有正式篮球比赛激烈的竞争性,取而代之的则是体育运动中最原始的娱乐观赏性。它使运动员更加看重篮球运动的技术性、表演性,学生在这高压力的学习环境中,三人制篮球运动更是大学生们娱乐休闲、缓解压力的最佳的运动体育项目。
4.4促进学校的经济发展
三人制篮球运动有着远大的经济发展价值。最近几年中,三人篮球运动正逐步成为我国国民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对于商人来说也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大学生是时尚消费的主力军和优势消费群体,在高校中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可以得到众多商家的青睐,逐步建成一个互动的平台,并以此来了解大学生消费的相关信息,这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学们的关注特别是那些篮球爱好者。所以,在高校中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可以使大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以及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4.5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
三人篮球运动是一种集体性的体育运动,并且逐步的成为现在人们以及各单位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一种方式,成为一种可以相互了解并且信任的工具。在高校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学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夸大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的范围,不管有没有在比赛,都可以体验到那份参与合作的惬意心情,可以满足自己的心理,让人们建立一种相互了解的共同语言方式,创造融洽的同学关系。
5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5.1可行性
三人篮球运动是传统五人篮球运动的一种创造性的改变,这种竞赛对比赛场地等硬件设施要求较低,并且不同人群都可参与。这种运动运动强度中等,学生们可以在搞好自己学业的同时利用课余休闲时间进行开展,带有一定的自由性,不耽误同学们繁忙的时间。竞赛条件中对场地的限制很少,参与比赛的运动员可以灵活地自由组合,一般而言,只要是喜欢篮球运动的人就可自行组织参加,而且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锻炼了同学之间的交际能力,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所以三人制篮球运动比较适合在学校中开展。
5.2必要性
高校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其他的文化不同,它是一种文化的深刻内涵与丰富的扩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为其主要目标,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人制篮球运动作为一种篮球体育运动项目,是学校体育运动的根本内容,对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加强与促进作用,所以在高校中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1.1三人制篮球运动是一项适合在校园发展的运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机构,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作用,而校园的文化建设又离不开体育运动在校园的普及与发展。三人篮球运动作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的延伸和发展,该运动所具有的普适性、竞争性、娱乐性以及周期短等特性标志着该运动比较适合在校园中发展。而三人制篮球运动体现的各种作用与价值也充分说明该运动在校园文化中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学校各种体育活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开展状况中也可以看出,三人制篮球运动在学校中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在校园中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这也说明三人制篮球运动是一项适合在在校园发展的体育运动。
6.1.2三人制篮球运动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巨大作用
三人制篮球运动属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富含着比较深层的内涵以及相对创意的意蕴,是本着以加强学生健康体魄以及激发学生努力拼搏的欲望目的,就是通过学校体育这种相对独特的教育模式,来提高优化学生音乐、美术、劳动的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校园中开展三人篮球运动,不仅加强了学校对于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开展,而且是现今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供良好的空间,使高校的体育文化丰富且有特色。
6.2建议
6.2.1加强内江市校园体育文化意识的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意识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观念。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内江市各级政府以及个学校的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智能,要积极充分地利用校园的黑板报、广播等各种宣传媒体,宣传我国的体育健儿自强不息、为国争光,尤其是在奥运会这种国际大比赛中运动员不畏敌手、顽强拼搏、勇夺胜利的体育精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意识以及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心中的体育文化意识,推动内江市校园体育文化意识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