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4: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外贸实习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元化战略始于1992年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确立,并成为1994年前后出台的我国“大经贸”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确立为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
贸易多元化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已经产生了一些喜人的变化,在宏观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
(一)贸易多元化,有利于抵抗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地区贸易集团的产生和发展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使得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被集团内部的贸易所替代。我国目前游离于各主要地区贸易集团之外,从而成为地区贸易集团负面影响的首当其冲者。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墨西哥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就超过了我国。幸而我国的纺织品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市场都很大,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才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只有推行多元化战略,才能抵抗其它国家结成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
(二)贸易多元化当然也有利于分散风险和促进贸易的长期发展亚洲金融危险爆发以后,尽管我国的外贸环境随之恶化,但我国的外贸仍能取得一定的增长,就是最好的说明。
通过使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对我国实行多元化战略的效果进行计量分析,将使我们对我国贸易多元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二、计量分析(一):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指标
首先,将我国出口地理方向分为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其它发达国家、非洲国家(除埃及)、香港地区、亚洲国家地区(除香港、中东国家)、欧洲国家、中东国家、拉美国家、大洋洲国家(除澳大利亚)15个分方向。分别计算某一年我国对某分方向的出口额占该年我国总出口额的百分比,再求这一组15个百分比的标准差。这个标准差,就是衡量这一年我国出口地理方向集中化程度的指标。在下文中简称为“出口集中化指标”。
同样可以计算我国的“进口集中化指标”。这里计算了1986-1995年中国、美国和日本历年的“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1996-1997年中国的“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计算美国和日本的相应指标的时候,只要将原来中国对美、对日的分方向改成美国对华、日本对华即可。
以往用于衡量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分散化)程度的指标一般是对前10大贸易伙伴贸易占全部外贸的比重。这一指标并没有充分利用外贸的全部结构信息。而“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就没有这一缺陷。而且所选取的分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分中归并。
如右图,有以下结论:
附图
以上数据由《世界经济年鉴》引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贸易方向年鉴》。
我国在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曾出现一个波峰;1994年开始呈轻微下降趋势。作为对照的美日同期变化幅度保持在2个百分点内。我国进口集中化程度在80年代末呈现下降趋势,90年代则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6、1997年两年的上升速度最快。美日同期进口集中化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剔除我国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波峰,则1986-1995年3国的进出口集中化程度排序为:日本〉中国〉美。
首先,我国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波峰,是因为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制裁,迫使我国出口用转口的方式取道香港。结果,在那几年间,我国对香港出口占我国总出口40%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出口集中化程度。1993年开始,由于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行和西方国家对我制裁的基本解除,我国出口集中化程度也就迅速下降。1994年开始的下降趋势则反映了1994年开始推行“大经贸”战略的效果。同期美日出口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程度呈现出轻微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这与其对我国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上升有关。总的来说,这一趋势有助于缓解我国与美日两国的贸易争端。
其次1996、1997两年我国进口集中化程度的迅速上升主要是因为我国从日本和香港以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额相对(相对于我国总进口,下同)上升,而从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进口相对减少。这反映了多元化战略在进口方面的推行并没有收到太大效果。同期我国从美日的进口都相对下降,这对进口集中化程度的上升多少有一些缓解作用。
最后,3国的进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排序,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作为经贸大国,其经济全球化程度相当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为贸易盈余国的日本和中国,其出口分散化受到其它国家购买力等因素的限制。
三、计量分析(二):偏相关系数模型
本节的分析通过计算中国和它国的外贸总额的偏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利用逐步剔除法寻找对中国外贸长期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从而找出外贸多元化的目标。偏相关系数是在考察多个变量时,剔除其它变量的影响,仅考虑选定变量相关关系的指标。优点在于能反映出选定变量真实的相关关系。缺点在于相关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所以本节所选取的国家都是1996年中国前15大贸易伙伴(其比重都超过了当年中国外贸总额的1%),所使用变量是各国的外贸总额。
逐步剔除法是每一次计算都剔除上一次计算得出的偏相关系数达不到选定置信度水平,显著性水平由最低的变量,直到剩下的变量都达到选定的置信度水平为止。本文所选定的置信度水平要求α=1%。
第一次选取1950-1996年中国、美国、日本、欧盟5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以下简称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尼。计算的结果如下: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日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尽管美国与我国在1954-1971年没有直接贸易,中美贸易的发展也是80年代才真正开始的。但因为美国始终是世界贸易大国,对全球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对我国外贸发展也始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即使是在和我国不存在直接贸易的时期,它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偏相关系数正因为可以通过剔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能把美国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都分离出来加以衡量。
表1简单相关系数
*
*对角线左下方是偏相关系数,右上方是对应偏相关系数的置信度(参照表1、3)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外贸发展与美国呈正相关关系,与日本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外贸与美国是互补关系,与日本则是竞争关系。要指出的是,上述结论是以全球国际贸易为背景作出的,并不仅仅考虑两国的贸易和分工。
以上是第一次计算的结论。第二次计算与第一次的原理和步聚相同。不同的是,第二次计算的数据区间是1978-1996年,在变量中增加了韩国的外贸额(见表5-8):
附图
*
以上数据,1950-1981年由《世界经济统计摘要》引自《联合国统计月报》;
1982-1996年由《国际统计年鉴》引自《联合国统计月报》。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国、欧盟和韩国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美韩与我国外贸呈正相关关系,欧盟呈负相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受到美国和韩国外贸发展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融入国际市场。与韩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对我国外贸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出我国与欧盟国家是竞争关系。这有两点原因:一是欧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贸易转移效应在起作用,二是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与欧盟国家之间频频发生的贸易争端。
因为贸易多元化的目标之一就是避免我国外贸发展过于受某一国或几国的支配,所以找出对我国外贸发展影响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也就分清了在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时对各个国家所应采取的不同态度。
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正相关的国家,应使我国外贸总额的增长速度快于我国与该国贸易的增长速度;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呈负相关的国家,则应与其展开竞争;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无显著相关关系的国家,则是我国发展外贸的对象。
四、计量分析(三):马尔可夫过程模型
首先,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是一个组合。这个组合在马尔可夫过程中,被看成是一个状态,基本思想是研究系统在不同状态间转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预测。假定转移的规律满足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即系统在不同状态间的转移(即贸易地理方向的改变)遵循相同的规律,与转移发生的时刻无关。这里,不同的状态用向量表示,状态转移的规律则用转移矩阵表示。
经验表明,经济系统对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假定的符合是一种长期的符合。因此不能用任意相邻两年的转移矩阵来代表状态转移的规律,而要用最小二乘法对转移矩阵进行估计。具体方法如下:
将我国贸易地理方向分为港澳地区、美国、欧盟12国、其它欧洲国家、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7个方向。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初始状态向量为X[,0]=(X[(0),1],X[(0),2],X[(0),3],X[(0),4],X[(0),5],X[(0),6],X[(0),7]),其中X[(0),i](1《i《7)表示我国对第i个方向的贸易比重。同理,记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为X[,K]=(X[(k),1],X[(k),2],X[(k),3],X[(k),4],X[(k),5],X[(k),6],X[(k),7])。记马尔可夫过程的转移矩阵为P,X=(X[,0],X[,1],……X[,46])[T],Y=(X[,1],X[,2],……X[,47])[T],则P的最小二乘估计为:附图=(X[T]X)[-1]X[T]Y对从1997年开始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预测向量为X[,47+k]=X[,47]附图[k]。
将1950年——1997年我国的进出口额数据代入,可得如下结果(见表9-11):
附图
附图
附图
预测的结果表明,如果目前的贸易多元化趋势维持下去,到了2007年,美日在我国出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略有下降;港澳地区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进口方面,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进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有所上升,港澳地区也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综合来看,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外贸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会略有上升,港澳地区、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上升,而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所以,我国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喜忧参半的。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性在下降,这是良性的。但对非洲和拉美出口比重的降低说明我国还不能大规模地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这一方面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反观我国外贸发展的历史,在我国的经贸较不发达的时期,选择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初级产品无疑是一种避免与其直接竞争的明智做法。但当我国的经贸逐渐发展起来以后,就应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大制成品出口,这是符合产业升级的要求的,也必然会引起和发达国家地区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显然,我国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
最后,将第二节中提出的“集中化指标”与本节的计算结果结合起来,可得下图:
附图
可以看出,今后几年内,我国的出口集中化程度将轻微下降,进口集中化程度将先降再升,综合的效果是总贸易额的集中化程度将下降。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始终受美国的影响,从主观上说,是和我国企业的营销习惯和落后的营销技术有关,从客观上说,是和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避免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的需要有关。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对我国是必要的,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
从效果来看,出口多元化比进口多元化做得更好,降低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比提高非洲和拉美国家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做得更好。
具体来说,一个市场是否有利于我国进入,主要基于对以下几方面的判断。
经济互补性,最与我国有互补性的,一个是处于发达国家顶端的美国,一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底部的非洲国家。贸易保护性,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购买力,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达国家。但这并不绝对,按照“大经贸”战略,对发展中国家可以把贸易和投资结合起来。两国关系是否友好,在这方面,首推非洲国家。所以,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应该是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重点。
综上所述,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认请两个误区。第一是贸易多元化不等于出口多元化,还应该包括进口多元化。后者在相当程度上被忽视了。第二是不应该再把香港地区看成是竞争对手。不可否认,香港地区的确在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贸易中转环节上收取了不少利润。但香港地区在发展国际贸易上有经验,有渠道,与其进行适当的分工合作,是能够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而且如果贸易多元化只是简单地用低价竞争的手法把原来从香港转口的贸易抢过来,那么得益的只会是其它国家和地区,吃亏则是大陆和香港地区。
加强对贸易的管理。贸易管理的松懈和混乱已经造成了我国对俄罗斯等市场的丧失。而且还会继续影响我国对新市场的进入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推行。提高企业的营销技术,加强企业对新市场的了解,提高外贸竞争的质量,升级产业结构。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却是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治本”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1992年、1993年、1995/1996年、1997/1998年、1998/1999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世界经济年鉴》,1989年、1991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3]《国际统计年鉴》,1995年、1997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4]EU''''sTradeandInvestmentandEconomicCooperationwithChina,WorldEconomy&China,Volume9-10,Page44-52,1999.
[5]ForeignTrade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astperformenaceandfuturechallenges,AsianDevelopmentReview,Volume15,No,1,Page88,197.
[6]潘渭河:《经济计量模型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应用》,《国际商务研究》,第3期,566、67、70页,1997年。
[7]赖明勇、宣家骥:《我国出口市场结构优化研究》,《预测》,第五期,58-59页,1996年。
[8]范慕韩:《世界经济统计摘要》,34-41页,1985年,人民出版社。
人民币升值对外经贸发展有利有弊,总体来说,人民币年3%左右的小幅升值对中国外经贸整体发展的影响并不大,近两年的进出口增长形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1.人民币升值对外经贸发展的正面效应
第一,有利于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
第二,有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沿海地区投资成本升高以后,一些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转向内陆城市和地区发展。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完全可以承接这种产业转移。而这又必将促进中西部地区就业和经济增长。
第三,有利于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以人民币表示的我国稀缺的进口技术、设备、资本品及中间产品价格下降。在钢铁、石油等价格上涨10%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升值10%就可以抵消这个上涨。消费者的实际财富和购买力因进口品价格下降而扩大。
第四,有利于加大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走出去”,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这有利于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长虹、海尔近年来纷纷加大了在海外建厂的速度,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人民币汇率问题。
第五,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压力。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2.人民币升值对外经贸发展的负面效应
第一,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中国出口减少及相当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严重影响我国的就业及经济增长,并进而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商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成本上升,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这很可能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第三,人民币升值如果大幅升值,有可能断送某些领域的工业化,造成大量资金不合理外流,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
第四,汇率波动幅度过大会造成不稳定的预期,影响投资者信心,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造纸、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这对我国经济建设是一个重大利好。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因而将对进口替代性行业和国内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产品,将影响其市场价格和市场份额,导致其盈利状况恶化。此类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由于人民币升值,老百姓能用同样的钱购买更多的东西和服务,使老百姓分享更便宜的出国旅行和进口车、珠宝、手表、电子产品等高档消费品,这对上述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商来说,是一个利空。对于那些使用了国外贷款来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如航空公司来说,人民币升值后债务由以外币计价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有所下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债还本付息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意味着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而价格优势正是中国制造的真正生命力。另外,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而且,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增长故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行业的短期冲击将难以避免,尤其将严重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由于出口价格弹性的不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出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有差异。我国的出口型行业主要有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50%左右,且附加值低,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出口价格弹性较低,降价空间很小。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3.19%、2.27%和6.18%。如果人民币升值3%,可能会抹平国内纺织服装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中国家电产品以低成本而在国际市场获得相对比较优势,出口已经成为拉动家电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故出口增长形势对家电行业的整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升值2%将造成家电出口中8%左右的利润损失,影响家电工业总产值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损失将超过20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增速因此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对其他行业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事实上,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7.3%,位于世界第三位,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的最高排名;即使是在升值影响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上,2006年1-7月出口额为778.04亿美元,同比上涨23.92%。2006年8月海关统计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188亿美元,全年为1019亿美元。而当时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涨幅已经达到3.8%。这一数据说明,从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并没有出现疲软。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与企业应共同配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各项对外贸易,在WTO规则准许的范围内辅之以多种经济政策。如运用计划、税收、价格、财政、信贷、利率等各种经济杠杆,通过经济、法律、行政各种手段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例如,通过关税政策、配额政策,使应该受促进的产品出口得到更多的保护和鼓励,而应该抑制的产品(非必需品)的进口受到更严格的管理和限制。利用WTO相关政策,在WTO协议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相关的产品出口补贴或者提高出口退税额以提高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弥补人民币升值所致的外贸行业收入的减少。从而达到既优化产品进出口结构,改善贸易收支,又达到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通货膨胀效应的目的。
外贸企业应深入研究、积极调整,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升值压力,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外贸企业要重视人民币升值问题,加强汇率机制研究。企业要把应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作为经营管理的一项关键举措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尤其要关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币种的汇价变动情况,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本企业出口产品的影响程度,努力增强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出口企业要树立正确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理念,以保值而非投机的心态对待汇率风险管理,并树立风险管理的成本意识。
第二,出口企业要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培养财务人员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财务人员必须明白每笔业务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应该找谁去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出口企业应该将风险成本打入业务预算,如出口谈判时使用远期汇率而非即期汇率核算成本。
第四,出口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依托银行专业的财务顾问和理财顾问来化解和规避市场风险,因为企业的核心应该是发展业务,而不是汇率走势分析,应善用银行的服务和产品。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是应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根本之策。在人民币升值、出口价格优势弱化的背景下,出口企业特别是生产型出口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减少价低利薄的低档次产品出口,扩大质量效益好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综合竞争力。
3.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我国很多企业缺乏长远品牌规划。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是与世界品牌竞争的市场。企业要尽快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走高端名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以反倾销、特保等措施来给中国企业施压。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造业只有提高自有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这样即使人民币升值到100元兑6美元,企业的竞争力将依然存在,就像目前的三星、索尼一样。
4.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巩固欧盟、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着力开拓南美、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出口市场,防范单一市场的不稳定风险。中东、欧洲地区的消费者消费能力强,对价格不是很敏感,企业应积极向这些地区推出优质优价的产品。同时要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政策规定,尽量选择多币种进行结算,规避单一货币的升贬值风险。
5.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进出口相结合的业务,进口一般占到出口的30%~70%,进口用汇可相应抵消出口收汇的人民币之损失,并且人民币升值以后,部分产品的料件进口价格已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因此,外贸企业应努力把握机遇,充分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生产型企业通过加大料件进口,外贸公司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进出口规模。
6.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外贸企业要切实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资金运筹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做好“节流”,间接扩大产品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7.加快出口变现,减少应收账款占用。外贸企业出口成交后,要加速单据流转,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回笼有关出口单据,积极采取票据押汇、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据及时结汇变现,力争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运用这种方式实现货款变现。企业要多开展出口回收快的业务,适当控制出口回收期限长的业务,同时,要加大应收外汇账款催收力度,缩短结汇期限,尽快回笼货款,减少在途资金占用。
8.增加外汇负债,平衡外汇收支。外贸企业要通过申请外汇贷款,将人民币贷款置换为外汇贷款,延缓进口付汇等方式,适当增加外汇负债,抵消外汇资产的贬值风险。要充分利用现汇账户,衔接好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减少结售汇之间的手续费支出。
9.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目前国内企业可以使用的汇率避险工具主要有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出口押汇、福费廷及结构性存款等。企业应充分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回报率对各种产品进行选择,注意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通过外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10.采取更有利的结算方式和币种
(1)出口业务尽量采用即期结算方式,如即期L/C或D/P,如果采用T/T方式结算的,应尽量提高预收款比例。而进口业务应尽量采用远期结算方式。
(2)逐步改变目前出口贸易中以美元为主要结算币种,灵活选择其他非美元硬通货币种进行结算;而对于进口贸易,继续选择美元为结算币种,不失为比较明智的选择。
11.通过提高出口报价、压低采购价格向客户或供货商转嫁或共同分担汇兑损失风险。
(1)对于自营出口业务,外贸企业应根据新的汇率调整出口报价,尽快加强与外商沟通,并做好与供货商的沟通,订立新的协议,在商业合同中,要考虑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2)对于出口业务,改变按固定换汇成本结算的方式,应与委托方签订新的出口协议,明确按固定费率收取费,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12.政策上支持进口。在防范进口风险的前提下,大力开展进口业务,对冲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业务的不利影响。对于委托进口业务,在合约中,应明确按实际支付国外供货商货款的付款日的汇率与委托方结算,这样除了可获得费收益外,由于人民币升值,还可以获得因进口押汇而“推迟付汇”产生的汇兑收益。
13.综合运筹外汇现汇账户。衔接好出口收汇和进口用汇,减少外汇资金占用,减少汇差损失和手续费开支。
另外还可运用和保险公司签定汇率风险保险合同等方法。面对人民币升值的新形势,外贸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组合运用以上策略,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宏观经济和外贸企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政府部门需加强宏观调控,为外贸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外贸企业则应主动面对挑战,根据自身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主动及时进行调整,把握机遇,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进一步持续升值的预期下,稳步发展,实现企业经营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旭伟,曾秋根.人民币汇率挑战与变革选择[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2]王奇松.思考金融问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杜金富,郭田勇.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周小川.论汇率机制改革与转变思维模式[J].财经杂志,2005,(15).
作者:江彬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外贸工作室教学的实践
营造企业工作实际工作情境,对促进学生了解和熟悉典型的职业行动至关重要。为此,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宁职院国贸专业按照外贸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建立了外贸工作室。同时引企入校,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无需增加投入,就可迅速把业务部扩大。参训学生的工作不仅可以宣传企业扩大其知名度,而且也可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订单,另外诸如单据制作的常规工作更可以由学生代劳,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这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也为学校解决了校外实训的难题。2.教学情景设计。外贸工作室教学实际上是依据情境对知识实施行动性重构的过程。因此设计学习情境是课程设计的一个重点。在我的教学中,总的教学情景设计如下,并提供公司相关英文信息:易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进出口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人民币500万,十多年来,经营的商品种类达数百种。现在仍在不断致力于与国内生产厂家建立联系,向国外客户介绍中国高品质的各类商品。现因发展需要,要求学生成立新的部门或子公司,拓展新的产品,开发新的客户,以实现公司的快速扩张。3.项目任务设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要求突出能力目标,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要靠完成任务来训练。这样项目任务就成了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依据给定的教学情境所设计的项目任务(见表1),任务的设置完全是基于外贸工作过程,通过做中学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完成典型的、具有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过程获取外贸专业知识,形成外贸职业能力。4.教学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或真实的职业项目,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职业能力。教学实施主要步骤有:一是设计项目并将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领域的教学任务。二是明确目标,合理分组。设计项目教学总体目标及阶段目标,目标应涵盖知识、能力及素养目标。分组时应注意组与组之间的平衡: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针对本教学,一般每组3至5人为宜,能够涵盖外贸公司的基本岗位。人数太多,则会有人无所事事,人数太少,工作量太大,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不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其次,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再次,小组成员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交流,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三是合理计划。计划应该简洁明了,切实可行。比如表1就清楚地明确了各个时间节点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针对以上任务,要求学生一次性拿出学习成果是不现实的,可以要求学生分阶段展示成果,并最后汇总。同时大家可以看出在产品准备阶段,学生制作报价单给了4周比较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涉及需要和真实的工厂进行贸易洽谈,是建立在学生熟悉产品,具备相关洽谈技巧的基础上,对于还未出校门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四是实施与过程支持。按事先订立的计划一步步施行,通过小组作业、多层交流和问题解决等形式开展交往性学习,学生逐步加强自行组织和负责学习过程,教师发挥咨询者和协调人的作用,并在整体上引导学习过程。当然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会有诸多问题,比如针对表1的任务要求,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情绪很大。怎么办?这就需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过程支持。首先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任务虽多,但不要求一次性完成。比如团队准备阶段仅有3个任务,产品准备阶段仅有2个任务即制作产品验收程序文件及报价单;其次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给与及时地解决,比如产品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制作产品验收程序文件及报价单,学生以前没见过,不知道怎么做,教师可以提供范本给同学,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查找相关信息,告知学生制作产品验收程序文件需要仔细阅读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等。再如学生普遍反映不知道怎么和工厂交流,不知道怎么搜索目标客户,不知道怎么在全外文的B2B网站上公司及产品信息,进行业务推广,这个时候,空对空的讲理论是没有用的,就需要把相关过程给同学做演示,以便于他们能够模仿,理解感悟。五是成果展示,反馈总结。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都需要学生进行集中展示,并点评其中优劣,并重点解释说明大家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总结相关的知识点及技能要求,比如第一阶段主要涉及到外贸公司成立的条件,程序,典型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还有一些基本的邮件管理技能等,第二阶段任务主要涉及到商品的名称,规格,质量,包装,价格构成,核算及与供应商的沟通技能等。5.教学考核与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方式并重的方案。其中过程性考核的评价主体多元,主要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多元,涵盖了外贸出口的整个过程。考核主要通过对平时实训、期末笔试,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其中学习态度,包括出勤,遵守课堂纪律等占10%;平时实训中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占40%;期末笔试闭卷成绩占50%。
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外贸工作室教学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是关键。教学情景及教学任务的设计是重点和关键点,这个工作是由教师来完成的,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能够根据职业能力培养和学生个性需求的目标,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或项目来开展教学。教师要掌握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职教理念和实施要领,教师要是双师型、校企合作型的。二是外贸工作室教学依赖于一定的外部条件及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方案实施需要依赖于真实或高度仿真的的企业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岗位并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学习。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和实训资源两部分,网络资源有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电子教材、工作任务书、多媒体课件、案例、习题、试题库等;实训资源主要有“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校内外实训场所、教学设备、生产性企业等。三是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很多人不会学习,不爱学习,也不想学习。因此,教师要在激发其动机,指导方法,培养习能力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尽管这些和课程本身看起来相关性不大。
论文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地方性本科院校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于从事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从业人员来说,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1)掌握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商务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3)熟悉WTO规则、国际经济法与国际惯例、国际贸易发展的动态。应具备的实践技能知识包括:(1)能较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实际工作需要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2)能通过计算机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3)能在外贸企业独立完成国际贸易中实际的业务。这就决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是适应国际贸易和我国经贸事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知识并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企业外贸业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要求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直接从事相关外贸业务,因此,实践能力对从事外贸的人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高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理论教学应用和巩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加入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往往照搬重点或一类本科院校的模式,比如: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能应对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服务的具有全球眼光,能与时俱进,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应用性或实用型对外经贸人才。这样的目标定位没有从高校自身的办学资源、师资力量、生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也没有考虑特定市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定得过高、过泛,缺乏可操作性,最终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定位,高校无法实现培养目标。所以,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而言,应因地制宜突出办学特色,可以立足于地方经济,主要为地方中小型外贸企业培养相关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模拟教学实验室相对匮乏
与重点院校相比教育论文,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经费所限,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投入不足,不仅数量少且陈旧落后,甚至有些院校根本没有配套的实验室。比如,从电脑数量看,实验室不能满足每人一台电脑的需要,甚至两人或三人一台都无法满足,以致实训上课难以开展,以实现对学生上机操作模拟教学。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地方性本科院校应多与校外的相关外贸企业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和学习外贸流程,完成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方性本科院校面临着缺少外贸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问题,虽然也建有少数实训基地,但往往是在搞签约和挂牌议式的时候轰轰烈烈、兴高采烈,雷声大雨点小,过后企业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少真正承担实训基地的培养责任,实训过程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学到东西。
(四)见习和实习形式化
见习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见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由于或校外实训基础建设少,或理论课安排太多,或教学培养方案根本就没有安排,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见习的机会非常少,即使也多停留在让学生到某企业参观参观的程度上,不能真正触及操作流程,学生真正能掌握实践知识的机会很少。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大多学生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生的主要精力在于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对于实习,学生自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性不高,以完成任务得到学分为目的,或由于被安排到同一单位实习的学生人数太多,实习单位难以管理便放手不管,任其自由学习,学校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学生也难学到相应的实践知识。另者,有部分学生在自主实习时间,根本没有真正深入企业实习,而是找单位盖章写评语以应付学校毕业材料的上交。
(五)毕业论文要求过低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学习情况的汇报和对大学综全素质的总结,是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大学生毕业的要求条件之一。但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全,缺乏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往往教师和学生都持敷衍态度。比如:由于专业教师资源匮乏,一名教师同时指导10多个学生,很容易顾此失彼,指导效果欠佳;学生本身重视不够,认为是否认真撰写都能够及格,能够毕业,缺乏认真撰写态度,这样就不会投入太大的精力去完成论文,不能将实习见习阶段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往往在网上复制、抄袭、拼凑应付完成;学生选题范围过大、不切实际、闭门造车,没有经过实地调研,论文提出的观点空洞,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和能力,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自主地完成外经贸业务活动。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在明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外贸人才,需要构建集实验室模拟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社会实践、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验室模拟教学
国际贸易实验室模拟教学,是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实验室教育论文,在实验室内利用计算机和教学软件,完成国际贸易业务的全部流程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实验室模拟教学教师讲授完理论基础知识后,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拥有更大的主动性的模拟操作教学过程。教师只是起指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充分练习和了解在国际贸易实际中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银行、保险公司等),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环境和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了解国际贸易合同履行的基本步骤,学会各种外贸单证的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业务操作技能,培养和锻炼学生在模拟流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应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多与当地或周边的广大企业联系,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各种社会关系,在一些有条件的企业、银行、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利合作的原则,积极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 签订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为学生搭建见习、实习等实践平台。比如:以当地工业园区为实训基地,向其周围地区的企业拓展,建立区域的实习片区,片区内每一企业都作为实习联系点。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调查是提高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撰写调查报告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应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实际效果,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内容,分配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在放假期间让学生针对新农村建设问题,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农村医疗保险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进行实地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可以针对某一项目,如地方的特色产品出口,特色产业发展,地方旅游业发展等问题进行调研;也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实践基地企业的某一职能部门展开调研,例如销售部、储运部、生产部、财务部,采购部的基本情况,针对某方面的问题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让社会实践活动贴近生活、服务大众、关注民生,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弥补不足,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余,由学校组织,教师带队,带领学生到外贸企业或是有外贸业务的生产企业,进行观摩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和外贸从业人员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通过交流和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产品外贸形势,了解外贸企业发展历程及其业务,熟悉产品进出口的运作流程,了解正确使用各种外贸单证,了解外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了解所学专业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行业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增强实践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实践教学,专业见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大一到大三,每个学期至少应组织一次学生到不同的企业见习。
(五)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所有理论课程之后,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的实习活动课程,是所有专业学生毕业前的必经阶段。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应学会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分析和解决外贸业务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形式,毕业实习的效果要真正落到实处。由于实际的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从开始到完成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不能过短,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约的形式,本着双赢互利的原则,延长实习的时间,采取就业实习形式,既有利于增加学生收入,减少学生实习成本教育论文,提高学生工作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降低劳动成本。就业实习时间可以从大四寒假开始一直持续到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的论文答辩前,大约从1月开始至第二年的6月结束,共个6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全面完整的外贸业务流程。毕业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机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行业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等。(2)参与实习单位的业务处理过程,制作各类单证。(3)参与实习单位的经营活动,分析其经营活动的特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六)毕业论文设计
大学生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论文写作历经选题、开题、查阅资料、实地调研、撰写初稿、修改、定稿、答辩等环节,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性训练。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要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一名教师指导的论文最多不应超过6篇,强化过程管理,把好论文关,从选题到最后答辩各个环节都要从严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实际调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选定论文题目,去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最后提交的论文,经审阅通过,方可获得参加答辩的资格。建立严格的评分标准,各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必须严格执行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态度、实践能力、论文质量等要求全面衡量,客观评分,要克服和避免走过场及弄虚作假等问题,对不合要求者可按规定执行重新答辩或直接给予毕业论文不合格处理。
综上所述,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院校本身投入更多财力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计划,并强化执行力度,并利用好广大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实际可行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邹忠全.CAFTA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7,10
[2]赵立华、陈海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煤碳高等教育,2008,3
[3]刘杨、李莹.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的必要性[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9
[4]曾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高教论坛,2010,6.
【关键词】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教学改革
石河子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100所重点大学之一,现由教育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也是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国际贸易是石河子大学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惯例、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涉外部门的实际业务以及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方针、政策,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增大,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多。对于国内设置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来讲,每年培养的本科生数量也不少,但真正能符合市场需求的并不是很多,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转变,即从培养研究或者管理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
一、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从目前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发现,公共课设置过多,占用学时数较大,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外贸工作的实务课程设置较少,专业课学时数逐步被压缩。公共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学公共课(不能删减,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另一部分是学院的公共课(课时可以变动)。其中,大学的公共课有些根本没有必要占用太多学时数,而且有些完全可以设置为选修课,对于在实务中需要的海关、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课程一般都为选修课。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结合目前的社会需求,设置合理、有效、实用的课程体系,使本科生毕业后能适应市场需求。
二、重视师资队伍培养
在国际贸易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对于目前的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来讲,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每门专业课不能做到两名教师来共同承担,甚至出现一名教师要承担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不能仅仅限于博士,应适当放低门槛,引进国际贸易硕士。先引进,然后再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多与同行切磋技艺,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国内学术会议,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可以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对外贸易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三、重视校内实践
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校内实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机房进行上机操作,采用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世格软件公司开发的S 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外贸单证教学系统。每个参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虚拟贸易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了模拟贸易环境。学生按照实验老师所分配的学号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和进出口地银行不同的角色,从事目标对象日常工作,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在商务实验室开展的手工操作实习,也就将报关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全部纸质化,按照实际工作中的要求进行练习。这两部分的实践,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学校应该重视校内实践,加大对校内实践经费的投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的技能。
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尽可能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通过科研立项,与自治区及兵团企业进行合作,促进科技向成果的加速转化。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实现校地双赢、校企双赢。同时,要继续加大与阿拉山口海关、检验检疫局、五矿有限责任公司、兵团商务局等单位的合作,定期选派优秀的学生去实习。积极拓展与霍尔果斯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吐尔尕特口岸和喀什机场口岸等的联系,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五、加强毕业论文管理
毕业论文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论文选题要符合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目的,应尽可能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学、科研、外贸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指导教师要严把质量关,督促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任务书的撰写。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时提交相关材料,认真阅读参考文献,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论文的撰写。同时,通过答辩小组讨论,评选出优秀论文和论文指导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对于不合格的论文应该放入二答,二答不过的直接推迟毕业。这样,学生不但能充分重视论文撰写和答辩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提高论文质量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汝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7).
【关键词】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教学改革
石河子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100所重点大学之一,现由教育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也是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国际贸易是石河子大学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惯例、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涉外部门的实际业务以及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方针、政策,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增大,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多。对于国内设置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来讲,每年培养的本科生数量也不少,但真正能符合市场需求的并不是很多,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转变,即从培养研究或者管理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
一、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从目前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发现,公共课设置过多,占用学时数较大,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外贸工作的实务课程设置较少,专业课学时数逐步被压缩。公共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学公共课(不能删减,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另一部分是学院的公共课(课时可以变动)。其中,大学的公共课有些根本没有必要占用太多学时数,而且有些完全可以设置为选修课,对于在实务中需要的海关、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课程一般都为选修课。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结合目前的社会需求,设置合理、有效、实用的课程体系,使本科生毕业后能适应市场需求。
二、重视师资队伍培养
在国际贸易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对于目前的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来讲,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每门专业课不能做到两名教师来共同承担,甚至出现一名教师要承担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不能仅仅限于博士,应适当放低门槛,引进国际贸易硕士。先引进,然后再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多与同行切磋技艺,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国内学术会议,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可以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对外贸易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三、重视校内实践
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校内实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机房进行上机操作,采用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世格软件公司开发的S 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外贸单证教学系统。每个参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虚拟贸易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了模拟贸易环境。学生按照实验老师所分配的学号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和进出口地银行不同的角色,从事目标对象日常工作,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在商务实验室开展的手工操作实习,也就将报关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全部纸质化,按照实际工作中的要求进行练习。这两部分的实践,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学校应该重视校内实践,加大对校内实践经费的投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的技能。
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尽可能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通过科研立项,与自治区及兵团企业进行合作,促进科技向成果的加速转化。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实现校地双赢、校企双赢。同时,要继续加大与阿拉山口海关、检验检疫局、五矿有限责任公司、兵团商务局等单位的合作,定期选派优秀的学生去实习。积极拓展与霍尔果斯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吐尔尕特口岸和喀什机场口岸等的联系,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转贴于
五、加强毕业论文管理
毕业论文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论文选题要符合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目的,应尽可能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学、科研、外贸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指导教师要严把质量关,督促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任务书的撰写。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时提交相关材料,认真阅读参考文献,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论文的撰写。同时,通过答辩小组讨论,评选出优秀论文和论文指导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对于不合格的论文应该放入二答,二答不过的直接推迟毕业。这样,学生不但能充分重视论文撰写和答辩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提高论文质量的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国贸专业;实操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83
随着我国外贸行业的迅猛发展,具备外贸综合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强,然而外贸专业技能属于隐性知识,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有不同要求,高校国贸人才培养若只停留在校内进行专业理论学习,不真正接触和了解社会,难以真正满足外贸行业需要。因此,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探讨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为区域经济贸易发展输送应用复合型外贸类专业人才。
1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国贸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涉及到国际商法、谈判、营销、跨境支付结算、跨境运输与保险、报关与报检等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理论教学远远不够,需要结合实践教学,实现与外贸就业市场对接,因此,实践教学已成为各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通过笔者调研,目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1针对外贸类课程设置实践学时、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国贸专业开设有一系列外贸实务类课程,从基础的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报关报检实务、国际结算,到综合性的国际贸易单证、进出口操作实训、国际贸易综合模拟等,针对不同的课程,各学院设置不同的实践学时,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分为课堂实践环节设计和实验室模拟两大类。比如国贸实务课程,许多学校采取课堂产品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种出口产品外贸合同条款的设计,以及运输、保险、支付等基本流程的模拟及单据的缮制,这样把外贸实际业务中的基本业务环节用“项目”的形式分成若干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将有助于理论向实践的有效转化,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综合性较强的实务类课程,各学院一般会通过外贸模拟练习软件在实验室进行外贸仿真演练,学生通过软件实现对进出口商、工厂、银行等各个业务当事人的扮演,实现对跨境交易货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等运作方式的了解。
1.2组织校内专业技能大赛,参加全国性国贸实践性比赛,以赛促学
通过笔者调研发现,大多数开设有国贸专业的独立学院都会在不同的学期根据课程进展展开相关外贸类技能比赛,比如基础性课程开设学期会开展营销会战、外贸函电写作比赛、信用证操作比赛;综合性课程开设的学期会开展外贸情景模拟大赛、商务谈判大赛、Simtrade软件操作大赛等。通过专业竞赛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实践意思的目的,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全国性的国贸竞赛如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是目前各大高校最为重视的学生从业能力大赛,涵盖面广、仿真性强,组织学生参赛对于促使其自主学习,完善外贸专业知识,了解外贸业务,增加实际操作经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助于增强职业竞争力。
1.3开展专业见习及毕业实习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学时学分设定,专业见习一般分布在1-7学期,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参观交流、外贸专题讲座、假期企业实践、社会调研、职业证书考试培训等形式,实现课堂之外实践技能的培养。毕业实习集中安排在大三暑假或大四,在为期12周的时间内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和系里统一安排实习单位相结合的形式。
2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笔者调研整理发现,尽管实践教学已受到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重视,实践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但在实施层面却遇到诸如实践体系不完善、实践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基础知识较差等问题,这往往会造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流于形式,实际指导意义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专业教育理念滞后,实践教学不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目前,中国外贸已经由货物贸易为主的模式发展为涉及商品、资金、技术、劳务合作等各方面的全球性经营活动,但大部分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在培养模式上未能做到与时俱进,课程设置未考虑到电商发展、跨境支付等贸易发展新元素,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造成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无法满足外贸企业真正需要。
其次,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够规范,过度依赖教学软件。国贸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做到学校内外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及四年循序渐进。而在实际组织实施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往往受到忽视,仅作为国贸相关理论教学的延伸,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一些外贸实践,且以计算机仿真实验为主。尽管人才培养方案对各项实践教学内容: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各部分比较分散,整合不够,未能使实践教学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国贸专业实验由课内实验和综合实训两部分构成。当前的课内实验大多属于简单操作型,分散在不同的课程中,层次低、内容简单,系统性较弱,而理论类外贸课程的课内实验更是往往被忽略。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受到软件设置的实验流程影响,容易机械化地进行电脑操作,往往与复杂多变的外贸真实场景差异较大。这样,以计算机模拟为主的校内专业实践活动质量不高,与实习、实训或毕业设计不能有效贯通,形成有机体,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再则,许多独立学院对参与一些全国或地方性的“国际贸易技能大赛”往往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造成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学生参与主动性,课外项目的组织实施缺乏。
最后,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并未建立或真正落实严格、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实践教学具有形式多样,考核方式灵活的特点,大多数学院以学生递交的实验实训报告作为实践课程成绩及学分获得的评判基础。但这种方式无法判定学生能否从实践教学中真正有所收获,报告是否存在抄袭。宽松的考核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忽视实践课,难以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对于课外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比如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往往会由于学生本身实习意识淡薄、考研、找工作等因素,学校为保证就业率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考核有所放松,缺乏有效监督约束,导致毕业实习、论文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性和实际效果。
2.2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具备较高外贸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的指导。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建院历史短暂,师资力量薄弱,外聘兼职教师占据一定比重,院聘教师大多为缺乏外贸工作经验的应届硕士博士,授课任务较重。院聘年轻教师往往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及知识缺乏,实践课往往也是根据书本进行演练,无法为学生构建一个循序渐进的实践流程,最终校内课程实训及专业技能实训均无法得到有效实施,更不用说企业实际操作实践的开展。据调研发现,许多学院也都下文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但在评职称的科研压力、教学任务繁重及激励保障机制缺乏的情况下,愿意去外贸企业实地学习工作的老师少之又少。在外聘教师方面,外贸一线业务人员尽管实践经验丰富,但在排课时间、授课方式、薪酬方面往往难以与学院要求达成一致,能请到授课的外贸人员寥寥无几。外聘教师大多为同样缺乏实践经验的“大校”老师,往往对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设计不关心,也不愿费心。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受到师资力量薄弱因素的制约,实践效果不佳。
2.3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实践教学推进难度较大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招生录取线较低,很多学生学习底子较差,缺乏对学业、职业的规划,自主学习意识较差,缺乏对自身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意识,而这些正是外贸企业对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核心要求。同时,国贸专业的国际性特点,大量专业主干课程涉及到英语的听说读写应用,然而,通过对部分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调研发现,英语成绩能达到高考及格水平线的学生比重不到四分之一。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往往只有少数英语水平较高,学习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完成相关实践教学设计的目标,实践能力获得质的提升。从整体上来看,受到学生资质限制,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现阶段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推进难度较大。
2.4校外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缺乏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专业见习及专业实习的场所,是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能与独立学院建立长期稳定合作的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很少。从企业角度来说,主要是外贸企业规模大多较小,需要实习生数量较小;或是企业考虑到自身经济利益和商业安全,不愿让实习生深入其经营活动等因素。从学生、学院角度来说,独立学院许多学生的外贸职业素养无法满足企业岗位要求,见习实习时间又较短,企业也不愿意花时间精力进行培训;当然,独立学院的资源及名望相比“大校”来说较有限,无法吸引更多优质实习基地合作。这些因素,使得独立学院校外实践活动质量大打折扣,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实际业务的操作,无法真正体验外贸经营的具体过程,大多成为“参观”性质观摩见习、“打杂”型实习,实践实习质量不高。
3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思路
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日新月异的外贸发展形势,外贸产业链的升级,跨境交易方式及支付手段的更新,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在现有条件下不断进行优化完善,主要优化思路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3.1建立并完善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更新专业教育理念,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特色及地方性,突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外贸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应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设置和改革相关专业课程群及实践课程群,加大实践学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高,同时也注重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既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又要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其次,构建以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并不断完善该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要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实操能力为目标。在确立与市场接轨的外贸类课程群之后,树立专业技术课程的核心地位,在理论类与实务类课程中展开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利用好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形成课堂、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有机统一。设置四年连续性实践教学环节,并做到循序渐进。大一以专业认知为主,通过参观、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对外贸行业、经贸形势有所了解;大二大三,根据外贸课程内容进行专业类实践活动,如纸质单据及电子单据结合的形式,单一流程演练与全景实训结合的形式,达到全方位提升学生外贸实操技能的目的;大三后期及大四,通过假期实践、毕业实习,开展提高全面能力的综合演练。由此,通过课堂、模拟软件、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国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不断调整变化,实训内容、实验软件、实训手段都需要做到与时俱进。
最后,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传统以递交实训报告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对于课程的模拟实训,要重视实训过程表现进行评价,对于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可结合企业导师的评价进行考核,专业见习成果可以通过实践成果展示、职业资格证书考取、创业成果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综合性考核。
3.2建设合格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
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国贸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条件。合格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培养可从两方面下手:一采取“走出去”模式。学校完善保障及激励机制,为教师搭建提升实践能力的平台,安排国贸专业教师到外贸企业等相关单位进行挂职锻炼,通过实地工作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二是采取“请进来”模式。定期从外贸行业中聘请一线人士到校指导实践教学、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同时邀请外贸外运、海关、银行等相关单位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及讲座,了解外贸最新动态。此外,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等相关考试,实现理论与实操能力并重,构建合格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
3.3设置不同专业方向,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设置一系列实践环节及方案提升国贸专业学生计算机及英语应用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及实践能力。在国贸大方向下设置不同专业小方向,进行区别性实践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对于英语水平差的学生,可以引导选择英语要求不高的专业方向,如报关、报检、跟单、货代等,在实践教学中侧重本部分训练;对于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在谈判及外贸业务模拟中可设置双语实践教学,鼓励其考取商务英语类证书,向外销、国际商务方向靠拢。
3.4加强国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与维护
实践教学基地是专业见习及专业实习能否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完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校要落实相关激励机制,动员一切力量与外贸企业、外贸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按地方产业的特色做好实习基地的规划,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或已毕业学生的资源进行实习基地的开发。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现有实践基地的合作,共同探讨制订出具体实训、实习方案,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业务流程,真正了解并熟悉各项进出口业务的流程,让学校的实践教学与实际业务接轨,与企业人才需求接轨。同时,可聘请实习基地经验丰富的外贸、外企人员参与国际贸易实践性教学培训工作,协助指导教师完成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胡炜.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6,(2).
[2]朱燕芳.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2015,(7).
关键字:应用性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27-03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与学术型本科院校在教学方法上有本质的差异,学术型高校往往以讲授为主,辅之以实验,而应用型高校强调的是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国际商务沟通、外贸实务操作等专业能力,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迫切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安徽科技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为了适应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安徽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正在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形式、内容等都有了更新和发展。
根据《安徽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目前安徽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入学教育及专业导论、军训(含军事理论教育)、社会实践、认知实习、外贸基本技能实训、公关与礼仪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一些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等。在实践形式上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独立设置的专业实践课程,如外贸基本技能实训、公关与礼仪实训;二是依托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此类实践教学既包含课内实验课时、也包含课内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教学形式;三是主要依托于本专业知识的公共实践环节,包含军训与军事理论教育、社会调查及报告、学年论文、就业指导与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虽然安徽科技学院国贸专业实验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距离培养应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
二、安徽科技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定位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由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教学体系。我们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为:
1.总体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国际商务沟通、外贸实务操作等专业能力,能在国际贸易部门、涉外企业等从事报关、报检,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基本素质目标。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经济现象的认知与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会计核算技能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至少达到“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四级水平。
3.职业能力目标。掌握国际结算、报关、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贸易政策和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具有熟练操作相关国际贸易应用软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等社会适应和发展能力。
三、安徽科技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笔者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基本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三个层次上,构建“平台+模块”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
根据学生实践技能循序渐进的培养规律,我们构建了三个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和提高的实践教学平台:国贸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国贸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每个平台对学生外贸专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并逐步扩大学生知识领域、知识层次,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1 国贸基础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经济学科基础演示验证实验、国贸专业性综合设计实验,以及科研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根据国贸专业实验教学特点和内在联系,我们把国贸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划分为经济学科基础教学实验模块、国贸专业综合实验模块、科研创新实验模块,逐步增强学生国贸专业基本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1)经济学科基础教学实验模块包括经济学科基础课程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如在《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课程中增加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经济科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2)国贸专业综合实验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国际结算》、《报关实务》、《外贸函电与谈判》等核心课程、以及《农产品储运与加工》、《商务礼仪》、《公共关系》等专业方向课程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国贸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实验项目设计和操作能力;(3)科研创新实验模块包括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国贸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各种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企、校地等合作形式,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由于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把国贸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划分为认知性实践训练模块、国贸专业技能实践训练模块、综合性实践训练模块,从模拟到真实、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1)认知性实践训练模块包括认知实习、课程设计、课程综合实习、课程实习等模拟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2)国贸专业技能实践训练模块包括外贸基本技能实训、公关与礼仪实训、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等各种仿真实训环节,通过模拟外贸实践活动,缩短学校与外贸企业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外贸基本职业技能。其中,在校内实训环节中,《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是本专业所开设的大型综合型、设计性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模拟外贸进出口业务的演练机会。学生在模拟实训课程中,通过进出口模拟软件、外贸单证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仿真演练,内容包括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的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托运、租船定舱、投保、出口货物报验、报关、出口制单结汇等一系列外贸业务流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得以结合;(3)综合性实践训练模块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真实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自主能力和创造意识。
3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该平台包括校内创新创业模拟实践、外贸行业竞赛活动,科技创业实践等活动,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我们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划分为创新创业模拟实践模块、行业竞赛活动模块、创新创业实践模块,逐步强化并提升学生社会竞争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1)创新创业模拟实践模块包括校内创业模拟课堂、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之星实践等活动,激发和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2)外贸行业竞赛活动包括参加各种校外比赛,像英语口语竞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创业设计大赛、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社会竞争能力。(3)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包括学生论文、创新实践、创业实践、专利发明等,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1.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因此要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一方面要培养校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报考报关员、单证员等相关业务的国家从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派遣国贸专业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学习、锻炼。另一方面要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担任的专职实践教师,邀请企业老总定期来学校进行业务专题讲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