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3: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级管理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高校学分制模式的推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因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依赖性强而产生违纪、延迟毕业等学籍处理的情况不断发生。学籍异动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被动的学籍管理已然无法满足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原有的管理模式将无法适应现代管理要求。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
二、学业预警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
以黑龙江省某高校为例,从监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面向每一名学生构建多元一体的警示工作系统。下面我从预警的工作原则、类别和等级、程序及帮扶措施等方面介绍如何建立学业预警制度。学业预警制度是通过对学生每学期的出勤、违纪、成绩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对因学习目标缺失、动力不足、自主性差等原因导致的违纪、学业滞后、延迟毕业、受学籍处理乃至退学的学生及时进行警示,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补救、帮扶措施,将传统的“事后处理型”管理改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干预制度。
(一)预警工作原则
学业预警本着“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工作原则,坚持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通过“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和默契;将“外部监控”与“内部机制”相结合,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将“家庭教育”与“学校培养”相结合,实现学校、家庭联动预警,形成学生、家庭、学校间积极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将“普遍性监控”与“个性化帮扶”相结合,构建由学校领导、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以及“学困生”家长组成的爱心帮扶体,以帮助高校中学习困难、心理困难、面临学籍异动的学生走出困境;将“静态档案”与“动态跟踪”相结合,为每个预警学生建立预警管理档案,经常性跟踪学生学习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反馈。
(二)预警类别、等级
1.预警类别考勤预警、学分预警、成绩预警、学籍异动预警、毕业预警、处分预警。2.预警等级学校实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审核,并对其所产生影响的程度,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从低到高分别是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四个级别,同时对于没有预警的学生标注绿色。
(三)预警程序
1.确定预警学生名单。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学习成绩及其他相关情况确定进入预警范围的学生。2.下发预警通知。向预警学生下达《预警通知书》,并将名单发给相关部门及任课教师,进行重点关注。(1)分析预警根源。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谈心、交流、沟通等方式查找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2)建立预警档案。辅导员记载学生受预警的前因后果、帮扶转变情况等,建立受预警学生档案。(3)制订整改计划。依据个人特点制订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内容和时限等方面。(4)预警等级变更通知。学生受预警等级发生变更时要及时通知学生及家长。
(四)预警学生帮扶措施
1.建立教育体系。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开展系统全面、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2.建立帮扶机制。对受到预警的同学确定一对一的帮扶联系人。3.建立重点关注机制。重点关注受预警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反馈。4.建立定期谈心机制。定期与预警学生的谈心交流,掌握学生现状。5.建立分级监护机制。实行三级预警监护,一级监护是辅导员、任课教师及学生干部;二级监护是学院管理者;三级监护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建立家长监护制度。6.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定期进行情况反馈,做到辅导员与学生干部间、与学生家长间、与任课教师间的沟通与反馈,辅导员与学院管理者的反馈与汇报,学院与学校职能部门的反馈与汇报。
三、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效果
在我们对黑龙江省某高校的预警制度实施前后各类数据的比对、分析中发现,实施学业预警制度以来,学风有较大程度的好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效果明显改善。毕业前补考人数减少,延长修业年限人数减少。2012年延长修业年限学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16%,2013年延长修业年限比例为2.90%。2.学生因学习成绩受到学籍异动处理的人数减少。2013年受到学籍异动处理的人数较2012年减少了72.79%。3.学生受到各类预警人数明显下降。以2009级学生为例,2012年有315名学生受到预警,2013年仅21名学生受到预警。4.学生受到预警的级别在逐渐降低。大部分受到预警的学生在经过帮扶后取得了较大进步,有89%的学生预警级别从高一级别降到低一级别,也有43.3%的学生解除预警。5.学风逐渐好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课堂出勤率、自习室利用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均有提高;学生在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奖人次逐渐增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考研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预警过程有效督促了学生按照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要求,努力完成学业,加强素质修养,减少或避免学习和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高校校园稳定。由学校管理部门、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的沟通和交流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平台,适时的引导和及时的干预,大大减少日后可能因学籍异动而产生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同时,通过预警的警示作用,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尤其是二次违纪开除学籍的违纪现象,控制了校园稳定高危人群的扩散。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学业预警制度更加注重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更加关注、尊重和爱护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家长和学校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了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结论
(一)学校对学籍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成人高校对学籍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出现了重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轻学生的学籍管理的现象。有部分成人高校对在校生的学籍资料收集、整理不重视,对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归档不及时,从而导致学籍管理不完备、不规范等现象。
(二)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
各成人高校根据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规定制定出本校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定,但是在内容、形式上与普通高等高校学籍管理规定基本大同小异,并没有结合成人教育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籍管理制度以及保证制度实施的办法和措施。有的学校虽然制度完善,但执行不严,漏洞很多,学籍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
(三)学生档案资料不完整
成人教育学生学籍档案资料残缺不齐是成人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够。不能按照制度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建立、收集、整理学生档案材料;现已建立的部分学籍档案材料杂、乱、差,缺乏科学分类、统一的管理;档案材料收集过程中出现了遗漏、遗失的情况。二是学生的认识不到位。学生提供给学校的个人信息资料不完整、不准确;常有随意改动,不能及时向学校教学部门提供更改了的信息,缺乏严肃性;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在学籍档案中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学籍档案不完整,缺乏真实性,严重影响了学籍电子注册的顺利实施。
(四)学籍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影响因素多,这都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现代化知识和管理知识欠缺,工作中存在着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现象。这对加强学籍管理,提高成人高校教学工作管理水平和效率影响较大。
(五)学籍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仍然有许多成人高校在学籍管理中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除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完全采用计算机管理外,学籍管理的常规工作,如学籍记载、成绩填写、数据统计、毕业生登记等工作绝大多数依旧采用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准确性难以保证。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手段落后,不适应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的需要,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改进成人高校学籍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
由于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大、业务繁琐而严肃的工作。大多数管理人员工作三到四年后,都不愿继续从事这项工作。学校要充分认识学籍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这项工作,配备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专职管理人员队伍,同时要保持管理队伍相对稳定,注重加强其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籍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建立健全适合成人高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适合成人高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实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依据。在执行国家教育部及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制度的基础上,以明确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质量为前提,制定和完善适合成人高校实际发展的学籍管理制度,做到学籍管理有章可循,既体现管理具有高度的政策性,又体现管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学籍管理制度不断地修订完善,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在制定、修订学籍管理规定中,要考虑到成人高校学生在职、分散、业务忙、工学矛盾大等特点,学籍管理规定要相对灵活些;要结合实际逐步推行弹性学分制,让学习时间充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前修完学分。
(三)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
以学籍管理条例为依据,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是实现成人高校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保证。如建立新生信息档案、学籍卡档案、学籍异动档案、班级档案、毕业生名册档案等。同时以教学班为单位,建立学生的通讯录,详细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从而方便学员管理。要注重学籍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切实保证学籍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真实性,为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学籍管理质量和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仅作为信息的储存、加工处理与传输工具,而且在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提高人员素质等高校管理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在当前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学籍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更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籍管理工作却开展得不是很顺利。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前几年,学校专门购买了一个青果教务软件,用于课表编排、考务安排、学生成绩管理。但是,由于前期调查、准备工作没做好,资金投入进去以后没办法做到物有所需,不能真正运行起来,学生的成绩都没能及时录入系统,都是后期进行补录,学生也没办法在学校网页上查询自己的成绩。经常是开学过来,三三两两的学生到教务处问自己的期末成绩、补考成绩,无形中加大教务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甚者,每到毕业生离校前,加班加点地补录毕业班学生补考成绩,力争能够顺利将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及时寄送出去,这样,工作不仅累,而且多而杂,效率不高。将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使用青果系统进行实例剖析,如图1。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购买了上述青果系统的所有模块,从教学计划的选择到教材管理的录入等模块全部购买。按照原来购买的意愿,如果要完全将此系统运用起来的话,就应先把教学计划做好,随后进行课表编排,而后才能做学籍管理及后续的学生成绩及档案信息,这样,所有的信息就能完全做到网内共享,增加信息的流通渠道。但是,由于青果系统比较庞大,在本院没能真正运用起来,到现在为止,也只用到学籍成绩这块。为了能使用学生成绩的模块,还要人工将成绩模块之前的几个没运用的模块人工使用起来,导致的结果是,原本是应运用系统来为教务员减少手工操作,现在,反而是为了能打印出档案表,教务员还得有目的地、人为地进行手工录入工作,增加了人力劳动。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学籍管理工作的分工、细化。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系部结构也已初显,但是教务处仍然是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如:考务工作,课表编排、成绩管理等。因此,教务处学籍管理人员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而系部的职能却没办法有效地运行。系部只是一味地服从安排,不能自主的完成其本身应负的责任,工作积极性不高。
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所有教务处的工作都是与系部的教务员联结。而系部教务员又都是聘请合同工,责任感就不会太强,稳定性也不是很好,工作量又大。更糟糕的是,在教务员的意识中,他们只负责教务教学工作,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应该由辅导员负责。而学校辅导员又是由学生处管理,教务处派给辅导员的工作,他们会觉得端口不对,只服从学生处的安排。这样,就导致教务处学籍工作没办法顺畅完成,原来本应由系里反馈给教务处的学籍信息,相反,现在却需要教务处往下去咨询,本末倒置,无形中带来很多棘手及被动的工作。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相关职能部门结构如图2。从上面的结构图就可以看出,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纯属单向型职能部门。这样,能够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增加了执行力度。但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导致部门之间难以有效沟通。从上面的职能分工中可以看出,教务处不仅负责教学,还涉及到科研、实训等方面,而所管辖的系部,却只对应教学工作,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交叉工作执行的难度,进而影响到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建议
首先,学籍管理包含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一系列表现,更关系到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因此,应该从根本上让大家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积极宣传学籍管理的政策和制度,努力营造一个大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我约束的氛围。其次,在普及学籍管理工作的同时,学校也应从本质上重视学籍管理工作。一所学校能否正常运行,就看教学工作时候能否顺利进行。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在于学籍管理工作能否有序进行。因此,学校应努力完善学籍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学籍管理工作作为日常的重点项目来抓。再次,在与系部之间的工作交流中,应加强与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之间的工作交流,不能只是一味地以“端口不对”为由,拒绝教务处分派给的任务,促进学籍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应该互相配合,以大局为重,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同心协力,把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做好。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安全教育管理相关制度大全要“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历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而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是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应了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大趋势。具体来说,在学籍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应该将录取进来的学生录入系统,进而进行学费缴交、宿舍安排等报到手续,而系部应该就此基础上应用系统按班级对学生进行管理,从而完善应用系统完善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这样,教务处就可以很方便地根据系统信息进行课表编排、考务管理、学籍管理以及学生毕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于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学籍管理人员管理的水平,关系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水平,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工作的运转。因此,在日常的学籍管理工作中,应立足于学生,摆正工作心态,时刻牢记“教育服务”的意识,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来处理一切事务。并且在工作之余,应该加强自身业务素养的提升,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甚至是继续深造,不断充实自我。
思想政治素质要过硬,就要始终做到一下四方面:思想品质要高尚,理想信念要坚定,坚持原则不动摇,清正廉洁要从严。学籍管理员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具有甘为人梯、任劳任怨、勇于奉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境界。只有不断提高思想品质,才能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学籍管理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修养,坚定自身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重要思想,学籍管理员要坚持原则不动摇,能够严守组织纪律,真正的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拿的不拿,确保学校学籍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与完成。学籍管理员要清正廉洁,自觉抵制腐败行为,真正做到不,工作作风要正派。
二、精湛的业务素质
精湛扎实的业务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学籍档案是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最原始记录。新生入学后,学籍管理员要为每一名新生学生及时建立学籍档案,每学期初要对在校学习的学生要进行审核、办理学籍注册手续。一名学籍管理员如何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就是平时就要注意原始材料的积累,然后要力求做到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和规范,特别是对于学籍变动的档案,更要做到记载的全面真实、准确无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准确、科学和规律,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提高,管理水平要提升。学籍管理人员要掌握科学管理知识,并且能够善于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管理,还要精通档案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档案管理行业工作的专家。为此,学籍档案管理员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打开眼界汲取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学籍档案管理理论来充实自己,让自己适应学籍管理形势的发展需要。只有熟练掌握学籍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具备熟练准确的实践操作和熟悉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及手段,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管理人员。
三、良好的科学素质
学籍管理人员应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学籍管理软件,学籍管理工作己全面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技术,并建立健全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工作有章可循,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和使用管理系统软件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等各种软件,并运用计算机处理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目前学籍管理工作从新生入学注册、日常学籍管理到毕业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全过程均实行计算机操作,学籍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传播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学籍信息资料档案,这样就可以十分便捷迅速地统计、查询、检索学生学籍的各类信息,能够让领导及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将学籍管理员从繁杂、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能保证数据统计的可靠、准确,情况反馈的及时、迅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强了学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所以学籍管理员要加强对现代化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科学素质。
四、爱岗敬业,热心服务;遵纪守法,维护学院声誉
首先,我们在管理方法上比较单一陈旧。很多班主任,由于所带的班级从小学低年级带起来的,他们往往习惯于学生的顺从,但是到了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情况下,叛逆心理发展的情形下,我们还是采用老师权威管理模式,采用指令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陈旧管理一方面管理起来,成效不大,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健康良性的发展。其次,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与发展。很多班主任重视了纪律管理,重视了量化管理,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引导。靠硬性的高压,学生往往产生抵触心理,特别是他们的逆反心理变强的情况下,这对于学生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探索和改进
2.1搞好班级管理队伍建设,实现民主管理模式
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和培养独立意识强,组织能力出众的学生,形成班委,作为班集体的核心。我们在组建班干部的时候,要从品德学习上着眼,希望他们能够起着良好的带头作用,同时也要看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在同学中的威信,班干部不需要老好人,也不需要书呆子,在班组织建立后,我们要在班级运转中不断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责任到人,做到监督到位,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班级管理中一定不要忽视了其他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管理,比如在开班委会时我们邀请学生代表参加,他们能够从不同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这同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了主人翁意识。
2.2强化制度管理,重视常规落实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不搞一阵风式的运动,不搞卫生周、纪律周、雷锋月,我们应该强调制度的权威性,落实的一贯性。良好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生活的依据和标准。在班干部管理上套之后,班主任也不要放任自流,要随时做好监督检查,规范和优化班级管理工作,让班级遵循着制度的轨道运行。可以说没有落实的制度等于没有制度,只有将制度在班级中落实到位,才能实现制度管理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对班干部做好指导工作,对学习小组进行定期评定,做好小组量化,进行优劣奖罚,形成重视落实、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做事有始终的良好局面。
2.3面向学生全体,实现班级和谐发展
很多教师往往重视优等生的培养,却忽视了后进生和中等生的发展,这是目光狭隘的一个表现。木桶短板理论告诉我们,班级的最大发展取决于后进生的发展,这是面向学生全体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做到一个都不掉队。在后进生的管理中,我们往往采用训斥和批评,学生的逆反心理则往往使得这种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后进生教育中应该讲究方法,讲究技巧。在情感上给予后进生尊重,树立他们的信心。后进生往往特别敏感,因此在教育方式上我们千万不能粗暴,应该在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和沟通。在教育方式上,联合家长,借助同学,实现教育的合力。让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还没有放弃他。
2.4搞好习惯养成教育,奠定成长的基础
要管理社会各种公共事务,需要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行政管理学就是综合了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自成体系,形成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笔者在临沧师专从事机房的管理工作,尤其觉得行政管理对我们开展工作影响极大,特别是科学的行政管理对提高机房管理工作实绩至关重要。为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谈对高校机房的科学行政管理。
一、提高机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方面的科学行政管理
高校机房的管理涉及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课后的设备管理、维护维修等管理任务。许多高校机房管理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明确,相应的管理人员也就越来越多,甚至造成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所以科学的行政管理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的行政管理能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使管理人员人人有事可做、责任到人,最终将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将提高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就需要科学的行政管理。
1.制作一份便于实施的工作计划。对于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先制定一份工作计划,计划在先,心中有数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高校要有机房管理的工作计划,无计划工作是盲目的、无目的的,是不允许的。对于高校来说,制定机房管理计划的依据是机房的教学计划或机房的课程表。制作计划的周期定为一个学期,但应将机房管理的计划分解为日计划和周计划。因为高校教学是以周为周期安排的,而机房设备故障却呈现出临时性,设备维护需每天进行。每个工作日结束的前半个小时,先盘点当天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整理第二天计划内容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一般来讲,机房管理人员会尽力完成当天的工作,因为当天完不成的工作将不得不延迟到下一天完成。这样必将影响下一天乃至本周的整个工作计划,从而陷入明日复明日的被动局面。在制定日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计划的弹性,不能将计划制定在能力所能达到的100%,而应该制定在能力能达到的80%,这是由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上级临时交办的任务。如果每天的计划都是100%,那么,在完成临时任务时,就必然会挤占已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原计划就不得不延期了。久而久之,计划就失去了严肃性,机房设备不能及时修复,将大大影响机房的使用。将管理工作分类。分类原则主要包括轻重缓急原则、相关性原则、工作属地相同原则。
轻重缓急包括时间和任务两方面的内容。很多时候管理者会忽略时间的要求,只看中任务的重要性,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相关性主要是指不要将某一件任务孤立的看待。因为管理本身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任务可能是过去某项工作的延续,或者是未来某项工作的基础。所以,任务开始以前,应先向后看一看,再往前想一想,以避免前后矛盾造成返工。工作属地相同原则指将工作地点相同的业务归并到一块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因为工作地点变化造成的时间浪费,这一点对现场管理人员尤为重要。如果这一点处理得好,可避免在现场、自己的办公地、其他部门以及其他教师之间频繁接触,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我校为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机房管理人员进行了分类,把机房管理人员分为课间值班人员、设备维护维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等多种类型;同样,管理人员也分为基层管理员、中层管理员、高层管理员等多个级别,且各级别的分工不同、工作性质也不同,但都具有专业性等特点。按时完成计划内的工作。管理人员在接受工作任务的同时,都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常常将时间与质量两个基本要求贯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将任务完成的时间定在提交任务成果的最后一刻是很不明智的,这与上面提到的计划的弹性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事情不会一味按个人主观设定前进,当应提交的任务与临时的事项冲突时,就只能选择其中一项,不能二者兼顾。一个能按期按质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人员,即使不是天天加班加点,终日忙忙碌碌,也会让主管觉得你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他不会天天追问你的工作进度如何。例如临沧师专教务处每个学期制定使用机房的教学计划,并将计划分解到管理机房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根据学校机房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需求制定机房使用计划和机房管理、维护维修计划。机房管理员和机房高层管理员各尽其责:机房管理员按照上述两种计划,对机房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课后的设备管理、维护维修;机房高层管理员对整个机房管理工作进行追踪、检查,评价效果,并要求管理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自的管理任务,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监督过程管理。因为高校机房管理工作涉及各个教学系、教务处、后勤管理处等多个部门或是岗位。由于这项特定的工作有很多中间环节,增加了协调的难度,所以管理人员在组织某项工作时往往只偏重于自己本身所应完成的职责,将工作传递到相关工作部门与工作岗位之后便听之任之了,这样就出现了工作总是不能按时完成的状况。在检查工作结果的时候,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会各自抱怨给予他的时间太短了,或者是某个中间环节耽误的时间太久了等等,而工作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没有如期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你的工作业绩等级被打了折扣。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机房的高层管理者,要把握工作的完整性。在事先给定各个中间环节完成工作量的同时,要经常关注他们完成的质量与进度,以避免其中的某个或是某些环节影响整体工作进度;要监督中间环节处理者按你的要求及时完成分管任务,这就应实实在在地进行过程管理。高校机房应实行首问负责制,设置分管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机房管理负责人和机房管理员,形成层层管理模式,让一级管一级,一级监督一级,自上而下,抓好细节督促,哪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就追究哪一个环节管理者的责任,通过这些有效的科学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为对于过程管理的方法研究是永恒的,所以每个人只有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绩效。
学分制下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是基于学分评价审计学生的学业完成状态的一种学籍管理方法,其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一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选课制度
选课制度是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课程、老师,是实现学分制管理的最关键的要素之一。选课制度的出现,首先体现了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考虑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意愿和特长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从而不仅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而且充分锻炼了个人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判断、思考与实践的能力,这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弹性教学
弹性教学是学分制的核心思想,考虑学生是否结业的优先条件即为学分是否修满,从而使得学生们在可允许的年限范围内提前或推迟毕业。弹性教学使学生们在同一个学校内享受不同的学习制度,既可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前毕业,也可以为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留足了学习空间,通过延缓毕业来完成自己的应该学习的内容。
(三)重修与学分奖励制度
重修与学分奖励是学分制的补充与延伸,是对正常完成学业的流程的一种弥补。在很多时候,总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个人能力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考试不过关,从而获得不了足够的学习,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表现优异而获取额外的学分,所以重修可以让正常考试不过关的学生通过额外的一段时间来重新学习进而重新考试,而学分奖励则是通过学习之外的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个人创造性,通过个人创新和努力来获取额外的学分。学分制度与传统的学年制相比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独特的特点,相比于学年制,学分制度条件下的高校学籍管理不仅可以使用量化的、可对比的审计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降低了学籍管理的难度,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和环境更加多种多样,更容易为社会创造综合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中采用学分制来实施具有以下特点:
(四)教学计划更加多变
基于学分制开设的基本要素,在学分制条件下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会开设很多种类的科目,比如针对某个专业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针对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增加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兴趣的公共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内容加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和涉及范围,而在教学安排上,相关人员也可以更加灵活多变地安排整个教学内容的实施,从而使专业课程与兴趣相关课程互相穿插,相互扶助,最终完成整个学业的学习。
(五)教学模式趋于多样化
学分制条件下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使整个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本的单一模式的限制,通过对学分制设定的教学计划与安排,加以公共课程的辅助,使学生们不在整天围绕着老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学生们只需要获得相关科目的学分,即可实现对课程的学习。同时,学分制的出现也使得双学位、主辅修专业的出现成为课程,通过放开专业限制,使学生们以高昂的兴趣去接受更多的知识内容。当然,学生对学分的获取也可以通过参加国家级或省级的考试或比赛,或通过其他形式的活动来获取相应的学分,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六)教学条件更加人性化
学分制的弹性教学使学生的学业完成不再受四年期限的限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获得规定学分提前毕业,学习差或由于特殊原因的可延长学习期限,休学后再继续完成学业。同时,学分制的选课制度,让学生们更加自己的需求、实际情况以及老师的授课情况自主地选择老师、授课时间,这样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使老师之间互相竞争,增强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此外,重修和学分奖励都辅助学分制的顺利进行,最终使得整个学籍管理突显以人为本的特点,整个管理过程更加人性化。
(七)容易实现信息化管理
学分制最终是以学生的学分作为计量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设定使得学生的状态可以量化评判,再加上是在学籍管理工作中有很多重复的、繁琐的统计工作与排选课工作,这些都可以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手段,实现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所以可以通过设计和实现一套完成的、友好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系统来实现学籍信息管理工作,通过专业化、信息化、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极大地提升学籍管理的效率,使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的实施与现状
(一)实施弹性教学
按照学分制度的要求,以学分制度为核心开展学籍管理工作时,校方增加学生们的选择条件,学生在入校一段时间内,如果认为不适合已选择专业的学习,可以给院校相关部门提出转专业申请。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学院安排的学习进度,自行选择高年级的课程,并且按照预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从而得到相应学分,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毕业的学分要求,那么学生就可以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即完成了自己相应的学业。在高职院校中,普遍看来规定的时间内为3到6年,即学生如果在提前1年的时间内满足了毕业要求的学分,那么就可以提前申请毕业,当然,如果在4年内没有达到学分要求,则可以推迟一到两年毕业。
(二)开展学生选课或免修
在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中,采用学分制度开展工作,一般都会设置选修课程,这个主要是为了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满足学生们的兴趣需求而开展的公共选修课程,以及为了满足学生的个人不同需求而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同时为了方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或者适合自己的上课时间,也可以在专业课程中选择老师,从而满足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或要求不同的各种需求。此外,有的高职院校为了给学生提前毕业提供条件,专门对于一些课程进行学习前考试,如果成绩能够满足要求,那么该学生将不用学习该课程将直接获取相应学分。
(三)主辅修课程配合
在学分制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红,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们自身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会在专业主修课程之外,开设梯次分配的辅修专业课程,或者设置双学位课程,从而使学生们在完成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辅修专业的培养得到更多能力的提升,最终成为一个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在以后走入社会中才更有竞争力。
(四)实现网络信息化
基于学分制度的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过程繁琐重复复杂,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将自己的学籍管理工作通过设计与开发专门的学籍管理系统来开展。通过在学生入学时将各种学籍信息录入到学籍管理中心,到学习过程中各种数据信息的记录与处理,最后到学生毕业离校,所有的过程都是通过学籍管理系统系统来实现,大大降低了学籍管理工作的难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但是,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在学分制条件下的开展与实施并不理想,很多实施阶段与实际理想达到的都有很多差距,有的甚至还处在理论分析或者初步建设阶段。比如有很多高职院校的3年提前毕业的弹性教学并没有真的实现,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在学分制的要求下提前毕业。再加上很多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在师资上、教室资源上都很欠缺,这些都造成选修课程落于形式,重修课程也会因为这些原因而不能正常上课。此外,在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上,也会由于服务器配置不够,系统应用安全和网络安全级别不够而发生被黑客攻击的情况,这些都是实施学分制度顺利开展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的思考与完善
(一)落实到位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对于学分制度的具体实施必须落实到位,不能浮于形式。尤其是在选修课方面,必须按照专业课程的标准来为其安排上课时间与所用教室资源,同时还要对老师进行师资培养,通过不断调整老师的知识结构和体系,鼓励老师多探索和研究新的、前沿的内容,并且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模式上都需要下功夫去提炼,从而加强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关于学分修满即可毕业的弹性教学也必须落实到位,通过开设专门的沟通会议来鼓励学生多多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公共课程,按照自己实际的能力来选择额外的课程来获取学分,通过参加额外的国家级比赛或其他活动来获取更多的学分,最终推动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完善制度和设施
学分制度的具体实施需要更加符合实际的制度细则,在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对实施细则进行制定,大胆地打破原有的学年制度和班级制度,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和兴趣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或公开课程。同时,将选修课程的制度与限制放开,适当地在晚上或者周末安排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同时,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下功夫,多建造一些实验机房、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多功能教室等,从而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与完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同时,通过构建数字化校园,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让学生突破在时间、空间上的学习限制,通过个人的移动终端即可完成相应的课程的学习,从而为学生们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改进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提升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然而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最后的应用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和磨合期,这就需要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在应用学籍管理系统时,要不断地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系统的不足提出建议,并且通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改进,最终是学籍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总结
由于学分制的引进和各种新兴学科的出现,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然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实行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及办学效率而言是特别有利的,同时它还有利于专业口径的拓宽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各二级学院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法,如此便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及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二、二级学院存在的不足
高校二级学院的创建使学院有了相对独立的权利及职责,然而,学校在很多方面都未给予二级学院充分的权力;同时还对教师的积极性,学生个性及创造性的发挥进行了限制。这对于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及效能而言是特别不利的,最重要的是它根本就无法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需求。1.二级学院不具有充分的教学管理自。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表现出了职责和权力不相符的现象,学院在教学管理上缺少应有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掌控了教学管理的所有决策权,学院充其量只是一个配角,他们只能贯彻执行学校的决策,站在自己学院的立场上对学校的决策提出咨询建议及反馈意见,根本就不具备决策自。2.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缺少柔性。当下,教学管理制度刚性过足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及课程选择不自由、考试及学籍管理制度不合理、课堂管理制度缺乏活力等诸多方面。中国高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考试要求及教学计划等方面具有高度统一及高度认同的特点,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及多样化发展需求。这一点在教学管理上集中体现为对人才的培养过分注重统一,可是却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应有的重视。
三、加强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对策
为了将二级学院的主动性、创造性及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创建更加健全的学校管理制度及二级学院管理制度,我们理应认真分析现有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深入研究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诸多方面着手,逐步完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体系。
1.更新管理理念,明确管理职责。
近年来,高等教育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学院的专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其内部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校、院二级管理,充分更新管理理念,明确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领导性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要想明确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领导地位,那就必须先明确二级学院的领导意识。学校理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将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教学管理工作理应完成由“过程管理”到“目标管理”的转变。进行二级学院管理不但可以起到将教务处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由事务处理中心转变成监督中心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院掌握更多的自,激发学院的动力及活力。如此二级学院便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进一步执行创新办学的理念,推动二级学院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创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之下,与此同时,完善的教学基本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及建立个性教学管理体系的前提。因此,为了创建完备的运行机制,将二级学院的主观能动性完美地发挥出来,二级学院理应制定一系列与教学活动相符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些教学管理制度理应囊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此才能够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3.激发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