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物理学习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3: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物理学习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理学习论文

篇1

高中物理学习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场景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重视图形、图片、电视、录象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和学生画图习惯的培养。

正文:高中物理被公认为是最难学的学科,因为它很抽象,不易理解,历届学生都为之挠头,不知该如何去学,甚至望而生畏,不敢去学,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物理学习中的难点所在。在物理学习中,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而我认为,理解,是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学习方法,但“理解”也正是物理学习中的难点所在,而“理解”又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定义、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在物理学习中,除几个必要的常量之外,几乎没有要求机械记忆的东西,因为机械的记忆,对于物理不适用。虽然如此,但记忆却是必要的,因为要理解,必须从记忆开始。(1)、对定义定理的理解,定义定理一般是文字性的内容,对于它们的理解,我们需要一字一句的来抠,很有点咬文嚼字的味道,但我认为这是很必要的。比如: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它,我们怎样来理解呢?我们也只能从文字来入手,先看一下这个句子,“力是物体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力产生必然要有物体的存在,没有物体也就没有力的存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再看宾语“作用”的修饰成份“相互”,力的相互性,要发生相互作用,必须要有两个物体,也就是说每个力的出现必然要伴随一对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出现,这就是对定义和定理的理解。但大多数同学都不能看到这一点,所以需要我们在课上时给出明确的提示,以帮助其理解。(2)、对公式的理解,物理公式的理解在物理解题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公式的理解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成绩的好坏。对公式的理解首先应从最简单的公式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物理含义作起,因为只有当你很清楚公式中字母所代表的物理含义时,你才能够更灵活的运用到解题当中;所以在讲课时,我们有必要解释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含义;其次要对某些公式的来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甚至有些必要的,还要掌握其推导过程,以帮助其记忆和理解。针对此,需要我们教师在课上,有必要的公式,要给出明确的推导过程,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推导过程通俗,易懂,也需要要求学生掌握必要公式的推导过程,比如:匀加速运动的公式s=v0t+1/2at2我们就应该给出明确的推导过程: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求t时间内的位移?

在速度与时间的图象中,我们可以用面积法来求位移,面积法是我们的入手点。利用面积法,我们可得:t时间内的位移应该等于梯形v0Ato的面积为,所以s=1/2(v0+vt)t,又因为vt=v0+at,所以s=1/2(v¬0+v0+at)t,整理可得s=v0t+1/2at2

二、对物理场景的理解,集中表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

例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

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图形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景的建立和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物理情景和模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

篇2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拿一段直铁丝,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在讲动量定理时,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时为什么要蹲下来,而不是直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而缓慢蹲下来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长,地面对人的作用力校通过这个实例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校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无线电波。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弟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在学习每一章后都安排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是非,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讨论上,学生对波明显衍射的条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不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还是小,只要二者相差越小,衍射现象就越明显。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的情况下,二者之差越大,衍射越明显,波长比障碍的尺寸小的情况下,二者之差越小,衍射越明显。此时教师从中引导,我们把波长看作人,把障碍物看作墙,把衍射看作人翻墙,从而很容易断定后一部分学生对波衍射条件的理解是正确的。

除此之外,还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次,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则,使学生认识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其与三角形中三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篇3

初中知识容量少,且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相对而言比高中薄弱。那么学生进入高中后在进行高中知识的讲授以前进行必要的初中知识回顾和相关数学知识的补充是必要的。例如:初中和高中都要学习力的基本知识,初中是一维的,而高中就很快进入了二维的力学问题,这样需要比较扎实的数学能力进行相关的铺垫。当数学能力不能跟上学习要求时,学习中产生了阻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解决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放弃物理”的想法。根据这一情况,先对初中数学知识(主要是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相似形等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或扩充,以扫除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瓶颈问题。再者就是对基本物理概念的回顾和基本物理方法的深入,同时渗透一些高中的物理方法与思维,让学生有一个高中物理知识的预备接受期和缓冲期,做好后续学习的基础工作。

2.安排高中物理教学初期的适应期

学习高中物理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功底,扎实的物理分析理解能力。当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如果马上进对其进行大量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样对学生来讲是很难的。除了进行相应的知识衔接教育外,还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适应期。这一学习适应期主要由教师进行相应的安排。那么在教学的初期,物理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一次到位,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给学生一个知识回顾、理解、消化的缓冲期,为后续学习打下较为稳固的基础,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例如:在《摩擦力》这一节内容,在教学时,首先进行几个基本概念的解释,让学生理解透(如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在进行摩擦力的讲解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因为学生对摩擦力产生的基本原因已经在上述的两个概念中得到了一定的暗示,能够做到理解上的水到渠成。

3.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讲,培养其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摸索认为,如下的一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3.1做好物理演示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物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是说明物理基本规律原理的良好的证明。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在实验室或者借用器材,甚至还可以自制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演示教学,在最大限度范围内给学生以“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的学习意识。这样给学生正面的刺激;原来物理这么有趣。渐渐地培养出学习兴趣。

3.2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要充满生活化;物理教学是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的。教学时切不可将实际与理论脱离开。例如:动量的学习。动量是高中的一个重点知识。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怎样引入教学需要进行实际例子的选择;人从高处跳下来为什么有下蹲的动作,而不是直立。在一些轮船的边上为什么要绑上废旧轮胎,跳高比赛为什么要放上很厚的海面垫。当提出这些实际问题时,学生在思考这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动量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的引上正常的轨道。

3.3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地插入物理学家的相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毅力;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经过艰苦的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牛顿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发明了微积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学中重要的规律。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辛勤劳动,提出了较为完备的电磁场理论;赫兹又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劳动证明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正确性。托马斯•杨经过自己严谨的科学分析和实验,巧妙的解决了取得两列相干光的问题,使得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变得较为方便。法拉第经过长达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物理学是建立在很多人辛勤工作的基础之上的。通过适当的相关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讲透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深刻理解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很抽象,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会感觉到很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力争将抽象的概念规律在学生的意识中形成比较具体的模型,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在经典的理论模型基础上会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使物理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提升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延伸和提升,怎样将初高中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做到承前启后,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高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将物理教学进行下去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反思,是能够较好地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周鸿《创新教育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奕玲等《物理学史(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阶段,评价是对知识的吸收转化的一种“查阅”。从调查结果可知,45.3%的学生面对物理学习评价时,更看重自己对自己的评价,47.2%的学生希望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这说明,一方面一年级本科生的自我意识较明显,他们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已经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再一味听从父母和教师;另一方面表明,他们对当前的物理教学环境并不十分满意。

二、对实现大学物理有效学习的建议

1.加强物理学史教育。物理学史展现了物理学家探索和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它包含着深刻的物理思想和概念的变革,包含着探索者的思索、创造和艰辛。一方面,鲜活的历史事件能够增强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这门学科,进而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学习,学生真切地感知了物理规律被认知的过程,这对他们对物理思想和本质的理解大有裨益。与此同时,物理学家艰辛的探索历程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学习态度。

2.加强课堂教学素材数据库建设。课堂教学是一个个性很强的教学环节,传统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自己的自信和激情感染学生,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面向课堂的素材数据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课堂素材数据库是指以物理知识点为依托,借助多媒体技术建设而成的独立文件单元,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只需要很短时间把它调出来使用即可。一幅画或者一段视频可以将枯燥的公式推导过程变得逼真生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

篇5

高一是高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有不少学文科的孩子之所以选择文科,不是由于他们热爱文科,而是因为在理科科目中,往往是物理最让他们头痛。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客观原因

高中物理相对初中物理内容的较大变化和学习内容对学习要求的较大变化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初中物理多数是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着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学生凭仗他们在接受物理学教育前,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对各种物理现象与物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接受起来是不太困难的;但是,进入高中后,物理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它不再是简单地观察现象,得出“是什么”的结论,更多的是,我们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对学生关于信息的采集、分析、判断和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而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其思维的优势更多的偏向于形象思维,所以许多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困难。

第一章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无论是动力学、热学还是电磁学,许多时候都离不开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但是受力分析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研究对象的确定、力的产生、力的方向的确定等,不但抽象,而且难度大;

第二章出现了抽象的物理模型---质点以及与极限知识相关的即时速度;第三章的牛顿定律要求学生深刻领会力与运动的关系,而这又与他们“力产生运动”的前物理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第四章的曲线运动涉及到了抽象的切向、法向加速度;接下来的几章如行星的运动、机械能等带来的困难更是明显。所以,学生一进入高中,就遇到了一个与其现有思维能力还不十分相称的大门槛,所以感到难学也是必然的。导致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物理知识的要求与学生当时的数学知识不相匹配。如讲力的分解时,有些学生的三角函数知识还不够熟练;讲即时速度时,学生还没有极限的概念;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后,应付一些较为复杂的方程组的能力还欠缺。这些都是导致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

二、心理原因

在学习物理时,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还受到以往学习方法的影响。初中时,多数孩子都是听从老师的安排,几乎没有自己安排学习的习惯;着重记忆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习题;很少预习;很少及时复习;很少先复习,再做作业;解题时,经常是一套用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几乎不需要分析物理过程、不需要建立较复杂的方程组、不需要建立物理模型、不需要等效思想。进入高中后,对学习方法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学生的适应能力的提高又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适应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迫切要求提高成绩的心理要求与现实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将随之而来,这种焦虑的不断增长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及学习效果,从而陷入到学不好物理不想学物理更学不好物理越不想学物理的死循环中。

导致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我们这一类型的学校,多数学生在初中时,物理成绩都比较差,对物理有一定的畏惧,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这种前提下愉快地、成功地学习呢?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隐含着一个意思:人,如果有了想学习的愿望,他就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所以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渴望程度极大地影响了物理学习的效果。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对于物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寻找和形成学习动力、发现自我价值以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角色。首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培养并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刚进入高中的孩子,不应该立刻用高考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如果老师为了让学生在物理这一科目上多花些精力或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而一味地加大题目的难度、数量,超出学生现时的能力,那么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学习也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应先将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到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循环渐进中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信心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得到增强。

其次,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

美国的罗西和亨利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接受测验。主试对第一组每天告诉学习成果;对第二组每周告诉其学习成果;第三组则不告诉其学习成果。如此进行实验8周后,一、三组变换条件,即第一组不告诉其学习成果,第三组每天告诉其学习成果,;第二组不变,仍是每周告诉成绩。这样再进行8周的实验。结果表明,除第二组保持进步外,其他两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组成绩逐步下降,第三组成绩突然上升。

所以,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发放作业并且给予评价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客观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应客观、公正之外,还要注意鼓励多于批评。心理学家洛克曾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受表扬的学生成绩最好,受训斥的学生其次,只看到别人受表扬或批评的学生再次之,而既看不到别人被表扬,自己也得不到评价的学生成绩最差。可见评价的重要性。有时,我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认真”以示肯定,往往下一次的作业就更加认真;或偶尔地用英语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几个单词、短语加以评价。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把老师的要求与亲切的鼓励传达了出去。

老师经常性的客观评价,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时间长了,学生就能从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评价,转变为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其内心就会建立起自我鼓励、自我教育的机制。而这将是学生在以后更长的人生道路上进行学习的根本。许多不爱学物理的人,其消极情绪都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开始的。通常第一次考试或努力失败了,还会对下一次充满期待;第二次失败了,也还能振作精神继续努力;可是,如果次次失败,有多少人还能继续坚持下去呢?

若在此时老师及时地给予鼓励,孩子的内心就对克服困难多了一些信心;在孩子取得了即使是很微不足道的一点成绩或进步时,如果老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孩子或许就得到驱动继续努力;在孩子觉得自己不引人注目的时候,如果老师能够给一些关注,他们的内心就可能体会到自我的尊严与光荣。转

第三、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我们应该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课堂的教学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要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冷嘲热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把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自然地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学习氛围;另外讨论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等都是创设课堂氛围的好方法。

篇6

小学升初中是一个角色的转变,初一进入初二是知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如何吸引学生,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某些老师认为树立威信最重要,因此在第一节师生见面的开场白上,多数老师都宣布了“铁”的课堂纪律,课堂上的要求,以及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和对将来中考的影响,也许这种方法保证了以后的课堂纪律,但这样必然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生发展,学生处处小心,担心自己出错或学不好物理影响将来中考,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第一堂课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老师应该是和蔼可亲的,而不是又凶又恶的“老虎”。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第一堂师生见面课的时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起。如作一些简要的自我介绍;简要的纪律说明,强调作业要求等;特别是介绍有关物理的一些趣事,例如筷子放入装有水的碗中看起来是弯折的,这是光的折射;“天狗吃月”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我国的万里长城以及埃及的金字塔的修建是用什么工具来运输此庞大的石头;死海不死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竟是一颗德国的子弹。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一颗子弹呢,你学了运动的相对性后,你也能像飞行员一样抓住一颗子弹的。军事上上使用的核潜艇,宇宙飞船,过山车等与物理有关的知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可以讲到下课铃响,让学生感到一游未尽。一节课下来,会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知识渊博,同时对老师产生敬佩心理。自然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觉得物理非常有趣,一心的想要学物理。“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已成功了一半。

二,上课之门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书,还要注意育人。而有些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受,忽约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物理课本上编写的一些科学家好学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法国科学家安培好学的故事:有一次,他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猛一抬头,发现前面有一块黑板,不由喜上心头,马上掏出一支随身携带的粉笔,把脑袋中的问题计算起来,这块黑板向前移动了,安培一边跟着前移,一边计算着。渐渐的黑板移动更快了,这位专心的计算者也跟着跑起来。当他实在跑不动而停下来时,发现这并不是什么黑板,而是马车的后背。他望着车背上的公式渐渐远去,懊丧地叹了一口气“唉!可惜还没有算完。”当然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六认真”是必不可少的。除做好常规的教学外,针对整体基础水平差的学生,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方面,上课前尽量了解学生情况,针对性备课,立足于课本,讲解尽量浅显易懂。课堂气氛要活跃,语言要风趣,幽默,提倡轻松愉快教学法。如以故事导学: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入平面镜成像;用“阿基米德鉴定黄冠”的故事引入密度的测量实验。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还要讲究艺术,注意随机应变,临变不慌,因势利导。有的老师遇类似情况就过于紧张,方寸大乱,不知如何是好,往往含糊其辞,敷衍搪塞,要么置之不理,消极回避:要么大动肝火,怒斥学生。转嫁危机,这些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倒使问题复杂化,并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如一位老师在连电路时,连好后灯泡不亮,下面的同学都在嘀咕,而这为老师没有慌,而是说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电压表检验电路的故障,下面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检查是那里出了问题。结果这位老师熟练的找出了毛病,同学们也佩服的笑了。由于老师的冷静而生智及时调整了教学过程,不仅没有影响教学进度,反而在学生头脑中巩固了用电压表检查电路故障这一技能。

第二方面,做好书上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人们拿着鸡蛋的时候都小心谨慎的,但如果将鸡蛋握在手中即使用较大的劲也压不坏。在演示的时,可以叫一位力气较大的同学来完成,让学生觉得实验的真实性。再解释其中的道理是因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原因。再比如说,讲蒸发吸热时,让学生自己在手臂上涂上酒精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感觉,让他们身临其境。再发两支温度计给学生,将其中的一支涂上酒精,待一会后,对比两支温度计的示数,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验证蒸发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第三方面,对于学生实验更应该认真对待,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上串并联电路时学生就很感兴趣。老师在演示的时候,就伸长脖子在观察,如果让他们自己去连接电路,则一定会有很高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讲解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时,一些老师是先总结了透镜成像的特点,再让学生去做实验,这样学生带着结论去完成实验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上这一内容时可以调整一下,先让学生去完成实验,再和老师一起总结。这样更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用废牙膏皮来完成“核潜艇”浮沉实验。用气球来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等。

第四方面,还要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产”。廉姆杰尔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对于差生,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我校某班有一位成绩差的学生,但对体育特别爱好,在一次运动会上为班上夺得了多项第一,老师发现后给与他肯定并说如果他把这种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放到学习上,那你的成绩一定会提高,一定会迎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结果这位同学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后,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上升,后来考入了某重点体院。教师一句赞扬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颔首的微笑,一个肯定的动作,一次低难度的考试,都可以使差生体会到鼓励,信赖,满意的情感,从而树立起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促使他们逐步转化。

三:课后作业处理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布置作业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我在我校06级二班试着这样实验了一个月,同时进行了一次检测,从分析看,根据我校情况,不能完全丢掉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还不能完全丢掉课本,相反的在这方面还应加强。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为了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作业范围,让学生在不同范围内自由选择,只限最少题量,而不作同一要求,分选做题和必做题。让有精力的学生做更富有个性的作业。要求基础差的同学记住书上的公式,定义等知识点。

针对整体基础差的学生,从以上方面进行加强,多花精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行,一定能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全面完成义务教育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心理学》石油工业出版社魏龙渝第九章154页

2《论语》

3《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16页

4《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74-75页

篇7

小学升初中是一个角色的转变,初一进入初二是知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如何吸引学生,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某些老师认为树立威信最重要,因此在第一节师生见面的开场白上,多数老师都宣布了“铁”的课堂纪律,课堂上的要求,以及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和对将来中考的影响,也许这种方法保证了以后的课堂纪律,但这样必然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生发展,学生处处小心,担心自己出错或学不好物理影响将来中考,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第一堂课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老师应该是和蔼可亲的,而不是又凶又恶的“老虎”。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第一堂师生见面课的时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起。如作一些简要的自我介绍;简要的纪律说明,强调作业要求等;特别是介绍有关物理的一些趣事,例如筷子放入装有水的碗中看起来是弯折的,这是光的折射;“天狗吃月”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我国的万里长城以及埃及的金字塔的修建是用什么工具来运输此庞大的石头;死海不死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竟是一颗德国的子弹。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一颗子弹呢,你学了运动的相对性后,你也能像飞行员一样抓住一颗子弹的。军事上上使用的核潜艇,宇宙飞船,过山车等与物理有关的知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可以讲到下课铃响,让学生感到一游未尽。一节课下来,会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知识渊博,同时对老师产生敬佩心理。自然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觉得物理非常有趣,一心的想要学物理。“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已成功了一半。

二,上课之门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书,还要注意育人。而有些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受,忽约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物理课本上编写的一些科学家好学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法国科学家安培好学的故事:有一次,他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猛一抬头,发现前面有一块黑板,不由喜上心头,马上掏出一支随身携带的粉笔,把脑袋中的问题计算起来,这块黑板向前移动了,安培一边跟着前移,一边计算着。渐渐的黑板移动更快了,这位专心的计算者也跟着跑起来。当他实在跑不动而停下来时,发现这并不是什么黑板,而是马车的后背。他望着车背上的公式渐渐远去,懊丧地叹了一口气“唉!可惜还没有算完。”当然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六认真”是必不可少的。除做好常规的教学外,针对整体基础水平差的学生,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方面,上课前尽量了解学生情况,针对性备课,立足于课本,讲解尽量浅显易懂。课堂气氛要活跃,语言要风趣,幽默,提倡轻松愉快教学法。如以故事导学: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入平面镜成像;用“阿基米德鉴定黄冠”的故事引入密度的测量实验。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还要讲究艺术,注意随机应变,临变不慌,因势利导。有的老师遇类似情况就过于紧张,方寸大乱,不知如何是好,往往含糊其辞,敷衍搪塞,要么置之不理,消极回避:要么大动肝火,怒斥学生。转嫁危机,这些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倒使问题复杂化,并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如一位老师在连电路时,连好后灯泡不亮,下面的同学都在嘀咕,而这为老师没有慌,而是说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电压表检验电路的故障,下面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检查是那里出了问题。结果这位老师熟练的找出了毛病,同学们也佩服的笑了。由于老师的冷静而生智及时调整了教学过程,不仅没有影响教学进度,反而在学生头脑中巩固了用电压表检查电路故障这一技能。

第二方面,做好书上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人们拿着鸡蛋的时候都小心谨慎的,但如果将鸡蛋握在手中即使用较大的劲也压不坏。在演示的时,可以叫一位力气较大的同学来完成,让学生觉得实验的真实性。再解释其中的道理是因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原因。再比如说,讲蒸发吸热时,让学生自己在手臂上涂上酒精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感觉,让他们身临其境。再发两支温度计给学生,将其中的一支涂上酒精,待一会后,对比两支温度计的示数,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验证蒸发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第三方面,对于学生实验更应该认真对待,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上串并联电路时学生就很感兴趣。老师在演示的时候,就伸长脖子在观察,如果让他们自己去连接电路,则一定会有很高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讲解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时,一些老师是先总结了透镜成像的特点,再让学生去做实验,这样学生带着结论去完成实验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上这一内容时可以调整一下,先让学生去完成实验,再和老师一起总结。这样更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用废牙膏皮来完成“核潜艇”浮沉实验。用

气球来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等。

第四方面,还要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产”。廉姆杰尔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对于差生,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我校某班有一位成绩差的学生,但对体育特别爱好,在一次运动会上为班上夺得了多项第一,老师发现后给与他肯定并说如果他把这种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放到学习上,那你的成绩一定会提高,一定会迎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结果这位同学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后,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上升,后来考入了某重点体院。教师一句赞扬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颔首的微笑,一个肯定的动作,一次低难度的考试,都可以使差生体会到鼓励,信赖,满意的情感,从而树立起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促使他们逐步转化。

三:课后作业处理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布置作业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我在我校06级二班试着这样实验了一个月,同时进行了一次检测,从分析看,根据我校情况,不能完全丢掉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还不能完全丢掉课本,相反的在这方面还应加强。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为了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作业范围,让学生在不同范围内自由选择,只限最少题量,而不作同一要求,分选做题和必做题。让有精力的学生做更富有个性的作业。要求基础差的同学记住书上的公式,定义等知识点。

针对整体基础差的学生,从以上方面进行加强,多花精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行,一定能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全面完成义务教育的教学任务。

篇8

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

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五、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