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3: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字化档案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城建档案工作的人力资源薄弱。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城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中仅有48%的本科生,相近专业的高水平人才仅有38.5%,普遍存在学历偏低问题且数字化、信息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到3%。这就导致很多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思想观念和整体水平跟不上日新变化的信息时代的脚步。人力资源缺乏必要的素质和活力,直接影响整个城建档案数字化及信息化的进程。人手不足,工作量与人员配备不成正比,这必然导致城建档案工作数字化及信息化发展缓慢和滞后,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更不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优良服务。
2.实现城建档案数字化及信息化的资金条件不足。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由于资金条件有限,直接导致城建档案信息化进程中的硬件软件设备投入都不足,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高配置的计算机、打印机、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扫描仪等设备室城建档案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现状是很多地方在上述设备的投入中力度不大,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3.城建档案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前期准备工作是城建档案数字化及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而现阶段城建档案的前期准备工作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尤其是在纸质档案的资料不完善、资料质量偏低、保存不安全等方面,城建档案管理的专业要求较高,因为档案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这就需要拥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专业人员负责工作。很多城建档案部门过于重视文本文件的资料收集,而忽略了视频、音频、图片等电子文件档案的收集。
二、实现城建档案数字化及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1.着力打造专业城建档案建设人才队伍。首先,要构建一个高素质水平的人才队伍。培养一个优秀的专业城建档案建设人才队伍是城建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基础,只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使城建档案工作有效顺利的开展。其次,要严格要求,科学管理。《南通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中提到对于在工作中有“、、”的人员,不仅要给其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行政处分,还要上报司法部门追求其刑事责任。这样严格的要求,不仅利于人员的管理,更利于城建档案工作的科学开展。再次,要强化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升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技术。一是要明确工作范围,工作职责。江苏南通的城建档案数字化信息建设包括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中涉及的图表、文字、图片、影音声像、图纸等多种形式的承载着历史记录的档案资料。二是要提升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
2.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城建档案数字化及信息化需要技术力量和物质条件作为支撑,无论是在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信息系统的开发,还是先进设备的引进、系统网站的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和维护。因此,相关部门首先要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及信息机化建设管理引起重视,要将其纳入议事议程并付诸行动,加大其资金的投入力度。以江苏某城建档案馆为例,管内配置了档案密集架、底图柜、声像档案防磁柜等档案装具,并配备2台服务器,1TB容量的数字档案存储磁盘阵列,25台计算机,20台空调,10台去湿机,为该市规划、建设、城建执法、解决房产纠纷和房改等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凭证。
3.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目前我国档案工作还缺乏一套完整、切实可行的系统化、标准化的规则,以此来保证城建档案的规范统一以及完善,从而达到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
三、结论
(一)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彰显了服务师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民生档案是“关注人的生活品质的档案,在档案资源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要以提升学校师生员工的生活品质作为民生档案工作的价值导向。”由于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桎梏,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佳,经常会出现重物轻人、重领导轻员工、重机构轻个人的现象,致使师生员工对档案馆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意见很大。而民生档案管理工作要坚持以师生为本,切实把师生员工根本利益需求作为档案工作的初始点。进一步实施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可以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使之能够更好地关注师生员工的切实需要,解决师生员工的各种民生档案问题。
(二)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解决了分散和集中、定式和灵活之间的矛盾。一是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档案馆要和其他部门进行系统对接,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沟通和传递,只要和其中一个部门进行联系,就可以查询到与之相关的民生档案信息。这就解决了当前民生档案分散管理和师生员工集中查询和使用之间的现实矛盾。二是实施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各种民生档案目录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或是简单地讲纸质文档转化成电子文档或图片,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媒介,搭建民生档案管理、查询、共享平台,供师生员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进行自动化信息查询,实现权限申请、全文查询下载功能,从而解决档案定式管理和师生员工便捷利用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员工的切实需要。
二、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高校档案馆库藏量大,各类民生档案纷繁复杂,在进行数字化转化时,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档案资源信息的范围,以方便服务广大师生员工所需为目的,逐步地将保存价值较高、利用频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以教师的教学档案为例,教师的教学档案信息由所授课程名目数量、教学学期和年工作量、教学评价、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和级别、承担的科研项目等等,这些信息是教师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目标考核时,评定机构需要的重要信息来源。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持续性,因此档案管理者循序渐进,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
(二)科学整合原则。民生档案都是与师生员工的生活工作利益紧密相关,如果民生档案丢失或者损坏,将给师生员工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主体的各类档案信息的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进行科学的整合,并结合档案载体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方式和保存形式。通过对教师民生档案进行集中整合,可以分为教师的个人人事信息档案、教学档案。就教师个人人事信息档案来讲,就可以用纸质文档形式进行保存,而对于教师的教学档案档案信息就可以采用纸质和电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三)保密监控原则。在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虽然系统灵活的管理方式给广大师生员工查询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是同样也带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在数字化管理进程的始终都应该做好保密监控工作。在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初始阶段,一般会采用委托外包加工,对大量的档案库存进行集中处理,这时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其中,进行全程监控,尽力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档案数据库建构、整理归档过程中,要做好网站的安全保护措施。通过杀毒软件、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检测、信息加密技术、用户身份权限认证等,保障数字化档案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三、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做好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整体规划。实现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仅仅凭借几台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简单的登记扫描,很难达到数字化档案管理和使用的双重需求。“档案数字化是一个体制化、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建立基本的规划,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方案。”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讲,要高度重视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做好总体规划和布局,保障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实施。学校领导要将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纳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要充分发挥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对学校发展和服务师生员工的重要作用,在宏观布局、管理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予以统筹与指导,在资源分配、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方面予以保障。其次,提高档案馆领导和员工对民生档案数字化的认识,做好相关工作的布局与安排。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档案馆领导要做好实施规划和工作计划,不仅要保证技术、资金和设备的支持,还要根据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合理安排各项工作。
(二)加强建设高校民生档案特色资源管理库。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在进行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要根据高校民生档案的特性,建立专门针对高校师生员工工作性质和特需要求的民生档案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等。比如对教师教学科研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就可以满足人事部门在教师职称评定时,通过查询教师教学科研档案库,就可以知晓申请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否达到晋升的要求,避免了教师奔跑于各个进行登记、证明等繁琐的程序。对于高校民生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深入调研,切实了解校内师生员工的切实需求,以满足师生员工档案使用需求,提高师生员工生活工作便利性为基础,建设行之有效的各类数据库;二是要根据实际,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为各个部门工作所需的特色资源库,如教学名师档案库,可将教学名师的教学录像、教学图片、教学大纲、教案等等信息纳入到资源库内,为学校对外宣传,申报更高一级的项目提供全面的档案信息资源,从而为学校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三)提升高校民生档案管理队伍工作水平。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不同载体的数字化转换,各类数据库的筹建、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多媒体系统的存储与利用、档案信息系统的综合管理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档案学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和精通网络系统、应用软件的使用与开发。首先,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熟悉和明确各自负责领域的工作环节、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所需的各种素质和能力,通过比照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其次,档案馆领导要组织员工去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先进单位进行观摩学习,了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有效地管理模式。在借鉴外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单位的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机制,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最后,要通过多种渠道提升民生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优化档案管理队伍。档案馆领导要结合本单位员工的实际情况,按时按需选派员工外出学习和培训,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引进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深入优化民生档案管理队伍。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安全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档案数字化主要包括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以多种类型的检索关键字为基础以便于快速检索;载体档案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数字化的主体对象,如纸质档案、档案缩微品、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等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与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等新技术进行数字化,最后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与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制度建设层面缺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在开展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时,必须制定相应健全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有据可依。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对制度建设不重视,使得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工作行为,使其在档案数据采集与加工、档案数据存储及管理、档案数据查询利用过程中责任主体不明,无章可循。(二)技术上的不安全因素。1.使用国外技术和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档案信息系统所需要硬件、软件均没有实现国产化。我国数字化信息管理还处在较低的水平,这些国外的产品和技术特别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因素。要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便捷性,以计算机为终端,采用局域网和互联网并用的方式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不同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和利用系统)之间的网络系统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而且设有必要的防护措施,但是这样也无法完全保证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档案管理和利用便捷性和安全性的矛盾时刻存在。3.安全漏洞带来的安全隐患。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安全难题,虽然近年来我国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域有了长足进步,但它们或多或少在技术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维护档案信息安全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三)管理人员的因素。无论是档案管理还是利用,实施这个过程的主体都是人,而人为的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会影响到档案数据的安全。例如,人为的操作失误,导致数字化档案误删、泄密;少部分人员职业操守欠缺,为私利对数据有意地篡改,将档案信息管理的用户与口令等信息向外部人员透露;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备份数据丢失、损毁等,这些都对档案信息安全构成威胁。
三、档案信息数字化安全的具体措施
(一)制度建设层面完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信息的采集录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与利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制度中,要根据工作人员不同的专业特长,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要有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主体、权限分明,做到在档案信息数字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发生泄密或其他事故时要有相应的倒查机制。明确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明确电子文件的管理人员;明确数字档案信息记录备份要求,对备份时间、格式、份数有明确记录,备份要有专人管理;明确定期对档案数据进行检查的内容和时间标准,指定检查的人员。(二)提高技术层面安全防护能力。档案信息数字化安全防护能力在技术层面上的提高是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设计、网络防护、通信安全的一个综合性课题。(1)应提高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硬件及软件的使用率,在核心设备上可以用国产替代的,要坚决使用国产设备。(2)应保障存储设备的安全,建立符合标准的电子设备信息机房。(3)对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要进行物理隔离,防止外部网络对内网的非法访问。(4)应长期跟踪软件的使用效果,发现并及时修补软件的安全漏洞,并按要求配备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5)按照制定的备份机制与规范,及时做好数据的备份。(6)建立严格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防范机制,包括信息登录访问控制、用户权限控制、信息分类与安全控制。(7)在档案信息传输使用进程中建立数字化档案传输安全控制,包括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信息加密控制等。(三)注重管理人员培养。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技术手段最后都需要具体的人去操作。所以在管理人员的培养方面应注意:(1)做好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2)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使相应的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和较强的法纪意识。(3)结合档案数字化管理自身的特点,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实施过程及后期的管理、应用中,需要从制度、技术、人员三方面入手,以制度的建立健全为纲,以人员管理为主线,以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基础,确保档案信息数字化应用的安全。
作者:杨玉宏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微波总站
先进的网络档案管理方式代替了传统的纸张式档案管理,这不仅大大减少了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费用,还给医院节约了空间,而且对于查阅和储存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操作,极其便捷,并且还避免了纸张的浪费和打印清晰度不足的问题。数字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既节省了人力还对医院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二、医院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张纸存储和信息储存同时存在。
在医院的医疗活动和医疗研究中,大量的会议记录和研究结果,都是通过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在各个科室和部门之间传递,这样大大的提高的医院各科室的工作效率。但是通常在电子文件阅读完毕和工作完毕时,都要进行纸张归类进行保存。这样就出现了电子文件和纸张文件同时保存的情况,浪费了医院的经济,妨碍了数字化管理在医院中的发展。
(二)电脑网络的安全问题。
电脑网络存储档案信息具有空间小、速度快、传阅便捷等特点,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对电脑网络有威胁的因素也随之出现,例如数字档案信息可以随意修改、不稳定性、对硬件有所要求等一些问题。网络病毒的出现更是对医院的数字化档案信息造成巨大的伤害,严重的可能导致整个医院网络系统瘫痪,对医生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对数字化档案管理认识不深。
我国大多数医院已经推崇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多时,但是医院的医疗工作者都还是习惯传统的纸张式办公,把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当成软任务,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借阅文档信息和传递文档都还是采用人力的方式,这样就极大的浪费了数字化带来的便捷服务,还加大了人力的劳动程度,造成了数字化管理不合理的现象。
三、医院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需要注意的细节
对于医院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应该认真对待,组织管理团队解决问题。在医院开展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细节:
(一)建设信息系统工程,实现信息共享。
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是由一套系统的网络工程实现的,是一套硬件和软件共同完成的系统,由整体设计、软件开发、档案整理、扫描录入、系统管理、光盘备份、查询管理和网络安全等一些软硬件组成。因为医院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文字,所以在录取和存储文字方面应该采取多服务器、磁盘排列储存、高速扫描仪集中扫描、硬盘和云储存双备份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了改变提取数据率低的情况,应该在提取数据的设备上采取触摸提取方式,通过触摸的查询方式能够及时和准确的查看医院的档案信息数据,这样还达到了数据共享的目的。
(二)数字管理的横向性和安全性。
医院数字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成立后,不应该是单方面的接受和信息,而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横向的系统,同时还应该研究出一套安全的数字化管理方案。数字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以电子形式存在,为了保证医院学术不被坏人利用,其中有一些档案信息的电子文件就要进行加密处理,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后要对密码进行修改。在医院数字化管理的软件方面,对于医院的机密文件进行多层密码加密、建立防火墙,避免黑客的非法访问和窃取。
(三)医院应该建立专业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团队。
由于医院档案员的工作形式和特点,他们长时间处于医院的档案室,远离医院的医疗活动,因此医院档案室的人通常都不会参加医院的重点医学教育,对医院的实时动态不能及时的把握,在对医院编研选题的时候跟不上时间的脚步,可能就显得不是很实用。这些传统的弊病就需要医院的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团队加以改变,这样的一支队伍要做到医学的精确把握和动态的掌控,尽快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走向数字化管理模式。
(四)完善医院数字化管理制度。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国档案报》2000年第547期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一)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过去一直使用增加办公人员和办公经费的方法,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涨。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以往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等保管费用,更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更方便快捷,从而避免了反复复印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以及时间的浪费。(二)提高办公效率,信息及时准确,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以人事部门为例,干部的任用提拔都需要详细准确的档案信息资料,然而档案数字化管理便可提供详细、即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真正让档案管理人员做到轻轻松松掌握所有资料。(三)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周期短,效率高。档案的整理、管理是一项较为浩大的工程,按照以往传统的方法,不仅机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数字化档案采用新的手段和方法,应用新技术手段,通过网络采集等手段减少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档案整理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四)增强档案原件的保护,减少不必要的损坏,纸质资料反复利用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将纸制档案转变为数字化电子档案后,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由其对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更好的保护了它的完整性。另外,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防止了部分纸质档案篡改的行为。(五)档案数字化更加方便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档案数字化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有特定的标准,依托互联网平台,不同部门的档案有时候可以共享,便于及时、大量收集资料,使档案资料更加完整,有效避免遗漏现象。档案利用过程还可以不经过现场通过有关网络就能进行直接的查询借阅。在档案数字化模式下,部门之间可以十分便利的沟通。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信息时展的必然需求。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档案利用需求与档案所能提供的档案信息、利用方式之间的矛盾迟迟难以解决,造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远远落后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加快我国信息化步伐和发展档案事业的需要。如果还不重视档案数字化的建设,不能在网络上有效地传递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就无法进入信息时代的快车道,最终将会被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所淘汰。(二)加强科学研究、普及科教知识、服务社会。数字化档案管理为利用者提供了详时、准确、系统、全面且具有权威性和参考价值的档案信息,它不仅能够满足科学研究,大型复杂课题所需资料,一般工作需要,而且可以满足社会大众家庭教育等需求,在落实科教兴国科学发展等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档案的作用。(三)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工作社会地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将促进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档案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促进档案管理理论、档案管理技术和档案管理水平的变革,最大程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发挥档案信息的增值作用,提升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切实把数字化建设作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增强档案服务水平。用信息技术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为档案管理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
作者:徐巍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国土资源局
(一)资金投入少。
国家财政拨款是不少地方城建档案管理资金的主要来源,不同的地方拨款金额不一样,但拨款不足是很多地方存在的普遍现象。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必须要有计算机以及其它辅助设备,而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计算机辅助设备缺少,无法为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数字化利用没有形成气候。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中,政府相关部门是城建档案利用的主要服务对象,比如勘察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等,但这些单位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应用方面存在利用水平低的问题,很多习惯于利用纸质图文档案,在实际的城建工作中对数字化档案利用不够。应该改变这种现状,以过去的纸质图文利用服务方式为依据,加强数字化利用服务,让城建档案数字化利用环境更加成熟,这才是当务之急。
(三)数字化管理人才急缺。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多专业、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涉猎广泛。在计算机设备知识数字化管理中,高素质的档案业务人才、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将是管理中的关键。纵观现实,一些地区的城建档案管理者学历不高、专业知识技能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
二、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方法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一定要有科学的目标和方法,必须从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并符合社会对城建档案数字化的需求。所以,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方法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规范的管理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打造规范的管理体系。
在建设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一开始就应该重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以三个方面的标准去规范管理,即管理、技术、业务,然后认真地落实这些标准,将具体的管理责任明确到每个管理岗位、每个责任人,让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也可以通过管理条例制定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措施,以技术保障细则、经费保障法规等促进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更加规范有效。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城建数字档案馆必须通过空间数据集成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打造空间数据库、形成应用服务系统,以便于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系统软件是三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硬件基础设施涵盖了服务器、网络通讯设备、档案数字化处理设备;网络环境是指档案馆内部局域网,和政府网、互联网有链接的公众网,将内部和外部网站办公联系起来,加强城建档案馆和相关单位及主管部门的办公联系,运用数字化加工、数字资源管理、电子档案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开发利用等技术,全面实现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软件系统则是按照城建工作实际,开发、建设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平台,以促进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并通过和数据库系统的联系,让数据录入、数据传输过程实现全程应用。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是网络建设,而网络环境又包括了馆内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等基础设施,这些是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后推力,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
(三)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纵观各地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其应用体系、标准规范、人才队伍基本都已解决,但各区域、各地市发展很不平衡,愈是经济发达地区,数字化工作越快,省会城市、中心城市较一般城市发展快。有些地市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城市正进入数字化的瓶颈期,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有三点:
1、重视程度不高
各级领导对城建档案工作重视还普遍不够,认为这是软指标、常规性的工作,在规划、建设系统排位最后,只要应付过去就行了,远远比不上对质检、安监、墙改、勘测、规划设计、劳务市场等部门的重视;有些城建档案馆工作成绩效果不明显,自身底气不足,处于得过且过的地步。
2、档案数字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各地城建档案馆普遍存在专项资金不足的情况。城建档案是公益事业,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实行档案数字化必须具备一定先进的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和扫描经费,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这项工作很难做下去。取得财政的最大支持,是城建档案数字化首要的工作。
3、数字化扫描争议较多
首先,是全部扫描和部分扫描之争,将档案全部数字化扫描,从理论上来说是理想的方式,需较大的财力做后盾,对建设科技强馆很有帮助,如,南宁馆。如果从降低成本来考虑,符合当地经济实际,选择部分扫描,不失为解决资金紧张的一种好的举措。其次,是档案馆自己扫描与外包扫描之争。对于外包扫描,鉴于城建档案的安全性,可在档案馆内进行,可以使用城建档案馆设备,也可以自行携带设备。如果档案馆选择自己扫描,从档案馆人员力量、工作时间、设备情况来考量,扫描工作会时断时续,影响到数字化的进程。
二、档案数字化突破瓶颈的举措
1、软件支持
城翻魏體通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保护、利用、归档、剔除等全过程。各地软件结合自身特点形式多样,或采购,或联合开发,或在贿软件基础上修改。软件要体现先进性,满足于科学研究,满足于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三位-?体的管理。软件不但可对历史存档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还要推动新增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在接受纸质档案的同时,须接收统一规定格式类型的数字(电子、声像)档案。软件还要方便批量导入、修改等诸多工作。
2、争取政策支持
省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为城建档案数字化扫描资金出台政策,对各市“数字化”要有具体的进度要求、资金要求。要出台具体文件,保证此项工作有据可依。市、县(区)城建档案馆要和财政部门经常沟通,要设置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数字化扫描。
3、新老划分
本着努力解决库存档案、不增加电子档案新的“欠账”的原则,合理及时划定时间节点,确定面向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接收开始时间。以石家庄为例,出台了《石家庄市建设局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声像档案归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并经市法制办备案。自2012年8月1日起,所有竣工的建设工程,均要移交电子档案。在此时间节点以前,由财政负担,解决历史档案的扫描问题。
4、合理解决历史档案的数字化
对库存档案扫描要制定合理的数字化方案,确定数字化的范围,量力而行,根据资金和人力情况合理安排,并同时做好历史档案的修复工作。石家庄城建档案馆历史档案的数字化扫描,以地下工程、地下管线、市政道路、沿街建筑、城市规划、大型公建以及大型住宅小区等档案为主。通过财政招标选定扫描队伍,以清包方式进行,效果较好。如果财力应允,最好城建档案全部扫描,方便查询利用。
三、数字化工作长期生存下去的根本保证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恒久的课题,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城建档案数字化的生命力在于为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1、要和建设智慧城市相结合
智慧城市建设已初见成效,城建档案馆要积极参与进来,发挥档案资源优势,提供小区住宅、公共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的建筑体量、建筑位置、建筑作用等基本地理信息,为百姓出行游玩提供方便。同时,城建档案馆服务水平也能得到升华,以真正让群众在利用档案中受益,实现档案价值。
2、要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相结合
地下管线是城市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保证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地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大多“地市”将这一职能设在城建档案馆,城建档案馆的作用在进一步加强。城建档案馆收集地下管线档案的突破,在于其电子档案的收集。专业部门在纸质档案缴纳困难时,必须要先行缴纳电子档案。地下管线数字化要适时更新,密切配合、资源共享。
3、要和城市规划相结合
城建档案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城建档案数字化不单单局限于自身扫描,要建设数据库,要对数据进行科学研究。以建设项目为主题,集成规划管理数据库、城建档案数据库,实现两者的良好性互动,实现规划信息与城建档案信息的相互操作、相互利用和相互借鉴,可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信息参考,为规划审批提供信息保障。
4、要和城建档案法规建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