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智能化工程技术8篇

时间:2022-02-18 15:21: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智能化工程技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能化工程技术

篇1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学改革;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23-02

一、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专业建设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对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对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与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一起重点研究探讨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问题,确定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教学模式,最终使学生达到二级注册建造师的能力和水平。

“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主线,形成基本操作、综合技能训练、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岗位工作能力四个能力模块,实现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技能三层次递进训练实践能力。在每个模块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实现工作与学习相互结合,达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不断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专业教学过程设置的课程以及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课程体系设计应建立在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的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基础之上。

深入企业调研后,我们建立了以能力本位为依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开放性、服务性为原则,课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与岗位对接的基础上归纳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楼宇智能管理员(师)职业资格标准以及按照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对智能建筑子分部工程的划分,进一步制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即以通信网络系统、楼宇智能化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系统集成六大模块为课程体系核心,前期开设水暖设备、智能仪表与测量等基础课程,后继开设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楼宇智能化工程预算等课程,形成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特色鲜明、思路清晰的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课程体系(见图2),依此确定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

专业基础模块:使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完成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气测量实训、楼宇智能系统CAD等实践教学环节,达到基本操作能力,形成职业基础素质。

综合职业技能模块:在专业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通信与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技术、电气消防系统施工等六大子分部系统安装核心能力课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再开设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等课程。教学中将技能训练项目融入课程中,理论教学由浅到深,能力训练过程从各系统专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递进,从而使学生具备智能工程设计、安装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

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模块:在综合职业技能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智能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智能工程预算与招投标等岗位管理能力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知识,具备工程管理的能力。

运行管理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实现与顶岗实习的“零距离”对接。

顶岗实习模块:学生直接参与智能工程安装调试、智能建筑及小区运行维护,获得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具备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准员工素质,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二、课程标准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念和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方案、课程内容纲要、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我们根据课程开放过程中的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和标准来确定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中最难的是对课程的设计,一门课程到底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教学组织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课程标准中要全面体现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学时安排、场地、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评价标准尤其要做细做好,粗略的评价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我们在课程标准中细分出课程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内容,每部分均详细列出考核与评价标准,最后在综合学生的职业素质等方面,给出综合评价。例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电气消防技术》的课程评价标准,首先列出本门课程有哪些技能训练项目,然后给出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和综合技能训练项目的量化评价,最后给出课程的总评价。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纲,将其做细做全,有利于后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定,更是建立精品课程的基础。

三、结束语

上述内容是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改的研究与成果,改革之路总是走的艰难和痛苦。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使我们每一个参与的教师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得以有了新的成果,但做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出更优质的学生。

高职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如校企合作机制研究、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双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希望同行们能携手共进,在教学改革的路途上开出新的花蕾。

参考文献

[1]谭慧.楼宇智能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2).

[2]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篇2

1.1依托当地企业做好调研工作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人才,尤其是为当地社会输送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建设,因此做好调研工作,必须依托于当地企业。调研工作不能流于表面,要发动整个教学团队的力量。首先,从专业层面应该有整体规划,确定调研的时间段、调研哪些企业,到具体实施阶段,老师下去调研的时候不能仅仅是盖个章回来就了事,应该提供现场调研的图片、个人小结等资料,另外为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专业层面可以发放调研津贴。材料收集好之后,要依据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工作,提炼出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用的信息,尤其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综合人才、岗位能力分析、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情况等。

1.2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或是校企合作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在人选是一定要经过筛选,务必选择一个对整个专业发展能够提供指导性意见的人,这就需要他有在这个行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另外需要热爱教育事业,不能只是来挂个名,开个会,还需要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直到作用。

2.做好课程体系建设

2.1根据专业情况重新整合课程体系

每个专业发展的沿革不一样,所以制订课程体系时绝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尤其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很多课程的开设是需要硬件支撑的,因此有些课程其他学校能开,本校可能开不了。另外,要充分考虑到师资情况,校内教师上不了的课程,要请企业老师来上课,如果连企业老师也找不到合适的,就得考虑这门课程是否能开设。

2.2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高专的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技术型人才,因此要充分做好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理实一体课程要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决不能只在黑板上写写划划了,现如今90后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老师一定要充分备课。师生双方应该在实验实训室边教、边学、边做、边评定,把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次,做好学期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每个学期的实训内容可以是基于某门课程的也可以是基于多门课程的,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可以基于电工电子技术进行维修电工的实训,也可以综合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安防技术、消防技术等进行智能管理系统综合实训。这种生产性的实训课程要尽量聘请资深的企业人员参加,这样对于教师和学生提高专业技能都有帮助。另外,做好顶岗实习和毕业项目设计。教师在给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时要有充分的依据,不能依照个人的喜好,这就需要专业层面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最后,做好职业认证工作。要为学生制订弹性的证书获取机制,每个学期的实训课程尽量为学生提供考证的机会,告诉学生哪个证是必考的,哪些证书是选考的。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考合适的证书。

2.3改革创新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

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在改革创新考核形式上,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可以积极推进过程考核,让学生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能够得到回报。总之,真实、客观的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能让其明白处于集体中的责任。

2.4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这种偏理工科的专业,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以后想在社会上立足并且过得幸福,这跟人的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并不完全依赖于个人的技能。因此在开设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能力的培养,可以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法规常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基础课,也可以开设电影艺术欣赏、围棋、书法等素质拓展课。另外,可以在以专业为单位积极鼓励学生创办或参加社团,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让他们提前了解和融入社会。

3.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

篇3

姓 名:

实习单位:xxxx物业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

时 间:12月13日—12月31日

我校为大力推进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突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精神,结合我们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特安排我们到x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三周的实习。实习期间xx物业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为我们进行讲解和指导,使平日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来,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我们职业道德精神和体会到团体协作的重要性。

一、 实习目的及意义

此次实习让我们对整个物业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包括物业系统的组成、物业公司的管理以及从事物业方面工作的注意事项。在技能操作方面,我们到配电室和监控系统中心等进行了学习,对一些设备和仪器进行了学习和操作,使我们对这些设备仪器的使用和简单的故障排查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在实习的阶段,也进一步培养了我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深化了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让我们切实体会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二、 实习时间

12月13日至12月31日

三、 实习地点

xxxx物业有限公司xx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处

四、 实习企业概况

篇4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实践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对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它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适应于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以及维护等等,而它的专业课程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体系,包括现代建筑的强弱电系统、信息系统以及智能系统等等。通常,楼宇智能化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网络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电话系统以及综合布线系统等等。鉴于这些知识体系会比较枯燥,而且学生也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吃力,难于理解,这样也就会导致动手实践能力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应用项目的实践进行分析,以增进人们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认识与了解。

一、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发展概述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信息的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也逐步兴起了,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是基于楼宇建筑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所以就产生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它主要采用的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建筑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可以看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是建筑技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要求的结晶。

相比普通建筑而言,智能化楼宇工程建筑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它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与处理功效,能够推动工作效率的提高;其二,它更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舒适;其三,它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比如在空调、照明的设备的控制上,它不仅能够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还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其四,它能够有效节省建筑运行维护的费用,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住户对建筑的需求。

二、项目的实施步骤

1.设置项目

对于应用项目而言,项目的设置是其成败的关键所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有效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来探讨项目之间的联系以及层次递进等因素。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分析,让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楼宇智能化工程,并且逐步扩大其范围,把它作为一个大项目的几个小内容来完成。比如,制定投标书、分析项目需求、设计方案平面图等等。学生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小项目的完成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2.分组设计项目

待项目的设置完成之后,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项目的设计。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向学生们明示项目设计的方法与手段,同时还要将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告知学生。另外,老师还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设计,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项目的设计,并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统筹规划下,进行各成员的分工协作。在具体分组设计过程中,老师不能放任自由,要起到良好的组织与引导作用,针对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分配任务、布置任务,还要适时做好调整工作。对于老师来说,应该对整个实施过程有一个明确的控制方向,并帮助学生们解决疑难问题。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每个小组必须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优势,把团队协作的力量展现给大家。实施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还是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这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同时,同学之间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习对方的长处,达到一种共赢的状态。

在整个项目的设计中,学生们作为主体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遇到问题的时候,由于准备不充分,还不知道如何下手,在经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之后,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同时,在对各成员的意见进行有效总结与归纳之后,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他们制定出现的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3.总结评估项目

在分组完成项目的设计之后,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项目的总结与评估,把自己的设计成果与别人的设计成果进行比对,之处各自的优缺点。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来比对项目目标的制定,看设计成果是否与之前的目标相一致,找出其中的差距,查漏补缺。

在绘制平面设计图的时候,要结合老师所给的时间项目资料来考虑问题,并在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描述。同时,在平面图的设计与方案的描述过程中,还应该想好设备设施以及辅助工具的选取,并为工程作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报价。

对于项目的评估来说,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具体设计成果来评判,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其它组的设计成果来讨论,总结出各自的设计特点。当然,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老师也不能忽视了各组的优点,只有综合评估所产生的效果,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最后,老师应该在每组设计成果的基础之上,总结与归纳出一套比较完整、可行的方案,以供大家参考,这样就会使评估过程成为学生们再学习的过程,达到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项目中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对于本课题中的“项目”来说,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而这个教学过程又是建立在一定的项目基础之上;其二是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这个大的项目,而它的专业课程也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子系统、子项目,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安防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等等。对于应用项目而言,使之应用于具有专业技术特色的建设中,不仅可以有效实现教学过程与具体项目之间的结合,而且还可以有效实现理论设计与实际系统之间的结合,这样就可以全方位地认识与理解项目的内在含义。

第二,该项目除了可以适应现阶段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需要之外,还可以在学生的设置、设计、评估以及拓展的基础上,来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作为更多学生的学习资料,从而使项目不断实施,不断完善,不断优化,最后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对于智能化的楼宇来说,它必须要有完善的控制、管理以及维护设施作为保障,这样方便进行安全管理、监视报警以及环境控制,从而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简言之,现代楼宇智能化的基本要求是要实现建筑的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以及办公设备自动化等等。

结语:

对于现代楼宇智能化建筑来说,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楼宇智能化建筑事业的长效发展。而在此过程中,其人才的培养也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以企业的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定位,不仅要让学生们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还要让他们充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这个方面来看,应用项目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它对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正松.论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13(2).

[2]纪昌锋 杨颖.浅析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

[3]陈思敏.浅谈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7).

篇5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情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一、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发展前景

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是集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现代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行业。据有关资料记载,第一个智能大厦于1984年创建于美国的哈特福德市,在楼内有大量的通信电缆、程控交换机和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楼内的配电、供水、空调和防火等系统都由电脑控制管理。它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环境。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竞争,对楼宇智能化行业的带来极大挑战,城市建设需要大量从业人员,会设计、会施工、能管理的建筑智能化应用型人才。因此, 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培养楼宇智能化技术人才是行业的迫切需要。

二、情境教学法实施的优点

智能楼宇日渐成熟,“3A建筑”“5A建筑”“超5A办公楼”等名词随处可见,这虽然是时展潮流进行的技术炒作,但也点到了智能楼宇的一些实质。那么,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采用尤为重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章节中每一个弱电子系统工作过程设计为一个学习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先按照实际完整程序,制定计划、选择设备、安装、调试、检测等。这样的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成为每一位同学参与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既体验完成任务的乐趣,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情境教学法采取的措施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在高职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响应理实一体化的教育理念,服务企业用人的要求,理论和实际不再脱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也是学好本学科最好的一种方法。情境教学的这种教学法同时需要教师、学生、教材以及相应的实训室等多方面的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培养教师质量是关键。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相结合,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楼宇智能化一般包括以下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广播告示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集控平台)及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等。要想讲好这么课程,教师除具有必备的教师职业资格以外,最好还应具有相关行业方面的技能证书。学校可以提供或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机会;鼓励教师参加技能鉴定;提倡教师实训现场的安装调试;实行以老带新,对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培训,使教师成为适应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另外,校企合作也是一个途径,对核心课程的教学可以请企业中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来讲授,对于不方便在实训室完成的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进一步理解书本知识的应用。

2.情境教学方法的实行,需要符合实训环境、符合学生的好教材。一个好的教材或好的实训教程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角色的必要条件。比如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所涉及的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视频会议等子系统,就是五个学习情境。教师要根据这五个情境来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

3.情境教学的设计环节

有了好的项目,好的实训环境,好的教材,教师如何把握这些有利资源,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教师教授成果体现的重要环节。比如楼宇对讲子系统设备安装这一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本系统及其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检测为依据,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来开展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对系统功能、组成原理等进行调研。

2)根据情境要求,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类型,设备选型及配置。

3)根据所选设备,进行安装、接线、调试等。

4)对系统功能做检查、验收、评价整个系统工作情况。

整个过程教师要把楼宇对讲系统的基本内容(如基本功能、系统类型、组成原理、各部分设备功能等)、重点难点(如楼宇管理主机软件的功能、软件安装、配置、使用,对系统调试等)进行强调。抓住所学情境中的重点,理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做到举一反三。

4、保障情境教学法实施的其他方面

1)创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新专业,加强与大中型相关企业共建联合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作业环境,顶岗实习;另一方面,学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2)把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分成多个模块,培养适用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如楼宇自动化的设计与调试、楼宇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建筑供配电、照明等

五、结语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护、管理及初级设计等工作的技术与管理人才。面向建筑设备、楼宇智能化工程行业,培养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电气照明、楼宇自动控制、建筑弱电系统、楼宇智能化系统(包括对讲门禁与室内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DDC编程系统等)的安装、调试、检测和操作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而培养出这样的专业人才,需要每一位教师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法,希望情境教学方法能培养出更接近于培养目标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830-03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la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College CHEN Qing, GAO Shu-guang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Through large amount of investigation on the demand of talents in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orientation and Specifications of talents are decided. The author also designs and explores the curricular system based on operating post and the specialty cultivate mode.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ar system; specialty cultivate mode

智能建筑自1984年1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都市大厦出现以来,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美国拥有上万幢的智能大厦。日本在许多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群楼”。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我国香港智能建筑发展较早,相继出现了汇丰银行大厦、立法会大厦、中银大厦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建筑。国内第一幢智能大厦是1989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1986年智能建筑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2年我国进入了智能大厦的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已有上千幢智能大厦。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据网上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今年涉及楼宇智能化领域的人才缺口为120万人。而且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

1%,高级技师不足0.3%。因此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纷纷申报此大类专业以培养国家急需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

1专业建设方案的定位与设计

1)专业定位

黑龙江省建筑专家委员会曾对黑龙江、辽宁、浙江、四川、深圳、广东、广西等省区建筑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及物业公司等78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楼宇智能化专业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的用人比例为1:6:3,由此可见,专科生仍是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主流。这类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符合他们的要求,因而更倾向于使用高职高专类人才。通过对行业专家的走访、问卷调查及搜集相关机构统计数据得出了如下工作岗位的需求情况调查表,确定了智能楼宇技术的工作岗位群。

表1中显示:安防监控系统设计、维护和施工工程师、智能楼宇管理师、楼宇对讲设备安装维护工程师以及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需求量较大,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将专业定位在基于工程的三个岗位上,即:数字监控工程项目经理、智能楼宇管理师以及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手段的思想,我们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了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工程施工、监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从事楼宇智能化行业常用系统设计、智能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规格为如图1。

图1

3)课程和课程体系设计

依此形成了6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即: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数字监控工程项目经理模块、智能楼宇管理师模块、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模块以及专业拓展模块。即“6M”课程体系。图2是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方向课程设置图。

4)专业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取“工学结合的3PP”的人才培养模式。(3PP是指3个基于工程的岗位(Project Position),即数字监控工程项目经理岗位、智能楼宇管理师岗位、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岗位)。

在实施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企业工程项目实战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在考核评价方面,通过企业工程项目,将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纳入考核范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用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个体具备从事相应职业活动资格并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衡量标准,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四个融入”,即:

1)合作开发方案——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2)合作打造课程——将工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内容中;

3)合作共建环境——将工程工地融入实验实训环境中;

4)合作造就人才——将我们培养的学生融入工程岗位需要的员工中。

从而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合理对接的目标。

2结束语

在确立了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人才培养方案后,同时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配套,并着力构建职业素质的养成体系,“就业指导全程化”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各种保障机制,确保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条不紊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S].

[2]刘晓辉.《网管工具使用与技巧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S].

[4]曹庆华.网管测试与故障诊断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篇7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问题;施工技术;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介绍

建筑智能化是一种先进的施工理念,建筑的智能化表现在建筑设备自身在管理、服务与设备间的相互融合与协调,能够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建筑智能化工程集合了通信、计算机技术、管理、控制等多门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趋势很广,它以建筑物为载体,集合了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系统、信息系统等,能够实现为人们提供安全、节能、舒适、环保与便利的管理和服务,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质量提升。建筑智能化工程另一种名称是弱电工程,它的设计与施工理念为:实现楼宇、办公、消防、通讯、保安等自动化。与我国发展理念中的可持续发展、环保发展相契合,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够实现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节约。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设计和施工技术,促进建筑智能化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现存问题及原因

(一)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法有待完善

建筑智能化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开端,在设计阶段需要结合实际需要,明确不同用户对智能化建筑的需求,对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合理、规范的设计。现阶段,很多工程在施工设计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缺乏对用户需求、意见的调查,也缺乏对建筑工程施工环境的研究,只是运用固有经验或盲目跟风国内外较为优质的工程,而没有与实际需求和施工周围环境相结合,使得工程设计偏离了实际,体现不出个性化、优质化。设计方法有待完善,表现在这些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同业主的不同需要以及较高施工要求,使得设计者不能冷静下来理清思路,未能对智能化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二是过分要求硬件设施高质量,而未能对软件进行合理规划,使得建筑系统整体的兼容性较低。总的来说,设计方法有待完善,这也制约了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需要结合实际需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优化设计方法,为工程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二)设计的子系统协调性有待提升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到很多不同方面的控制系统,若单纯重视主体设计,而忽略了子系统的设计,那么会导致子系统协调性降低。大多数智能化工程设计时,偏重于主体设计,而运用在子系统设计上的时间较少,这使得子系统间或子系统与整个系统间协调性较差。由于包含的子系统较多,而部分设计人员只专注于专业内子系统设计,如水电子系统设计人员不了解建筑结构设计,那么会导致各个子系统间的设计难以契合,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不稳定性。由此,需要有效协调各子系统,保证系统内部的相互补充与配合。

(三)技术应用理念先进性有待加强

技术日新月异,智能化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先进的技术应用理念,保障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够实现最优效率和智能。只有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才能做到先进性和性能优化。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在设计与施工时缺乏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理念。落后的智能化设计和施工方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变换的需求,也不符合智能化的特性。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智能化水平,需要引导设计与施工人员及时关注科技发展方向,积极学习,广泛收集和查阅资料,提升设计与施工技术和能力。敢于创新,不断完善设计新理念,尽最大可能提升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

(一)合理选择产品与确保产品质量

建筑智能化需要通过智能化设备与产品的选择、安装和运用来实现。智能化产品的选择是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前提,在科学设计了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系统结构之后,再进行合理的智能化设备产品的选择,产品选择需要满足系统需要,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建筑智能化其目标是对建筑进行管理、监控,也就是说智能化系统的工程是管理与监控功能,为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合理选择系统产品。选择货源稳定的产品,避免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同时,需要保证产品质量,选择高质量的产品,产品性能能达到相关要求和指标。严格控制施工用料,提升产品设施质量。在选择好产品以后,需要对产品实施检测,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各产品间的相互兼容,并实现安全性与可靠性。检测是为保证产品能够达到实际需要。实施产品现场检测,了解产品实际性能,分析其是否符合工程需要。若不能进行现场检测的产品,需要供应方提供合格证明或有效的检测报告。

(二)科学安装智能化系统设备与元件

在安装过程中,智能化系统的设备与元件需要与设计中的保持一致,不同设备间能够实现相互匹配。控制器设备的安装需要基于易维修的原则,基于就近原则实施控制器与需要监控设备的安装。结合实际监控范围要求,分析设备实际性能,科学选择安装位置。在综合分析易维修和易调试要求的时候,还需要确保选择的传感器安装位置,能够实现检测要求和性能。如温度传感器要尽可能选择较小的接线电阻,降低其与控制器间的接线误差;实施管道压力测试与清洁和保温前,先要对水管型传感器做好安装焊接与开孔;而管道保温层安装完成以后才进行风管型传感器的安装等。

(三)规范安装控制设备提升安装质量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时,监控系统相关设备的安装非常重要,包括电磁阀、电动调气阀、电动风门驱动器等这些主要控制设备的安装。运用电动调气阀进行管道阀门控制时,需要分析管道门和电动调节阀的口径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那么需要增加异径管件,还需要保证电动调节阀口径不会小于管道口径的两个等级。运用电磁阀对管道阀门进行控制时,需要在安装前引入模拟实验,以检查阀体与线圈间电阻,保障电磁阀们控制的灵活性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其电磁阀口径与管道口径要求与电动调节阀一致。电动风门驱动器是对风门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设备,在设备安装之前,需要对电压、电阻与信号传输进行检查,分析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可以运用模拟实验对其进一步检测。同时,在该设备安装完成以后,还需要保证开关指示方向能够与风阀抑制,并且观察起来很方便。归纳起来说,需要合理选择与安装各种阀门控制器,提升安装质量,保证设备性能。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建筑智能化是建筑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针对设计方法有待完善、设计的子系统协调性有待提升、技术应用理念先进性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不断完善设计方法,革新技术理念,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升工程施工质量。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保障智能化建筑工程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与合理性。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智能化系统的产品,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系统设备和元件安装技术规范和原则,提升智能化控制设备的安装质量,使得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率和功能。在今后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时,需要更多的将现金施工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促进建筑智能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欣江.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

篇8

关键词: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业的工程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配套施工技术以及装备的智能化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和推进我国工程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与它相对应的输变电施工技术和装备必须要朝着交互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方向的发展,更好的保障电网的高效经济、安全可靠的运行。发展智能化施工技术要从两方面入手,即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施工装备的自动化、技能化,本文将对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

1 施工技术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控制器、通讯设备以及传感器、控制器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而且还即将开发出能够实时判断作业情况以及进行调整的智能化施工系统,更好的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全面实现智能化是现代工程机械发展的大势所趋,现在一些技术先进的工程机械公司,已经在平地机、装载机、挖土机、压路机以及摊铺机上应用了GPS定位系统以及无线通讯系统,将工程的工作进程和工作参数等信息通过无线通讯系统进行监控,达到统一、科学管理的目的。我国众多的科研单位以及机械生产厂家也对智能化工程机械技术进行积极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完成了材料拌和机、装载机以及自卸车等单台工程机械的改造,同时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对于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来说,现在国内外在张力架线设备以及铁塔组立设备方面也进行了智能化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开发了单台牵引以及张力架线设备的智能功能,并且还实现了通过几台设备联网或者集控装置方面的群控功能;而且在组塔设备方面,也研制出了组铁专用的塔式起重机,实现了铁塔组立的单机智能化吊装,并且正在努力进行多台起重机联合作业的智能化施工研究。

2 智能化系统在电网建设中的运用

从上述电网施工技术智能发展来看,现代的电网工程项目建设逐渐走向了系统化和大型化,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设备、人员、材料以及层级等内容,这增加了电网建设工程中的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输变电工程建设早电力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电力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跨大区联网、智能化电网以及特高压电网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对项目管理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建设的好坏对于整个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直接的关系,它决定着工程项目的安全投入运行,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输变电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与它相适应的施工管理水平也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提升,更好的适应电网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的加强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节约工程的成本,提升建设的质量,保证建设的安全,电力企业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缩短项目管理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大力开发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好的达到全面提升电力水平的目的。

(1)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弊端

输变电工程建设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工程项目管理比较复杂,涉及范围较广,它涉及到人员、质量、安全、进度、文档以及合同等环节的内容。由于我国的输变电工程管理的起步比较晚,在广域以及分级管理项目系统中,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存着一些问题。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用电量的大幅度增加,电力工程数量也日益增多,而且规模也逐步提高,一些目标控制如质量、安全、标准、经费、设备资源以及人力等难度加大。第二,在工程建设中,由于要涉及到众多的单位和部门,而且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业务交叉作业,给工程的协调带来了困难。第三,电网工程前期的工程量准备工作比较繁重,存在着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而且各个工作之间的依赖性和关联性较强。第四,在工程管理中,缺少必要的标准化流程控制;第五,由于输变电工程项目较多,而且工程建设文档不断的更新,存档和查阅的难度较大,历史数据不易保存,这就增加了决策的难度。第六,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与安全保障措施、调用和控制环节的内容特别的薄弱。

(2)智能化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智能化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进管理思想,更好的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服务,更好的提高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我国输变电工程的型式和等级具有多样性,而且输电线路以及变电工程中的导线、铁塔等规格、型式与种类较为复杂,再加上对应的的一些施工设备的用量大,种类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上述工程管理信息进行高效的分配和处理,这难免会出现一些遗漏和偏差,容易造成一些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的发生。在输变电建设施工中,其数据量较大,计算较为复杂,再加上环境多变,技术人员一般都是凭借着经验进行器具的选择,这就很容易造成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且更有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人员分散等原因,使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损失,从而埋下安全隐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以其计算准确、运行速度快以及信息储备量大的优点,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电网建设施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大力提升工程施工方面的管理,要把工程量的计算、工程节点控制、施工方案的设计以及工程配套施工设备等方面和施工管理密切的配合,逐步提高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高效协调,更好的提高电网建设的施工管理水平。

智能化施工管理就是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系统对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处理、保存、维护以及使用,并且运用人工智能中的知识工程以及专家系统等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进行施工管理。智能化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包括基本施工的计算,又包括了现场施工管理中所需要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施工规范以及安全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平台,对于输变电项目中最薄弱、最底层的施工现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智能化施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和研究,不仅能够实现施工全过程管理的系统化、统一化、实时化和智能化,而且还能够降低施工的成本,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有助于输变电施工的科学、高效化管理,更好的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企业的效益。

3 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和生活用电量的增加,其电压等级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对于电网施工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对于交直流特高压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大型的牵、张设备配套施工共同完成。于此同时,对于一些快节奏的建设项目,工期越来越短,但是施工的质量却越来越多,在安全环保的情况下,对于牵、张设备的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力研究和开发智能化的牵、张设备,对于提升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单台设备智能化

单台牵、张设备的智能化,要在整机方面集成控制中心运用微处理,使微处理器完成对放线数据的采集和监视,起到控制和调节的作用。数据的采集运用的是配置的测定张力的拉力传感器和测定速度的速度传感器,并经过总线传输通道,把牵力和张力的数据传送给主机控制中心。而主机控制中心要事先设定好程序,并且对数据进行快速的处理,及时有效的调节总张力或者是分张力,更好的达到牵、张设备智能化控制的目的,真正实现电网工程的智能化施工。

(2)机群设备智能化

机群设备的智能化主要从两部分组成,即单机智能系统和管理中心系统,单机智能系统能够对牵张设备及时有效的实施多种功能,例如,状态测量、运行显示、通讯和调节等,通过智能系统的通讯单元模块,把施工中各个设备运行的真实情况传送给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算,并建立起一个集成化的施工作业模型。这一模型不仅能够对施工系统内部的任何一个智能分支进行有效的监控,而且还能够对施工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全程监控,有效对的对于各个智能分支单机进行分析和调整,有助于优化施工方案,更好的进行施工。机群设备智能化能够使操作人员实时的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设备使用参数的透明度,能够有效的防止错误操作的发生。

结语

总之,要加强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研究和开发,增强施工智能化和自动化,有效的降低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更好的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缪谦,温超.特高压工程张力防线同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华东电力,2009(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