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2: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安全文化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结构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在长期安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意识行为的总和。它体现着施工企业的文化内涵,根据施工企业生产运行特点,将其安全文化划分为精神、行为、制度以及物质4个层次。其中精神层文化是核心层,其他3个层次围绕着安全精神层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这4层安全文化水平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
1.2影响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形成的因素
采用文献归纳法对各个行业影响安全文化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得出和施工企业最匹配的16个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安全意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奖惩体系、交流平台、组织承诺度、管理参与度、工人安全需求、决策者行为合理度、施工现场安全合理度、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物质基础;外部因素有: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社会安全价值观、行业协会宣传力度、国家法律法规。
2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演化路径分析
2.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自然演化路径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自然演化是以企业工人为主、自下而上、具有自组织性质的演化路径,其动力来自于企业的内部,表现为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起着安全文化演化的主导作用,以自组织的形式影响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形成过程。这种基于自组织的自然演化是内生的,企业内部机制作用的结果,不受外部作用的影响。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施工企业工人安全意识等水平得到提升,迫切希望管理者多参与安全文化活动、企业加大安全培训投入力度、加大交流沟通平台的完善等,在企业内部产生一种自然、有序、有方向(从工人向管理者)的推动力,使安全文化的形成速度加快、安全文化水平得到提升,最终自然演化成一种内生的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
2.2基于控制论的强制演化路径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强制演化是以企业管理者为主、自上而下、具有刺激推动性质的文化形成过程。基于控制论,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形成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是施控者,工人则是受控者,他们都是具有判断事物能力的行为主体。强制演化是管理者在认识到本企业的不足,通过改变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安全文化体系,以适应竞争环境要求的过程。强制演化强调管理者需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从而重视组织承诺和管理参与,主持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奖惩体系、交流沟通平台,安全教育培训投入计划等,从而形成强制演化下施工企业安全文化。
3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演化路径
借助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5.6a,笔者对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演化路径进行了仿真模拟。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可通过系统流图的形式来呈现。呈现了系统内部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且标明了自然演化和强制演化两种路径。所以,最终确定了影响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形成的5大因素:即安全意识(包括工人和管理者)、安全规章制度、奖惩力度、安全教育培训投入力度、交流平善度。
4结论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每个企业都有企业文化,而每个企业文化中的企业安全文化又各不相同,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如果安全文化水平低,就会使企业安全管理功能减弱。安全文化属于企业安全管理内驱因素,是企业运行安全制度的根本,也是职工进行安全行为的导航。企业只有有意识的进行安全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不断进行安全文化的创新,才能在根本上提高企业安全的管理水平。通过文化形态的分析,可以发现,安全文化包括了安全精神、安全行为、安全制度及安全物质等方面的文化。安全精神的文化指企业和职工心灵安全意识形态的积累和沉淀;安全行为与安全制度方面的文化指对企业职工行为方式与安全体制方面的管理;安全物质的文化指可以感受到形态,可以听到的一种文化现象。高质量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无形的资产,只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使安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把散乱的安全文化整理得系统化,使水平不高的企业安全文化逐步提高到健康,甚至高水平的安全文化建设。
二、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煤炭安全文化存在一些问题,而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却是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主管部门与煤炭企业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事故预防上做了大量工作,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却没有解决重大事故伤亡多、损失大的问题,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煤炭安全文化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缺陷,才是重大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安全意识,权、责不平衡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管理层只注重生产,忽视安全,缺乏对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还有很多安全管理的规章和制度既不完善,也没有严格执行,只把安全制度挂在嘴上,而没有贯彻实行,不落实在行动中,造成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2、缺乏管理上的创新
我国煤炭企业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一直以粗放型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开展管理工作,这些落后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煤炭生产的需要,虽然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与装备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真正的安全系统生产理论和安全行为的理论都没有得到推广,更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
3、职工素质不高,缺乏安全工程的积极性
我国煤炭企业职工有大量是农民工和劳务工,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操作技能差,一直处于被动的安全工作,缺乏安全工作的意识,也没有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安全文化中。这些职工普遍认为安全工作只是领导的要求,只是按照规定做,并不了解安全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4、缺乏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
煤炭安全文化包括了安全投入和技术装备改造,很少煤炭企业会主动进行的,大多是依靠国家强制的执行,而且安全工作只依赖政府外部的监察,根本不能提升企业的安全系统,虽然监察存在,却依然存在大量隐患,事故不断。很多安全活动都只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
三、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
1、煤炭安全文化的程序
煤炭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需要经过长期的精细化系统工作,所以,一定要按照建设程序,完成安全文化的建设,才能事半功倍。而煤炭安全文化建设的程序。
(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设计阶段
煤炭安全文化工作既精细又琐碎,还需要长期的坚持,所以,一定要做好安全文化的设计工作。而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了,安全文化机构的建立、机构小组搭建、安全文化结构的规划及策略的拟定等工作。煤炭安全文化在设计阶段,一定要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通过专业人士指导,使煤炭企业全员参考。
(2)安全文化实施阶段
煤炭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结转致工作,也要考虑到安全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在实施阶段要把设计阶段的设想进一步实现达成目标。是煤炭企业充分了解企业自身情况基础之上,合理、有序的开展安全文化工作。通过从上到下方法,对煤炭企业的班组、队及科室进行安全文化的理念培育,依靠领导机构支持,结合安全文化的理念,建设安全文化的制度及物态文化。
(3)安全文化的完善阶段
安全文化的完善阶段是建立在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形成基础上,对安全文化进一步完善的阶段。是企业存续期的重要工作内容,所以,企业要随着自身情况的变化,对企业理念和制度等文化的改变,才能真正适应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需要。所以,在这个阶段进行安全文化一定要保证及时、实时性和适当的调整工作。煤炭企业在整合重组的同时,还要和内外企业结合在一起,检查安全文化能否适应安全生产需要,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煤炭企业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方法
按照煤炭安全文化方法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规模、投资的主体策略,对不同煤炭企业使用不同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1)新建煤炭安全文化的方法
新建煤炭安全文化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也有很大的压力。新建煤炭安全文化先天的优势是:在煤炭企业创建之初就开展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进行系统规划,对生产阶段进行详细目标的确定,收到最佳建设效果。即便存在一些问题,也大多存在于人力、物力和安全文化理念方面,要注重安全制度的文化构建,加强煤炭企业安全的物质文化建设。新建煤炭企业进行安全文化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建设初期把安全文化当作煤矿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设核心是尽早入手,把创业精神及安全重要性等意识,融入安全文化的建设中。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和生产文化的建设,实现融合与衔接。
(2)原有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方法
煤炭企业经过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考验,已经形成了企业的安全文化内涵,一般体现在企业的安全文化理念中和制度、物质文化中。这个阶段要开展安全文化的建设,一定要使用继承和创新方法,在原有安全文化基础上,再结合当前发展的时代特点,抛弃不合理的文化特征,尽可能的吸收新文化内涵。原有企业在安全文化的建设上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原有企业的安全文化在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已经明确提出了安全文化这个概念,而且形成了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方法,以批判继承的眼光,吸收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安全文化成分。
(3)煤炭企业整合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
煤炭企业要完成整合是十分复杂的,原有煤炭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安全文化,要进行安全文化的整合有着很大的困难。可以先分析出煤炭安全文化的建设特点,对可以继承的和需要抛弃的要进行筛选,安全文化建设时,也可能使用两种方式来选择,一是整合之前,以某安全文化作为主导,对其它安全文化进行整合前的吸收,二是吸收所有安全文化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建设安全文化。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进行安全文化的建设都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确定,不过,有效安全文化是需要不断继承的。
3、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础与保障
(1)大范围宣传
煤炭企业职工素质水平不高,特别是一线采煤职工,不能充分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要完成安全文化建设,就要正确认识安全文化,使煤炭企业所有职工了解文化建设,才能主动积极的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所以,煤炭安全文化的建设,一定要加大范围宣传,做好安全文化教育的灌输工作。
(2)所有人的支持
煤炭安全文化的建设既需要领导的支持,也需要所有职工的支持。煤炭安全文化建设属于系统工作,需要领导支持,所有职工支持,才能实现物质支持与制度约束,顺利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3)信息化系统支持
安全文化建设任务很重,而且涉及的人员十分广泛,数据量与信息量庞大,在安全文化建设的设计、实施与完善阶段,会不断产生大量数据信息。信息是需要共享使用的,前期信息数据会影响后续工作,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分工、人员努力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一定要有信息化系统支持,才能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4)安全文化建设效果检测和评定
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煤炭企业创造安全的业绩,而安全文化形成和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煤炭企业管理人员既要考虑到国家的政策和市场的环境等方面因素,也要按照实际情况,实施安全文化建设,并且,随着完善的程度,不断推动安全文化的发展。这就需要对煤炭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进行检测与评定。效果的检测与评定可以巩固安全文化建设成果。专家和学者经过研究,已经使用平衡计分卡等安全文化评价法和煤炭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方法,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效果检测与评定。还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效果的评定,按照煤炭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确定简便的测定方法。
4、煤炭安全文化建设在理论上的创新
时代在发展,煤炭安全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也要进一步深入,如果原有安全文化失去了合理性,就会使安全文化建设效率低下,所以,一定要加快煤炭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完成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事故频发的情况,已经提出了互惠性安全文化建设理论,这是适合我国现阶段煤炭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深入探讨,实现对煤炭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安全文化的建设的开展,也不再是传统的提口号,或者只是进行方向性的思路指引,而是对煤炭安全文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对其他行业来说,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借鉴。
四、结束语
1.理念和策略。(1)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柔性的文化渗透与刚性的制度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以“制度作保障、文化作引领”的安全管理体系。(2)策略: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按照分布构建、同步实施、持续完善的原则,积极开展相关研讨、推进、反馈和完善工作,最终形成了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向的分支分化,并且建立了11项文化建设支撑机制确保安全文化建设收到良好效果。
2.范围和目标。(1)范围:涵盖企业公司生产经营所有部室和单位各专业各项工作开展的全过程。(2)目标:保证公司整体的安全,不发生任何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
3.指标体系和目标值。(1)定性指标:干部员工安全责任全部落实;安全培训教育有效开展;安全管理有效覆盖生产经营所有专业;干部员工全部达到安全准入等级;现场标准化作业制度有效执行;安全设施完备齐整。(2)定量指标:实现安全年;六级及以上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发生率为“0”;设备缺陷隐患排查治理率达到80%以上;供电可靠性达到99.9%以上;“零违章”作业现场比例达到80%以上。
二、主要做法
1.主要流程说明。电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流程共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梳理工作流程,提炼经验做法;二是搭建安全文化建设总体框架,构建三个分支文化体系;三是建立11项文化建设支撑机制;四是组织实施,持续进行完善。第一阶段:结合多年安全生产工作经验,梳理工作流程,提炼经验做法,并进行归纳分类,积累安全文化建设第一手资料。第二阶段: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充分的多层面的研讨,进一步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目标、任务等,重点确定安全文化的分支文化、支撑机制内容。最终确定公司安全文化构成。第三阶段:建立11项支撑机制是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主要工作内容和任务包括: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全员覆盖机制;建立等级准入机制;建立到岗到位机制;建立现场管控机制;建立违章督查机制;建立设备维管机制;建立设施规范机制;建立工器具管理机制。第四阶段:按照体系、机制建设具体工作内容,积极组织相关部室单位开展文化落地工作,将体系、机制建设具体内容有机融入到生产经营实际工作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意见建议反馈。自下而上认真总结分析安全文化建设与现行的安全生产管控模式不相适应的盲点和误区,反馈至安全文化建设主管部门,由其组织开展调查研讨,深入查找问题症结所在,判定原因存在于哪个模块中,并结合实际梳理完善,以达到持续改进、发挥实效的目的。
3.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为提升安全文化建设层次,公司结合实际,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总体负责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研究决定安全文化建设重大问题,审定审查安全文化建设构架内容。同时成立安全文化建设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质量部,具体负责安全文化建设相关事宜,全面推进体系、机制建设,督促相关部室、单位统筹协调的落实文化建设具体任务,保证文化建设顺畅进行。
4.绩效考核与控制。企业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否决项为:发生七级及以上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绩效考核检查与公司安全生产季度、年度等检查一并进行,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文化建设问题一律记录在案,统一汇总到季度、年度检查中,并进行打分排名,形成档案,作为评先选优的依据。
三、评估改进
1.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1)安全文化的分支文化体系及支撑机制的完整性、适应性和科学性。(2)安全文化的11项支撑机制的具体措施执行、反馈、完善、创新情况。(3)干部员工对安全文化接受、理解、执行程度。(4)安全文化建设检查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检查考核结果的运用和作用发挥。
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1)各部室、各单位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上开展的还不够平衡。(2)部分干部员工没有形成自主、自发、本能的行为。(3)安全文化部分支撑机制仍然显得较为薄弱。(4)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安全文化建设检查考核力度还需加强。
3.今后改进的方向和对策。(1)通过召开宣讲会、推进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2)通过开设专栏、编印简报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对安全文化思想理念、思路举措等内容的宣贯。(3)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吸纳安全文化建设好的经验做法,确保文化建设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4)通过主管部门牵头召开意见建议反馈会、说明安全文化建设方向的形式,引导干部员工反馈意见,并于主管部门调研分析结果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5)通过加大对安全文化建设检查考核结果在评先选优中的比重,进一步督促各部室、各单位开展好此项工作。
四、结语
在实际工作中,公司按照安全文化建设三个分支体系、11项支撑机制具体内容,采取“十法”推动文化落地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人员的精神状态、作业的施工环境和设备的健康水平电网三个方面:
1.人员的精神状态方面: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将安全生产工作中一切有益的因素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使企业员工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干部员工的思想理念,从而保证了干部员工安全意识、安全能力的显著提升,工作期间的精神状态得到极大地改善,为保证作业安全、保障企业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现场的作业环境方面: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对作业工具、安全生产工器具、安全警示标牌等相关设施进行进行标准化配置、改造和管理,其安全防护能力、安全警示作用更加明显;对变电站、线路周边等社会机体建立起“联防”工作机制,极大减轻了干部员工的工作量。
关键词安全文化探索创新
安全文化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安全文化的作用是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安全文化?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本质
本文开头已经点出,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生存发展的全过程,换而言之,只要有人或者有人类活动就有安全文化。这样讲读者可能不理解:远古的蛮荒时代,人类有安全文化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无论是现代工业生产还是远古狩猎,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简单讲就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也就是更好地活着。为了更好地活着,就要劳动,就要工作,就要与非人类的一切物质或精神以及人类之间进行接触、融合。例如,机器、矿山、巷道、瓦斯、自救器或者森林、河流、野兽、天气、地震,或者战争、冲突、矛盾等等,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生命安全问题。工作、劳动效率提高越快,安全保障系数就越低,,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如何找准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工作或劳动效率,并形成一种既约定俗成,又不断创新完善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就是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安全文化的本质所在。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潜意识或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探索和掌握安全文化。概而言之,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对自身或他身安全在由感性向理性认识、把握和实践过程中,追求最佳安全状态的要求、意愿和氛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的生命健康角度、突出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保证安全的安全文化观,是包括所有企业在内,全社会共同努力追求的方向。
第二,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刚才已经指出,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它的目的,就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证工作(劳动)效率和安全系数在临界点以内稳定状态的共识,也就是在尽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任何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的政策、制度、机制、措施和方式方法,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和作用发挥的落脚点。基于此种认识,要发挥好安全文化的作用,就要首先了解事故发生的根源。一般而言,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为原因(非物原因),另一种是纯物的原因,人为原因大家比较好理解,对于纯物原因(即纯粹由于非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因,例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可能比较陌生。为什么讲是纯物原因呢?因为在企业生产中,事故大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一般概念的物的原因也大多与人的行为有直接或间接联系,而纯物的原因在企业事故中的比例相当少,除了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外几乎没有(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也逐渐被人所预见,只是由于科技水平或资金投入等问题而导致预见的准确度高低不同罢了)。例如在煤矿生产中,有人说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巷道变形等自然状态是非人为原因,但事实上这也属于人为原因,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误区,刚才提到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能够准确预见这些非正常现象的能力,或者由于资金、人才等原因而无力去预见,而这些正是由于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而造成或影响的。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保证。明确了事故根源和解决这个根源的途径,也就明确了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就必须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笔者认为,要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机制:
1、完善安全战略指导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方向性。对于所有行业、企业来讲,安全的本质、目的都是不变的,但具体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由于所经营的产业不同,员工所从事的岗位不同,在大的安全战略指导方针基本不变(例如我国的安全生产指导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必须要有符合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例如龙矿集团的安全方针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齐抓共管、长治久安,同时根据不同时期有相应安全指导机制。洼里煤矿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范行为,注重基础”的安全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三原则”(即:达不到安全状态、优良的工程质量和“精品工程”标准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不准生产)和“六个确保”的安全保证机制,明确了安全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战略方针,做到了安全工作有的放矢,为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安全工作中的能动性奠定了基础。
2、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持久性。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思想状态。例如煤炭行业根据行业规律、特点,都要制定一个年度或更长时期的安全考核目标。同样,每个企业都根据自身情况都要制定一个安全目标和考核措施,目标及考核措施确立的科学合理与否,对于在目前国有体制下经营的企业来讲,对于干部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左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持久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完善安全理念渗透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层次。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得到员工认可认同,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各种安全理念渗透的效果。各种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在这方面,洼里煤矿建立了完善的渗透保证体系,在将各种安全理念、警句汇编成册的基础上,要求每天班前班后会进行学习讲解,自觉指导并运用到安全生产中,并定期开展理念渗透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兑现。通过制度约束和柔性引导,使广大员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企业安全文化层次得到极大提高。
我们必须要科学管理安全生产,要从企业全员、设备、环境全面去抓。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和基本的。首先要健全企业安全保障、监督两大体系,建全安全管理机制,认真落实三级安全网职责,明确企业安全要党、政、工、青齐抓共管,明确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首先安全文化强调的是全员参与。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责令各部门负责人协调落实。切实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隐患。重点关注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所有设备设施都要按照规定安装、运行、维护,并且每年编制可行性安全技术措施,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每年要修编、完善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要用制度去约束和激励,去约束员工的安全行为。修编应急预案并及时完成审批及上级监管部门评审,及时下发至各部门执行。本着以预控为核心,对安全规定的执行、安全检查问题整改、安全隐患治理形成闭环式管理,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纳入规范化、常规化的轨道。
3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修编完善检修、运行规程及各项生产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内容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检修、运行标准化作业文件,规范检修、运行基础管理工作。对检修、运行标准化作业过程实施有效控制,明确作业标准、作业程序和相关技术要求。通过检修、运行标准化作业文件的严格执行,规范检修、运行人员工作、操作行为,杜绝违章作业,减少人为误操作,有效保证设备检修、运行管理可控、在控。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
一个发电企业全员安全意识强弱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体现,反映着企业安全文化程度。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首先要从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重点落实现场安全警示教育,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创新文化宣传载体,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理念,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督促其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注意自我保护。其次,要加强现场安全警示作用,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安全事故案例培训,促使员工时时牢记安全,自觉做好安全预防,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牢固树立“我要安全”的思想,使员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技术素质。第三,要发挥三级安全监督网的作用,各尽其责,从最高领导到班组长,齐抓共管,层层把关。
5开展多种形式安全活动,积极宣传安全理念
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向员工宣传灌输安全理念,形成良好舆论环境,促使员工潜移默化地受到安全警示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在企业建立“安全展室”,通过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以及典型违章案例等栏目,让全体干部、员工吸取公司内外不安全事件的经验、教训,使大家从中受到启发,树立“以人为本、珍爱生命、杜绝违章”的安全理念,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在安全生产活动月中,要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安全活动,通过安全经验交流、安全知识培训、宣传板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安全标语、防火知识宣传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推动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健康发展。
6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安全文化
通过资料查找和实地研究,笔者认为民航运输企业的安全文化可分为4个层次:价值观、理念、组织领导、规章制度、操作实施,其中价值、理念观是其他3个要素的决定性要素,是安全文化的根基;组织领导是价值、理念观的实现方式和载体,是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保证;规章制度是领导组织决定的结果,是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操作实施是规章制度的完成状态,是安全文化的具体形式。可以看出,下层要素取决于上层要素,同时又对上层要素有反馈调节作用。
2民航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构成要素的具体研究
安全文化的每一个要素是由众多小要素组合而成的,这4个层次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所以要划分为4个层次主要是为了方便安全文化实施的操作和分析,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下面将针对这4个层次进行具体的分析。
2.1安全文化的价值观安全文化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价值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文化最主要指导思想。民航运输的安全关系重大,因此民航运输企业所有工作的前提都是安全问题。民航运输的安全管理主要依赖于预防。
2.2安全文化的组织领导民航运输企业的组织领导是安全文化是否可以实施和形成的关键所在。在民航运输企业内部应当建立一个安全文化部门,专门从事安全文化的宣传和建设工作。将重点放在安全文化的价值观建立上,为民航运输企业的高层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2.3安全文化的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是民航运输企业安全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用制度约束行为,提供安全保障。安全文化的相关规章制度需要围绕飞行安全进行,涵盖签派、机务、飞行、飞机等与运行安全密切相关的环节。
2.4安全文化的执行实施民航运输企业安全文化价值观的最终实践就是执实施,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体现安全文化的内涵。
3民航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总的来说,民航企业应该从3个方面建设安全文化。①建立和谐的安全组织。②加强安全文化管理。③民航企业领导的带头作用。一个和谐的组织可以促进安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该组织应该具备知识型和学习型的特点,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都应该恪尽职守,不隐瞒问题,公正地处理问题,营造一种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氛围。在民航运输企业内部,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工作方式等都与企业的安全文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思想引导,进而提高他们对安全文化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领导班子作为民航运输企业的核心,其文化素养和业务素养直接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他们的价值观、管理理念对企业员工产生很强的影响力。所以,领导班子应当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领导员工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4结语
1.1企业竞争环境导致的现实困境
由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可知,安全文化建设须建立在企业的物质基础之上。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物质基础又集中反映在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之中。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普遍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各类型企业也必然遭遇到了经营效益下滑的风险。从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企业的竞争环境。那么恶化后的竞争环境对安全文化建设又带来了怎样的困境呢。不难理解,在企业全员聚焦于增强盈利能力的情况下,安全生产似乎成为了一种“口号”,而难以将其上升为一种文化积淀。
1.2企业制度环境导致的现实困境
这里的“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就企业制度环境所导致的困境而言,可分别从这两大制度类型上来考察。①正式制度环境因素。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遵循圈层原理,即需要从制度文化逐步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然而,在当前压缩产能水平、提升产能结构的压力下,我国企业普遍聚焦于构建技术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也在绩效考核上配合了这一点。②非正式制度环境因素。与正式制度环境不同,非正式制度环境是自发形成,并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实践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在不具有“企业公民意识”的情况下,难以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更不要说对安全文化重要价值的认识了。以上从两个方面所做的现实困境分析表明,在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制约条件。就解决当前困境的思路来看,则需要利用企业文化的构建原理,来综合消除客观和主观方面所带来的干扰源。
2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点与区别
在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原理的同时,还需要认清二者的异同。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二者都具有各自的特质。因此,下面将就二者的异同点进行梳理。
2.1二者的共同点
①理论层面。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都需要借助“传承”来实现基因的保存与传递。这也就表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在长期中逐渐形成。②实践层面。前面也已经提到,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遵循圈层原理。企业文化作为总括的文化系统,在建设实践中需要逐次完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构建。与此相似,企业安全文化也需要完成由“看得见”到“看不见”的转变。
2.2二者的区别
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可知,许多作者将企业安全文化看作为企业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从而放大了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对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从功能结构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侧重于形成企业内在的凝聚力和员工趋同的心理素质。而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出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则需要建构起“: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的企业安全氛围”。可见,企业安全文化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正是由于存在着显著的正外部性,便相对增大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难度。需要指出,当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从对其概念界定的多元化倾向上也可见一斑。但我们也应建立起文化自信,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还应在企业充分推广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安全观。
3基于国际经验下的对策构建
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十分重视制度文化构建,这也与西方社会重视契约的文化背景有关。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70年代初期就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法》。从美国杜邦公司的经验来看,在其生存发展的200多年的历史中,就是把安全上升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倡导安全、职业道德、环保与健康及对人的尊重,从而成为公司发展历史的进程中永不动摇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转化人的观念,不是以一种强硬的方法往人的头脑中去贯穿法规和条文,而是结合人的自身特点,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安全环境,使人的自身素质在学习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传统的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化。由此,基于国际经验下的对策可从以下4个方面。
3.1提升人本管理水平
“人本管理”作为舶来品已逐渐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应用。但从应用效果来看,其中的功利性仍不乏鲜见。这种功利性的产生根源可归因于,我国企业部分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假设仍是“经济人”。这样一来,必然习惯于采取说教的方式来解决安全生产的问题。为此,提升人本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员工真切感受到管理者为员工的安全着想,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安全生产来为企业的发展着想。
3.2强化制度规制机制
杜邦公司所获得成就是我国企业无法复制的,其中就包括美国人所崇尚的契约精神。因此,我们在正视这一情形的同时,便需要借助制度高压来规制非安全行为的产生。从安全文化的建设路径来看,这里属于制度文化建设。结合现实问题,强化制度规制机制的关键在于旗帜鲜明的履行奖惩办法。前面谈到了我国企业所存在的非正式制度环境,为此需要通过引入“声誉约束机制”来克服“法不责众”的弊端。
3.3重视文化基因传承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从而实现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的转变。为此,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安全文化基因的传承。具体的做法包括:①管理者不应因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恶化,而弱化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②管理者应认识到安全文化这一软实力的价值,并努力使其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集合。
3.4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在员工岗位安全意识培训中,需要充分挖掘传统安全文化元素,从中来使员工产生共鸣。诸如,三思而后行、沉思、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文化元素,都能使员工在内心信念中形成安全生产意识。
4结语
安全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油田企业所经营的都是油气资源以及油气制品,这种产品都是属于危险性极大的易燃易爆类产品,油田企业一旦发生油气资源爆炸或者火灾,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油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较低。目前,很多油田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概念以及意识非常淡薄,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安全文化素质较低,专业知识较为缺乏,标准规范掌握不准,不具备很好的安全行为和习惯,严重地制约了油田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安全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油田企业文/王鑫明油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普遍不强,还始终停留在“要我安全”的阶段,对安全管理工作还是被动地接受,安全作为一种文化还没有入脑入心。虽然油田企业从上到下都建立了安全责任制,但落实得不是很好。个别员工不履行安全职责,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跟自己无关;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专职人员的事,推一推,动一下。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很多油田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健全的安全文化建设规章制度,没有一定的标杆和准则,任由企业顺其自然发展。与此同时,很多油田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对油田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使得很多油田企业的形象受损,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利于油田企业的快速发展。
解决安全文化建设问题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