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2: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站继电保护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引言
继电保护系统在电力系统中是其重要的构成元素。由于其发生故障的后果危险性巨大,所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点,导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很多,可根据各类故障的特点将其分为过流或者低压保护以及低周保护等等故障类型,如果以保护的对象来划分,可将其分为变压器或者母线的保护以及其他器件的保护等等,不同的划定标准就会产生不同的区分,总之,变电站的要求是有一个稳定性高和安全性好的继电保护系统。
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社会在进步,变电站的建设势必也会更加完善 ,在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其设备在数量上也会不断变多。传统是以预防性为原则的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方式,现今已经不能满足设备过多所进行的操控了,如果进行大量的检验,电网的安全秩序就会被打乱,所以继电保护状态的检修存在必要性。首先,传统类型的继电保护是以定期检验的模式来操作的 ,他不太注重设备的实际情况,到时间了就盲目的检验完全没有针对性的对象,这样不仅会使企业投入大幅度的资金。在检修技术不断提高的前提下 ,如果在继电保护过程中不进行对应的装置与技术的匹配 ,就会使电网状态不能正常的运行,这样子会使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降低,传统的电网比较复杂的操作会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为每一次继电保护的检验中 ,设备的运行会被停止 ,这就会导致供电的停止,人们的利益就会受损,而且会还大幅度的调动人员并且工作量很大,作业人员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所以合理加大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非常重要。
三、继电安全设备检修的目标分析
一个安全的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各个设备状态方面上检修有着一定的目标,这是基础性的要求,在继电保护设备上采取一定时间段的检测和维修,可以产生很多正面的作用,如能保障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等作用[1]。
其一,对继电的设备采取定期的检测和维修,可以真正的保证其保护设备安全程度的可靠,有关的工作人员可以时刻的掌握继电保护设备的各项数据和状态,进而可以对继电保护的老化的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甚至可以更新换代。经过维修或者更换到装备配备在继电保护系统上,不仅可以确保继电保护各装置工作的正常合理的运作,真正的减少因故障产生事故的可能性,而且增加保护设备的运行年限。使变电站的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又能节省了经济上的支出,达到了双赢的目的[2]。这些要求实现了就可以使设备的利用率上也达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保障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其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在有关的继电保护的检修的质量方面上,更是引进了数字式的保护的技术,将其应用到检测和维修设备上,进行数字化的准确的判断,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设备的检修质量的问题,同时相当于智能化的操作检修的各项程序。这项技术的投入在进行定期的检测变电站继电保护,使得操作更加准确和专业,进而保证了继电设备在安全经济的条件下运行[3]。所以广泛应用数字化成为了目标;
四、如何实现继电保护状态检修
首先可以利用继电器保护的自动检测功能,现在微机保护的应用广泛,很多保护装置本身就配备了非常强的自动检测的功能,微机保护的原理是运用编程来做到其功能。所以可以通过多种现代的网络技术原理,利用软件的内在逻辑来编程微机保护的各种动作特点,最终实现其应有的功能,这是利用继电器的自检功能来实现其自身的保护。其次, 还可以通过对保护二次的回路进行结构功能的分析。在数字式类型的装置上,很多此类型装置本身都配备着可以自行监控的特点,继电的保护装置排除本身的配置外,其中还有像直流回路和控制回路等等类型功能的回路。因为此继电保护装置内在的局限性,它只能做到保护一些基础性的装备的功能,这些原因导致其不容易推广下去,因此就不能广泛的应用到实际中。关于保护装置中由不同类型的电器和电缆组成的电气二次回路。二次回路由于其本身在继电器中的处理的功能,导致较多的操作回路都没有自动检测或者在线形式上的数据线控和向外传输的功能,往往导致保护设备在运行状态的检修时候,二次控制的回路不能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所以很多工作就很难开展,机器也较难运行。然后在继电器处于断路器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措施来解决,那就是在断路情况下进行监视,如果要想完成对电力设备进行保护,那么除了保护装置的本身要求外还应该留意各条电路和每个细节的问题。就比如断路器在跳闸时的监视首要对象是较为关键的保护状态的装置。这就要求了需要对跳闸或者合闸回路的接法结构必须正确,每个基本的机构都要正常,很多因素类似温度和速度要符合系统的本身特点。要做到这种程度的修检可能会导致过度性的检测。但是如果可以记录下整个断路器的任何动态过程,进行取样分析和研究,必然可以很快地判断出断路器的各种状况,方便去进行检修和维护。
不同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就会有实际性的解决方案,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方面上,应将现在较为先进的科技和继电保护技术融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
五、结论
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在继电保护方面上也在不断的迅速发展。现今的系统已经可以区别于以前的较为传统的系统,不管是硬件还是技术都有一定层次的提高,更快速的保护速度和其高集成度导致其强大的功能,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随着继电保护技术和现代的各项高科技的融合与发展,将会研究出一个具有控制、检测并且结合数据通信各种先进功能的新一代继电保护装置,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各项水平又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李永丽,杨维.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及其最佳检修周期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2(6):63-65.
【关键词】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一、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5],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二、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1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研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天津大学一开始即研制以16位多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1988年即开始研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目前已与珠海晋电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研制成一种功能齐全的32位大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采用32位微机芯片并非只着眼于精度,因为精度受A/D转换器分辨率的限制,超过16位时在转换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是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Cache)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计算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天津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电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有:(1)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能满足对当前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2)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工艺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成本可接受。(3)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硬件模块化,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意选用不同模块,配置灵活、容易扩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某些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联网,也能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初步研制成功了这种装置。其原理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据本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障的母线隔离。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象三峡电站具有超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OTA和OTV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OTA和OTV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1992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问题,并研制了以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一个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装置。
2.4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天津大学从1996年起进行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结束语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根据已设置了水电阻的农村水电站实际运行经验,以及水轮机调保计算标准(要求小型机组在甩100%负荷时,机组的速率上升β值必须小于或等于60%)进行分析计算,可知当水轮机导水叶(或针阀)由全开位置,关闭至空载开启位置,其操作时间控制在25~30s(手动操作)以内时,水电阻必须能够吸收机组额定功率的60%才能满足要求。也就是说,水电阻的容量可按机组额定容量的60%进行选定。
2水电阻的构成
水电阻装置是由电极、水池、水、电压互感器、过电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交流接触器和用来固定电极的绝缘板等构成。电极多采用扁钢、铝排或镀锌钢管制成。电极应作等边三角形布置固定在绝缘板上,垂直插入水中。
3水池容积的确定
水池容积的确定,是根据池中的水在吸收机组额定功率的60%后,其温度上升不应大于某一极限值所需要的水量(一般考虑水电阻投运时间为8min),再加水池边墙的安全高度和电极对水池墙壁的电气安全距离等三个因素来确定。
①水电阻水量的确定
水池中的水量最小值计算公式:(1)
(1)
式中G——水池中应有的水量最小值,kg;
Pn——机组额定功率,kW;
q——水的比热,q=1kcal/(kg.℃);
ΔT——水电阻投运前后池中水的温升取20℃。
②水池容积的确定
考虑电极对水池墙壁的电气安全距离要求,以及水池边墙的安全高度等需要增加的容积ΔV后,即可确定水池应有的最小容积为:
V=V1+ΔV=3.44×10-3Pn+ΔV/m3(2)
4电极尺寸的确定
为了便于布置和调整,电极长度不宜过大,一般以40~100cm为佳,最长不宜大于120cm。还必须经过现场实际调试,以水电阻能够安全运行且能吸收机组额定功率的60%时的各项试验数据为准,最后确定电极的应有面积。
电极的间距也不宜过大。若过大时将会使电极应具有的有效面积S增大,将导致水电阻的总造价上升。但是若选得过小,有可能会引起相间短路事故发生。一般可在3~5cm的范围内选取为好。
对于单机容量大于100kW以上的农村水电站,可根据电站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2~4组材质、断面尺寸、长度等均相同的电极。将各组电极中的同名相电极进行并联后引出,接至发电机引出母线的相应相上。这样便可使各组电极应具备的有效面积,减小为采用一组电极时的1/2~1/4。采用多组电极的布置形式,其水池的实际容积须作相应的适当扩大。若有必要也可在池中加入适量的食盐,以增大水电阻吸收功率的能力。在池中加入食盐后将使电阻率大为下降,为防止电极间可能发生短路事故,所以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必须重新进行调试。再就是加入食盐后将大大增加对电极的腐蚀作用,会大量缩短电极使用寿命。
关键词:继电保护,维护,故障处理
0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对发电厂、变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因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发电厂、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微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也成为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的重要保障。
1 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在20世纪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免费论文,维护。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且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
2继电保护的维护管理
2.1 微机保护装置要采取电磁干扰防护措施
变电站改造中,电磁型保护更换成微机型保护时,必须采取防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即严格执行微机保护装置的安装条件,安装带有屏蔽层的电缆,而且两端的屏蔽层必须接地。防止由于线路较长,一端接地时,另一端会由于电磁干扰产生电压、电流,造成微机保护的拒动或误动。为减少保护装置故障和错误出现的几率,微机保护装置必须优化设计、合理制造工艺以及元、器件的高质量。同时还要采用屏蔽和隔离等技术来保证装置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抗干扰的能力。
2.2 微机保护装置的接地要严格按规定执行
微机保护装置内部是电子电路,容易受到强电场、强磁场的十扰,外壳的接地屏蔽有利于改善微机保护装置的运行环境;微机保护提高可靠性,应以抑制干扰源、阻塞耦合通道、提高敏感回路抗干扰能力入手,并运用自动检测技术及容错设计来保证微机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容错即容忍错误,即使出现局部错误也不会导致保护装置的误动或拒动。免费论文,维护。容错设计则是利用冗余的设备在线运行,以保证保护装置的不间断运行。采用容错技术设计是为了换取常规设计所不能得到的高可靠性,确保微机保护装置的可靠运行。
2.3 防误措施
微机保护的一些定值设定以及重要参数修改在硬件设计上设置操作锁,操作时必须正确输入操作员的密码和监护人的密码时,方可进行正常操作,并将操作人和监护人的姓名等信息予以记录和保存。
2.4 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维护
(1)当班运行人员定时对继电保护装里进行巡视和检查,对运行情况要做好运行记录。
(2)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有岗,每岗有人。
(3)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清扫工作。清扫工作必须由两人进行,防止误碰运行设备,注惫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人身触电和造成二次回路短路、接地事故。
(4)对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采样值每周记录一次。
(5)每月对微机保护的打印机进行检查并打印。免费论文,维护。
3 继电保护故障处理要点
继电保护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果只想学会对设备的调试并不难,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按照调试大纲依次进行就可实现。而一旦出现异常现象,想处理它并非易事。它要求工作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解决处理故障的有效方法。一个合适的方法,在工作中能帮你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可以说继电保护技术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故障处理的能力上。因此,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去处理故障,体现技术水平,成为广大继电保护工作者所共同要探讨的课题。下面是常用的几种故障处理方法。
3.1 直观法
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比如10KV开关柜分或拒合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发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说明电气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机构内部。到现场如直接观察到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或哪个元器件发出浓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确认故障所在,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
3.2 掉换法
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坏,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免费论文,维护。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或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可用附近备用或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电器取代它。如故障消失,说明故障在换下来的元件内,否则还得继续在其它地方查故障。
如一条110 kV旁路L FP-941A微机保护运行指示灯忽闪忽灭,并不打印任何故障报告,很难判断为何故障。正好附近有备用间隔,取各插件相应对换,查出故障在CPU插件上。用此项方法,要特别注意插件内的跳线、程序及定值芯片是否一样,确认无误方可掉换,并根据情况模拟传动。
3.3 逐项拆除法
将并联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顺序脱开,然后再依次放回,一旦故障出现,就表明故障存在哪路。再在这一路内用同样方法查找更小的分支路,直至找到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直流接地,交流电源熔丝放不上等故障。如直流接地故障。先通过拉路法,根据负荷的重要性,分别短时拉开直流屏所供直流负荷各回路,切断时间不得超过3秒,当切除某一回路故障消失,则说明故障就在该回路之内,再进一步运用拉路法,确定故障所在支路。再将接地支路的电源端端子分别拆开,直至查到故障点。如电压互感器二次熔丝熔断,回路存在短路故障,或二次交流电压互串等,可从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相的总引出处将端子分离,此时故障消除。免费论文,维护。然后逐个恢复,直至故障出现,再分支路依次排查。如整套装置的保护熔丝熔断或电源空气开关合不上,则可通过各块插件的拔插排查,并结合观察熔丝熔断情况变化来缩小故障范围。免费论文,维护。
4 结语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技术日益呈现出向微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罗钰玲.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应斌.浅谈继电保护工作中故障处理的若干方法[J].广西电力,2006,(4):80-83.
1 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机构
车载移动式变电站是在自主控制一元机械前提下配合互联网二元机械,在IEC 61850通讯标准的基础上完成数据的分析和互通性,并具备继电维护和信息管控等作用的技术化变电站。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包括三大层面:实际间隔阶层设备、中心互联网通讯层面、幕后操控层面。
1.1 进程层面
进程层面的组成成分是智力末端、对口设施和单元,其关键是互换机械,进程层面对继电的维护大体经过迅速跳闸设备。
①对电能运作的电气容量开展同时管控,例如电压值、谐波量、电压值、相位等,并且经过互换机械以互联网互换形式传播数据。
②检控运作器械的各项数据,测验断路器、隔离装置、变压器等器械的运作情况等。
③实施和推动运作管控。
1.2 空隙层面
空隙层面的任务是对器械开展维护和管控工作,在对空隙层面信息的同时搜集以及管控指令下达的顺序等,进行运作以其他管控作用,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通讯任务。
1.3 管控层面
管控层面的首要器械是活动设备、主要机械、约束转化器械等。首要作用是对总站信息数字的及时汇报,对信息库的更新,并把搜集到的数据传递到管控核心接收任务,向空隙层面和进程层面下达命令。此外,能够依据不一样运作形式,提前配合离线定制整定计算法则,确立几种确定数值的方法,确立体系运作中突发的问题,维护对应转换到提前设置好的一系列确定数值范围。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依据主体开展维护设备设置的工作,例如线路维护、主线维护和变化维护等,和应用一般交互感受器时相同,只是把以往维护设备的沟通量装入插件转变为信息搜集光纤插口,用以太网络一并传递GOOSE和搜集样本的数值。
2 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和继电保护配置
2.1 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运行情况
①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供应体系的一般运作大体是指体系中的线路以及其装置都在最高效率下运作,所投射出的各种运动都在一般范围以内。
②电能供应体系失常运作的定义是体系即使不可以依照一般形式运作,也不可能引发体系出现突况。若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中的电能供应体系处于失常运作状态时,则继电维护设备可以精确的传递有关的数据信息,并且在状况产生之前做好对失常运作的装置进行合理解决的准备。因此经过对状况趋于减小以及对状况产生的准时报告,完成体系中继电维护设备功能的目的,所以在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电能体系中继电维护设备是保障电能体系运作可行的最关键设备。总而言之,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中电能供应体系的可行性取决于继电维护设备设置的科学性。
2.2 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
在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进步变化中,继电维护从以往的虚拟形式维护进步到了当前的信息式维护形式。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中自主控制一元机械与互联网二元机械的配合,保障了各电能装置的数据分析和交流。此中划分层面设备中的继电维护,它的变压器维护以及线路维护等都在此进程层面中,所以就能够对MU车载移动式运作的参数状态以及搜集样本进行直观获得,不再需要经过进程层面中的互换机械。空隙层面中的为多空隙主线维护设置,其参数状态的得到要经过进程层面的互换机械。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区域维护管控部分,在幕后管控层面。区域维护管控部分监视电脑空隙层面互换机械,空隙层面信息搜集体系主线维护进程层面互换机械,变压器和管控设备线路维护整合部分MU智力运作盒幕后管控层面、空隙层面、进程层面。
①在对层次进行分配时,可以直接与MU车载移动式操作进行消息交流而不需要单独的观察其他信息,就可以对输电线路和变压器进行系统性的保护。并且在没有网络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另外的程序进行安全操作,这样就可以消除网络中断时带来的安全威胁。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在输电安全的措施上的这种改进,消除了传统输电时对于网络突发状况带来的安全隐患。
②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在其后台程序中对于降低输电线的负荷,监控和保护电源以及线路重合闸等设备起到了系统性的集中性作用,保障了既定方案的顺利实行。车载移动式变压站的后台程序可以将变压器、输电线、母线等设备监控与保护进行统一的管理而形成一个整体,使得操作变得简单可行,加快了变电站的运行,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设备保护的时间,解决了设备运行时出现故障时需要全方位检修的问题。
③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车载移动式的调整保护定值和保护范围,从而避免了人为操作时而引发的跳闸问题。传统的保护定值是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整的,而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可以根据需要车载移动式的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需要由工作人员进行更改,这样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使得操作的机动性变得更强,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通过其他方式来操作来保护输电线路,保障旁路运行。由于继电保护装置反馈信息是数字化的,只在光纤中传播,只能读入数字电压和电流信号。因此,测试数值信息读入的同步性就非常重要。
3 保护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措施
3.1 电压限定延时的过电流保护
在输电设施中,经常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造成线路的短路,进而使得线路中出现不正常的电流电压流通,比如电流过大和电流过小的情况,有时尽管这样的变化幅度不是很大,但是为了保护电路长期稳定的安全运行,在出现电流过大的电流时,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应该及时关闭变电机的运行,当出现电流过小时,输电设施应该出现故障信号,来显示此刻线路中不正常的运行。为了区分这两类问题,可以在线路中加入低压元件,这样就可以及时显示线路运行故障出自哪方面,从而有针对性的切除故障。
3.2 变压器保护配置
变压器的保护可以 通过层次性的装置进行分布性联合性保护,而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则主要采用的是集中对其进行保护的装置,对于不过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则是通过安装的方式,就是在变压器出现故障时通过数字信息发给光缆进而促使电路跳闸,然后跳闸命令通过数据信息反馈给GOOSE和上传到网络。
3.3 线路保护
在保护输电系统的线路时,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主要采用多层次分层保护的装置,而电力系统的后背装置的保护则采用的是中央处理式装置。对于线路的保护和断路管理器的通信,则主要采用的是数据信息通过光缆将数据提交到通信保护装置,来达到车载移动式对线路的统一保护作用。
3.4 复合电压过电流保护
在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变电输电系统中,当线路中电流过大或者当变压器的反应与规定不同时,就必须进行复合电压过流保护装置对线路保护。该装置主要在变电站主要在不均匀短路时开始工作,短路不对称引起线路中的电流发生不稳定变化,而使得继电器工作,这种情况会引起线路的出现低压,然后中间继电器开始[第一论文 网专业提供毕业论文写作和写作毕业论文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运工作,这样就能够令线路开始正常运作保护线路安全通畅运行。此时,通过设定初始信号就可以使继电器常用开关闭合而开启运行。同时,当线路短路时,会造成继电器失压,而清除线路故障之后,继电器的长闭开关就会闭合,这样就能显著提升电压元件的反应度。
4 结 语
大力发展车载移动式变电站技术,并充分将这些技术运用于实际,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新技术不仅能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融合,更能在危机情况下进行脱机控制,这样给继电保护带来了较为灵活的机动性,结合传统的继电保护系统和装置,对新型的车载移动式变电站进行系统性的完善,这样的系统不仅能够使变电站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还能快速的对故障部位进行清除与维修,解决了传统继电保护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输电严重影响输电效率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变电站 继电保护二次系统 接地技术 方案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our country, the life of the power demand is more and more high, in this social pressure, safety and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power system in the field, many new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should be born, substation automation popularity, make the substation load capacity and the power demand standards, technical updates of substation equipment in terms of policy or funding has been strong support. Substation technology after several generations of the power elite's efforts, has been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digitization, automation,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mainly on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two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technical plan of the shallow analysis.
Keywords: analysis of two grounding system technical scheme of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M411+.4 文献标识码:A
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系统接地技术包括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的完全融合,三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做到继电保护的全面实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整个地球的磁场发生紊乱,使得变电站中继电保护的二次系统的接地技术中的电子和微电子设备常常受到干扰,而产生失误,很有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因此在继电保护二次系统接地技术中不仅仅要考虑防雷、工作、安全三个方面,还要考虑来自各方面电子设备的磁干扰,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提高继电保护二次系统抗干扰的能力。
继电保护的重要性
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维护当中应该以“防范”为主的观念,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已是为时已晚,要注重安全措施的维护。
继电保护的用途
当整个电网系统出现故障设备,危及安全运行的时候,例如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等故障时继电保护就及时跳闸使被保护设备快速脱离电网,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事故;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正常的现象或是设备出现故障,继电保护也会发出警告,以至于能够及早的维护,尽快使系统恢复正常的运转,使变电站的各个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继电保护对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远动化及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方面的形成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
继电保护的原理
继电保护是运用什么样的原理来实现对于电网的保护,我们从几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因为电路发生故障时,基本上会有电流突增、电压突降以及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发生变化的现象,继电保护系统抓住了这一特点;另一方面是利用正常与故障,保护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物理量的差别来实现对于电网的保护,对于电流过大或过低,电压过低、过高或频率降低,电流与电压相位角的非正常,电压与电流比值的非正常,温度升高等,凡是发生非正常的信号都会使继电保护动作,非正常的现象越严重跳闸的速度就越快,及时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
接地设备
接地的概念和意义
接地指的是电气设备的某部分与大地之间做良好的电气连接。接地设备是由接地体与接地线共同组成的。接地设备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人体接触到电气设备释放的意外电力,因此使用接地设备防止人们发生事故。将电气设备的外壳进行接地,这称之为保护接地也可称为安全接地。另一方面接地系统也是为了保护电气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
雷电接地技术
雷电一直是危及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的重要自然灾害,尤其是对于雷电频发地区和季节要有更为重视的防范设施,雷电接地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雷电击打电力设备时会产生运输电路出现过电压现象,造成输电线路对地或相间出现闪络、损坏变压器以及电气开关设备等现象。当雷击到变电站时,会造成一次回路受到非正常的电力干扰或者二次系统受到强大的有雷电产生的电磁干扰,电磁干扰会通过输电线路传导、感应、辐射等途径侵入到二次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元件上,使变电站整个二次系统出现故障以致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会损坏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电力设备,为变电站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系统接地设备中的雷电接地设备是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组成的,接闪器是专门提高抗雷击的金属物件,它可以接受直接的雷击。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等多种形式。在户外的变电站中一般采用避雷针的设备,是电气设备和建筑物处于避雷针的防范范围之内,以避免出现雷击导致电网瘫痪的现象。避雷设备的选择,应该根据电力设备和变压器的伏秒特性来选择合适的避雷装置。
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指电力系统的某些点为了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而做的接地,在电源中性点与接地装置做金属连接,即变电设备运行需要而进行的接地,例如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发电机输出端的中性点接地等。
工作接地不针对于直流48v正极或者24v负极电源设备。例如屏蔽接地就是一种工作接地。在配电中处于辅助的地位,要注意的是点位接线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连接,比如直流接地、防静电接地等线混接,更加不能与PE线进行连接。
工作接地在正常情况下或者出现事故的情况下都要进行维护,以保证变电站输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安全接地
安全接地指的是对于电力设施的外壳与大地进行连接,使电气设备外漏的电流顺着安全接地的线路流向大地,防止电气设备对人和动物产生伤害,以保证人和动物的安全。
安全接地的设备的电压要求根据电气设备的电阻决定的,通过人体的电流是由人体的电阻和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压所决定的,安全接地的设备就要求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压和人体的电阻所形成的电流在人体的安全电流范围之内,这样就可以达到保护人体的作用。很多小地方的用电设备为了能够安全用电,都进行了接地保护或者接零保护,并没有对漏电这种现象进行防范。人们应该引起这方面的重视。例如煤矿井下的电气设备的安全接地保护,在无保护状态时的电压和人体中的电阻所形成的电流远远超过人体安全电流30mA的安全范围,很有可能出现触电事故。
结束语:
变电站中的接地系统也应该遵循相关规定,以保证接地设备能够达到保护电力设备和人体安全的效果。接地技术的研究应该向着安全稳定和经济高效运行的方向研究,以确保整个网电系统能够高效、经济的运转,以维持日渐需电量增大的社会人群。接地的保护措施在整个输电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包含了对设备的保护还包扩了对人类和动物的保护,是保证了输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体安全的必要措施。我们对于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接地技术的研究应该不断加深,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曹普京.变电站接地系统存在问题及对二次回路的影响[J].山西电力技术.1999(3)
[2]王晓洁.500kv变电站二次系统综合防雷接地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1(22)
论文摘要:模拟电站是我院电力系校内实训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系的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用率极高。在推行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时,要从模拟电站制度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设施改造、管理改革等方面来进一步充分发挥其作用。
模拟电站是我院电力系校内实训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水利学院同类实训室中亦属领先水平。模拟电站是以我院实训基地浏阳株树桥水电站为模型,结合我省典型小水电站的特点建立而成,全部设计工作均由我系教师自行完成。该电站除无水机部分,电气一次设备采用380V低压设备模拟外,二次部分与现场电站完全一致,并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了两套保护一常规保护和微机保护,这两套保护可以完全独立运行。
模拟电站自建成以来,使用率极高,在我系的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深化高职内涵的进程中,将全面推行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课程实施必将对模拟电站的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系将加强模拟电站的制度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设施改造、管理改革,以进一步发挥模拟电站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一、模拟电站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加强模拟电站的制度建设,将实际生产电站的相关制度引用到模拟电站,如:电站各岗位人员职责、设备巡检制度、事故处理制度、设备缺陷报告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等,并将各项制度悬挂在实训室内,让学生每天耳濡目染受到潜在的熏陶,同时在课程实施中予以严格执行,既规范了模拟电站的管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今后零距离上岗创造条件。
二、模拟电站的教学资源建设
(一)电气图册。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是我系强电类专业教学的主线索。可以这样说,学生毕业时,如果能够将整个模拟电站的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读懂的话,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很优秀的毕业生,一定能够胜任专业工作。因此,要将模拟电站的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全部整理、汇编成册,以教材的形式投入到相关课程教学实施中。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电站电气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能方便地将各门专业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项目。要充分发挥模拟电站的作用,还要将模拟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和设计项目作为载休引入到各门改革的课程当中去。教师和实验员应精心、合理地设计教学项口,将课程教学内容恰当的融入相关项目中,达到做中学的日的。例如:将模拟电站的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继电保护检验、继电保护的设计项目引入到《水电站继电保护应用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去,当该课程在模拟电站进行实施时,就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能真正地实现”教学做合一”。
(三)运行维护用表。可以参照实际生产电站,设计模拟电站运行管理与维护用表,如:模拟电站运行值班记录表、模拟电站设备缺陷记录表、模拟电站继电保护检验表、模拟电站第一(或:二)种工作票、模拟电站操作票等,作为课程实施的工作单,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工作流程和规范。
(四)实习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应听从现场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组织力量编写模拟电站所有实习实训项目的任务书和指导书,任务书中所明确的任务必须与生产实际相对接,要求掌握的技能应与生产岗位技能要求对应;指导书要详细,具可操作性,要能够达到”学生凭指导书就可以独立地完成实习实训任务”的功效。
(五)录像。要逐步将模拟电站所开展的实习实训项目的主要任务进行录像,如倒闸操作、开停机操作、现场事故处理等,通过录像来明晰地展现一些主要实习实训任务实施的全过程,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为网络教学奠定重要基础。
(六)网站建设。要在系主页上建立”模拟电站”专栏,将模拟电站相关教学资源上网,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前或平时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熟悉模拟电站基本情况,加深对模拟电站的了解,以及对图纸的学习,了解各项规章制度、预习相关教学项目和实习实训内容,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领悟力,缩短在模拟电站现场教学时间。
三、模拟电站设施改造
要实施课程的”教学做合一”,首先要有”一体化”的实训室相配套。为此,要对模拟电站设施进行必要的改造与补充。
改造的内容包括设立教学区、对部分设备进行适当更新。在教学区要增加部分工作台、可查阅的手册和专业书籍、可供学生上网的电脑等设施;部分设备主要包括继电保护调试加量位置、直流系统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系统等。
补充的内容主要是要建立水轮发电机组仿真系统。模拟电站只能对实际电站的电气系统进行模拟,缺失了水轮机及辅助系统的模拟。为此,急需建设水轮发电机组仿真系统实训室,与模拟电站相结合,方便所有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
四、模拟电站管理改革
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课程改革的深化,模拟电站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在日前管理模式下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对模拟电站的管理进行改革。
模拟电站管理改革主要是实施开放管理。开放管理主要是指时间和内容上的开放。模拟电站不再是只在正常上课和实训时间进行开放,根据实际教学和学习需要,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开放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预约进实验室的学习时间。同时,也可以实现内容上的开放,对于部分好学的学生,可以组建专业兴趣爱好小组,自己设计实习实训项目,在获得实验员的审批后到模拟电站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开放管理的实施,既能提高模拟电站设备的使用效益,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信息流;可靠性;应用;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本章主要针对适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原理的校验方法进行了说明,分别从一次设备、二次保护设备和测试仪器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如对于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我们从其极性试验、伏安特性试验、绝缘试验、变比试验、交错平衡试验等与常规校验的不同处进行了讲解;而针对数字化的保护装置,我们又对相应的测试仪选择要求和校验方法通过几个比较典型的保护进行了说明;之后又考虑到主变保护在电站安全运行中的突出作用,我们又对主变保护特别是主保护中的差动保护进行了讲解,针对数字化变电站内投用继电器对差动特性的校验方法,我们也在本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通过这一章的实践,我们给出了可以确保数字化变电站安全、可靠投运的校验方法。
1.1 数字化变电站结构与组成
数字化变电站是指变电站内一次电气设备实现数字化通信,数字化一次设备和二次智能装置均按照全站统一的标准平台(IEC61850标准)进行数据建模及通信,并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实现相互之间的互操作性。其特征是采用数字化的一次电气设备;全数字化的二次装置以及全站统一的标准平台。在结构上,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目前,从 IEC61850 标准的应用情况上来说,变电站层已经比较成熟,并已经具备普遍推广的条件。间隔层和过程层中的 GOOSE 信号传递技术通过不断的尝试,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而过程层中的采样值传递技术还不成熟,在这方面IEC61850 标准也在不断的更新中。在一些较低的电压等级中,已经实现了全站全数字化,而在一些较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也已经实现了除采样值传递以外的全站数字化。将上述概念应用到实际的变电站系统中,由于在实际运用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因此,继电保护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数字化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比较
从上一节数字化变电站结构与组成的介绍中可以清楚的发现数字化变电站较之常规变电站在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及其回路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首先,数字化一次设备取代传统的一次设备,它与继电保护装置、智能操作箱等配合可实现对一次系统运行工况的实时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其次,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信息源,电子式互感器替换传统电磁式互感器会带来二次系统结构的重大变革。对于二次系统来说,电子式互感器与传
统互感器的最大区别在于两个方面:
(1) 电子式互感器由于不受磁饱和特性的影响,在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
下不会达到饱和点,因而其误差很小,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保护动作的可靠性。
(2) 电子式互感器能够直接提供数字信号。正是这个区别,将会对变电站继
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简化了二次设备的结构,消除了测量
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系统误差,数据共享更加容易,设备连接更加开放、灵活。虽
然目前研制的光电式互感器为了兼容旧的二次设备而仍然有模拟输出接口,但二
次系统全数字化是必然的趋势。
再次,由于电子式互感器输出的是离散的数字信号,而非连续的模拟信号;如果不能保证接入保护继电器的是同一时刻A、B、C三相电流所对应的数字量,哪怕三个量在时间上仅是毫秒级的差别,也会对零序电流保护产生足以使其误动作的误差,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确保互感器输出的数字量能够同步的送入保护继电器是保证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的重要一环,为此在数字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中必须增加常规变电站所不具有的合并单元,以此实现同步采样。
最后,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由光纤组成的网络代替了常规变电站中用金属导线连接各种二次设备组成的二次回路,同一个测量点、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瞬时值所对应的数字信号,作为同一组数据用同一路光纤传输到测量和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发出的跳合闸命令也利用光纤传递至智能操作箱以实现最终操作,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二次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等信息也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中按 IEC61850标准自由传输,实现了相关数据最广泛的共享。同时,光纤的使用还克服了常规变电站中二次导线回路可能出现的接地、短路、开路和寄生回路等现象,大大提高了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数字化变电站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征:
1). 一次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变电站内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被电子式互感器所替代,直接向外提供数字式光纤以太网接口;站内采用具备向外进行数字通信的智能断路器、变压器等设备,或者在这些一次设备就地加装智能终端实现信号的数字式转换与状态监测,达到一次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
2). 二次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字化变电站的二次设备除了具有传统数字式设备的特点外,还具备对外光纤网络通信接口,与传统变电站信息传输以电缆为媒介不同,数字化变电站二次信号传输基于光纤以太网实现。
3).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实现 IEC61850 标准统一化。数字化变电站全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实现均采用 IEC61850 标准,该标准的完整性、系统性、开放性保证了数字化变电站站内设备具备互操作性的特征。运行管理系统的自动化。
1.3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设备介绍
1.3.1 电子式互感器
互感器的作用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需要对电力系统及其电力设备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以便对其进行必要的计量、监控和保护。互感器由连接到电力传输系统一次和二次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电流或电压互感器组成,用以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供给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
互感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将电力系统一次测得电流、电压信息传递到二次侧与测量仪表和计量装置配合,可以测量一次系统电流、电压和电能。
2、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互感器能正确反映故障状态下的电流、电压大小,与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配合,可以对电网各种故障构成保护和自动控制。通常的测量和保护装置不能直接接到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力回路上。
3、互感器将一次侧高压设备与二次侧设备及系统在电气方面隔离,从而保证了二次设备和
人身安全,并将一侧的高电压、大电流转换为二次侧的低电压、小电流,使计量
和继电保护标准化。
电子式互感器分为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按用途分,又可分为测量用电子式互感器和保护用电子式互感器。其中,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按原理又可分为:光学电流互感器,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及铁心线圈式低功率电流互感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按原理又可分为:光学电压互感器及阻容分压型电压互感器。
结语:
继电保护装置作为能直接反映电力系统各电气设备不正常状态或者存在故障的,并作用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它通过预防事故或缩小事故范围来提高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系统稳定运行和向用户安全连续供电的要求。因此,它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