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数学文化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2: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数学文化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数学文化论文

篇1

1.1道德素质逐步下滑

当代大学道德素质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负面的问题,并有逐步蔓延的趋势,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公德意识薄弱,传统美德观念淡漠,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道德观念体系,大学生群体在多元化的观念影响下迷失了方向,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道德修养仍需提高,缺乏良好的道德理想追求,缺少社会责任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倾向严重,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蚀下,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忽略了个人发展和祖国利益、社会发展相结合,同时表现出强烈的拜金主义,为了谋取个人的利益,不惜丢弃社会责任,甚至践踏法律。大学生信仰迷失也是大学生道德素质下滑的突出表现。大学生诚信意识也在不断弱化,大学生群体中的考试作弊、就业毁约等现象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下滑。

1.2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据统计当代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心理问题干预也正在被高校重视,究其原因便是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原因。“郁闷”、“失落”等词汇经常会出现在大学生口头,面对学习、情感、就业等问题,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又不能很好地借助外界的帮助,一些大学生陷进了困惑的泥潭,寻短见、暴力解决问题、自暴自弃等事件各个高校都已不再新鲜。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成功成才的主要问题。

1.3社会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简单的讲是指大学生在走到工作岗位上之后在心理、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能较快地认识、了解和熟悉外部环境,并使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的能力素质。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正在逐年加剧,除了高等教育普及、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等外部因素外,大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较之社会的需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如何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其能否成功成才的重要因素。

1.4尊师重道的意识淡薄

中国历来被颂以礼仪之邦,尊师重道是中国人推崇的美德,《后汉书.孔僖传》中有云:“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封建社会君王尚且如此,况乎寻常百姓。然而这种美德在一些大学生眼里正在逐步淡化。很多学生在校园了见到老师没有打招呼、问好的意识;在接受老师批评教育时表现漠然,无动于衷,甚至直接顶撞、谩骂老师;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迟到、早退、睡觉、说话、玩手机等现象较为普遍。

1.5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近几年来大学生突出的问题,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等校园暴力事件都反映出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曾经的“小皇帝”在融入到大学生集体生活中后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周围同学的关系。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奉献意识差,我行我素过分的张扬个性,不能很好的顾忌周围同学的感受,这些都导致了其不能很好的与周围的同学相处,人际关系紧张,最终产生孤独、悲观等不良情绪,加之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就酿成了一些校园悲剧的发生。

2武术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2.1武术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武术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包含了哲学、伦理、美学、兵法、医学等经典传统文化,其中对于道德修养尤为重视,拳谚曰: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是武术习练者的必备的个人修养和行为准则,武德是武术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弘扬武术文化,开展武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武德要求武术习练者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的社会责任感,不倚强凌弱、逞强斗狠的个人操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个人修养等。这些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的提升都有着良好的教育价值。另外,武术文化发展至今,传承下来了大量的古书典籍,拳彦拳谱,其中不乏对于武术习练者道德修养的说明,这些都可以作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的文字材料,还有一些生动形象的人物故事,鲜活而又真实,都是大学生教育的良好素材。

2.2武术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武术文化中和谐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特征,“持中贵和”、“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等思想都是其集中体现。武术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对于当代大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和谐文化的深层影响,本来以技击为主要功能的传统武术文化,也具有了“和”的色彩。如“太极拳以静心养性、动中求静的运动方式,以绵缓斯文的运动风格,以‘舍己从人’、‘随曲就伸’、‘粘连黏随’的运动理念,以‘引进落空’、‘立身需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的技击思想,不断地培养着人的忍让、谦虚的为人处世态度,塑造着中国人所特有的‘中庸’思想,体现着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观念,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这些都体现了武术文化历来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武德文化是武术和谐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石,通过对习练者的道德行为、个人操守、民族情感等的沿袭和传承,使每一个武术人都具备一颗博爱、正义、自律、具备责任感的心,这些品格对于改善人际关系无疑是良性的推动。此外,在武术的习练过程中,通过招式、套路的不断研习、体悟,逐渐消磨习练者的好斗之心,培养其宽容、忍耐的品格,最终达到净化心灵,养成仁爱、谦逊的美好品德,这对与人和谐相处也有着独特的帮助。

2.3武术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

武术历来是中华民族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不二之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改造与沉淀之下,武术文化中也逐渐形成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不屈不饶的人文精神,武术对于增强习练者的身心健康、意志品质、道德修养都有着明显的效果。武术历来注重培养习练者的坚强意志品质,例如“要练武不怕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拳彦和名句,都是武术文化中对习练者品格培养的警示,同时也是武术文化对于提高坚韧意志品质的彰显。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武术文化的熏陶同样可以培养人勤奋、刻苦、勇敢、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等意志品质,这些品质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重要,在逐渐远离战争的和平年代,在日益提高的生活条件下,在家长百般疼爱和过度呵护下,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却出现了退化,经不起挫折,受不了磨难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武术文化作为身体力行的文化,不仅有肢体的锻炼和磨砺,更有心灵和意志力的培养和塑造,这些特点是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参与武术运动,弘扬武术文化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坚韧意志品质的良好途径。

2.4武术文化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武术文化,武术文化传承和保留了大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这也使得了武术文化具有了深厚的哲学底蕴和人文精神,已经超出了体育的范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对事物的分析方法,这些在武术文化中都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例如:武术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和谐发展的哲学观、人生观、世界观;武术文化中“仁”的思想,可以培养习练者宽容、大度、仁爱等思想,因此,弘扬武术文化对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武术文化中历来不乏仁人志士、各路豪杰为国捐躯、捍卫民族精神的事迹。南宋岳家军,捍卫山河力克金兵;明代抗击倭寇戚继光,保家卫国秉存大义;近代霍元甲,为民族气节迎战外国拳师等。武术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具体内容各有不同,但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始终贯穿其中,几千年来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兴盛、捍卫尊严,无数爱国志士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便是最好的佐证。如今虽然时代变化更,但其依然依然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值得大学生继承和发扬。

3结语

篇2

大学辩论赛策划书一我们学校政法系是在全国都能排上名次的,所以保持好我们学校政法系的先进性是我们学校重点考虑的事情。为了能够将学生的法律知识在实践上能够进一步的深入,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我们学校政法系准备举行辩论大赛。

为了更好的将这一次政法系辩论赛举办好,特别指定如下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我系具有浓厚的思辩特色,在这份浓厚历史底蕴上,我们系更是屡获佳绩,屡得殊荣的剑锋。几年来我们政法系在教师职业技能赛的辩论赛中战果都是极其辉煌的。本次辩论赛力求携上胜之余威以弘扬我系辩论文化艺术,丰富我系同学校园文化生活。

二、活动地点:博西五、六楼教室(具体地点安排将另行通知)

三、活动时间:20xx年x月xx日

四、主办单位:政法系团委

承办单位:政法系法律协会、学生会学习部

五、报名截止日期:4月0日上午9:30活动室

六、活动流程:(具体事项如有改动将另行通知)

(一)辩论资格赛:4月3日下午:30

在资格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复赛辩题

(二)复赛:4月30日下午:30

在复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半决赛赛辩题

(三)半决赛:5月3日晚上7:00

在半决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决赛辩题

(四)决赛:5月8日下午3:00

七、活动宣传:

1、及时做好本次辩论赛的工作总结,为今后举办类似的活动积累经验。

2、由团宣传部制作宣传海报,展板。

3、把相关文件通知分发至各班。

4、由宣传部、网络部将每一轮的比赛结果及时公布。

5、由网络部在系网站予以宣传。

八、参赛对象:

xx、xx级各班各派一支队伍(4人)参加本次辩论赛,法律协会与学习部各派一支队伍(4人),共3支队伍参加本次辩论赛。

九、奖项设置:

冠军队

亚军队

季军队

除此之外,本次辩论赛还将设置优秀奖若干队。

十、比赛规则

十一、注意事项:

1、请xx、xx级各班班长务必把本班的报名表(附后)于月0日之前交到法律协会或学习部。

2、辩论赛每一轮的具体时间、地点安排如若有改将另行通知。

十二、经费预算:

1、评审的饮用水及打分笔

2、证书及奖品

现在全国大学几乎都开设了法律专业,优秀学生的涌现也是层出不穷,为了更好的将我们学校的专业培养好,让他们在参加工作后不至于在工作竞争中失败,举办这样的辩论大赛时非常必要的,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大学辩论赛策划书二活动背景:新生是锐利的,他们就像是一把刚磨砺出来的剑——需要一试锋利。刚刚挣脱考试束缚的他们思想发散,才思敏捷,有满腔的热情可以在唇枪舌剑之中爆发。

“SHOW出自己”新生杯辩论赛在上一学年已经举办过一次,比赛为“睿智杯”比赛中外经贸学院的队伍选拔了优秀的人才。

活动目的:为大一新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口才、思辨能力、反应能力的平台。活跃新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可以在比赛中挑战对手,挑战自己。在本次比赛中选拔优秀选手为下学期人文学院主办的校“睿智杯”比赛选拔人才。

活动时间:九月末(具体可讨论)

活动地点:教学楼(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活动负责人:***

工作安排:

指导组:

组长:***

组员:***等人(上届“睿智杯”参赛选手或辩论赛资深人士)

要求:1.为新生介绍辩论赛形式,若新生有要求也可作为他们小组比赛时的指导;

2.在决赛队伍比赛之前提供赛前指导,保证决赛队伍的高水平发挥;

3.在决出名次之后,对优秀辩手集中进行培训,培训形式由指导组自行商定;

4.指导组同时作为比赛的评委组,每次小组赛至少有两人参与。

活动组:

组长:***

组员:理论学习中心成员,外联部,宣传部

要求:1.组长赛前整合辩论赛的相关工作人员开会,确定工作;

2.理论学习中心,制作辩论赛报名表,负责收集报名表,联系参赛队伍抽签(抽签内容含有两项,分别为对手和辩题),记录抽签情况;

3.外联部,申请活动教室,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理论学习中心,确定辩题,要求题目要合情合理,让参赛队有话可说,希望拟题小组可以与指导组多商量沟通,辩题的好坏对辩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宣传组:

组长:***

组员;宣传部

要求:1.活动期间提前制作海报横幅,海报内容要简洁明了,突出本次活动,横幅争取挂到显眼的地方;

2.安排摄影人员

3.在比赛抽签结束后做一个看板,明确辩论的双方队伍,与比赛次序;

4.提前制作些简单的海报,根据当天比赛情况公布获胜队、当天的最佳辩手

活动安排:

1. 在活动工作分配会议结束后各小组马上行动。拟题、出海报、申请活动教室等一系列相关活动要在报名工作结束前完成。

2.在班长会议上向各班班长介绍本次辩论赛,鼓励多多参与,发放报名表。

3收集报名表(收集时间以工作分配会议所定的时间为准)。在收集当天组织各班负责人开会,由指导组详细介绍辩论形式,如有需要可以细节影印出来交给各班负责人。指导结束后安排抽签,抽签纸上应注明:序号、辩题、正反方;

4.活动组应将比赛信息及时告诉各班负责人,通知内容有:比赛时间、地点、对手班级;

5. 在赛前安排一场表演赛。表演赛的队员为“睿智杯”选手,邀请参赛选手到场;

6.比赛进行(每场比赛都应安排主持人与计时员)

7.决出决赛的参赛队伍。对决赛队伍进行赛前指导。邀请嘉宾(讨论决定)作为决赛评委。

8.对获奖队伍与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活动后期:

篇3

作者:刘必春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委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学习和应付考级、考证上,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1.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客观需求。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出现“国学热”现象,但事实上传统文化教育已逐步显现出弱化、扭曲等趋势。一方面,很多高校所推行的专业化、精英化教育模式,极大地误导和限制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学生群体来看,大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比较狭隘:容易将文艺汇演、主题教育、周末文化等校园活动片面地冠以传统文化之名并加以推广宣传,同时在活动中注重活动内容的即时效应、活动形式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倡导的儒家思想,忽视了思想的渗透应该是逐步引导、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弱化”、“扭曲化”的现状下,高校只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广大青年学生,才能使他们在情感上和理性上自觉接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已处于一个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互相渗透的时代,传统文化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此时,只有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抵御各种错误的文化思潮,为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保证。在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等为人处事标准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1](P12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了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们是引领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而不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已经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激励他们进一步焕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广大学生珍惜和重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传统文化创新指明了方向。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导向,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基本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在的进一步指导下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在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的同时,吸收借鉴一些西方优秀文化中的互补性内容,真正做到取长补短,熔铸出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先进性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文化发展的指明灯,指引我们既着眼于传统文化纵向生长与融合,不断推陈出新,又注重全球文化的横向杂糅,克服外来文化冲击,实现“传统、现代、外来”三者的有机融合,产生出真正的本民族的现代文化,服务我国乃至全世界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前提。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减少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二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实用性,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儒家文化强调的“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经世治国达到完美的统一,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激励广大学生树立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积极、主动去打造健康、健全的人格魅力。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以课程教学为基础。首先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中要有机的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学中着重以引导、感染为主。其次要多开设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传统文化底蕴不足,要改变这种现状,重要的举措是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多开设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2](P64)可以通过规定大学生必须阅读的人文科学书目,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经典的人文科学知识,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校园里处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校散发着民族文化教育的气息,让学生时时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着力以传统文化元素构造校园文化的环境氛围。如组织开展讲坛、报告会、学术探讨等第二课堂来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利用校园网络和教育功能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3](P6)4.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保证。高校可以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利用团日活动、周末文化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民族节日等适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课堂上枯燥的说教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还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围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溯源、发展、创新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定期举办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文明公约践行评比、学习技能竞赛活动,大力推行“免检宿舍”、“党员示范宿舍”,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引入学生宿舍、融入学生生活、进入学生大脑,使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篇4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中国文化失语 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21-02

一、引 言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其生命力在于传播。就外语教学而言,除语言本身所隐含的民族文化语义外,它还包括语言使用过程中涉及的社会文化知识和背景等。学习一种语言其实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近年来,随着学界对语言、文化、交际三方面关系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认识到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以及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中的外国文化教学受到了空前重视,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然而,目前中国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却是过于注重目的语文化的传授,对于我们的母语文化却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谈,甚至将其视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使学生长期模仿和浸透英美文化,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超过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导致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文化单向性传输和母语文化“失语”现象。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跨文化交流是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活动,是一种双向性的交流,意味着对交际双方文化的吸纳与传播。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文化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文化教学过于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强调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轻视母语文化的输出,忽略母语及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从而在对外交往中很难听到中国文化的声音。

“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最早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他在《“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中指出:在与西方人交流的过程中,一些有较高英语基础水平和较高中国文化修养的博士生始终显示不出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应该具备的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难以表达出国人为之自豪、外国人为之神往的诸如Confucianism/Taoism(儒家/道家)的真谛。在一些教学理念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只会用英语表达目的语文化,对母语的英语表达能力较低,出现了较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或者说文化逆差现象。这种非平衡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导致了不平等的跨文化交际和单向文化传输。在如今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从丛教授指出,“中国文化失语”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缺陷,要克服这一缺陷,加强中国文化教育至关重要。

三、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

1.中西方政治经济发展失衡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的政治军事强权和经济霸权,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取得了话语霸权,成为强势文化,凌驾于弱势文化之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军事优势助长了他们的语言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并利用语言这个媒介对第三世界的文化、意识形态进行潜移默化的殖民。正如A shcroft等人所说,“对于后殖民话语来说,语言是基本的斗争场所,因为殖民的过程本身是从语言开始的。”西方人在文化传播中积极主动,而中国人则消极被动地接受;西方文化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而中国文化则受到了冲击。因此,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上渐渐失去了话语权,中西文化交流随之失衡。外语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西方社会文化传播的工具,其价值观和世界观慢慢渗入到中国,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在中国任意横流,淹没了中国文化。

2.对跨文化交际的错误理解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特定的语言必定扎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之中,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以及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人们错误地认为对目的语的导入就是跨文化交际的全部,冷对甚至完全漠视母语文化的输出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论文写作时大多数学者使用的术语及运用的理论几乎都来自西方,仿佛不如此便不足以证明其研究的学术价值,对于我们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中国文化视而不见,出现亲西方文化的一边倒的局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少人士提倡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应采用“浸入式”的学习方法,强调用西方的思维方式、话语习惯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道德理念等,漠视甚至抛弃我们的优秀文化,使很多大学生怠慢母语学习,对母语文化的精髓茫然不知,成为崇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主流。

3.对中国文化学习的缺乏

在21世纪的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作为软实力之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场中国和世界的对话中起着巨大的桥梁和沟通作用。然而,中国大学生十分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对很多文化概念的理解和翻译让人啼笑皆非,这反映出学生不但英语水平欠佳,对中国文化的积淀也相当薄弱。良好的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中国文化本身的了解。改革开放前,“”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颠覆使民族文化几乎丧失殆尽,为传统文化的承继和推广造成了巨大困难,也使中国学生忽视本国的优秀文化。同时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下,学校和家长只关心考试分数,对于提升分数作用不大的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索然。即使在各高校中,也鲜有大学用英语开设专门的中国文化课程,使学生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处于劣势,最终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

四、应对中国文化“失语”的措施

1.遵循文化交流原则

文化相对论认为,文化的价值是多元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要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先生指出:“跨文化交流涉及到人对人,人对社会,人对自然的基本关系,而且与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相互尊重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要想获得“他文化”对“我文化”的尊重,首先要学会自我尊重,不能因对西方的“技术崇拜”而一味盲从西方文化。在学习和理解目的语文化、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时,帮助学生树立平等的交际意识和中国文化输出意识,遵循对比习得和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原则,即通过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比较才能深入理解目的语文化,忽视母语文化则丧失了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础。毕竟,跨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2.加强中国文化教育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即是宗教、艺术、文学等上层建筑的载体。洪堡特认为,语言是民族最大的特征,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精神密不可分,甚至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行使着越来越重要的话语权,作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并代表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汉语更应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然而,中国的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未能充分彰显其作为人类重要文明发源的文化地位。因此,必须加强中国文化教育,提升中国文化地位,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我文化”和“他文化”这两个维度之间保持一种平衡。英语教师应加快从单角度的语言技能教学向多角度的语言能力教学的转变,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在了解“他文化”的同时,维护“我文化”的自我认同并推而广之,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汉语更“热”,“孔子学院”在各国的覆盖面更广,“中国年”活动家喻户晓。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渠道,教师是教学的绝对主导。外语教师既是语言的教授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中国文化知识、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要想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讲解,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既要有较丰富的西学知识,还要有较深厚的中文修养;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和用英语准确表达“我文化”的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及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对所有大学英语教师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外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传输中国文化的能力,担负起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历史重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有意识地对比讲授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持自身的文化身份,提高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束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都处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之中。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平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不但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吸收目的语的文化精髓,更要传承和弘扬母语文化。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有损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在文化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环境中理解、体现、保护、增强、促进和传承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以及国际文化和历史文化”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E.Sapir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3 袁芳.试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教学,2006(5)

4 陈晓靖.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传输的双向性: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篇5

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是由教师进行解释,这样通常使抽象的概念没有使学生得到根本理解。而借助多媒体往往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比如,在“电解饱和食盐水”一课中,可以通过三维动画的制作,进一步对电解时离子的动态进行模拟,进一步形象地解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微观原理[3]。在学生在理解方面得到有效加深的基础上,便能够为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

2多媒体技术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究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多媒体技术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作用突出、优势明显。因此,便需要在此基础上充分明确多媒体技术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有效实施,相信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将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2.1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利用,将抽象转化为形象

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改善传统模式下的概念实验教学及规律实验教学,从而在概念及规律方面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增强[4]。概念教学往往是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内容及重点内容,结合多媒体技术,在实验过程中科院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投影等,让模拟实验和演示实验两者之间进行有机融合,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将问题引向深入。与此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对模拟课件加以制作,以此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基于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计算机制作的逼真模拟可见加以演示,从而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演示电解过程中,现象虽然比较明显,但是实验现象的解释却表现的较为抽象,学生往往会陷入难以想象的困境[5]。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借助计算机把实验装置画出来,通过动画效果的展示,把电解条件下溶液当中离子的迁移运动及正负电极所产生的反应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整个过程通过模拟的方法展现出来,便使学生的理解得到有效加深,进一步达到了优化教学的目的。

2.2通过多媒体技术使演示实验的效果得到有效强化

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有些实验存在较小的可见度,很难与预期目的相满足。针对此类情况,可以对视频投影仪加以利用,演示操作过程进行放大,再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操作过程转播到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中,这些便方便学生观察。不但具有真实的演示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进一步使实验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

2.3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善传统模式下的分组实验教学

传统模式下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由教师进行化学实验,然后让学生参照教师的化学实验再进行一遍[6]。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无法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而且还大大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学生在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下,会出现实验失败或引发安全事故的现象。因此,便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模式下的分组实验教学进行改善,通过典型的软件资料的应用,对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况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计算机面前进行模拟操作,通过模拟操作之后,加深对容易出错操作的印象及理解,进一步在实际化学实验过程中,使实验的正确性及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

2.4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优化实验设计教学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但要学生掌握实验方面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创新能力。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往往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现状下,为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便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实验设计教学进行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创造能力。比如:在“物质的鉴别”一课中,在多媒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试剂,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类方法,进一步对实验进行有效判断。对于计算机来说,在这里起到的作用便是能够对各类方法产生的各类现象进行模拟,进一步对正确的判断给出正确的提示。这样,便能够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有效巩固以及有效应用,进一步为学生创造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有效的保障依据。

3结语

篇6

关键词:文化输入 英语教学 差异 途径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和竞争日益加剧,知识应用型人才也越来越为企业所看好。而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功利思想较为严重,一味追求英语证书,忽视了语言交际的场合、对象、目的以及语言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以英语为交流工具、以旅游、商务或外事文秘等为谋职方向,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只强调英语语言结构,而忽视语言的背景文化和相关知识的输入,势必会在交际过程中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二、语言和文化

语言文化的载体,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生活在一定语言使用区域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成相互交际而使用。同时,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的。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

本文主要是谈人们在说英语时未能按照英美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来交谈所造成的失误。正如River所说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思维方式、等的制约和影响。Kramsch认为文化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英语教学必须与社会相适应。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正如王佐良先生所指出的:“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三、文化输入的必要性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了解英美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不同,在使用上自然地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对待表扬,中国人与西方人有显著的不同,一位英美人士夸你:“Your picture is very good.”中国人一定会说:“No,it’s just so so.”这样会引起对方的误解:难道你是一个判断力低下的人吗?反之夸奖一位西方人:“You speak Chinese very well.”他则会勇于表现自我“Thank you.”或“I’m glad to hear that.”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

1.听说技能的影响

听力理解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再构建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乏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势必影响对话语深层次的理解。同样,说的能力不仅仅是语音、语调的问题,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就会产生歧义甚至误解。如:到别人家串门或作客,告辞时,英美人习惯说:“I should go now.”或“I’d better be going now.”意思都是“我得走了”。英美人在告辞时从不说:“I’ll go back.”(我回去了)或“I’ll go first.”(我先走了),因为在英语里“I’ll go first.”的意思:“It’s late. It’s time for the guests to leave.I’ll go first and set a good example.So all the other people should follow me.”即:时间不早了,客人们该离开了。我先走给大家起了头,其他客人也应该马上离去。

2.阅读技能的影响

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语言水平的问题,文化背景知识也十分重要。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及其他专业知识共同作用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会对语言学习者产生消极的影响。如:safe from Boreas and bluecoats,seemed to Soapy the essence of things desirable.(O.Henry: The Cop and the Anthem)不受北风的侵袭和警察的干扰,似乎成了苏比所有心愿的精髓。Boreas在希腊神话中是北风之神,bluecoat指警察,因为警察身穿蓝色制服。

3.翻译技能的影响

翻译同样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赵元任先生说:“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翻译”。在翻译实践中即使是简单的词语也不可背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民族风俗随意处理。如:as thick as thieves亲密无间,又如:He saw himself,in a smart suit,bowed into the opulent suites of Ritzes.(他发现自己身着漂亮的礼服,被恭恭敬敬地引进像里兹饭店一样豪华旅馆的客房里下榻。)“里兹饭店”在欧美国家家喻户晓,以奢华著称,后来成为豪华宾馆的代名词。

四、文化输入的途径

1.创设语言文化环境

教师要重视环境的设计,多收集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文化典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只有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越了解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语言国家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英语学习也就变得更积极,更有效。

2.渗透文化学习意识

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就语言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随文进行讲解。比如在教学中“colour”系列单词时,教师可列举西方国家中,既是姓又是颜色的一些单词,也可以补充一些有趣的习语如:White怀特(白色)、Brown布朗(棕色)、the White house(白宫)、blue Monday(抑郁的星期一)、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等。另外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可设置一些特定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可逐步提高根据社会文化背景来恰当地使用语言的意识。

3.在生活中注意英美文化的渗透和吸收

学习和掌握英语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积极利用课外时间,正确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杂志,观看英语原声电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解语言国家文化的欲望,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正是通过这样一点一滴地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学生才能一点一点地感受到culture shock,才能逐渐运用所学的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象进行合理的交际。

篇7

论文摘要夏播大豆人工除草难度大、耗工耗时、除草不彻底,而采用化学除草,省工省时、除草彻底。可于苗期、芽前化学除草,要严格技术操作,以达到理想的化学除草效果。

明光市夏播大豆常年播种面积6666.7hm2左右,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都有种植。因夏播大豆常遇连绵阴雨,人工除草难度大、耗工耗时、劳动强度高、除草不彻底,效果差,一般田块因草害减产10%~20%,部分田块甚至绝收改种。笔者在夏播大豆田推广化学除草技术,取得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苗期除草

1.1禾本科杂草田块

用药的关键时期要掌握在大豆2~4片复叶、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要在杂草生长旺盛,有利于药效发挥的条件下及时施药,在杂草二叶一心断奶期施药更好。施药过早杂草尚未出齐,达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施药过晚,杂草过大,增强了抗药能力,在常用剂量的情况下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施用药剂应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不需要考虑药剂的混配问题,单一药剂就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药剂种类有:①12.5%盖草能乳油;600~1200mL/hm2,在雨水充足、田间湿度大时用下限;在干旱情况下用上限,对水375~450kg/hm2喷雾。②35%稳杀得乳油为750~1500mL/hm2,15%精稳杀得乳油为750~105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③10%禾草克乳油900~150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

1.2单子叶和双子叶(阔叶)杂草混生田块

这样的田块要想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除草剂不能单一使用,要两者兼顾,既能防除单子叶杂草又能防除双子叶杂草。目前所使用的除草剂中,两种都能兼顾的品种还比较少,因此就要考虑到除草剂的混配问题。混配并不是简单的凑合。要选择对田间杂草种类防除效果最佳的药剂相配合,配合后不因混配而降低防效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因大豆也是双子叶植物,它和双子叶杂草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要考虑到除草剂对大豆的选择性程度来决定,以免大豆受药害。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大豆田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有:①单一使用,分期进行。用25%虎威水剂1050~1950mL/hm2于大豆第1复叶期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阔叶杂草;在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时,可使用稳杀得、禾草克、盖草能等的任意1种75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②混用。把2种除草剂混合一次性喷雾。据试验,以25%虎威750mL/hm2与15%精稳杀得750mL/hm2混用,在田间杂草三至五叶期进行喷雾,除草效果非常好,无论是禾草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防效均在96%以上。

2芽前除草

芽前除草,即大豆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控制杂草出土。土壤处理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精细整地

苗前进行化除,对整地的要求极为严格。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土细墒平的田块,不仅有利于一播全苗,而且易喷施除草剂,在常规的剂量下就能达到一定的除草效果;如果耕作粗放,墒面高低不平,土块较大,这样就增加了土地的表面积,在常规的剂量下就降低了除草剂的浓度,影响除草效果。同时,土块较大,除草剂很难全面接触土块,加之经过雨水淋润后土块破碎,土中的杂草种子仍会生长。

2.2严把土地水分关

苗前土地处理时,土表的水分含量是除草剂药效发挥的关键。如果土地处于干旱的情况下,除草剂的化合物则被牢固地吸附在土粒表面与土壤胶体形成结合态,很难发挥其除草作用。因此,要想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就必须加大用水量。如果表土含水量适中,除草剂的有效分子在土粒的吸附与解吸附之间,很容易被杂草的根、芽鞘吸收,且不会因水多而流失,只要杂草生根、发芽,就会接触和吸收到除草剂而中毒死亡。同时,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杂草的萌发和生长,新陈代谢的活动逐步加快,更有利于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因此,在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施药后必须要考虑土地含水量的多少,在一般情况下,表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35%~40%为宜。

篇8

关键词:夏播大豆;化学除草;苗期;芽前

明光市夏播大豆常年播种面积6666.7hm2左右,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都有种植。因夏播大豆常遇连绵阴雨,人工除草难度大、耗工耗时、劳动强度高、除草不彻底,效果差,一般田块因草害减产10%~20%,部分田块甚至绝收改种。笔者在夏播大豆田推广化学除草技术,取得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苗期除草

1.1禾本科杂草田块

用药的关键时期要掌握在大豆2~4片复叶、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要在杂草生长旺盛,有利于药效发挥的条件下及时施药,在杂草二叶一心断奶期施药更好。施药过早杂草尚未出齐,达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施药过晚,杂草过大,增强了抗药能力,在常用剂量的情况下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施用药剂应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不需要考虑药剂的混配问题,单一药剂就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药剂种类有:①12.5%盖草能乳油;600~1200mL/hm2,在雨水充足、田间湿度大时用下限;在干旱情况下用上限,对水375~450kg/hm2喷雾。②35%稳杀得乳油为750~1500mL/hm2,15%精稳杀得乳油为750~105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③10%禾草克乳油900~150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

1.2单子叶和双子叶(阔叶)杂草混生田块

这样的田块要想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除草剂不能单一使用,要两者兼顾,既能防除单子叶杂草又能防除双子叶杂草。目前所使用的除草剂中,两种都能兼顾的品种还比较少,因此就要考虑到除草剂的混配问题。混配并不是简单的凑合。要选择对田间杂草种类防除效果最佳的药剂相配合,配合后不因混配而降低防效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因大豆也是双子叶植物,它和双子叶杂草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要考虑到除草剂对大豆的选择性程度来决定,以免大豆受药害。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大豆田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有:①单一使用,分期进行。用25%虎威水剂1050~1950mL/hm2于大豆第1复叶期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阔叶杂草;在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时,可使用稳杀得、禾草克、盖草能等的任意1种75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②混用。把2种除草剂混合一次性喷雾。据试验,以25%虎威750mL/hm2与15%精稳杀得750mL/hm2混用,在田间杂草三至五叶期进行喷雾,除草效果非常好,无论是禾草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防效均在96%以上。

2芽前除草

芽前除草,即大豆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控制杂草出土。土壤处理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精细整地

苗前进行化除,对整地的要求极为严格。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土细墒平的田块,不仅有利于一播全苗,而且易喷施除草剂,在常规的剂量下就能达到一定的除草效果;如果耕作粗放,墒面高低不平,土块较大,这样就增加了土地的表面积,在常规的剂量下就降低了除草剂的浓度,影响除草效果。同时,土块较大,除草剂很难全面接触土块,加之经过雨水淋润后土块破碎,土中的杂草种子仍会生长。

2.2严把土地水分关

苗前土地处理时,土表的水分含量是除草剂药效发挥的关键。如果土地处于干旱的情况下,除草剂的化合物则被牢固地吸附在土粒表面与土壤胶体形成结合态,很难发挥其除草作用。因此,要想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就必须加大用水量。如果表土含水量适中,除草剂的有效分子在土粒的吸附与解吸附之间,很容易被杂草的根、芽鞘吸收,且不会因水多而流失,只要杂草生根、发芽,就会接触和吸收到除草剂而中毒死亡。同时,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杂草的萌发和生长,新陈代谢的活动逐步加快,更有利于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因此,在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施药后必须要考虑土地含水量的多少,在一般情况下,表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35%~40%为宜。

推荐期刊